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3856U - 转接部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转接部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03856U
CN220103856U CN202321403677.0U CN202321403677U CN220103856U CN 220103856 U CN220103856 U CN 220103856U CN 202321403677 U CN202321403677 U CN 202321403677U CN 220103856 U CN220103856 U CN 220103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flat
interface
side wall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367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宝
孙西辉
李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0367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03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03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038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换热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转接部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转接部件包括部件本体,部件本体内形成有贯通部件本体的两端的通道,通道的一端形成扁形接口,通道的另一端形成圆形接口;通道还包括混合段和缩口段,混合段和缩口段设置在扁形接口和圆形接口之间,且沿扁形接口至圆形接口的方向依次设置,缩口段的流通截面小于圆形接口的流通截面且小于混合段的流通截面。通过转接部件将集流组件与扁管连接,这样,集流组件的尺寸不受扁管尺寸的影响,避免了集流组件内储存过多的冷媒,降低了成本;且经转接部件流动的冷媒可以较为均匀地分配到扁管的各个冷媒通道内,提高了冷媒在扁管内的分配均匀性。

Description

转接部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换热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接部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与常规换热器相比,微通道换热器体积小换热系数大,换热效率高,可以满足更高的能效标准需求。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扁管和集流管,扁管两端通常插入集流管内部,与集流管连接,这样集流管的内径需要与扁管宽度适配,扁管越宽,集流管的内径就会越大。微通道换热器的冷媒往往会存在集流管中,冷媒存储量随着集流管内径的增大而增多。目前,为了适应扁管的宽度,冷媒存储量随着集流管内径也较大,这样微通道换热器内的冷媒量较多,会造成冷媒量的浪费,增大成本。同时,扁管内通常设置有多个冷媒通道,冷媒从集流管流向扁管时,扁管内的多个冷媒通道也容易出现冷媒分配不均的问题,进而影响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微通道换热器的冷媒量大、扁管内冷媒分配不均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转接部件包括部件本体,所述部件本体内形成有贯通所述部件本体的两端的通道,所述通道的一端形成扁形接口,所述通道的另一端形成圆形接口;
所述通道还包括混合段和缩口段,所述混合段和所述缩口段设置在所述扁形接口和圆形接口之间,且沿所述扁形接口至所述圆形接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缩口段的流通截面小于所述圆形接口的流通截面且小于所述混合段的流通截面。
根据本申请的转接部件,其可应用于微通道换热器中,其中,扁形接口可以用于与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连接,圆形接口可以与微通道换热器的集流组件连接,通过转接部件将集流组件与扁管连接,集流组件的尺寸不受扁管尺寸的影响,这样集流组件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所需冷媒量进行加工,避免了集流组件内储存过多的冷媒,降低了成本。同时,转接部件上设置有混合段和缩口段,冷媒在缩口段内的流动速度增加,且可以在混合段内进行混合,使得经转接部件流动的冷媒可以较为均匀地分配到扁管的各个冷媒通道内,提高了冷媒在扁管内的分配均匀性,改善了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另外,根据本申请的转接部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扁形接口的流通截面小于所述混合段的流通截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段呈扁形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缩口段呈圆形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部件本体包括依次设置并连接的扁形连接部、混合部、缩口部和圆形连接部,所述扁形接口设置于所述扁形接口部,所述混合段设置于所述混合部,所述缩口段设置于所述缩口部,所述圆形接口设置于所述圆形连接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部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之间限定出所述混合段,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呈平板状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侧壁面向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呈弧形设置,且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凸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段的尺寸满足:2.58≤H*(W+T)/(W*T)≤7.3;
