CN220109868U - 牙齿正畸矫治器械 - Google Patents

牙齿正畸矫治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9868U
CN220109868U CN202321709329.6U CN202321709329U CN220109868U CN 220109868 U CN220109868 U CN 220109868U CN 202321709329 U CN202321709329 U CN 202321709329U CN 220109868 U CN220109868 U CN 2201098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eth
section
tooth
orthodontic appliance
de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093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晓磊
姚峻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093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98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98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98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包括具有多个牙齿收纳腔的壳状本体,壳状本体用于收纳上颌或者下颌牙齿,其中,壳状本体包括包裹第一牙齿集并对第一牙齿集施加压低力的第一区段,以及包裹与第一牙齿集不相邻的第二牙齿集的第二区段,佩戴时,第二区段就位后辅助第一区段对第一牙齿集施加压低力,壳状本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之间的第三区段,第三区段位于第三牙齿集区域,并且第三区段不对第三牙齿集施加临床上的矫治力。本申请中的矫治器械主要解决临床中对于压低牙齿邻牙不适合作为支抗使用而被动成为支抗导致的矫治结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设计新的辅助支抗从而更好的完成牙齿的压低移动,使矫治结果更加精准稳定。

Description

牙齿正畸矫治器械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口腔正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牙齿正畸矫治器械。
背景技术
牙齿正畸矫治过程中经常需要对部分牙齿进行压低移动,例如,牙齿缺失时间久没及时修复,对颌牙伸长,造成龈颌牙向间隙过小,影响修复治疗,需要正畸治疗压低过长牙。此阶段是牙齿整体性的垂直方向的移动,移动方式特殊,用力要求苛刻,稍有不慎,会导致牙髓的坏死和牙根的吸收。又例如,错颌畸形中最常见的深覆颌,据北京医科大学统计,深覆颌约占各类错颌畸形病因的1/4,前牙深覆颌是由于上下颌牙弓和/或上下颌骨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垂直向发育异常造成的错颌畸形,其表现是上前牙切缘盖过下前牙牙冠唇面长度三分之一以上,或下前牙切缘咬合于上前牙牙冠舌侧切三分之一以上,使得患者很容易咬伤牙龈,导致前牙的牙周炎疾病及面部关节等疾病。大多数错颌患者中,深覆颌的矫正也同样是整个牙齿矫治过程的首要步骤,而打开咬合是纠正深覆颌的关键,通常都需要内收前牙,压低前牙完成咬合打开。
也正因如此,如何有效在排牙过程中对个别牙齿进行压低移动,或者在治疗深覆颌中对前牙进行整体牙齿压低一直是正畸难点。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牙齿压低过程中会将需要压低牙齿的邻牙设计为压低的支抗以辅助上前牙的压低,但是在临床操作往往会出现患者的需要压低牙齿的邻牙缺少或者在萌出过程中又或者邻牙的牙根短、没发育好、根尖孔没闭合无法作为支抗牙使用。
因此研究一种在进行牙齿压低移动过程中提供稳定支抗的牙科器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齿正畸矫治器械,通过对牙齿正畸矫治器械的结构改进,避免压低移动牙不适合作为支抗使用的邻牙被动成为支抗导致的矫治结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并设计新的辅助支抗从而更好的完成牙齿的压低移动,使矫治结果更加精准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包括具有多个牙齿收纳腔的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用于收纳上颌或者下颌牙齿,其中,所述壳状本体包括包裹第一牙齿集并对所述第一牙齿集施加压低力的第一区段,以及包裹与所述第一牙齿集不相邻的第二牙齿集的第二区段,佩戴时,所述第二区段就位后辅助第一区段对所述第一牙齿集施加压低力,所述壳状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的第三区段,所述第三区段位于第三牙齿集区域,并且所述第三区段不对所述第三牙齿集施加临床上的矫治力。