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4099U - 一种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4099U
CN220054099U CN202320145793.0U CN202320145793U CN220054099U CN 220054099 U CN220054099 U CN 220054099U CN 202320145793 U CN202320145793 U CN 202320145793U CN 220054099 U CN220054099 U CN 220054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oyancy tank
deck
tail
launch
s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57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杼致
吴恭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Mawei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Mawei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Mawei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Mawei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457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4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4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4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其包括船体、码头和基座,所述船体包括甲板、底板和浮箱,所述甲板四个边角均设有浮箱,所述浮箱包括两个尾部浮箱和两个艏部浮箱,所述尾部浮箱与甲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码头的停泊处呈L形,包括竖直部分和垂直于竖直部分的水平部分,所述基座设于停泊处的水平部分且低于码头高度;所述基座上设有枕木,所述船体底板与枕木相抵,所述甲板与码头平面等高。通过对码头和基座的设置以及船体浮箱的设计,使得下水工作船能够满足多种使用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下水工作船是在船厂和/或港区水域内,专用于船舶、海上设施或海工平台模块从岸上平移下水作业的工作船。当被移物通过布置在下水工作船及岸上的纵、横轨道移至本船后,在拖船的作用下,将本船连同被移物一起拖离码头至下潜深水区(具有足够被移物吃水要求的水深)处。在满足作业条件后,将下水工作船压载舱注水,本船连同被移物缓慢下沉至被移物处于完全自浮状态后,即可拖离下水工作船,进而完成被移物下水过程。
被移物从岸上到下水工作船移动的整个过程中,被移物重力作用下对下水工作船产生极大的力矩作用,需进行下水工作船压载舱内的压载水调拨。假设被移物从下水工作船尾部开始登船移动,下水工作船会受到船长逆时针方向的力矩,此时需相应的将船尾压载舱的压载水往船首压载舱调拨,使之产生相应适当大小的船长顺时针方向的力矩相抵消。当被移物全部上到工作船继续往船首移动时,下水工作船会受到船长顺时针方向的力矩,此时需相应的将船首压载舱的压载水往船尾压载舱调拨,使之产生相应适当大小的船长逆时针方向的力矩相抵消。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过程下水工作船保持几乎平浮的状态,使被移物安全放置到下水工作船上。
而上述的压载水调拨需要复杂的系统设计,整个操作过程十分复杂且具有危险性。
同时现有的下水工作船不具备过驳平台的功能,在水深较浅的区域,运输驳船无法靠近码头进行被移物的装载,则需要额外的过驳平台设计来满足过驳需求。如此一来下水工作船无法保持停靠,在码头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驶离以预留足够的过驳平台空间供运输驳船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满足运输及过驳功能的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包括船体、码头和基座,所述船体包括甲板、底板和浮箱,所述甲板四个边角均设有浮箱,所述浮箱包括两个尾部浮箱和两个艏部浮箱,所述尾部浮箱与甲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码头的停泊处呈L形,包括竖直部分和垂直于竖直部分的水平部分,所述基座设于停泊处的水平部分且低于码头高度;所述基座上设有枕木,所述船体底板与枕木相抵,所述甲板与码头平面等高。
