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9491U - 套管补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套管补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9491U
CN220059491U CN202321639691.0U CN202321639691U CN220059491U CN 220059491 U CN220059491 U CN 220059491U CN 202321639691 U CN202321639691 U CN 202321639691U CN 220059491 U CN220059491 U CN 220059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wall
sleeve pipe
connector device
guide sho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3969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朝阳
王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ji Juneng Petroleum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ji Juneng Petroleum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ji Juneng Petroleum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ji Juneng Petroleum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3969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94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9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94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套管补接器装置,包括新套管、外筒和引鞋,所述外筒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新套管下端和延伸筒上端可拆式固定连接,所述延伸筒下端与引鞋上端可拆式固连,所述外筒内设有下端定位于外筒内壁上的卡爪,且卡爪张开卡接于下部套管上的接箍位置时使得卡爪上端定位于下部套管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套管补接器结构,实现卡爪位置的可靠定位,消除下部套管在引入时因卡爪位置不固定而造成引入失败的问题,提高下部套管引入的成功率,保证卡爪工作状态的稳定性,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简便,使用稳定可靠、结构简化、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操作精度高且简便、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套管补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下钻修井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管补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大多数油田均已进入中期开采阶段,井下技术套管的腐蚀,变形,错断等事故日益增多,这严重地影响了原油产量,对此,各油田采取了很多技术措施,例如用波纹管补贴,用铣锥整形,用侧钻开窗及套铣补接等方法修复油井套管,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是套管补接器补接,补接器是取出井下损坏的油管或套管后,再下入新油管或套管时的新旧套管的连接器。目前使用的补接器,由于卡瓦在其内部设计结构不合理,导致卡瓦的实时状态不固定,这就造成卡瓦与下部套管接触时,经常未处于引入位置,使得下部套管无法正常引入,现场使用时需多次提起、放下,直至卡瓦引入,卡瓦工作状态的不确定性,造成使用时费时费力,甚至造成补接失败,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套管补接器装置,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套管补接器装置,通过优化套管补接器结构,实现卡爪位置的可靠定位,消除下部套管在引入时因卡爪位置不固定而造成引入失败的问题,提高下部套管引入的成功率,保证卡爪工作状态的稳定性,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简便,使用稳定可靠、结构简化、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操作精度高且简便、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套管补接器装置,包括新套管、外筒和引鞋,所述外筒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新套管下端和延伸筒上端可拆式固定连接,所述延伸筒下端与引鞋上端可拆式固连,所述外筒内设有下端定位于外筒内壁上的卡爪,且卡爪张开卡接于下部套管上的接箍位置时使得卡爪上端定位于下部套管上。
