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95375U - 牙科器械及牙科矫治系统 - Google Patents

牙科器械及牙科矫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95375U
CN220695375U CN202322065892.0U CN202322065892U CN220695375U CN 220695375 U CN220695375 U CN 220695375U CN 202322065892 U CN202322065892 U CN 202322065892U CN 220695375 U CN220695375 U CN 220695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block
guide
shell
dental
dent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6589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晓磊
姚峻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6589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95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95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95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牙科器械,包括:分别用于容纳第一牙列和第二牙列的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第一壳状本体在后牙区咬合面的位置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第一导向块,第二牙列后牙区牙齿的咬合面位置处设有向对颌方向凸出的第二导向块,第二壳状本体对应所述第二导向块的位置的咬合面至少设有允许第二导向块通过的开口,第一导向块具有第一导向面,第二导向块具有第二导向面,在咬合过程中,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抵接以引导第一导向块和所述第二导向块相对滑动,使得在咬合状态下,上、下颌相对位置与矫治目标基本相符,其中,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在佩戴过程中,与所述第二导向块之间不接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相应的一种牙科矫治系统。

Description

牙科器械及牙科矫治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牙齿正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牙科器械及牙科矫治系统。
背景技术
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牙齿、颔骨、颅面的畸形。如牙齿的排列不齐、上牙前突、下巴前翘、嘴巴歪偏等,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加深,近代错颌畸形的概念已远不是只指牙齿的错位和排列不齐,而是指由牙齿、颅面之间关系不调而引起的多种畸形。错颌畸形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功能,美观,健康和心理四个方面,影响了孩子口腔功能的正常发挥,如咀嚼功能,发音功能,呼吸功能。
壳状牙齿矫治器是一种治疗错颌畸形的装置,其采用安全的弹性透明高分子材料,使矫治过程几乎在旁人无察觉中完成。利用壳状牙齿矫治器进行牙齿正畸治疗,一般需要多个逐次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在一些情况下,对于含有矢状向颌位因素的畸形病例,在正畸治疗的某个或某些阶段一般需要通过颌位重建纠正颌位,实现下颌前导或后导。
目前,用于实现下颌前导或后导的用于颌位重建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包括:TB(Twin-block的简称,也称为双阻板矫治器)和反式TB。其中,TB的作用是促进下颌骨生长,通过调整的咬合斜面功能性的前移下颌来矫正上、下颌骨间的错位关系,咀嚼肌系统必须通过引导下颌处于前伸位置以适应改变了的新的咬合平衡体系,通常用于引导下巴前伸;而反式TB主要通过调整咬合斜面,功能性的抑制下颌向前,促进上颌骨发育,达到反合的治疗。
图1为目前用于实现下颌前导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壳状牙齿矫治器,包括容纳上颌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101和容纳下颌牙齿的第二壳状本体102,第一壳状本体101的后牙区咬合面的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诱导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第一凸起部103;第二壳状本体牙颌咬合面的位置处设有相应的第二凸起部104,所述第一凸起部103包括位于近中侧的第一作用面,所述第二凸起部104包括位于远中侧的第二作用面,在咬合时,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相互抵接,引导所述第二凸起部104在矢状向上向前移动,如图1中的Y1方向,以使所述下颌牙齿的髁突关节被刺激,促进上颌骨的发育,实现导下颌向前。
然而,发明人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应用上述用于导下颌向前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引导上下颌至目标位置时,当第二壳状本体上的第二凸起部104受到第一凸起部103施加的向前的作用力时,与其连接的包裹下颌牙齿105的第二壳状本体102相应地受到一个向前的作用力F1,该向前的作用力F1则会使得所述包裹于下颌牙齿上的第二壳状本体对下颌前牙区牙齿105会施加一个向前的作用力,如图2所示,然而此时该向前的作用力是不被期待的力,持续施加的向前作用力将会导致下颌前牙区牙齿向唇侧倾斜。
对于含有矢状向颌位因素的畸形病例,有时候则需要引导下颌向后,图3为目前用于实现下颌后导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壳状牙齿矫治器,包括容纳上颌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301和容纳下颌牙齿的第二壳状本体302,第一壳状本体301的后牙区咬合面的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诱导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第一凸起部303;第二壳状本体牙颌咬合面的位置处设有相应的第二凸起部304,所述第一凸起部303包括位于远中侧的第一作用面,所述第二凸起部304包括位于近中侧的第二作用面,在咬合时,所述第一作用面和所述第二作用面相互抵接,引导所述第二凸起部304在矢状向上向后移动,如图3中的Y2方向,以使所述下颌牙齿的髁突关节被刺激,促进上颌骨的发育,实现导下颌向后。
同样发明人也发现,应用上述用于导下颌向后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引导上下颌至目标位置时,当第一凸起部向第二凸起部施加引导下颌向后的作用力时,第二凸起部同时对其产生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F2,该向前的反作用力F2使得包裹上颌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相应地受到一个向前的作用力,同时使得所述包裹于上颌牙齿上的第一壳状本体对上颌前牙区牙齿305会施加一个向前的作用力,可参考图4所示,该向前的作用力是不被期待的力,持续施加的向前作用力将会导致下颌前牙区牙齿向唇侧倾斜。
对于上述用于下颌前导或后导的壳状牙齿矫治器所引起的前牙区牙齿唇侧倾斜问题,目前临床上通常是先进行矢状向颌位调整,在上下颌位调整到位后,再内收下颌前牙,将唇倾的前牙纠正至正确的位置。然而,这样的分开调整和纠正,一方面会造成患者时间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在纠正唇倾的前牙时,通常需要制作一系列隐形矫治器来分步纠正完成,这不仅延长了患者的整个矫治周期,还因增加了这一系列隐形矫治器,而增加了经济成本。
