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4955U - 信号传输装置及激光雷达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输装置及激光雷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4955U
CN220064955U CN202320939820.1U CN202320939820U CN220064955U CN 220064955 U CN220064955 U CN 220064955U CN 202320939820 U CN202320939820 U CN 202320939820U CN 220064955 U CN220064955 U CN 220064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grating
signal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device
coil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398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帅
苏昭友
李昂
郭盖华
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D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D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D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D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398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49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4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49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激光雷达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及激光雷达,信号传输装置包括: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其中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板体上印制有第一线圈结构;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平行设置,且相对于第一电路板可转动地设置,第二电路板包括第二板体,第二板体上印制有第二线圈结构,第二线圈结构的位置与第一线圈结构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能够通过第一线圈结构与第二线圈结构进行电能及信号传输;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光栅编码结构,另一者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光栅编码结构上的光学信息。本申请所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有效的降低了装置的厚度及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信号传输装置及激光雷达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激光雷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及激光雷达。
背景技术
信号传输装置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上,在部分的电器当中,如激光雷达,需要对两个相对旋转的部件之间进行电能及信号的传递,并对两个相对旋转的部件之间相对的转速及位置进行检测,对于两个相对旋转的部件之间进行电能及信号的传递,大多往往采用无线传电的方式,来实现对两个相对旋转的部件之间的电能、信号传递,现有的无线传电装置大多采用内外线圈的传电结构进行无线传电,对于两个相对旋转的部件之间相对的转速及位置,则采用光栅编码盘与光电传感器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检测。
但是,内外线圈的传电结构体型较大,无法实现信号传输装置的轻薄设计,导致使用信号传输装置的设备体积较大,且单独设置光栅编码盘则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及激光雷达,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信号传输装置厚度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信号传输装置包括: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其中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板体上印制有第一线圈结构;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平行设置,且相对于第一电路板可转动地设置,第二电路板包括第二板体,第二板体上印制有第二线圈结构,第二线圈结构的位置与第一线圈结构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能够通过第一线圈结构与第二线圈结构进行电能及信号传输;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中的一者上设置光栅编码结构,另一者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光栅编码结构上的光学信息。
可选地,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主体,主体内设置有容纳腔,第一电路板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与主体固定连接;第二电路板设置在容纳腔内,并可转动的设置在主体上。
可选地,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三电路板,第三电路板设置在容纳腔内,并与主体固定连接,第三电路板通过第一电路板向第二电路板传电。
可选地,在第一电路板上印制有光栅编码结构时,第一电路板的靠近第二电路板的一侧上设置有光栅编码结构,光栅编码结构沿第二电路板的旋转方向延伸,第二电路板靠近第一电路板的一侧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的位置与光栅编码结构的位置相对应。
可选地,光栅编码结构包括多个光栅丝印部,多个光栅丝印部沿第二电路板的旋转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多个相邻光栅丝印部之间具有第一间隔距离和第二间隔距离,第一间隔距离不等于第二间隔距离。
可选地,在第一电路板上印制有光栅编码结构时,光栅编码结构与第一线圈结构内外设置,在第二电路板上印制有光栅编码结构时,光栅编码结构与第二线圈结构内外设置。
可选地,第一线圈结构或第二线圈结构设置于光栅编码结构的外围。
