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93690U - 组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组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93690U
CN220093690U CN202320906988.2U CN202320906988U CN220093690U CN 220093690 U CN220093690 U CN 220093690U CN 202320906988 U CN202320906988 U CN 202320906988U CN 220093690 U CN220093690 U CN 220093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eccentric
assembly
groove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069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义
陶健荣
王志平
江平
李�浩
袁祖国
张洪极
李儒森
徐海兵
宋广东
尹菲
严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xiang Precision Industrial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xiang Precision Industrial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xiang Precision Industrial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xiang Precision Industrial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069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93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93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936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一种组装装置,用于将零件组装至产品上,产品包括底盖和连于底盖一侧的凸伸部,凸伸部和底盖之间存在间隔,零件用于组装至凸伸部靠近底盖的表面,组装装置包括:承载座;旋转组件,与承载座转动连接;偏心组件,与旋转组件转动连接;推动组件,包括滑动件和推动件;滑动件与旋转组件滑动连接,滑动件的一端设有承载零件的承载槽,滑动件的另一端用于抵接偏心组件,偏心组件在转动时能够抵接滑动件相对于旋转组件移动;推动件滑动设于推动件内,推动件的一端设有用于顶升零件的顶升部,顶升部对应于承载槽设置,推动件的另一端用于抵接偏心组件。上述的组装装置的整个组装过程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效率较高,且能够保证零件的位置度。

Description

组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产品组装技术,特别是一种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行业,因组装需求需要将零件组装在产品上,例如笔记本外壳底壳的倒钩槽内组装磁性零件,由于产品上的组装位置比较特殊,目前通常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组装。然而,此种组装方式操作时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无法保证零件的位置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组装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组装方式操作时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无法保证零件的位置度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组装装置,用于将零件组装至产品上,所述产品包括底盖和连接于所述底盖一侧的凸伸部,所述凸伸部和所述底盖之间存在间隔,所述零件用于组装至所述凸伸部靠近所述底盖的表面,所述组装装置包括承载座,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旋转组件,与所述承载座转动连接;偏心组件,与所述旋转组件转动连接;推动组件,包括滑动件和推动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旋转组件滑动连接,所述滑动件的一端设有用于承载所述零件的承载槽,所述滑动件的另一端用于抵接所述偏心组件,所述偏心组件在转动时能够抵接所述滑动件相对于所述旋转组件移动,以使所述滑动件带动所述零件移动至所述凸伸部的下方;所述推动件滑动设于所述推动件内,所述推动件的一端设有用于顶升所述零件的顶升部,所述顶升部的一端对应于所述承载槽设置,所述推动件的另一端用于抵接所述偏心组件,所述偏心组件在所述零件移动至所述凸伸部的下方时继续转动并抵持所述推动件滑动,以使所述顶升部的一端顶升所述承载槽内的所述零件,从而使得所述零件组装至所述凸伸部。
