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53557A - 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53557A CN115853557A CN202211570546.1A CN202211570546A CN115853557A CN 115853557 A CN115853557 A CN 115853557A CN 202211570546 A CN202211570546 A CN 202211570546A CN 115853557 A CN115853557 A CN 1158535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supporting
- driving piece
- connecting plate
- drill carri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井下支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解决了锚杆钻车的常规支护装置和稳定机构分别布置在整机上的不同位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连接板,第一支撑板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二支撑板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支撑部用于连接巷道的底板,第二支撑部用于连接巷道的顶板,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本发明将支护装置固定在巷道中之后便于进行巷道顶板和侧帮的锚杆支护以及顶板锚索支护功能,满足矿方的使用要求以及提升设备的适应能力和提升支护情况下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井下支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现有的锚杆钻车为了配合操作使用,都设有临时的支护装置和整机的稳定机构,主要用于整机支护前对顶板和底板进行稳定操作。其中临时支护主要考虑对顶板进行维护和支撑,稳定机构主要考虑整机在井下复杂环境下的打钻稳定性以及后续更换履带的便捷性,用以提高设备的适应能力以及设备在井下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针对已公开的相关结构,锚杆钻车的支护装置和稳定机构都分别布置在整机上的两个地方,两者之间无必然的关系,导致整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临时支护已支撑到位,但是稳定机构还未支撑到底板,导致整机无法形成顶天立地的支撑方式,整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锚杆钻车的常规支护装置和稳定机构分别布置在整机上的不同位置,整机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临时支护虽已支撑到位但稳定机构还未支撑到底板,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板,第一支撑板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二支撑板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支撑部用于连接巷道的底板,第二支撑部用于连接巷道的顶板,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铰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铰接,第一支撑部与连接板的底部中间位置连接有第一驱动件,第二支撑部在连接板未与第一支撑板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件。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设置在第二板的前段且二者能够做直线伸缩,第二连接部设在第二板远离第一板的一端,第二支撑部设在第一板远离第二板的一端。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部包括安装座、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安装座设在第一板远离第二板的一端,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设在安装座背离第一板的一侧上,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沿安装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驱动件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设在第一支撑部上,第一驱动件的另一端能够转动设在连接板上,使得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支撑板转动,第二驱动件的另一端转动地设在第二板上,使得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二支撑板转动。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板朝向第一驱动件的一侧设有凹槽,第一驱动件的一端与凹槽连接且能够相对转动,第一驱动件收缩后能够设置在凹槽内。
进一步的,连接板为整体或若干个连接板单元组成,当连接板为若干个连接板单元组成时,多个连接板单元能够依次相连,多个连接板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连接板单元分别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连接。
此外,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还能够包括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未在图中标明,第三驱动件的一端与第一板连接,第三驱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板相连,第三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板在第二板上移动;第二板远离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孔,第三驱动件设在第一孔内,第一板能够移动地穿设在第一孔内,或第一板远离第二支撑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孔,第三驱动件设在第二孔内,第二板能够移动地穿设在第二孔内。