因此,在隐形矫治领域,如何在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同时,减轻或避免前牙区牙齿因受到不被期望的力而发生唇倾,以缩短患者的矫治周期,降低患者的经济成本,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错颌”、“开颌”、“覆颌”、“颌平面”等中的“颌”均为“牙合”(hé),该字系生僻字,且由于一般输入法字库中没有该字,在日常中、网络中常作“颌”,本文为阅读方便,也写作“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牙科器械及牙科矫治系统,以实现在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同时,减轻或避免前牙区牙齿因受到不被期望的力而发生唇倾,从而缩短患者的矫治周期、降低患者的经济成本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牙科器械,包括:分别用于容纳第一牙列和第二牙列的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在后牙区咬合面的位置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用于调整上下颌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二牙列后牙区牙齿的咬合面的位置处设有向对颌方向凸出、用于调整上下颌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对应所述第二导向块的位置的咬合面至少设有允许所述第二导向块通过的开口,所述第一导向块具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块具有第二导向面,在咬合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抵接,引导所述第一导向块和所述第二导向块相对滑动,使得在咬合状态下,上、下颌相对位置与矫治目标基本相符,其中,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在佩戴过程中,与所述第二导向块之间不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对应所述第二导向块的位置的咬合面镂空或局部镂空,以便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佩戴时,所述第二导向块穿过镂空位置,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二导向块之间不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二牙列包括基于所述第二导向块覆盖的牙齿确定的若干区段,各区段均不包括所述第二导向块覆盖的牙齿;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包括分别用于容纳第二牙列不同区段牙齿的若干子壳体,相邻区段的子壳体通过连接部连接,当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佩戴于所述第二牙列,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导向块之间不接触。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位于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的唇侧和/舌侧。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在龈颌方向的宽度小于对应牙齿的牙冠高度,当佩戴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到所述第二牙列时,所述连接部不与设置在牙齿咬合面的所述第二导向块接触。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位于相邻的子壳体之间牙齿的咬合面侧,当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佩戴于所述第二牙列,所述连接部与设置在牙齿咬合面的所述第二导向块之间不接触。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与相邻子壳体之间为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当所述连接部与相邻子壳体为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相邻子壳体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一端固定在另一个相邻的子壳体上,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块的机械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其他部位的机械强度,以避免在咬合中造成所述第一导向块的损坏。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块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其他部位在厚度、硬度、材料、层数特征中至少存在一种特征不同,以使所述第一导向块的机械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其他部位的机械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块的颊侧面和/或舌侧面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由所述第一导向块的颊侧面和/或舌侧面在龈颌方向上的向外凸起或向内凹入形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块为实心结构,或者当所述第一导向块为中空结构时,所述第一导向块的中空结构中内置填充体,从而增加所述第一导向块的机械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向块通过粘接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牙列对应牙齿的咬合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向块采用复合树脂、玻璃离子、陶瓷或自凝塑料材料制作而成。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向块为实心结构或者中空结构。
可选地,当所述第二导向块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导向块的中空结构中内置填充体,从而增加所述第二导向块的机械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块和/或第二导向块面向对颌牙列的面为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的结构为与对颌牙齿咬合面解剖特征相同的凹凸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面设有第一固位部,所述第二导向面设有第二固位部,咬合时,所述第一固位部和所述第二固位部相作用以使上下颌在一预设位置处稳定咬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牙列为上颌牙列,所述第二牙列为下颌牙列,所述第一导向面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块的近中侧,所述第二导向面位于所述第二导向块的远中侧,当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抵接时,第二导向面位于第一导向块的近中侧,所述第一导向块向所述第二导向块施加矢状向前的作用力,引导所述第二导向块带动下颌矢状向前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块在近远中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导向块在近远中向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牙列为下颌牙列,所述第二牙列为上颌牙列,所述第一导向面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块的近中侧,所述第二导向面位于所述第二导向块的远中侧,当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抵接时,第一导向面位于第二导向块的远中侧,所述第二导向块向所述第一导向块施加矢状向后的作用力,引导所述第一导向块带动下颌矢状向后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向块在近远中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导向块在近远中向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块的宽度自相互抵接的导向面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收窄,以增强所述第一导向块的受力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牙科矫治系统,包括N个渐进地将牙齿从初始布局重新定位到目标布局的牙科矫治器,所述N个牙科矫治器中至少有M个牙科矫治器为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牙科器械,所述M个牙科矫治器为对应连续矫治步的牙科矫治器。