上述的组装装置,先通过转动旋转组件使得产品被放置于承载座上,然后再转回旋转组件至产品上,接着转动偏心组件使得偏心组件抵接滑动件相对于旋转组件移动,以使滑动件带动零件移动至凸伸部的下方,最后继续转动偏心组件使得偏心组件在零件移动至凸伸部的下方时抵持所述推动件滑动,以使顶升部的一端顶升承载槽内的零件,从而使得零件组装至凸伸部,整个过程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效率较高,且能够保证零件的位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包括:承载板,用于承载所述产品;多个限位件,间隔设于所述承载板上,且多个所述限位件围合形成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限位所述产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设于所述承载板上;连杆件,所述连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固定件,连接于所述连杆件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偏心组件连接于所述固定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心组件包括:偏心件,设于所述固定件上,用于抵接所述滑动件和所述推动件;把手,设于所述偏心件上,用于拨动所述偏心件转动,以使所述偏心件依次抵接所述滑动件和所述推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心件包括:偏心部,设于所述固定件上,且与所述把手连接,所述偏心部包括用于抵接所述滑动件的偏心端,所述偏心部用于在所述把手的拨动下转动并使所述偏心端抵接所述滑动件移动,以使所述滑动件带动所述零件移动至所述凸伸部的下方;抵推部,设于所述偏心部的所述偏心端,且对应于所述推动件,用于在所述零件移动至所述凸伸部的下方时跟随所述偏心部继续转动并抵持所述推动件滑动,以使所述顶升部顶升所述承载槽内的所述零件,从而使得所述零件组装至所述凸伸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包括:安装柱,所述偏心部上开设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凸设有凸条,所述安装柱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凸条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柱通过所述安装槽安装于所述安装孔的所述凸条上,其中所述安装柱的其中一端凸伸出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柱伸出所述安装孔的一端还凹设有卡持槽;旋转条,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柱伸出所述安装孔的一端的形状适配的旋转孔,所述旋转孔的孔壁凸设有凸柱以卡持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旋转条在受力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安装柱转动,以使所述安装柱带动所述偏心部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一用于收纳所述偏心部和所述抵推部的收纳槽,所述偏心组件还包括:导向件,设于所述收纳槽内,所述偏心部上设有一弧形滑道,所述导向件设于所述弧形滑道内,以对所述偏心件的转动进行导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设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滑动件包括:滑槽,沿所述滑动件的滑动方向延伸;凹槽,设于所述滑槽的上方,且连通所述滑槽;所述推动件包括:限位部,凸伸至所述凹槽内,用于限制所述推动件的滑动范围;所述推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限位部,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凹槽远离所述固定件的槽壁,以使所述限位部弹性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动组件还包括:活动件,活动设于所述承载槽内,且与所述顶升部抵接,用于在所述顶升部的抵接下升降;插设件,插设于所述活动件,所述滑动件内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插设件设于所述活动槽内且能够跟随所述活动件在所述滑动件的所述活动槽内升降;复位件,设于所述滑动件内,所述滑动件内设有与所述滑动槽连通的抵持槽,所述复位件的一端抵持所述插设件,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抵持所述抵持槽的槽底,用于抵持所述插设件带动所述活动件朝所述顶升部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滑动件的一侧开设有一导引槽,所述推动组件还包括:导引件,所述导引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动件,所述导引件的另一端伸至所述导引槽内;压缩件,设于所述导引槽内,所述压缩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导引件,所述压缩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导引槽的槽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出的组装装置在放置产品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组装装置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组装装置中偏心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组装装置中推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组装装置在零件移动至凸伸部的下方时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组装装置在零件组装至凸伸部时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组装装置在放置零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组装装置中旋转组件转动180度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组装装置中旋转组件转动并使固定件压在产品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组装装置 100