可选地,在第一电路板上印制有光栅编码结构时,光栅编码结构设置于第一线圈结构上。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包括信号传输装置,信号传输装置为上述的信号传输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通过在第一电路板的第一板体上集成第一线圈结构,在第二电路板的第二板体上集成第二线圈结构,使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能够通过第一线圈结构与第二线圈结构进行无线传电和信号传输,与此同时,通过在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中的一者上集成光栅编码结构,在另一者上设置光电传感器,使第二电路板在相对于第一电路板发生转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光电传感器检测光栅编码结构上的光学信息的方式,检测出第二电路板相对于第一电路板的转速及位置,由于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线圈结构与第二线圈结构分别集成在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上,光栅编码结构集成在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上,无需采用传统意义上的外置线圈进行传电,避免了厚度上的结构堆叠,有效的降低了信号传输装置的厚度,进而降低使用该信号传输装置的其他设备的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拆去部分零件的激光雷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拆去部分零件的激光雷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拆去部分零件的激光雷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旋转部的爆炸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拆去部分零件的激光测距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拆去部分零件的定子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拆去部分零件的定子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
10、主体;11、容纳腔;12、凸柱;13、底座;131、第一凹部;132、第一安装结构;133、让位槽;14、上盖;141、第二凹部;142、第二安装结构;
20、第一电路板;21、第一板体;22、光栅编码结构;221、光栅丝印部;23、焊盘结构;
30、第二电路板;31、第二板体;32、光电传感器;33、FPC连接座;
40、第三电路板;41、插口;
50、旋转部;51、转轴;511、锯齿结构;512、螺纹孔;52、支撑件;521、第二安装孔;53、轴承组件;531、轴承本体;532、第一垫片;533、第二垫片;54、螺钉;
60、驱动部;61、定子组件;611、定子绕组;612、定子支架;62、转子组件;
70、激光测距部;71、第四电路板;711、FPC连接器;7111、金手指;72、激光发射组件;73、激光接收组件;
80、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记载的,信号传输装置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上,在部分的电器当中,如激光雷达,需要对两个相对旋转的部件之间进行电能及信号的传递,并对两个相对旋转的部件之间相对的转速及位置进行检测,对于两个相对旋转的部件之间进行电能及信号的传递,大多往往采用无线传电的方式,来实现对两个相对旋转的部件之间的电能、信号传递,现有的无线传电装置大多采用内外线圈的传电结构进行无线传电,对于两个相对旋转的部件之间相对的转速及位置,则采用光栅编码盘与光电传感器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检测。但是,内外线圈的传电结构体型较大,无法实现信号传输装置的轻薄设计,导致使用信号传输装置的设备体积较大,且单独设置光栅编码盘则成本较高。
参见图1至图14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装置,信号传输装置包括: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30,其中第一电路板20包括第一板体21,第一板体21上印制有第一线圈结构;第二电路板30与第一电路板20平行设置,且相对于第一电路板20可转动地设置,第二电路板30包括第二板体31,第二板体31上印制有第二线圈结构,第二线圈结构的位置与第一线圈结构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电路板20与第二电路板30能够通过第一线圈结构与第二线圈结构进行电能及信号传输;第一电路板20与第二电路板30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光栅编码结构22,另一者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32,光电传感器32用于检测光栅编码结构22上的光学信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通过在第一电路板20的第一板体21上印制第一线圈结构,在第二电路板30的第二板体31上印制第二线圈结构,使第一电路板20与第二电路板30之间能够通过第一线圈结构与第二线圈结构进行无线传电和信号传输,与此同时,通过在第一电路板20与第二电路板30中的一者上设置光栅编码结构22,在另一者上设置光电传感器32,使第二电路板30在相对于第一电路板20发生转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光电传感器32检测光栅编码结构22上的光学信息的方式,检测出第二电路板30相对于第一电路板20的转速及位置,由于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线圈结构与第二线圈结构分别印制在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上,光栅编码结构设置在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上,无需采用传统意义上的外置线圈进行传电,避免了厚度上的结构堆叠,有效的降低了信号传输装置的厚度,进而降低使用该信号传输装置的其他设备的厚度。
优选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线圈结构与第二线圈结构采用印制的方式,分别集成在第一电路板20与第二电路板30上,光栅编码结构22通过丝印的方式设置在第一电路板20或第二电路板30上,有效的降低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的厚度及生产成本。
参见图5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主体10,主体10内设置有容纳腔11,第一电路板20设置在容纳腔11内,并与主体10固定连接;第二电路板30设置在容纳腔11内,并可转动的设置在主体10上。通过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电路板20和第二电路板30设置在容纳腔11内,并使第一电路板20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主体10固定连接,第二电路板30可转动的设置在主体10上,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电路板30能够先对于第一电路板20转动。
参见图5和图6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电路板20进行传电,本实施例中的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三电路板40,第三电路板40设置在容纳腔11内,并与主体10固定连接,第三电路板40通过第一电路板20向第二电路板30传电。上述传电既可以是传递电能,也可以是传递信号。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电路板40与第一电路板20电连接,通过使第三电路板40与第一电路板20电连接,使第三电路板40能够通过第一电路板20向第二电路板30传电。