其中,H为所述混合段沿所述圆形接口至所述扁形接口的方向的尺寸,W为所述混合段沿第一方向的尺寸,T为所述混合段沿第二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于所述圆形接口至所述扁形接口的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段的尺寸还满足:3.53≤[(W*T)/(W+T)]2/G≤7.12;
其中,G为所述转接部件需要流入的预设介质流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段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是所述扁形接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的1.0倍至1.2倍,所述混合段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是所述扁形接口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的1.0倍至1.5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缩口段的尺寸满足:
1.25≤D*L/d2≤8;
其中,D为所述圆形接口的直径,L为所述缩口段沿所述圆形接口至所述扁形接口的方向的尺寸,d为所述缩口段的直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形接口的直径为4毫米至10毫米,所述扁形接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为12毫米至32毫米,所述扁形接口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为1.5毫米至4毫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形接口的直径为5.0毫米、7毫米、7.94毫米或9.52毫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道还包括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连接于所述扁形接口与所述混合段之间;
和/或,所述通道还包括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二过渡段连接于所述混合段与所述缩口段之间;
和/或,所述通道还包括第三过渡段,所述第三过渡段连接于所述缩口段与所述圆形接口之间。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
扁管;
集流组件,所述集流组件具有扁管连接部;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出的转接部件,所述转接部件的所述圆形接口与所述扁管连接部适配并与所述扁管连接部连接,所述转接部件的所述扁形接口与所述扁管适配并连接。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出的一种空调器,包括本申请第二方面提出的微通道换热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一些实施例的转接部件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所示的转接部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所示的转接部件的剖视的轴测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所示的转接部件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所示的转接部件的混合部的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方式的一些实施例的扁管的示意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方式的一些实施例的转接部件与扁管连接的示意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方式的一些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方式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扁管内的混合段的尺寸与扁管的分流偏差与关系图;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扁管内的预设介质流量和混合段的尺寸与扁管的分流偏差的关系图;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缩口段沿圆形接口至扁形接口方向的尺寸、缩口段的直径和圆形接口的直径与介质的压降比率的关系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部件本体;101、扁形连接部;1011、第五侧壁;1013、第七侧壁;1014、第八侧壁;102、混合部;1021、第一侧壁;1022、第二侧壁;1023、第三侧壁;1024、第四侧壁;103、缩口部;104、圆形连接部;105、第一过渡部;106、第二过渡部;107、第三过渡部;111、扁形接口;112、混合段;113、缩口段;114、圆形接口;115、第一过渡段;116、第二过渡段;117、第三过渡段;
200、扁管;201、冷媒通道;202、加强筋;
300、集流组件;310、集流管;320、分流器;330、分流管;340、连接管;
400、翅片;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介质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微通道换热器与常规换热器相比,体积小、换热系数大、换热效率高,可以满足空调企业更高的能效标准需求。在一些技术中,如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扁管200、翅片400、隔片和集流管310,穿有翅片400的扁管200将两端插入集流管310内部,扁管200与集流管310的连接方式,使得集流管310内径由扁管200宽度决定,扁管200越宽,集流管310的内径就会越大,如一种室外机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200宽度范围为12毫米至20毫米,对应的集流管310内径范围需要在15毫米至25mm,相应的增加了微通道换热器的内部容积。与常规换热器相比,在使用过程中,微通道换热器的冷媒往往会存在集流管310中,冷媒存储量随着集流管310内径的增大而增多,为了迎合扁管200尺寸,集流管310的尺寸相应会增大,这样微通道换热器内的冷媒量较多,会造成冷媒量的浪费,增大成本。有些微通道换热器对冷媒的充灌量有限制,这种对冷媒充灌量有要求的微通道换热器,在加工时,集流管310的尺寸难以兼顾扁管200的宽度和充灌量。
