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81478U - 支撑组件及井下支护架 - Google Patents
支撑组件及井下支护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81478U CN220081478U CN202321125994.0U CN202321125994U CN220081478U CN 220081478 U CN220081478 U CN 220081478U CN 202321125994 U CN202321125994 U CN 202321125994U CN 220081478 U CN220081478 U CN 2200814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walking
- component
- supporting component
- suppo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一种支撑组件及井下支护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件、行走部件、第二支撑部件和转动部件,行走部件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件的底部以驱动第一支撑部件移动;第二支撑部件用于对井下的护板进行顶撑,第二支撑部件与第一支撑部件相连,第二支撑部件相对于第一支撑部件可转动;转动部件位于第二支撑部件与第一支撑部件之间,转动部件用于驱动第二支撑部件相对于第一支撑部件转动;行走部件相对于第一支撑部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行走部件支撑于地面,在第二位置,行走部件脱离地面。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可以进行移动和支护角度的调整,提高施工作业效率,降低作业难度,保障支护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井下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组件及井下支护架。
背景技术
煤矿开采作业中,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需要对工作面进行支护作业,由于井下作业空间受限,难以对支护架立柱进行快速调整,支护作业施工效率低。
相关技术中,支护架一般采用液压杆和顶撑板进行支撑,在进行支护架调整时费时费力,适应性差,对支护作业带来很多不便,由于支护架调整不到位,还容易导致支护架稳定性差,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支撑组件,可以进行移动和支护角度的调整,提高施工作业效率,降低作业难度,保障支护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井下支护架。
一种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件、行走部件、第二支撑部件和转动部件,所述行走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底部以驱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移动;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用于对井下的护板进行顶撑,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相连,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可转动;所述转动部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与第一支撑部件之间,所述转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转动;所述行走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行走部件支撑于地面,所述第一支撑部件支撑于所述行走部件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支撑部件支撑于地面,所述行走部件脱离地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组件,通过行走部件对整体进行移动,以更高效、更便捷的调整支撑组件在井下巷道内的位置,通过转动部件可以对第二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上方的护板进行角度调整,以优化在井下巷道内的支护部位,避免因为支护位置不准确、调整不到位导致井下巷道内的支护架稳定性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升降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底部的容腔,所述行走部件设置在所述容腔内,所述升降部件位于所述行走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之间,所述升降部件用于驱动所述行走部件伸出所述容腔或缩回所述容腔以驱动所述行走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部件包括第一伸缩件,所述行走部件包括行走支架、行走轮和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行走支架和所述基座连接;所述行走轮枢接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上;所述第一驱动器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上,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包括支撑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件上的立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为多个,多个所述立柱相互平行并支撑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件上,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或者,所述第二支撑部件还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支撑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件上,所述立柱与所述固定柱之间设置有连接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件包括支撑台和第二驱动器,所述支撑台枢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上;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台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与所述支撑台之间还包括第三支撑部件,所述第三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板和第二伸缩件,所述第二伸缩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台的底部抵撑或分离。
