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6978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6978U
CN220106978U CN202321034444.8U CN202321034444U CN220106978U CN 220106978 U CN220106978 U CN 220106978U CN 202321034444 U CN202321034444 U CN 202321034444U CN 220106978 U CN220106978 U CN 2201069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lead
connector
wall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3444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根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Kor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Kor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Kor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Korea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69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69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安装到基板且与配对连接器结合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壳体、金具以及多个接触件。金具具有锁定部以及长度方向引线部。锁定部使电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嵌合,长度方向引线部形成在第一壁部的侧面且为安装在基板的部位。在朝向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观察电连接器的第一壁部时,锁定部的宽度与长度方向引线部的宽度以在电连接器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不重叠的方式形成。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更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定部与长度方向引线部在金具中的位置关系。
背景技术
通常,在基板相互连接的情况下,使用通过如焊接(soldering)等方法与各个基板连接的两个连接器,所述两个连接器可彼此连接。此处,两个连接器中的一个为插塞连接器(plug connector),其余一个为插座连接器(socket connector)。插座连接器也可被称为插孔(receptacle)连接器。此种插塞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可在模具部(壳体)布置端子来形成。插塞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可彼此紧固以形成电连接器组装体。
随着电子机器的小型化趋势,连接器的小型化及低背化是一种趋势。然而,事实上在减小节距或使零件变小以将连接器小型化及低背化的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限制。
另一方面,在连接器小型化的同时,也存在与以前相比难以确保连接器的耐久性的方面。原因是由于部件小即使比以前小的力也容易使其破损或变形。
而且,存在利用嵌件成型制作连接器的树脂模具(壳体)的情况,此时根据树脂的流动性如何决定壳体是否正确成型,因此也存在改善树脂的流动性或者考虑到此情形而改变模具的设计的必要性。
另外,也需要对如何构成安装部的位置关系、如何将此安装部安装到基板、以及是否保证强度进行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欲解决的技术课题是在电连接器的金具中使制作的难度降低。
特别是,在嵌件成型时,根据金属部(例如金具或接触件)为何种形状有时会增加模具的制作难度,因此对此进行考虑。
另外,关于如何构成安装部的位置关系、如何将此安装部安装到基板、以及是否保证强度也需要考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课题不限于以上提及的技术课题,且对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以下记载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另一些技术课题。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为安装到基板且与配对连接器结合的电连接器,包括:
壳体,包括:基底部;第一壁部,从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第二壁部,从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并与第一壁部交叉;第三壁部,从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与第二壁部交叉且与第一壁部相对;以及第四壁部,从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与第一壁部及第三壁部交叉且与第二壁部相对;
金具,至少设置在第一壁部;以及
多个接触件,至少设置在第二壁部及第四壁部,
金具具有锁定(lock)部及长度方向引线(lead)部,
锁定部使电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嵌合,
长度方向引线部形成在第一壁部的侧面,且为安装在基板的部位,
在朝向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观察电连接器的第一壁部时,锁定部的宽度与长度方向引线部的宽度以在电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不重叠的方式形成。
优选为,长度方向引线部通过从锁定部向下方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与锁定部连接,
第一连接部为从锁定部向下方延伸并由此延伸到电连接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直角形状的连接部位。
优选为,金具在第一壁部的侧面具有两个长度方向引线部,
在第二壁部的侧面具有第一宽度方向引线部,且
在第四壁部的侧面具有第二宽度方向引线部。
优选为,第一宽度方向引线部通过从金具自第二壁部的侧面朝向下方伸展的第二连接部连接,且
第二宽度方向引线部通过从金具自第四壁部的侧面朝向下方伸展的第三连接部连接。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电连接器的金具中制作的难度降低。
特别是,在嵌件成型时,根据金属部(例如金具或接触件)为何种形状有时模具的制作难度会增大,通过对锁定部与引线部的位置关系进行调节从而降低所述难度。
另外,通过利用一种形态的注塑物(支撑壁)包裹金具的长度方向引线部与宽度方向引线部的形态,防止注塑物与引线之间开裂,从而增强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不受以上例示的内容的限制,更多样的效果包含在本说明书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中插塞连接器的一例的图;
图2示出与图1的插塞连接器配对的插孔连接器;
图3a是去除图1中的壳体而示出的图;
图3b仅单独示出图3a中的金具;
图4是从另一方向观察图3a的图;
图5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1的插塞连接器的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插塞连接器的隅角结构。
[符号的说明]
10:插塞连接器
10-1:金具/电源端子
10-1-LP:锁定部
10-1-L1:长度方向引线部
10-1-L2:宽度方向引线部
10-1-B1:第一连接部
10-1-B2:第二连接部
10-1-B3:第三连接部
10-3:接触件/信号端子
10-5:壳体
10-5-C:角部/支撑壁
20:插孔连接器/插座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与将详细描述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特征、以及实现其等的方法将变明了。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以下揭示的实施例,而以彼此不同的各种形态实现,且提供本实施例仅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揭示完整且将实用新型的范畴完整地传达给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内具有通常知识者,且本实用新型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畴来定义。贯穿说明书全文,相同的参照符号指代相同的构成要素。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中插塞连接器(10)的一例的图。
在图1中,作为一例,示出插塞连接器(10)的电源端子(10-1)、信号端子(10-3)、壳体(10-5;模具部)。电源端子(10-1)也被称为金具(10-1),且信号端子(10-3)也被称为接触件(10-3)。
电源端子(10-1)可为用以补充连接器(10)的强度的金属制的结构体,同时可输入输出电源电信号。信号端子(10-3)可输入输出数据信号。
但,此情形为一例且不限定于此。例如,电源端子(10-1)也可通过单独的金具与电源端子分开制成。
另外,例如,信号端子(10-3)也可由容许0.3A的电流的四个引脚(PIN)组成,可为容许超过0.3A、例如5A的电流的端子以作为电源端子发挥作用。但,引脚的个数为四个是一例。
壳体(10-5)具有基底部。壳体(10-5)具有从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的壁部,且在壁部形成电源端子(10-1)、信号端子(10-3)等。
