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0735U - 浮子阀与气液分离器 - Google Patents

浮子阀与气液分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0735U
CN220060735U CN202321661559.XU CN202321661559U CN220060735U CN 220060735 U CN220060735 U CN 220060735U CN 202321661559 U CN202321661559 U CN 202321661559U CN 220060735 U CN220060735 U CN 2200607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float
housing
umbrella
umbrella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615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维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ro Aut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ro Aut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ro Aut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ro Aut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615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07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07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07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lf-Closing Valves And Venting Or Aerat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浮子阀与气液分离器。浮子阀包括壳体和浮子组件。壳体包括多个进液口、出气口及与多个进液口、出气口连通的空腔。浮子组件收容于空腔内且在空腔内上下移动,浮子组件包括浮子本体和设于浮子本体顶部的伞阀。当气液混合物通过多个进液口进入空腔内,浮子本体带动伞阀上浮,伞阀在浮子本体的浮力和伞阀正反面所承受的压强差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使伞阀打开或关闭出气口。伞阀在密封出气口时,伞阀与壳体上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提高浮子阀的密封性。

Description

浮子阀与气液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液分离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子阀与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气液分离器的作用是将管路中的气体排出的同时防止液体溢出。在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浮子阀,浮子在液体的浮力下带动密封球上升密封出气口,以防止液体溢出。目前浮子阀的密封效果无法满足密封要求,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密封稳定可靠的浮子阀与气液分离器。
本申请提供一种浮子阀,其中包括:
壳体,包括多个进液口、出气口及与多个进液口、出气口连通的空腔;
浮子组件,收容于空腔内且在空腔内上下移动,浮子组件包括浮子本体和设于浮子本体顶部的伞阀;当气液混合物通过多个进液口进入空腔内,浮子本体带动伞阀上浮,伞阀在浮子本体的浮力和伞阀正反面所承受的压强差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使伞阀打开或关闭出气口。
可选的,伞阀包括伞阀盖和与伞阀盖连接的阀杆,阀杆的底端与浮子本体连接,阀杆的顶端可活动地设于出气口;浮子本体的顶部形成有凹槽,阀杆的底端限位与凹槽内。
可选的,伞阀盖相对浮子本体的一侧凸出设置。
可选的,阀杆的长度大于出气口的深度,当阀杆穿设于出气口内时,阀杆的顶端凸出于出气口设置。
可选的,出气口的口径大于阀杆的截面尺寸。
可选的,伞阀盖与阀杆为一体结构。
可选的,浮子阀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固定于浮子本体的顶部且伞阀盖位于弹性件内;浮子本体的顶部设有凸出部,弹性件固定于凸出部的周侧;当气液混合物通过多个进液口进入空腔内,浮子本体带动伞阀和弹性件上浮,伞阀在浮子本体的浮力、弹性件和伞阀正反面所承受的压强差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使伞阀打开或关闭出气口。
可选的,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组装于第二壳体的下方,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装形成空腔;
可选的,多个进液口设于第一壳体。
可选的,出气口设于第二壳体。
可选的,第二壳体的顶部设有挡块,挡块位于出气口的周侧。
可选的,第一壳体朝远离第二壳体的一侧凸出设置。
可选的,第一壳体朝向第二壳体的一面设有多个凸筋,多个凸筋间隔设置且用于支撑浮子本体。
