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76747A - 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76747A
CN114376747A CN202111645955.9A CN202111645955A CN114376747A CN 114376747 A CN114376747 A CN 114376747A CN 202111645955 A CN202111645955 A CN 202111645955A CN 114376747 A CN114376747 A CN 114376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ion
hanging lug
jaw
appliance
digital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59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76747B (zh
Inventor
岳江
魏海林
盘景松
王冠
康永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lemu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lemu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lemu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lemu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595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767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76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6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76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76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08Mouthpiece-type retainers or positioners, e.g. for both the lower and upper arc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002Orthodontic computer assisted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002Orthodontic computer assisted systems
    • A61C2007/004Automatic construction of a set of axes for a tooth or a plurality of teeth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包括容纳牙齿的第一牙套本体、第二牙套本体,第一牙套本体与第二牙套本体的近远中方向上设置有朝向对颌延伸的第一牵引挂耳和第二牵引挂耳,第一牵引挂耳和第二牵引挂耳之间连接有连接部,第一牵引挂耳和第二牵引挂耳在连接部的牵引作用下牵引第一牙套本体和第二牙套本体,用于辅助矫治调整矢状向骨性关系或牙性关系的异常。通过本申请可以解除因拖拽矫治器使矫治器脱离牙齿而出现的脱套现象,同时可以解除颌间牵引时出现升高牙齿的副作用,既保证了矫治效果,又能够有效地调整颌间关系。

Description

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口腔正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及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牙齿矫正领域的创新应用也发展地欣欣向荣,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技术是由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透明牙套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一种技术,它通过一系列牙套不断地小范围移动牙齿实现矫治目的,相比于托槽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更易于摘戴,具有美观、舒适、透明等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为矫治矢状向骨性关系或牙性关系的异常,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上下颌间斜向勾挂医用橡皮筋牵引或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上设置具有限位作用的凸起结构来辅助实现正畸矫治及改善矢状向关系。
但现有的牵引结构具有诸多问题,例如采用将橡皮筋一端挂在上颌前端,另一端挂在下颌后端的斜形牵引,将上颌后拉,下颌前拉,由于斜形牵引具有垂直于牙合平面方向的分力,当橡皮筋勾挂在矫治器上时,常使矫治器因橡皮筋垂直于牙合平面方向的分力而脱位,或者当橡皮筋勾挂在粘贴在牙齿上的牵引扣时,常使牙齿伸长。
另外,利用咬合面凸起结构卡位引导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由于凸起结构设置在矫治器咬合面上,因此凸起结构有压低后牙的副作用,佩戴者在夜间睡眠中易出现升颌肌群松弛,导致上下颌脱离咬合,此时即使配戴了带有咬合面卡位结构的矫治器也无法很好的起到作用,而夜间生长激素分泌旺盛,正是颌骨生长发育及矫治引导的黄金时段。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颌间牵引过程中出现的矫治器脱离牙齿、牙齿升高等问题,提供了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包括容纳牙齿的第一牙套本体、第二牙套本体,所述第一牙套本体和所述第二牙套本体为壳状的空腔结构,所述空腔内部互为贯通,所述第一牙套本体上设置有第一牵引挂耳,所述第二牙套本体上设置有第二牵引挂耳,
所述第一牵引挂耳和所述第二牵引挂耳为朝向对颌矫治器延伸的长条状凸起结构,所述第一牵引挂耳和所述第二牵引挂耳之间具有近远中方向的牵引距离,
所述第一牵引挂耳和所述第二牵引挂耳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用于牵引所述第一牙套本体与第二牙套本体的牵引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牵引挂耳与所述第二牵引挂耳分别向对颌矫治器延伸并延伸超过对颌牙合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牵引挂耳位于所述第一牙套本体的唇颊侧或舌侧,
所述第二牵引挂耳位于所述第二牙套本体的唇颊侧或舌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牵引挂耳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调节连接部连接位置的第一固定部;
所述第二牵引挂耳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调节连接部连接位置的第二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为位于所述第一牵引挂耳表面的凹槽或孔;
所述第二固定部为位于所述第二牵引挂耳表面的凹槽或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牵引挂耳、所述第一牙套本体为采用粘接、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成的整体结构;