当连接板为若干个连接板单元组成时,第四驱动件设置在的相邻的连接板单元之间,用于驱动连接板单元间发生相互转动。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特定技术特征及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支护装置,设置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连接板,从而满足整机支护前时满足使用工况,提升支护装置性能,提高支护装置的支护能力以及整机稳定功能,能够起到支护的作用后,继续上升实现顶板和底板同时完成支护,将支护装置固定在巷道中之后便于进行巷道顶板和侧帮的锚杆支护以及顶板锚索支护功能,满足矿方的使用要求以及提升设备的适应能力和提升支护情况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护装置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护装置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第一支撑板,11-第一支撑部,12-第一连接部,13-凹槽,2-第二支撑板,21-第二支撑部,211-安装座,212-第一支撑盘,213-第二支撑盘,22-第二连接部,23-第一板,24-第二板,3-连接板,4-第一驱动件,5-第二驱动件,100-临时支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和连接板3,第一支撑板1在其延伸方向,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上,具有第一支撑部11和第一连接部12,第二支撑板2在其延伸方向上具有第二支撑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第一支撑部11适于与巷道的底板抵接,第二支撑部21适于与巷道的顶板抵接。
具体地,第一支撑板1的左端为第一支撑部11,第一支撑板1的右端为第一连接部12,第二支撑板2的左端为第二连接部22,第二支撑板2的右端为第二支撑部21,第一支撑板1的转动范围为9°~73°,通过第一支撑板1将临时支护装置100撑起,作为临时支护的支腿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临时支护装置100伸至最高位置后具备稳定作用。
连接板3的一端可转动地与第一连接部12相连,连接板3的另一端可转动地与第二连接部22相连,临时支护装置10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朝向邻近连接板3转动,以便支护装置100收起,在第二状态,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朝向远离连接板3转动,以便支护装置100撑开。
具体地,如图1-2所示,连接板3的中部可与锚杆钻车相连,连接板3的右端可与第一连接部12铰接,连接板3的左端可与第二连接部22铰接,如图1所示,在第一状态下,第一支撑板1沿第一连接部12顺时针转动以靠近连接板3,第二支撑部21顺时针转动以靠近连接板3,从而使得多功能支护装置100收起。
如图2所示,在第二状态下,第一支撑部11沿第一连接部12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一支撑部11远离连接板3且与巷道的底板相抵,第二支撑部21沿第二连接部22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二支撑部21远离连接板3且与巷道的顶板相抵,从而使得多功能支护装置100对巷道的顶板和巷道的底板进行支护。另外,连接板3为支护装置100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保证临时支护装置100既能满足巷道高度为3.2m的巷道支护,同时也能满足巷道高度达到5.3m的巷道支护,其中第一支撑板1与连接板3搭配后便于临时支护满足适应不同巷道条件的巷道支护。
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支护装置100,设置第一支撑板1、第二支撑板2和连接板3,从而通过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保证锚杆钻车支护过程中顶板稳定和底板支撑,实现整机在巷道中稳定布置,避免整机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出现的底板倾斜而造成整机存在侧翻风险,同时对已掘巷道中出现的顶板分离问题进行保护,避免顶板由于掘进而造成巷道空顶,避免人员在非安全环境下进行操作和施工,提高井下锚杆支护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2包括第一板23和第二板24,第一板23移动地设在第二板24上,第二连接部22设在第二板24远离第一板23的一端,第二支撑部21设在第一板23远离第二板24的一端。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部22设在第二板24的右端,第二来支撑部设在第一板23的左端,第一板23和第二板24可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延长了第二支撑板2的长度,从而满足不同巷道高度的支护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21包括第二安装座211、第一支撑盘212和第二支撑盘213,第二安装座211设在第一板23远离第二板24的一端,第一支撑盘212和第二支撑盘213设在第二安装座211背离第一板23的一侧上,第一支撑盘212和第二支撑盘213沿第二安装座211的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安装座211设在第二板24的左端,第一支撑盘212和第二支撑盘213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安装座211的左侧面,从而通过第一支撑盘212和第二支撑盘213增大临时支护护顶面积和提升临时支护装置100面积,提升临时支护装置100的覆盖范围以及提升其支护面积。