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牙齿集为前牙区牙齿,所述第二牙齿集为后牙区牙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牙齿集为邻接所述第一牙齿集的牙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区段的牙齿收纳腔的尺寸比其对应的牙齿牙冠的尺寸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区段的牙齿收纳腔内壁的唇舌侧至少一侧不与其对应牙齿牙冠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区段的牙齿收纳腔的体积为其对应牙齿牙冠体积的1.05-1.2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区段的牙齿收纳腔包裹其对应牙齿牙冠的靠近颌方部分的1/2-2/3。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区段的高度小于其容纳牙齿牙冠的高度以使佩戴时所述第一区段在所述第一牙齿集中牙齿的切端施加压低力。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区段中牙齿收纳腔在垂直方向上的整体高度与其包裹的牙齿牙冠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差在0.1mm-0.2mm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区段中的牙齿收纳腔的局部高度小于其包裹的牙齿牙冠对应位置处的局部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区段中的牙齿收纳腔的局部高度与其包裹的牙齿牙冠对应位置处的局部高度的高度差在0.1mm-0.2mm之间。
作为优选,还包括所述第二区段包裹的牙齿表面设有的支抗附件,佩戴时,所述支抗附件对所述第二区段施加垂直向上的力以使所述第一区段对其包裹的牙齿施加压低力。
作为优选,所述支抗附件邻近龈端的表面为向对颌方向凹入形成的内凹曲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区段对应所述支抗附件的位置处具有与所述支抗附件轮廓一致的容置腔体。
作为优选,佩戴时,所述内凹曲面对所述容置腔体施加垂直向下的力。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区段和/或所述第三区段为多层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多层结构靠近牙齿的内层结构的硬度小于所述多层结构远离牙齿的外层结构的硬度。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牙齿正畸矫治器械,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具有进行牙齿压低移动的第一区段以及给压低牙齿移动提供支抗的第二区段,并且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之间还设有对其容纳牙齿不施加临床矫治的第三区段,第三区段容纳的牙齿为压低移动牙齿的邻牙,在针对邻牙处于萌出或者缺少状态,又或者邻牙存在牙根短、没发育好、根尖孔没闭合的情况,第三区段的设计可以避免邻牙被动作为支抗使用,导致支抗不稳定无法实现牙齿压低移动的问题,并且通过设计第二区段对其他牙齿绑定成为压低牙齿的辅助支抗。本申请中的正畸矫治器械主要解决临床中对于压低牙齿邻牙不适合作为支抗使用而被动成为支抗导致的矫治结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设计新的辅助支抗从而更好的完成牙齿的压低移动,使矫治结果更加精准稳定。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牙齿正畸矫治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牙齿正畸矫治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牙齿正畸矫治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牙齿正畸矫治器械佩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牙齿正畸矫治器械佩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牙齿正畸矫治器械佩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牙齿正畸矫治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牙齿正畸矫治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牙齿正畸矫治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牙齿正畸矫治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牙齿正畸矫治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牙齿正畸矫治器械佩戴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中提及的“后牙区牙齿”是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6-38页中对于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包括前磨牙以及磨牙,以FDI标记法显示为4-8的牙齿,前牙区FDI标记法显示为1-3的牙齿。前牙区的牙齿包括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另外,对于处于乳牙期阶段的牙齿进行说明,“后牙区牙齿”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40-41页中对于乳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包括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三类,其中,乳切牙包括乳中牙和乳侧切牙,乳磨牙包括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