所述第二牵引挂耳、所述第二牙套本体为采用粘接、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成的整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与牙合平面呈斜向或平行挂设于所述第一牵引挂耳与第二牵引挂耳之间。
一种矫治器的设计方法,用于设计上述的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具有初始咬合关系的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
S2:确定具有目标咬合关系的第一目标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目标牙颌数字模型;
S3:基于所述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第一目标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目标牙颌数字模型设计所述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
进一步地,所述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具体包括以下设计步骤,
S310:基于所述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第一目标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目标牙颌数字模型确定K个矫治步骤,且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S320:基于所述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一目标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生成K个第一矫治牙颌数字模型,基于K个第一矫治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生成K个第一牙套本体模型;
基于所述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目标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生成K个第二矫治牙颌数字模型,基于K个第二矫治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生成K个第二牙套本体模型;
S330:基于初始咬合关系和目标咬合关系确定第一牙套本体模型和第二牙套本体模型的颌间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
S340:基于所述颌间牵引力大小和方向设计第一牵引挂耳和第二牵引挂耳的特征信息以及连接部的参数;
S350:基于第一牵引挂耳和第二牵引挂耳的特征信息生成M个具有第一牵引挂耳的第一牙套本体和M个具有第二牵引挂耳的第二牙套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特征信息包括第一牵引挂耳和第二牵引挂耳的近远中方向牵引距离、设计位置、延伸长度,及设置在第一牵引挂耳的第一固定部数量和设置在第二牵引挂耳的第二固定部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参数包括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牵引挂耳和第二牵引挂耳的位置、连接部的原始长度和弹性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M小于或等于K。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牙套本体和第二牙套本体包括多组调整上下颌咬合关系的中间状态及目标序列的牙科器械,使得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移动至目标位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可以消解颌间牵引时橡皮筋垂直于牙合平面的分力,解除了因拖拽矫治器使矫治器脱离牙齿而出现的脱套现象,同时解除了颌间牵引时升高牙齿的副作用,保证矫治效果。
本申请无需在咬合面上设置具有卡位引导作用的凸起结构,避免了牵引过程中压低后牙的副作用。
本申请的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可以在上下颌脱离咬合时依然发挥作用,如在夜间佩戴时仍发挥作用,提高了矫治效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斜向Ⅲ类牵引时的佩戴状态侧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斜向Ⅱ类牵引时的佩戴状态侧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牵引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对近远中方向的补充说明图;
图5为本申请所述连接部与牙合平面呈平行状的Ⅲ类牵引的侧视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标号
1-第一牙套本体;11-第一牵引挂耳;12-第一固定部;2-第二牙套本体;21-第二牵引挂耳;22-第二固定部;3-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说明。
此外,为了方便理解,放大(厚)或者缩小(薄)了图纸上的各种构件,但这种做法不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单数形式的词汇也包括复数含义,反之亦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为了区分不同的单元,本说明书上用了第一、第二等词汇,但这些不会受到制造的顺序限制,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在本申请的详细说明与权利要求书上,其名称可能会不同。
本说明书中词汇是为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而使用的,但不是试图要限制本申请。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申请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斜向Ⅲ类牵引时的佩戴状态侧视图,图2为本申请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斜向Ⅱ类牵引时的佩戴状态侧视图,以下结合图1、图2对本申请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包括容纳上颌牙齿的第一牙套本体1和容纳下颌牙齿的第二牙套本体2,所述第一牙套本体1和所述第二牙套本体2为壳状的空腔结构,所述空腔内部互为贯通,所述第一牙套本体1的唇颊侧或舌侧设置有第一牵引挂耳11,所述第二牙套本体2的唇颊侧或舌侧设置有第二牵引挂耳21,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和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为朝向对颌矫治器延伸的长条状凸起结构,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和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之间具有近远中方向的牵引距离,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和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之间连接有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为用于牵引所述第一牙套本体1与第二牙套本体2的牵引件,用于实现排列牙齿的同时调整上下颌的矢状向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所述第一牙套本体1为采用粘接、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成的整体结构,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所述第二牙套本体2为采用粘接、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成的整体结构,用于匹配制作工艺的多样性,应对不同的应用场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为伸长率大、回弹性好的弹性部件,所述连接部3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与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所述连接部3可以是弹簧、弹片、橡皮筋等发生形变后能够在自身张力作用下恢复原形的弹性部件,所述连接部3在发生形变后,通过自身张力牵引所述第一牙套本体1与第二牙套本体2,进而实现调整佩戴者的颌间关系。