可选的,浮子本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设有多个减重孔。
可选的,第二壳体设有多个限位筋,多个限位筋自第二壳体的底壁向下延伸。
可选的,第二壳体的内壁设有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浮子本体的外侧壁设有与导向槽匹配的导向筋,浮子本体通过导向筋在导向槽的导向作用下,在第二壳体内上下浮动。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
分离器壳体;及
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浮子阀,浮子阀设于分离器壳体内。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还包括安全阀,组装于壳体的顶部。
可选的,气液分离器还包括密封圈,设于浮子阀和分离器壳体之间。
本申请提供的浮子阀包括壳体和浮子。壳体包括多个进液口、出气口及与多个进液口、出气口连通的空腔。浮子收容于空腔内且在空腔内上下移动,浮子包括浮子本体和设于浮子本体顶部的伞阀。当气液混合物通过多个进液口进入空腔内,浮子本体带动伞阀上浮,伞阀在浮子本体的浮力和伞阀正反面所承受的压强差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使伞阀打开或关闭出气口。伞阀在密封出气口时,伞阀与壳体上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提高浮子阀的密封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浮子阀的剖面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浮子阀的爆炸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剖面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全阀的剖视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全阀的爆炸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浮子阀与气液分离器。浮子阀包括壳体和浮子组件。壳体包括多个进液口、出气口及与多个进液口、出气口连通的空腔。浮子组件收容于空腔内且在空腔内上下移动,浮子组件包括浮子本体和设于浮子本体顶部的伞阀。当气液混合物通过多个进液口进入空腔内,浮子本体带动伞阀上浮,伞阀在浮子本体的浮力和伞阀正反面所承受的压强差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使伞阀打开或关闭出气口。伞阀在密封出气口时,伞阀与壳体上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提高浮子阀的密封性。
本申请提供一种浮子阀与气液分离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浮子阀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浮子阀102的剖面图,参考图1,浮子阀102包括壳体12和浮子组件13。壳体12包括多个进液口120、出气口121及与多个进液口120、出气口121连通的空腔122。进液口120可以设置一个以上,出气口可以设置一个。气液混合物通过多个进液口120进入空腔122,气液混合物中的气体通过出气口121排出空腔122。浮子组件13收容于空腔122内且在空腔122内上下移动,浮子组件13包括浮子本体130和设于浮子本体130顶部的伞阀14当气液混合物通过多个进液口120进入空腔122内,浮子本体130在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的浮力作用下上浮,浮子本体130带动伞阀14上浮,使伞阀14打开或关闭出气口121。浮子本体130在向上的浮力、空腔内外压强差和向下的浮子本体130重力的作用下带动伞阀14上浮或下降。如此设置,当伞阀14打开出气口121时,气液混合物中的气体间隔性的通过出气口121排出到空腔122外。当伞阀14关闭出气口121时,可以防止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从出气口121漏出,从而增加浮子阀的密封性。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2包括第一壳体123和第二壳体124,第一壳体123组装于第二壳体124的下方,且第一壳体123与第二壳体124组装形成空腔122。浮子组件13收容于空腔122内且在空腔122内上下移动。多个进液口120设于第一壳体123。第一壳体123向下凸出设置,多个进液口120均匀分布于第一壳体123,有利于气液混合物通过进液口120进入空腔122内,并且可以降低气液混合物进入进液口120的流速,使浮子组件13受到的冲击力更均匀,可以增加浮子组件13的稳定性,减少浮子组件13的晃动,使伞阀14打开和关闭出气口121的动作更加可靠和稳定,从而提高浮子阀102的稳定性和密封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气口121设于第二壳体124。第二壳体124的顶部设有挡块125,挡块125位于出气口121的周侧。挡块125用于在液体从出气口121溢出时,降低液体的流速。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伞阀14包括伞阀盖140和与伞阀盖140连接的阀杆141,阀杆141的底端与浮子本体130连接,阀杆141的顶端可活动地设于出气口121。浮子本体130的顶部形成有凹槽132,阀杆141的底端限位与凹槽132内。伞阀14通过凹槽132固定于浮子本体130的顶部。当浮子本体130带动伞阀14在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的浮力作用下上浮时,伞阀盖140与壳体12顶部的下表面接触并发生形变,伞阀盖140与壳体12顶部的下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加,最终完全密封位于所述壳体12顶部的出气口121,从而防止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从出气口121漏出。伞阀盖140的密封面积较大,当伞阀14关闭出气口121时,可以产生更好的密封效果,从而提高浮子阀102的密封性。
