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3458U -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3458U
CN216773458U CN202220429397.6U CN202220429397U CN216773458U CN 216773458 U CN216773458 U CN 216773458U CN 202220429397 U CN202220429397 U CN 202220429397U CN 216773458 U CN216773458 U CN 2167734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battery
busbar
electrode terminal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2939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留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2939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34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34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34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汇流排及电池组。该汇流排包括:汇流排本体,汇流排本体包括至少一个汇流单元,汇流单元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汇流件和第二汇流件;第一汇流件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形成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用于与作为第一电极端子的电池壳体的端面抵接,第二汇流件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用于与作为第二电极端子的极柱的端面抵接。凸起结构可以弥补电池的壳体端面与极柱之间存在的高度差,以实现汇流排与电池之间的有效连接。同时,第一汇流件与第二汇流件同层设置,可以沿电池与汇流排本体的排列方向缩小汇流排占用空间,从而可以提升电池组内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汇流排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电池组内设有若干电池,多个电池单体通过串并联的形式连接,以达到产品要求的电压和容量。在使用该电池组时,需要采用正极性汇流排和负极性汇流排连接电池,以将电池组内电压等信号导出。
但是,现有正极性汇流排与负极性汇流排层叠设置,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电池组的小型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汇流排及电池组,以缩小汇流排体积,提升电池组内空间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汇流排,包括:汇流排本体,所述汇流排本体包括至少一个汇流单元,所述汇流单元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汇流件和第二汇流件,其中:
所述第一汇流件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用于与作为第一电极端子的电池壳体的端面抵接;
所述第二汇流件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作为第二电极端子的极柱的端面抵接,且所述极柱的端面与所述电池壳体的端面位于所述电池的同一侧。
本申请提供的汇流排包括至少一个汇流单元,汇流单元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汇流件和第二汇流件。在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汇流排时,可以将汇流排本体设于电池引出极柱一侧,且采用第一汇流件的第一连接部连接电池的第一电极端子,采用第二汇流件的第二连接部连接电池的第二电极端子。具体来说,第一连接部上形成的凸向电池方向的凸起结构与作为第一电极端子引出处的电池壳体的端面抵接,第二连接部与作为第二电极端子引出处的极柱的端面抵接。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提供的汇流排中,凸起结构可以弥补电池壳体的端面与极柱之间存在的高度差,以实现汇流排与电池之间的有效连接。同时,第一汇流件与第二汇流件同层设置,可以沿电池与汇流排本体的排列方向缩小汇流排占用空间,从而可以提升电池组内空间利用率。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如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汇流排。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组中,汇流排包括至少一个汇流单元,汇流单元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汇流件和第二汇流件。在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汇流排时,可以将汇流排本体设于电池引出极柱一侧,且采用第一汇流件的第一连接部连接电池的第一电极端子,采用第二汇流件的第二连接部连接电池的第二电极端子。具体来说,第一连接部上形成的凸向电池方向的凸起结构与作为第一电极端子引出处的电池壳体的端面抵接,第二连接部与作为第二电极端子引出处的极柱的端面抵接。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组中,凸起结构可以弥补电池壳体的端面与极柱之间存在的高度差,以实现汇流排与电池之间的有效连接。