可选地,所述M个牙科矫治器的第一导向块的局部高度随与之相对的对颌牙齿在矫治过程中的伸长而降低,所述第二导向块的高度随所述第一导向块的高度变化而变化,使得咬合时,所述第二导向块与对颌牙齿基本均匀接触。
可选地,所述M个牙科矫治器第一导向块和/或第二导向块的长度随设置相应导向块的牙齿之间的间距在矫治过程中的变化而变化,使得所述M个牙科矫治器的第一导向块和/或第二导向块均得到对应牙齿的充分支撑。
可选地,所述M个牙科矫治器的第一导向块和/或第二导向块与设置相应导向块的牙齿的相对位置随这些牙齿在矫治过程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使得咬合时,上、下颌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目标基本相符,并且所述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充分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牙科器械及牙科矫治系统,通过将第二导向块设置在第二牙列后牙区牙齿的咬合面,使得在咬合过程中第一导向块与第二导向块抵接相互作用下受到第一导向块施加的矢状向前的作用力或反作用力时,不会根据受到的矢状向前的作用力或反作用力施加第二壳状本体相应的向前作用力,从而避免了由于第二壳状本体受到向前作用力而施加至前牙区牙齿导致前牙区牙齿唇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用于实现下颌前导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在矫治过程中前牙区牙齿的受力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用于实现导下颌向后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在矫治过程中前牙区牙齿的受力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牙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具有镂空位置的第二壳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唇舌侧具有一体连接的连接部的第二壳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唇侧具有一体连接的连接部的第二壳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咬合面具有一体连接的连接部的第二壳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用于第二壳状本体的相邻子壳体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用于第二壳状本体的相邻子壳体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块设有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具有相应固位部的示意图;
图15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上下牙颌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牙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
本文中描述时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方向性术语均为附图中的方向,并不指代特殊限定。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中的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实施例中提及到的“后牙区”是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6-38页中对于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包括前磨牙以及磨牙,以FDI标记法显示为4-8的牙齿,前牙区FDI标记法显示为1-3的牙齿。前牙区的牙齿包括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
由背景技术可知,对于含有矢状向颌位因素的畸形病例,在正畸治疗的某个或某些阶段一般需要通过颌位重建纠正颌位,实现下颌前导或后导。但是,临床发现,对于TB矫治器,在引导下颌前导至目标位置时,包裹于下颌牙齿上的第二壳状本体会对前牙区牙齿施加一个舌唇向的作用力,从而导致下颌前牙区牙齿向唇侧倾斜;而对于反式TB矫治器,在引导下颌后导至目标位置时,第一凸起部受到第二凸起部的反作用力,使得包裹于上颌牙齿上的第一壳状本体会对上颌前牙区牙齿施加一个舌唇向的作用力,也会导致上颌前牙区牙齿向唇侧倾斜。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牙科器械,包括分别用于容纳第一牙列和第二牙列的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在后牙区咬合面的位置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用于调整上下颌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二牙列后牙区咬合面的位置处设有向对颌方向凸出、用于调整上下颌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导向块的牙齿的位置至少咬合面处开口以便佩戴所述第二壳状本体时,所述第二导向块穿过该开口设置在对应牙齿上,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对应所述第一导向块具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块具有第二导向面,在咬合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抵接从而相互作用,引导所述第一导向块和所述第二导向块相对滑动,使上、下颌相对位置与矫治目标基本相符,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导向块直接设置在对应的牙齿上而不是设置在第二壳状本体上,将第二壳状本体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导向块的牙齿的位置咬合面设置开口以在佩戴该第二壳状本体时该第二导向块能穿过该开口而不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接触,这样当进行咬合时,第一导向块与第二导向块抵接相互作用,第二导向块受到第一导向块向前的作用力或反作用力时,不会对第二壳状本体本身产生向前的作用力,从而避免了第二壳状本体因此对其所在颌位的前牙区牙齿产生不被期望的向前作用力而导致前牙唇倾,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同时,减少或避免前牙区牙齿因受到不被期望的力而发生唇倾,可以尽量缩短患者的矫治周期,降低患者的经济成本。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的对本实用新型记载的牙科器械及牙科矫治系统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牙科器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牙科器械包括:用于容纳上颌牙列的第一壳状本体40,用于容纳下颌牙列的第二壳状本体41,第一壳状本体在后牙区(包括前磨牙区以及磨牙区,如图中的前磨牙区10、11以及磨牙区12、13)咬合面的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第一导向块42,下颌牙列的后牙区咬合面设有向对颌凸出的第二导向块43,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块43粘接在下颌牙列后牙区对应牙齿的咬合面上,所述第一导向块42具有第一导向面420,所述第二导向块43具有第二导向面4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面420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块42的近中侧,所述第二导向面430位于所述第二导向块43的远中侧,所述第一导向块42与第二导向块43配合使用,以打开咬合并引导下颌向前,即患者在咬合时,所述第一导向块42的第一导向面420与第二导向块43的第二导向面抵接,第一导向面420与第二导向面430相互作用,引导所述第一导向块42和所述第二导向块43相对移动,以调整所述上颌牙列和所述下颌牙列的颌间关系,使得在咬合状态下,上、下颌相对位置与矫治目标基本相符,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导向面位于第一导向块42的近中侧,第二导向面位于第二导向块43的远中侧,第一导向面420与第二导向面430抵接时,第二导向面420位于第一导向面430的近中侧,第一导向块42向第二导向块43施加向前的作用力,引导所述第二导向块43在矢状向上向前移动(如图5中Y1方向),以使下颌牙齿的髁突关节被刺激,实现导下颌向前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导向块直接设置在后牙区牙齿咬合面而不是第二壳状本体上,所述第二壳状本体41在佩戴过程中,与所述第二导向块43之间不接触,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壳状本体41与所述第二导向块43之间不产生力的作用,因此,当该第二导向块受到第一导向块施加的向前的作用力F1时,不会随着该作用力F1向第二壳状本体施加向前的F1,从而也就不会令第二壳状本体产生向前的作用力而导致前牙区牙齿的唇向倾斜。