参见图2和图6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电路板20上印制有光栅编码结构22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路板20的靠近第二电路板30的一侧上设置有光栅编码结构22,光栅编码结构22沿第二电路板30的旋转方向延伸,第二电路板30靠近第一电路板20的一侧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32,光电传感器32的位置与光栅编码结构22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电路板20的靠近第二电路板30的一侧上设置光栅编码结构22,在第二电路板30的靠近第一电路板20的一侧上设置光电传感器32,并使光电传感器32的位置与光栅编码结构22的位置相对应,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能够在第二电路板30在相对第一电路板20旋转的情况下,通过光电传感器32检测到光栅编码结构22上的光学信息,从而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能够根据光电传感器32检测到的光学信息,确定第二电路板30相对第一电路板20的转速及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电路板30的靠近第一电路板20的一侧上设置有光栅编码结构22,光栅编码结构22沿第二电路板30的旋转方向延伸,第一电路板20靠近第二电路板30的一侧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32,光电传感器32的位置与光栅编码结构22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电路板30的靠近第一电路板20的一侧上设置光栅编码结构22,在第一电路板20的靠近第二电路板30的一侧上设置光电传感器32,并使光电传感器32的位置与光栅编码结构22的位置相对应,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能够在第一电路板20在相对第二电路板30旋转的情况下,通过光电传感器32检测到光栅编码结构22上的光学信息,从而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能够根据光电传感器32检测到的光学信息,确定第一电路板20相对第二电路板30的转速及位置。
参见图2和图6所示,为了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能够在第二电路板30相对于第一电路板20发生转动的情况下,检测出第二电路板30相对于第一电路板20的转速,本实施例中的光栅编码结构22包括多个光栅丝印部221,多个光栅丝印部221沿第二电路板30的旋转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栅编码结构22设置为多个光栅丝印部221,同时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个光栅丝印部221沿第二电路板30的旋转方向间隔设置,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电路板30在相对于第一电路板20发生旋转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光电传感器32依次对多个光栅丝印部221进行检测,当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电传感器32位于光栅丝印部221上方时,会向外输出第一预设信号,当光电传感器32位于相邻的两个光栅丝印部221之间的间隙时,会向外输出第二预设信号,通过光电传感器32输出第一预设信号的时间间隔及光栅丝印部221的设置位置,便可得出第二电路板30相对于第一电路板20的转速。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预设信号和第二预设信号为电信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预设信号和第二预设信号可以是电流信号,也可以是电压信号。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栅丝印部221的颜色与第一电路板20的颜色不同。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栅丝印部221的颜色与第二电路板30的颜色不同。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栅丝印部221的颜色为白色。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电传感器32为反射式光电对管。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也可以通过光电传感器32输出第二预设信号的时间间隔及光栅丝印部221的设置位置,检测出第二电路板30相对于第一电路板20的转速。
参见图6所示,为了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能够在第二电路板30相对于第一电路板20发生转动的情况下,检测出第二电路板30相对于第一电路板20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的多个相邻光栅丝印部221之间具有第一间隔距离和第二间隔距离,第一间隔距离不等于第二间隔距离。通过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个相邻光栅丝印部221之间具有第一间隔距离和第二间隔距离,并使第一间隔距离不等于第二间隔距离,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电传感器32在经过相邻的两个光栅丝印部221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间隔距离的间隙时,输出第一预设时长的第二预设信号,在经过相邻的两个光栅丝印部221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间隔距离的间隙时,输出第二预设时长的第二预设信号,通过第二预设信号的输出时间及光栅丝印部221的设置位置,便可得出第二电路板30相对于第一电路板20的位置。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路板上印制有光栅编码结构,光栅编码结构与第一线圈结构内外设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电路板上印制有光栅编码结构,光栅编码结构与第二线圈结构内外设置。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线圈结构或第二线圈结构设置于光栅编码结构的外围。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在第一电路板上印制有光栅编码结构时,光栅编码结构设置于第一线圈结构上。
