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5800U - 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5800U
CN220085800U CN202321742242.9U CN202321742242U CN220085800U CN 220085800 U CN220085800 U CN 220085800U CN 202321742242 U CN202321742242 U CN 202321742242U CN 220085800 U CN220085800 U CN 220085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face
magnetic
magnet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4224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满
谭武军
包安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ongXC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ngXC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ngXC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ngXC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4224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5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5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5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该变压器包括架体、绕组、胶体和磁芯,绕组安装于架体,磁芯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第一磁体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磁体上开设有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对接设置,以使第一凹槽的槽壁和第二凹槽的槽壁围设形成用于容纳胶体的容胶腔,进而使胶体在凝固前不易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连接处渗漏,进一步的,胶体粘合连接第一凹槽的槽壁和第二凹槽的槽壁,以将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安装于架体上,并使至少部分磁芯贯穿绕组的中空部,同时避免在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连接处外表面形成突点,避免变压器整体尺寸超出公差,从而提高变压器的质量。

Description

变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一种利用电磁互感效应变换交流电压、电流和阻抗的电子元器件,主要由铁芯和绕组构成,绕组缠绕于铁芯上。绕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其中接电源的绕组叫初级线圈,其余的绕组叫次级线圈。当初级线圈中通有交流电流时铁芯中便产生交流磁通,使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电压。通过改变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匝数比能够实现变压效果。为了便于安装,铁芯通常被分为两块,两块铁芯通过在连接处的缝隙点环氧树脂胶组合形成整体。但是缝隙中的环氧树脂胶在凝固前容易渗漏,粘连在变压器的其他结构上,当环氧树脂胶凝固后,会在两块铁芯的连接处外表面形成突点,导致变压器整体尺寸超出公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变压器,旨在解决现有变压器的铁芯在安装过程中,环氧树脂胶在凝固前容易渗漏,粘连在变压器的其他结构上,环氧树脂胶凝固后,会在两块铁芯的连接处外表面形成突点,导致变压器整体尺寸超出公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变压器包括架体、绕组、胶体和磁芯,所述绕组安装于所述架体,所述磁芯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磁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对接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围设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胶体的容胶腔,所述胶体粘合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以将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安装于所述架体上,并使至少部分所述磁芯贯穿所述绕组的中空部。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体包括第一磁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磁本体上的第一磁连接部、第二磁连接部、第三磁连接部,所述第二磁体包括第二磁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磁本体上的第四磁连接部、第五磁连接部、第六磁连接部;
所述第一磁连接部与所述第四磁连接部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磁连接部与所述第五磁连接部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三磁连接部与所述第六磁连接部相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三槽和第四槽,所述容胶腔包括第一胶腔和第二胶腔,所述第一槽开设于所述第一磁连接部的端部,所述第二槽开设于所述第三磁连接部的端部,所述第三槽开设于所述第四磁连接部的端部,所述第四槽开设于所述第六磁连接部的端部,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三槽对接围设形成所述第一胶腔,所述第二槽和所述第四槽对接围设形成所述第二胶腔,所述胶体填充于所述第一胶腔和所述第二胶腔,以将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粘合连接。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一端面,所述第四磁连接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应设置的第四端面,所述第一槽开设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三槽开设于所述第四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能与所述第四端面相抵,以使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三槽对接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胶腔。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磁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三端面,所述第六磁连接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端面相对应设置的第六端面,所述第二槽开设于所述第三端面,所述第四槽开设于所述第六端面,所述第三端面能与所述第六端面相抵,以使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四槽对接围合形成所述第二胶腔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一端面,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面呈角度设置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三磁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三端面,以及与所述第三端面呈角度设置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相对设置,并均朝向所述第二磁连接部,所述第四磁连接部上形成有第四端面,以及与所述第四端面呈角度设置的第四侧面,所述第六磁连接部上形成有第六端面,以及与所述第六端面呈角度设置的第六侧面,所述第四侧面和所述第六侧面相对设置,并均朝向所述第五磁连接部;