具体的,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沿所述矫治器本体1延伸至对颌矫治器并延伸超过对颌牙合(“牙合”为一个字,是口腔医学专业词汇,在普通字库中找不到该字,故分开书写)面,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沿所述第二牙套本体2延伸至对颌矫治器并延伸超过对颌牙合面,将第一牵引挂耳11和第二牵引挂耳21分别延伸至超过对颌牙合面,使得连接部3与牙合平面可以形成与常规牵引方式不同的牵引角度,从而可以设计更多更优的牵引方式,避免出现牵引过程中矫治器脱套等问题。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将本申请的牵引方式与现有常规的牵引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详细说明本申请牵引挂耳设置位置朝向对颌延伸且延伸超过对颌牙合面的优势及如何避免牵引过程中出现矫治器脱套等问题。
图3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牵引方式示意图,如图3所示,现有的常规牵引方式为将矫治器分别佩戴于上、下颌,佩戴于上颌的矫治器上对应的尖牙区设置有长条状缺口,佩戴于下颌的矫治器上对应的第一磨牙区龈端剪去缺口,并在露出的牙面上粘贴牵引扣,所述下颌第一磨牙区上的牵引扣与上颌尖牙区缺口之间通过橡皮筋连接,佩戴于上颌的矫治器在橡皮筋的张力作用下受到Fb的作用力,如图3所示,在Fb的作用下,佩戴于上颌的矫治器分别受平行于牙合平面朝向远中方向的Fb2分力和垂直于牙合平面朝向下颌方向的Fb1分力作用,相应的,粘贴牵引扣勾挂橡皮筋的下颌第一磨牙受到Fa的作用力,在Fa的作用下,下颌牙齿分别受平行于牙合平面朝向近中方向的Fa2分力和垂直于牙合平面朝向上颌方向的Fa1分力的作用,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在颌间牵引过程中,有如升高牙齿、矫治器托套等现象,影响矫治效果。
相比于常规的牵引方式,本申请可以采用反向的斜向牵引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位于所述第一牙套本体1的唇颊侧并延伸超过对颌的第二牙套本体2的牙合面,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位于所述第二牙套本体2的唇颊侧并延伸超过对颌的第一牙套本体1的牙合面,所述连接部3分别连接在第一牵引挂耳11的末端和第二牵引挂耳21的末端,此时,所述第二牙套本体2在所述连接部3的张力作用下产生紧扣于下颌牙齿斜向后的牵引力,所述第一牙套本体1在所述连接部3的张力作用下产生紧扣于上颌牙齿斜向前的牵引力,将矫治器更紧密地压合于佩戴者的牙齿上,且佩戴者牙齿无需咬合在一起仍有助于防止矫治器脱套并依旧可以良好的调整颌间关系,由此可见本申请的牵引挂耳朝向对颌延伸且延伸超过对颌牙合面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所述的牙合平面是一个参考平面,也是一个假想平面,指的是从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所述牙合平面基本上平分颌间距离牙合平面。
本申请所述的牙合面是上下颌后牙相对而发生咀嚼作用的一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位于所述第一牙套本体1的舌侧并延伸超过对颌的第二牙套本体2的牙合面,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位于所述第二牙套本体2的舌侧并延伸超过对颌的第一牙套本体1的牙合面,用于保证不干扰咬合关系的同时,增加可设置牵引结构的位置,应对更多地场景,如唇颊侧设置了其他功能结构占据了牵引位置时,便可利用舌侧牵引,且舌侧牵引更有利于微笑时不暴露牵引结构,更加隐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和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之间近远中方向的相对位置和距离为根据佩戴者矫治需求进行设置,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与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之间的牵引距离大于零,使得所述连接部3连接置在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和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之间形成颌间牵引力,实现排列牙齿的同时调整上下颌的矢向状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位于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的远中方向,连接部3牵引所述第一牙套本体1和第二牙套本体2,使得佩戴者的上下颌受到颌间牵引力,从而实现Ⅲ类牵引。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位于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的近中方向,在连接部3的牵引作用下实现Ⅱ类牵引。
图4为本申请对近远中方向的补充说明图,如图4所示,近中指沿着牙弓形方向,靠近中线的方向,远中指沿着牙弓形方向,远离中线的方向,所述中线为将颅面部平分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垂直线,该直线位于面部正中矢状面上,中线通过左右两眼之间、鼻尖,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调节连接部3连接位置的第一固定部12,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调节连接部3连接位置的第二固定部22,用于根据牵引需求,在牵引挂耳表面选择不同位置的固定部来调整牵引角度,进而调整牵引力的方向。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连接部3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远离所述第一牙套本体1的第一固定槽12与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远离所述第二牙套本体2的第二固定槽22上,所述连接部3与牙合平面呈斜向连接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与第二牵引挂耳2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所述连接部3与牙合平面呈平行状地Ⅲ类牵引的侧视图,所述连接部3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邻近所述第一牙套本体1的第一固定槽12与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邻近所述第二牙套本体2的第二固定槽22上,使得所述连接部3与佩戴者的牙合平面近似平行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12为位于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表面上的凹槽或孔,所述第二固定部22为位于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表面上的凹槽或孔,用于根据佩戴者的矫治需求,调整所述连接部3分别在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和第二牵引挂耳21上的挂套位置,调整牵引角度和牵引力。
