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7515U - 一种道路路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道路路面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57515U CN220057515U CN202321430758.XU CN202321430758U CN220057515U CN 220057515 U CN220057515 U CN 220057515U CN 202321430758 U CN202321430758 U CN 202321430758U CN 220057515 U CN220057515 U CN 2200575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pavement
- road
- pavement structure
- aspha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26 asphal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9000011384 asphalt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41001464837 Viridiplantae Speci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38 gran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083 cement morta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98 Portland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9 emul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908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48 ti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BTBFTRPCNLSDE-UHFFFAOYSA-N 3,7-bis(dimethylamino)phenothiazin-5-ium Chemical compound C1=CC(N(C)C)=CC2=[S+]C3=CC(N(C)C)=CC=C3N=C21 RBTBFTRPCNLSD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738 Limeston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PMZURENOXWZQFD-UHFFFAOYSA-L Sodium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Na+].[Na+].[O-]S([O-])(=O)=O PMZURENOXWZQFD-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768 cat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7 cl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5 construc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79 crud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28 lime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0907 methylthioninium chlorid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39 natural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55 plastic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70 ref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04 se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38 sodium sulf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152 sodium sul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76 top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路面结构,设置在桥台和道路引道之间,包括:从下至上依次相接设置的底基层、基层、透层、下封层、下面层、粘层、上面层;在水平平面沿远离道路中心线向外的方向依次相接设置有车行道、通槽绿篱、高压旋喷桩处理范围、人行道、绿化带;通槽绿篱内栽植有行道绿化植株,用于补充氧气,调节局部气候,减轻噪声,防治道路扬尘,改善空气质量;高压旋喷桩处理范围用于加固地基和止水防渗。本实用新型道路路面结构简约而合理,整体性强,提高了道路路面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止水防渗性,施工简易,把铣刨料用于基层和底基层施工,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建设效率,并且减少了污染,减少了建筑废弃物排放,保护了环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道路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路沥青路面通常的结构层是基层和沥青面层。沥青面层通常分下、中、上三层来铺筑。基层则通常采用半刚性的水泥稳定碎石设计。在沥青面层与基层之间,则广泛加入一层下封层的功能层,使之主要起到防水与粘结作用,增加沥青面层与基层的粘结力、防止路面的水进入基层。
但是,由于现代道路交通的车流量大、车速快、载重量高等特点,现有的沥青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存在很多问题,路面产生的主要病害为道路包括行车道内出现纵缝、横缝密集并伴随龟裂、沉陷,路面平整度较差等工艺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道路路面结构进行设计,以提高道路路面结构的强度、承载能力以及结构的稳定性,减少损害的发生,简化工艺,采用原路面铣刨料用于基层和底基层施工,减少建筑废弃物排放,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相接铺设的底基层、基层、透层、下封层、下面层、粘层、上面层;