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浮子阀的爆炸图,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浮子阀102还包括弹性件15,弹性件15固定于浮子本体130的顶部且伞阀盖140位于弹性件15内。浮子本体130的顶部设有凸出部131,弹性件15固定于凸出部131的周侧。当气液混合物通过多个进液口120进入空腔122内,浮子本体130带动伞阀14和弹性件15上浮,伞阀14在浮子本体130的浮力、弹性件和伞阀14正反面所承受的压强差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使伞阀14打开或关闭出气口121。弹性件15套设于伞阀14的周侧。凸出部131设于浮子本体130顶部的中部,弹性件15靠近浮子本体130的一端套设于凸出部131上以起到固定作用,弹性件15的一端固定于浮子本体130的顶部,弹性件15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弹性件15在受到浮子本体130向上的作用力后,弹性件15的自由端与壳体12的顶部接触并由于挤压而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向浮子本体130施加反向的作用力,浮子本体130在向上的浮力、空腔122内外的压强差、向下的弹力和向下的浮子本体130重力的作用下带动伞阀14上浮或下降。通过设置弹性件15可以缓冲部分压力,使伞阀14打开和关闭出气口121的动作更加可靠和稳定,从而提高浮子阀102的稳定性和密封性。凹槽132设置于凸出部131的中部,阀杆141靠近浮子本体130的一端通过凹槽132固定于浮子本体130的顶部,伞阀盖140位于弹性件15的空心区域。弹性件15的自由端高于伞阀盖140设置。如此设置,弹性件15可以在伞阀盖140密封出气口121时缓冲部分压力变化,使得伞阀盖140打开和关闭出气口121的动作更加可靠及稳定。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伞阀盖140相对浮子本体130的一侧凸出设置。当浮子本体130带动伞阀盖140上浮时,伞阀盖140的边沿率先接触到壳体12的顶部,随后伞阀盖140与壳体12顶部的接触面积增加,最终,伞阀盖140和壳体12顶部的下表面紧密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密封的闭合状态,从而防止液体从出气口121漏出。带有一定弧度的伞阀盖140受到变形,可以增加与壳体12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密封性。在一些实施例中,阀杆141的长度大于出气口121的深度,当阀杆141穿设于出气口121内时,阀杆141的顶端凸出于出气口121设置。如此设置,可以减少阀杆141在出气口121内上下移动时发生的晃动,从而提高了浮子阀102的密封性和稳定性。出气口121的口径大于阀杆141的截面尺寸,保证可以顺畅排气,另外可以减少阀杆141在出气口121内上下移动时与出气口121的内壁发生摩擦,避免影响浮子阀102的密封性。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伞阀盖140与阀杆141为一体结构。在安装伞阀14时,将阀杆141的一端通过浮子本体130上的凹槽132固定于浮子本体130。如此设置,结构简单,易操作。
参考图1所示的实施例,第二壳体124设有多个限位筋127,多个限位筋127自第二壳体124的底壁向下延伸。在弹性件15与壳体12的顶部相接触时,浮子本体130的顶部与多个限位筋127相抵接。设置于空腔122内的多个限位筋127用于在空腔122内的液体上升到限位筋127所在高度时,液体经过限位筋127构成的迷宫结构可以减少水面波动,从而避免浮子本体130跟随水面波动发生晃动。如此设置,浮子本体130的稳定性增加,使伞阀14打开和关闭出气口121的动作更加可靠和稳定,可以提高浮子阀102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参考图2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壳体123朝远离第二壳体124的一侧凸出设置。第一壳体123朝向第二壳体124的一面设有多个凸筋126,多个凸筋126间隔设置且用于支撑浮子本体130。当空腔122内没有气液混合物流入时,浮子本体130与凸筋126接触,使第一壳体123更好支撑浮子本体130,使浮子本体130更稳定,减少浮子本体130的晃动,从而提高浮子阀102的稳定性。浮子本体130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设有多个减重孔136。浮子本体130由第一浮子133和第二浮子134构成,第一浮子133和第二浮子134的中部设有多个减重孔136和多个加强筋137。浮子本体130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的侧壁设有多个加强筋137用于加强浮子本体130的强度,从而使浮子组件13在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的浮力作用下能够克服自身重力上浮的同时,避免浮子本体130内部气体膨胀或收缩,导致浮子本体130变形。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浮子本体130的密度小于气液混合物的液体的密度。当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进入空腔122内,由于浮子本体130的密度小于液体,浮子本体130可以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以带动伞阀14上浮并发生形变以覆盖出气口121,从而可以防止液体流出浮子阀102,提高了浮子阀102的可靠性和气密性。