所述第一槽开设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槽开设于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上,所述第三槽开设于所述第四端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上,所述第四槽开设于所述第六端面和所述第六侧面上;
所述第一端面能与所述第四端面相抵,以使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三槽对接围设形成所述第一胶腔,所述第三端面能与所述第六端面相抵,以使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四槽对接围设形成所述第二胶腔,所述第一胶腔的腔口和所述第二胶腔的腔口相对设置,并均朝向所述绕组。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腔和所述第二胶腔对称设置于所述绕组的两侧。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架体包括第一架板、第二架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架板和所述第二架板的管柱,所述绕组绕设于所述管柱的外周壁,所述第一架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管柱的管内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架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管柱的管内腔相连通的第二开口;
所述第二磁连接部能够自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管柱的管内腔,所述第五磁连接部能够自所述第二开口伸入所述管柱的管内腔,并与所述第二磁连接部相抵接。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壁,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磁体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所述第二架板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有两个,并相对设于所述第二开口两侧,所述第二磁体容置于两个所述限位板围设形成的限位空间内。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绕组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用于与电子元器件电连接。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架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引线槽,所述第一引线槽的槽壁用于引导所述第一线圈的引出线。
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架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引线槽,所述第二引线槽的槽壁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线圈的引出线,所述第二线圈的引出线卡接于所述第二引线槽内;
所述第二架板上设有多个引脚,所述引脚用于与PCB板插接配合,以能够将所述变压器安装于所述PCB板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第一磁体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二磁体上开设有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对接设置,以使第一凹槽的槽壁和第二凹槽的槽壁围设形成用于容纳胶体的容胶腔,进而使胶体在凝固前不易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连接处渗漏,进一步的,胶体凝固后粘合连接第一凹槽的槽壁和第二凹槽的槽壁,以将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安装于架体上,且不会在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连接处外表面形成突点,避免变压器整体尺寸超出公差,从而提高变压器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变压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变压器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变压器中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的变压器中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变压器中架体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变压器中架体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0、磁芯;110、第一磁体;111、第一凹槽;1111、第一槽;1112、第二槽;112、第一磁本体;113、第一磁连接部;1131、第一端面;114、第二磁连接部;115、第三磁连接部;1151、第三端面;1152、第三侧面;120、第二磁体;121、第二凹槽;1211、第三槽;1212、第四槽;122、第二磁本体;123、第四磁连接部;1231、第四端面;124、第五磁连接部;125、第六磁连接部;1251、第六端面;1252、第六侧面;
200、架体;210、第一架板;211、第一引线槽;212、限位槽;213、第一开口;220、第二架板;221、第二引线槽;222、引脚;223、限位板;224、第二开口;230、管柱;