同时,第一汇流件与第二汇流件同层设置,可以沿电池与汇流排本体的排列方向缩小汇流排占用空间,从而可以提升电池组内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第一汇流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第一汇流件;11-第一连接部;20-第二汇流件;21-第二连接部;30-电池;31-第一电极端子;32-第二电极端子;40-延伸段;41-仿形缺口;50-弯折部;60-固定件;61-第一放置空间;62-第二放置空间;63-第一镂空部;64-第二镂空部;65-第一卡接扣;66-第二卡接扣;67-第一卡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出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包括汇流排,该汇流排的结构示例性如图2所示。
请继续参考图1所示出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还包括多个电池30,汇流排设于电池30一侧、且与电池30连接,以将多个串联或并联的电池30内信号导出。示例性的,线路板一端与汇流排连接,另一端连接外部输出端口,以将汇流排采集信号输出。该线路板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以便于线路板的安装操作。当然,还可以根据需求选用其他结构的线路板,在此不再赘述。
图3为图1中电池组的爆炸示意图。如图3所示出的结构,示例性的,多个电池30沿第一方向排列,且相邻排之间的电池30交错设置。值得注意的是,图3中以9个电池30形成一个电池单元(虚线框内结构),且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交错布置。当然,电池组内电池30数量以及结构设置并不限于图3所示出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出的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30可以为圆柱电池。当然,电池30还可以为方形电池,在此不再赘述。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出结构,每个电池30包括第一电极端子31和第二电极端子32。以图3中电池30为例,第一电极端子31为电池壳体,第二电极端子32为极柱,且极柱的至少部分凸出于电池壳体,其中,电池壳体的引出处为电池壳体的端面,极柱的引出处为极柱凸出电池壳体的端面,电池壳体的端面与极柱的端面位于电池30同侧,且极柱的端面高于电池壳体的端面。应理解,图3中爆炸示意图内各结构件的爆炸方向与极柱轴心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且该方向示例性定义为第二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电极端子31与第二电极端子32极性相反,且二者之间绝缘设置。具体来说,当第一电极端子31为正极性端子时,第二电极端子32为负极性端子,反之,当第一电极端子31为负极性端子时,第二电极端子32为正极性端子。
示例性的,以第一电极端子31为负极性端子,第二电极端子32为正极性端子为例进行以下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中汇流排为以下任意技术方案中的汇流排。
请参考图2和图3所示出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设于电池30引出极柱一侧,且汇流排包括汇流排本体,汇流排本体包括至少一个汇流单元,汇流单元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汇流件10和第二汇流件20,其中:
第一汇流件10设有第一连接部11,第一连接部11形成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用于与作为第一电极端子31的电池壳体的端面抵接;
第二汇流件20设有第二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1用于与作为第二电极端子32的极柱的端面抵接,且极柱的端面与电池壳体的端面位于电池30的同一侧。
在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时,可以将汇流排本体设于电池30引出极柱一侧,且采用第一汇流件10的第一连接部11连接电池30的第一电极端子31,采用第二汇流件20的第二连接部21连接电池30的第二电极端子32。第一汇流件10与第一电极端子31的极性相同,第二汇流件20与第二电极端子32的极性相同。示例性的,第一汇流件10的为负极性汇流部,第二汇流件20为正极性汇流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11上形成的凸向电池30方向的凸起结构与作为第一电极端子31引出处的电池壳体的端面抵接,第二连接部21与作为第二电极端子32引出处的极柱的端面抵接。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中,凸起结构可以弥补电池壳体的端面与极柱在第二方向上存在的高度差,以实现汇流排与电池30之间的有效连接。同时,第一汇流件10与第二汇流件20同层设置,可以沿电池30与汇流排本体的排列方向缩小汇流排占用空间,从而可以提升电池组内空间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出的结构,每个第一汇流件10对应一个电池单元,且每个第一汇流件10在对应该电池单元内每个电池30的位置均设有第一连接部11。示例性的,第一汇流件10在对应电池30的壳体端面位置设有第一连接部11。同样的,每个第二汇流件20对应同一个电池单元,且每个第二汇流件20在对应该电池单元内每个电池30的位置均设有第二连接部21。示例性的,第二汇流件20在对应电池30极柱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部21。
在一个实施例中,凸起结构可由形成第一汇流件10的板体冲压形成。具体来说,请参考图4所示出的结构,凸起结构朝向电池壳体的端面一侧为凸起结构,背离电池壳体的端面一侧为凹陷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该制备形式可与简化制备工艺,且便于凸起结构与电池壳体的端面间进行焊接操作。
