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1896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1896U
CN220061896U CN202320292113.8U CN202320292113U CN220061896U CN 220061896 U CN220061896 U CN 220061896U CN 202320292113 U CN202320292113 U CN 202320292113U CN 220061896 U CN220061896 U CN 220061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box
indoor unit
hole
air flow
heat rad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921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乐祯
陈祖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921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1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1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18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空调室内机,有助于抑制电气部件盒内的发热部件温度过高。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具有壳体、风扇组件和电气部件盒,风扇组件工作时在壳体内形成主气流,在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设有功率模块,电气部件盒具有与电路板相对的第一板部,其中,在第一板部的与功率模块对应的位置或者其周边设置有散热孔,且在壳体的与电气部件盒对应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在风扇组件工作时形成从第一接线孔进入电气部件盒内并从散热孔流出而汇入主气流的气流以及从第二接线孔进入电气部件盒内并从散热孔流出而汇入主气流的气流,在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导风件,其将从第一接线孔进入电气部件盒内的气流朝向远离第二接线孔的方向引导。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具有壳体、风扇组件和电气部件盒,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工作时在所述壳体内形成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流动的气流,所述电气部件盒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面(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CN212901740U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为了对所述风扇组件进行控制,在所述电气部件盒内通常设置有包括风扇组件驱动部件的电路板,不过,风扇组件驱动部件的发热量通常较大,而所述电气部件盒大致呈密封状态,因此,风扇组件驱动部件的温度容易变得过高而影响其工作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有助于抑制电气部件盒内的发热部件温度过高而影响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具有壳体、风扇组件和电气部件盒,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工作时在所述壳体内形成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流动的主气流,在所述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功率模块,所述电气部件盒具有与所述电路板相对的第一板部,其中,在所述第一板部的与所述功率模块对应的位置和/或该位置的周边设置有散热孔,且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电气部件盒对应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在所述风扇组件工作时形成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所述第一散热气流从所述第一接线孔进入所述电气部件盒内并从所述散热孔流出而汇入所述主气流,所述第二散热气流从所述第二接线孔进入所述电气部件盒内并所述从所述散热孔流出而汇入所述主气流,在所述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导风件,该导风件将从所述第一接线孔进入所述电气部件盒内的所述第一散热气流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接线孔的方向引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板部的与功率模块对应的位置和/或该位置的周边设置有散热孔,且在壳体的与电气部件盒对应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在风扇组件工作时形成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第一散热气流从第一接线孔进入电气部件盒内并从散热孔流出而汇入主气流,第二散热气流从第二接线孔进入电气部件盒内并从散热孔流出而汇入主气流,因此,能利用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对电气部件盒的内部进行充分散热,特别是针对电路板上设有的功率模块等发热部件(例如驱动风扇组件的驱动部件)进行充分散热,避免发热部件温度过高而影响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也能避免因发热而造成的电气安全风险;并且,在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导风件,该导风件将从第一接线孔进入电气部件盒内的第一散热气流朝向远离第二接线孔的方向引导,因此,能使从外部进入电气部件盒内的散热气流分散,有助于降低电气部件盒内部整体的温度。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板部空开间隙,所述第一散热气流和所述第二散热气流分别经由所述间隙而从所述散热孔流出所述电气部件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电路板与第一板部空开间隙,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分别经由间隙而从散热孔流出电气部件盒,有助于通过转弯的散热气流将电路板的热量带走。