壁部例如为四个,包括:第一壁部(10-5-W1),从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第二壁部(10-5-W2),从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并与第一壁部交叉;第三壁部(10-5-W3),从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与第二壁部交叉且与第一壁部相对;第四壁部(10-5-W4),从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与第一壁部及第三壁部交叉且与第二壁部相对。
插塞连接器(10)的壳体(10-5;模具部)优选为塑料材质,例如可为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另外,壳体(10-5)可由包含树脂及环氧树脂等的绝缘体形成,但不限定于此。插塞连接器(10)的电源端子(10-1)、信号端子(10-3)优选为金属材质,虽不限定于此,但也可例如为铜,且可对铜合金进行镀金(镍底层)。
图2示出与图1的插塞连接器(10)配对的插孔连接器(20)。
图1的插塞连接器(10)与图2的插孔连接器(20)嵌合来结合。插孔连接器(20)也叫做插座连接器(20)。
图3a是去除图1中的壳体(10-5)而示出的图。
图3a中在两端示出金具(10-1),且示出排列成两列每列排三个的多个接触件(10-3)之间隔开间隔来布置。
金具(10-1)不限定于此,但例如可为电源端子(10-1)。
金具(10-1)在上端具有锁定部(10-1-LP)(也叫做锁定点(locking point)),此锁定部(10-1-LP)略微突起,因此是嵌入到图2示出的插座连接器(20)的金具来结合的结构。
另外,金具(10-1)在下端具有长度方向引线(10-1-L1)(也叫做“长度方向引线部”)与宽度方向引线(10-1-L2)(也叫做“宽度方向引线部”)。
如图3a所示,长度方向引线(10-1-L1)为与锁定部(10-1-LP)的下端相连的部分的端部,且在一端的金具(10-1)(处于图3a的左侧的金具)处在插塞连接器(10)的长度方向(-X方向)上延伸并设置有两个。当然,在另一端的金具(10-1)(处于图3a的右侧的金具)处在插塞连接器(10)的长度方向(+X方向)上延伸并设置有两个。
而且,如图3a所示,宽度方向引线(10-1-L2)为与金具(10-1)的侧壁(连接器(10)的长度方向的侧壁)的下端相连的部分的端部,且在一端的金具(10-1)(处于图3a的左侧的金具)处向插塞连接器(1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并设置有两个(一个为-Y方向,另一个为+Y方向)。当然,在另一端的金具(10-1)(处于图3a的右侧的金具)处也向插塞连接器(1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延伸并设置有两个。
长度方向引线(10-1-L1)与宽度方向引线(10-1-L2)为通过锡焊等将插塞连接器(10)固定到基板的部分。
而且,长度方向引线(10-1-L1)通过大致为直角形状的第一连接部(10-1-B1)与锁定部(10-1-LP)连接。即,长度方向引线部(10-1-L1)通过从锁定部(10-1-LP)向下方延伸的第一连接部(10-1-B1)与锁定部(10-1-LP)连接,且第一连接部(10-1-B1)为从锁定部(10-1-LP)向下方延伸并由此延伸到电连接器(10)的宽度方向(Y方向)的两侧的直角形状的连接部位。
另外,宽度方向引线(10-1-L2)通过第二连接部(10-1-B2)与金具(10-1)的上部连接,且同一金具(10-1)内的另一宽度方向引线(10-1-L2)通过第三连接部(10-1-B3)与金具(10-1)的上部连接。即,在图3a中右侧的宽度方向引线部(10-1-L2)(第一宽度方向引线部)通过从金具(10-1)自第二壁部侧朝向下方伸展的第二连接部(10-1-B2)连接,且在图3a中左侧的宽度方向引线部(10-1-L2)(第二宽度方向引线部)通过从金具(10-1)自第四壁部侧朝向下方伸展的第三连接部(10-1-B3)连接。
在图3a示出的例示性插塞连接器(10)中,每个侧壁相交的每个隅角存在一个长度方向引线(10-1-L1)与一个宽度方向引线(10-1-L2)。由于隅角为四个,因此“一个长度方向引线(10-1-L1)与一个宽度方向引线(10-1-L2)”也存在四组。如此,由于对于一个隅角在两处固定到基板,因此提高基板与连接器(10)的固定力。
图3b仅单独示出图3a中的金具(10-1)。
从下述图4中也可知,图3a的金具(10-1)为独立于接触件(10-3)的部件,且将其单独示出于图3b。图3b也可视为图3a的一部分。
图4是从另一方向观察图3a的图。
即,与图3a中以没有壳体(10-5)的状态示出金具(10-1)(例如电源端子)与接触件(10-3)(例如,信号端子)的情形相同,图4中也未示出壳体(10-5),仅改变了观察的角度。
如在图4中观察所示,可知金具(10-1)与接触件(10-3)相隔一定距离来布置。
图5是从另一角度观察图1的插塞连接器(10)的图。
图5是在YZ平面观察金具(10-1)的图。
整体地观察金具(10-1),可知锁定部(10-1-LP)处于上端,且金属材质由此连续地连接到长度方向引线(10-1-L1)。当然,锁定部(10-1-LP)也与宽度方向引线(10-1-L2)相连。此情形可通过去除壳体的图3a、图4而容易得知。
