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70731U - 吹泡机构及泡泡机 - Google Patents

吹泡机构及泡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70731U
CN220070731U CN202321247345.8U CN202321247345U CN220070731U CN 220070731 U CN220070731 U CN 220070731U CN 202321247345 U CN202321247345 U CN 202321247345U CN 220070731 U CN220070731 U CN 220070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bubble blowing
bubble
liquid
scrap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473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娄菊玲
张志鹏
张旖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an Fang Ba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chang Xingyu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chang Xingyu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chang Xingyu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473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70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70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70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吹泡机构和泡泡机,其中吹泡机构包括吹泡部件、第一风扇和刮杆;所述刮杆和所述吹泡部件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风扇传动连接,以在所述第一风扇带动下转动;所述刮杆相对所述吹泡部件转动并经过所述通孔的口部时,将供液部件输送的液体涂抹在所述通孔上形成液膜;所述液膜在气流的作用下,形成泡泡。本申请中吹泡机构及泡泡机,通过所述刮杆和所述吹泡部件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风扇传动连接,使得产生气流、形成液膜两个操作形成联动,在仅使用一个电机的情况下,本申请所提供的吹泡机构可以同时实现产生气流、形成液膜两个操作,具有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的优势。

Description

吹泡机构及泡泡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吹泡机构,特别地涉及用于泡泡机的吹泡机构及应用该吹泡机构的泡泡机。
背景技术
玩具泡泡机,作为近年来的新潮玩具而深受大众喜爱。玩具泡泡机能够自动吹出泡泡,营造七彩绚烂的活跃氛围。
目前,市面上的相机类泡泡机玩具非常火爆,这种泡泡机形状类似照相机,通过电池为内置电机供电。泡泡机中用于产生液膜的吹泡机构通常采用齿轮传动。例如,在公开号为CN 210205899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玩具泡泡相机,其通过电机传动来带动环形转盘的转动,从而实现吹泡操作,结构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吹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吹泡部件,所述吹泡部件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第一风扇,朝向所述吹泡部件设置;
刮杆,贴附于所述吹泡部件的第一表面;
所述刮杆和所述吹泡部件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风扇传动连接,以在所述第一风扇带动下转动;所述刮杆相对所述吹泡部件转动并经过所述通孔的口部时,将供液部件输送的液体涂抹在所述通孔上形成液膜;所述液膜在气流的作用下,形成泡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刮杆与所述第一风扇同轴传动连接,且所述刮杆与所述第一风扇分别位于所述吹泡部件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吹泡机构还包括:
供液管道,所述供液管道具有出液口;
出液盘,位于所述吹泡部件外侧,所述出液口流出的液体可在所述出液盘上流动并流向所述吹泡部件的第一表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风扇通过连接轴与所述刮杆连接,所述第一风扇能够在气流的带动下转动,以带动所述刮杆转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吹泡机构还包括风扇调节机构,所述风扇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一风扇相抵,向所述第一风扇施加摩擦力以调节所述第一风扇的转速。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风扇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轴、顶针和弹簧;其中
所述顶针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顶针上,所述弹簧的一端自由连接所述顶针,另一端则相对固定;
所述顶针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趋向于朝向所述第一风扇的所在方向运动,并抵接在所述第一风扇上。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是提供了一种泡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面所述的吹泡机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该泡泡机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腔体;
所述吹泡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吹泡部件设置在所述出风口;