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在所述第一板部的所述主气流所流经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板部的主气流所流经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组件,因此,有助于避免传感器组件的热量扩散到电气部件盒的其它区域而造成影响,并确保传感器组件检测气流的参数精准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器,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板部的远离所述散热孔的角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器,且设置在第一板部的远离散热孔的角部,因此,更有助于避免传感器组件的热量扩散到电气部件盒的其它区域而造成影响,并确保传感器组件检测气流的参数精准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和驱动该风扇的马达,所述传感器组件与所述散热孔及所述马达之间的距离为20mm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和驱动该风扇的马达,传感器组件与散热孔及马达之间的距离为20mm以上,因此,能有效地避免散热孔及马达的热负荷对传感器组件的检测精度造成影响。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第一接线孔和所述第二接线孔相对于所述电路板位于与所述散热孔相反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相对于电路板位于与散热孔相反的一侧,因此,容易形成贯穿电气部件盒的散热气流,并利用散热气流对电路板的正反面同时进行散热,从而进一步抑制功率模块等发热部件温度过高而影响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第一接线孔和所述第二接线孔设置于与所述散热孔不同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设置于与散热孔不同的高度,因此,容易使散热气流流经电气部件盒的内部的整体,进一步降低电路板以及电气部件盒内部的温度。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第一接线孔与所述第二接线孔之间的距离为50mm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第一接线孔与第二接线孔之间的距离为50mm以上,因此,有助于避免配线等相互干扰。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所述导风件将所述第一接线孔与所述电路板隔开,所述导风件的一侧通过卡扣固定,另一侧通过螺丝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导风件将第一接线孔与电路板隔开,因此,导风件在发挥引导散热气流的作用的同时,还能避免接线作业时触碰到电路板上的元器件,确保安全性;并且,导风件的一侧通过卡扣固定,另一侧通过螺丝固定,因此,能方便且牢固地将导风件固定到电气部件盒内。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在所述第一板部的所述主气流所流经的一侧,以罩住所述散热孔的方式设置有檐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板部的主气流所流经的一侧,以罩住散热孔的方式设置有檐部,因此,能防止水从散热孔进入电气部件盒内而导致电气部件盒内的元器件出现故障。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在所述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第二导风件,该第二导风件将从所述第二接线孔进入所述电气部件盒内的所述第二散热气流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接线孔的方向引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在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第二导风件,该第二导风件将从第二接线孔进入电气部件盒内的第二散热气流朝向远离第一接线孔的方向引导,因此,能使从外部进入电气部件盒内的散热气流更为分散,有助于降低电气部件盒内部整体的温度。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优选在所述电路板的面向所述第一板部的一侧,在所述功率模块处设有散热器,该散热器的翅片穿过所述散热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在电路板的面向第一板部的一侧,在功率模块处设有散热器,该散热器的翅片穿过散热孔,因此,能进一步提升功率模块的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板部的与功率模块对应的位置或者该位置的周边设置有散热孔,且在壳体的与电气部件盒对应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在风扇组件工作时形成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第一散热气流从第一接线孔进入电气部件盒内并从散热孔流出而汇入主气流,第二散热气流从第二接线孔进入电气部件盒内并从散热孔流出而汇入主气流,因此,能利用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对电气部件盒的内部进行充分散热,特别是针对电路板上设有的功率模块等发热部件(例如驱动风扇组件的驱动部件等)进行充分散热,避免发热部件温度过高而影响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也能避免因发热而造成的电气安全风险;并且,在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导风件,该导风件将从第一接线孔进入电气部件盒内的第一散热气流朝向远离第二接线孔的方向引导,因此,能使从外部进入电气部件盒内的散热气流分散,有助于降低电气部件盒内部整体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仰视图。
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局部立体图,其中省略了壳体的一部分的图示。
图4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中的电气部件盒的立体图。
图5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中的电气部件盒的另一立体图。
图6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中的电气部件盒的又一立体图。
图7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中的电气部件盒内的气流流动状况的局部侧视图。