参考图2所示的实施例,第二壳体124的内壁设有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未图示),浮子本体130的外侧壁设有与导向槽匹配的导向筋135,浮子本体130通过导向筋135在导向槽的导向作用下,在第二壳体124内上下浮动。导向筋135为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浮子本体130的外侧壁,导向槽与导向筋135可活动地相互卡接。浮子本体130在第一壳体123和第二壳体124形成的空腔122内上下浮动时,通过多个导向筋135在导向槽的导向作用下上下浮动,可以避免浮子本体130发生晃动,保证了浮子本体130带动伞阀14上浮时可以密封出气口121,提高了浮子阀102的可靠性和密封性。
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剖视图。参考图3,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100,包括分离器壳体101及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浮子阀102,浮子阀102设于分离器壳体101内。浮子阀102可以对气液混合物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液体可以在分离器壳体101内储存。气液分离器100还包括安全阀1,组装于分离器壳体101的顶部。安全阀1用于在浮子阀102的出气口121有液体流出的特殊工况下,避免液体从安全阀1中流出。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器100的密封性。气液分离器100还包括密封圈16,设于浮子阀102和分离器壳体101之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壳体12的周向设有槽体17,槽体17设有密封圈16,浮子阀102和分离器壳体101通过密封圈16密封,从而避免气体或液体通过浮子阀102和分离器壳体101之间的间隙流出。
图4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全阀1的剖面图,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安全阀1的爆炸图。参考图4和图5,安全阀1包括安全阀壳体2和安全阀浮子3。安全阀浮子3组装于安全阀壳体2。安全阀壳体2包括多个进口20、多个出口21和与多个进口20和多个出口21连通的收容腔22。安全阀壳体2与气液分离器100连接,气液分离器100的出口与安全阀壳体2的多个进口20连通。安全阀浮子3包括第一伞阀30、浮子31和第二伞阀32,第一伞阀30、浮子31与第二伞阀32均设于收容腔22内,且第一伞阀30位于浮子31的下方,第二伞阀32位于浮子31的上方。当气液混合物通过多个进口20进入收容腔22内,浮子31带动第二伞阀32在气液混合物的液体的浮力作用下上浮,使第二伞阀32密封多个出口21。当第二伞阀32密封多个出口21时,收容腔22内的压强升高后并保持稳定,使第一伞阀30在重力作用下下降以密封多个进口20。当收容腔22内的压强大于收容腔22外的压强时,使第一伞阀30锁定并持续密封多个进口20,第二伞阀32锁定并持续密封多个出口21,以形成第一伞阀30和第二伞阀32的自锁结构,从而提高安全阀1的可靠性和气密性。
第一伞阀30和第二伞阀32的作用相当于单向阀。第一伞阀30的作用是起到反向密封。安全阀1的进口20与气液分离器100的出气口连通。当气液分离器100中的压强低于大气压的时候,第一伞阀30可以封住多个进口20,避免空气进入收容腔22内。当多个出口21关闭,收容腔22内的压强升高,当压力稳定后,第一伞阀30在重力作用下下降以密封多个进口20,当气液分离器100的出气口与安全阀1的进口20之间的压强下降,第一伞阀30和第二伞阀32在收容腔22内压强较高的情况下,由于内外压差的作用,进口20和出口21分别被第一伞阀30和第二伞阀32密封,以形成第一伞阀30和第二伞阀32的自锁结构,从而提高安全阀1的可靠性和气密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浮子31的密度小于气液混合物的液体的密度。如此设置,当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进入收容腔22内,由于浮子31的密度小于液体,浮子31可以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以带动第二伞阀32形变以覆盖出口21,从而可以防止液体流出安全阀1,提高了安全阀1的可靠性和气密性。