一种井下支护架,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任一所述支撑组件和支护组件,所述支护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井下支护架,能够通过支撑组件对支护组件在井下巷道内的位置进行调整,并且能够通过转动组件对支护组件的角度进行调整,使得支护组件与巷道的壁面贴合度更好,且有效的控制支护组件在巷道内的位置,提高支护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护组件包括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所述第一护板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件的顶部;两所述第二护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护板的相对的两侧,在所述第二护板和第一护板之间设置有开合部件以驱动所述第二护板相对于第一护板开合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合部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之间的第三伸缩件,所述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之间设置有匹配对应的卡齿和卡槽,所述卡齿和卡槽用于所述第二护板相对于所述第一护板开合动作时的导向、以及用于约束所述第二护板相对于所述第一护板的摆动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井下支护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支撑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走部件与第一支撑部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走部件与升降部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走部件与升降部件的连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支撑部件1,基座11,容腔12;
行走部件2,行走支架21,行走轮22,第一驱动器23,齿轮24,齿带25;
第一伸缩件31;
第二支撑部件4,立柱41,固定柱42,连接杆43;
支撑台51,第二驱动器52;
第三支撑部件6,支撑板61,第二伸缩件62;
支护组件7,第一护板71,第二护板72,第三伸缩件73,卡齿74,卡槽7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件1、行走部件2、第二支撑部件4和转动部件,行走部件2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件1的底部以驱动第一支撑部件1移动,利用行走部件2驱动第一支撑部件1在巷道内进行移动,达到快速精确的调整整个支撑组件在巷道内的位置的目的;第二支撑部件4用于对井下的护板进行顶撑,第二支撑部件4与第一支撑部件1相连,第二支撑部件4相对于第一支撑部件1可转动;转动部件位于第二支撑部件4与第一支撑部件1之间,转动部件用于驱动第二支撑部件4相对于第一支撑部件1转动,当第二支撑部件4转动时,会调整安装于第二支撑部件4顶部的护板的角度,以便于护板与巷道的壁面之间有更好的贴合度。
行走部件2相对于第一支撑部件1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行走部件2支撑于地面,第一支撑部件1支撑于行走部件2上,在第二位置,第一支撑部件1支撑于地面,行走部件2脱离地面。
在进行支撑组件的位置调整时,将行走部件2切换至第一位置,此时行走部件2支撑在地面上,第一支撑部件1会随着行走部件2切换至第一位置而脱离地面,通过驱动行走部件2行走,完成支撑组件的移动,将行走部件2切换至第二位置,第一支撑部件1会随着行走部件2切换至第二位置而重新支撑于地面,此时行走部件2与地面脱离或者处于非主要受力的贴合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组件,通过行走部件2对整体进行移动,以更高效、更便捷的调整支撑组件在井下巷道内的位置,通过转动部件可以对第二支撑部件4和第二支撑部件4上方的护板进行角度调整,以优化在井下巷道内的支护部位,避免因为支护位置不准确、调整不到位导致井下巷道内的支护架稳定性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支撑部件4包括支撑设置在转动部件上的立柱41,立柱41可以采用液压杆等具有伸缩功能的杆件,以便于在高度方向上进行顶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立柱41为多个,多个立柱41相互平行并支撑设置在转动部件上,相邻两个立柱41之间设置有连接杆43;或者,如图1,第二支撑部件4还包括固定柱42,固定柱42支撑设置在转动部件上,立柱41与固定柱42之间设置有连接杆43。
多根立柱41的布置可以实现多点分散受力,能够避免因为护板与巷道之间的贴合度不均匀,导致单根立柱41受到过大的侧向作用力,连接杆43用于对多根立柱41之间进行加强,使得多根立柱41之间能够彼此加强,抵抗侧向作用力。
可选地,当立柱41为液压杆等具有伸缩功能的杆件时,连接杆43还能够提高具有伸缩功能的杆件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避免因为侧向作用力导致杆体发生变形导致失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转动部件包括支撑台51和第二驱动器52,支撑台51枢接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件1上;第二驱动器52用于驱动支撑台51相对于第一支撑部件1旋转。
支撑台51可以为圆形或长条形,根据受力情况进行立柱41的排列方式的布置,并根据立柱41的排列方式确定支撑台51的形状,以便于更好的支撑和承载作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部件1与支撑台51之间还包括第三支撑部件6,第三支撑部件6包括支撑板61和第二伸缩件62,第二伸缩件62用于驱动支撑板61与支撑台51的底部抵撑或分离。
由于支撑台51会发生转动,当支撑台51发生转动后,立柱41和支撑台51相对于第一支撑部件1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导致支撑台51与第一支撑部件1之间的受力点改变,因此,第三支撑部件6作为受力点的补强,能够对转动后的支撑台51进行支撑,使得其稳定性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行走部件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增设升降部件,第一支撑部件1包括基座11和设置在基座11底部的容腔12,行走部件2设置在容腔12内,如图3所示,升降部件位于行走部件2与第一支撑部件1之间,如图4,升降部件用于驱动行走部件2伸出容腔12或缩回容腔12以驱动行走部件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具体地,容腔12能够容纳行走部件2和升降部件,且当行走部件2处于第一位置时,行走部件2伸出容腔12,当行走部件2处于第二位置时,行走部件2回缩至容腔12内,基座11作为支撑组件的基础支撑,横截面积根据支撑组件所需要提供的支撑力的大小进行适当的选择,避免基座1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过小,导致下陷;容腔12可以设置在基座11的底部中部,在基座11的底部中部开设沉槽,也可以设置在基座11的侧部,在基座11的侧部卡设台阶状的沉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升降部件包括第一伸缩件31,第一伸缩件31选用液压缸或气缸,根据井下的防爆要求,避免使用容易产生火花的伸缩件,行走部件2包括行走支架21、行走轮22和第一驱动器23,第一伸缩件31的两端分别与行走支架21和基座11连接;行走轮22枢接设置在行走支架21上;第一驱动器23设置在行走支架21上,第一驱动器23用于驱动行走轮22转动。