300、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至图3,一实施例的变压器包括架体200、绕组300、胶体和磁芯100,绕组300安装于架体200,磁芯100包括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第一磁体110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11,第二磁体120上开设有与第一凹槽111相对应的第二凹槽121,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对接设置,以使第一凹槽111的槽壁和第二凹槽121的槽壁围设形成用于容纳胶体的容胶腔,胶体粘合连接第一凹槽111的槽壁和第二凹槽121的槽壁,以将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安装于架体200上,并使至少部分磁芯100贯穿绕组300的中空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1的槽口和第二凹槽121的槽口形状尺寸相同,第一凹槽111的槽口和第二凹槽121的槽口对接设置,并相互连通,从而连通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进而使第一凹槽111的槽壁和第二凹槽121的槽壁围设形成用于容纳胶体的容胶腔。通过将胶体容纳于容胶腔内,能避免胶体在凝固前从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的连接处渗漏,粘连在磁芯100的外包胶带或其他部件上。进一步的,还能避免胶体凝固后在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连接处外表面形成突点,避免变压器整体尺寸超出公差。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的深度尺寸大于等于2.0mm。至少部分磁芯100贯穿绕组300的中空部,以能够与绕组300配合并进行电磁感应。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4,第一磁体110包括第一磁本体112,以及设于第一磁本体112上的第一磁连接部113、第二磁连接部114、第三磁连接部115,第二磁体120包括第二磁本体122,以及设于第二磁本体122上的第四磁连接部123、第五磁连接部124、第六磁连接部125,第一磁连接部113与第四磁连接部123相对应设置,第二磁连接部114与第五磁连接部124相对应设置,第三磁连接部115与第六磁连接部125相对应设置,第一凹槽111包括第一槽1111和第二槽1112,第二凹槽121包括第三槽1211和第四槽1212,容胶腔包括第一胶腔和第二胶腔,第一槽1111开设于第一磁连接部113的端部,第二槽1112开设于第三磁连接部115的端部,第三槽1211开设于第四磁连接部123的端部,第四槽1212开设于第六磁连接部125的端部,第一槽1111和第三槽1211对接围设形成第一胶腔,第二槽1112和第四槽1212对接围设形成第二胶腔,胶体填充于第一胶腔和第二胶腔,以将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粘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1开设有两个,并分别为第一槽1111和第二槽1112,第二凹槽121开设有两个,并分别为第三槽1211和第四槽1212,两个第一凹槽111和两个第二凹槽121一一对应设置,并分别围合形成两个容胶腔。两个容胶腔能增加胶体的容量,并从不同位置粘合连接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保证粘合质量,避免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分离,使胶体在凝固前不易从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的连接处渗漏。
第一磁连接部113、第二磁连接部114和第三磁连接部115相互平行,并均垂直于第一磁本体112设置,第一磁连接部113、第二磁连接部114、第三磁连接部115沿第一磁本体112的延伸方向依次序间隔设置,第一磁连接部113和第三磁连接部115相对设于第二磁连接部114两侧。第四磁连接部123、第五磁连接部124和第六磁连接部125相互平行,并均垂直于第二磁本体122设置,第四磁连接部123、第五磁连接部124、第六磁连接部125沿第二磁本体122的延伸方向依次序间隔设置,第四磁连接部123和第六磁连接部125相对设于第五磁连接部124两侧。
当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相连接时,第一磁连接部113、第二磁连接部114、第四磁连接部123、第五磁连接部124、至少部分第一磁本体112以及至少部分第二磁本体122连接形成第一磁环部,以便于磁芯100内部的电流流通。第四磁连接部123、第五磁连接部124、第三磁连接部115、第六磁连接部125、至少部分第一磁本体112以及至少部分第二磁本体122连接形成第二磁环部,以便于磁芯100内部的电流流通。绕组300同时绕设于第一磁环部和第二磁环部上。
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的开槽方式设有多种,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第一磁连接部113上形成有第一端面1131,第四磁连接部123上形成有与第一端面1131相对应设置的第四端面1231,第一槽1111开设于第一端面1131,第三槽1211开设于第四端面1231,第一端面1131能与第四端面1231相抵,以使第一槽1111与第三槽1211对接围合形成第一胶腔。第三磁连接部115上形成有第三端面1151,第六磁连接部125上形成有与第三端面1151相对应设置的第六端面1251,第二槽1112开设于第三端面1151,第四槽1212开设于第六端面1251,第三端面1151能与第六端面1251相抵,以使第二槽1112与第四槽1212对接围合形成第二胶腔。
第一端面1131、第三端面1151、第四端面1231和第六端面1251均呈矩形,第一端面1131、第三端面1151、第四端面1231和第六端面1251的的边长尺寸均大于等于5.0mm。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胶腔和第二胶腔均为密闭腔体,以能够避免第一胶腔和第二胶腔内填充的胶体在凝固前从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的连接处渗漏,进一步的,能够避免胶体凝固后在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连接处外表面形成突点,导致变压器整体尺寸超出公差。第一凹槽111的槽口和第二凹槽121的槽口均呈矩形,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均呈长方体状。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1的槽口、第一凹槽111的槽底壁、第二凹槽121的槽口以及第二凹槽121的槽底壁均呈矩形。第一凹槽111槽口的面积小于第一凹槽111槽底壁的面积,第二凹槽121槽口的面积小于第二凹槽121槽底壁的面积。第一凹槽111的横截面面积自第一凹槽111的槽口至第一凹槽111的槽底壁方向逐渐增大,第二凹槽121的横截面面积自第二凹槽121的槽口至第二凹槽121的槽底壁方向逐渐增大。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均呈台体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台体状的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能够能增加胶体的容量,保证粘合质量,避免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分离,使胶体在凝固前不易从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的连接处渗漏。
在又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4,第一磁连接部113上形成有第一端面1131,以及与第一端面1131呈角度设置的第一侧面,第三磁连接部115上形成有第三端面1151,以及与第三端面1151呈角度设置的第三侧面1152,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1152相对设置,并均朝向第二磁连接部114,第四磁连接部123上形成有第四端面1231,以及与第四端面1231呈角度设置的第四侧面,第六磁连接部125上形成有第六端面1251,以及与第六端面1251呈角度设置的第六侧面1252,第四侧面和第六侧面1252相对设置,并均朝向第五磁连接部124,第一槽1111开设于第一端面1131和第一侧面上,第二槽1112开设于第三端面1151和第三侧面1152上,第三槽1211开设于第四端面1231和第四侧面上,第四槽1212开设于第六端面1251和第六侧面1252上,第一端面1131能与第四端面1231相抵,以使第一槽1111与第三槽1211对接围设形成第一胶腔,第三端面1151能与第六端面1251相抵,以使第二槽1112与第四槽1212对接围设形成第二胶腔,第一胶腔的腔口和第二胶腔的腔口相对设置,并均朝向绕组3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连接部113、第三磁连接部115、第四磁连接部123以及第六磁连接部125均为长方体,第一端面1131、第三端面1151、第四端面1231以及第六端面1251均为长方体的顶面,第一侧面、第三侧面1152、第四侧面以及第六侧面1252均为长方体的侧面。第一端面1131、第三端面1151、第四端面1231和第六端面1251的的边长尺寸均大于等于5.0mm。