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伞阀30包括第一伞阀盖33和与第一伞阀盖33连接的第一阀杆34,第一阀杆34的一端穿设于安全阀壳体2的底部,且延伸至收容腔22外,第一阀杆34的另一端与第一伞阀盖33连接。第一伞阀30设于多个进口20的上部,在没有气液混合物进入收容腔22内时,第一伞阀盖33的边沿与安全阀壳体2的底部抵接,第一伞阀盖33的中部与安全阀壳体2之间留有空隙。气液混合物通过多个进口20进入收容腔22内,第一伞阀盖33的边沿在外力作用下向上张开形成间隙,使得气液混合物通过第一伞阀盖33的边沿与安全阀壳体2的底部之间的间隙流出,起到单向阀的作用。如此设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安全阀壳体2还包括第一安装孔4。第一安装孔4设于安全阀壳体2的中部位置。第一阀杆34包括第一阀杆本体340和与第一阀杆本体340连接的第一限位部341,第一阀杆本体340穿设于第一安装孔4内。第一限位部341凸出于第一阀杆本体340的外侧壁设置,且与安全阀壳体2的底部相抵接。第一限位部341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大于第一安装孔4和第一阀杆本体34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如此设置,可以增加第一伞阀30的结构稳定性。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伞阀盖33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遮盖多个进口20。多个进口20位于第一伞阀盖33的伞面之下,从而在第一伞阀盖33发生形变时可以严密覆盖全部进口20,从而确保安全阀1的气密性。第一伞阀盖33在竖直方向上朝浮子31的一侧凸出设置。第一伞阀盖33的上表面与浮子31的下表面抵接,第一伞阀盖33的下表面与安全阀壳体2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便于气液混合物流入收容腔22内。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安全阀壳体2包括第三壳体23和第四壳体24,第三壳体23和第四壳体24组装并形成收容腔22。第三壳体23与第四壳体24可旋转地拆卸或安装。安全阀壳体2还包括浮子盖25,组装于收容腔22内,且位于安全阀浮子3的顶部。其中,多个出口21设于浮子盖25,多个进口20设于第三壳体23。气液混合物中的气体通过多个进口20进入收容腔22内,并通过设于收容腔22内顶部的浮子盖25上的多个出口21排出。浮子盖25还包括排气腔26,与多个出口21连通。气液混合物中的气体从多个出口21排出后进入排气腔26。第四壳体24设有排气口240,与排气腔26连通。排气腔26内的气体通过设于第四壳体24上部的排气口240离开安全阀1,完成气液分离。安全阀1还包括密封件5,夹设于第三壳体23与浮子盖25之间。第三壳体的内壁设有一凹陷部,浮子盖25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一凸起部,密封件5夹设于凹陷部和凸起部之间,以增加收容腔22内的气密性。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浮子盖25还包括与多个出口21连通的排气腔26。第二伞阀32包括第二伞阀盖35和与第二伞阀盖35连接的第二阀杆36,第二阀杆36的一端穿设于浮子盖25的底部,且延伸至排气腔26内,第二阀杆36的另一端与第二伞阀盖35连接。在浮子盖25内设置排气腔26,以便于在第二伞阀盖35形变时带动的第二限位部361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第二伞阀32设于多个出口21的下部。在没有气液混合物进入收容腔22内时,第二伞阀盖35和浮子盖25之间留有空隙,使得气液混合物中的气体可以通过空隙进到多个出口21以排出收容腔22。当收容腔22内的液体增加,浮子31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浮子31的上表面与第二伞阀盖35的下表面相抵接,带动第二伞阀盖35及与第二伞阀盖35连接的第二阀杆36向上移动,在这过程中,第二伞阀盖35的上表面与浮子盖25的下表面的接触面增加。当收容腔22内的液体达到一定高度,第二伞阀盖35将浮子盖25上的全部出口21严密覆盖。如此设置,可以确保液体不会通过出口21流出安全阀1,确保了安全阀1的可靠性和气密性。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浮子盖25还包括第二安装孔6。第二安装孔6设于浮子盖的中部位置。第二阀杆36包括第二阀杆本体360和与第二阀杆本体360连接的第二限位部361,第二阀杆本体360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二安装孔6内,第二限位部361凸出于第二阀杆本体360的外侧壁设置,且与浮子盖25的底部相抵接。第二限位部361在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大于第二安装孔6和第二阀杆本体360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如此设置,可以增加第二伞阀32的结构稳定性。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伞阀盖35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遮盖多个出口21。全部出口21位于第二伞阀盖35的伞面之下,从而在第二伞阀盖35发生形变时可以严密覆盖全部出口21。第二伞阀盖35在竖直方向上朝浮子的一侧凸出设置。当浮子31上浮到一定高度,第二伞阀盖35的边沿率先与浮子盖25的底部相抵接,从而避免液体流出收容腔22,确保了安全阀1的可靠性和气密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伞阀30的材料为橡胶。橡胶可以发生塑料形变,并且具有耐高温、耐老化等特点,可以提高安全阀1的使用寿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伞阀30还可以由软塑料制成,软塑料同样可以发生塑料形变,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伞阀32的材料为橡胶。