承载座 10
承载板 11
限位件 12
容置腔 13
旋转组件 20
支撑件 21
连杆件 22
固定件 23
收纳槽 231
导引槽 232
转轴 24
偏心组件 30
偏心件 31
偏心部 311
偏心端 3111
安装孔 3112
凸条 3113
弧形滑道 3114
抵推部 312
把手 32
安装柱 321
安装槽 3211
卡持槽 3212
旋转条 322
旋转孔 3221
凸柱 3222
导向件 33
推动组件 40
滑动件 41
承载槽 411
滑槽 412
凹槽 413
活动槽 414
抵持槽 415
螺栓 416
推动件 42
顶升部 421
内凹底面 4211
内凹斜面 4212
限位部 422
穿设杆 43
弹性件 44
活动件 45
插设件 46
复位件 47
导引件 48
压缩件 49
产品 200
底盖 210
凸伸部 220
零件 300
胶条 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说明。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出的组装装置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组装装置100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组装装置100,用于将零件300组装至产品200上,产品200包括底盖210和与底盖210连接的凸伸部220,凸伸部220从底盖210的侧面凸伸至底盖210的上方,使得凸伸部220和底盖210之间存在间隔,零件300用于组装至凸伸部220靠近底盖210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产品200为笔记本外壳底壳,凸伸部220为笔记本外壳底壳上的倒钩,零件300为磁性零件300,在组装之前,需要在磁性零件300上设置胶条400,从而使得磁性零件300和笔记本外壳底壳上的倒钩通过胶条400粘接在一起。具体地,组装装置100包括承载座10、旋转组件20、偏心组件30及推动组件40。
旋转组件20与承载座10转动连接。偏心组件30与旋转组件20转动连接。推动组件40包括滑动件41和推动件42,滑动件41与旋转组件20滑动连接,滑动件41的一端设有用于承载零件300的承载槽411,滑动件41的另一端用于抵接偏心组件30,偏心组件30在转动时能够抵接滑动件41相对于旋转组件20移动,以使滑动件41带动零件300移动至凸伸部220的下方。推动件42滑动设于滑动件41内,推动件42的一端设有用于顶升零件300的顶升部421,顶升部421的一端对应于承载槽411设置,推动件42的另一端用于抵接偏心组件30,偏心组件30在零件300移动至凸伸部220的下方时继续转动并抵持推动件42滑动,以使顶升部421的一端顶升承载槽411内的零件300,从而使得零件300组装至凸伸部220。
上述的组装装置100,先通过转动旋转组件20使得产品200被放置于承载座10上,然后再转回旋转组件20至产品200上,接着转动偏心组件30使得偏心组件30抵接滑动件41相对于旋转组件20移动,以使滑动件41带动零件300移动至凸伸部220的下方,最后继续转动偏心组件30使得偏心组件30在零件300移动至凸伸部220的下方时抵持推动件42滑动,以使顶升部421的一端顶升承载槽411内的零件300,从而使得零件300组装至凸伸部220,整个过程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效率较高,且能够保证零件300的位置度。
承载座10包括承载板11和多个限位件12,承载板11大致为方形,用于承载产品200;多个限位件12间隔设于承载板11上,且多个限位件12围合形成一容置腔13,容置腔13用于容置产品200,从而形成对产品200的限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件12为限位销,且数量为八个。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限位件12也可为限位块。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限位件12也可为十个或十六个,但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实现对产品200的限位即可。
旋转组件20包括支撑件21、连杆件22及固定件23。
支撑件21为板状,支撑件21与承载板11垂直设置,支撑件21的一端连接于承载板11的一侧。连杆件22为两个L形的连杆,连杆件22的一端与支撑件21的另一端通过转轴24转动连接。固定件23为块状,固定件23连接于连杆件22的另一端,其中偏心组件30连接于固定件23。
如此,通过转动连杆件22能够带动固定件23在承载板11上转动,使得在承载板11上放置产品200之前腾挪出空间,从而将产品200放置于容置腔13。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杆件22和固定件23为分体结构。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连杆件22和固定件23可以为一体结构。
请参见图3,图3是图2中所示偏心组件3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偏心组件30包括偏心件31和把手32,偏心件31设于固定件23上,用于抵接滑动件41和推动件42;把手32设于偏心件31上,用于拨动偏心件31转动,以使偏心件31依次抵接滑动件41和推动件42。