所述道路路面结构在水平平面沿远离道路中心线向外的方向依次相接设置有车行道、通槽绿篱、高压旋喷桩处理范围、人行道、绿化带;其中,所述通槽绿篱内栽植有行道绿化植株,用于扩大绿化面积,补充氧气,调节局部气候,减轻噪声,防治道路扬尘,改善空气质量;
所述高压旋喷桩处理范围为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土层预定位置,以高压设备使浆液成为20-40MPa的高压射流喷射出来,冲切、扰动、破坏土体,同时钻杆逐渐提升,将浆液与土粒强制搅拌混合,浆液凝固后,在土层中形成旋喷桩(一个圆柱状固结体),用于加固地基和止水防渗。
进一步地,所述基层、底基层的材料为水泥稳定碎石和/或原路面铣刨料。
所述原路面铣刨料包括:原有的破损水泥稳定碎石路面使用铣刨机刮下来的水稳石子混合料。
进一步地,所述透层的材料为PC-2乳化沥青。
优选地,透层采用PC-2乳化沥青的用量为1L/㎡。
进一步地,所述下封层的材料为PC-1乳化沥青。
优选地,下封层铺设厚度为6mm。
进一步地,所述下面层的材料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优选地,下面层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验收弯沉值LS=31.8(0.01mm)。
进一步地,所述下面层的铺设厚度为6cm。
进一步地,所述粘层的材料为PC-3乳化沥青。
优选地,粘层采用PC-3乳化沥青的用量为0.5L/㎡。
进一步地,所述上面层的材料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优选地,上面层采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验收弯沉值LS=28.1(0.01mm)。
进一步地,所述上面层的铺设厚度为4cm。
进一步地,所述基层和底基层的铺设厚度分别为18cm。
基层其中的水泥稳定碎石符合R7d≥3.5Mpa,验收弯沉值LS=38.1(0.01mm);
底基层其中的水泥稳定碎石符合R7d≥3.0MPa,验收弯沉值LS=95.3(0.0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道路路面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道路路面结构简约而合理,整体性强,提高了道路路面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止水防渗性,施工简易,可以把铣刨料用于基层和底基层施工,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建设效率,并且减少了污染,减少了建筑废弃物排放,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道路路面结构的横断面设计示意图。
附图图中标记表示为:
1、车行道,2、通槽绿篱,3、高压旋喷桩处理范围,4、人行道,5、绿化带,6、道路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具体的阐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相接铺设的底基层、基层、透层、下封层、下面层、粘层、上面层;
参见图1所示,所述道路路面结构在水平平面沿远离道路中心线6向外的方向依次相接设置有车行道1、通槽绿篱2、高压旋喷桩处理范围3、人行道4、绿化带5;其中,所述通槽绿篱2内栽植有行道绿化植株,用于扩大绿化面积,补充氧气,调节局部气候,减轻噪声,防治道路扬尘,改善空气质量;
所述高压旋喷桩处理范围3为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土层预定位置,以高压设备使浆液成为20-40MPa的高压射流喷射出来,冲切、扰动、破坏土体,同时钻杆逐渐提升,将浆液与土粒强制搅拌混合,浆液凝固后,在土层中形成旋喷桩(一个圆柱状固结体),用于加固地基和止水防渗。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层、底基层的材料为水泥稳定碎石和/或原路面铣刨料。
所述原路面铣刨料包括:原有的破损水泥稳定碎石路面使用铣刨机刮下来的水稳石子混合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层和底基层的铺设厚度分别为18cm。
基层其中的水泥稳定碎石符合R7d≥3.5Mpa,验收弯沉值LS=38.1(0.01mm);
底基层其中的水泥稳定碎石符合R7d≥3.0MPa,验收弯沉值LS=95.3(0.01mm)。
本实施例中,所述透层的材料采用PC-2乳化沥青,用量为1L/㎡。
所述下封层采用PC-1乳化沥青,铺设厚度6mm。
本实施例中,下面层采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验收弯沉值LS=31.8(0.01mm),铺设厚度6cm。
所述粘层的材料采用PC-3乳化沥青,用量为0.5L/㎡。
本实施例中,上面层采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验收弯沉值LS=28.1(0.01mm),铺设厚度4c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道路路面结构简约而合理,整体性强,提高了道路路面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止水防渗性,施工简易,可以把铣刨料用于基层和底基层施工,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建设效率,并且减少了污染,减少了建筑废弃物排放,保护了环境。
应用例
道路纵断面设计:
1、纵断面设计原则
(1)道路纵断面设计终点接现状道路标高,结合拟建道路两侧小区规划标高;
(2)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同时结合车辆的爬坡能力进行设计;
(3)纵断面设计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尽量降低工程规模,减少工程造价;
(4)道路的坡度、坡长要及竖曲线的半径、长度需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2、纵断面设计
综合上述控制因素,道路纵断面共设置3处变坡点,最大纵坡为0.363%,最小纵坡为0.305%,最小凸曲线半径10000m,最小凹曲线半径20000,最小坡长140m(除衔接段),最小竖曲线长度71.964m,满足行车需要和相关规范的要求。
规划纵断面共设置1处变坡点,最大纵坡为0.432%,最小纵坡为0.372%,最小凸曲线半径12000m,最小坡长110m(除衔接段),最小竖曲线长度96.468m,满足行车需要和相关规范的要求。
横断面设计:
1、该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规划红线宽度20m。采用一块板的断面形式,双向2车道。断面布置为:
10m(绿化带)+4m(人行道)+12(车行道)+4m(人行道)+10m(绿化带)=40m(道路总宽)。
车行道采用直线式双向路拱,横坡度为1.5%,人行道采用单面坡,横坡度为1%,坡向道路一侧。
2、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规划红线宽度24m。采用一块板的断面形式,双向4车道。断面布置为:
10m(绿化带)+4.5m(人非共板)+15(车行道)+4.5m(人非共板)+10m(绿化带)=44m(道路宽度)。
车行道采用直线式双向路拱,横坡度为1.5%,人行道采用单面坡,横坡度为1%,坡向道路一侧。
1道路结构设计原则:
本工程道路为城市支路。路面设计根据本项目的功能、使用要求及所处地区的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结合该地区路面建设经验以及沿线筑路材料的供应情况进行路面综合设计。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就地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2计算指标:
1、支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0年;
2、路面结构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载100kN(BZZ-100);
3、车道累计作用轴次:每一车道设计年限内累计作用轴次为1.2E+07;
(4)设计弯沉值:Ld=27.6(0.01mm)。
3路面结构设计:
3.1车行道路面结构
本工程道路全线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设计如下:
上面层: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验收弯沉值LS=28.1(0.01mm)
粘层:PC-3乳化沥青(用量为0.5L/㎡)
下面层: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验收弯沉值LS=31.8(0.01mm)
下封层:6mmPC-1乳化沥青
透层:PC-2乳化沥青(用量为1L/㎡)
基层: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R7d≥3.5Mpa验收弯沉值LS=38.1(0.01mm)
底基层: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R7d≥3.0MPa验收弯沉值LS=95.3(0.01mm)。
3.2人行道铺装
本工程人行道铺装结构形式为:
5cm 透水砖
3cm 干硬性水泥砂浆
15cm透水混凝土
透水混凝土每30m设置一道伸缩缝。
3.3非机动车道铺装
人行道靠车行道一侧2米透水混凝土铺装。
结构形式为:
12cm透水混凝土面层
15cm级配碎石基层。
3.4路缘石、界石、平石及树池石设计
本工程道路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设置路缘石,路缘石采用机切花岗岩材质,尺寸为:长100cm×宽20cm×高33cm,路缘石高出地面18cm,路缘石下设置3cm厚M7.5水泥砂浆,采用C20混凝土基座。
人行道与外侧绿化带、人行道与通槽绿篱之间设置界石,界石采用机切花岗岩材质,尺寸为:长80cm×宽10cm×高15cm,界石高出人行道5cm。界石下设置3cm厚M7.5水泥砂浆,采用C20混凝土基座。
下沉式单位出入口一侧设置4块异形石,外露高度由18cm下降至1cm,宽度与路缘石一致为20cm。非下沉式出入口一侧设置1块异形石,外露高度由18cm下降至1cm,宽度与路缘石一致为20cm。
本工程道路的人非共板中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采用花岗岩平石,外露面采用三遍剁斧,确保防滑,规格尺寸为:长80cm×宽10cm×高10cm,平石下设置2cm厚M7.5水泥砂浆。
本工程道路在人行道内侧每隔6米设置1处树池,树池石采用机切花岗岩材质,每处树池有2种树池石的形式,截面尺寸均为10cm高x10cm宽,长度分别为150cm和120cm两种。
路缘石、界石及平石材料颜色为平度灰。
路缘石的具体指标如表1:
表1
项目 | 技术要求 |
抗压强度(Mpa) | >100 |
抗折强度(Mpa) | ≥4 |
长度(mm) | ±5 |
宽度与厚度(mm) | ±2 |
缺边掉角长度(mm) | <20、外露面、边、棱角完整 |
其它 | 颜色一致、无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 |
花岗岩的性能要求:
项目 | 单位 | 物理性能要求 |
体积密度 | g/m3 | ≥2.5 |
吸水率 | % | <1 |
抗冻性 | - | 冻融循环50次,无明显损伤(裂纹、脱皮) |
磨耗率(狄法尔法) | % | <4 |
坚固性(硫酸钠侵蚀) | % | 质量损失≤15 |
硬度(莫氏) | - | ≥7.0 |
孔隙率 | % | <3 |
注:网孔尺寸为内边至内边净距
3.5材料技术要求
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为了给汽车运输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行车条件,要求其应有坚实、平整、抗滑、耐磨的品质,同时,还应具有足够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耐疲劳性能、抗老化性能、降低噪音以及防止水渗入基层的功能。
根据《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润泽路与规划四号线道路上面层选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下面层选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原材料及混合料技术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JTG F40-2017)的要求。
①青:基质沥青采用70号A级沥青。基质沥青具体技术标准详见表2:
表2
沥青材料为原油精制后的产品,质量均匀、无水。加热至160℃时不产生泡沫。
②上面层粗集料选用玄武岩骨料,下面层粗集料选用石灰岩骨料,骨料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其质量应符合下表3要求:
表3
注:分子表示下面层的各项指标,分母表示上面层的各项指标。
③集料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宜采用机制石料,采用天然砂时不超过总重的20%。其质量符合下表4要求:
表4
项目 | 城市支路 |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 2.45 |