壳状本体设置有若干容纳多颗牙齿的空腔,并划分有舌面和唇面,近中面和远中面。其中,“舌面”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5-36页中对于牙冠各面的命名,其中唇面和颊面为前牙的牙冠接近口唇的一面成为唇面,后牙区牙齿的牙冠接近颊的一面成为颊面。舌面为前牙和后牙区牙齿的牙冠接近舌的一面统称舌面。近中面和远中面为牙冠与邻牙相邻接的两个面,总称邻面。离面部中线较近的一面称为近中面,离面部中线较远的一面称为远中面。
在临床正畸过程中,可能期望施加不同组牙齿上的力根据矫治需要不同,目前的隐形矫治器对于牙齿都是完全包裹可能无法做到有效的隔离不同组牙齿受到的矫治力,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将壳状本体分为不同的区段,通过设计每个区段壳状的结构根据矫治需要改变每个区段对其对应牙齿之间的矫治关系,尤其是针对牙齿需要压低相邻牙齿无法设计支抗的情况,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牙齿正畸矫治器械能够解决临床中对于压低牙齿邻牙不适合作为支抗使用而被动成为支抗导致的矫治结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并设计新的辅助支抗从而更好的完成牙齿的压低移动,使矫治结果更加精准稳定。
具体参考附图1所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包括具有多个牙齿收纳腔的壳状本体,壳状本体为壳状本体可以用来收纳上颌的所有牙齿或者下颌的所有牙齿所述壳状本体用于收纳上颌或者下颌牙齿,其中,所述壳状本体包括包裹第一牙齿集并对所述第一牙齿集施加压低力的第一区段,以及包裹与所述第一牙齿集不相邻的第二牙齿集的第二区段,佩戴时,所述第二区段就位后辅助第一区段对所述第一牙齿集施加压低力,所述壳状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的第三区段,所述第三区段位于第三牙齿集区域,并且所述第三区段不对所述第三牙齿集施加临床上的矫治力。临床上的矫治力主要指在矫治过程中足以改变牙齿位置使牙齿发生移动的力。
具体参考附图1所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包括具有多个牙齿收纳腔的壳状本体100,壳状本体100为壳状本体100可以用来收纳上颌的所有牙齿或者下颌的所有牙齿所述壳状本体100用于收纳上颌或者下颌牙齿,其中,所述壳状本体100包括包裹第一牙齿集10并对所述第一牙齿集10施加压低力的第一区段11,以及包裹与所述第一牙齿集10不相邻的第二牙齿集20的第二区段12,佩戴时,所述第二区段12就位后辅助第一区段11对所述第一牙齿集10施加压低力,所述壳状本体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区段11和所述第二区段12之间的第三区段13,所述第三区段13位于第三牙齿集30区域,并且所述第三区段13不对所述第三牙齿集30施加临床上的矫治力。临床上的矫治力主要指在矫治过程中足以改变牙齿位置使牙齿发生移动的力。
在一些具体的情况下,各个区段覆盖牙齿集为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牙齿。例如,参考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区段11包裹的第一牙齿集10为前牙区的全部牙齿,即为3-3(图2中标注1、2、3的牙齿)中已经萌出的全部牙齿,第三牙齿集30为第一牙齿集10相邻的牙齿,即第三牙齿集30为4-6号牙齿中的一颗或者多颗牙齿,第二区段12覆盖的第二牙齿集20为除第三牙齿集30外的其余的后牙区牙齿。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给第一牙齿集10提供足够多的移动的支抗,第三牙齿集30为4号牙齿,第二牙齿集20为其余全部已经萌出的后牙区牙齿。
参考图3所示,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区段11包裹的第一牙齿集10为前牙区的部分牙齿,即为3-3中已经萌出的部分牙齿,第三牙齿集30为第一牙齿集10相邻的牙齿,第三牙齿集30可以是的一颗或者多颗牙齿,第三牙齿集30可以是其余的前牙区已经萌出牙齿或者其余的前牙区已经萌出牙齿和部分后牙区已经萌出的牙齿,是第二区段12覆盖的第二牙齿集20为除第一牙齿集10和第三牙齿集30外的其余的牙齿。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给第一牙齿集10提供足够多的移动支抗,第三牙齿集30为单颗牙齿,第二牙齿集20为除第一牙齿集10和第三牙齿集30外的其余的牙齿。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区段11对应的第一牙齿集10也可以是后牙区的一颗或者多颗牙齿,但是由于后牙区的牙齿牙齿根较多,当设计多颗后牙区的牙齿一起进行压低移动时需要足够的支抗,因此,当第一牙齿集10为多颗后牙区牙齿时,第一优选的一种方式,第二牙齿集20尽量包括较多的牙齿提给第一牙齿集10的移动提供足够的支抗辅助第一牙齿集10的移动。