如图1至图1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转接部件,该转接部件包括部件本体100,部件本体100内形成有贯通部件本体100的两端的通道,通道的一端形成扁形接口111,通道的另一端形成圆形接口114。
扁形接口111可理解为流通截面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尺寸不同的接口,具体的,扁形接口111可以是长方形接口、椭圆形接口等。扁形接口111通常用于与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200连接,在实际设计时,扁形接口111的形状可与扁管200适配,具体是与扁管200的端部适配,并与扁管200的端部的尺寸匹配。扁管200可插接在扁形接口111内,并与转接部件密封固定连接,具体可以与转接部件焊接连接。
圆形接口114是流通截面为圆形的接口。圆形接口114用于与集流组件300的扁管连接部连接。具体的,集流组件300可以包括集流管310,扁管连接部可以是集流管310的侧壁上的分流孔,也可以是连接在集流管310上的分流管330。集流组件300也可以包括分流器320,扁管连接部可以是分流器320的分流孔,也可以是连接在分流器320上的分流管330。
流通截面指的是构件的沿垂直于介质流动方向Z的截面。可理解的,扁形接口111的流通截面是扁形接口111沿垂直于扁形接口111内的介质流动方向Z的截面,圆形接口114的流通截面是圆形接口114沿垂直于圆形接口114内的介质流动方向Z的截面。
其中,介质流动方向Z也即流经转接部件的介质的流动方向,其与圆形接口114至扁形接口111的方向一致。在转接部件应用于微通道换热器时,介质也即是冷媒。圆形接口114、缩口段113、混合段112以及扁形接口111沿介质流动方向Z的中心线可以共线设置,以降低介质由于流动方向转换而产生的流速损耗,使得介质可以稳定流动。
本实施例转接部件可以应用于微通道换热器中,其中,扁形接口111可以用于与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200连接,圆形接口114可以与微通道换热器的集流组件300,例如集流管310连接,通过转接部件将集流组件300与扁管200连接,集流组件300的尺寸不受扁管200尺寸的影响,这样集流组件300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所需冷媒量进行加工,避免了集流组件300内储存过多的冷媒,降低了成本。在冷媒的充灌量有要求时,集流组件300在设置时,可根据冷媒的充灌量确定尺寸,然后将转接部件的圆形接口114设置为与集流组件300的扁管连接部匹配即可,集流组件300的尺寸设置不会影响扁管200的尺寸,从而可以兼顾扁管200较宽的尺寸,满足换热需求,又可以将集流组件300根据冷媒的充灌量进行设置,满足冷媒低充灌量的需求。
在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200内通常设置有多个冷媒通道201(冷媒通道201也即是扁管200内的供冷媒流动的流通孔),冷媒从集流组件300例如集流管310流向扁管200时,集流管310内部的冷媒不能够充分均匀的分配到同一扁管200的各个冷媒通道201内,扁管200内的多个冷媒通道201也容易出现冷媒分配不均的问题,进而影响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部件本体100内形成的通道还可以包括缩口段113和混合段112,缩口段113和混合段112布置于在圆形接口114和扁形接口111之间,且沿圆形接口114至扁形接口111的方向顺次设置,缩口段113流通截面的同时小于混合段112的流通截面和圆形接口114的流通截面。
其中,缩口段113和混合段112均为通道的一部分,所以缩口段113和混合段112也是通道结构。
缩口段113的流通截面小于圆形接口114的流通截面,可理解为,缩口段113的流通截面的面积小于圆形接口114的流通截面的面积,具体可以是缩口段113与圆形接口114至少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不同,且缩口段113的尺寸小于圆形接口114的尺寸。同理,缩口段113的流通截面小于混合段112的流通截面,可理解为,缩口段113的流通截面的面积小于混合段112的流通截面的面积,具体可以是缩口段113与混合段112至少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不同,且缩口段113的尺寸小于混合段112的尺寸。
圆形接口114的流通截面通常与集流组件300的扁管连接部适配,具体的,集流组件300的扁管连接部为分流管330时,圆形接口114的流通截面与分流管330的外壁匹配,以使分流管330能够匹配的插接至圆形接口114内。
需要说明的是,混合段112的流通截面通常也可设置为大于圆形接口114的流通截面。
转接部件上设置有缩口段113和混合段112,冷媒在缩口段113内的流动速度增加,且可以在混合段112内进行混合,使得经转接部件流动的冷媒可以较为均匀地分配到扁管200的各个冷媒通道201内,提高了冷媒在扁管200内的分配均匀性,改善了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例如,冷媒从集流组件300通过转接部件流入扁管200时,冷媒经过缩口段113时,缩口段113的流通面积较小,冷媒会被加速而后流入混合段112,保证了冷媒的流动速度,冷媒的流速提升后,有利于冷媒在混合段112内的混合和充盈;由于混合段112的空间较大,进入混合段112的冷媒可以在该处进行混合且冷媒在混合段112内充盈,有利于冷媒较为均匀的进入扁管200的多个冷媒通道201内,冷媒的分配均匀性提高,提升了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的,混合段112的流通截面大于扁形接口111的流通截面。
通常扁形接口111的流通截面与扁管200的端部适配,扁形接口111的流通截面小于混合段112的流通截面,可理解为,扁形接口111的流通截面的面积小于混合段112的流通截面的面积,具体的,可以是扁形接口111与混合段112至少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不同,且扁形接口111的尺寸小于混合段112的尺寸。
本实施例将混合段112的流通截面设置成比扁形接口111的流通面积大,这样,更加有利于冷媒从混合段112流入扁形接口111连接的扁管200内,有利于扁管200的多个冷媒通道201之间的冷媒分配,提高了扁管200内的冷媒分配均匀性,从而有利于改善微通道换热的换热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的,混合段112呈扁形设置。
如图2至图5所示,混合段112可以呈与扁形接口111的形状相同或相似的扁形。
如图9和图10所示,混合段112呈扁形设置,这样在微通道换热器具有多根并列设置的扁管200时,混合段112在扁管200与扁管200之间的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减小,每根扁管200均连接转接部件的情况下,可避免相邻的转接部件之间发生相互干涉。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的,缩口段113呈圆形设置。