气流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进风口的气流方向与所述第一风扇的转动路径大致相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可向所述第一腔体内输送气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吹泡部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出风口上。
本申请中提供的吹泡机构及泡泡机,通过所述刮杆和所述吹泡部件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风扇传动连接,使得产生气流、形成液膜两个操作形成联动,在仅使用一个电机的情况下,本申请所提供的吹泡机构可以同时实现产生气流、形成液膜两个操作,具有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的优势。此外,由于仅采用一个电机,能够有效地降低能耗,延长了泡泡机的可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下面将对相关的附图做出简单介绍。可以理解,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用于示意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本文中未提及的许多其他的技术特征和连接关系等。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吹泡机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吹泡机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吹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吹泡机构的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吹泡机构的另一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泡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
1、吹泡部件;11、通孔;12、第一表面;
2、第一风扇;21、连接轴;
3、刮杆;
41、供液管道;42、出液盘;43渗液缝;
5、风扇调节机构;51、固定轴;52、顶针;53、弹簧;
6、壳体;61、第一腔体;62、第二腔体;63、进风口;64、出风口;65、吸风口;66、第三腔体;
7、第二风扇;
8、储液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泡泡机通常需要设置有两个电机,其中一个电机用于驱动风扇转动以提供吹泡所需的气流,另一个电机则用于驱动刮杆转动以带动液体在吹泡部件上形成液膜;两个电机,分别为产生气流、形成液膜两个操作提供驱动力。这种方式,需要采用两个电机来实现不同的操作,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吹泡机构,如图1-7所示,包括:
吹泡部件1,所述吹泡部件1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1;
第一风扇2,朝向所述吹泡部件1设置;
刮杆3,贴附于所述吹泡部件1的第一表面12;
所述刮杆3和所述吹泡部件1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风扇2传动连接,以在所述第一风扇2带动下转动;所述刮杆3相对所述吹泡部件1转动并经过所述通孔11的口部时,将供液部件所输送的液体涂抹在所述通孔11上形成液膜;所述液膜在气流的作用下,形成泡泡。
在该实施例中,供液部件用于为吹泡机构提供吹泡所需的液体。具体地,如图7所示,该供液部件可以包括用存储液体的储液容器8以及设置在储液容器8内部的水泵,其中水泵通过管道与该吹泡机构连接以输送液体。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刮杆3和所述吹泡部件1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风扇2传动连接,以在所述第一风扇2带动下转动。具体地,所述第一风扇2可以与所述刮杆3传动连接,当所述第一风扇2转动时可带动所述刮杆3转动;又或者,所述第一风扇2也可以与所述吹泡部件1传动连接,当所述第一风扇2转动时,可带动所述吹泡部件1转动。如此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所述第一风扇2转动时,所述刮杆3可以相对于所述吹泡部件1转动,以使得液体在沾上刮杆3时,能够在所述通孔11上形成液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扇2可以连接有电机,并可由该电机驱动转动。在该实施例中,一方面,电机与所述第一风扇2直接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风扇2转动以产生吹泡所用的气流;另一方面,由于第一风扇2与所述刮杆3和所述吹泡部件1中的一个传动连接,即电机间接驱动所述刮杆3或吹泡部件1转动,使得所述刮杆3相对于所述吹泡部件1发生转动,在所述通孔11上形成液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机用于传动连接叶片(即下文所提及到的第二风扇7),并驱动叶片旋转以产生气流,以进行吹泡泡操作。而叶片产生的气流,一方面用于带动第一风扇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刮杆3相对于所述吹泡部件1的转动以在所述通孔11上形成液膜;另一方面则用于吹在所述通孔11上形成的液膜,以形成泡泡。
本申请中提供的吹泡机构,通过所述刮杆3和所述吹泡部件1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风扇2传动连接,使得产生气流、形成液膜两个操作形成联动。在仅使用一个电机的情况下,本申请所提供的吹泡机构可以同时实现产生气流、形成液膜两个操作,具有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的优势。此外,由于仅采用一个电机,能够有效地降低能耗,延长了泡泡机的可续航时间。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刮杆3与所述第一风扇2同轴传动连接,且所述刮杆3与所述第一风扇2分别位于所述吹泡部件1相对的两侧。这样设置,使得由第一风扇2转动产生的气流可以进入所述吹泡部件1并吹在所述液膜上以形成泡泡。或者,外部产生的气流在带动所述第一风扇2转动后可以进入所述吹泡部件1并吹在所述液膜上以形成泡泡。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扇2连接有外部电机,并可由该电机驱动转动。此时,吹泡所需的气流由电机驱动转动的第一风扇2转动产生。由于,所述刮杆3与所述第一风扇2分别位于所述吹泡部件1相对的两侧;因此,所述第一风扇2转动产生的气流可以从所述吹泡部件1的一侧进入所述吹泡部件1的所述通孔11内部,并作用在位于所述通孔11另一侧即所述吹泡部件1第一表面12上的液膜,以形成泡泡。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外部电机直接连接所述第一风扇2,而刮杆3与所述第一风扇2传动连接。
