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6905U -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6905U
CN218996905U CN202223598373.2U CN202223598373U CN218996905U CN 218996905 U CN218996905 U CN 218996905U CN 202223598373 U CN202223598373 U CN 202223598373U CN 218996905 U CN218996905 U CN 218996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ell
connection
battery
electrode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83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诵东
兰石奇
尹小强
谭友斌
张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83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6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6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6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电池单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连接部,另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部结构匹配的连接配合部,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一电极,所述连接配合部设有第二电极。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相连两个电池单体的电极可以通过连接部与连接配合部装配连接,实现直接电连接,无需增加另外的电连接结构,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可以降低组装成本,并且使两个电池单体之间的间距更小,结构更紧凑,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电池单体设有极柱,两个电池单体通过连接件连接极柱以实现电连接,整体结构复杂,且占用空间大,导致电池成本高、体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可以通过连接部与连接配合部装配连接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直接电连接,连接结构简单且结构紧凑。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或上述电池单体的用电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连接部,另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部结构匹配的连接配合部,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一电极,所述连接配合部设有第二电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相连两个电池单体的电极可以通过连接部与连接配合部装配连接,实现直接电连接,无需增加另外的电连接结构,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可以降低组装成本,并且使两个电池单体之间的间距更小,结构更紧凑,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配合部中的一个设有内螺纹,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或者,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配合部中的一个设有卡接部,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卡接部匹配的卡接配合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具有凹槽,所述连接配合部具有与所述凹槽匹配的连接柱,所述凹槽配置为供另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连接柱伸入且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单体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盖板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内侧,所述连接配合部设于所述第二盖板且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二盖板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包括柱体,所述柱体具有所述凹槽,所述第一盖板设有通孔,所述柱体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内侧,且所述凹槽的边缘与所述通孔的边缘连接;和/或,所述连接配合部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穿设于所述第二盖板,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二盖板外侧且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电芯、至少一个第一引出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引出件,所述电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引出件与所述电芯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引出件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引出件与所述电芯电连接,且所述第二引出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连接配合部,且用于与相连的所述连接部相抵并施加使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连接配合部彼此远离的驱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单体上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连接配合部设于所述电池单体相背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第一电池单体和第二电池单体;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第一端设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连接部,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第二端设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连接配合部,所述连接部设有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第一电极,所述连接配合部设有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第二电极,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配合部装配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装置,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圈示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电极和第二盖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电极和第一盖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电池100;