如图2至图5所示,缩口段113为圆形,缩口段113的直径小于圆形接口114的直径。其中,由于缩口段113和圆形接口114均为通道的一部分,所以缩口段113的直径也即是部件本体100形成缩口段113位置的内径,如图4和图5所示,具体也即是缩口部103的内径;圆形接口114的直径也即是部件本体100形成圆形接口114位置的内径,如图4和图5所示,具体也即是圆形接口114的内径。
可以理解的是,缩口段113呈圆形设置,有利于冷媒的聚集和流动,进而可提高冷媒在缩口段113的加速效果。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部件本体100包括依次设置并连接的扁形连接部101、混合部102、缩口部103和圆形连接部104,扁形接口111设置于扁形连接部101,混合段112设置于混合部102,缩口段113设置于缩口部103,圆形接口114设置于圆形连接部104。
如图4所示,扁形连接部101内形成的通道是扁形接口111,扁形连接部101也呈扁形设置,扁形连接部101的形状可以与扁形接口111的形状匹配,也即,扁形连接部101任意位置的内壁面与该内壁面对应位置的外壁面平行设置,扁形连接部101的中心与扁形段的中心相同。混合部102内形成的通道是混合段112,在混合段112呈扁形设置时,混合部102也可以呈扁形设置,具体的,混合部102的形状可以与混合段112的形状匹配,也即,混合部102任意位置的内壁面与该内壁面对应位置的外壁面平行设置,混合部102的中心与混合段112的中心相同。缩口部103内形成的通道是缩口段113,在缩口段113呈圆形设置时,缩口部103也可以呈圆形设置,具体的,缩口部103的形状可以与缩口段113的形状匹配,且缩口部103与缩口段113的共轴线(轴线也即呈介质流动方向Z的中心线)设置。圆形连接部104内形成的通道是圆形接口114,圆形连接部104的截面呈圆形设置,也即圆形连接部104为圆形管件,圆形连接部104的形状可以与圆形接口114的形状匹配,且圆形连接部104与圆形接口114同轴线设置。
本实施例部件本体100依据设定的通道的形状设置有圆形连接部104、缩口部103、混合部102和扁形连接部101,使得部件本体100与通道的形状一致或基本一致,降低了部件本体100占用的空间,并减少了部件本体100的耗材,节约生产成本。
如图2至图5所示,圆形连接部104、缩口部103、混合部102和扁形连接部101的壁厚可以相同或基本相同,这样,圆形连接部104的横截面、缩口部103的横截面、混合部102的横截面和扁形连接部101的横截面之间的尺寸关系与圆形接口114的流通截面、缩口段113的流通截面、混合段112的流通截面和扁形接口111的流通截面之间的尺寸关系相同。
其中,横截面指的是沿垂直于介质流动方向Z的截面,例如,圆形连接部104的截面是圆形连接部104沿垂直于介质流动方向Z的截面,圆形连接部104的横截面与圆形接口114的流通截面平行。
圆形连接部104、缩口部103、混合部102和扁形连接部101可以依次直接连接,或为一体构造。圆形连接部104、缩口部103、混合部102和扁形连接部101也可以通过过渡部连接。
具体而言,可选的,扁形连接部101与混合部102之间连接有第一过渡部105,第一过渡部105内的通道形成第一过渡段115,第一过渡段115的一端与混合段112连通,第一过渡段115的另一端与扁形接口111连通。参照图2至图5所示,从扁形连接部101至混合部102的方向,第一过渡部105的横截面逐渐增大,第一过渡部105形成的第一过渡段115的流通截面逐渐增大,且第一过渡段115与混合段112连接的一端的流通截面与混合段112的流通截面相同,第一过渡段115与扁形接口111连接的一端的流通截面与扁形接口111的流通截面相同。
第一过渡部105与扁形连接部101和混合部102可以为一体构造。第一过渡段115可以呈扁形设置,具体的,第一过渡段115可以是流通截面与扁形连接部101的流通截面的形状相同的扁形。通过设置第一过渡部105有利于介质(也即冷媒)在扁形接口111与混合段112之间的流动。
可选的,缩口部103与混合部102之间连接有第二过渡部106,第二过渡部106内的通道形成第二过渡段116,第二过渡段116的一端与混合段112连通,第二过渡段116的另一端与缩口段113连通。参照图2至图5所示,从混合部102至缩口部103的方向,第二过渡部106的横截面逐渐减小,第二过渡部106形成的第二过渡段116的流通截面逐渐减小,且第二过渡段116与混合段112连接的一端的流通截面与混合段112的流通截面相同,第二过渡段116与缩口段113连接的一端的流通截面与缩口段113的流通截面相同。
第二过渡部106与缩口部103和混合部102可以为一体构造。第二过渡段116可以呈扁形设置,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过渡部106包括横截面呈椭圆形的第一部分以及横截面与混合部102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缩口部103连接,第二部分与混合部102连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且可为一体构造。如图4所示,第一部分对应的第二过渡段116的流通截面大致为椭圆形,第二部分对应形成的第二过渡段116的流通截面与混合段112的流通截面的形状一致。
通过设置第二过渡部106有利于介质(也即冷媒)在缩口段113与混合段112之间的流动。
可选的,缩口部103与圆形连接部104之间连接有第三过渡部107,第三过渡部107内的通道形成第三过渡段117,第三过渡段117的一端与圆形接口114连通,第三过渡段117的另一端与缩口段113连通。参照图2至图5所示,从缩口部103至圆形连接部104的方向,第三过渡部107的横截面逐渐增大,第三过渡部107形成的第三过渡段117的流通截面逐渐增大,且第三过渡段117与圆形接口114连接的一端的流通截面与圆形接口114的流通截面相同,第三过渡段117与缩口段113连接的一端的流通截面与缩口段113的流通截面相同。
第二过渡部106与缩口部103和圆形连接部104可以为一体构造。第三过渡段117可以呈圆形设置。通过设置第二过渡部106有利于介质(也即冷媒)在缩口段113与圆形接口114之间的流动。
其中,部件本体100形成的通道可以沿直线延伸,使得部件本体100内的介质流动方向Z相同。具体的,如图4和图5所示,介质在圆形接口114、第三过渡段117、缩口段113、第二过渡段116、混合段112、第一过渡段115以及扁形接口111处的流动方向均相同。圆形接口114、第三过渡段117、缩口段113、第二过渡段116、混合段112、第一过渡段115以及扁形接口111沿介质流动方向Z的中心线可以共线设置。
所述第二过渡段116呈扁形设置,所述第三过渡段117呈圆形设置
下面介绍一种混合部102的具体扁形结构。