本实用新型中的的矫治目标可以为整个矫治周期的最终矫治目标,也可以为其中某个矫治步骤的阶段性矫治目标。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所说的第二壳状本体41在佩戴过程中与所述第二导向块43之间不接触,既包括第二壳状本体41在佩戴过程中与所述第二导向块43之间完全不接触,也包括第二壳状本体41在佩戴过程中与所述第二导向块43之间虽然可能存在接触但接触后不产生力的作用。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导下颌向前的颌位关系调整,所述第一壳状本体40凸出设置的第一导向块42在近远中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导向块43在近远中向的长度,请继续参照图4,例如,假设第一导向块42位于上颌4-6号牙位(14、15、16)的咬合面范围内,第二导向块43则可设置在下颌5号牙位(45)的咬合面范围内,可见,第一导向块42在近远中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导向块43在近远中向的长度,在下颌前导的颌位关系调整中,由于其咬合运动主要为下颌运动,设置第二导向块43的长度更小,可尽可能避免下颌运动时和其他组织的干扰,从而保证下颌运动的灵活性。在实际的应用中,第一导向块42在近远中向的长度可以为第二导向块43的两倍或三倍,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牙位空间确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使得第二导向块43能够凸出设置在下颌相应牙齿的咬合面,用于佩戴于下颌牙列的第二壳状本体41可以对应所述第二导向块43的位置局部镂空或所述第二壳状本体41的咬合面全部镂空,从而使得第二导向块43与第二壳状本体41之间不接触,如图6所示,当佩戴所述第二壳状本体时,所述第二导向块43可以穿过该镂空位置,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状本体41仅于对应所述第二导向块43位置的局部镂空或咬合面全部镂空,舌侧和/或唇/颊侧仍包覆于对应牙齿的舌侧和唇/颊侧。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对应下颌牙齿的下颌牙颌模型,然后在打印好的下颌牙颌模型上进行压膜操作,最后再对压好膜的牙膜进行切割,将对应所述第二导向块43位置的咬合面位置切割或咬合面对应所述第二导向块的位置切割以镂空后得到所述第二壳状本体41,当然,除了热压膜工艺,也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直接打印出对应第二导向块43的咬合面位置镂空或咬合面对应第二导向块43位置的局部镂空的第二壳状本体,当然,对于第二壳状本体的成型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做限制。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二导向块43所覆盖的牙齿将下颌牙齿分为若干区段,例如第二导向块43所覆盖的牙齿为分别为下颌左右5号牙,则下颌左6、7号牙为一区段,下颌4-4号牙为一区段,以及下颌右6、7号牙为一区段,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包括若干子壳体,各子壳体分别用于容纳对应区段所包含的牙齿,相邻区段的子壳体通过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41佩戴到下颌牙列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导向块43之间不产生力的作用。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壳状本体41包括三个子壳体411、412、413,子壳体411与子壳体412以及子壳体412与413之间通过连接部414连接。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414对应所述第二导向块43所覆盖牙齿的唇侧面和/或舌侧面设置,如图7所示为相邻子子壳体之间的牙齿的唇侧和舌侧均具有连接部414,图8则示出了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仅唇侧具有连接部414,所述连接部414在龈颌方向的宽度小于对应牙齿的牙冠高度,这样当佩戴第二壳状本体到下颌牙列后,所述连接部不会与设置在该牙齿咬合面的第二导向块43接触,在第二壳状本体佩戴的过程中,所述连接部必然不会与所述第二导向块43之间产生力的作用,从而在第二导向块受到第一导向块42施加的导下颌向前的作用力时,由于第二导向块43与第二壳状本体之间不产生力的作用,不会对下颌前牙区牙齿施加向前的作用力,从而避免了导下颌向前过程中前牙区牙齿的唇向倾斜;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414也可以对应所述第二导向块43所覆盖牙齿的咬合面设置,只要在所述第二导向块粘接在下颌对应牙齿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41易于佩戴,且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41的佩戴使用过程中,所述连接部414与所述第二导向块43之间,从而使得所述连接部414与所述第二导向块43之间不产生力的的作用即可,如图9所示为相邻子壳体之间的连接部位于牙齿咬合面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相邻子壳体与其之间的连接部可以一体成型,例如首先可以利用热压膜成型工艺制作得到所述第二壳状本体41,具体地,首先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下颌的牙颌模型,其次在打印好的下颌牙颌模型上进行压膜操作,最后再对压好膜的牙膜进行切割得到包含若干子壳体且相邻子壳体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的第二壳状本体41,同样地,除了热压膜工艺,也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直接打印出该包含若干子壳体且相邻子壳体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的第二壳状本体41,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子壳体与连接部之间也可以不是一体成型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与相邻的子壳体之间可以采用固定连接方式,即连接部的两端分别具有固定部,将所述连接部两端的固定部分别与相邻的子壳体进行固定,利用所述连接部将包含不同区段牙齿的子壳体连接形成整体牙套后,使得子壳体之间可以起到整体施力矫正的作用,从而实现牙齿矫正。在一些实例中,可以分别得到各子壳体以及用于相邻子壳体之间连接的连接部,具体地,首先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下颌的牙颌模型,然后在打印好的下颌牙颌模型上进行压膜操作,对压好膜的牙膜进行切割得到各子壳体,同时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各子壳体之间的连接部,将所述连接部两端的固定部通过粘合剂粘接于相邻子壳体,得到包含若干子壳体且相邻子壳体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的第二壳状本体41。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也可以可拆卸地连接相邻的子壳体以形成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组件414a和第二连接组件414b,所述第一连接部组件414a的一端固定在一个子壳体(例如子壳体411)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414a的一端固定在另一个相邻的子壳体(例如子壳体412)上。