橡胶可以发生塑料形变,并且具有耐高温、耐老化等特点,可以提高安全阀1的使用寿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伞阀32还可以由软塑料制成,软塑料同样可以发生塑料形变,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伞阀盖33和第一阀杆34为一体结构。由于第一伞阀30可以发生形变。在安装时,将第一伞阀30的第一限位部341自上而下穿过第一安装孔4,如此设置,结构简单,易操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限位部341的直径远大于第一安装孔4的直径,难以通过第一安装孔4安装第一伞阀30。因此,可以设置第一伞阀盖33与第一阀杆34为分体结构。在安装时,将第一阀杆本体340自下而上穿过第一安装孔4,使得第一限位部341与安全阀壳体2的底部相抵接,并使用粘合剂将第一伞阀盖33与第一阀杆34粘合。如此设置,减少第一伞阀30发生晃动,增加第一伞阀30的结构稳定性。
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伞阀盖35和第二阀杆36为一体结构。由于第二伞阀32可以发生形变,在安装时,将第二伞阀的第二限位部361自下而上穿过第二安装孔6,如此设置,结构简单,易操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361的直径远大于第二安装孔6的直径,难以通过第二安装孔6安装第二伞阀32。因此,可以设置第二伞阀盖35与第二阀杆36为分体结构。在安装时,将第二阀杆本体360自上而下穿过第二安装孔6,第二限位部361与浮子盖25的上部相抵接,并使用粘合剂将第二伞阀盖35与第二阀杆36粘合。如此设置,减少第二伞阀32发生晃动,增加第二伞阀32的结构稳定性。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安全阀壳体2还包括浮子盖25。安全阀1还包括防尘件7,设于浮子盖25的顶部。在本实施例中,防尘件7可以是毛毡。防尘件7设置于多个出口21的上部,可以吸附气体中的灰尘。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防尘件7也可以是其他纤维材料,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图6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100,包括分离器壳体101,浮子阀102,组装于分离器壳体101内及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安全阀1,安全阀1组装于分离器壳体101的顶部。分离器壳体101与第三壳体23连接,分离器壳体101上包括分离器出口,气液混合物通过分离器出口以及第三壳体23底部的进口20进入收容腔22内。浮子阀作为气液分离器100的第一道阀门用于防止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流出气液分离器100,当浮子阀由于故障失去密封作用,安全阀1作为第二道阀门,由于其可靠性和气密性,可以确保液体不会流出气液分离器100。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浮子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多个进液口、出气口及与所述多个进液口、所述出气口连通的空腔;
浮子组件,收容于所述空腔内且在所述空腔内上下移动,所述浮子组件包括浮子本体和设于所述浮子本体顶部的伞阀;当气液混合物通过所述多个进液口进入所述空腔内,所述浮子本体带动所述伞阀上浮,所述伞阀在所述浮子本体的浮力和所述伞阀正反面所承受的压强差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使所述伞阀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子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阀包括伞阀盖和与所述伞阀盖连接的阀杆,所述阀杆的底端与所述浮子本体连接,所述阀杆的顶端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出气口;所述浮子本体的顶部形成有凹槽,所述阀杆的底端限位与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子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阀盖相对所述浮子本体的一侧凸出设置;和/或
所述阀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出气口的深度,当所述阀杆穿设于所述出气口内时,所述阀杆的顶端凸出于所述出气口设置;和/或
所述出气口的口径大于所述阀杆的截面尺寸;和/或
所述伞阀盖与所述阀杆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子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阀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固定于所述浮子本体的顶部且所述伞阀盖位于所述弹性件内;所述浮子本体的顶部设有凸出部,所述弹性件固定于所述凸出部的周侧;当气液混合物通过所述多个进液口进入所述空腔内,所述浮子本体带动所述伞阀和所述弹性件上浮,所述伞阀在所述浮子本体的浮力、所述弹性件和所述伞阀正反面所承受的压强差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使所述伞阀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子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组装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组装形成所述空腔;