所述凹槽使得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和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表面形成多个凹凸不平的挂套点,用于将所述牵引部3挂套在所述凹槽表面实现固定位置。
所述孔使得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和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表面形成贯穿内外的孔洞,用于将所述牵引部3穿过所述孔内部实现固定位置。
使用时,所述第一牵引挂耳11和所述第二牵引挂耳21及所述连接部3构成的牵引组合设置于所述第一牙套本体1和所述第二牙套本体2的左侧和/或右侧,通常情况下左侧和右侧各设置一套相同部署的上述牵引组合,用于对称牵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矫治器设计方法,用于获取如上述的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设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一种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具有初始咬合关系的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
S2:确定具有目标咬合关系的第一目标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目标牙颌数字模型;
S3:基于所述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第一目标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目标牙颌数字模型设计所述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
以下,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矫治器设计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S1为获取初始咬合关系的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的步骤。
具体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是基于佩戴者初始上下颌咬合关系获取上颌牙列信息和下颌牙列信息,并分别生成对应上颌牙列信息的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对应下颌牙列信息的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
S2为确定具有目标咬合关系的第一目标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目标牙颌数字模型的步骤。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得到初始咬合关系的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后,可以根据佩戴者自身牙列情况结合医生的诊断,通过人工操作或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将初始咬合关系的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的牙列的各个牙齿的数字模型移动到期望的位置,从而确定具有目标咬合关系的第一目标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目标牙颌数字模型。
S3为基于所述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第一目标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目标牙颌数字模型设计所述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的步骤。
具体的,所述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具体包括以下设计步骤,
S310:基于所述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第一目标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目标牙颌数字模型确定K个矫治步骤,所述矫治步骤K为佩戴者的牙列在经过一系列中间矫治状态并最终达到预期的颌间调整关系和牙齿排列的步骤,其中,所述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S320:基于所述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一目标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生成K个第一矫治牙颌数字模型,基于K个第一矫治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生成K个第一牙套本体模型;
基于所述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目标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生成K个第二矫治牙颌数字模型,基于K个第二矫治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生成K个第二牙套本体模型;
K个所述第一牙套本体和K个所述第二牙套本体包括多组调整上下颌咬合关系的中间状态及目标序列的牙科器械,使得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移动至目标位置。
其中,所述K个第一矫治牙颌数字模型包括K-1个中间矫治状态的第一矫治牙颌数字模型及1个目标矫治状态的第一矫治牙颌数字模型,所述K个第二矫治牙颌数字模型包括K-1个中间矫治状态的第二矫治牙颌数字模型及1个目标矫治状态的第二矫治牙颌数字模型。
S330:基于初始咬合关系和目标咬合关系确定第一牙套本体模型和第二牙套本体模型的颌间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矫治过程中的上下颌咬合关系移动到下一矫治阶段的上下颌咬合关系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计算机有限元分析法或根据医生经验及行业标准的结合确定牵引过程中第一牙套本体模型和第二牙套本体模型间对应的应力,将第一牙套本体和第二牙套本体模型间对应的应力作为颌间牵引过程中所需设置的颌间牵引力及牵引方向的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在佩戴者矫治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佩戴者矫治情况设置牵引力及牵引时长,当颌间牵引到位时,第一牙套本体模型和第二牙套本体模型之间不再设置颌间牵引力。
S340:基于所述颌间牵引力大小和方向设计第一牵引挂耳和第二牵引挂耳的特征信息以及连接部的参数;
其中,所述特征信息包括第一牵引挂耳和第二牵引挂耳的近远中方向牵引距离、设计位置、延伸长度,及设置在第一牵引挂耳的第一固定部数量和设置在第二牵引挂耳的第二固定部数量。