电池单体10;本体11;
连接部20;凹槽21;内螺纹211;柱体22;
连接配合部30;连接柱31;外螺纹311;安装部32;
壳体40;
第一盖板50;通孔51;
第二盖板60;绝缘片61;
电芯70;第一引出件71;第二引出件72;
弹性件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和电池100。
参照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包括本体11,本体11的一端设有连接部20,本体11的另一端设有连接配合部30,连接配合部30与连接部20匹配,并且连接部20设有第一电极,连接配合部30设有第二电极。
也就是说,当两个电池单体10相连时,其中一个电池单体10的连接部20能够与另一个电池单体10的连接配合部30装配连接,以使其中一个电池单体10的第一电极能够与另一个电池单体10的第二电极直接电连接。例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个为正极电极,另一个为负极电极,通过连接部20和连接配合部30直接装配连接,可以使两个电池单体10直接串联。
多个电池单体10进行连接时,无需另外设置连接结构,省去了相关技术中的连接件(如巴片)。一方面可以省去设置连接件的成本,降低组装成本;另一方面,无需为连接件提供安装空间,可以使相连的两个电池单体10之间间距更小,结构更紧凑,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连接部20与连接配合部30的连接结构还能起到防脱、加固作用,提高了两个电池单体10连接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相连两个电池单体10的电极可以通过连接部20与连接配合部30装配连接,实现直接电连接,无需增加另外的电连接结构,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可以降低组装成本,并且使两个电池单体10之间的间距更小,结构更紧凑,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10所示,连接部20设有凹槽21,连接配合部30具有与凹槽21匹配的连接柱31。凹槽21配置为供另一个电池单体10的连接柱31伸入且与连接部20连接。换言之,相连的两个电池单体10中,其中一个电池单体10的连接柱31伸入另一个电池单体10的凹槽21内,并且连接柱31与连接部20连接,以实现两个电池单体10的装配连接,以及实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连接。
相连的两个电池单体10,通过连接柱31与凹槽21插接以及连接柱31与连接部20的连接,实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直接电连接,同时能够实现两个电池单体10之间的限位(如沿插接方向的限位和垂直于插接方向的限位)。
由此,连接柱31与凹槽21的插接连接方式,可以减小电极的占用空间,从而进一步减小两个电池单体10之间的间距,使结构更紧凑,有利于提高电池100的空间利用率。连接柱31与连接部20的连接结构还能起到防脱作用,防止连接柱31由凹槽21脱出,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0与连接配合部30的具体装配连接结构可以灵活设置。例如可以通过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连接方式简单牢固,两个电池单体10不易分离,保证了电连接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了电池100的整体的结构强度。
例如,连接部20和连接配合部30中的一个设有内螺纹211,另一个设有外螺纹311,外螺纹311与内螺纹211匹配,使两个电池单体10可以通过内螺纹211与外螺纹311螺纹连接。
在包括连接柱31和凹槽21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10所示,连接柱31设有外螺纹311,凹槽21的内周面设有内螺纹211,连接部20和连接配合部30通过外螺纹311和内螺纹211连接。即连接柱31插入凹槽21的同时,外螺纹311与内螺纹211螺接,从而使连接柱31稳定处于凹槽21内,保证连接部20和连接配合部30的连接稳定性,并且连接方式简单,螺纹连接结构占用空间小。
再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0和连接配合部30中的一个设有卡接部,另一个设有卡接配合部,卡接部与卡接配合部匹配,使两个电池单体10可以通过卡接部和卡接配合部卡接。
在包括连接柱31和凹槽21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柱31设有卡接部,凹槽21内设有卡接配合部,连接部20和连接配合部30通过卡接部和卡接配合部卡接。具体地,卡接部和卡接配合部中的一个可以为卡凸、弹片、卡扣等结构,卡接部和卡接配合部中的另一个可以为卡口、卡凸等结构,只需要满足通过卡接部与卡接配合部卡接能够阻止连接柱31由凹槽21脱出的要求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10所示,电池单体10包括:壳体40、第一盖板50和第二盖板60。第一盖板50盖设于壳体40。其中,连接部20可以设于第一盖板50,并且连接部2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盖板50的内侧。第二盖板60设于壳体40,连接配合部30设于第二盖板60,并且连接柱31位于第二盖板60的外侧。
这里,“内侧”是指第一盖板50的朝向壳体40的一侧,“外侧”是指第二盖板60的背向壳体40的一侧。连接部2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盖板50的内侧,使连接部20至少部分占用壳体40内的空间,以减小或者避免连接部20占用壳体40外的空间。连接柱31至少部分位于第二盖板60的外侧,使连接柱31能够插入连接部20的凹槽21内,从而减小两个电池单体10之间的间距,即减小第二盖板60与第一盖板50之间的间距,例如使相连的两个电池单体10中第二盖板60与第一盖板50接触或间隙配合,从而使电池100的整体结构更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9和图10所示,连接部20包括柱体22,柱体22具有凹槽21。第一盖板50设有通孔51,柱体22位于第一盖板50的内侧,且凹槽21的边缘与通孔51的边缘连接。以使凹槽21的槽口与通孔51相对且连通,连接柱31可以穿过通孔51并由槽口伸入凹槽21内。并且柱体22整体位于第一盖板50的内侧,而完全不占用壳体40外的空间,能够进一步保证两个电池单体10连接完成后,相对的第一盖板50和第二盖板60之间的间隙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凹槽21的边缘与通孔51的边缘的连接方式不做特殊限制,例如可以一体成型、焊接相连、卡接相连等。并且,柱体22与第一盖板50之间可以绝缘连接,也可以导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7和图8所示,连接配合部30包括安装部32,安装部32穿设于第二盖板60,连接柱31位于第二盖板60外侧,且连接柱31与安装部32连接。