通常地,由外部电机驱动转动的所述第一风扇2在具有较高的速度时,能够实现更多种类的吹泡效果,可以提高泡泡机的趣味性。据此,可以通过提高第一风扇2的转速来提供更大的气流。但刮杆的转速则不需要这么高,这是因为,刮杆3的转速很高时,可能会导致液体被甩出,形成液膜的液体损耗增加。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扇2可以通过减速机构与所述刮杆3传动连接,以调节所述刮杆3的转速。但是,设置减速机构会使得吹泡机构的结构变得复杂,生产成本增加。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外部设置的电机用于连接叶片,并驱动叶片旋转以产生气流。叶片产生的气流,在带动所述第一风扇2转动后,从所述吹泡部件1的一侧进入所述吹泡部件1的所述通孔11内部,并作用在位于所述通孔11另一侧即所述吹泡部件1第一表面12上的液膜,以形成泡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刮杆3与所述第一风扇2传动连接,所述刮杆3的转速由所述第一风扇2的转速决定。而所述第一风扇2由气流带动转动,第一风扇2的转速由气流决定。因此,在保持气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第一风扇2的转动摩擦力的大小,以控制所述第一风扇2的转速,进而控制所述刮杆3的转速。相对于上面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这种方式,结构相对简单,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吹泡机构还包括:
供液管道41,所述供液管道41具有出液口;
出液盘42,位于所述吹泡部件1外侧,所述出液口流出的液体可在所述出液盘42上流动并流向所述吹泡部件1的第一表面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液管道41用于与供液机构连接,并设置在所述出液盘上,所述供液机构可以向所述供液管道41输送用于形成液膜的液体。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出液盘42位于所述吹泡部件1的外侧,且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吹泡部件1的上方。因此,当供液机构输送的液体从所述出液口流出时,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所述出液盘42向下流动,并在流动的过程中,流向所述吹泡部件1的第一表面12。转动的所述刮杆3,经过所述液体时,可以带动所述液体跟随所述刮杆3转动并使得所述液体在所述吹泡部件1的第一表面12上形成液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出液盘42内部设置渗液缝43,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渗液缝43连通。由所述供液机构输送的液体从所述出液口流出,并可以从所述渗液缝43渗出至位于中部的所述吹泡部件1的第一表面12。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风扇2通过连接轴21与所述刮杆3连接,所述第一风扇2能够在气流的带动下转动,以带动所述刮杆3转动。其中,所述连接轴21与所述吹泡部件1转动连接,且分别从所述吹泡部件1的两侧突出用于连接所述刮杆3和所述第一风扇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吹泡部件1,一方面为所述刮杆3和所述第一风扇2提供了安装位置;另一方面,所述连接轴21和所述吹泡部件1转动连接,以确定所述连接轴21作为所述刮杆3和所述第一风扇2转动的转动轴,能够确保所述刮杆3和所述第一风扇2转动的稳定性。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吹泡机构还包括风扇调节机构5,所述风扇调节机构5与所述第一风扇2相抵,可以向所述第一风扇2施加摩擦力以调节所述第一风扇2的转速。
当所述第一风扇2通过连接轴21与所述刮杆3连接时,所述第一风扇2的转速直接决定了所述刮杆3的转速。所述刮杆3用于带动液体在所述吹泡部件1的第一表面12上形成液膜。用于进行吹泡的气流的流速与液膜形成的速度相匹配时,能够实现更好的吹泡效果。用于进行吹泡的气流的流速可以是恒定的,而液膜形成的速度则由刮杆3的转速决定。所述风扇调节机构5,通过向所述第一风扇2施加摩擦力以调节所述第一风扇2的转速,进而调节所述刮杆3的转速,从而控制了所述液膜形成的速度以使得液膜形成的速度与吹泡所用的气流的流速相适配。通过所述风扇调节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得吹泡机构有序且稳定地进行吹泡操作。
值得说明的是,液膜的形成效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刮杆的转速相对较低时,所吹出的泡泡更大,但产生速度更慢。反之,转速较高时,则会产生大量的小泡泡。两种吹泡泡的模式各有各的乐趣,因此通过设置风扇调节结构,还可以在两个不同的吹泡模式之间切换,从而丰富泡泡机的趣味性。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风扇调节机构5包括固定轴51、顶针52和弹簧53;其中,所述顶针52套设在所述固定轴51上,所述弹簧53套设在所述顶针52上,所述弹簧53的一端自由连接所述顶针52,另一端则相对固定。
所述顶针52在所述弹簧53的弹力作用下趋向于朝向所述第一风扇2的所在方向运动,并抵接在所述第一风扇2上。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节所述风扇调节机构5与所述第一风扇2的相对位置来调节所述顶针52作用于所述第一风扇2上的摩擦力,进而控制所述第一风扇2的转速。或者,还可以通过调节所述弹簧53另一端的固定位置调节所述弹簧53的弹力大小,从而调节所述顶针52作用在所述第一风扇2上的摩擦力,并控制所述第一风扇2的转速。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泡泡机,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上面所述的吹泡机构。
