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6910U - 一种车载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6910U
CN220066910U CN202320622000.XU CN202320622000U CN220066910U CN 220066910 U CN220066910 U CN 220066910U CN 202320622000 U CN202320622000 U CN 202320622000U CN 220066910 U CN220066910 U CN 220066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vehicle
hole
mounted charger
elastic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220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龙扣
朱惠勇
刘明俭
桂登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220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6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6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6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器,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车载充电器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子元件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负极弹片,所述负极弹片包括连接片,其中,所述连接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块和第二侧块,所述第一侧块与所述第一电路板通过焊接的方式电性相连,所述第二侧块与所述第二电路板通过焊接的方式电性相连。该车载充电器实现了对电路板结构的优化。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
背景技术
车载充电器是一种为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车用充电配件。在使用时,车载充电器需要插入到车辆的点烟器上,并从车辆的电源取电,通过自身的充电接口实现对电子设备的供电。
车辆内部的空间比较有限,为此,车载充电器尺寸需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用以避免车载充电器过大而影响其他物品的放置以及车内人员的正常活动。例如,传统的一些车载充电器的高度尺寸较大,其安装于点烟器上后就会过于凸起,当司机或前排的乘客在移动手臂时非常容易触碰到车载充电器。
车载充电器包括外壳和电路板,车载充电器的尺寸由外壳决定,而电路板的结构直接影响到外壳的大小。现有的车载充电器采用单电路板,厂家通过缩小电路板的尺寸,并配套相应大小的外壳,由此改变车载充电器的大小。但缩减电路板的尺寸会导致电路板的面积变小,使得电路板上电子元件的可排布面积受到挤压,出现了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分布过于密集的情况,增加了制造加工的难度。
如何合理地设置车载充电器中电路板的结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子元件的容纳空间;
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负极弹片,所述负极弹片包括连接片,其中,所述连接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块和第二侧块,所述第一侧块与所述第一电路板通过焊接的方式电性相连,所述第二侧块与所述第二电路板通过焊接的方式电性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靠近所述容纳空间尾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尾端均与所述第三电路板固定且电性相连;
所述第三电路板背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充电接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外壳,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三电路板均位于所述外壳内部;
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定位块,所述第三电路板的侧面设置有定位槽,其中,所述定位块卡接入所述定位槽内;
所述外壳的尾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充电接口相对应的接口通孔,所述充电接口插入至对应的所述接口通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前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前端均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所述外壳的前端螺纹连接有安装帽,所述安装帽上设置有导电头;
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前部还设置有正极弹簧,所述正极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连,所述正极弹簧的另一端顶压所述导电头并使所述导电头伸出于所述安装帽之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正极弹簧部分位于所述凹槽之内;
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连接片平行设置,其中,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连接片一侧设置绝缘片,所述绝缘片用于对所述正极弹簧与所述容纳空间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分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分置于所述连接片的两侧;
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均伸出至所述容纳空间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一弹性臂远离所述连接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电凸起,所述第二弹性臂远离所述连接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电凸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的侧面设置有第一侧通孔和第二侧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凸起穿过所述第一侧通孔并伸出至所述外壳之外,所述第二导电凸起穿过所述第二侧通孔并伸出至所述外壳之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电凸起和所述第二导电凸起均具有朝向所述车载充电器的插入方向倾斜的导向面;
所述导向面的底部相较于顶部距离所述外壳的前端更近,其中,自所述导向面的顶部至其底部,所述导向面距离所述外壳中心轴的距离逐渐变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插接孔,其中,所述第一侧块插入所述第一插接孔内;