在应用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伸缩件31的顶部设置固定板,固定板与基座1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行走支架21可以为单独布置的多个,各个行走支架21上对应设置行走轮22,各行走支架21上的行走轮22可以单独驱动,或者通过链条或者齿带25同步传动。
例如,如图4所示,在基座11底部设置两平行的矩形容腔12,各个容腔12内布置四个相互独立的行走支架21,单个容腔12行走架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加,如设置2个、3个、6个行走架均可,各个行走支架21上均设置有行走轮22,每个容腔12内布置一台第一驱动器23,该第一驱动器23安装在其中一个行走支架21上并与该行走支架21上的行走轮22传动连接,在各个行走轮22的外侧设置齿轮24,齿轮24之间通过齿条或者齿带25同步传动。
或者,在基座11底部呈矩阵分布多个容腔12,每个容腔12内布置一个行走支架21,各个行走支架21均安装有一个行走轮22,至少部分容腔12内的行走支架21上安装有第一驱动器23,此时,一部分行走轮22会进行主动行走,一部分行走轮22会随基座11的移动而行走。
可选地,在各个容腔12内布置一个行走支架21,在行走支架21的下侧并排布置多个行走轮22,在行走支架21上安装第一驱动器23,第一驱动器23可以仅与部分行走轮22传动连接,也可以通过链条或齿带25实现行走支架21上的行走轮22同步动作。
在一些情况下,为了实现支撑组件在多个方向上的移动,可以在基座11底部布设多组与相应的移动方向平行的容腔12,并在容腔12内布置与相应的移动方向匹配的行走支架21、行走轮22和第一驱动器23。
例如,当需要进行两个相互垂直方向(巷道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的移动时,在基座11底部布置两个沿巷道宽度方向延伸的容腔12和两个沿巷道长度方向延伸的容腔12,当需要进行巷道宽度方向的移动时,由升降部件驱动沿巷道宽度方向延伸的容腔12内的行走轮22伸出,当需要进行巷道长度方向的移动时,由升降部件驱动沿巷长度方向延伸的容腔12内的行走轮22伸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井下支护架,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任一支撑组件和支护组件7,支护组件7设置在支撑组件的顶部,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井下支护架,能够通过支撑组件对支护组件7在井下巷道内的位置进行调整,并且能够通过转动组件对支护组件7的角度进行调整,使得支护组件7与巷道的壁面贴合度更好,且有效的控制支护组件7在巷道内的位置,提高支护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护组件7包括第一护板71和第二护板72,第一护板71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件4的顶部;两第二护板72分别设置在第一护板71的相对的两侧,在第二护板72和第一护板71之间设置有开合部件以驱动第二护板72相对于第一护板71开合动作,如图1所示。
第一护板71和第二护板72的开合能够更好的与巷道壁面之间贴合,保障支护的效果,第二护板72作为翼板,具有更灵活的调节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合部件包括连接在第一护板71和第二护板72之间的第三伸缩件73,可以将第一护板71和第二护板72相对独立设置,第一护板71和第二护板72之间设置有匹配对应的卡齿74和卡槽75,卡齿74和卡槽75用于第二护板72相对于第一护板71开合动作时的导向、以及用于约束第二护板72相对于第一护板71的摆动方向,第三伸缩件7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护板71和第二护板72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
为了提高第二护板72稳定性,在第二护板72与第一护板71之间设置卡齿74和卡槽75,加强二者之间的连接,并且不会对第二护板72的开合移动造成影响,并且能够约束第二护板72向其他方向的摆动或者偏移,还能够避免因为第一护板71和第二护板72之间的错位导致第三伸缩件73受损失效。
可选地,第一护板71和第二护板72铰接,第三伸缩件7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护板71和第二护板72铰接。
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器23和第二驱动器52均可以采用防爆电机、液压马达等符合煤矿井下安全作业的驱动设备,第一伸缩件31、第二伸缩件62和第三伸缩件73可以采用液压驱动的液压缸或者气压驱动的气缸等符合煤矿井下安全作业的伸缩件。
结合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应用过程中的工作原理为:
正常支护情况下,行走部件2回缩至基座11的容腔12内,基座支撑于地面上,当需要对井下支护架在井下巷道内的位置进行移动时,升降部件带动行走部件2伸出容腔12并支撑于地面上,第一支撑部件1脱离地面,第一驱动器23驱动行走轮22行走,并带动整个井下支护架移动至预定位置,第一驱动器23停止动作,升降部件带动行走部件2回缩至容腔12内,第一支撑部件1重新支撑于地面上,完成位置调整。
当需要进行支护组件7的角度调整时,通过第二驱动器52动作,带动支撑台51相对于基座11转动,转动至设定位置后,第二驱动器52停止动作,由于支撑台51的转动导致支撑台51与基座11之间的受力点发生改变,通过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件1上的第三支撑部件6进行支撑台51的辅助支撑,具体为,调整相应位置的第二伸缩件62动作,带动支撑板61移动并与支撑台51抵接,以对支撑台51进行支撑,完成对支护组件7的转动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部件;
行走部件,所述行走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底部以驱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移动;
第二支撑部件,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用于对井下的护板进行顶撑,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相连,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可转动;
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与第一支撑部件之间,所述转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转动;