第三区段13不对第三牙齿集30施加临床上的矫治力,更具体的第三牙齿集30不作为第一牙齿集10的辅助支抗时,第三区段13对应的牙齿收纳腔的结构设计主要是在压低方向上不对第三牙齿集30施加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区段13的牙齿收纳腔的尺寸比其对应的牙齿牙冠的尺寸大。例如,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第三区段13的牙齿收纳腔的咬合面在佩戴时与第三牙齿集30的咬合面不接触,这样的结构设计在于通过减小第三区段13对第三牙齿集30的施力面积减小第三区段13对第三牙齿集30的施力。当然,也可以参考图5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第三区段13的牙齿收纳腔的咬合面在佩戴时与第三牙齿集30的咬合面接触并且完全贴合,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第三区段13的结构设计不影响上下颌的咬合关系,避免壳状本体100在佩戴过程中会时牙齿或者牙颌发生不期望的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区段13的牙齿收纳腔内壁的唇舌侧至少一侧不与其对应牙齿牙冠接触从而使得第三区段13在压低方向上不对第三牙齿集30施加临床矫治力,这里的唇舌侧可以是包含颊舌侧的可能。此外,更加具体的,第三区段13的牙齿收纳腔的内壁与不接触的牙齿唇舌侧面之间的距离H在0.1mm-1.5mm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区段13的牙齿收纳腔的体积为其对应牙齿牙冠体积的1.05-1.2倍。第三区段13的牙齿收纳腔的体积设计的过大会造成在舌侧影响舌体的放置,在唇颊侧引起不期望的唇颊肌的肌肉张力,第三区段13的体积过大的设计不仅会使得壳状本体100在口腔内的异物感较强,还会使得牙列或者牙颌发生不期望的移动。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6所示,第三区段13对应的牙齿收纳腔的结构在压低方向上不对第三牙齿集30施加力还可以是第三区段13不对第三牙齿集30的牙冠部分不完全包裹。一种优选的方式为第三区段13的牙齿收纳腔不在牙冠靠近牙龈的倒凹处进行包裹,具体的可以是,第三区段13的牙齿收纳腔包裹其对应牙齿牙冠的靠近颌方部分的1/2-2/3,从而确保在第一区段11对第一牙齿集10进行压低的过程中,第二区段12对第二牙齿集20不会施加向上的矫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7和图8中具体展示,所述第一区段11的高度小于其容纳牙齿牙冠的高度以使佩戴时所述第一区段11在所述第一牙齿集10中牙齿的切端施加压低力,具体是第一区段11中的牙齿收纳腔在垂直方向上的整体高度小于对应包括牙齿牙冠在垂直方向上的整体高度,其中图中虚线显示为对应牙齿牙冠高度,实线表示第一区段11的形状。第一区段11中的牙齿收纳腔的垂直方向上的整体高度Y1小于被压低牙齿牙冠高度Y2,第一区段11牙齿收纳腔在垂直方向上的整体高度Y1与被压低牙齿牙齿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差ΔY在0.1mm-0.2mm之间。这个设计的好处在于,在壳状本体100被佩戴在患者牙列上时,第二区段12对应的牙齿收纳腔完成就位后,需要被压低的牙齿对应牙齿收纳腔对需要被压低的前牙在牙齿的切端施加向下的压低力,因此,在壳状本体100佩戴的过程中,第一区段11对应的牙齿一直受到向下压低力,并逐渐发生向下的移动,目标移动距离即为第一区段11牙齿收纳腔在垂直方向上的整体高度Y1与被压低牙齿牙齿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差ΔY。上述中被压低牙齿即为第一牙齿集10。
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9和图11所示,第一区段11对应的牙齿收纳腔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局部高度小于被压低牙齿牙冠对应处的高度,具体可以是,局部高度降低可以由对应牙齿收纳腔的切端处局部向下凹入形成(即向龈侧内凹形成),凹入形成的为对第一牙齿集10施加向下移动力的施力点111。局部高度降低的范围H1在0.1mm-0.2mm之间。这个设计的好处在于,在壳状本体100被佩戴在患者牙列上时,第二区段12对应的牙齿收纳腔完成就位后,第一区段11中的凹入处即为第一区段11中对需要被压低的牙齿施加压低力处,这样可以在牙齿需要施力处完成压低力的施加。并且,参考图10所示,第一区段11对应一个牙齿收纳腔的切端还可以设置多个凹入形成的施力点111。同样的,在壳状本体100佩戴的过程中,第一区段11对应的牙齿一直受到向下压低力,并逐渐发生向下的移动,目标移动距离即为第一区段11牙齿收纳腔在垂直方向上的局部高度与被压低牙齿牙冠对应处的高度差H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区段12包裹的牙齿表面设有的支抗附件200,佩戴时,支抗附件200对所述第二区段12施加垂直向下的力以使所述第一区段11对其包裹的牙齿施加压低力。具体的是,第二区段12对应所述支抗附件200的位置处具有与所述支抗附件200轮廓一致的容置腔体102。或者是第二区段12对应所述支抗附件200的位置处的容置腔体102满足在佩戴过程中容置腔体102可以与支抗附件200完成就位,并且相互作用后,容置腔体102对支抗附件200和其粘接的牙齿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也同步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支抗附件200与容置腔体102选择轮廓基本一致是更加容易完成佩戴以及壳状本体100的就位。