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相连接时,第一槽1111与第三槽1211相连通,并形成第一胶腔,第二槽1112与第四槽1212连通,并形成第二胶腔。第一胶腔的腔口形成于第一侧面和第四侧面上,第二胶腔的腔口形成于第三侧面1152和第六侧面1252上。第一胶腔的腔口和第二胶腔的腔口能便于将胶体填充于第一胶腔和第二胶腔内。第一胶腔的腔口和第二胶腔的腔口相对设置,并均朝向变压器内侧,以能够避免胶体外渗,粘连在磁芯100的外包胶带或其他部件上。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胶腔和第二胶腔对称设置于绕组300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相连接时,第一磁连接部113和第四磁连接部123相连接,并位于架体200和绕组300的一侧,第三磁连接部115和第六磁连接部125相连接,并位于架体200和绕组300的另一侧,从而使第一胶腔和第二胶腔对称设置于架体200和绕组300的两侧,进而从两侧粘合连接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保证粘合质量,避免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分离,使胶体在凝固前不易从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的连接处渗漏。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5和图6,架体200包括第一架板210、第二架板220,以及连接第一架板210和第二架板220的管柱230,绕组300绕设于管柱230的外周壁,第一架板210上开设有与管柱230的管内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213,第二架板220上开设有与管柱230的管内腔相连通的第二开口224,第二磁连接部114能够自第一开口213伸入管柱230的管内腔,第五磁连接部124能够自第二开口224伸入管柱230的管内腔,并与第二磁连接部114相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连接部114上形成有第二端面,第五磁连接部124上形成有第五端面,当第一磁体110和第二磁体120相连接时,第二磁连接部114和第五磁连接部124均伸入管柱230的管内腔,并使第二端面和第五端面相抵,从而将磁芯100安装于架体200上,同时便于磁芯100内的电流流动。进一步的,绕组300绕设于管柱230的外周壁,以使至少部分磁芯100贯穿绕组300的中空部,并同时使绕组300绕设于磁芯100上。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5和图6,第一架板210上开设有限位槽212,第一开口213开设于限位槽212的槽底壁,至少部分第一磁体110容置于限位槽212内,第二架板220上设有限位板223,限位板223设有两个,并相对设于第二开口224两侧,第二磁体120容置于两个限位板223围设形成的限位空间内。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212的槽壁和限位板223均能与磁芯100相抵,以防止磁芯100晃动移位。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5和图6,绕组300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第一线圈用于与电源电连接,第二线圈用于与电子元器件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通过电磁感应改变电源流入电子元器件的电流的电压大小。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5,第一架板21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引线槽211,第一引线槽211的槽壁用于引导第一线圈的引出线。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引线槽211分别设于第一架板210两侧,以便于对第一线圈的引出线进行布线。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6,第二架板22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引线槽221,第二引线槽221的槽壁用于引导第二线圈的引出线,第二线圈的引出线卡接于第二引线槽221内,第二架板220上设有多个引脚222,引脚222用于与PCB板插接配合,以能够将变压器安装于PCB板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引线槽221设有两组,两组第二引线槽221设于架体200两侧,以便于对第二线圈的引出线进行布线。引脚222为金属所制成的结构件,第二引线槽221的槽壁能引导第二线圈的引出线与引脚222相连接,从而使第二线圈与引脚222电连接,进而使第二线圈与PCB板,以及安装于PCB板上的电子元器件电连接。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绕组、胶体和磁芯,所述绕组安装于所述架体,所述磁芯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磁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对接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围设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胶体的容胶腔,所述胶体粘合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以将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安装于所述架体上,并使至少部分所述磁芯贯穿所述绕组的中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包括第一磁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磁本体上的第一磁连接部、第二磁连接部、第三磁连接部,所述第二磁体包括第二磁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磁本体上的第四磁连接部、第五磁连接部、第六磁连接部;
所述第一磁连接部与所述第四磁连接部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磁连接部与所述第五磁连接部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三磁连接部与所述第六磁连接部相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三槽和第四槽,所述容胶腔包括第一胶腔和第二胶腔,所述第一槽开设于所述第一磁连接部的端部,所述第二槽开设于所述第三磁连接部的端部,所述第三槽开设于所述第四磁连接部的端部,所述第四槽开设于所述第六磁连接部的端部,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三槽对接围设形成所述第一胶腔,所述第二槽和所述第四槽对接围设形成所述第二胶腔,所述胶体填充于所述第一胶腔和所述第二胶腔,以将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粘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一端面,所述第四磁连接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应设置的第四端面,所述第一槽开设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三槽开设于所述第四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能与所述第四端面相抵,以使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三槽对接围合形成所述第一胶腔;和/或