图5中示出锁定部(10-1-LP)的一侧(例如左侧)与左侧的长度方向引线(10-1-L1)的一侧(例如右侧)之间的距离(d)。在本实用新型中,此距离(d)为0以上。即,图5中,将以下情形表示为d≥0:在从长度方向引线(10-1-L1)的内侧端向上下划的线、即线(D1)与从锁定部(10-1-LP)的一端(靠近所述长度方向引线(10-1-L1)的一侧)向上下划的线、即线(D2)的关系中,线(D1)不能比线(D2)处于更内侧。
再次进行区分,也可区分为d=0的状态为空隙(gap)为0的状态、d>0的状态为存在空隙的状态。
此意指在如图5所示的YZ平面中观察时,锁定部(10-1-LP)的位置与引线(10-1-L1)的位置不重叠。
如此,通过使距离(d)为0以上获得的效果如下所示。
连接器通常包括金属部分(例如金具(10-1)、接触件(10-3))与树脂部分(例如壳体(10-5)),这种结合金属部分与树脂部分的方式大致分为组装方式与嵌件成型方式。
所谓组装方式是将接触件等与壳体单独制作并进行组装的方式。例如,将由金属制成的金具从上面插进由树脂制成的壳体。
本实用新型与此不同(即并非组装方式),利用嵌件成型方式制成。所谓嵌件成型方式是将两个以上彼此不同的材料(金属、树脂)一起插入到模具内并进行注塑的方式。例如,将金属(接触件(10-3)、金具(10-1)等)固定到模具(未图示)内的规定位置后,将熔融树脂倒入模具内,此树脂凝固成为壳体(10-5)。这种方式的优点可列举以下几点:减少组装过程与辅料成本,由此节省人工成本,减小零件的大小与重量,提高成型物的刚性/稳定性,减少粘合不良、组装不良等不良。通过嵌件成型方式,模具设计具有略微繁琐的缺点,但可获得通过组装方式不能获得的复杂的模样,从而广泛用于制作复杂的模样的零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情况,考虑到这种形状的复杂度等利用嵌件成型方式制作时,假定脱离上述d≥0的情况(即,图5中D1不比D2处于左侧,且D1比D2处于右侧的情况),很难设定模具(未图示)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0)中,金具(10-1)在整体上是从其上部经过连接器(10)的长度方向的外侧并弯曲(bending)(在此部分与配对连接器锁定),且继续延伸而具有引线(长度方向引线(10-1-L1)等)的结构。但是,作为比较例1,试想金具在整体上经过连接器的长度方向的内侧并弯曲(在此部分与配对连接器锁定)的结构时,在此结构中再次在长度方向的外侧形成长度方向引线会使路径变得过长,因此是不佳的,且到形成宽度方向引线的程度便停止的可能性高。另外,作为比较例2,试想金具为从其上部在整体上经过宽度方向的内侧并弯曲(在此部分与配对连接器锁定)的结构时,无论是长度方向还是宽度方向都可存在引线,但无论金具的上部弯曲部与引线的位置关系如何,模具的制作都不会有很大困难。
相比之下,如图5等所示,在呈在整体上从其上部经过连接器(10)的长度方向的外侧并弯曲(在此部分与配对连接器锁定),且继续延伸而具有引线(长度方向引线(10-1-L1)等)的结构的本实用新型中,只有线(D1)比线(D2)处于左侧,才容易形成模具结构。虽然不限定于此,但例如,试想按照图5所示的高度方向布置金属部(金具(10-1)、接触件(10-3)等)并使树脂流入来制作连接器(10)的情况,从模具的角度来看,可将模具制作成如下形态:支架的稍下部侧的一部分支持长度方向引线(10-1-L1),支架的稍上部侧的一部分支持锁定部(10-1-LP)。作为另一例,试想按照与图5所示相反的高度方向布置金属部(金具(10-1)、接触件(10-3)等)(即,在这种情况,图5的金具(10-1)的上部及接触件(10-3)的上部为与地面接触的形态)并使树脂流入来制作连接器(10)的情况,从模具的角度来看,可将模具制作成如下形态:支架的稍下部侧的一部分支持锁定部(10-1-LP),支架的稍上部侧的一部分支持长度方向引线(10-1-L1)。
所述例示是关于如图5所示d≥0的情况(即,图5中线(D1)比线(D2)处于左侧或处于相同一线上的情况)。但是,反之,在d<0的情况(即,图5中线(D1)比线(D2)处于右侧的情况)下,模具的制作变得略微复杂。即,在图5中,以高度方向为基准,作为上部侧结构的锁定部(10-1-LP)与作为下部侧结构的长度方向引线(10-1-L1)在宽度方向上重叠时(即d<0),虽然支持作为下部侧结构的长度方向引线(10-1-L1)的模具部分按通常制作即可,但支持作为上部侧结构的锁定部(10-1-LP)的模具部分不是从下直接向上延伸即可,而是应避开下部侧模具结构,以曲线弯曲上升,此会导致模具的结构的复杂化。
最近制作的连接器也存在非常小型(例如用于智能手机等)的情况,且在这种小型的连接器中模具的结构只要复杂一点,其制作难度就会急剧上升。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图5所示的d≥0的条件(即线(D1)比线(D2)处于左侧,或者至少处于同一线上的情况)成为使连接器(10)的制作变得容易的重要因素。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插塞连接器(10)的隅角结构。
图6是将例如图1中隅角部分放大观察的图。
如上所述,金具(10-1)包括锁定部(10-1-LP)、长度方向引线(10-1-L1)、宽度方向引线(10-1-L2)。而且,这种金具(10-1)与壳体(10-5)结合。利用嵌件成型制作而成的壳体(10-5)与如图1等所示的相同,特别是壳体(10-5)在四处隅角部具有角(corner)部(10-5-C)结构。图6中角部(10-5-C)是由与壳体(10-5)一体的部件制成的壳体(10-5)的一部分。此壳体(10-5)的角部(10-5-C)起的作用是通过利用一种形态的注塑物(利用嵌件成型)对金具(10-1)的长度方向引线(10-1-L1)与宽度方向引线(10-1-L2)进行包裹防止注塑物与引线(10-1-L1、10-1-L2)之间开裂,从而增强强度。