如图2至图6所示,混合部102包括第一侧壁1021、第二侧壁1022、第三侧壁1023和第四侧壁1024,第一侧壁1021、第三侧壁1023、第二侧壁1022和第四侧壁1024依次首尾连接,第一侧壁1021与第二侧壁1022相对且平行设置,第三侧壁1023和第四侧壁1024相对设置,第一侧壁1021、第三侧壁1023、第二侧壁1022和第四侧壁1024之间限定出混合段112,第一侧壁1021和第二侧壁1022呈平板状设置。第三侧壁1023与第四侧壁1024可以呈平板状设置,也可以如图2至图6所示,沿第一侧壁1021面向第二侧壁1022的方向,第三侧壁1023与第四侧壁1024呈弧形设置,且第四侧壁1024与第三侧壁1023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凸出,即第三侧壁1023朝向远离第四侧壁1024的方向凸出,第四侧壁1024朝向远离第三侧壁1023的方向凸出,第四侧壁1024与第三侧壁1023均形成向外凸出的弧形壁。
其中,如图2至图6所示,第一侧壁1021与第二侧壁1022对齐设置,第三侧壁1023与第四侧壁1024对齐设置,其中,第一侧壁1021与第二侧壁1022之间的距离与第三侧壁1023与第四侧壁1024之间的距离不同,使得混合部102呈扁形设置。
与上述扁形的混合部102对应,可选的,本实施例的扁形连接部101包括第五侧壁1011、第六侧壁、第七侧壁1013和第八侧壁1014,第五侧壁1011、第七侧壁1013、第六侧壁和第八侧壁1014依次首尾连接,第五侧壁1011与第六侧壁相对且平行设置,第七侧壁1013和第八侧壁1014相对设置,第五侧壁1011、第六侧壁、第七侧壁1013和第八侧壁1014之间限定出扁形接口111,第五侧壁1011和第六侧壁呈平面状设置。第五侧壁1011与第一侧壁1021对应连接,第六侧壁与第二侧壁1022对应连接,第七侧壁1013与第三侧壁1023对应连接,第八侧壁1014与第四侧壁1024对应连接。第七侧壁1013与第八侧壁1014可以设置成与第三侧壁1023和第四侧壁1024相同的形状。
其中,如图2至图4所示,在扁形连接部101与混合部102之间设置第一过渡部105时,第一侧壁1021与第五侧壁1011之间、第二侧壁1022与第六侧壁之间、第三侧壁1023与第七侧壁1013之间以及第四侧壁1024与第八侧壁1014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过渡部105相对应的侧壁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扁形连接部101的形状通常基于扁管200的形状进行加工,在扁管200形状确定后,可根据扁管200形状加工扁形连接部101,相应的,混合部102的形状可基于扁形连接部101的形状进行确定。
实际应用中,扁管200通常是两侧边缘为弧形的板状结构,本实施例的扁形连接部101和混合部102的形状也设置为两侧边缘是弧形的板状结构,使得转接部件可以与扁管200配合,转接部件占用的扁管200与扁管200之间间距减小,在多个扁管200均连接转接部件时,不易产生构件干涉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的,混合段112的尺寸满足如下关系,2.58≤H*(W+T)/(W*T)≤7.3。其中,H为混合段112沿圆形接口114至扁形接口111方向(即介质流动方向Z)的尺寸,W为混合段112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T为混合段112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均垂直于介质流动方向Z,且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垂直。
混合段112沿圆形接口114至扁形接口111方向的尺寸H可以理解为混合段112的流通长度。混合段112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W可以理解为混合段112的宽度,也即是混合部102沿第一方向X的内部尺寸,具体的,如图6所示,混合段112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W是第三侧壁1023的内侧面与第四侧壁1024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在第三侧壁1023和第四侧壁1024沿第二方向Y呈弧形设置时,混合段112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W是第三侧壁1023的内侧面与第四侧壁1024的内侧面之间沿第一方向X的最远距离。混合段112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T可以理解为混合段112的厚度,也即是混合部102沿第二方向Y的内部尺寸,具体的,如图5和图6所示,混合段112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T是第一侧壁1021的内侧面与第二侧壁1022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具体方式中,H*(W+T)/(W*T)的取值可以是2.58、2.6、2.7、3、4、5、6、7、7.3等。在进行计算是,应当将H、W和T采用相同的单位,例如均可以采用毫米作为单位。
如图11所示,图11的横坐标是H*(W+T)/(W*T)的数值,纵坐标是分流偏差的百分比。其中,分流偏差可理解为同一扁管200内的多个冷媒通道201的介质流量的分流偏差,多个冷媒通道201之间的介质(也即冷媒)流量的分流偏差越大,介质在多个冷媒通道201内的分配均匀性越差,对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越不利。参照图11可知,本实施例将混合段112的尺寸设置为满足2.58≤H*(W+T)/(W*T)≤7.3的关系,可以使多个冷媒通道201之间的介质流量的分流偏差控制在10%以内,降低了混合段112的尺寸对介质分配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或提升了应用该扁管200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的,混合段112的尺寸满足:3.53≤[(W*T)/(W+T)]2/G≤7.12,其中,G是转接部件需要流入的预设介质流量。
其中,预设介质流量G可以是微通道换热器所设定的冷媒量,具体可以是冷媒的质量流量。某些特定的微通道换热器通常在设计时,会预先设定微通道换热器内的冷媒量,针对于该种微通道换热器,可根据预设介质流量G合理考虑混合段112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W和混合段112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T。