参见图6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电路板20与第三电路板40之间的电能及信号传输,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路板20上设置有焊盘结构23,焊盘结构23与第一线圈电连接,第三电路板40上设置有插座结构,插座结构与第三电路板40电连接;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连接线,连接线的第一端焊接在焊盘结构23上,连接线的第二端上设置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与插座结构相适配,接线端子插接在插座结构上,第一电路板20与第三电路板40之间通过连接线电连接。通过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电路板20上设置与第一线圈电连接的焊盘结构23,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电路板40上设置与第三电路板40电连接的插座结构,并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线的第一端焊接在焊盘结构23上,连接线的第二端通过接线端子插接在插座结构上,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电路板20与第三电路板40之间能够通过的连接线进行电能及信号的传输。
参见图5和图6所示,为了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电路板30能够相对于主体10进行旋转,本实施例中的容纳腔11内设置有凸柱12,凸柱12沿垂直于第二电路板30的方向延伸,凸柱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延伸方向与凸柱12的延伸方向相同,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旋转部50,旋转部50设置在容纳腔11内,旋转部50包括转轴51及支撑件52,转轴51的第一端穿设在第一安装孔内,并与主体10固定连接,支撑件52可转动的设置在转轴51的第二端上,第二电路板30与支撑件52固定连接。通过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转轴51的第一端穿设在第一安装孔内,并与主体10固定连接,将支撑件52可转动的设置在转轴51的第二端上,并使第二电路板30与支撑件52固定连接,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电路板30能够随着支撑件52相对于主体10进行旋转。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主体10包括底座13及上盖14,上盖14盖设在底座13上,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底座13上设置有第一凹部131,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上盖14上设置有第二凹部141,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凹部131与第二凹部141共同组成容纳腔11。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底座13的靠近上盖14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安装结构13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上盖14的靠近底座13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安装结构142,本实施例所提供第一安装结构132与第二安装结构142相适配,通过第一安装结构132与第二安装结构142的配合,能够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上盖14安装在底座13上。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第一安装结构132为凸块,第二安装结构142为凹槽,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凸块与凹槽相适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安装结构132与第二安装结构142也可以为卡扣与卡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凸柱12设置在第一凹部131内。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转轴51的第一端上设置有锯齿结构511,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转轴51与底座13一体成型。
参见图5所示,为了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撑件52的旋转更加轻松,同时提高支撑件52与转轴51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件5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521,转轴51的第二端穿设在第二安装孔521内,旋转部50还包括轴承组件53,轴承组件53设置在第二安装孔521与转轴51的第二端之间,轴承组件53的内圈与转轴5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轴承组件53的外圈与第二安装孔521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转轴51的第二端穿设在支撑件52的第二安装孔521内,同时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组件53设置在第二安装孔521与转轴51的第二端之间,并使轴承组件53的内圈与转轴5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轴承组件53的外圈与第二安装孔521的内壁固定连接,使支撑件52与转轴51之间的摩擦转变为轴承组件53的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摩擦,在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撑件52的旋转更加轻松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支撑件52与转轴51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转轴51的第二端上设置有螺纹孔51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螺纹孔512沿转轴51的延伸方向延伸,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部50还包括螺钉54,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螺钉54与螺纹孔512相适配,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螺钉54通过螺纹孔512安装在转轴51的第二端上,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螺钉54同于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组件53的轴向位移进行限位。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组件53包括轴承本体531、第一垫片532及第二垫片533,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本体531、第一垫片532及第二垫片533均套设在转轴51上,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垫片532设置在凸台与轴承本体531之间,用于减小轴承本体531与凸台之间的摩擦,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垫片533设置在轴承本体531与螺钉54的头部之间,用于减小轴承本体531与凸台之间的摩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本体531为含油轴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本体531也可以使滚珠轴承。