所述角部(10-5-C)也被称为支撑壁(10-5-C)。此角部(支撑壁(10-5-C))为壳体(10-5)的一部分。
长度方向引线部(10-1-L1)为在电连接器(10)(例如插塞连接器)的长度方向(X方向)上延伸且形成在第一壁部(10-5-W1)侧,并安装在基板(未图示)的部位。
宽度方向引线部(10-1-L2)为在电连接器(10)(例如插塞连接器)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延伸且形成在第二壁部(10-5-W2)侧,并安装在基板(未图示)的部位。
长度方向引线部(10-1-L1)及宽度方向引线部(10-1-L2)被比第一壁部(10-5-W1)及第二壁部(10-5-W2)进一步向外侧突出的支撑壁(10-5-C)掩埋。
图6中仅对第一壁部(10-5-W1)与第二壁部(10-5-W2)之间的支撑壁(10-5-C)进行说明,但可容易得知优选为在第二壁部(10-5-W2)与第三壁部(10-5-W3)之间也存在支撑壁(10-5-C),在第三壁部(10-5-W3)与第四壁部(10-5-W4)之间也存在支撑壁(10-5-C),且在第四壁部(10-5-W4)与第一壁部(10-5-W1)之间也存在支撑壁(10-5-C)。
另外,宽度方向引线部(10-1-L2)的长度方向的尺寸(S3)比长度方向引线部(10-1-L1)的宽度方向尺寸(S1)长。这种构成在长度方向(X方向)更长且宽度方向(Y方向)更短的连接器(10)中对更长的部分](长度方向)进一步赋予固定力。由此,整体上提高对连接器(10)的基板(未图示)的固定力。
另外,与长度方向引线部(10-1-L1)比支撑壁(10-5-C)在长度方向(-X方向)上突出的部分的尺寸(S2)相比,宽度方向引线部(10-1-L2)比支撑壁(10-5-C)在宽度方向(-Y方向)上突出的部分的尺寸(S4)长。这种构成在长度方向(X方向)更长且宽度方向(Y方向)更短的连接器(10)中,对更短的方向(宽度方向)进一步赋予固定力。由此,整体上提高对连接器(10)的基板(未图示)的固定力。
即,本实用新型包括长度方向引线(10-1-L1)与宽度方向引线(10-1-L2)作为图3a等所示的金具(10-1)的一部分,如此由于在插塞连接器(10)的一个隅角处并非仅存在一个引线而存在长度方向引线(10-1-L1)与宽度方向引线(10-1-L2)两个引线,因此通过利用锡焊等将此引线固定到基板,从而使在基板处的固定力变佳。另外,即便在一个隅角处存在两个引线(在基板的固定部),如果这些引线(10-1-L1、10-1-L2)之间开裂或与注塑物(10-5)的缝隙开裂,则通过提高固定力带来的优点被抵消,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一个注塑物对相应两个引线(10-1-L1、10-1-L2)进行包裹,从而防止注塑物与引线的开裂、引线之间的开裂。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例,可制造为彼此不同的各种形态,且在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内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理解,可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而以其他具体的形态实施。因此,以上记述的实施例应仅理解为在所有方面为例示性的而并非限定性的。

Claims (4)

1.一种电连接器,安装到基板且与配对连接器结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基底部;第一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突出;第二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所述上表面突出并与所述第一壁部交叉;第三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所述上表面突出,与所述第二壁部交叉且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第四壁部,从所述基底部的所述上表面突出,与所述第一壁部及所述第三壁部交叉且与所述第二壁部相对;
金具,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部;以及
多个接触件,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二壁部及所述第四壁部,
所述金具具有锁定部及长度方向引线部,
所述锁定部使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配对连接器嵌合,
所述长度方向引线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壁部的侧面且为安装在所述基板的部位,