具体地,偏心件31包括偏心部311和抵推部312,偏心部311为椭圆形的柱状结构,偏心部311转动设于固定件23上,且与把手32连接,偏心部311包括用于抵接滑动件41的偏心端3111,偏心部311用于在把手32的拨动下转动并使偏心端3111抵接滑动件41移动,以使滑动件41带动零件300移动至凸伸部220的下方;抵推部312设于偏心部311的偏心端3111的下表面,且对应于推动件42,用于在零件300移动至凸伸部220的下方时跟随偏心部311继续转动并抵持推动件42滑动,以使顶升部421的一端顶升承载槽411内的零件300,从而使得零件300组装至凸伸部220。
在本实施方式中,偏心部311为偏心轮,抵推部312为弧形结构,偏心部311和抵推部312为一体结构。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偏心部311和抵推部312为分体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偏心部311的偏心端3111的下表面是指当产品200放置在承载板11上后,且推动组件40转动至产品200上后,偏心部311的靠近产品200的表面。
把手32包括安装柱321和旋转条322,偏心部311上开设一与安装柱321外径适配的安装孔3112,安装孔3112的孔壁凸设有凸条3113,安装柱321的一侧开设有与凸条3113适配的安装槽3211,安装柱321安装于安装孔3112内并通过安装槽3211和凸条3113配合结构进行限位;安装柱321的其中一端凸伸出安装孔3112,安装柱321伸出安装孔3112的一端且背离安装槽3211的一侧还凹设有卡持槽3212,从而使得安装柱321伸出安装孔3112的一端的形状大致为U形,旋转条322的中部开设有与安装柱321伸出安装孔3112的一端的形状适配的旋转孔3221,旋转孔3221的孔壁凸设有凸柱3222,旋转条322通过旋转孔3221安装于安装柱321伸出安装孔3112的一端并通过凸柱3222卡持于安装槽3211内。如此,通过转动旋转条322能够带动安装柱321转动,从而使得安装柱321带动偏心部311转动。
偏心组件30还包括导向件33,导向件33大致为柱状,导向件33设于收纳槽231的槽底,偏心部311上设有一弧形滑道3114,导向件33设于弧形滑道3114内,以对偏心件31的转动进行导向。
请继续参见图2,固定件23上开设有一收纳槽231,偏心部311转动设于收纳槽231的槽底,收纳槽231用于收纳转动至预设位置的偏心部311和抵推部312。可以理解,当偏心件31转动至预设位置时,偏心部311和抵推部312均位于收纳槽231内。
请参见图2和图4,图4是图2所示推动组件40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滑动件41设于固定件23和支撑件21之间,滑动件41包括滑槽412和凹槽413,滑槽412为长方体状,滑槽412设于滑动件41的底面且沿滑动件41的滑动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件41的底面是指当产品200放置在承载板11上后,且推动组件40转动至产品200上后,滑动件41的靠近产品200的表面;凹槽413凹设于滑槽412的槽底;推动件42包括限位部422,限位部422为块状,且凸伸至凹槽413内,用于限制推动件42的滑动范围;推动组件40还包括穿设杆43和弹性件44,穿设杆43设于凹槽413内且其一端滑动连接于滑动件41内;弹性件44设于凹槽413内,且套设于穿设杆43,弹性件44的一端抵接限位部422,弹性件44的另一端抵接凹槽413远离固定件23的槽壁,以使限位部422在凹槽413内弹性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44为弹簧。
其中,顶升部421包括内凹形成的内凹底面4211和内凹斜面4212,内凹底面4211和内凹斜面4212相连接,请参见图5和图6,图5是图1所示组装装置100在零件300移动至凸伸部220的下方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组装装置100在零件300组装至凸伸部220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初始时,零件300放置于内凹底面4211上,当滑动件41带动零件300移动至凸伸部220的下方时(如图5所示),推动件42在抵推部312的抵推下移动并通过内凹斜面4212顶升零件300,从而使得零件300通过胶条400组装至凸伸部220(如图6所示)。
请继续参见图4,推动组件40还包括活动件45、插设件46及复位件47。
活动件45为块状,活动件45活动设于承载槽411内,且与顶升部421抵接,用于在顶升部421的抵接下升降。插设件46为两个插杆,两个插杆的一端分别插设于活动件45的两侧,滑动件41内对应插设件46的位置开设有活动槽414,插设件46设于活动槽414内且能够跟随活动件45在滑动件41的活动槽414内升降;滑动件41内设有与活动槽414连通的抵持槽415,其中,抵持槽415为两个且分别对应两个插杆,复位件47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滑动件41的抵持槽415内,复位件47的一端抵持插设件46,复位件47的另一端抵持抵持槽415的槽底,用于抵持插设件46带动活动件45朝顶升部421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复位件47为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持槽415为盲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持槽415为通槽,推动组件40还包括两个螺栓416,两个螺栓416分别连接于两个抵持槽415内并作为抵持槽415的槽底,以使两个复位件47的一端抵接。