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通过的第三电路板40上设置有插口41,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插口41与第三电路板40电连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底座13上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让位槽133,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插口41部分的穿设在让位槽133内,外部设备能够通过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插口41与信号传输装置电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密封件80,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密封件80设置在插口41与让位槽133之间,用于对插口41与让位槽133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参见图5和图6所示,为了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撑件52能够自动的进行旋转,本实施例中的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驱动部60,驱动部60设置在容纳腔11内,驱动部60的输出端与旋转部50的输出端驱动连接,驱动部60用于驱动旋转部50的输出端旋转。上述旋转部50的输出端为支撑件52,通过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部60的输出端与旋转部50的输出端驱动连接,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部50的输出端能够在驱动部60的驱动下自动的进行旋转。
参见图5和图6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驱动部60包括定子组件61及转子组件62,定子组件61与第三电路板40电连接,定子组件61上设置有第一让位孔,凸柱12穿设在第一让位孔内,定子组件61与凸柱12同轴设置,转子组件62上设置有第二让位孔,定子组件61穿设在第二让位孔内,转子组件62与支撑件52固定连接,并与定子组件61同轴设置。上述驱动部60的输出端为转子组件62,通过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定子组件61上设置第一让位孔,在转子组件62上设置第二让位孔,并使凸柱12穿设在第一让位孔内,定子组件61穿设在第二让位孔内,同时使凸柱12、定子组件61及转子组件62同轴设置,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转子组件62能够在第三电路板40在对定子组件61进行供电后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与转子组件62固定连接的支撑件52进行转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定子组件61包括定子绕组611及定子支架61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转子组件62为永磁转子,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定子支架612与定子绕组611固定连接,定子支架612上设置有接线引脚,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定子绕组611的线圈与接线引脚电连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接线引脚与第三电路板40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包括信号传输装置,信号传输装置为上述的信号传输装置。
参见图1至图14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激光雷达还包括激光测距部70,激光测距部70与第二电路板30电连接,激光测距部70能够随着第二电路板30的旋转而旋转,激光测距部70用于检测激光雷达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通过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激光测距部70第二电路板30电连接,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激光测距部70所检测到的信息能够传输到第二电路板30上。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激光测距部70与支撑件固定连接。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激光测距部70包括第四电路板71、激光发射组件72及激光接收组件73,激光发射组件72用于向目标物发射激光,激光接收组件73用于接收从目标物上反射的激光,激光发射组件72与激光接收组件73均与第四电路板71。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四电路板71上设置有FPC(Flexible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连接器711,FPC连接器711与第四电路板71电连接,FPC连接器711的端部设置有金手指7111,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电路板30上设置有FPC连接座33,本实施例所提供的FPC连接座33与金手指7111相适配,第二电路板30与第四电路板71之间通过FPC连接器711电连接。
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及激光雷达,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通过在第一电路板20的第一板体21上印制第一线圈结构,在第二电路板30的第二板体31上印制第二线圈结构,使第一电路板20与第二电路板30之间能够通过第一线圈结构与第二线圈结构进行无线传电和信号传输,与此同时,通过在第一电路板20与第二电路板30中的一者上设置光栅编码结构22,在另一者上设置光电传感器32,使第二电路板30在相对于第一电路板20发生转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光电传感器32检测光栅编码结构22上的光学信息的方式,检测出第二电路板30相对于第一电路板20的转速及位置,并且由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线圈结构与第二线圈结构采用印制的方式,分别集成在第一电路板20与第二电路板30上,光栅编码结构22通过丝印的方式印制在第一电路板20或第二电路板30上,有效的降低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传输装置的厚度及生产成本。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电路板(20),所述第一电路板(20)包括第一板体(21),所述第一板体(21)上印制有第一线圈结构;
