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01712U - 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01712U CN220101712U CN202321434958.2U CN202321434958U CN220101712U CN 220101712 U CN220101712 U CN 220101712U CN 202321434958 U CN202321434958 U CN 202321434958U CN 220101712 U CN220101712 U CN 2201017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system
- electric bicycle
- hanging
- top box
- braking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包括:上顶盒、下底托和吊挂杆,在所述上顶盒与所述下底托之间形成有适于装载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的装配空腔,所述上顶盒的顶部开设有散热槽,在所述散热槽上固定有多个缓撑结构,每个所述缓撑结构均与所述装配空腔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缓撑结构,让挂吊结构的顶面和脚踏板之间具有条形支撑以及缓冲效果,不仅提高挂吊结构的稳定强度,还能够起到除电动自行车之外的进一步缓冲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能量回补控制系统已较为常见,如专利号为202123436839.4的电动自行车滑行及制动能量回补系统用装置,具体请参阅图1,如图1所示,包括外罩1和壳体2,壳体2与外罩1固定连接且一体成型,外罩1内设置有安装腔8,安装腔8内设置有能量回收系统4,上述的能量回收系统4设置在外罩1内,外罩1直接和电动自行车固定连接,但是电动自行车的缓冲减震能力有限,当电动车颠簸时,电动车后座位置也会出现震动,长时间使用下能量回收系统4内的组成配件可能会被损坏。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缓冲效果好的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包括:上顶盒、下底托和吊挂杆,在所述上顶盒与所述下底托之间形成有适于装载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的装配空腔,所述上顶盒的顶部开设有散热槽,在所述散热槽上固定有多个缓撑结构,每个所述缓撑结构均与所述装配空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吊挂杆的顶部设置有弹性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吊挂杆的底部开设有U形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上顶盒上设置有多个压紧结构,每个压紧结构的一侧均与所述吊挂杆的一侧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结构包括螺杆,所述螺杆连接在所述上顶盒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有压片,所述压片的一侧和所述吊挂杆的一侧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压片的一侧固定有调节片。
进一步的,所述缓撑结构包括梯形台,所述梯形台安装在所述上顶盒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梯形台开设有换气槽,所述换气槽与所述装配空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梯形台的顶部固定有贴片,在所述贴片上开设有齿形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吊挂杆,改变直接平板安装的方式,降低装配操作难度,同时增强吊挂杆和电动自行车之间连接的稳定强度;
通过设置缓撑结构,让挂吊结构的顶面和脚踏板之间具有条形支撑以及缓冲效果,不仅提高挂吊结构的稳定强度,还能够起到除电动自行车之外的进一步缓冲效果;
同时在贴片上开设齿形槽,直接换气的方式更有效的避免装配空腔内的热堆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现有技术的能量回补系统用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顶盒和下底托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撑结构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
其中,100、上顶盒;200、下底托;300、吊挂杆;301、U形卡槽;302、弹性垫片;400、压紧结构;401、螺杆;402、压片;403、调节片;500、缓撑结构;501、梯形台;502、换气槽;503、贴片;504、齿形槽;600、散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2至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顶盒和下底托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包括:上顶盒100、下底托200和吊挂杆300,上顶盒100和下底托200是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采用相同的合金材质,具有防水以及防碰撞的效果。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吊挂杆300是用来卡在电动自行车后车轮侧边的脚踏下方的,上顶盒100的顶面尺寸小于后座行人用脚踏板下方的尺寸,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本实施列中,脚踏是采用常见的双杆支撑,吊挂杆300就是用来卡在双杆上,并吊在脚踏板下方的,便于将上顶盒100内部装载的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和后轮部分连接,为了增强吊挂杆300和电动自行车之间连接的稳定强度,在上顶盒100上设置有多个压紧结构400,每个压紧结构400的一侧均与吊挂杆300的一侧相抵。下面具体说明压紧结构400的组成结构,压紧结构400包括螺杆401,螺杆401连接在上顶盒100的侧壁上,上顶盒100上设置有螺纹孔,是用于螺杆401装在顶盒100侧面上,通过转动螺杆401可以改变螺杆401一端离上顶盒100侧面之间的距离。螺杆401的一端固定有压片402,转动螺杆401能够改变压片402和吊挂杆300侧壁相抵情况,在安装前,螺杆401可以完全从螺孔内旋出,安装后,可以旋转螺杆401使压片402的一侧挤压吊挂杆300的一侧,使吊挂杆300形变挤压脚踏下方的双杆,增强了挂吊结构整体的安装稳定强度,使压片4,压片402的一侧和吊挂杆300的一侧相抵。压片402的一侧固定有调节片403,凸出的调节片403降低转动螺杆401的操作难度。
请继续参阅图2。如图2所示,在上顶盒100与下底托200之间形成有适于装载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的装配空腔,上顶盒100的顶部开设有散热槽600,在散热槽600上固定有多个缓撑结构500,缓撑结构500的顶面是和脚踏板的底面相抵的,缓撑结构500不仅能够起到缓冲承托作用,还能够和散热槽600配合起到换气效果,每个缓撑结构500均与装配空腔连通。