固定件23靠近滑动件41的一侧开设有导引槽232,推动组件40还包括导引件48和压缩件49,导引件48大致为杆状,导引件48的一端连接滑动件41,导引件48的另一端伸至导引槽232内;压缩件49设于导引槽232内,压缩件49的一端抵接导引件48,压缩件49的另一端抵接导引槽232的槽底。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件49为弹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装置100的工作过程为:
请参见图7,固定件23和滑动件41位于承载板11的容置腔13内,将设置有胶条400的零件300放置于滑动件41的承载槽411内的活动件45上;
请参见图8,通过转动连杆件22带动固定件23在承载板11上转动180度以转出容置腔13,使得承载板11的容置腔13在放置产品200之前腾挪出空间,从而将产品200放置于承载座10的承载板11的容置腔13内,请再参见图9,通过转动连杆件22带动固定件23在承载板11上转动,使得固定件23转回至产品200上;
请参见图3,转动旋转条322并带动安装柱321转动,使得安装柱321带动偏心部311在导向件33的导向下转动,使得偏心部311的偏心端3111抵接滑动件41移动,从而使滑动件41带动活动件45上的零件300移动至凸伸部220的下方(如图5所示),之后继续转动旋转条322,使得偏心部311的偏心端3111的下表面的抵推部312抵持推动件42滑动,推动件42在抵推部312的抵持下移动并通过内凹斜面4212顶升活动件45和活动件45上的零件300,从而使得零件300通过胶条400组装至凸伸部220上(如图6所示);
在组装完成后,转动旋转条322并带动安装柱321转动,使得安装柱321带动偏心部311在导向件33的导向下转动,使得偏心部311和抵推部312转动至固定件23上的收纳槽231内,之后滑动件41在导引件48和压缩件49的作用下复位,活动件45在复位件47的作用下复位至抵持顶升部421的内凹底面4211,推动件42在限位部422和弹性件44的作用下复位。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方式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方式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它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装装置,用于将零件组装至产品上,所述产品包括底盖和与所述底盖连接的凸伸部,所述凸伸部和所述底盖之间存在间隔,所述零件用于组装至所述凸伸部靠近所述底盖的表面,所述组装装置包括承载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装置还包括:
旋转组件,与所述承载座转动连接;
偏心组件,与所述旋转组件转动连接;
推动组件,包括滑动件和推动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旋转组件滑动连接,所述滑动件的一端设有用于承载所述零件的承载槽,所述滑动件的另一端用于抵接所述偏心组件,所述偏心组件在转动时能够抵接所述滑动件相对于所述旋转组件移动,以使所述滑动件带动所述零件移动至所述凸伸部的下方;
所述推动件滑动设于所述滑动件内,所述推动件的一端设有用于顶升所述零件的顶升部,所述顶升部的一端对应于所述承载槽设置,所述推动件的另一端用于抵接所述偏心组件,所述偏心组件在所述零件移动至所述凸伸部的下方时继续转动并抵持所述推动件滑动,以使所述顶升部的一端顶升所述承载槽内的所述零件,从而使得所述零件组装至所述凸伸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包括:
承载板,用于承载所述产品;
多个限位件,间隔设于所述承载板上,且多个所述限位件之间形成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限位所述产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设于所述承载板上;
连杆件,所述连杆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固定件,连接于所述连杆件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偏心组件连接于所述固定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组件包括:
偏心件,设于所述固定件上,用于抵接所述滑动件和所述推动件;
把手,设于所述偏心件上,用于拨动所述偏心件转动,以使所述偏心件依次抵接所述滑动件和所述推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件包括:
偏心部,转动设于所述固定件上,且与所述把手连接,所述偏心部包括用于抵接所述滑动件的偏心端,所述偏心部用于在所述把手的拨动下转动并使所述偏心端抵接所述滑动件移动,以使所述滑动件带动所述零件移动至所述凸伸部的下方;
抵推部,设于所述偏心部的所述偏心端,且对应于所述推动件,用于在所述零件移动至所述凸伸部的下方时跟随所述偏心部继续转动并抵持所述推动件滑动,以使所述顶升部顶升所述承载槽内的所述零件,从而使得所述零件组装至所述凸伸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
安装柱,所述偏心部上开设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凸设有凸条,所述安装柱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凸条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柱通过所述安装槽安装于所述安装孔的所述凸条上,其中所述安装柱的其中一端凸伸出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柱伸出所述安装孔的一端还凹设有卡持槽;