第二电路板(30),所述第二电路板(30)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0)平行设置,且相对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二电路板(30)包括第二板体(31),所述第二板体(31)上印制有第二线圈结构,所述第二线圈结构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线圈结构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电路板(20)与所述第二电路板(30)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线圈结构与所述第二线圈结构进行电能及信号传输;
所述第一电路板(20)与所述第二电路板(30)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光栅编码结构(22),另一者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32),所述光电传感器(32)用于检测所述光栅编码结构(22)上的光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
主体(10),所述主体(10)内设置有容纳腔(11),所述第一电路板(2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内,并与所述主体(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3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内,并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主体(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三电路板(40),所述第三电路板(4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内,并与所述主体(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路板(40)通过所述第一电路板(20)向所述第二电路板(30)传电。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路板(20)上印制有光栅编码结构(22)时,所述第一电路板(20)的靠近所述第二电路板(30)的一侧上设置有光栅编码结构(22),所述光栅编码结构(22)沿所述第二电路板(30)的旋转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电路板(30)靠近所述第一电路板(20)的一侧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32),所述光电传感器(32)的位置与所述光栅编码结构(22)的位置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编码结构(22)包括多个光栅丝印部(221),多个所述光栅丝印部(221)沿所述第二电路板(30)的旋转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相邻所述光栅丝印部(221)之间具有第一间隔距离和第二间隔距离,所述第一间隔距离不等于所述第二间隔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路板(20)上印制有光栅编码结构(22)时,所述光栅编码结构(22)与所述第一线圈结构内外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30)上印制有光栅编码结构(22)时,所述光栅编码结构(22)与所述第二线圈结构内外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结构或第二线圈结构设置于所述光栅编码结构(22)的外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路板(20)上印制有光栅编码结构(22)时,所述光栅编码结构(22)设置于第一线圈结构上。
10.一种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雷达包括所述信号传输装置,所述信号传输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号传输装置。
CN202320939820.1U 2023-04-14 2023-04-14 信号传输装置及激光雷达 Active CN220064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9820.1U CN220064955U (zh) 2023-04-14 2023-04-14 信号传输装置及激光雷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9820.1U CN220064955U (zh) 2023-04-14 2023-04-14 信号传输装置及激光雷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4955U true CN220064955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7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39820.1U Active CN220064955U (zh) 2023-04-14 2023-04-14 信号传输装置及激光雷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49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62242B2 (en) Optical encoder device for small-sized mo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US7414238B2 (en) Optical encoder device for small-sized moto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4964612B2 (ja) 小型モータの光学式エンコーダ装置
CN111657826A (zh) 一种磁控装置及磁控胶囊内窥镜系统
CN211674058U (zh) 一种激光雷达及扫地机器人
CN220064955U (zh) 信号传输装置及激光雷达
US5319277A (en) Electro-dynamic machine with an integral electrical service circuit
JP4516288B2 (ja) デジタル式変位測定器
JP3990591B2 (ja) エンコーダ
JP3978915B2 (ja) 電解コンデンサ装置
CN210839209U (zh) 电机及包含该电机的电缸
CN113900114A (zh) 传电动力模组和激光雷达系统
KR100382410B1 (ko) 차량 모터용 홀센서 결합구조
CN220874330U (zh) 一种便于电路连接的激光雷达电机
CN220171239U (zh) 一种旋转式激光雷达
CN220171236U (zh) 一种旋转式激光雷达
CN213320212U (zh) 一种舵机及机器人
CN214752710U (zh) 一种全息旋转显示屏画面定位装置
CN220509129U (zh) 一种雷达
CN217320653U (zh) 一种电助力自行车的控制器及中置电机控制系统
CN220338058U (zh) 一种旋转底座及旋转式激光雷达
CN214544475U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20401562U (zh) 一种驱动器和预压力检测集成一体式步进电机
CN220933191U (zh) 一种用于相机的测距结构及相机
CN216016649U (zh) 一种编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