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 | - |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 5 |
砂当量不小于(%) | 50 |
亚甲蓝值不大于(g/kg) | - |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 | - |
④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详见下表5:
表5
⑤青混凝土关键性筛孔通过率见下表6:
表6
⑥粉应干燥、洁净,其质量应符合下表7要求:
表7
⑦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采用夏热区、城市支路标准。其质量应符合下表8要求:
表8
⑧青路面路用性能指标符合下表9:
表9
⑨青混凝土表观质量符合下表10:
表10
项目 | 城市支路 |
弯沉值(0.01mm) | 表面层27.6 |
压实度 | 马歇尔标准密度的96% |
(2)基层
路面基层是路面结构物的承重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本工程路面结构基层和底基层选用原路面铣刨料和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基层最大粒径≤31.5mm,压碎值不大于30%。水泥含量不超过6%,优选地,采用3.5%~5.5%,施工时根据材料强度要求进行调整。其技术指标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其集料级配见下表11:
表11
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的压实度不小于97%。
(3)底基层
底基层最大粒径≤37.5mm。水泥含量不超过6%,优选地,采用3%~5%,施工时根据材料强度要求进行调整,技术指标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的要求。底基层采用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其集料级配见下表12:
表12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压实度不小于96%。
水泥稳定类基层(底基层)所用水泥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要求,初凝时间应大于4h,终凝时间在6h以上。
水泥宜选用符合上述要求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
(4)粘层
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与下面层之间喷洒粘层沥青,优选采用快裂的洒布型PC-3乳化沥青,用量为0.5L/㎡。技术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
(5)下封层
半刚性基层顶面浇洒透层油后,需再加铺下封层,厚度为6mm。
材料要求:1)乳化沥青:采用快裂的阳离子PC-1型;2)集料:采用S14型碎石。
(6)透层
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上需浇洒乳化沥青透层,优选采用慢裂的洒布型PC-2乳化沥青,用量为1.0L/㎡。技术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17)的要求。
4沥青面层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路面开工前和施工中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等所规定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查验收。
②沥青混凝土各面层混合料的沥青用量、拌和成型温度、马歇尔试验的稳定度、流值、密度及空隙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水泥稳定风化砂底基层的粒料级配、配合比、用水量等均应在开工前通过试验进一步确定,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以保证达到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
③上面层沥青混凝土设计与施工中,严格控制天然砂的含量不宜大于全部集料的20%,以有效提高抗车辙能力;同时,因面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中小于0.075mm细集料的含量多少对体积指标和路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使该部分的重量与沥青含量的比值控制在1~1.2之间。
④路面各层不得在雨天和气温低于5℃以下施工,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符合下表13要求。
表13
⑤严格工序管理,对碎石生产采取专门的措施,以保证碎石及风化砂的规格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并遵照有关规程、规范精心施工。配置集料设备、试验、生产、运输、摊铺、碾压、检测等现代化成套设备,并配备合格的试验、质检人员,以保证优质高效地进行施工。
5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要求:
①一般要求
基层(底基层)施工时,清除作业面表面的浮土、积水等。并将作业面表面洒水湿润。
开始摊铺的前一天要进行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一般在直线上间隔为10m,在平曲线上为5m,做出标记,并打好导向控制线支架,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决定导向控制线高度,挂好导向控制线,(测量精度按部颁标准控制)。用于控制摊铺机摊铺厚度的控制线的钢丝拉力不小于800N。
施工期优选在冰冻到来半个月前结束,尽量避免在高温季节施工。
②混合料拌合
混合料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或厂拌法。
每天开始搅拌混合料前,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配合比,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实际的水泥剂量可以大于混合料组成设计时确定的水泥剂量约0.5%,但是,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和现场抽检的实际水泥剂量应小于5.5%。同时,在充分估计施工富余强度时要从缩小施工偏差入手,不得以提高水泥用量的方式提高路面基层强度。
每天开始搅拌混合料之后,出料时要取样检查是否符合设计的配合比,进行正式生产之后,每1~2小时检查一次拌和情况,抽检其配比、含水量是否变化。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有区别,要按温度变化及时调整。