旋转条,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柱伸出所述安装孔的一端的形状适配的旋转孔,所述旋转孔的孔壁凸设有凸柱以卡持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旋转条在受力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安装柱转动,以使所述安装柱带动所述偏心部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一用于收纳所述偏心部和所述抵推部的收纳槽,所述偏心组件还包括:
导向件,设于所述收纳槽内,所述偏心部上设有一弧形滑道,所述导向件设于所述弧形滑道内,以对所述偏心件的转动进行导向。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设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滑动件包括:
滑槽,沿所述滑动件的滑动方向延伸;
凹槽,凹设于所述滑槽的槽底;
所述推动件包括:
限位部,凸伸至所述凹槽内,用于限制所述推动件的滑动范围;
所述推动组件还包括:
弹性件,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限位部,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凹槽远离所述固定件的槽壁,以使所述限位部弹性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还包括:
活动件,活动设于所述承载槽内,且与所述顶升部抵接,用于在所述顶升部的抵接下升降;
插设件,插设于所述活动件,所述滑动件内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插设件设于所述活动槽内且能够跟随所述活动件在所述滑动件的所述活动槽内升降;
复位件,设于所述滑动件内,所述滑动件内设有与所述活动槽连通的抵持槽,所述复位件的一端抵持所述插设件,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抵持所述抵持槽的槽底,用于抵持所述插设件带动所述活动件朝所述顶升部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滑动件的一侧开设有导引槽,所述推动组件还包括:
导引件,所述导引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动件,所述导引件的另一端伸至所述导引槽内;
压缩件,设于所述导引槽内,所述压缩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导引件,所述压缩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导引槽的槽底。
CN202320906988.2U 2023-04-20 2023-04-20 组装装置 Active CN220093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6988.2U CN220093690U (zh) 2023-04-20 2023-04-20 组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6988.2U CN220093690U (zh) 2023-04-20 2023-04-20 组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93690U true CN220093690U (zh) 2023-11-28

Family

ID=88871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06988.2U Active CN220093690U (zh) 2023-04-20 2023-04-20 组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936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93690U (zh) 组装装置
CN113879845B (zh) 一种用于定位载具的对位平台
CN111354918A (zh) 电池注液装置
US5639260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use with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CN217801489U (zh) 表带空心装配夹具
CN216499448U (zh) 一种无容器实验腔体用样品安装盒
CN214175131U (zh) 一种用于大数据处理的存储装置
CN109318179B (zh) 一种油泵自动精确组装工艺
US7658634B2 (en)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driver member
CN112925388B (zh) 固定装置、功能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222970Y (zh) Ic卡装卡及退卡装置
CN220218223U (zh) 装配装置
CN219484773U (zh) 组装装置
CN217751187U (zh) 一种产品定位装置
CN219598601U (zh) 分中装置
CN219987316U (zh) 定位装置
CN218983251U (zh) 工件分离装置
CN114590602B (zh) 片状物料放置装置及生产线
CN219876167U (zh) 加热装置
CN212554770U (zh) 出料机构
CN215239100U (zh) 销子组装机构
CN219559418U (zh) 无刷磁力搅拌控制面板
CN217088419U (zh) 一种方便装配电路板的手机外壳
CN219094868U (zh) 夹持装置
CN216659770U (zh) 安装结构及车用校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