预设介质流量G的单位可以是kg/hr(千克每小时)。[(W*T)/(W+T)]2/G的取值可以是3.53、3.6、3.7、3.8、3.9、4、5、6、7或7.12。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段112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W是扁形接口111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的1.0倍至1.2倍,混合段112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T是扁形接口111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T1的1.0倍至1.5倍。
其中,扁形接口111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是扁形连接段沿第一方向X的内部尺寸,扁形接口111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相当于扁形接口111的宽度,也即是,扁形连接部101的第七侧壁1013的内侧面与第八侧壁1014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在第七侧壁1013和第八侧壁1014沿第二方向Y呈弧形设置时,扁形接口111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是第七侧壁1013的内侧面与第八侧壁1014的内侧面之间沿第一方向X的最远距离。扁形接口111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T1可以理解为扁形接口111的厚度,也即是扁形连接部101沿第二方向Y的内部尺寸,具体的,如图5所示,扁形接口111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T1是第五侧壁1011的内侧面与第六侧壁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扁形接口111通常与扁管200适配,所以扁形接口111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与扁管200沿第一方向X的总宽度一致,扁形接口111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T1与扁管200沿第二方向Y的总厚度一致。
图12的横坐标是[(W*T)/(W+T)]2/G,图12的坐标是分流偏差,结合图12可知,本实施例将混合段112的尺寸设定为3.53≤[(W*T)/(W+T)]2/G≤7.12,可以使多个冷媒通道201之间的介质流量的分流偏差控制在10%以内,降低了混合段112的尺寸对介质分配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或提升了应用该扁管200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的,缩口段113的尺寸满足:1.25≤D*L/d2≤8;其中,D为圆形接口114的直径,L为缩口段113沿圆形接口114至扁形接口111的方向(即介质流动方向Z)的尺寸,d为缩口段113的直径。
圆形接口114的直径D是圆形连接部104的内径,在圆形接口114为介质的输入端,扁形接口111为介质的输出端的情况下,圆形接口114的直径D是缩口部103的入口的内径;在圆形接口114为介质的输出端,扁形接口111为介质的输入端的情况下,圆形接口114的直径D也即缩口部103的出口的内径。缩口段113的直径d也即是缩口部103的内径。
图13的横坐标为D*L/d2,坐标比为压降比率,具体的,压降比率可理解为介质在缩口段113两端的压降比,图13所示的是,介质从圆形接口114流入从扁形接口111流入时,介质流出缩口段113的压降与介质流入缩口段113的压降的比值。压降比率太小时,介质的加速效果不佳,压降比太大时,介质的流动阻力太大。本实施例将缩口段113的尺寸设置为1.25≤D*L/d2≤8,既可以满足介质被加速,达到提高介质分配均匀性的效果,同时不会过多的增加介质的流动阻力。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混合段112的尺寸满足如下关系,2.58≤H*(W+T)/(W*T)≤7.3,3.53≤[(W*T)/(W+T)]2/G≤7.12;缩口段113的尺寸满足:1.25≤D*L/d2≤8。其中,扁形接口111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可以是12毫米至32毫米,具体可以是12毫米、14毫米、15毫米、16毫米、18毫米、20毫米、25毫米、28毫米、29毫米、30毫米、31毫米或32毫米;扁形接口111沿第二方向YT1的尺寸可以为1.5毫米至4毫米,具体可以是1.5毫米、2毫米、2.5毫米、3毫米、3.5毫米或4毫米;圆形接口114的直径D可以为4毫米至10毫米,具体的,圆形接口114的直径D可以为5.0毫米、7毫米、7.94毫米或9.52毫米。转接部件所适用的扁管200的厚度可以为1.5毫米至32毫米,扁管200宽度可以为12毫米至32毫米,壁厚可以为0.3毫米至0.4毫米,扁管200内隔离形成各个冷媒通道201的加强筋202的厚度可以为0.2毫米至0.3毫米。
可选的,本实施例转接部件可以设置有透水孔,透水孔贯通部件本体100的两侧,在部件本体100出现冷凝水时,透水孔可将冷凝水及时排出,降低冷凝水对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产生的影响。具体的,透水孔可以设置在混合部102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过渡部106上,透水孔可沿第二方向Y贯通部件本体100的两侧。
可选的,本实施例转接部件还可以设置分流片,分流片上设置有多个分散设置的供介质流过的通孔,分流片可以设置在缩口段113,也可以设置在缩口段113与混合段112之间的第二过渡段116上。通过设置分流片,可以将介质进行分散,也可进一步增加介质的流速,有利于介质在混合段112内的混合,从而提高了多个冷媒通道201的介质分配均匀性。
可选的,本实施例转接部件的扁形连接部101上还可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可以设置在扁形连接部101的内壁上,限位部用于对扁管200进行限位。限位部具体可以是扁形连接部101的内壁的凸起结构。
在将转接部件与扁管200进行组装时,扁管200插入扁形连接部101形成的扁形接口111内,通过设置在扁形连接部101的内壁上的限位部(限位部位于扁形接口111内)抵接于扁管200插入至扁形接口111内的部分,对扁管200进行限位,使得扁管200进行初步固定,然后再将扁管200与扁形连接部101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