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14a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414b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两个相邻的子壳体之间的拆卸和连接。在图10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14a为公扣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414b为母扣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14a在一定外力作用下挤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414b的凹槽中,所述第二连接组件414b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14a挤入过程中发生弹性变形,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14b挤入后恢复原状并将其固定。在图11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14a则为挂钩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414b为锁扣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414a为扁环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14a将前端探入环中,从而达到固定的效果。然而,对于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并不仅限于上述两种,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块42和第一壳状本体40可以一体成型,例如,在利用热压膜成型工艺制作所述第一壳状本体40时,首先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带有所述第一导向块形状的牙颌模型,其次在打印好的牙颌模型上进行压膜操作,最后再对压好膜的牙膜进行切割、抛光清洗、消毒等步骤,最终即可获得一个带有所述一导向块42的第一壳状本体40,可见一体成型的设计简便易制作,对于一体成型的方式并不限于热压膜工艺,也可以通过直接3D打印制备;另外,第一导向块42与第一壳状本体40也可以不是一体成型,例如分别成型第一壳状本体与第一导向块42,然后将第一导向块4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40对应后牙区的咬合面上,固定的方式具体可以通过结合剂粘接,当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粘接的固定方式,例如其他的固定方式例如焊接、铆接等也可以实现。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块42的机械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其它部位的机械强度,通过限定第一导向块42具有更大的机械强度,可以尽量避免在咬合中造成第一导向块42的损坏。当第一导向块42与第一壳状本体40一体成型时,第一导向块42与第一壳状本体40均采用高分子材料制作,在一些具体的实例中,可以采用弹性模量更大的材料制作第一导向块42,通过在一体成型的制备工艺中利用弹性模量较大的材料制备第一导向块42,可以增强第一导向块42相对第一壳状本体其他位置的机械强度;在另一些具体的实例中,对于第一导向块42,还可采用硬度更高的材料进行制作,从而增强第一导向块42的机械强度;在一些实例中,为使得第一导向块42的机械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其它部位的机械强度,所述第一导向块42的膜片厚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其它部位的膜片厚度;在另一些实例中,为使得第一导向块42的机械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其它部位的机械强度,所述第一导向块42的膜片还可以具有比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其它部位的膜片更多的层数,例如所述第一导向块42采用双层膜片,第一壳状本体的其他部位的膜片采用单层膜片,且双层膜片中至少有一层膜片材料的弹性模量或硬度大于或等于该单层膜片的弹性模量或硬度,从而保证所述第一导向块42的机械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其它部位的机械强度。当所述第一导向块42与第一壳状本体40不是一体成型结构时,所述第一导向块42可以利用高分子材料单独打印形成,其也可以打印成中空结构,在该情况下第一导向块比第一壳状本体40其他部位具有更大的机械强度的方式与上述两者一体成型的情况类似;当然,为使得第一导向块42具有更大的机械强度,第一导向块42也可以制成实心的结构,除了高分子材料,所述第一导向块42也可以采用复合树脂、玻璃离子、陶瓷或自凝塑料材料等具有更大机械强度的材料制作而成;制作后的第一导向块42通过上述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于第一壳状本体40对应牙位的咬合面。
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强第一导向块42的机械强度以尽量避免在咬合中造成第一导向块42的损坏,还可以通过在所述第一导向块42的颊侧面和/或舌侧面设置加强结构,以提升第一导向块42的机械强度。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结构421可由所述第一导向块42的颊侧面向外凸起或向内凹入形成,为使该加强结构421能起到增强第一导向块42的机械强度的作用,所述加强结构421的外凸或内凹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块42的颊侧面在龈颌方向上延伸,所述龈颌方向是指从齿龈线至咬合面的竖直方向,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第一导向块42的颊侧面设置在龈颌方向上延伸的加强结构,可以进一步避免第一导向块42在咬合时可能造成的损坏。当然,所述加强结构421不限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块42的颊侧面,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块42的舌侧面,或者在所述第一导向块42的颊侧面与舌侧面均设置加强结构421,在此不予赘述。
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导向块42为中空结构时,可以采用内置于第一导向块42的填充体作为加强结构。也就是说,当第一导向块42为中空结构,加强结构421可以为内置于所述第一导向块42的填充体。进一步地,该填充体的形状与第一导向块42的内径一致,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导向块42的中空结构中内置填充体以增加第一导向块42的强度,方法简单有效,优选地,该填充体的材料为树脂,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将填充体和牙科器械分别交付给用户,并指导用户在佩戴牙科器械之前,先行将填充体放入所在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第一导向块的中空部分,然后再佩戴所述牙科器械。需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提到的多种形式的加强结构除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及设计需求,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增强第一导向块42沿牙弓曲线的受力强度,所述第一导向块42可自与第二导向块43接触的一端向另一端在舌颊方向上的宽度逐渐收窄。如图13所示展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导向块42,其中第一端420为与第二导向块43配合的一端,即第一导向面,第二端423是尾端,第一导向块42的宽度自第一端420至第二端423逐渐收窄,以提高其承受来自第二导向块的压力的强度,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中空结构的导向块,其沿牙弓曲线的受力强度必然较弱,因此,当所述第一导向块42为中空结构时,采用自与第二导向块43接触的一端向另一端在舌颊方向上的宽度逐渐收窄的结构则尤其适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第一导向块的尺寸如下:第一导向块沿舌颊向的尺寸为宽度;所述第一导向块沿近远中方向的尺寸为长度;所述第一导向块沿咬合方向的尺寸为高度