另外,第一支撑盘212和第二支撑盘213设在第一板23的上方,在支护装置100的第二位置,通过第一支撑盘212和第二支撑盘213对顶板进行保护,其中第一支撑盘212和第二支撑盘213对顶板进行支撑保护,提升临时支护的支护范围和支护能力,满足巷道支护过程中得支护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功能支护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4和第二驱动件5。第一驱动件4的一端可转动地设在第一支撑部11上,第一驱动件4地另一端可转动地设在连接板3上,以便第一驱动件4驱动第一支撑板1转动,第二驱动件5的一端可转动地设在连接板3上,第二驱动件5地另一端可转动地设在第二板24上,以便第二驱动件5驱动第二支撑板2转动。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件4的缸体与第一支撑板1的第一支撑部11铰接,第一驱动件4的活塞杆与连接板3的中部铰接,从而使得第一驱动件4进行伸缩运动,以带动第一支撑板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第二驱动件5的缸体与连接板3的左端铰接,第二驱动件5的活塞杆与第二支撑板2的第二板24的左端铰接,从而使得第二驱动件5进行伸缩运动,以带动第二支撑板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从而提高了多功能支护装置100的自动化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朝向第一驱动件4的一侧设有凹槽13,第一驱动件4的一端与凹槽13的内周面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驱动件4可收于凹槽13内。具体地,第一支撑板1的上侧面具有凹槽13,第一驱动件4的缸体设在凹槽13内,从而使得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驱动件4收于凹槽13内,防止在多功能支护装置100在不使用时,外部环境对第一驱动件4造成损坏,提高了第一驱动件4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功能支护装置100还包括第三驱动件,图中未示意,第三驱动件的一端与第一板23相连,第三驱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板24相连,以便第三驱动件驱动第一板23和第二板24相对移动。具体地,第三驱动件的缸体与第二板24相连,第三驱动件的活塞杆与第一板23相连,第三驱动件伸缩运动以带动第一板23和第二板24相对移动,从而提高了多功能支护装置100的自动化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24远离第二连接部22的一端设有第一孔,图中未示意出,第三驱动件设在第一孔内,第一板23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一孔内,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板24的左端设有第一孔,第一板23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一孔内,第三驱动件设在第一孔内,且第三驱动件的缸体与第一孔的底部相连,第三驱动件的活塞杆与第一板23相连,当多功能支护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可使得第一板23和第三驱动件收于第一孔内,从而减小了第二支撑板2的体积,也对第一板23和第三驱动件起到了保护作用,延长了第一板23和第三驱动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23远离第二支撑部21的一端设有第二孔,图中未示意,第三驱动件设在第二孔内,第二板24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二孔内。具体地,第一板23的右端设有第二孔,第二板24可移动地穿设在第二孔内,第三驱动件设在第二孔内,且第三驱动件的缸体与第二孔的底部相连,第三驱动件的活塞杆与第二板24相连,当多功能支护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可使得第二板24和第三驱动件收于第二孔内,从而减小了第二支撑板2的体积,也对第二板24和第三驱动件起到了保护作用,延长了第一板23和第三驱动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3由多个连接板单元组合而成,图中未示意,多个连接板单元依次可转动地相连,多个连接板单元位于最外侧的两个连接板单元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22可转动地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功能支护装置100还包括第四驱动件,图中未示意,第四驱动件的一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连接板3的其中一个可转动地连接,第四驱动件的另一个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连接板3的另一个可转动地连接。具体地,第四驱动件位于相邻的两个连接板3之间,且第四驱动件的缸体和第四驱动件的活塞杆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连接板3铰接,在第一状态,第四驱动件收起以带动连接板3彼此靠近,从而使得连接板3收起,在第二状态,第四驱动件伸长以带动连接板3彼此远离,从而使得连接板3伸长,从而提高了多功能支护装置100的支护范围和支护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件4、第二驱动件5、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均可以为液压缸、电动推杆、气缸等任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的锚杆钻车包括车体,图中未示意出。支护装置100为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支护装置100,支护装置100设在车体上。具体地,支护装置100可设在锚杆钻车的车体上。
本发明将支护装置固定在巷道中之后便于进行巷道顶板和侧帮的锚杆支护以及顶板锚索支护功能,满足矿方的使用要求以及提升设备的适应能力和提升支护情况下的安全性。
Claims (8)
1.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位于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板(3),第一支撑板(1)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部(11)和第一连接部(12),第二支撑板(2)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支撑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第一支撑部(11)用于连接巷道的底板,第二支撑部(21)用于连接巷道的顶板,连接板(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2)铰接,连接板(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2)铰接,第一支撑部(11)与连接板(3)的底部中间位置连接有第一驱动件(4),第二支撑部(21)在连接板(3)未与第一支撑板(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驱动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板(2)包括第一板(23)和第二板(24),第一板(23)设置在第二板(24)的前段且二者能够做直线伸缩,第二连接部(22)设在第二板(24)远离第一板(23)的一端,第二支撑部(21)设在第一板(23