所述连接部的参数包括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牵引挂耳和第二牵引挂耳的位置、连接部的原始长度和弹性系数。
S350:基于第一牵引挂耳和第二牵引挂耳的特征信息生成M个具有第一牵引挂耳的第一牙套本体和M个具有第二牵引挂耳的第二牙套本体。
在K个矫治步骤中,由于颌间位置调整需在整个矫治步骤结束前完成颌间牵引到位,因此具有牵引挂耳的牙套本体数量小于或等于整个矫治过程中牙套本体的数量,即所述M小于或等于K,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以上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介绍,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包括容纳牙齿的第一牙套本体、第二牙套本体,所述第一牙套本体和所述第二牙套本体为壳状的空腔结构,所述空腔内部互为贯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牙套本体上设置有第一牵引挂耳,所述第二牙套本体上设置有第二牵引挂耳,
所述第一牵引挂耳和所述第二牵引挂耳为朝向对颌矫治器延伸的长条状凸起结构,所述第一牵引挂耳和所述第二牵引挂耳之间具有近远中方向的牵引距离,
所述第一牵引挂耳和所述第二牵引挂耳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为用于牵引所述第一牙套本体与第二牙套本体的牵引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牵引挂耳与所述第二牵引挂耳分别向对颌矫治器延伸并延伸超过对颌牙合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牵引挂耳位于所述第一牙套本体的唇颊侧或舌侧,
所述第二牵引挂耳位于所述第二牙套本体的唇颊侧或舌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牵引挂耳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调节连接部连接位置的第一固定部;
所述第二牵引挂耳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调节连接部连接位置的第二固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部为位于所述第一牵引挂耳表面的凹槽或孔;
所述第二固定部为位于所述第二牵引挂耳表面的凹槽或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牵引挂耳、所述第一牙套本体为采用粘接、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成的整体结构;
所述第二牵引挂耳、所述第二牙套本体为采用粘接、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成的整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与牙合平面呈斜向或平行状连接于所述第一牵引挂耳与第二牵引挂耳。
8.一种矫治器的设计方法,用于设计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具有初始咬合关系的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
S2:确定具有目标咬合关系的第一目标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目标牙颌数字模型;
S3:基于所述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第一目标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目标牙颌数字模型设计所述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具体包括以下设计步骤,
S310:基于所述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第一目标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目标牙颌数字模型确定K个矫治步骤,且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S320:基于所述第一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一目标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生成K个第一矫治牙颌数字模型,基于K个第一矫治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生成K个第一牙套本体模型;
基于所述第二初始牙颌数字模型和第二目标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生成K个第二矫治牙颌数字模型,基于K个第二矫治牙颌数字模型设计生成K个第二牙套本体模型;
S330:基于初始咬合关系和目标咬合关系确定第一牙套本体模型和第二牙套本体模型的颌间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
S340:基于所述颌间牵引力大小和方向设计第一牵引挂耳和第二牵引挂耳的特征信息以及连接部的参数;
S350:基于第一牵引挂耳和第二牵引挂耳的特征信息生成M个具有第一牵引挂耳的第一牙套本体和M个具有第二牵引挂耳的第二牙套本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息包括第一牵引挂耳和第二牵引挂耳的近远中方向牵引距离、设计位置、延伸长度,及设置在第一牵引挂耳的第一固定部数量和设置在第二牵引挂耳的第二固定部数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的参数包括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牵引挂耳和第二牵引挂耳的位置、连接部的原始长度和弹性系数。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M小于或等于K。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牙套本体和第二牙套本体包括多组调整上下颌咬合关系的中间状态及目标序列的牙科器械,使得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移动至目标位置。
CN202111645955.9A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 Active CN114376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5955.9A CN114376747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5955.9A CN114376747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6747A true CN114376747A (zh) 2022-04-22
CN114376747B CN114376747B (zh) 2024-04-26

Family

ID=81199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5955.9A Active CN114376747B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7674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7121A (zh) * 2022-07-01 2022-11-15 有研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埋伏牙牵引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0273A (en) * 1980-07-21 1982-05-18 Kesling Peter C Orthodontic applian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cclusion