具体来说,示例性的,在连接第一汇流件10与电池壳体的端面时,可采用穿透焊的方式,焊枪从凸起结构的凹陷结构一侧进入,穿过凸起结构,将凸起结构与电池壳体的端面焊接在一起。应理解,该连接方式可以增强第一汇流件10与第一电极端子31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考图4所示出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凸起结构的突出尺寸h范围需要根据极柱的高度调整,以满足凸起结构与电池壳体接触的同时,极柱正好与第二连接部21接触。示例性的,可以设定,沿第二方向,凸起结构的凸出高度0<h≤6mm,以适配极柱与电池壳体之间的高度差。示例性的,可以设置该h值为1mm、2mm、3mm、4mm、5mm、6mm。
在一个实施例中,凸起结构在壳体端面的垂直投影沿壳体的周向延伸。
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出的结构,当电池30为圆柱电池时。电池壳体可以为圆柱状,凸起结构在电池壳体的端面投影为弧形,且该弧形与电池壳体形状适配。示例性的,弧形沿壳体端面的圆形边缘设置。当然,为了保证凸起结构与电池壳体的端面有效连接,可以设置弧形的外边缘与电池壳体的端面的外边缘间具有一定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4所示出的结构,每个汇流单元中,第一汇流件1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延伸段40,每个延伸段40的延伸方向垂直两个延伸段40的排列方向,具体来说,每个延伸段40对应一个电池单元内的一排电池30。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示出的结构,以电池30为圆柱电池为例,沿两个延伸段40的排列方向,第二汇流件20置于两个延伸段40之间。当然,该电池30还可以为方形电池,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汇流件20置于两个延伸段40之间,可以使得第一汇流件10与第二汇流件20置于同一层,避免沿第二方向、第一汇流件10与第二汇流件20之间层叠设置,从而可以缩小沿汇流排本体在第二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以提升电池30内空间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延伸段40朝向另一延伸段40一侧设有避让口,该避让口用于避让与其对应的电池30内的极柱。示例性的,在汇流排与电池30装配后,该避让口与极柱侧边缘具有一定间隙,该间隙可以避免第一汇流件10与极柱误碰,从而可以避免电池30内部短路,以提升电池30的稳定性。当然,当电池30为方形电池时,由延伸段40可能距极柱较远,因而延伸段40上可以不设置避让口,具体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4所示出的结构,沿每个延伸段40的延伸方向,延伸段40背离另一延伸段40的一侧设有仿形缺口41,该仿形缺口41与相邻电池30间间隙形状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池单元内相邻电池30的壳体间可能存在缝隙,所以可以将每个延伸段40对应该部分的位置形成仿形缺口41,以减轻汇流排重量、增大电池30内部散热面积,使第一连接部11可适应一定高度差。具体来说,延伸段40上开设仿形缺口41,使得延伸段40能够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量,从而可以在高度方向存在微量变形,以便于进行焊接操作。
示例性的,电池单元内每个单体电池30为圆柱状,每排相邻电池30的壳体间会存在如图3所示的间隙(以点状物填充)。仿形缺口41与该间隙沿第二方向的投影相同或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沿第二方向,仿形缺口41的垂直投影可以比间隙的垂直投影大,以保证第一汇流件10与电池壳体的端面间对应面积足够、可以有效连接。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沿第二方向,仿形缺口41的垂直投影可以比间隙的垂直投影小,以减轻汇流排的重量,从而减小电池30的整体重量。
当然,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沿第二方向,仿形缺口41的垂直投影与间隙的垂直投影相同,以减轻汇流排的重量,增大电池30内部散热面积,保证第一汇流件10与电池壳体的端面间对应面积足够、可以有效连接。
请继续参考图2和图3所示出的结构,可以设置第二汇流件20的第二连接部21的形状与第二电极端子32的形状相似,以保证第二连接部21与第二电极端子32的连接面积,从而保证过流面积,提升过流能力。
示例性的,第二电极端子32为极柱,第二连接部21为与极柱的圆形端面相似的类圆形。应理解,第二连接部21大体为圆形结构,由于第二汇流件20需连接同一电池单元内的多个电池30极柱,所以多个第二连接部21可以由一块主体结构连接,此时,第二连接部21在连接处会存在形状微变形、形成类圆形。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连接部21与第二电极端子32之间可以采用激光焊的连接方式。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二连接部21上设置定位孔,以便激光设备进行准确定位,提升焊接的精准度。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所示出的结构,以一个电池单元为例,每个电池单元内的电池30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并联。
具体来说,沿第一方向以首个电池单元为例,同一第二汇流件20连接同一电池单元内9个电池30的第二电极端子32,同一第一汇流件10连接该电池单元内9个电池30的第一电极端子31,第一汇流件10与第二汇流件20间绝缘设置,该电池单元内9个电池30的并列。