所述第三磁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三端面,所述第六磁连接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端面相对应设置的第六端面,所述第二槽开设于所述第三端面,所述第四槽开设于所述第六端面,所述第三端面能与所述第六端面相抵,以使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四槽对接围合形成所述第二胶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一端面,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面呈角度设置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三磁连接部上形成有第三端面,以及与所述第三端面呈角度设置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相对设置,并均朝向所述第二磁连接部,所述第四磁连接部上形成有第四端面,以及与所述第四端面呈角度设置的第四侧面,所述第六磁连接部上形成有第六端面,以及与所述第六端面呈角度设置的第六侧面,所述第四侧面和所述第六侧面相对设置,并均朝向所述第五磁连接部;
所述第一槽开设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槽开设于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上,所述第三槽开设于所述第四端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上,所述第四槽开设于所述第六端面和所述第六侧面上;
所述第一端面能与所述第四端面相抵,以使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三槽对接围设形成所述第一胶腔,所述第三端面能与所述第六端面相抵,以使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四槽对接围设形成所述第二胶腔,所述第一胶腔的腔口和所述第二胶腔的腔口相对设置,并均朝向所述绕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腔和所述第二胶腔对称设置于所述绕组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第一架板、第二架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架板和所述第二架板的管柱,所述绕组绕设于所述管柱的外周壁,所述第一架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管柱的管内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架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管柱的管内腔相连通的第二开口;
所述第二磁连接部能够自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管柱的管内腔,所述第五磁连接部能够自所述第二开口伸入所述管柱的管内腔,并与所述第二磁连接部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壁,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磁体容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所述第二架板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有两个,并相对设于所述第二开口两侧,所述第二磁体容置于两个所述限位板围设形成的限位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用于与电子元器件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引线槽,所述第一引线槽的槽壁用于引导所述第一线圈的引出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架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引线槽,所述第二引线槽的槽壁用于引导所述第二线圈的引出线,所述第二线圈的引出线卡接于所述第二引线槽内;
所述第二架板上设有多个引脚,所述引脚用于与PCB板插接配合,以能够将所述变压器安装于所述PCB板上。
CN202321742242.9U 2023-07-04 2023-07-04 变压器 Active CN220085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2242.9U CN220085800U (zh) 2023-07-04 2023-07-04 变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2242.9U CN220085800U (zh) 2023-07-04 2023-07-04 变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5800U true CN220085800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30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42242.9U Active CN220085800U (zh) 2023-07-04 2023-07-04 变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58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49588B2 (en) Coil device
EP2012330A2 (en) Insulating cover-equipped transformer mounted on circuit board
TW201351453A (zh) 扁平線圈平面變壓器及方法
CN208433274U (zh) 多段式气隙变压器
CN110600241A (zh) 多路开关电源变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62560B (zh) 片式绕线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和包含该变压器的微功率模块电源
CN220085800U (zh) 变压器
CN220020846U (zh) 一种tlvr双导体电感器
CN111063505A (zh) 一种大功率电感
CN108682545A (zh) 一种耐高压的多绕组变压器
CN211427963U (zh) 一种便于自动化加工的共差模一体化电感器
US6486763B1 (en) Inductive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104051143B (zh) 具有平面初级绕组的变换器
JPH1064737A (ja) チップ形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CN215069572U (zh) 一种磁芯结构及电磁耦合装置
CN213716684U (zh) 模块化平面变压器
CN210865846U (zh) 多路开关电源变压器
JP2020092218A (ja) リアクト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0403487U (zh) 一种集成差模的共模电感器及电源
CN211980333U (zh) 一种大功率电感
CN111083934B (zh) 变压器
CN208637284U (zh) 一种耐高压的多绕组变压器
CN219329178U (zh) 一种降低漏磁通干扰的电感器
KR102477029B1 (ko) 트랜스포머
CN215496319U (zh) 一种磁芯结构及电磁耦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