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3320U - 一种自冷式双层热风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冷式双层热风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83320U
CN220083320U CN202321412862.6U CN202321412862U CN220083320U CN 220083320 U CN220083320 U CN 220083320U CN 202321412862 U CN202321412862 U CN 202321412862U CN 220083320 U CN220083320 U CN 220083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mbustion chamber
self
furnace wall
blast st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128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诗豹
张海军
肖光
刘立彬
张明慧
陈景利
郝胜杰
张伟
杜瑞雪
柳德栋
张星星
孙景双
张雪春
雷彬
邢瑞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xi Cataly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xi Cataly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xi Cataly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xi Catalys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128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83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83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833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风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冷式双层热风炉,包括燃烧器、燃烧室、外炉壁、混合室、出风口和冷风机,所述外炉壁前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冷风机通过进风口与外炉壁相连通;所述外炉壁与燃烧室之间形成通风腔;所述燃烧室前端与燃烧器相连通,后端与混合室相连通;所述燃烧室前半部分均布设置有小孔;所述外炉壁后端设置有出风口,混合室通过出风口将气体排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更灵活高效地调整热风温度和热风风量,除了通过调节燃烧器燃烧负荷的常规手段外,也可以通过调整冷风机的出风量对输出热风的风量和温度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自冷式双层热风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风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冷式双层热风炉。
背景技术
传统热风炉后部的引风机将热风炉抽至微负压,冷风由炉体的开孔自然吸入热风炉,与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混合,达到所需温度的热风。热风温度只能通过调节燃烧器的燃料量来调节,调节热风温度的范围小且调节效率低下,间接影响生产效率。且热风炉内部需要砌筑耐火砖、耐火浇注料等保温。设备笨重,不宜搬运,保温易损坏。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自冷式双层热风炉,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冷式双层热风炉,解决热风温度只能通过调节燃烧器的燃料量来调节,调节热风温度的范围小且调节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冷式双层热风炉,包括燃烧器、燃烧室、外炉壁、混合室、出风口和冷风机,所述外炉壁前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冷风机通过进风口与外炉壁相连通;所述外炉壁与燃烧室之间形成通风腔;所述燃烧室前端与燃烧器相连通,后端与混合室相连通;所述燃烧室前半部分均布设置有小孔;所述外炉壁后端设置有出风口,混合室通过出风口将气体排出。燃烧器通过燃烧燃料气和一次助燃风,产生高温烟气。冷风机引入冷风进入通风腔,一部分冷风通过燃烧室外壳的开孔直接进入燃烧室冷却高温烟气,另一部分冷风通过外炉壁预热的同时对燃烧室外壁进行降温保护后,进入热风炉后部的混合室与经过一次冷却的高温烟气混合形成二次冷却热风,二次冷却热风通过出风口排出,进入烘干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后半部分的外表面上均布设置有布风板,所述布风板与燃烧室轴线的夹角为25°-35°。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前半部分的内表面均布设置有导风弯管,所述导风弯管的布置位置和直径与小孔相适配,所述小孔的直径为40mm-60mm,所述导风弯管的壁厚为4mm-6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风弯管的朝向与燃烧室内的气流流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室通过支撑脚与外炉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脚的数量不少于3个。
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设置有助燃空气进口,燃料为气体燃料,燃烧负荷根据热风温度及热风风量调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燃烧室后端采用锥形结构,大端连接述燃烧室,小端连接混合室。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设置能够更灵活高效地调整热风温度和热风风量,除了通过调节燃烧器燃烧负荷的常规手段外,也可以通过调整冷风机的出风量对输出热风的风量和温度进行调节。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风腔,实现了为燃烧室降温,进而显著提升本装置的安全性,避免因高温引发事故。
3、本实用新型安装和移动方便,使用寿命长,有利于行业内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中的B-B剖面图。
附图中标号为:
1、燃烧器,101,阀门,2、燃烧室,201、小孔,202、导风弯管,203、布风板,204、支撑脚,3、外炉壁,301、进风口,302、出风口,4、混合室,5、冷风机,6、通风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冷式双层热风炉,解决高低压流体合流出现干扰,以及低压流体需克服止回阀压力降导致合流效率降低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冷式双层热风炉,包括燃烧器1、燃烧室2、外炉壁3、混合室4和冷风机5,所述外炉壁3前端设置有进风口301,所述冷风机5通过进风口301与外炉壁3相连通,进风口301偏心布置在外炉壁3最前部,使冷风形成旋流,提高冷风流速;所述外炉壁3与燃烧室2之间形成通风腔6;所述燃烧室2前端与燃烧器1相连通,后端与混合室4相连通;所述燃烧室2前半部分均布设置有小孔201;所述外炉壁3后端设置有出风口302,混合室4通过出风口302将气体排出。燃烧器1通过燃烧燃料气和一次助燃风,产生高温烟气。冷风机5引入冷风进入通风腔6,一部分冷风通过燃烧室2外壳的开孔直接进入燃烧室2冷却高温烟气,另一部分冷风通过通风腔6的同时对燃烧室2外壁进行降温保护后,进入热风炉后部的混合室4与经过一次冷却的高温烟气混合形成二次冷却热风,二次冷却热风通过出风口302排出,进入烘干系统。所述燃烧室2后半部分的外表面上均布设置有布风板203,所述布风板203与燃烧室2轴线的夹角为25°-35°。布风板设置为能够有效增加冷风在燃烧室2外壁的行进路程,进而增加冷风对燃烧室2的冷却时间,提升冷却的效果。