图8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变形例的空调室内机中的电气部件盒的立体图。
图9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变形例的空调室内机中的电气部件盒的另一立体图。
图10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变形例的空调室内机中的电气部件盒的局部俯视图。
(符号说明)
1 空调室内机
11 壳体
111 侧壁
1111 侧壁主体部
12 隔板
20 风扇组件
21 风扇
22 马达
30 电气部件盒
311 第一板部
3111 散热孔
3112 檐部
312 第二板部
313 第三板部
32 电路板
321 驱动部件
33 导风件
331 第一壁
332 第二壁
333 第三壁
34 传感器组件
35 支承件
36 第二导风件
361 第一壁
362 第二壁
363 第三壁
37 散热器
40 热交换器
S1 风扇室
S2 热交换室
JF 进风口
CF 出风口
WX 维修开口
JX1 第一接线孔
JX2 第二接线孔
J 间隙
ZQ 主气流
SQ1 第一散热气流
SQ2 第二散热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仰视图,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局部立体图,其中省略了壳体的一部分的图示,图4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中的电气部件盒的立体图,图5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中的电气部件盒的另一立体图,图6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中的电气部件盒的又一立体图,图7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中的电气部件盒内的气流流动状况的局部侧视图。
此处,为方便说明,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且将X方向的一侧设为X1,将X方向的另一侧设为X2,将Y方向的一侧设为Y1,将Y方向的另一侧设为Y2,将Z方向的一侧设为Z1,将Z方向的另一侧设为Z2。
(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1具有壳体11、风扇组件20和电气部件盒30,壳体11具有进风口JF和出风口CF,风扇组件20设置在壳体11内,且工作时在壳体11内形成从进风口JF朝向出风口CF流动的主气流ZQ,电气部件盒30设置在壳体11的侧面。
此处,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室内机1是天花板埋入式空调室内机,在壳体11内设置有隔板12,该隔板12在主气流ZQ的流动方向上将壳体11的内部分隔成风扇室S1和热交换室S2。并且,在风扇室S1内设置有风扇组件20和电气部件盒30,在热交换室S2内设置有热交换器40。并且,风扇组件20包括风扇21和驱动该风扇21的马达22。
此外,如图1和图3所示,壳体11具有侧壁111,该侧壁111包括设有维修开口WX的侧壁主体部1111以及覆盖该维修开口WX的盖板部(未图示)。并且,壳体11的侧壁111具有第一接线孔JX1和第二接线孔JX2。具体而言,侧壁主体部1111具有第一接线孔JX1和第二接线孔JX2。并且,第一接线孔JX1与第二接线孔JX2之间的距离为50mm以上。并且,第一接线孔JX1和第二接线孔JX2分别设于壳体11的X2方向侧且Z2方向侧的角部,且沿X方向排列。
(电气部件盒的结构)
如图2至图5所示,在电气部件盒30内设置有电路板32,电路板32设有用于驱动风扇组件20的驱动部件321(功率模块的一例),电气部件盒30具有与电路板32相对的第一板部311。并且,如图4至图7所示,在第一板部311的与驱动部件321对应的位置及其周边(在图示的例子中是上方,但并不局限于此)设置有散热孔3111,且第一接线孔JX1和第二接线孔JX2设置于侧壁111的与电气部件盒30对应的部分,在风扇组件20工作时形成第一散热气流SQ1和第二散热气流SQ2,第一散热气流SQ1从第一接线孔JX1进入电气部件盒30内并从散热孔3111流出而汇入主气流ZQ,第二散热气流SQ2从第二接线孔JX2进入电气部件盒30内并从散热孔3111流出而汇入主气流ZQ。并且,如图4和图5所示,在电气部件盒30内设置有导风件33,该导风件33将从第一接线孔JX1进入电气部件盒30内的第一散热气流SQ1朝向远离第二接线孔JX2的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是X1方向)引导。
此处,如图2所示,电气部件盒30还具有传感器组件34。
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电气部件盒30具有第一板部311、第二板部312和第三板部313。第一板部311在Y2方向侧与侧壁111隔开间隔相对,厚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在沿Y方向观察时,第一板部311大致呈长度方向与X方向一致的矩形。第二板部312从第一板部311的X2方向侧的边缘朝向Y1方向侧立起,第二板部312的Y1方向侧的端部与壳体11的侧壁111抵接。第三板部313从第一板部311的Z2方向侧的边缘朝向Y1方向侧立起,且X2方向侧的端部与第二板部312的2方向侧的端部连接,第三板部313的Y1方向侧的端部与壳体11的侧壁111抵接。并且,如图2、图6和图7所示,在第一板部311处,散热孔3111沿X方向延伸,且在Z方向上排列设置有多个,散热孔3111相对于电路板32位于与第一接线孔JX1和第二接线孔JX2相反的一侧即Y2方向侧,且设于与第一接线孔JX1及第二接线孔JX2不同的高度;并且,在第一板部311的主气流ZQ所流经的一侧,以罩住散热孔3111的方式设置有檐部3112(在图示的例子中,檐部3112从散热孔3111的顶部朝第一板部311的外侧面即Y2方向侧突出并朝向第三板部313即Z2方向侧延伸,檐部3112的朝向第三板部313的边缘与第一板部311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与散热孔3111连通,从而有利于改善电路基板32的驱动部件321等的散热)。
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电路板32在Y1方向侧与第一板部311相对,厚度方向与Y方向抑制,在沿Y方向观察时,电路板32大致呈矩形。并且,在电路板32的Y1方向侧的表面上的Z1方向侧设置有驱动部件321,该驱动部件321例如由功率部件构成。并且,在电路板32的Y1方向侧的表面上,在X1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用于经由未图示的配线连接传感器组件34的传感器用端子,在Z2方向侧的端部设置有用于经由未图示的配线与室外机连接的外部用端子,在Z1方向侧且X2方向侧的角部设置有用于经由未图示的配线与马达22连接的马达用端子。并且,如图7所示,电路板32与第一板部311空开间隙J,具体而言,电路板32经由支承件35以与第一板部311空开间隙J的方式支承于第一板部311的Y1方向侧。并且,第一散热气流SQ1和第二散热气流SQ2分别经由间隙J而从散热孔3111流出电气部件盒30。