进一步地,所述枕木设有多个,多个枕木间隔设置于基座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螺旋扣和螺栓,所述尾部浮箱底部设有封板,所述封板与甲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尾部浮箱下端周面设有多个第一耳板,所述甲板上对应尾部浮箱的第一耳板设有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之间通过螺旋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尾部浮箱与甲板边沿之间设有维护通道,所述第二耳板设于维护通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尾部浮箱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间隔的运输通孔,所述运输通孔用于轴线车驶入。
进一步地,所述运输通孔在尾部浮箱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二耳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尾部浮箱的稳定角大于7°。
进一步地,还包括挡块、楔块、螺杆和螺母,所述尾部浮箱四个边角上均设有45度的缺口,所述挡块与缺口相对,所述挡块朝向缺口一侧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楔块设于挡块与缺口之间,所述楔块与挡块相对一侧设有与第一倾斜面配合的第二倾斜面;所述挡块和楔块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与螺杆配合的螺孔;所述螺母设于螺杆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肋板,所述挡块远离楔块一侧设有多个肋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码头和基座的设置以及船体浮箱的设计,使得下水工作船能够满足多种使用需要;基座的枕木设置能够避免船体的船底直接与基座上的淤泥接触而影响船体的起浮;在作为运输的船舶使用时,船体停靠在基座上,基座高于海底,使得船体无需对压载水进行调整来满足货物运输时的船体平衡需求,船体能够在基座上保持平稳;在作为过驳平台使用时,船体停靠在基座上,保持平稳同时解除尾部浮箱来满足货物通过的需求,结合码头停泊处的L形设计,能够使得运输船舶分别与码头和船体尾部顶靠,有效避免运输船舶在货物转运时的移位转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的船体、基座、码头和待下水船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的船体、基座和码头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的船体、基座、码头和运输船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的船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的尾部浮箱正视方向的稳定角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的尾部浮箱侧视方向的稳定角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的尾部浮箱、挡块、楔块和螺杆配合结构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的挡块、楔块和螺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船体;101、甲板;102、底板;2、码头;3、基座;4、尾部浮箱;41、运输通孔;5、艏部浮箱;6、枕木;7、维护通道;8、挡块;9、楔块;10、螺杆;11、肋板;12、待下水船舶;13、运输船舶;14、螺旋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一种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包括船体1、码头2和基座3,所述船体1包括甲板101、底板102和浮箱,所述甲板101四个边角均设有浮箱,所述浮箱包括两个尾部浮箱4和两个艏部浮箱5,所述尾部浮箱4与甲板101可拆卸连接;所述码头2的停泊处呈L形,包括竖直部分和垂直于竖直部分的水平部分,所述基座3设于停泊处的水平部分且低于码头2高度;所述基座3上设有枕木6,所述船体1底板102与枕木6相抵,所述甲板101与码头2平面等高。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码头2和基座3的设置以及船体1浮箱的设计,使得下水工作船能够满足多种使用需要;基座3的枕木6设置能够避免船体1的船底直接与基座3上的淤泥接触而影响船体1的起浮;在作为运输的船舶使用时,船体1停靠在基座3上,基座3高于海底,使得船体1无需对压载水进行调整来满足货物运输时的船体1平衡需求,船体1能够在基座3上保持平稳;在作为过驳平台使用时,船体1停靠在基座3上,保持平稳同时解除尾部浮箱4来满足货物通过的需求,结合码头2停泊处的L形设计,能够使得运输船舶13分别与码头2和船体1尾部顶靠,有效避免运输船舶13在货物转运时的移位转向。