KR20180055168A (ko) * 2016-11-16 2018-05-25 김병국 Iii 급 부정교합 교정 장치
US20180147028A1 (en) * 2016-11-28 2018-05-31 Genius Platforms, LLC Orthodontic appliance for mandibular advancement
CN110251250A (zh) * 2019-07-08 2019-09-20 杭州一牙数字口腔有限公司 可牵引的导下颌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0368113A (zh) * 2019-06-19 2019-10-25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羊城医院) 一种辅助透明矫治器矫治弓外牙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0277375U (zh) * 2019-06-25 2020-04-10 深圳易美智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全牙弓整体内收的复合装置
CN111012530A (zh) * 2019-11-08 2020-04-17 杭州一牙数字口腔有限公司 带有复杂结构附件的隐形矫治器制作方法及模具
US20200121493A1 (en) * 2016-12-27 2020-04-23 Mitsui Chemicals, Inc. Mouthpiece
CN111870366A (zh) * 2020-09-01 2020-11-03 上海允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牵引扣及其使用方法
TWM608387U (zh) * 2019-09-20 2021-03-01 大陸商上海正雅齒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錯頜畸形治療的牙科器械、牙科器械套組及牙科矯治系統
CN213156591U (zh) * 2020-05-28 2021-05-11 罗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Bolton指数不调的早期诱导矫治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0273A (en) * 1980-07-21 1982-05-18 Kesling Peter C Orthodontic applian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cclusion
KR20180055168A (ko) * 2016-11-16 2018-05-25 김병국 Iii 급 부정교합 교정 장치
US20180147028A1 (en) * 2016-11-28 2018-05-31 Genius Platforms, LLC Orthodontic appliance for mandibular advancement
US20200121493A1 (en) * 2016-12-27 2020-04-23 Mitsui Chemicals, Inc. Mouthpiece
CN110368113A (zh) * 2019-06-19 2019-10-25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羊城医院) 一种辅助透明矫治器矫治弓外牙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0277375U (zh) * 2019-06-25 2020-04-10 深圳易美智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全牙弓整体内收的复合装置
CN110251250A (zh) * 2019-07-08 2019-09-20 杭州一牙数字口腔有限公司 可牵引的导下颌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及其制作方法
TWM608387U (zh) * 2019-09-20 2021-03-01 大陸商上海正雅齒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錯頜畸形治療的牙科器械、牙科器械套組及牙科矯治系統
CN111012530A (zh) * 2019-11-08 2020-04-17 杭州一牙数字口腔有限公司 带有复杂结构附件的隐形矫治器制作方法及模具
CN213156591U (zh) * 2020-05-28 2021-05-11 罗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Bolton指数不调的早期诱导矫治器
CN111870366A (zh) * 2020-09-01 2020-11-03 上海允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牵引扣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7121A (zh) * 2022-07-01 2022-11-15 有研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埋伏牙牵引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CN115337121B (zh) * 2022-07-01 2024-03-12 有研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埋伏牙牵引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76747B (zh)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82727B2 (ja) 突出口矯正ワイヤ及びこれを有する突出口矯正システム
JP4996921B2 (ja) 歯科用装置
AU2016201958B2 (en) Dental appliance for restraining the tongue
CN110584805B (zh) 一种颌位性凹面畸形矫治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217828109U (zh) 牙科器械及牙科器械套组
CN114376747A (zh) 一种适于颌间牵引的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13057747A (zh) 隐形矫治牙套,与其配合的颊侧多曲簧和具有其的颊侧多曲簧隐形矫治器
TWM618026U (zh) 牙齒矯治器、牙科器械、牙齒矯治套組和牙齒矯治系統
CN210931950U (zh) 一种牙齿矫治器、矫治器套组以及壳状牙科矫治系统
CN112075999B (zh) 一种辅助隐形矫治近中移动磨牙的装置及矫治方法
CN210185733U (zh) 一种口内固定正畸联冠功能性矫治器
CN110680526B (zh) 个性化拉磨牙向远中矫治器
CN210095952U (zh) 一种猫形辅弓隐形矫治器
CN211381875U (zh) 一种治疗早期反牙合的定制式lr型矫治器
CN211243824U (zh) 一种颊侧和腭侧多曲簧口腔矫治器
JP6239181B1 (ja) 部分義歯
CN111728721A (zh) 一种阻生上前牙的牵引装置及矫治方法
CN215839579U (zh) 一种辅助牙控根移动的无托槽隐形矫正器
CN213851150U (zh) 一种辅助隐形矫治近中移动磨牙的牵引件及装置
CN113057749B (zh) 下颌前方牵引器及具有其的隐形矫治下颌前方牵引系统
CN220695375U (zh) 牙科器械及牙科矫治系统
CN217448044U (zh) 一种用于压低过长磨牙的隐形矫治器
CN220001955U (zh) 用于下颌前导的矫治装置及矫治系统
CN219846879U (zh) 一种舌侧推杆整体远移后牙列的装置
CN217645351U (zh) 一种真空压膜式ⅲ类功能调节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