参考图11所展示的示例,壳状本体100佩戴后,支抗附件200与容置腔体102相互作用,即壳状本体100在佩戴时,支抗附件200的邻近龈端的向对颌方向凹入形成的内凹曲面与容置腔体102之间形成错位,第二区段12的容置腔体102发生弹性变形对支抗附件200和其粘接的牙齿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并且向下的反作用力会通过第一区段11作用于需要被压低的牙齿上。当然,第一区段11牙齿收纳腔在垂直方向上的整体高度也需要小于被压低牙齿牙齿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这样才能给压低牙齿已移动空间。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区段11牙齿收纳腔在垂直方向上的整体高度与被压低牙齿牙齿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的高度差并非被压低牙齿的移动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2所展示的示例,第一区段11和/或所述第三区段13为多层结构。第一区段11为多层结构的设计的好处在于,多层结构可以提高第一区段11的刚度从而提高第一区段11对第一牙齿集10的压低力的表达。第三区段13为连接第一区段11和第二区段12的结构,第二区段12需要给第一区段11的压低力提供辅助支抗,因此,第三区段13作为第一区段11与第二区段12之间的连接需要有足够的刚度,才能确保力的传递,从而实现第二区段12可设计为第一区段11施加压低力的辅助支抗。第一区段11和/或第三区段13的多层结构至少包括两层材料,具体的,多层结构每一层可以是同种材料,如为材料PETG、PC或TPU中的一种,还可以为能够用于口腔内使用的具有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的其它高分子材料,使得在佩戴安全的同时产生具有矫正牙齿的效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层结构每一层分别为不同种的单一材料或不同种的多层复合材料,更具体地说,当多层结构每一层为不同种的单一材料时,可为PETG、PC或TPU中的任意两种组合;其中,多层结构每一层在进行设计或制备时可选择不同的材料,如内层结构100b的材料为TPU,外层结构100a可为PETG,此时采用热压成型制备使用的膜片可以为局部不同材料制得,也可以在进行3D直接打印时就针对局部区域使用不同的材料制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层结构的设计在于,内层结构100b较为软、舒适可以提高佩戴过程中的舒适度,外层结构100a较硬可以确定矫治力的表达,因此多层结构的设计不仅可以保证矫治的舒适性还能同样增强矫治效果的表达率。具体的,多层结构靠近牙齿的内层结构100b的硬度小于外层结构100a的硬度,或者外层结构100a材料的弹性模量可大于内层结构100b材料的弹性模量。内层结构100b材料可选用弹性模量处在从0.2Mpa到500Mpa范围内的材料,外层结构100a材料可选用弹性模量处在从0.5Mpa到600Mpa范围内的材料。作为备选或组合,外层结构100a的厚度可大于内层结构100b的厚度,内层结构100b的厚度可处在从0.05mm到0.5mm的范围内,外层结构100a的厚度可处在从0.3mm到0.7mm的范围内。上述列举仅为部分较优的实施方式,对于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效果的各种材料组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组合以形成不同的新的实施方案,这种组合后形成的实施方案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为了节省申请文本的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同样地,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多个牙齿收纳腔的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用于收纳上颌或者下颌牙齿,其中,所述壳状本体包括包裹第一牙齿集并对所述第一牙齿集施加压低力的第一区段,以及包裹与所述第一牙齿集不相邻的第二牙齿集的第二区段,佩戴时,所述第二区段就位后辅助第一区段对所述第一牙齿集施加压低力,所述壳状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之间的第三区段,所述第三区段位于第三牙齿集区域,并且所述第三区段不对所述第三牙齿集施加临床上的矫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牙齿集为前牙区牙齿,所述第二牙齿集为后牙区牙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牙齿集为邻接所述第一牙齿集的牙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段的牙齿收纳腔的尺寸比其对应的牙齿牙冠的尺寸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段的牙齿收纳腔内壁的唇舌侧至少一侧不与其对应牙齿牙冠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段的牙齿收纳腔的体积为其对应牙齿牙冠体积的1.05-1.2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段的牙齿收纳腔包裹其对应牙齿牙冠的靠近颌方部分的1/2-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的高度小于其容纳牙齿牙冠的高度以使佩戴时所述第一区段在所述第一牙齿集中牙齿的切端施加压低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