相邻电池单元间通过汇流排串联,具体来说,相邻汇流单元中一个汇流单元的第一汇流件10与另一个汇流单元的第二汇流件20为一体式结构,或者,相邻汇流单元中一个汇流单元的第二汇流件20与另一个汇流单元的第一汇流件10为一体式结构。示例性的,沿第一方向,以相邻两个电池单元为例,前一电池单元连接的第二汇流件20与后一电池单元连接的第一汇流件10连接,即前一电池单元的第二极性结构连接后一电池单元的第一极性结构,相邻电池单元间串联。
值得注意的是,将电池组内多个电池30单体进行不同的串联和并联,可以使得电池组达到产品要求的电压和容量,以满足需求。
应理解,对应相邻电池单元的第二汇流件20与第一汇流件10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形成,以简化安装及制备工序,提升效率。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一体成型设置可以提升对应相邻电池单元的第二汇流件20与第一汇流件10之间的连接面积,以提升过流面积,保证过流能力。
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连接对应相邻电池单元的第二汇流件20与第一汇流件10,示例性的,可以采用连接板或连接线连接,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4所示出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还设有弯折部50,该弯折部50用于固定汇流排本体。示例性的,该弯折部50可与第一汇流件10或第二汇流件20连接。具体来说,当第一汇流件10的一端位于最边缘位置时,可以通过弯折部50将汇流排本体固定在放置电池30的箱体上。
应理解,该弯折部50可以与第一汇流件10或第二汇流件20之间存在夹角,以更好地适应箱体空间设置,或者,匹配电池单元内电池30排列形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3所示出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排还包括固定件60,该固定件60用于承载汇流排本体的第一汇流件10和第二汇流件20。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用固定件60可以便于对第一汇流件10与第二汇流件20进行安装操作。具体来说,在安装过程中,整体移动固定件60、第一汇流件10和第二汇流件20即可,可简化安装流程、提升装配效率。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组中,固定件60可以对第一汇流件10与第二汇流件20的位置进行预固定,以提升第一汇流件10与第二汇流件20与电池30连接对位的精准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60中,固定件60的一侧设有第一放置空间61和第二放置空间62,该固定件60在位于第一放置空间61内部分设有第一镂空部63,同时,该固定件60在位于第二放置空间62内部分设有第二镂空部64。
具体来说,第一汇流件10可置于第一放置空间61,第二汇流件20可以置于第二放置空间62。同时,当汇流单元用于实现电池单元内多个电池30并联时,第一汇流件10用于连接多个电池30的第一电极端子31,第二汇流件20用于连接多个电池30的第二电极端子32;第一放置空间61与第二放置空间62之间可以绝缘设置,以避免汇流单元中的第一汇流件10与第二汇流件20之间短路。
应理解,第一放置空间61与第一汇流件10的形状相同或相似。示例性的,可以设置第一放置空间61与第一汇流件10形状相适配。或者,可以设置第一放置空间61比第一汇流件10体积大。当然,第二放置空间62与第二汇流件20之间可以进行相似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置第一镂空部63的结构时,可以设置第一镂空部63的形状大于凸起结构形状,以便凸起结构自背离电池30一侧伸入第一镂空部63、以与电池壳体的端面连接。如图3、图5和图4所示,示例性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固定件60上第一镂空部63的形状适配凸起结构形状。应理解,该结构设置可以在保证凸起结构与电池30有效连接的基础上,增强固定件60的强度。
请继续参考图3至图5所示出的结构,在设置第二镂空部64时,可以与电池30的极柱形状相似。示例性的,第二镂空部64为与极柱同心的圆形结构,且第二镂空部64的面积不小于极柱的面积。应理解,该结构设置可以保证第二连接部21可以与极柱之间的连接面积最大化,以提升第二汇流件20与电池30间连接的稳定性。
当然,第二镂空部64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及形状,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考图3所示出的结构,固定件60设于电池30与汇流排本体之间,且第一放置空间61与第二放置空间62设于固定件60背离电池30一侧。
应理解,在该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汇流件10与第二汇流件20采用固定件60固定,且第一汇流件10与第二汇流件20通过固定件60相对电池30进行位置校正。
同时,可以通过设置第一放置空间61和第二放置空间62沿第二方向的深度,使得第一汇流件10与第二汇流件20背离电池30一侧表面共面。值得注意的是,该“共面”包括完全共面或近似共面,由于制备工艺的影响,可能存在第一汇流件10与第二汇流件20在该侧存在细微高度差的可能性。
当然,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第一放置空间61与第二放置空间62设于固定件60朝向电池30一侧,以通过使用固定件60进行汇流排本体的快速安装,具体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当固定件60设于电池30与汇流排本体之间时,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60固定第一汇流件10与第二汇流件20后,可通过与第一连接部11对应的第一镂空部63实现第一汇流件10与电池30之间的连接操作。同时,可以通过与第二连接部21对应的第二镂空部64实现第二汇流件20与电池30之间的连接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一放置空间61与第二放置空间62之间绝缘,可以设置该固定件60包括绝缘件。具体来说,可以设置固定件60整体为绝缘结构,或者,可以设置固定件60局部由绝缘材料制备或者覆盖有绝缘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当固定件60整体为绝缘结构时,可以更好地保证第一放置空间61与第二放置空间62之间的绝缘效果,从而可避免发生短路现象,以提升电池30的安全性能。