进一步地,所述枕木6设有多个,多个枕木6间隔设置于基座3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间隔布置的枕木6能够在保证支撑船体1,使船底受力均匀的同时减少与船底的接触面积,以避免长时使用后枕木6上堆积淤泥而影响船体1起浮。
进一步地,还包括螺旋扣14和螺栓,所述尾部浮箱4底部设有封板,所述封板与甲板10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尾部浮箱4下端周面设有多个第一耳板,所述甲板101上对应尾部浮箱4的第一耳板设有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之间通过螺旋扣14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尾部浮箱4底部封板水密,通过螺栓结构与船体1连接。当船体1没入水中时,水对尾部浮箱4产生正浮力。螺栓结构可以很好地克服尾部浮箱4的正浮力。可当船体1产生一定倾斜时,或者尾部浮箱4上方定位绞车工作时,尾部浮箱4同时还受到水平方向的剪力和弯矩。对于克服水平方向的剪力和弯矩螺栓结构起到的作用较小,且容易造成损坏。
由此采用尾部浮箱4的第一耳板与船体1甲板101的第二耳板及螺旋扣14连接的形式,能够起到很好的抗剪切和抗弯矩的作用,以克服螺栓结构的缺点,且布置的受力形式良好,不容易造成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尾部浮箱4与甲板101边沿之间设有维护通道7,所述第二耳板设于维护通道7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维护通道7及第二耳板的位置,能够提供足够的施工空间,方便操作人员对尾部浮箱4的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尾部浮箱4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间隔的运输通孔41,所述运输通孔41用于轴线车驶入。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尾部浮箱4上设置的两个运输通孔41,使得轴线车等装卸载具能够快速进入,而后在需要拆卸尾部浮箱4时,可由轴线车在运输通孔41内将尾部浮箱4顶升并转移。
进一步地,所述运输通孔41在尾部浮箱4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二耳板之间。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第二耳板与运输通孔41的位置布置,能够避免在轴线车驶入运输通孔41时与第二耳板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所述船体1的船底舭部呈圆弧形。
由上述描述可知,船底舭部的圆弧形设计可有效防止因传统的直角设计导致船舶横摇舭部直角刮擦基座3,减少对船体1的剐蹭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尾部浮箱4的稳定角大于7°。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对尾部浮箱4的稳定角的设置,使得轴线车在转移尾部浮箱4时尾部浮箱4不易倾倒。
进一步地,还包括挡块8、楔块9、螺杆10和螺母,所述尾部浮箱4四个边角上均设有45度的缺口,所述挡块8与缺口相对,所述挡块8朝向缺口一侧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楔块9设于挡块8与缺口之间,所述楔块9与挡块8相对一侧设有与第一倾斜面配合的第二倾斜面;所述挡块8和楔块9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与螺杆10配合的螺孔;所述螺母设于螺杆10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挡块8、楔块9和螺杆10的设置,能够对尾部浮箱4的布置位置快速调整并提高尾部浮箱4的水平抗剪力。当尾部浮箱4的螺栓锁付的螺孔与甲板101上的螺孔出现偏差时,能够通过转动螺杆10使得楔块9与尾部浮箱4的缺口之间的距离改变以对其微调;而在尾部浮箱4四个边角的挡块8与楔块9的配合下,通过螺杆10转动使得楔块9顶紧缺口后能够起到良好的抵抗尾浮箱水平剪力的作用。
进一步地,还包括肋板11,所述挡块8远离楔块9一侧设有多个肋板11。
由上述描述可知,肋板11起到加固挡块8的作用,提高整体结构强度。
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场景:在传统的下水工作船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被移物登船时会对下水工作船产生的力矩,需要复杂的压载水调拨系统进行操控以抵消力矩,保证船体1平浮。而上述的压载水调拨需要复杂的系统设计,整个操作过程十分复杂且具有危险性。同时在运输驳船装载时由于需要额外建设过驳平台,导致码头2空间占用,下水工作船只能驶离。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包括船体1、码头2、基座3、螺旋扣14和螺栓、挡块8、楔块9、肋板11、螺杆10和螺母。