此外,如图3至图5所示,导风件33将第一接线孔JX1与电路板32隔开,导风件33的一侧例如通过卡扣进行固定,另一侧例如通过螺丝进行固定。具体而言,导风件33与壳体11的侧壁111一起围成供从第一接线孔JX1进入电气部件盒30内的第一散热气流SQ1流动的通道,且具有第一壁331、第二壁332和第三壁333,第一壁331以与第一板部311平行的方式从第三板部313朝Z1方向立起,第二壁332以与第二板部312平行的方式从第三板部313朝Z1方向立起,且Y2方向侧的端部与第一壁331的X2方向侧的端部连接,第三壁333与第三板部313平行,且Y2方向侧的端部与第一壁331的Z1方向侧的端部连接,X2方向侧的端部与第二壁332的Z1方向侧的端部连接。
此外,传感器组件34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器。并且,如图2所示,传感器组件34设置在第一板部311的主气流ZQ所流经的一侧。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传感器组件34设置在第一板部311的远离散热孔3111的角部(在图示的例子中靠近壳体11的进风口JF)。并且,传感器组件34与散热孔3111及马达22之间的距离为20mm以上。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1,在电气部件盒30的第一板部311的与驱动部件321对应的位置及其周边设置有散热孔3111,且第一接线孔JX1和第二接线孔JX2设置于壳体11的与电气部件盒30对应的部分,在风扇组件20工作时形成第一散热气流SQ1和第二散热气流SQ2,第一散热气流SQ1从第一接线孔JX1进入电气部件盒30内并从散热孔3111流出而汇入主气流ZQ,第二散热气流SQ2从第二接线孔JX2进入电气部件盒30内并从散热孔3111流出而汇入主气流ZQ,因此,能利用第一散热气流SQ1和第二散热气流SQ2对电气部件盒30的内部进行充分散热,特别是针对电路板32上设有的功率模块等发热部件(例如驱动风扇组件20的驱动部件321)进行充分散热,避免发热部件温度过高而影响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也能避免因发热而造成的电气安全风险;并且,在电气部件盒30内设置有导风件33,该导风件33将从第一接线孔JX1进入电气部件盒30内的第一散热气流SQ1朝向远离第二接线孔JX2的方向引导,因此,能使从外部进入电气部件盒30内的散热气流分散,有助于降低电气部件盒30内部整体的温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天花板埋入式为例对空调室内机1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空调室内机1也可以是其它的类型。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接线孔JX1与第二接线孔JX2以沿X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于壳体11的角部,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接线孔JX1与第二接线孔JX2的设置位置和排列方式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接线孔JX1和第二接线孔JX2设置于形成维修开口WX的侧壁主体部1111,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设置于覆盖维修开口WX的盖板部,并且,如图4中虚线所示,第一接线孔JX1和第二接线孔JX2还可设置于第三板部313。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散热孔3111设置于电气部件盒30的第一板部311的与驱动部件321对应的位置及其上方,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仅设置于第一板部311的与驱动部件321对应的位置,或者仅设置于第一板部311的与驱动部件321对应的位置的上方。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传感器组件34的设置位置也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并不局限于第一板部311的远离散热孔3111的角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散热孔3111的形式和数量不限于图示的形式和数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散热孔3111相对于电路板32位于与第一接线孔JX1和第二接线孔JX2相反的一侧,且设于与第一接线孔JX1及第二接线孔JX2不同的高度,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电气部件盒30具有从第一板部311的X1方向侧的端部朝向Y1方向延伸的板部的情况下,也可在该板部开设散热孔3111,散热孔3111也可设于与第一接线孔JX1及第二接线孔JX2相同的高度。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风件33的形状也可根据需要适当变更,例如也可形成为有底半圆筒状等形状,并且,导风件33在电气部件盒30中的固定方式也可根据需要适当变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也可在电气部件盒30内设置第二导风件36,该第二导风件36将从第二接线孔JX2进入电气部件盒30内的第二散热气流SQ2朝向远离第一接线孔JX1的方向引导。具体而言,第二导风件36与壳体11的侧壁111一起围成供从第二接线孔JX2进入电气部件盒30内的第二散热气流SQ2流动的通道,且具有第一壁361、第二壁362和第三壁363,第一壁361以与第一板部311平行的方式从第三板部313朝Z1方向立起,第二壁362以与第二板部312平行的方式从第三板部313朝Z1方向立起,且Y2方向侧的端部与第一壁361的X1方向侧的端部连接,第三壁363与第三板部313平行,且Y2方向侧的端部与第一壁361的Z1方向侧的端部连接,X1方向侧的端部与第二壁362的Z1方向侧的端部连接。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9和图10所示,在电路板32的面向第一板部311的一侧,也可在功率模块处设置散热器37,该散热器37的翅片穿过散热孔3111。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气部件盒30靠近壳体11的侧壁111设置,但并不局限于此,电气部件盒30也可靠近壳体11的底壁等设置。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在其范围内,能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自由组合,或是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适当变形、省略。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具有壳体、风扇组件和电气部件盒,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工作时在所述壳体内形成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流动的主气流,在所述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功率模块,所述电气部件盒具有与所述电路板相对的第一板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板部的与所述功率模块对应的位置或者该位置的周边设置有散热孔,且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电气部件盒对应的部分设置有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在所述风扇组件工作时形成第一散热气流和第二散热气流,所述第一散热气流从所述第一接线孔进入所述电气部件盒内并从所述散热孔流出而汇入所述主气流,所述第二散热气流从所述第二接线孔进入所述电气部件盒内并所述从所述散热孔流出而汇入所述主气流,