所述第二导向块43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下颌对应的牙齿咬合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块43可以采用复合树脂、玻璃离子、陶瓷或自凝塑料材料等具有较大机械强度的材料制作而成,制备后的第二导向块43通过粘合剂粘结于下颌牙列对应牙齿的咬合面。第二导向块43可以为实心结构,也可以为中空结构,当其为中空结构时,还可以在第二导向块43的中空结构中内置填充体,从而进一步增加所述第二导向块43的机械强度,其中,可以在将第二导向块43粘接到相应牙齿之前,先行将填充体放入第二导向块的中空部分,然后再将其粘接于对应的牙齿。进一步地,该填充体的形状与第二导向块43的内径一致,优选地,该填充体的材料可以为树脂。
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二导向块也可以利用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例如第二导向块43可以3D打印出三维数字化的模型后对其通过热压膜工艺形成,或者直接通过3D打印的方式获得,其可以是为中空的结构,也可以是具有更大机械强度的实心结构,当为中空结构时,还可以在第二导向块的中空结构中内置填充体以增加所述第二导向块的机械强度,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请继续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块42和第二导向块43面向对颌牙列的面为接触面(如图中422和432),所述接触面的结构为与对颌牙齿咬合面解剖特征相同的凹凸结构,以提升导向块与对颌牙列接触的稳定性。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仅设置第一导向块42和第二导向块43中的一个面向对颌牙列的接触面为与对颌牙齿咬合面解剖特征相同的凹凸结构。
在咬合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块42的第一导向面420与所述第二导向块43的第二导向面430抵接,第一导向块与第二导向块的相互作用,使得在咬合时,能够使上下颌在矫治目标处稳定咬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使得第一导向块42与第二导向块43的相互作用更加稳固,可以增加第一导向面420与第二导向面430之间的摩擦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所述第一导向面420与第二导向面430设置为非光滑的面,其中,所述非光滑面可以为具有锯齿状的结构,如图14所示,当然,所述非光滑面并不限于具有锯齿状的结构,其也可以是具有相对凹凸匹配的结构,或是具有磨砂表面的结构,或是为具有镂空表面的结构,或是为具有孔洞表面的结构,或是为具有锯齿状的结构,甚至还可以是上述结构的两种或多种的组合,在此不一一举例。
如图15所示,在导下颌向前的颌位重建过程中,第一壳状本体上的第一导向块42一般设有两个,分布于上颌牙列的左右两侧,该两个第一导向块42覆盖的牙齿所属牙位相同,对应地,设置于下颌牙列上的第二导向块43也为两个,分步于下颌牙列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二导向块43所覆盖的牙齿所属牙位也相同,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牙颌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导向块和第二导向块,且所在牙位对称设置,可在咬合时提升咬合稳定性。
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牙科器械,与上述实施例设计构思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上述实施例的第一导向块与第二导向块的相互作用是用于导下颌向前,而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向块与第二导向块的相互作用是用于导下颌向后。
请参阅图16,在本实施例中,一种牙科器械,包括:用于容纳上颌牙列的第二壳状本体151,用于容纳下颌牙列的第一壳状本体150,第一壳状本体在下颌后牙区咬合面的位置处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第一导向块152,上颌牙列的后牙区咬合面设有向对颌凸出的第二导向块153,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块153粘接在上颌牙列后牙区对应牙齿的咬合面上,所述第一导向块152具有第一导向面152a,所述第二导向块153具有第二导向面153a,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面152a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块152的近中侧,所述第二导向面153a位于所述第二导向块153的远中侧,所述第一导向块152与第二导向块153配合使用,以打开咬合并引导下颌向后,即患者在咬合时,所述第一导向块152的第一导向面152a与第二导向块153的第二导向面153a抵接,第一导向面152a与第二导向面153a相互作用,引导所述第一导向块152和所述第二导向块153相对移动,以调整所述上颌牙列和所述下颌牙列的颌间关系,使得在咬合状态下,上、下颌相对位置与矫治目标基本相符,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导向块152对应下颌牙列,第一导向面位于第一导向块152的近中侧,第二导向块153对应上颌牙列,第二导向面163a位于第二导向块153的远中侧,第一导向面152a与第二导向面153a抵接时,第一导向面152位于第二导向面152a的远中侧,通过第二导向块153向第一导向块152施加向后的作用力,引导所述第一导向块152在矢状向上向后移动(如图15中Y2方向),以使下颌牙齿的髁突关节被刺激,实现导下颌向后的目的,虽然在第二导向块153向第一导向块152施加了向后的作用力的同时,第一导向块152也会同时向第二导向块153施加一个反向的作用力,即向前的作用力,但由于第二导向块153直接设置在上颌牙列对应的牙齿的咬合面而不是第二壳状本体151上,该反向的作用力不会对第二壳状本体产生向前的作用力,第二壳状本体也不会因此对前牙区牙齿产生该向前的作用力,自然也就不会导致前牙区牙齿的唇向倾斜。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导下颌向前的颌位关系调整,固定设置于上颌牙列牙齿咬合面的第二导向块151在近远中向的长度大于凸出设置于包括下颌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上的所述第一导向块152在近远中向的长度,请继续参照图16,例如,假设第二导向块153位于上颌4-6号牙位的咬合面范围内,第一导向块152则可设置在下颌6号牙位的咬合面范围内,可见,第二导向块153在近远中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导向块152在近远中向的长度,在矢状向的颌位关系调整中,由于其咬合运动主要为下颌运动,设置第一导向块152的长度更小,可尽可能避免下颌运动时和其他组织的干扰,从而保证下颌运动的灵活性。在实际的应用中,第二导向块153在近远中向的长度可以为第一导向块152的两倍或三倍,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牙位空间确定,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本实施例导下颌向后的牙科器械与导下颌向前的牙科器械,区别仅仅在于,在导下颌向前时,第二导向块是直接粘接于下颌牙列的后牙区牙齿的咬合面,而在导下颌向后时,第二导向块则是直接粘接于上颌牙列的后牙区牙齿的咬合面,其他的技术构思均类似,具体的技术细节则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牙科矫治系统,包括N个逐次的牙科矫治器,分别对应N个逐次的矫治步,所述N个牙科矫治器的每一个用于把牙齿从对应矫治步的初始布局重新定位到该对应矫治步的目标布局,所述N个牙科矫治器中至少有M个牙科矫治器为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牙科器械,所述M个牙科矫治器为对应连续矫治步的矫治器,其中,N为大于2的自然数,1≤M≤N。