在具体设置固定件60的结构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固定件60包括本体和设于本体一侧的分隔筋,分隔筋将本体隔出第一放置空间61和第二放置空间62,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分隔筋将本体一侧分隔出第一放置空间61和第二放置空间62的结构设置,使得固定件60整体结构简单,从而可以简化制备工艺、提升制备效率。
应理解,在设置分隔筋时,可以设置第一放置空间61与第二放置空间62共用部分分隔筋。当然,还可以设置第一放置空间61与第二放置空间62采用独立的分隔筋进行分隔,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汇流排本体脱出固定件60,可以选用多种结构设置对汇流排本体和固定件60进行辅助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件60与汇流排本体之间可以采用卡接结构进行固定。
示例性的,可在第一放置空间61附近设置第一卡接扣65,以将第一汇流件10固定在第一放置空间61内。
需要说明的是,该结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汇流件10自第一放置空间61脱出,增强第一汇流件10在第一放置空间61内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一放置空间61的分隔筋设有第一卡接扣65。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放置空间61内设有第一卡接扣65。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一放置空间61的分隔筋,以及,第一放置空间61内均设有第一卡接扣65。
应理解,当第一放置空间61内以及分隔筋均设有第一卡接扣65,可以提升第一汇流件10在第一放置空间61内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接扣65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可以按照需求设置。示例性的,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卡接扣65沿分隔筋或第一放置空间61的延伸方向分隔设置,以在多个部位固定第一汇流件10,提升第一汇流件10的稳定性。
在具体设置第一卡接扣65的结构时,如图5所示,可以设置第一卡接扣65由第一卡接板67形成,第一卡接板67包括连接部和卡接部,卡接部用于卡合第一汇流件10;连接部一端连接卡接部,另一端连接分隔筋的缺口底部,且连接部与缺口的侧壁间具有间隙。
值得注意的是,当设置第一卡接扣65由第一卡接板67形成时,由于第一卡接板67与缺口的侧壁间具有间隙,所以可以增大第一卡接扣65相对本体的形变量,从而便于第一汇流件10移入或移出第一放置空间61。
示例性的,可在第二放置空间62附近设置第二卡接扣66,以将第二汇流件20固定在第二放置空间62内。
需要说明的是,该结构设置,可以防止第二汇流件20自第二放置空间62脱出,可增强第二汇流件20置于第二放置空间62后的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二放置空间62的分隔筋设有第二卡接扣66。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放置空间62内设有第二卡接扣66。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二放置空间62的分隔筋,以及,第二放置空间62内均设有第二卡接扣66。
应理解,当第二放置空间62内以及分隔筋均设有第二卡接扣66,可以提升第二汇流件20在第一放置空间61内的稳定性。
同样的,第二卡接扣66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可以按照需求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汇流排本体与固定件60间采用粘接的连接方式。应理解,胶粘的连接形式,简单易于操作,可降低装配操作难度。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汇流排本体与固定件60间采用铆接的连接方式。示例性的,可以采用热铆连接的方式。应理解,铆接的连接形式可以增强汇流排本体与固定件60装配后的稳定性。
当然,还可以选用卡接、粘接或铆接的任意组合固定固定件60与汇流排本体,以提升二者装配后的稳固性,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汇流排,其特征在于,包括:汇流排本体,所述汇流排本体包括至少一个汇流单元,所述汇流单元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汇流件(10)和第二汇流件(20),其中:
所述第一汇流件(10)设有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形成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用于与作为第一电极端子(31)的电池壳体的端面抵接;
所述第二汇流件(20)设有第二连接部(21),所述第二连接部(21)用于与作为第二电极端子(32)的极柱的端面抵接,且所述极柱的端面与所述电池壳体的端面位于所述电池(30)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由所述第一汇流件(10)一体冲压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电池壳体的端面的垂直投影沿所述电池壳体的周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单元中,