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插接孔,其中,所述第二侧块插入所述第二插接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凸块,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其中,所述第一凸块插入至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并与之固定相连;
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二凸块,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其中,所述第二凸块插入至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并与之固定相连。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车载充电器实现了对电路板结构的优化。车载充电器采用了间隔设置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其中,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子元件的容纳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同时保障了电子元件的可排布面积,降低了加工制造的难度和成本。
容纳空间内的中部设置有负极弹片,负极弹片通过连接片上的第一侧块和第二侧块分别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相焊接,由此使得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负极弹片固连并形成一个整体,如此,在与外壳等部件进行组装时更加方便。
另外,由于负极弹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所以无需额外增加导电线,使得整体的结构更加简洁和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一种车载充电器的第一轴侧图;
图2示出了图1中车载充电器的第二轴侧图;
图3示出了一种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组装后的第一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组装后的第二示意图;
图5示出了一种负极弹片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一种第一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一种第二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一种固定板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一种外壳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一种外壳、底座和安装帽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的爆炸示意图;
图12示出了一种导电头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一种安装帽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一种固定板与正向弹簧之间的位置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中车载充电器的正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第一电路板;2-第二电路板;3-负极弹片;4-连接片;5-第一侧块;6-第二侧块;7-第一插接孔;8-第二插接孔;9-固定板;10-第一凸块;11-第一安装孔;12-第二凸块;13-第二安装孔;14-第三电路板;15-外壳;16-定位块;17-定位槽;18-底座;19-安装帽;20-导电头;21-正极弹簧;22-环形凸缘;23-中间部;24-接触部;25-大孔部;26-小孔部;27-凹槽;28-绝缘片;29-第一弹性臂;30-第二弹性臂;31-第一导电凸起;32-第二导电凸起;33-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
参阅图1-图4,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外壳15以及设置在外壳15内部的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间隔设置,且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子元件的容纳空间。
参照图3和图4,尺寸较大的电容等电子元件可以设置于容纳空间内,小尺寸的电阻等则可以设置在第一电路板1或/和第二电路板2上背离容纳空间的一侧。需要注意的是,技术人员需要提前设计规划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上电子元件的安装位置,其中,在对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进行组装时,第一电路板1上位于容纳空间内的电子元件与第二电路板2上位于容纳空间内的电子元件,需要相互错位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两者外轮廓的尺寸和形状基本相同,其中,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相互平行且对齐。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完成组装后,在垂直于第一电路板1或第二电路板2的方向上对组装体进行投影时,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两者的外轮廓基本重合。
相较于车载充电的高度,电路板的厚度非常小,所以采用间隔设置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并不会导致车载充电器的径向尺寸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却能够在保障电子元件可排布面积不会受到挤缩的前提下,有效地缩短电路板的长度,并达到减小车载充电高度的目的。
如图3和图4所示,容纳空间内的中部设置有负极弹片3。如图5所示,负极弹片3包括连接片4,其中,连接片4上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块5和第二侧块6,第一侧块5与第一电路板1通过焊接的方式电性相连,第二侧块6与第二电路板2通过焊接的方式电性相连。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得第一电路板1、第二电路板2和负极弹片3固连并形成一个整体,如此,在与外壳15等部件进行组装时更加方便,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如图6所示,第一电路板1上设置有第一插接孔7。其中,第一侧块5插入第一插接孔7内。第一插接孔7为金属孔,在将第一侧块5插入至第一插接孔7内后,便可对第一侧块5与第一插接孔7进行焊接。
如图7所示,第二电路板2上设置有第二插接孔8。其中,第二侧块6插入第二插接孔8内。第二插接孔8为金属孔,在将第二侧块6插入至第二插接孔8内后,便可对第二侧块6与第二插接孔8进行焊接。
连接片4的形状呈矩形。其中,连接片4、第一侧块5和第二侧块6为一体式结构,其中,连接片4可采用铜片等。