在所述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导风件,该导风件将从所述第一接线孔进入所述电气部件盒内的所述第一散热气流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接线孔的方向引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板部空开间隙,
所述第一散热气流和所述第二散热气流分别经由所述间隙而从所述散热孔流出所述电气部件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板部的所述主气流所流经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或湿度传感器,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板部的远离所述散热孔的角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和驱动该风扇的马达,
所述传感器组件与所述散热孔及所述马达之间的距离为20mm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线孔和所述第二接线孔相对于所述电路板位于与所述散热孔相反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线孔和所述第二接线孔设置于与所述散热孔不同的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线孔与所述第二接线孔之间的距离为50mm以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件将所述第一接线孔与所述电路板隔开,
所述导风件的一侧通过卡扣固定,另一侧通过螺丝固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板部的所述主气流所流经的一侧,以罩住所述散热孔的方式设置有檐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气部件盒内设置有第二导风件,该第二导风件将从所述第二接线孔进入所述电气部件盒内的所述第二散热气流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接线孔的方向引导。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路板的面向所述第一板部的一侧,在所述功率模块处设有散热器,该散热器的翅片穿过所述散热孔。
CN202320292113.8U 2023-02-23 2023-02-23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20061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2113.8U CN220061896U (zh) 2023-02-23 2023-02-23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2113.8U CN220061896U (zh) 2023-02-23 2023-02-23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1896U true CN220061896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89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92113.8U Active CN220061896U (zh) 2023-02-23 2023-02-23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18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22778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00425918C (zh) 空调机的室外机单元
JP4715531B2 (ja) 空気調和機用電源箱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2008103576A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
KR100747946B1 (ko) 공기 조화기용 실외 유닛
TW201630520A (zh) 散熱裝置
CN22006189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85389U (zh) 空调室内机
JP4748144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1233118U (zh) 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腔和电控盒散热结构
CN209763320U (zh) 空调器
JP7012874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WO2017037820A1 (ja) 室外機
JP2003139352A (ja) 室外機用電装品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1739320U (zh) 空调室外机
KR100536874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JP2018189267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20061918U (zh) 天花板埋入式空调室内机
JP6941005B2 (ja) 電気機器
CN218103719U (zh) 壳体结构、电控装置及空气调节器
JP2019178803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8868565U (zh) 聚光灯的电控设备
CN219904083U (zh) 散热充电桩
CN218848686U (zh) 一种服务器
CN220292443U (zh) 一种电控盒和空调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