所述燃烧室2前半部分的内表面均布设置有导风弯管,所述导风弯管的布置位置和直径与小孔201相适配,所述小孔201的直径为40mm-60mm,所述导风弯管的壁厚为4mm-6mm。在小孔201内部设置导风弯管,能够防止冷风进入燃烧室2后乱窜,导致倒灌进燃烧器1影响燃烧器1工作,进而也能提升运行效率。经工程人员反复测试,确定了在上述数值区间内能够实现最好的进风效率和燃烧室2的结构稳定度。
所述导风弯管的朝向与燃烧室2内的气流流向相同。导风弯管的朝向与燃烧室2内的气流流向相同,能够使气体的流动效率显著提升。
所述燃烧室2通过支撑脚204与外炉壁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脚204的数量不少于3个。通过支撑脚204连接,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支撑装置对冷风流动的影响,3个支撑脚204是保证燃烧室2稳定的最低数量。
所述燃烧器1设置有助燃空气进口,燃料为气体燃料,燃烧负荷根据热风温度及热风风量调节。燃烧器1为热风炉提供热风,通常采用的气体燃料为水煤气,控制燃烧负荷能够调整热风的出风量,燃烧器的喷火口设置有阀门,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关闭阀门实现快速降温。
所述燃烧室2后端采用锥形结构,大端连接述燃烧室2,小端连接混合室4。通过锥形结构使从燃烧室2进入混合室4的气流风速增快,进而使气流的与冷风混合更加充分。
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公开的其他相关技术结构为本领域现有技术。

Claims (7)

1.一种自冷式双层热风炉,包括燃烧器(1)、燃烧室(2)、外炉壁(3)、混合室(4)和冷风机(5),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炉壁(3)前端设置有进风口(301),所述冷风机(5)通过进风口(301)与外炉壁(3)相连通;所述外炉壁(3)与燃烧室(2)之间形成通风腔(6);所述燃烧室(2)前端与燃烧器(1)相连通,后端与混合室(4)相连通,所述燃烧室(2)前半部分均布设置有小孔(201);所述外炉壁(3)后端设置有出风口(302),混合室(4)通过出风口(302)将气体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式双层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2)后半部分的外表面上均布设置有布风板(203),所述布风板(203)与燃烧室(2)轴线的夹角为25°-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式双层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2)前半部分的内表面均布设置有导风弯管(202),所述导风弯管(202)的布置位置和直径与小孔(201)相适配,所述小孔(201)的直径为40mm-60mm,所述导风弯管(202)的壁厚为4mm-6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冷式双层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弯管(202)的朝向与燃烧室(2)内的气流流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式双层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2)通过支撑脚(204)与外炉壁(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脚(204)的数量不少于3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式双层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1)设置有助燃空气进口,燃料为气体燃料,燃烧负荷根据热风温度及热风风量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式双层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2)后端采用锥形结构,大端连接述燃烧室(2),小端连接混合室(4)。
CN202321412862.6U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自冷式双层热风炉 Active CN220083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2862.6U CN220083320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自冷式双层热风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2862.6U CN220083320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自冷式双层热风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83320U true CN220083320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4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12862.6U Active CN220083320U (zh) 2023-06-06 2023-06-06 一种自冷式双层热风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833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5969B (zh) 一种低NOx煤粉燃烧器
CN104263967B (zh) 一种处理复杂物料的自热式闪速冶炼工艺及装置
CN101315187B (zh) 防逆火喷嘴及具有该喷嘴的燃烧设备
CN101949649A (zh) 退火炉助燃空气预热装置
CN101614394A (zh) 多种类高低热值燃气稳定燃烧方法及其装置
CN109140433A (zh) 一种防止一次风管过热变形的双锥逆喷煤粉燃烧器
CN104776419A (zh) 一种具有自冷却功能的燃煤锅炉高温防腐装置
CN220083320U (zh) 一种自冷式双层热风炉
CN109539258A (zh) 一种可调烟气回流量的低NOx辐射管燃烧系统
CN104296142B (zh) 燃气无焰纯氧燃烧器
CN201606876U (zh) 一种低NOx煤粉燃烧器
CN201434385Y (zh) 抽鼓式辐射管燃烧装置
CN104279561A (zh) 一种外混式玻璃抛光燃烧器
WO2023151725A3 (zh) 一种生物质热风炉供风机构
CN110553262A (zh) 一种低氮燃烧装置及燃烧锅炉
CN105805947A (zh) 全预混燃烧换热装置
CN111690785B (zh) 一种带中心均布式燃烧器的顶燃式热风炉
CN209672585U (zh) 超低氮氧化物排放燃气热风炉
CN209672324U (zh) 一种可调烟气回流量的低NOx辐射管燃烧系统
CN210624924U (zh) 一种负压燃气炉系统
CN203068781U (zh) 热风炉
CN214841682U (zh) 一种热风炉
CN110848974A (zh) 一种高炉热风炉智能燃烧的控制设备
CN209355249U (zh) 一种炉用二次预热式空气自预热烧嘴
CN110617623A (zh) 可调热风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