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75560U - 一种软管的塑形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管的塑形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75560U
CN220075560U CN202320224336.0U CN202320224336U CN220075560U CN 220075560 U CN220075560 U CN 220075560U CN 202320224336 U CN202320224336 U CN 202320224336U CN 220075560 U CN220075560 U CN 220075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e
groove
annular groove
shaping
under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243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维
乔亭
王绪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jie Precision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jie Precision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jie Precision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jie Precision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243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75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75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75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aping Of Tube Ends By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管的塑形工装,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开设有用于容纳软管的第一容纳槽;塑形组件,设置于底架上用于对软管进行塑形,所述塑形组件包括开设有一环形槽的固定板,所述环形槽的槽宽与软管的直径相同且所述环形槽和第一容纳槽于底架处连通;限位件,活动设置于环形槽内用于控制软管的活动使软管按预期的路径进行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板对软管进行限制,使其不会再水平方向上出现堆叠,通过限位件的移动带动软管进行缠绕成预期形状,便于塑形。

Description

一种软管的塑形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软管领域,尤其是软管塑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管的塑形工装。
背景技术
软管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在一些特殊的地方需要应用到一些形状特殊的软管,为了使软管满足需求,需要对软管进行塑形,其中常见的有将软管塑形成叠状的圆形,而目前采用的方法是人为将软管缠绕在一个圆柱体上,然后用热风枪对着软管吹使其塑形,但该方法效率低,且在缠绕绕时容易出现软管于软管之间贴合不紧密等情况,用热风枪吹也容易导致软管部分区域没有加热到,影响塑形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的塑形工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管的塑形工装,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开设有用于容纳软管的第一容纳槽;
塑形组件,设置于底架上用于对软管进行塑形,所述塑形组件包括开设有一环形槽的固定板,所述环形槽的槽宽与软管的直径相同且所述环形槽和第一容纳槽于底架处连通;
限位件,活动设置于环形槽内用于控制软管的活动使软管按预期的路径进行移动。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外壁上设置有一活动门,所述活动门位于第一容纳槽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活动设置于环形槽内的压板,还包括用于控制限位件活动的控制组件。
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螺纹连接于底架上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与软管的直径相同,所述螺杆由设置于底架下方的电机驱动,所述螺杆的顶部设置有一折板,所述折板的一端位于环形槽内。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转轴上同轴连接有一横板,所述横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上的凹槽,所述螺杆的底部设置有一折杆,所述折杆滑动于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还设置有一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软管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与所述环形槽连通。
优选的,所述底架、固定板和凸块内部均设置有电加热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板和压板对软管限位,通过电机带动压块转动并上升,使软管变成预期状态,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分别固定软管的两端,最后通过电加热丝对软管进行加热使其塑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1、底架;2、第一容纳槽;3、固定板;4、环形槽;5、活动门;6、凸块;7、第二容纳槽;8、电机;9、横板;10、通槽;11、螺杆;12、折杆;13、折板;14、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管的塑形工装,包括底架1,设置于底架1上的固定板3,固定板3为中空的圆柱形,固定板3上开设有贯穿其高度方向上的环形槽4,底架1上开设有第一容纳槽2,第一容纳槽2与环形槽4连通,固定板3的外壁上设置有一活动门5,固定板3上还设置有一凸块6,凸块6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软管的第二容纳槽7,第二容纳槽7与环形槽4连通,底架1、固定板3和凸块6内部均设置有电加热丝(图中未画出)。
底架1的下方设置有电机8,电机8的转轴上设置有一横板9,横板9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上的通槽10,底架1上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的位置与固定板3的中心位置相对应,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一螺杆11,螺杆11的螺距有软管的直径相同,螺杆11的底部设置有折杆12,折杆12的竖直部分贯穿通槽10,螺杆11的顶部设置有一折板13,折板13远离螺杆11顶部的一端上设置有一位于环形槽4内的压块14。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软管的一端从环形槽4的上方放入,打开活动门5将位于环形槽4内的软管拉出经过压块14下方并扣入第一容纳槽2中,将活动门5关上,然后启动电机8,电机8带动横板9转动,横板9带动位于通槽10内的折杆12转动,折杆12带动螺杆11转动,螺杆11带动折板13和压块14在转动的过程中不断上升,转动的压块14使软管围在环形槽4内绕圈,由于螺杆11的螺距与软管的直径相同,压块14会使软管在竖向堆叠的更加紧密,最后将软管的一端扣入第二容纳槽7中并保持,在整个过程中,电加热丝处于加热状态,使软管塑形的更完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软管的塑形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开设有用于容纳软管的第一容纳槽;
塑形组件,设置于底架上用于对软管进行塑形,所述塑形组件包括开设有一环形槽的固定板,所述环形槽的槽宽与软管的直径相同且所述环形槽和第一容纳槽于底架处连通;
限位件,活动设置于环形槽内用于控制软管的活动使软管按预期的路径进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的塑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外壁上设置有一活动门,所述活动门位于第一容纳槽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的塑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活动设置于环形槽内的压板,还包括用于控制限位件活动的控制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的塑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螺纹连接于底架上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与软管的直径相同,所述螺杆由设置于底架下方的电机驱动,所述螺杆的顶部设置有一折板,所述折板的一端位于环形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管的塑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转轴上同轴连接有一横板,所述横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上的通槽,所述螺杆的底部设置有一折杆,所述折杆滑动于通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的塑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还设置有一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有用于固定软管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与所述环形槽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管的塑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固定板和凸块内部均设置有电加热丝。
CN202320224336.0U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软管的塑形工装 Active CN220075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4336.0U CN220075560U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软管的塑形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4336.0U CN220075560U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软管的塑形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75560U true CN220075560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17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24336.0U Active CN220075560U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软管的塑形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755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75560U (zh) 一种软管的塑形工装
CN216330173U (zh) 一种铝壳电池自动包膜热熔机构
CN211529791U (zh) 线圈骨架插脚自动装配机
CN202856560U (zh) 醇溶线空心杯电枢线圈生产线系统
CN113659781B (zh) 一种铜线自动上料机构及自动化插针机
CN204967563U (zh) 骨架绕线结构
CN213225015U (zh) 一种喷嘴球半自动组装装置
CN212725011U (zh) 一种变压器生产用绕线机
CN210730561U (zh) 一种异形铝型材挤压模具
CN209918683U (zh) 一种汽车配件的圆折边冲压机构
CN113838665A (zh) 一种磁环绕线装置
CN111376424A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压塑系统
CN217665688U (zh) 一种电芯卷绕机下料热压冷压设备
CN220209589U (zh) 一种扁铜线的压接装置
CN212666756U (zh) 半自动扣式电芯压皱折边机
CN215355596U (zh) 一种重卡专用垫圈成型装置
CN218574863U (zh) 一种led灯丝自动点焊机芯柱压玻结装置
CN221051200U (zh) 一种汽车线束生产设备
CN218283488U (zh) 一种空调翅片生产用连续冲压装置
CN215326118U (zh) 废线收集装置
CN215315287U (zh) 一种方便脱料的汽车钣金冲压模具
CN209200877U (zh) 一种用于集中卷电机的端部整形工装
CN108407357B (zh) 一种全自动浮动式热压成型压机的加热模压机构
CN210724505U (zh) 一种高、低压成型绕组用、集绕线与涨型为一体的绕线机
CN207967572U (zh) 连接器自动压合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