所述行走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行走部件支撑于地面,所述第一支撑部件支撑于所述行走部件上,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支撑部件支撑于地面,所述行走部件脱离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基座和设置在所述基座底部的容腔,所述行走部件设置在所述容腔内,所述升降部件位于所述行走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之间,所述升降部件用于驱动所述行走部件伸出所述容腔或缩回所述容腔以驱动所述行走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件包括第一伸缩件,所述行走部件包括:
行走支架,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行走支架和所述基座连接;
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上;
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设置在所述行走支架上,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包括支撑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件上的立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多个,多个所述立柱相互平行并支撑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件上,相邻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连接杆;
或者,所述第二支撑部件还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支撑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件上,所述立柱与所述固定柱之间设置有连接杆。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包括:
支撑台,所述支撑台枢接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上;
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台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与所述支撑台之间还包括第三支撑部件,所述第三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板和第二伸缩件,所述第二伸缩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台的底部抵撑或分离。
8.一种井下支护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支撑组件;
支护组件,所述支护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井下支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组件包括:
第一护板,所述第一护板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件的顶部;
第二护板,两所述第二护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护板的相对的两侧,在所述第二护板和第一护板之间设置有开合部件以驱动所述第二护板相对于第一护板开合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井下支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部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之间的第三伸缩件,所述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之间设置有匹配对应的卡齿和卡槽,所述卡齿和卡槽用于所述第二护板相对于所述第一护板开合动作时的导向、以及用于约束所述第二护板相对于所述第一护板的摆动方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25994.0U CN220081478U (zh) | 2023-05-10 | 2023-05-10 | 支撑组件及井下支护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25994.0U CN220081478U (zh) | 2023-05-10 | 2023-05-10 | 支撑组件及井下支护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81478U true CN220081478U (zh) | 2023-11-24 |
Family
ID=88831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125994.0U Active CN220081478U (zh) | 2023-05-10 | 2023-05-10 | 支撑组件及井下支护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81478U (zh) |
-
2023
- 2023-05-10 CN CN202321125994.0U patent/CN2200814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40191624A1 (en) | Bolter Miner and Tunneling System | |
US7588106B2 (en) | Pontoon crawler track assembly | |
CN108533301B (zh) | 便于移动的前后置式端头液压支架及移架方法 | |
CN110424996B (zh) | 一种无反复支撑自移式超前支护装置 | |
US20240247551A1 (en) | Tunneling System | |
CN220081478U (zh) | 支撑组件及井下支护架 | |
CN115853557A (zh) | 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 | |
CN215332919U (zh) | 扇形区支护装置及自移式回撤支护系统 | |
CN214997741U (zh) | 一种矿山开采临时支护装置 | |
CN210141146U (zh) | 一种煤矿用窄体回转式四臂锚杆钻机 | |
CN110005339B (zh) | 基于钻锚一体的巷道钻孔装置 | |
CN218953344U (zh) | 锚护装置和掘锚机 | |
CN217538758U (zh) | 一种特厚煤层小煤柱护巷围岩安全防护机构 | |
CN214091918U (zh) | 一种煤矿采掘临时支护结构 | |
CN218407492U (zh) | 液压支架 | |
CN220365610U (zh) | 一种煤矿采煤掘进用临时支护装置 | |
CN216240712U (zh) | 一种煤矿安全施工用的具有防护功能的支撑装置 | |
CN212744037U (zh) | 一种带有锚杆工作臂的架体机构 | |
CN220319588U (zh) | 一种煤矿掘进用支护装置 | |
CN219910834U (zh) | 一种轻型超前支护液压支架 | |
CN113217007B (zh) | 一种异型断面成巷掘进机 | |
CN201301720Y (zh) | 煤矿井下顺槽超前支护支架 | |
CN211549749U (zh) | 一种巷道掘进支架适应坡度起伏的结构 | |
CN214577118U (zh) | 一种岩土工程施工支撑装置 | |
CN212428890U (zh) | 多臂锚杆钻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