所述多个进液口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或
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或
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部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位于所述出气口的周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子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朝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凸出设置;和/或
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面设有多个凸筋,所述多个凸筋间隔设置且用于支撑所述浮子本体;和/或
所述浮子本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设有多个减重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子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多个限位筋,所述多个限位筋自所述第二壳体的底壁向下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子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设有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浮子本体的外侧壁设有与所述导向槽匹配的导向筋,所述浮子本体通过所述导向筋在所述导向槽的导向作用下,在所述第二壳体内上下浮动。
9.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离器壳体;及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浮子阀,所述浮子阀设于所述分离器壳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安全阀,组装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和/或
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密封圈,设于所述浮子阀和所述分离器壳体之间。
CN202321661559.XU 2023-06-27 2023-06-27 浮子阀与气液分离器 Active CN2200607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1559.XU CN220060735U (zh) 2023-06-27 2023-06-27 浮子阀与气液分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1559.XU CN220060735U (zh) 2023-06-27 2023-06-27 浮子阀与气液分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0735U true CN220060735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86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61559.XU Active CN220060735U (zh) 2023-06-27 2023-06-27 浮子阀与气液分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07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3861A (zh) 抽吸式化妆品容器
US4136712A (en) Sealed reservoir for brake master cylinder
CN101427059A (zh) 燃料通气阀及其改进
CN213687105U (zh) 一种具有可拆卸式双阀的加湿器
US7963296B2 (en) Fuel cutoff valve
US10041601B2 (en) Valve device
CN220060735U (zh) 浮子阀与气液分离器
CN108443564B (zh) 一种止水阀
US20060225785A1 (en) Sealing structure of float valve
JP2019143580A (ja) 燃料バルブ
CN116608317A (zh) 浮子阀与气液分离器
KR100835312B1 (ko) 가습기 및 가습기용 보충수 물통
CN220060734U (zh) 安全阀与气液分离器
US5927317A (en) Venting structure of a waterbed
CN116624640A (zh) 安全阀与气液分离器
JP3587610B2 (ja) フロートバルブ装置
CA2582631A1 (en) Tank vent pallet
CN217977569U (zh) 止水阀
CN211312702U (zh) 一种真空抑制器
CN220828580U (zh) 分离器
CN220828579U (zh) 安全阀
CN210170948U (zh) 一种自锁式滤芯组件
CN210344439U (zh) 用于油箱上的内置重力阀
CN220646952U (zh) 浮子阀和气液分离装置
CN220470742U (zh) 一种透气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