其中,所述卡爪呈中空环外壁上制有切缝的结构,且切缝贯穿卡爪上下两端部,所述卡爪包括下端的大径段、中部的小径段和上端的锥形段,所述外筒下端内壁上制有定位环槽,且大径段适配于定位环槽内,实现对卡的定位,所述锥形段外壁上均布有延伸至小径段的分隔槽,并在相邻两个分隔槽之间形成卡接爪。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环槽的长度大于大径段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下部套管上端外壁上制有向外凸出的接箍,且下部套管被引鞋引入外筒内将多个卡接爪撑开至卡接爪卡接于接箍下环面下方的接箍位置,实现接箍下环面对卡爪的上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新套管上端外圆周壁上制有双级母螺纹,且新套管下端的螺纹孔与外筒上端的外螺纹适配固连。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筒上端外螺纹与外筒下端螺纹孔适配固连,且延伸筒下端螺纹孔与引鞋上端外螺纹适配固连。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筒的结构与新套管的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本技术方案通过优化套管补接器结构,实现卡爪位置的可靠定位,消除下部套管在引入时因卡爪位置不固定而造成引入失败的问题,提高下部套管引入的成功率,保证卡爪工作状态的稳定性;
2、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外筒下端内壁上设置定位环槽,并使卡爪的大径段适配于定位环槽内,实现对卡爪位置的可靠定位,降低下部套管引入难度,并消除引入障碍,提高套管补接成功率;
3、本技术方案采用中空环外壁上制有切缝结构的卡爪,使其能够圆周收缩并装入外筒中,具有一定的抗弹性形变能力,为卡爪的安装和与下部套管的卡接提供条件;
4、本技术方案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简便,使用稳定可靠、结构简化、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操作精度高且简便、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下部套管卡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爪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下部套管补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套管补接器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新套管1、外筒2和引鞋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2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新套管1下端和延伸筒4上端可拆式固定连接,所述延伸筒4下端与引鞋3上端可拆式固连,所述外筒2内设有下端定位于外筒2内壁上的卡爪5,且卡爪5张开卡接于下部套管6上的接箍位置时使得卡爪5上端定位于下部套管6上;上述结构中,通过优化套管补接器结构,实现卡爪5位置的可靠定位,消除下部套管6在引入时因卡爪5位置不固定而造成引入失败的问题,提高下部套管6引入的成功率,保证卡爪5工作状态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卡爪5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卡爪5呈中空环外壁上制有切缝5-4的结构,且切缝5-4贯穿卡爪5上下两端部,所述卡爪5包括下端的大径段5-1、中部的小径段5-2和上端的锥形段5-3,所述外筒2下端内壁上制有定位环槽2-1,且大径段5-1适配于定位环槽2-1内,实现对卡5的定位,所述锥形段5-3外壁上均布有延伸至小径段5-2的分隔槽5-5,并在相邻两个分隔槽5-5之间形成卡接爪5-6;具体的,所述定位环槽2-1的长度大于大径段5-1的长度;具体的,如图2所示,卡爪5与下部套管6卡接后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下部套管6上端外壁上制有向外凸出的接箍6-1,且下部套管6被引鞋3引入外筒2内将多个卡接爪5-6撑开至卡接爪5-6卡接于接箍6-1下环面下方的接箍位置,实现接箍6-1下环面对卡爪5的上定位;上述结构中,采用中空环外壁上制有切缝结构的卡爪5,使其能够圆周收缩并装入外筒2中,具有一定的抗弹性形变能力,为卡爪5的安装和与下部套管6的卡接提供条件;通过在外筒2下端内壁上设置定位环槽2-1,并使卡爪5的大径段适配于定位环槽2-1内,实现对卡爪5位置的可靠定位,降低下部套管6引入难度,并消除引入障碍,提高套管补接成功率;
所述新套管1上端外圆周壁上制有双级母螺纹,且新套管1下端的螺纹孔与外筒2上端的外螺纹适配固连;具体的,所述延伸筒4上端外螺纹与外筒2下端螺纹孔适配固连,且延伸筒4下端螺纹孔与引鞋3上端外螺纹适配固连;其中,所述延伸筒4的结构与新套管1的结构相同。
以补接5″套管为例,下套管刮削器刮削下部套管6内壁并用通井规通井,下磨铣或者切割工具切割掉下部套管6上端损坏部分并确定接箍位置,下桥塞封隔器或打水泥塞在鱼顶10米左右,避开接箍位置,新的套管下端连接补接器,下到预定位置,通径流体循环,正转慢放,引鞋3引入被补接的下部套管6,并继续下放使工具承受一定的压力,当压力增大时,表明被补接的下部套管6的接箍6-1正在过卡爪5,力突然释放,说明卡爪5已经过了接箍6-1,此时上提大于自重50-90KN的力,保证被补接的下部套管6竖直后续作业,从通径注水泥至设计返高,待水泥凝固后释放掉管柱上的拉力,钻水泥塞或桥塞封隔器,整形完成,如图4所示。
实施例:该补接器在一口7 5/8”、内径177mm,深约3200m油井中进行试验。采用75/8”套管刮壁器作业,用Φ173.5mm×1.0mm通井规检查井径,领眼磨鞋引入被补接的下部套管6内磨掉上端损坏套管,打水泥塞封住被补接的下部套管6内孔,高压泵车、水泥车就位,新的套管下端连补接器下到预定3180m,通径泵入循环液,排量200L/min,正转慢放,引鞋3引入被补接的下部套管6,并继续下放使工具承受一定的压力,当压力增大约12KN时,表明被补接的下部套管6的接箍6-1正在过卡爪5,力突然释放,说明卡爪5已经过了接箍6-1,此时上提指重表达到被补接的下部套管6预估重量后继续增大拉力约60KN,此时从通径注入水泥直至达到设计返高,待水泥凝固后释放掉井口拉力,下磨鞋钻水泥塞,修套管鱼顶,下Φ105mm×1.0mm通径规下至4800m,说明套管补接器的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