请继续参阅图2并结合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撑结构的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如图2和4所示,下面具体说明缓撑结构500的组成结构,缓撑结构500包括梯形台501,梯形台501安装在上顶盒100的顶部。梯形台501开设有换气槽502,换气槽502与装配空腔连通。梯形台501的顶部固定有贴片503,梯形台501的顶部通过贴片503和脚踏板的底面相抵,贴片503是弹性材质,起到缓冲的效果,在贴片503上开设有齿形槽504,齿形槽504通过换气槽502和散热槽600连通,实现上顶盒100的顶部开口来起到换气的效果,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完全密封再通过散热翅来散热的结构相比,直接换气的方式更有效的避免装配空腔内的热堆积。
请继续参阅图2并结合图3。如图2至3所示,吊挂杆300的顶部设置有弹性垫片302。吊挂杆300的底部开设有U形卡槽301,U形卡槽301用来卡在脚踏板底部的双杆上,U形卡槽301的一侧外壁可用来和压片402相抵,产生挤压力致使其变形,来减小U形卡槽301的内部空间,进而增强U形卡槽301和双杆表面的挤压强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吊挂杆300,改变直接平板安装的方式,降低装配操作难度,同时增强吊挂杆300和电动自行车之间连接的稳定强度,通过设置缓撑结构500,让挂吊结构的顶面和脚踏板之间具有条形支撑以及缓冲效果,不仅提高挂吊结构的稳定强度,还能够起到除电动自行车之外的进一步缓冲效果,同时在贴片503上开设齿形槽504,齿形槽504通过换气槽502和散热槽600连通,实现上顶盒100的顶部开口来起到换气的效果,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完全密封再通过散热翅来散热的结构相比,直接换气的方式更有效的避免装配空腔内的热堆积。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顶盒(100)、下底托(200)和吊挂杆(300),在所述上顶盒(100)与所述下底托(200)之间形成有适于装载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的装配空腔,所述上顶盒(100)的顶部开设有散热槽(600),在所述散热槽(600)上固定有多个缓撑结构(500),每个所述缓撑结构(500)均与所述装配空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杆(300)的顶部设置有弹性垫片(30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杆(300)的底部开设有U形卡槽(30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盒(100)上设置有多个压紧结构(400),每个压紧结构(400)的一侧均与所述吊挂杆(300)的一侧相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结构(400)包括螺杆(401),所述螺杆(401)连接在所述上顶盒(100)的侧壁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401)的一端固定有压片(402),所述压片(402)的一侧和所述吊挂杆(300)的一侧相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402)的一侧固定有调节片(40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撑结构(500)包括梯形台(501),所述梯形台(501)安装在所述上顶盒(100)的顶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台(501)开设有换气槽(502),所述换气槽(502)与所述装配空腔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台(501)的顶部固定有贴片(503),在所述贴片(503)上开设有齿形槽(50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34958.2U CN220101712U (zh) | 2023-06-07 | 2023-06-07 | 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34958.2U CN220101712U (zh) | 2023-06-07 | 2023-06-07 | 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01712U true CN220101712U (zh) | 2023-11-28 |
Family
ID=88868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434958.2U Active CN220101712U (zh) | 2023-06-07 | 2023-06-07 | 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01712U (zh) |
-
2023
- 2023-06-07 CN CN202321434958.2U patent/CN22010171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963099U (zh) | 车辆的电池包以及车辆 | |
CN220101712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制动能量回补控制系统用挂吊结构 | |
CN208101680U (zh) |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总成 | |
CN106347092A (zh) | 车辆悬置总成及驱动电机固定结构 | |
CN113851765B (zh) | 一种新能源电池用铝合金连接支架组件及其加工成型方法 | |
CN208904091U (zh) | 一种用于纯电动专用汽车的双层动力电池安装支架 | |
CN213145785U (zh) | 一种便于拆卸更换的泵体底座 | |
CN211082563U (zh) | 一种高强度降噪主轴承盖 | |
CN212203685U (zh) | 一种防水主机托架 | |
CN210968590U (zh) | 一种刹车盘镀锌用的固定机构 | |
CN210461377U (zh) | 一种高强度外球面轴承 | |
CN221323946U (zh) | 一种支架的转轴结构及显示装置 | |
CN216069697U (zh) | 高支撑强度汽车座椅安装支架底座 | |
CN210769565U (zh) | 一种风机用减震底座 | |
CN220809118U (zh) | 一种右悬置上盖 | |
CN216336077U (zh) | 一种可灵活拆装的电梯配重块 | |
CN207292288U (zh) | 一种自行车上便利式碟刹固定块 | |
CN210733735U (zh) | 一种汽车后减震器支架 | |
CN220764065U (zh) | 一种电动车电池用安装架 | |
CN219192172U (zh) | 一种汽车油杯支架 | |
CN217692534U (zh) | 一种防尘母线槽安装支架 | |
CN217291493U (zh) | 一种刀库安装支架 | |
CN220510779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有源滤波器 | |
CN221145105U (zh) | 汽车卡钳罩 | |
CN215098015U (zh) | 一种新型可变换摩托车脚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