在本实施例中,定义第一导向块与第二导向块的尺寸如下:各导向块沿舌颊向的尺寸为宽度;各导向块沿近远中方向的尺寸为长度;各导向块沿咬合方向的尺寸为高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牙科矫治器的第一导向块的局部高度随与之相对的对颌牙齿在矫治过程中的伸长而降低,而第二导向块的高度随所述第一导向块的高度变化而变化,使得咬合时,所述第二导向块与对颌牙齿基本均匀接触。一方面,由于牙齿矫治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在佩戴具有第一导向块与第二导向块用于矢状向调整颌位的过程中,各导向块对颌牙齿可能会随着矫治的进行而伸长,若此时导向块的高度不发生变化,则会对对颌牙齿的伸长造成阻碍;另一方面,除了牙齿伸长,有些情况下,需要将与导向块相对的对颌牙齿压低,那么,为了保证颌板与这些牙齿均匀接触并且保证上、下颌之间的垫高高度不变,可以相应得增加导向块对应部分的局部高度。这一方面能够使得在佩戴壳状牙齿正畸矫治器时咀嚼进食更舒服,另一方面能够到辅助对颌牙齿压低的作用。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牙科矫治器的第一导向块和/或第二导向块的长度随设置导向块的牙齿之间的间距在矫治过程中的变化而变化,使得该M个逐次的牙科矫治器的第一导向块和/或第二导向块均得到这些牙齿的充分支撑。在牙齿的矫治过程中,第一导向块和/或第二导向块所覆盖的牙齿可能在矫治过程中发生了远移,若对应的导向块长度不发生变化,该导向块将无法得到发生了远移的牙齿的支撑,将会导致该导向块的整体强度降低;另一方面,矫治过程也有可能减小导向块覆盖的牙齿之间的间距,此时也可相应地减小对应的导向块的长度,从而使得该导向块可以更好地得到支撑。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牙科矫治器的第一导向块和/或第二导向块与设置相应导向块的牙齿的相对位置随这些牙齿在矫治过程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使得咬合时,上、下颌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矫治目标基本相符,并且所述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充分接触。在添加导向块时,另一方面确保其方位合适,以保证在支撑导向块的牙齿的位姿随矫治变化的情况下,咬合时,第一导向块与第二导向块的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充分接触,以避免因点或线接触而导致受力集中,同时,将下颌前导至目标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导向块与牙颌整体的相对位置固定,以保证在咬合状态下上、下颌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然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牙弓形态变化较大,例如,导向块在颊舌向超出设置导向块的牙齿范围之外,此时,若仍然固定导向块与牙颌整体的相对位置,将会使得导向块与支撑该导向块的牙齿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合适,因此,需要调整第一导向块和/或第二导向块与设置相应导向块的牙齿的相对位置,即,该M个牙科矫治器的第一导向块和/或第二导向块与设置相应导向块的牙齿的相对位置随这些牙齿在矫治过程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使得咬合时,上、下颌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矫治目标基本相符,并且所述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充分接触。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组合以形成不同的新的实施方案,这种组合后形成的实施方案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为了节省申请文本的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同样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牙科器械,包括:分别用于容纳第一牙列和第二牙列的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在后牙区咬合面的位置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用于调整上下颌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二牙列后牙区牙齿的咬合面的位置处设有向对颌方向凸出、用于调整上下颌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对应所述第二导向块的位置的咬合面至少设有允许所述第二导向块通过的开口,所述第一导向块具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块具有第二导向面,在咬合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抵接,引导所述第一导向块和所述第二导向块相对滑动,使得在咬合状态下,上、下颌相对位置与矫治目标基本相符,其中,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在佩戴过程中,与所述第二导向块之间不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对应所述第二导向块的位置的咬合面镂空或局部镂空,以便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佩戴时,所述第二导向块穿过镂空位置,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与所述第二导向块之间不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牙列包括基于所述第二导向块覆盖的牙齿确定的若干区段,各区段均不包括所述第二导向块覆盖的牙齿;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包括分别用于容纳第二牙列不同区段牙齿的若干子壳体,相邻区段的子壳体通过连接部连接,当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佩戴于所述第二牙列,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导向块之间不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位于相邻子壳体之间的牙齿的唇侧和/舌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在龈颌方向的宽度小于对应牙齿的牙冠高度,当佩戴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到所述第二牙列时,所述连接部不与设置在牙齿咬合面的所述第二导向块接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位于相邻的子壳体之间牙齿的咬合面侧,当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佩戴于所述第二牙列,所述连接部与设置在牙齿咬合面的所述第二导向块之间不接触。
7.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相邻子壳体之间为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连接部与相邻子壳体为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相邻子壳体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一端固定在另一个相邻的子壳体上,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块的机械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其他部位的机械强度,以避免在咬合中造成所述第一导向块的损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块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其他部位在厚度、硬度、材料、层数特征中至少存在一种特征不同,以使所述第一导向块的机械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其他部位的机械强度。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块的颊侧面和/或舌侧面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由所述第一导向块的颊侧面和/或舌侧面在龈颌方向上的向外凸起或向内凹入形成。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块为实心结构,或者当所述第一导向块为中空结构时,所述第一导向块的中空结构中内置填充体,从而增加所述第一导向块的机械强度。