为了对第一电路板1与第二电路板2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固,在容纳空间内的前部设置有固定板9,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的前端均与固定板9固定连接。其中,固定板9不会参与电路间的导通,固定板9可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如图8所示,固定板9包括第一凸块10。第一电路板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第一凸块10插入至第一安装孔11内并与之固定相连。其中,第一凸块10与第一安装孔11之间可通过卡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如图8所示,固定板9包括第二凸块12。第二电路板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3,第二凸块12插入至第二安装孔13内并与之固定相连。其中,第二凸块12与第二安装孔13之间可通过卡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靠近容纳空间尾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电路板14,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的尾端均与第三电路板14固定且电性相连。其中,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均可与第三电路板14垂直设置。
第一电路板1的尾部和第二电路板2的尾部以及第三电路板14上可设置有对应的PIN脚,其中,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对对应的PIN脚进行焊接,由此实现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与第三电路板14的固定及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1、第二电路板2和第三电路板14均内置有导电线路,用于实现电流的流动。
第一电路板1、第二电路板2和第三电路板14相互固连构成一个整体的电路板组件,如此简化了与外壳15进行组装时的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电路板14背向容纳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充电接口。其中,充电接口的数量和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及第三电路板14的面积等进行设置。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第三电路板14上设置有两个Type-C接口和一个USB接口。
车载充电器还包括外壳15,其中,第一电路板1、第二电路板2和第三电路板14均位于外壳15内部。外壳15可采用注塑等工艺制造而成,外壳15为旋转体结构且内部中空。
如图4和图9所示,外壳15的内壁设置有定位块16,第三电路板14的侧面设置有定位槽17,其中,定位块16卡接入定位槽17内。通过定位块16和定位槽17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外壳15与电路板组件之间的安装定位。
如图10和图11所示,外壳15的尾端设置有底座18,底座18与外壳15之间可通过卡扣连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其中,底座18上设置有与充电接口相对应的接口通孔,充电接口插入至对应的接口通孔内。
进一步地,外壳15的前端螺纹连接有安装帽19,安装帽19上设置有导电头20。导电头20可采用铜等导电材料制成。
如图3和图4所示,容纳空间内的前部设置有正极弹簧21,正极弹簧21的尾端可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第一电路板1电性连接,正极弹簧21的前端顶压导电头20。其中,在正极弹簧21的顶压下,导电头20在弹性力的作用下伸出于安装帽19之外。正极弹簧21与导电头20相接触,正极弹簧21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如图12和图13所示,导电头20包括同轴且依次设置的环形凸缘22、中间部23和接触部24,安装帽19包括有同轴的大孔部25和小孔部26,其中,接触部24的前端呈半球形。在对导电头20与安装帽19进行组装时,接触部24依次穿过大孔部25和小孔部26并伸出于安装帽19之外,中间部23位于大孔部25内。其中,环形凸缘22的外径大于大孔部25的内径,如此,在正极弹簧21提供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导电头20不会从安装帽19掉落。
如图8和图14所示,正极弹簧21的尾部设置有弯折部分,为了实现对空间的充分利用,固定板9靠近第一电路板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27,其中,正极弹簧21上弯折的部分位于凹槽27之内,由此避免正极弹簧21端部弯折的部分挤占额外的空间,从而不需要额外增大外壳15的尺寸。
固定板9与连接片4平行设置。为了避免正极弹簧21与电子元件等相接触而出现短路等异常情况,固定板9靠近连接片4一侧设置绝缘片28,绝缘片28用于对正极弹簧21与容纳空间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分隔。
绝缘片28可通过插接、卡接等方式与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固定相连。除此之外,绝缘片28也可以直接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于固定板9上。绝缘片28除了实现绝缘外,还可以对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之间的连接起到加固的作用。
如图5所示,连接片4上设置有第一弹性臂29和第二弹性臂30,第一弹性臂29和第二弹性臂30分置于连接片4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其中,第一弹性臂29、第二弹性臂30与连接片4之间可为一体式结构。
第一弹性臂29和第二弹性臂30均伸出至容纳空间的外部,其中,第一弹性臂29远离连接片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电凸起31,第二弹性臂30远离连接片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电凸起32。第一弹性臂29与第一导电凸起31之间可通过焊接、螺丝连接等方式固连,第二弹性臂30与第二导电凸起32之间可通过焊接、螺丝连接等方式固连。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5的侧面设置有第一侧通孔和第二侧通孔。其中,第一导电凸起31穿过第一侧通孔并伸出至外壳15之外,第二导电凸起32穿过第二侧通孔并伸出至外壳15之外。
参照图15,为了方便车载充电器与点烟器之间的安装,第一导电凸起31和第二导电凸起32均具有朝向车载充电器的插入方向倾斜的导向面33。导向面33的底部相较于顶部距离外壳15的前端更近,其中,自导向面33的顶部至其底部,导向面33距离外壳15中心轴的距离逐渐变小。
将车载充电器插入至点烟器中时,导向面33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在与点烟器结合后,第一导电凸起31和第二导电凸起32分别在在第一弹性臂29和第二弹性臂30的作用下,与点烟器的内壁紧密贴合,如此,车载充电器在使用过程不会因震动、摇晃而出现松动脱落的情况,保证了车载充电器的整体可靠性和实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电子元件的容纳空间;
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负极弹片,所述负极弹片包括连接片,其中,所述连接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块和第二侧块,所述第一侧块与所述第一电路板通过焊接的方式电性相连,所述第二侧块与所述第二电路板通过焊接的方式电性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容纳空间尾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尾端均与所述第三电路板固定且电性相连;