)远离第二板(24)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部(21)包括安装座(211)、第一支撑盘(212)和第二支撑盘(213),安装座(211)设在第一板(23)远离第二板(24)的一端,第一支撑盘(212)和第二支撑盘(213)设在安装座(211)背离第一板(23)的一侧上,第一支撑盘(212)和第二支撑盘(213)沿安装座(2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件(4)的一端能够转动地设在第一支撑部(11)上,第一驱动件(4)的另一端能够转动设在连接板(3)上,使得第一驱动件(4)驱动第一支撑板(11)转动,第二驱动件(5)的另一端转动地设在第二板(24)上,使得第二驱动件(5)驱动第二支撑板(2)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板(1)朝向第一驱动件(4)的一侧设有凹槽(13),第一驱动件(4)的一端与凹槽(13)连接且能够相对转动,第一驱动件(4)收缩后能够设置在凹槽(13)内。
6.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板(3)为整体或若干个连接板单元组成,当连接板(3)为若干个连接板单元组成时,多个连接板单元能够依次相连,多个连接板(3)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连接板单元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2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能够包括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的一端与第一板(23)连接,第三驱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板(24)相连,第三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板(23)在第二板(24)上移动;第二板(24)远离第二连接部(22)的一端设有第一孔,第三驱动件设在第一孔内,第一板(23)能够移动地穿设在第一孔内,或第一板(23)远离第二支撑部(21)的一端设有第二孔,第三驱动件设在第二孔内,第二板(24)能够移动地穿设在第二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的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连接板(3)为若干个连接板单元组成时,第四驱动件设置在的相邻的连接板单元之间,用于驱动连接板单元间发生相互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70546.1A CN115853557A (zh) | 2022-12-08 | 2022-12-08 | 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570546.1A CN115853557A (zh) | 2022-12-08 | 2022-12-08 | 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53557A true CN115853557A (zh) | 2023-03-28 |
Family
ID=85671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570546.1A Pending CN115853557A (zh) | 2022-12-08 | 2022-12-08 | 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85355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971808A (zh) * | 2023-09-19 | 2023-10-31 | 晋城宏圣科威矿用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煤矿巷道锚杆旋紧装置 |
-
2022
- 2022-12-08 CN CN202211570546.1A patent/CN11585355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971808A (zh) * | 2023-09-19 | 2023-10-31 | 晋城宏圣科威矿用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煤矿巷道锚杆旋紧装置 |
CN116971808B (zh) * | 2023-09-19 | 2023-12-12 | 晋城宏圣科威矿用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煤矿巷道锚杆旋紧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64112B (zh) | 煤矿井下用单臂机载锚杆机 | |
CN212837795U (zh) | 一种新型悬臂式掘锚护一体机 | |
CN107100640B (zh) | 履带行走式支架钻装机 | |
CN113202466A (zh) | 四臂掘锚一体机 | |
CN113202529A (zh) | 侧帮锚杆钻车 | |
CN115853557A (zh) | 一种锚杆钻车用多功能支撑装置 | |
CN212744006U (zh) | 一种带随机支护的曲臂式掘锚一体机 | |
CN113202528A (zh) | 锚护装置 | |
CN110905406A (zh) | 一种适用于岩巷工作面施工的多功能冲击式液压钻车 | |
CN111945802A (zh) | 一种铲装机工作装置 | |
CN118167382A (zh) | 掘锚机全断面支护装置 | |
CN113202527A (zh) | 窄机身大支护断面八臂锚护钻车 | |
CN114017019A (zh) | 掘进系统 | |
CN217055225U (zh) | 多功能支护装置以及锚杆钻车 | |
CN110410090A (zh) | 一种具有伸缩结构的多臂多钻钻装锚一体机 | |
CN114109423B (zh) | 一种煤矿掘锚机钻机总成及掘锚一体机 | |
CN115075729A (zh) | 一种带有背载式钻机的多功能履带作业车 | |
CN211230451U (zh) | 龙门式掘锚护一体机 | |
CN212177035U (zh) | 一种具有小倾角钻进功能的履带式岩心钻机 | |
CN210622725U (zh) | 一种四连杆升降全方位回转装置 | |
CN209799973U (zh) | 一种具有伸缩结构的多臂多钻钻装锚一体机 | |
CN210858595U (zh) | 一种煤矿钻机支撑装置 | |
CN114542132A (zh) | 多功能支护装置以及锚杆钻车 | |
CN110529051A (zh) | 一种四连杆升降全方位回转装置 | |
CN214170578U (zh) | 钻车防护装置及钻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