本技术方案结构更加简单,操作更简便,使用稳定可靠、结构简化、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操作精度高且简便、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套管补接器装置,包括新套管(1)、外筒(2)和引鞋(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2)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新套管(1)下端和延伸筒(4)上端可拆式固定连接,所述延伸筒(4)下端与引鞋(3)上端可拆式固连,所述外筒(2)内设有下端定位于外筒(2)内壁上的卡爪(5),且卡爪(5)张开卡接于下部套管(6)上的接箍位置时使得卡爪(5)上端定位于下部套管(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补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5)呈中空环外壁上制有切缝(5-4)的结构,且切缝(5-4)贯穿卡爪(5)上下两端部,所述卡爪(5)包括下端的大径段(5-1)、中部的小径段(5-2)和上端的锥形段(5-3),所述外筒(2)下端内壁上制有定位环槽(2-1),且大径段(5-1)适配于定位环槽(2-1)内,实现对卡爪(5)的定位,所述锥形段(5-3)外壁上均布有延伸至小径段(5-2)的分隔槽(5-5),并在相邻两个分隔槽(5-5)之间形成卡接爪(5-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管补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槽(2-1)的长度大于大径段(5-1)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管补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套管(6)上端外壁上制有向外凸出的接箍(6-1),且下部套管(6)被引鞋(3)引入外筒(2)内将多个卡接爪(5-6)撑开至卡接爪(5-6)卡接于接箍(6-1)下环面下方的接箍位置,实现接箍(6-1)下环面对卡爪(5)的上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套管补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套管(1)上端外圆周壁上制有双级母螺纹,且新套管(1)下端的螺纹孔与外筒(2)上端的外螺纹适配固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套管补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筒(4)上端外螺纹与外筒(2)下端螺纹孔适配固连,且延伸筒(4)下端螺纹孔与引鞋(3)上端外螺纹适配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管补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筒(4)的结构与新套管(1)的结构相同。
CN202321639691.0U 2023-06-27 2023-06-27 套管补接器装置 Active CN220059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39691.0U CN220059491U (zh) 2023-06-27 2023-06-27 套管补接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39691.0U CN220059491U (zh) 2023-06-27 2023-06-27 套管补接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9491U true CN220059491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7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39691.0U Active CN220059491U (zh) 2023-06-27 2023-06-27 套管补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94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91473U (zh) 一种修井用的套管悬挂装置
CN113803020B (zh) 水平井的快速堵漏复产方法
CN201924856U (zh) 可打捞膨胀管发射室底堵装置
CN108547589B (zh) 电动坐封可回收悬挂封隔器不压井下生产管柱的方法
CN109441389B (zh) 一种双卡瓦可退式连续油管落鱼打捞装置
CN220059491U (zh) 套管补接器装置
CN113494259B (zh) 连续管悬挂装置、连续管井口芯轴式悬挂结构及方法
CN108104754B (zh) 一种套管补贴装置及方法
CN201110143Y (zh) 一种液压尾管悬挂器
CN2809196Y (zh) 一种尾管悬挂装置
CN2846714Y (zh) 一种大通径尾管悬挂器
CN209838357U (zh) 一种同时完成海底油井切割打捞和封井作业的装置
CN216406749U (zh) 一种悬挂器压裂回接工具
WO2021249499A1 (zh) 井筒分段作业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胶塞
CN112360389B (zh) 套管渗漏封堵小修井作业方法
CN113738314B (zh) 一种一体化泵抽联作带压转抽管柱及封堵工具及方法
CN112127807A (zh) 一种连续管穿管用弹簧式导向球头及使用方法
CN204371125U (zh) 可变径液压套管扶正器
CN114016920A (zh) 一种煤矿井下大直径套管下放装置及方法
CN206205842U (zh) 一种修复损伤套管的膨胀管补贴工具
CN103821472A (zh) 膨胀管用可捞底堵及打捞工具
CN219081535U (zh) 一种管柱定位打捞工具
CN114810021A (zh) 气井全生命周期连续管完井管柱及其工艺方法
CN106567687A (zh) 一种深井用自上而下的膨胀套管膨胀方法
CN2916098Y (zh) 自脱式尾管悬挂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