所述第三电路板背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设置有充电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所述第三电路板均位于所述外壳内部;
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定位块,所述第三电路板的侧面设置有定位槽,其中,所述定位块卡接入所述定位槽内;
所述外壳的尾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外壳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充电接口相对应的接口通孔,所述充电接口插入至对应的所述接口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前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前端均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所述外壳的前端螺纹连接有安装帽,所述安装帽上设置有导电头;
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前部还设置有正极弹簧,所述正极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连,所述正极弹簧的另一端顶压所述导电头并使所述导电头伸出于所述安装帽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正极弹簧部分位于所述凹槽之内;
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连接片平行设置,其中,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连接片一侧设置绝缘片,所述绝缘片用于对所述正极弹簧与所述容纳空间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分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分置于所述连接片的两侧;
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均伸出至所述容纳空间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一弹性臂远离所述连接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电凸起,所述第二弹性臂远离所述连接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电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侧面设置有第一侧通孔和第二侧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凸起穿过所述第一侧通孔并伸出至所述外壳之外,所述第二导电凸起穿过所述第二侧通孔并伸出至所述外壳之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凸起和所述第二导电凸起均具有朝向所述车载充电器的插入方向倾斜的导向面;
所述导向面的底部相较于顶部距离所述外壳的前端更近,其中,自所述导向面的顶部至其底部,所述导向面距离所述外壳中心轴的距离逐渐变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插接孔,其中,所述第一侧块插入所述第一插接孔内;
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插接孔,其中,所述第二侧块插入所述第二插接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凸块,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其中,所述第一凸块插入至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并与之固定相连;
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二凸块,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其中,所述第二凸块插入至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并与之固定相连。
CN202320622000.XU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车载充电器 Active CN220066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2000.XU CN220066910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车载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2000.XU CN220066910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车载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6910U true CN220066910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0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22000.XU Active CN220066910U (zh) 2023-03-24 2023-03-24 一种车载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69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0130A (zh) 铜镍导电片及具有铜镍导电片的动力电池箱
WO2020063257A1 (zh) 一种可更换端子电池盖体结构
KR20170043928A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20066910U (zh) 一种车载充电器
CN213184811U (zh) 一种汽车连接器端子
CN214013304U (zh) 模组输出极结构
CN214280155U (zh) 数据采集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08256793U (zh) 蓄电池组汇流装置及蓄电池组
CN220510292U (zh) 电池模组与柔性线路板的连接结构
CN219086275U (zh) 一种终端
CN220830319U (zh) 一种手写笔有线充电结构、终端设备
CN218996905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9067422U (zh) 一种前壳可拆卸更换的充电器
CN221176302U (zh) 电芯组件、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9437305U (zh) 一种方便pcb板定位安装的车载充电插头
CN216648518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218414965U (zh) 单体电池、电池包及电器设备
CN219046345U (zh) 一种带充电电源的插座
CN216980814U (zh) 电池及电池模块
CN212324470U (zh) 一种电路板、储电装置及电动车
JP3609683B2 (ja) パック電池
CN221176298U (zh) 电芯组件、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20272778U (zh) 一种双排接电组件
CN221102520U (zh) 一种电连接器基座
CN210379245U (zh) 配电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机动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