13.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块通过粘接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牙列对应牙齿的咬合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块采用复合树脂、玻璃离子、陶瓷或自凝塑料材料制作而成。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块为实心结构或者中空结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导向块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导向块的中空结构中内置填充体,从而增加所述第二导向块的机械强度。
1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块和/或第二导向块面向对颌牙列的面为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的结构为与对颌牙齿咬合面解剖特征相同的凹凸结构。
1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面设有第一固位部,所述第二导向面设有第二固位部,咬合时,所述第一固位部和所述第二固位部相作用以使上下颌在一预设位置处稳定咬合。
1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牙列为上颌牙列,所述第二牙列为下颌牙列,所述第一导向面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块的近中侧,所述第二导向面位于所述第二导向块的远中侧,当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抵接时,第二导向面位于第一导向块的近中侧,所述第一导向块向所述第二导向块施加矢状向前的作用力,引导所述第二导向块带动下颌矢状向前移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块在近远中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导向块在近远中向的长度。
21.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牙列为下颌牙列,所述第二牙列为上颌牙列,所述第一导向面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块的近中侧,所述第二导向面位于所述第二导向块的远中侧,当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导向面抵接时,第一导向面位于第二导向块的远中侧,所述第二导向块向所述第一导向块施加矢状向后的作用力,引导所述第一导向块带动下颌矢状向后移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块在近远中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导向块在近远中向的长度。
23.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块的宽度自相互抵接的导向面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收窄,以增强所述第一导向块的受力强度。
24.一种牙科矫治系统,包括N个渐进地将牙齿从初始布局重新定位到目标布局的牙科矫治器,其特征在于,N个牙科矫治器中至少有M个牙科矫治器为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牙科器械,所述M个牙科矫治器为对应连续矫治步的牙科矫治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牙科矫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牙科矫治器的第一导向块的局部高度随与之相对的对颌牙齿在矫治过程中的伸长而降低,所述第二导向块的高度随所述第一导向块的高度变化而变化,使得咬合时,所述第二导向块与对颌牙齿基本均匀接触。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牙科矫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牙科矫治器第一导向块和/或第二导向块的长度随设置相应导向块的牙齿之间的间距在矫治过程中的变化而变化,使得所述M个牙科矫治器的第一导向块和/或第二导向块均得到对应牙齿的充分支撑。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牙科矫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牙科矫治器的第一导向块和/或第二导向块与设置相应导向块的牙齿的相对位置随这些牙齿在矫治过程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使得咬合时,上、下颌的相对位置关系与目标基本相符,并且所述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充分接触。
CN202322065892.0U 2023-08-02 2023-08-02 牙科器械及牙科矫治系统 Active CN220695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65892.0U CN220695375U (zh) 2023-08-02 2023-08-02 牙科器械及牙科矫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65892.0U CN220695375U (zh) 2023-08-02 2023-08-02 牙科器械及牙科矫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95375U true CN220695375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42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65892.0U Active CN220695375U (zh) 2023-08-02 2023-08-02 牙科器械及牙科矫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953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88101B (zh) 一种隐形矫治装置
CN111588490B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牙科矫治系统的设计方法及制作方法
CN110013332B (zh) 一种猫形辅弓隐形矫治器
CN210612259U (zh) 一种隐形矫治器
CN112451128B (zh)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磨牙远移患者的u型腭杆及矫正方法
CN111012531B (zh) 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牙科器械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
CN210903426U (zh) 一种肌功能矫治器
CN211156366U (zh)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壳状牙科器械套组以及牙科矫治系统
CN217938416U (zh)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CN220695375U (zh) 牙科器械及牙科矫治系统
CN213722532U (zh)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磨牙远移患者的u型腭杆
CN114052950B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
CN112075999B (zh) 一种辅助隐形矫治近中移动磨牙的装置及矫治方法
CN110680526B (zh) 个性化拉磨牙向远中矫治器
CN211834785U (zh) 一种用于正畸过程中佩戴的牙合垫
CN210095952U (zh) 一种猫形辅弓隐形矫治器
CN114376747A (zh) 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13662687A (zh) 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CN220001955U (zh) 用于下颌前导的矫治装置及矫治系统
CN214434572U (zh) 口腔矫治器
CN219680803U (zh) 牙科矫治器及矫治系统
CN217448044U (zh) 一种用于压低过长磨牙的隐形矫治器
CN219846863U (zh) 矫治装置及矫治系统
CN220459432U (zh) 用于咬合调整的牙科器械
CN218960972U (zh) 牙齿矫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