连接柱31与安装部32连接在一起,并且安装部32穿设于第二盖板60,以通过安装部32实现连接柱31的固定,并且连接柱31能够完全位于第二盖板60外,以使连接柱31有足够长的尺寸实现与凹槽21插接,保证电连接的可靠性。并且,由于连接柱31插入凹槽21内,在连接完成后并不会过多占用相对的第一盖板50和第二盖板60之间的空间,因而相对的第一盖板50和第二盖板60之间的间隙可以较小,使结构紧凑。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32与第二盖板60之间可以绝缘连接,也可以导电连接,这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图7-图10所示,柱体22可以与第一盖板50一体成型,以使二者之间导电连接,安装部32穿设于第二盖板60并且与第二盖板60通过绝缘结构绝缘。第一盖板50与壳体40导电连接,壳体40与第二盖板60导电连接,以使同一电池单体10上,连接部20、第一盖板50、壳体40和第二盖板60共同构成一个电极,连接配合部30形成为另一个电极。
当然,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连接配合部30、第二盖板60、壳体40和第一盖板50可以共同构成一个电极,连接部20形成另一个电极;或者,连接配合部30、第二盖板60和壳体40共同构成一个电极,连接部20和第一盖板50共同构成另一个电极,第一盖板50与壳体40之间绝缘配合;再或者,连接配合部30形成一个电极,连接部20和第一盖板50共同形成另一个电极,第一盖板50与壳体40之间绝缘配合,连接配合部30与第二盖板60之间绝缘配合;等等。只需要满足同一电池单体10上连接部20和连接配合部30不导电连接导致短路即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壳体40为铝壳的实施例中,壳体40不能与负极电极电连接;在壳体40为钢壳等其他材质的实施例中,壳体40可以与负极电极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图3和图6-图10所示,电池单体还包括:电芯70、至少一个第一引出件71和至少一个第二引出件72。其中,电芯70设于壳体40内,第一引出件71与电芯70电连接,且第一引出件71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引出件72与电芯70电连接,且第二引出件72与第二电极电连接。
例如,电芯70可以包括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同一电池单体10上,第一引出件71和第二引出件72中的一个与正极极片电连接,另一个与负极极片电连接。第一引出件71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引出件72与第二电极电连接。由此,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能够分别与电芯70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电连接,从而便于电池单体10与其他电池单体10等部件的电连接。
并且,根据空间排布、连接部20和连接配合部30的具体结构等,第一引出件71和第二引出件72的数量、第一引出件71与第一电极的电连接方式、第二引出件72与第二电极的电连接方式可以灵活设置。
例如,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电极与第一盖板50电连接,第一引出件71为两个,且两个第一引出件71对称设于连接部20的两侧且均与第一盖板50电连接,从而与第一电极间接电连接,第一引出件71的数量更多,可以提高对称性,使电池100的过流能力更强,提高与电芯70的电连接效果,提高导电性能。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电极穿设于第二盖板60且与第二盖板60绝缘连接,第二引出件72为一个且与第二电极直接电连接,有利于提高第二引出件72与第二电极的接触面积,提高过流能力。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出件71的数量可以合并为一个,或者拆分成三个或三个以上;第二引出件7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且分别与第二电极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6所示,同一电池单体10上连接部20和连接配合部30设于电池单体10相背的两侧。例如图2所示,连接部20设于电池单体10的下侧,连接配合部30设于电池单体10的上侧,多个电池单体10可以沿上下方向排布并实现连接。
由此,沿连接部20和连接配合部30的排布方向,多个电池单体10中,第一个电池单体10的连接部20与第二个电池单体10的连接配合部30连接,第二个电池单体10的连接部20与第三个电池单体10的连接配合部30连接,第四个电池单体10以同样方式与第三个电池单体10连接,后续的电池单体10以此类推,以实现多个电池单体10的串联连接。任意两个电池单体10的连接过程不受其他电池单体10的位置干涉,连接操作便捷,且便于实现电池100中更多电池单体10的层叠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连接部20和连接配合部30的排布方向排布的多个电池单体10构成一个电池组,电池100可以包括多个电池组,多个电池组沿与上述排布方向相垂直的层叠方向(如电池单体10的厚度方向)排布,并且相邻电池组通过汇流排实现并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电池单体10还包括弹性件80,弹性件80设于连接配合部30,并且弹性件80用于与相连的连接部20相抵,并施加使连接部20和连接配合部30彼此远离的驱动力。即弹性件80设于相连的两个电池单体10之间,以使弹性件80施加使相连的两个电池单体10彼此远离的驱动力,保证连接部20与连接配合部30的连接可靠。
例如,在连接柱31与凹槽21螺纹连接的实施例中,在外螺纹311与内螺纹211螺接不够紧的情况下,通过弹性件80的驱动力,可以使连接柱31由向凹槽21外移动的趋势,从而使外螺纹311与内螺纹211紧密贴合,避免出现接触不良。
再例如,在连接柱31与凹槽21卡接的实施例中,通过弹性件80的弹力使卡接部与卡接配合部接触更紧密,避免出现接触不良。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80可以为弹簧、弹片、橡胶垫等。其中,在弹性件80为导电金属材质的实施例中,通过与连接部20的第一电极和连接配合部30的第二电极连接,弹性件80可以起到导电作用,保证导电接触面积,避免接触不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1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
参照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100可以包括:第一电池单体和第二电池单体。
具体而言,第一电池单体的第一端设有连接部20,连接部20可以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的连接部20;第二电池单体的第二端设有连接配合部30,连接配合部30可以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的连接配合部30。连接部20设有第一电池单体的第一电极,连接配合部30设有第二电池单体的第二电极。连接部20与连接配合部30装配连接,以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电连接。