③混合料的摊铺
摊铺混合料前应将底基层适当洒水湿润;对于基层下层表面应喷洒水泥净浆,按水泥质量计,优选不小于(1.0~1.5)kg/m2。水泥净浆稠度以洒布均匀为度,洒布长度以不大于摊铺机前30m~40m为宜。
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保证路拱横坡度满足设计要求。
在摊铺机后面设专人消除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该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④混合料的碾压
每台摊铺机后面,紧跟三轮或双钢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一次碾压长度一般为50m~80m。碾压段落须层次分明,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有监理旁站。
碾压应遵循生产试验路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注意稳压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压实时,可以先稳压(遍数适中,压实度达到90%)→开始轻振动碾压→再重振动碾压→最后胶轮稳压,压至无轮迹为止。碾压过程中,可用核子仪初查压实度,不合格时,重复再压(注意检测压实时间)。碾压完成后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
压路机碾压时的优选行驶速度,第1~2遍为1.5~1.7km/h,以后各遍为1.8~2.2km/h。
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水泥稳定类基层表面不受破坏。
碾压优选在水泥终凝前及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并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为保证水泥碎石基层边缘强度,应有一定的超宽。
⑤横缝设置
水泥稳定类混合料摊铺时,必须连续作业不中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则应设横缝;每天收工之后,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也要设置横缝;每当通过桥涵,在其两边需要设置横缝,基层的横缝最好与桥头搭板尾端吻合。要特别注意桥头搭板前水稳碎石的碾压。横缝应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
⑥养生及交通管制
每一段碾压完成以后立即开始养生,并同时进行压实度检查。
养生方法:建议采用无纺布进行养生,人工覆盖在碾压完成的基层顶面。覆盖2小时后,再用洒水车洒水。在7天内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28天内正常养护。不得用湿粘土、塑料薄膜或塑料编织物覆盖。上一层路面结构施工时方可移走覆盖物,养生期间定期洒水。养生结束后,必须将覆盖物清除干净。
用洒水车洒水养生时,洒水车的喷头要用喷雾式,不得用高压式喷管,以免破坏基层结构,每天洒水次数应视气候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水泥稳定层表面湿润。
基层养生期不少于7d。养生期内洒水车必须在另外一侧车道上行驶。
在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
⑦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水泥剂量的测定用料应在拌和机拌和后取样,并立即(一般规定小于10min)送到工地试验室进行滴定试验。
水泥用量除用滴定法检测水泥剂量要求外,还必须进行总量控制检测。即要求记录每天的实际水泥用量、集料用量和实际工程量,计算对比水泥剂量的一致性。
水泥稳定层质量控制要求见下表14:
表14
注:①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d龄期必须能取出完整的钻件,如果取不出完整钻件,则应找出不合格界限,进行返工处理。②括号内数据为底基层的要求。
其它质量控制指标按《公路工程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执行。
6下封层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乳化沥青和集料的质量必须符合规定。根据实测沥青含量决定乳化沥青喷洒数量;特别注意集料中小于6mm部分含量不得超过规定,采用智能型沥青撒布车。
2、乳化沥青应做到喷洒均匀,数量符合规定。喷洒前宜在基层顶面喷少许水润湿。施工时应根据周围的环境温度,经试喷后确定乳液的喷洒温度。起步、终止应采取措施,避免喷量过多;纵向和横向搭接处做到乳化沥青既不喷量过多也不漏洒。对于局部喷量过多的乳化沥青应刮除,对于漏喷的地方应用手工补洒。
3、集料撒布应在乳化沥青破乳前完成。集料撒布应均匀。料堆处基层表面当集料用完后必须清扫、气吹干净,才能喷洒乳化沥青。若气温较高,为防止粘轮而多撒的集料可在铺沥青下面层前扫除。
4、集料撒完后,即可进行碾压。沥青路面下封层宜用胶轮压路机碾压,如果用钢轮压路机,宜选用轻型,不可将集料压碎。局部露黑处发生粘轮时,应再补撒少量集料。
5、碾压完毕后应封闭交通2~3天,等水分蒸发后,可允许施工车辆通行以均匀碾压。必须行驶的施工车辆应在破乳后才能上路,并保证车速低于5Km/h。不得在下封层上刹车或调头。养护7天后才可摊铺沥青路面下面层。
6、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施工阶段的检测项目包括:乳化沥青喷洒量、集料撒布量、下封层渗水试验、刹车试验、外观检查等。检验方法及检验标准见下表15。
表15沥青路面下封层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查标准
人行系统以方便行人过街、尽量减少行人绕行距离,又要保证人车安全为原则进行设计。
本工程中道路两侧各设置了4m宽的人行道、规划四号线在道路两侧各设置了4.5m宽的人行道,以满足周边区域的居民出行需求。对于行人过街,则优选采用平面过街形式,设置人行横道等过街设施。为保证行人的过街安全,在设置人行横道的位置,人行道与车行道间的路缘石设置成下沉式的路缘石。
行人过街横道结合路口和主要客流集散点进行设置。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至上依次相接铺设的底基层、基层、透层、下封层、下面层、粘层、上面层;
所述道路路面结构在水平平面沿远离道路中心线向外的方向依次相接设置有车行道、通槽绿篱、高压旋喷桩处理范围、人行道、绿化带;其中,所述通槽绿篱内栽植有行道绿化植株;