在朝向所述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观察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一壁部时,所述锁定部的宽度与所述长度方向引线部的宽度以在所述电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不重叠的方式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度方向引线部通过从所述锁定部向下方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锁定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从所述锁定部向下方延伸并由此延伸到所述电连接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直角形状的连接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具在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侧面具有两个长度方向引线部,
在所述第二壁部的侧面具有第一宽度方向引线部,且
在所述第四壁部的侧面具有第二宽度方向引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宽度方向引线部通过从所述金具自所述第二壁部的所述侧面朝向下方伸展的第二连接部连接,且
所述第二宽度方向引线部通过从所述金具自所述第四壁部的所述侧面朝向下方伸展的第三连接部连接。
CN202321034444.8U 2022-05-11 2023-05-04 电连接器 Active CN22010697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057898 2022-05-11
KR1020220057898A KR20230158306A (ko) 2022-05-11 2022-05-11 전기 커넥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6978U true CN220106978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45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34444.8U Active CN220106978U (zh) 2022-05-11 2023-05-04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230158306A (zh)
CN (1) CN220106978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58306A (ko) 2023-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1579B2 (en) Connector
CN110534957B (zh) 插座连接器及包括其的连接器组件
US11978973B2 (en) Connector
JP7484062B2 (ja) 基板接続コネクタ
WO2020139875A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US11962104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217239828U (zh) 电连接器
KR20180102228A (ko) 향상된 안전성 직렬 버스 연결기
WO2008001453A1 (fr) Connecteur de câble coaxial
KR20220094121A (ko) 전기 커넥터
CN220106978U (zh) 电连接器
CN220106979U (zh) 电连接器
US20020151217A1 (en) Electrically shielded connector with over-molded insulating cover
US11251556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TWM394623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4175409A (zh) 连接器
US7942698B2 (en)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s with a linkage portion having a width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contact portion
JP7266513B2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CN113937537A (zh) 连接器
CN221201564U (zh) 电连接器
CN220291125U (zh) 电连接器
CN220822012U (zh) 电连接器
KR102268474B1 (ko) 소켓 커넥터
CN220652406U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装体
CN219843174U (zh) 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