也就是说,第一电池单体与第二电池单体通过连接部20与连接配合部30实现装配连接,同时实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电连接。第一电池单体与第二电池单体的电极直接连接,无需另外设置连接结构,省去了相关技术中的连接件(如巴片)。一方面可以省去设置连接件的成本,降低组装成本;另一方面,无需为连接件提供安装空间,可以使第一电池单体和第二电池单体之间间距更小,结构更紧凑,有利于提高电池100的空间利用率。连接部20与连接配合部30的连接结构还能起到防脱、加固作用,提高了第一电池单体和第二电池单体连接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池单体与第二电池单体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例如,在第一电池单体和第二电池单体的结构不相同的实施例中,电池100可以包括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池单体,其中任意相连的两个电池单体分别为第一电池单体和第二电池单体,即具有连接部20的为第一电池单体,具有连接配合部30的为第二电池单体。
在第一电池单体和第二电池单体为结构相同的电池单体10的实施例中,每个电池单体10均包括本体11,本体1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有连接部20,第二端设有连接配合部30,两个电池单体10通过连接部20和连接配合部30装配连接,以使两个电池单体10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连接。由此,电池100所包括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池单体10的结构相同,可以提高电池单体10的通用性,便于调节电池100的电压电量,满足不同规格电池100的生产需求,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多个电池单体10依次相连,以实现多个电池单体10之间的电连接。每个电池单体10包括连接部20和连接配合部30,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个可以为正极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另一个可以为负极电极。电池100的相连的两个电池单体10中,其中一个电池单体10的第一电极和另一个电池单体10的第二电极连接,即正极电极与负极电极连接,从而实现两个电池单体10的串联。
在电池100包括三个电池单体10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三个电池单体10由上向下依次排布,对于上方电池单体10和中间电池单体10而言,上方电池单体10的连接部20与中间电池单体10的连接配合部30连接,上方电池单体10形成为第一电池单体,中间电池单体10形成为第二电池单体;对于中间电池单体10和下方电池单体而言,中间电池单体10的连接部20与下方电池单体10的连接配合部30连接,中间电池单体10形成为第一电池单体,下方电池单体10形成为第二电池单体。由此实现三个电池单体10的串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100,第一电池单体和第二电池单体通过连接部20与连接配合部30装配连接,实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直接电连接,无需增加另外的电连接结构,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可以降低电池100的组装成本,并且使第一电池单体和第二电池单体之间的间距更小,结构更紧凑,有利于提高电池100的空间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的全部特征和有益效果均适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100的第一电池单体和第二电池单体,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池100和电池单体1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10所示,电池100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电池组包括沿设定方向排布的三个结构相同的电池单体10。每个电池单体10包括绝缘片61、壳体40、第一盖板50、第二盖板60、电芯70、连接部20、连接配合部30、第一引出件71和第二引出件72,绝缘片61设于第二盖板60的外侧。
连接部20包括与第一盖板50一体成型的柱体22,柱体22位于第一盖板50内侧且具有凹槽21,凹槽21设有内螺纹211。连接配合部30包括安装部32和连接柱31,安装部32穿设于第二盖板60且与第二盖板60绝缘,连接柱31位于第二盖板60外侧且与安装部32一体成型,连接柱31设有外螺纹311。
连接部20为正极电极。第一引出件71为两个,与电芯70的正极极片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一引出件71与第一盖板50焊接在一起,以使第一引出件71、第一盖板50、壳体40、第二盖板60构成电池单体10的正极。连接配合部30为负极电极。第二引出件72与电芯70的负极极片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二引出件72与连接配合部30焊接在一起并与第二盖板60绝缘。
第一个电池单体10带有外螺纹311的连接柱31与第二个电池单体10带有内螺纹211的凹槽21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连接到位后第一个电池单体10的壳体40与第二个电池单体10的壳体40外轮廓对齐;此时为避免内螺纹211与外螺纹311松动导致电池单体10之间的接触不良,第一个电池单体10和第二个电池单体10的连接处设有弹性件80,弹性件80为环形且环绕连接柱31设置,弹性件80向第一盖板50和第二盖板60施加彼此远离的驱动力,以使内螺纹211与外螺纹311紧密接触。第三个电池单体10以同样方式与第二个电池单体10相连,后续的电池单体10以此类推,以实现电池组的多个电池单体10串联。
通过螺纹将两个电池单体10的正负极直接连接起来,不需要增加另外的连接结构,省掉了相关技术中连接片的成本,可以降低电池100的组装成本,并且电池单体10连接所需的间隙更小,电池100的空间利用率会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用电装置,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100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单体1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100或电池单体10具有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装置,两个电池单体10可以通过连接部20与连接配合部30装配连接,实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直接电连接,无需增加另外的电连接结构,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可以降低电池100的组装成本,并且使两个电池单体10之间的间距更小,结构更紧凑,有利于提高电池100的空间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装置、电池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连接部,另一端设有与所述连接部结构匹配的连接配合部,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一电极,所述连接配合部设有第二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配合部中的一个设有内螺纹,