可选的,本实施例转接部件的圆形连接部104上也可设置有限位部,该限位部可以与集流组件300的扁管连接部配合,实现转接部件与集流组件之间的临时固定。具体的,扁管连接部为分流管的情况下,圆形连接部104可以套接在分流管的外侧,即分流管插接于圆形连接部104形成的圆形接口114内,圆形连接部104的内壁上可以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可以是凸起结构。扁管连接部为分流孔的情况下,圆形连接部104可以插接于分流孔内,圆形连接部104的外壁上可以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可以是微小的凸起结构。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扁管200、集流组件300、本申请或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出的转接部件。集流组件300具有扁管连接部;转接部件的圆形接口114与扁管连接部适配并与扁管连接部连接,转接部件的扁形接口111与扁管200适配并连接。
其中,集流组件300可以包括集流管310和多根分流管330,多根分流管330依次设置在集流管310的侧壁上,并与集流管310内连通,集流管310与多根分流管330形成笛形管,其中分流管330的内径小于集流管310的内径。即,转接部件可以应用于使用笛形管作为集流组件300的微通道换热器中。转接部件的圆形接口114可以与笛形管上的分流管330连接并连通。
集流组件300也可是分配器配合毛细管的方案,毛细管可作为分流管330,转接部件与分配器的分流管330连接。
如图9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集流组件300包括集流管310和分配器,其中,集流管310上设置有分流管330,分配器上设置有分流管330,集流管310上的分流管330和分配器的分流管330均用于与扁管200连接,相应的,均形成扁管连接部。集流管310上的分流管330可以是多根,分配器上的分流管330也可以是多根,任意一根分流管330均连接有转接部件,转接部件均连接有扁管200,扁管200与扁管200之间的连接管340也可以是圆形管,该连接管340的两端均通过转接部件连接相应的扁管200。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可经由分配器流入分配器的多根分流管330,分配器的多根分流管330经对应的转接部件将介质输送至相应的扁管200,流经扁管200的介质经由集流管310流出。
如图10所示,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集流组件300包括两根集流管310,在两根集流管310之间设置有多根扁管200,任意一根扁管200的两端均通过转接部件与对应的集流管310连接并连通。
可选的,本实施例微通道换热器还包括翅片400,翅片400穿设在扁管200上。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微通道换热器。
微通道换热器可以作为空调器的室内机,也可以作为室外机。微通道换热器可以作为蒸发器使用,也可以作为冷凝器使用。
本实施例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膨胀阀、壳体等空调器的常规构件。
本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与本实施例提出的微通道换热器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部件本体(100),所述部件本体(100)内形成有贯通所述部件本体(100)的两端的通道,所述通道的一端形成扁形接口(111),所述通道的另一端形成圆形接口(114);
所述通道还包括混合段(112)和缩口段(113),所述混合段(112)和所述缩口段(113)设置在所述扁形接口(111)和圆形接口(114)之间,且沿所述扁形接口(111)至所述圆形接口(114)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缩口段(113)的流通截面小于所述圆形接口(114)的流通截面以及所述混合段(112)的流通截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形接口(111)的流通截面小于所述混合段(112)的流通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段(112)呈扁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口段(113)呈圆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本体(100)包括依次设置并连接的扁形连接部(101)、混合部(102)、缩口部(103)和圆形连接部(104),所述扁形接口(111)设置于所述扁形连接部(101),所述混合段(112)设置于所述混合部(102),所述缩口段(113)设置于所述缩口部(103),所述圆形接口(114)设置于所述圆形连接部(1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部(102)包括第一侧壁(1021)、第二侧壁(1022)、第三侧壁(1023)和第四侧壁(1024),所述第一侧壁(1021)、所述第三侧壁(1023)、所述第二侧壁(1022)和所述第四侧壁(1024)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021)和所述第二侧壁(1022)呈平板状且相对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三侧壁(1023)和第四侧壁(102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1021)、所述第三侧壁(1023)、所述第二侧壁(1022)和所述第四侧壁(1024)之间限定出所述混合段(1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侧壁(1021)面向所述第二侧壁(1022)的方向,所述第三侧壁(1023)与所述第四侧壁(1024)呈弧形设置,且所述第三侧壁(1023)与所述第四侧壁(1024)相互背离凸出。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段(112)的尺寸满足:2.58≤H*(W+T)/(W*T)≤7.3;
其中,H为所述混合段(112)沿所述圆形接口(114)至所述扁形接口(111)的方向的尺寸,W为所述混合段(112)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T为所述混合段(112)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均垂直于所述圆形接口(114)至所述扁形接口(111)的方向,且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段(112)的尺寸还满足:3.53≤[(W*T)/(W+T)]2/G≤7.12;