所述第一汇流件(1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延伸段(40),所述延伸段(40)的延伸方向垂直两个所述延伸段(40)的排列方向;
沿两个所述延伸段(40)的排列方向,所述第二汇流件(20)置于两个所述延伸段(4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延伸段(40)朝向另一延伸段(40)一侧设有避让口,所述避让口用于避让与其对应的所述电池(30)内的极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60),所述固定件(60)承载所述第一汇流件(10)和第二汇流件(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60)设于所述电池(30)与所述汇流排本体之间,且所述固定件(60)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对应的第一镂空部(63),所述固定件(60)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1)对应的第二镂空部(6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汇流排,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汇流单元用于实现多个所述电池(30)并联时,所述第一汇流件(10)用于连接多个所述电池(30)的第一电极端子(31),所述第二汇流件(20)用于连接多个所述电池(30)的第二电极端子(32);
所述固定件(60)包括绝缘件,所述汇流单元内的第一汇流件(10)与第二汇流件(20)通过所述绝缘件绝缘设置。
9.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30),所述电池(30)包括作为第一电极端子(31)的电池壳体和作为第二电极端子(32)的极柱,所述第一电极端子(31)与所述第二电极端子(32)极性相反;
所述汇流排位于所述电池(30)设置所述极柱一侧,且所述汇流排的第一汇流件(10)与所述电池壳体的端面抵接,所述汇流排的第二汇流件(20)与所述极柱的端面抵接,且所述电池壳体的端面与所述极柱的端面位于所述电池(30)同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30)为圆柱电池。
CN202220429397.6U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组 Active CN2167734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9397.6U CN216773458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9397.6U CN216773458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3458U true CN216773458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58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29397.6U Active CN216773458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34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62842B1 (en) Battery module
CN114447528A (zh)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组
CN103035855A (zh) 可再充电电池及包括该可再充电电池的车辆
KR20050106540A (ko) 이차 전지
KR20090048860A (ko) 전지 모듈
CN209747626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6980788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6958421U (zh) 一种电池包及汇流排
CN115566369A (zh) 电池模组
CN213304300U (zh) 极柱结构、盖板组件以及电池
CN216773458U (zh) 一种汇流排及电池组
CN220368115U (zh) 电芯组件及包括该电芯组件的电池
US11482748B2 (en) Battery cap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CN217086810U (zh) 一种固定件、汇流排及电池组
CN217086806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7239531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6793941U (zh) 一种电池、电池组、电池极片及电芯
CN218996905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6928859U (zh) 一种汇流排组件及电池组
CN218731656U (zh) 一种双引出端子能量片结构
CN217086813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7691568U (zh) 极柱组件、电池盖板、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17086784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8448347U (zh) 电池
CN218939965U (zh) 一种具有支撑绝缘结构的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