所述高压旋喷桩处理范围为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土层预定位置,以高压设备使浆液成为20-40MPa的高压射流喷射出来,冲切、扰动、破坏土体,同时钻杆逐渐提升,将浆液与土粒强制搅拌混合,浆液凝固后,在土层中形成旋喷桩,用于加固地基和止水防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底基层的材料为水泥稳定碎石和/或原路面铣刨料;
所述原路面铣刨料包括:原有的破损水泥稳定碎石路面使用铣刨机刮下来的水稳石子混合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层的材料为PC-2乳化沥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层的材料为PC-1乳化沥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层的材料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层的材料为PC-3乳化沥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层的材料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和底基层的铺设厚度分别为18c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层的铺设厚度为6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道路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层的铺设厚度为4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30758.XU CN220057515U (zh) | 2023-06-06 | 2023-06-06 | 一种道路路面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30758.XU CN220057515U (zh) | 2023-06-06 | 2023-06-06 | 一种道路路面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57515U true CN220057515U (zh) | 2023-11-21 |
Family
ID=88784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430758.XU Active CN220057515U (zh) | 2023-06-06 | 2023-06-06 | 一种道路路面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57515U (zh) |
-
2023
- 2023-06-06 CN CN202321430758.XU patent/CN2200575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Ghafoori et al. | Development of no-fines concrete pavement applications | |
CN207227890U (zh) | 一种环保型沥青路面结构 | |
CN104652217A (zh) | 改性乳化沥青纤维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方法 | |
CN106120524B (zh) | 一种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道路施工方法 | |
CN111809474A (zh) | 一种园路彩色沥青透水混凝土施工方法 | |
CN110172890A (zh) | 一种复合装配式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 |
CN112144573B (zh) | 反开槽pc件快捷窨井施工方法 | |
CN111021174A (zh) | 一种城市道路的施工方法 | |
CN101532273B (zh) | 抗车辙路面rs2000改性沥青混合料配比及施工工艺 | |
CN207362616U (zh) | 一种透水砖的铺装结构 | |
RU2007128747A (ru) | Транспорт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города, мегаполиса и способ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и разгрузки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потоков города, мегаполиса | |
CN114908630A (zh) | 一种厂区道路结构及二次永临结合分层施工方法 | |
CN107558324B (zh) | 一种有轨电车与道路平交口的钢纤维砼路面及其施工工艺 | |
CN101429746A (zh) | 道路铺装方法以及该方法中使用的搅拌机 | |
CN111549603A (zh) | 一种考虑水荷载耦合的人行道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 |
CN220057515U (zh) | 一种道路路面结构 | |
CN209211198U (zh) | 一种城市环保路面 | |
Estakhri et al. | Guidelines on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porous friction courses in Texas | |
CN212052138U (zh) | 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山区的城市道路结构 | |
CN202787016U (zh) | 一种新型的渗水混凝土构件 | |
RU2135671C1 (ru) | Автомобильная дорога и способ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й дороги с ее ремонтом и реконструкцией | |
Sharp | Concrete in Highway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Series of Monographs in Civil Engineering | |
CN208136656U (zh) | 一种全透性沥青混合料铺面结构 | |
RU2422581C1 (ru) | Способ ремонта и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магистральных дорог | |
CN112095394A (zh) | 一种具有优秀排水功能的复合式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