其中,G为所述转接部件需要流入的预设介质流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段(112)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尺寸是所述扁形接口(111)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尺寸的1.0倍至1.2倍,所述混合段(112)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尺寸是所述扁形接口(111)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尺寸的1.0倍至1.5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口段(113)的尺寸满足:
1.25≤D*L/d2≤8;
其中,D为所述圆形接口(114)的直径,L为所述缩口段(113)沿所述圆形接口(114)至所述扁形接口(111)的方向的尺寸,d为所述缩口段(113)的直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接口(114)的直径为4毫米至10毫米,所述扁形接口(111)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尺寸为12毫米至32毫米,所述扁形接口(111)沿所述第二方向(Y)的尺寸为1.5毫米至4毫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接口(114)的直径为5.0毫米、7毫米、7.94毫米或9.52毫米。
14.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还包括第一过渡段(115),所述第一过渡段(115)连接于所述扁形接口(111)与所述混合段(112)之间;
和/或,所述通道还包括第二过渡段(116),所述第二过渡段(116)连接于所述混合段(112)与所述缩口段(113)之间;
和/或,所述通道还包括第三过渡段(117),所述第三过渡段(117)连接于所述缩口段(113)与所述圆形接口(114)之间。
15.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扁管(200);
集流组件(300),所述集流组件(300)具有扁管连接部;
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转接部件,所述转接部件的所述圆形接口(114)与所述扁管连接部适配并与所述扁管连接部连接,所述转接部件的所述扁形接口(111)与所述扁管(200)适配并连接。
1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
CN202321403677.0U 2023-06-02 2023-06-02 转接部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Active CN220103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3677.0U CN220103856U (zh) 2023-06-02 2023-06-02 转接部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3677.0U CN220103856U (zh) 2023-06-02 2023-06-02 转接部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03856U true CN220103856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67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3677.0U Active CN220103856U (zh) 2023-06-02 2023-06-02 转接部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038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78246B1 (en) Distributor tube with improved uniformity of refrigerant fluid distribution
EP2082181B1 (en) Parallel flow heat exchanger
US20050011637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tube for heat exchanger
JP2001074388A (ja) 冷媒蒸発器
EP3875878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US20040194938A1 (en) Heat exchanger
US7174953B2 (en) Stacking-type, multi-flow, heat exchanger
EP1610080A2 (en) Stacking-type, multi-flow, heat exchanger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such heat exhangers
JP3210062B2 (ja) 冷媒分流器
CN220103856U (zh) 转接部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0440079B (zh) 连接管组件、换热器、制冷系统和空调器
CN116753766A (zh) 转接部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0165622U (zh) 换热器及空调设备
JPH09318195A (ja) 積層型蒸発器
US12007183B2 (en) Heat exchanger
JPH11325784A (ja) 熱交換器
CN218379986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108507236B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551843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288301U (zh) 换热组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6358321B (zh) 换热组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6379807B (zh) 换热组件、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JPH0894274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CN218328401U (zh) 一种空调器
CN221173045U (zh) 微通道换热器、空调设备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