本申请中提供的泡泡机,由于应用了上述吹泡机构,通过所述刮杆3和所述吹泡部件1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风扇2传动连接,使得产生气流、形成液膜两个操作形成联动。在仅使用一个电机的情况下,本申请所提供的吹泡机构可以同时实现产生气流、形成液膜两个操作,具有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的优势。此外,由于仅采用一个电机,能够有效地降低能耗,延长了泡泡机的可续航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该泡泡机还包括:
壳体6,所述壳体6内形成有第一腔体61;
所述吹泡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61内,
所述壳体6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61的进风口63和出风口64,所述吹泡部件1设置在所述出风口64;
气流经所述进风口63进入所述第一腔体6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壳体6可以为吹泡机构提供安装位置,且在其中形成的所述第一腔体61可以为气流提供流动的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吹泡机构的所述第一风扇2与电机直接连接,即电机直接驱动所述第一风扇2转动。此时,转动的第一风扇2可以通过所述壳体6上的所述进风口63吸入气流并吹向所述吹泡部件1。
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机与叶片连接,并驱动叶片旋转以产生气流。所述风机产生的气流可以从所述壳体6的所述进风口63进入所述第一腔体61内部,带动位于所述第一腔体61内部的所述第一风扇2转动;同时该气流还吹向所述吹泡部件1以实现吹泡。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了使得气流能够更好地带动所述第一风扇2转动,所述进风口63的气流方向与所述第一风扇2的转动路径大致相切,优选地,通过进风口63进入第一腔体61的气流可以与所述第一风扇2的转动路径相切。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该泡泡机包括第二风扇7,所述第二风扇7设置在所述壳体6上,可向所述第一腔体61内输送气流。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电机与所述第二风扇7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二风扇7转动,以产生气流。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壳体6内部还形成有第二腔体62,所述第一腔体61和所述第二腔体62之间通过所述进风口63连通。所述壳体6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体62连通的吸风口65。电机驱动所述第二风扇7转动,以通过所述吸风口65将气流从外界吸入至第二腔体62内部,并通过所述进风口63将气流从第二腔体62送入至第一腔体61内。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吹泡部件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出风口64上。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不同种类的吹泡部件1以实现不同的吹泡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拆卸所述吹泡部件1,以将位于所述壳体6内部的所述风扇调节机构5暴露出来。将所述吹泡部件1拆卸下来后,可以从所述进风口63伸入至所述壳体6内部(即所述第一腔体61内部)以对所述风扇体调节机构进行调整,进而调节所述第一风扇2的转速。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吹泡部件1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进风口63。通过转动所述吹泡部件1,即可调整所述吹泡部件1与所述风扇调节机构5的相对位置,从而控制所述第一风扇2与所述风扇调节机构5抵接的松紧度。由于风扇调节机构始终抵接第一风扇2,因此其抵接压力大时,摩擦力大,其抵接压力小时。摩擦力小。也就是说,通过控制松紧度,可以实现调节第一风扇2转速的目的。
此外,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壳体6内还形成有第三腔体66,所述第三腔体66通过管道与储液容器8连通,所述储液容器8通过管道与所述供液管道41连通。
由电机驱动转动的所述第二风扇7产生的气流,一部分可以进入所述第二腔体62内,并通过所述出风口63进入所述第一腔体61;另一部分,则可以进入所述第三腔体66内,并通过管道进入储液容器8内部。
气流进入储液容器8内部,可以增大储液容器8内部的气压使得储液容器8内部的气压与外界气压之间形成气压差。该气压差,可以将储液容器8内部的液体经管道输送至所述供液管道41,为所述吹泡部件供液。
从上可知,该结构是利用气压差实现供液的,而该气压差是由所述第二风扇7产生的气流形成的。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扇产生的气流,第一方面可以进入储液容器8内以产生气压差实现供液;第二方面,可以经所述第二腔体62进入所述第一腔体61,并作用在液膜上实现吹泡;第三方面,可以作用在所述第一风扇2上并带动其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刮杆3转动实现成膜。本实施例提供的泡泡机,通过一个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风扇7转动,即可同时实现供液、成膜以及吹泡三个操作,具有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的优势。此外,由于仅采用一个电机,能够有效地降低能耗,延长了泡泡机的可续航时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1)

1.一种吹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吹泡部件,所述吹泡部件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第一风扇,朝向所述吹泡部件设置;
刮杆,贴附于所述吹泡部件的第一表面;
所述刮杆和所述吹泡部件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风扇传动连接,以在所述第一风扇带动下转动;所述刮杆相对所述吹泡部件转动并经过所述通孔的口部时,将供液部件所输送的液体涂抹在所述通孔上形成液膜;所述液膜在气流的作用下,形成泡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杆与所述第一风扇同轴传动连接,且所述刮杆与所述第一风扇分别位于所述吹泡部件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泡机构还包括:
供液管道,所述供液管道具有出液口;
出液盘,位于所述吹泡部件外侧,所述出液口流出的液体可在所述出液盘上流动并流向所述吹泡部件的第一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通过连接轴与所述刮杆连接,所述第一风扇能够在气流的带动下转动,以带动所述刮杆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泡机构还包括风扇调节机构,所述风扇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一风扇相抵,向所述第一风扇施加摩擦力以调节所述第一风扇的转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轴、顶针和弹簧;其中
所述顶针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顶针上,所述弹簧的一端自由连接所述顶针,另一端则相对固定;
所述顶针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趋向于朝向所述第一风扇的所在方向运动,并抵接在所述第一风扇上。
7.一种泡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吹泡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泡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腔体;
所述吹泡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吹泡部件设置在所述出风口;
气流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泡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的气流方向与所述第一风扇的转动路径大致相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泡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可向所述第一腔体内输送气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泡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泡部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出风口上。
CN202321247345.8U 2023-05-22 2023-05-22 吹泡机构及泡泡机 Active CN220070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47345.8U CN220070731U (zh) 2023-05-22 2023-05-22 吹泡机构及泡泡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47345.8U CN220070731U (zh) 2023-05-22 2023-05-22 吹泡机构及泡泡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70731U true CN220070731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15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47345.8U Active CN220070731U (zh) 2023-05-22 2023-05-22 吹泡机构及泡泡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707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70184B1 (ko) 팬 조립체
CN210473069U (zh) 一种泡泡机
EP4063019A1 (en) Spray gun
CN220070731U (zh) 吹泡机构及泡泡机
CN201155825Y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2762535A (zh) 冷风扇
CN216798339U (zh) 一种快速流动散发的雾化式香薰机
CN215275765U (zh) 一种能够吹出不同大小泡泡的吹泡泡玩具
CN215310216U (zh) 一种新型玩具风车泡泡机
CN216259099U (zh) 空中泡泡机
CN211724681U (zh) 一种电动泡泡机
CN111054086A (zh) 一种泡泡机
CN210874119U (zh) 一种电动吹泡泡装置
WO2021147158A1 (zh) 连续喷出式泡泡机
CN216439964U (zh) 一种吹泡泡装置
CN216965108U (zh) 一种摇摆式喷泉
CN220478123U (zh) 一种玩具泡泡机
CN212548305U (zh) 一种吹泡泡驱动箱结构
CN219165690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259098U (zh) 双头吹泡玩具
CN211676308U (zh) 一种泡泡机
CN216798705U (zh) 一种泡泡机
CN220110406U (zh) 一种玩具泡泡机
CN212132512U (zh) 一种金属熔炼装置用废气处理装置
CN211676311U (zh) 泡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E106, 1st Floor, Building 4, No. 688 Chuansha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September 2012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an Fang Ba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E106, 1st Floor, Building 4, No. 688 Chuansha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September 2012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Jiachang Xingyu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