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或者,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配合部中的一个设有卡接部,另一个设有与所述卡接部匹配的卡接配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凹槽,所述连接配合部具有与所述凹槽匹配的连接柱,所述凹槽配置为供另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连接柱伸入且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盖板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内侧,所述连接配合部设于所述第二盖板且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二盖板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包括柱体,所述柱体具有所述凹槽,所述第一盖板设有通孔,所述柱体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内侧,且所述凹槽的边缘与所述通孔的边缘连接;和/或,
所述连接配合部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穿设于所述第二盖板,所述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二盖板外侧且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电芯、至少一个第一引出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引出件,所述电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引出件与所述电芯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引出件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引出件与所述电芯电连接,且所述第二引出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连接配合部,且用于与相连的所述连接部相抵并施加使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连接配合部彼此远离的驱动力。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上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连接配合部设于所述电池单体相背的两侧。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池单体和第二电池单体;
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第一端设有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部,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第二端设有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配合部,所述连接部设有所述第一电池单体的第一电极,所述连接配合部设有所述第二电池单体的第二电极,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配合部装配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10.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或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
CN202223598373.2U 2022-12-29 2022-12-29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Active CN218996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8373.2U CN218996905U (zh) 2022-12-29 2022-12-29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8373.2U CN218996905U (zh) 2022-12-29 2022-12-29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6905U true CN218996905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24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8373.2U Active CN218996905U (zh) 2022-12-29 2022-12-29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69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8006C (zh) 电池组模块
KR20140136869A (ko) 배터리 모듈
WO2012050818A1 (en) High voltage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 devic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KR20130012469A (ko) 에너지 저장 모듈
CN213304300U (zh) 极柱结构、盖板组件以及电池
US11764504B2 (en) Connector
CN218996905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JP2013161516A (ja) 組電池
CN217239531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6750185U (zh) 壳体结构、电池包及储能电源
CN215451610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6531949U (zh) 移动储能电源及其电路板组件
CN114447528A (zh)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组
CN216054932U (zh) 顶盖组件、动力电池及电池包
CN209822776U (zh) 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及电动汽车
CN210136944U (zh) 一种电池组连接固定装置
CN208256793U (zh) 蓄电池组汇流装置及蓄电池组
CN219476934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6773458U (zh)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组
KR100936259B1 (ko) 우수한 제조공정성 및 구조적 안정성의 이차전지 팩
CN219286616U (zh) 电池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18513637U (zh) 电池
CN220291020U (zh) 单体电池
CN220042202U (zh) 电池组
CN217086828U (zh) 电池及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