中牙齿收纳腔在垂直方向上的整体高度与其包裹的牙齿牙冠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差在0.1mm-0.2m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中的牙齿收纳腔的局部高度小于其包裹的牙齿牙冠对应位置处的局部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中的牙齿收纳腔的局部高度与其包裹的牙齿牙冠对应位置处的局部高度的高度差在0.1mm-0.2mm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第二区段包裹的牙齿表面设有的支抗附件,佩戴时,所述支抗附件对所述第二区段施加垂直向上的力以使所述第一区段对其包裹的牙齿施加压低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抗附件邻近龈端的表面为向对颌方向凹入形成的内凹曲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段对应所述支抗附件的位置处具有与所述支抗附件轮廓一致的容置腔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其特征在于,佩戴时,所述内凹曲面对所述容置腔体施加垂直向下的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和/或所述第三区段为多层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牙齿正畸矫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结构靠近牙齿的内层结构的硬度小于所述多层结构远离牙齿的外层结构的硬度。
CN202321709329.6U 2023-06-30 2023-06-30 牙齿正畸矫治器械 Active CN2201098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9329.6U CN220109868U (zh) 2023-06-30 2023-06-30 牙齿正畸矫治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9329.6U CN220109868U (zh) 2023-06-30 2023-06-30 牙齿正畸矫治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9868U true CN220109868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96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09329.6U Active CN220109868U (zh) 2023-06-30 2023-06-30 牙齿正畸矫治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98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95105B1 (ko) 저작성 치아 교정기와 그 제조 방법
CN110063801B (zh) 一种隐形矫治器
JP5798172B2 (ja) 歯科器具
CN211094852U (zh)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壳状牙科器械组合及矫治系统
WO2022036926A1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牙齿矫治套组及系统
CN211067108U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及牙齿矫治系统
JPWO2020033528A5 (zh)
CN114010347B (zh) 一种自固定式个体化下颌保持器及其构建方法
CN211156366U (zh)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壳状牙科器械套组以及牙科矫治系统
CN210931950U (zh) 一种牙齿矫治器、矫治器套组以及壳状牙科矫治系统
WO2023231904A1 (zh) 一种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CN220109868U (zh) 牙齿正畸矫治器械
CN217938416U (zh)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CN114052950B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
CN215739547U (zh) 牙科矫治系统
CN112075999B (zh) 一种辅助隐形矫治近中移动磨牙的装置及矫治方法
CN220293677U (zh) 用于牙齿压低的壳状牙科器械
CN220459432U (zh) 用于咬合调整的牙科器械
CN220001956U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矫治系统
CN221243065U (zh) 一种牙齿矫治系统
CN220001955U (zh) 用于下颌前导的矫治装置及矫治系统
CN219846863U (zh) 矫治装置及矫治系统
CN220293678U (zh) 用于咬合调整的牙科系统
CN216570272U (zh) 壳状牙科器械、壳状牙科矫治器套组及牙科矫治系统
CN220695375U (zh) 牙科器械及牙科矫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