如图4所示,如图所述船体1包括甲板101、底板102、浮箱和设于甲板101、底板102之间的压载舱,所述甲板101四个边角均设有浮箱,所述浮箱包括两个尾部浮箱4和两个艏部浮箱5,所述尾部浮箱4与甲板10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所述尾部浮箱4底部设有封板,所述封板与甲板10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尾部浮箱4下端周面设有多个第一耳板,所述甲板101上对应尾部浮箱4的第一耳板设有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之间通过螺旋扣14连接。
如图7和图8所示,在尾部浮箱4的固定设置上,所述尾部浮箱4四个边角上均设有45度的缺口,所述挡块8与缺口相对,所述挡块8朝向缺口一侧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楔块9设于挡块8与缺口之间,所述楔块9与挡块8相对一侧设有与第一倾斜面配合的第二倾斜面;所述挡块8和楔块9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与螺杆10配合的螺孔;螺母设于螺杆10上用于保持或解除楔块9的移动限制。所述挡块8起到限制锲块背离尾部浮箱4活动的作用;所述楔块9起到调节和限制尾部浮箱4运动的作用;所述挡块8远离楔块9一侧设有多个肋板11,所述肋板11起到加固挡块8的作用。
当尾部浮箱4放置在甲板101上时,此时尾部浮箱4的螺栓孔与主甲板101的螺栓孔不能完全对齐。可以通过锁紧和松开尾部浮箱4四个边角螺杆10上的螺母,通过螺杆10的作用使得楔块9相对挡块8和尾部浮箱4滑动,对尾部浮箱4顶压来实现尾浮箱往某侧微调的目的。
当尾浮箱安装好后。四角止推块处于锁紧状态,起到抵抗尾浮箱水平剪力的作用。
如图4所示,尾部浮箱4与船体1边沿之间设有间距,该间距形成维护通道7,第二耳板设于维护通道7上,方便后续对尾部浮箱4进行拆卸安装。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码头2的停泊处呈L形,包括竖直部分和垂直于竖直部分的水平部分,所述基座3设于停泊处的水平部分且低于码头2高度;所述基座33上间隔设有枕木631;所述船体1底板102与枕木6相抵,所述甲板101与码头2平面等高。通过基座3上的枕木6设计,可使船体1底板102均匀受力;同时间隔的枕木6能够防止船体1底板102与基座3接触面积过大,在淤泥的作用下被基座3吸附无法起浮。
所述船体1的船底舭部设计成圆弧形,可有效防止因传统的直角设计导致船舶横摇舭部直角刮擦基座3,减少对船体1的剐蹭损伤。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尾部浮箱4上设有两个运输通孔41,所述运输通孔41用于轴线车驶入。所述运输通孔41在尾部浮箱4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二耳板之间。
一般的尾部浮箱4重量较大,约有500吨。如使用吊离的方法需用大吊力吊车将其吊离,操作十分复杂;而采用运输通孔41的设计,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将尾部浮箱4拆卸后,通过驶入的轴线车进行顶升进而快速转移;该运输通孔41孔宽3m,高1.5m,可供轴线车进入和调整姿态。
如图5和图6所示,在尾部浮箱4的搬运设计中,尾部浮箱4131的稳定角大于7°,使得轴线车在转移尾部浮箱4时尾部浮箱4不易倾倒。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利用基座3的布置与码头2结构的设计,使得船体1能够平稳地坐底于基座3上,如此一来,船体1在作为运输船舶13或者过驳平台使用时,无需通过负载的压载水调拨操作来对使用过程中因甲板101上的质量变化产生的船体1晃动进行控制。
如图1所示,在作为运输船舶13使用时,由轴线车将待下水船舶12转运至船体1甲板101上,而后将船体1拖至下潜深水区,通过改变压载舱内的压载水来使得船体1下沉,待下水船舶12起浮。
如图3所示,在作为过驳平台使用时,可以将尾部浮箱4拆卸,而后通过轴线车驶入运输通孔41进而将拆卸的尾部浮箱4顶升转移;在坐底基座3实现平稳固定的同时,码头2结构与船体1的布置使得运输驳船能够多方向顶靠,并辅以泊缆绳固定,如此一来运输驳船停靠非常牢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通过对码头和基座的设置以及船体浮箱的设计,使得下水工作船能够满足多种使用需要;基座的枕木设置能够避免船体的船底直接与基座上的淤泥接触而影响船体的起浮;在作为运输的船舶使用时,船体停靠在基座上,基座高于海底,使得船体无需对压载水进行调整来满足货物运输时的船体平衡需求,船体能够在基座上保持平稳;在作为过驳平台使用时,船体停靠在基座上,保持平稳同时解除尾部浮箱来满足货物通过的需求,结合码头停泊处的L形设计,能够使得运输船舶分别与码头和船体尾部顶靠,有效避免运输船舶在货物转运时的移位转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码头和基座,所述船体包括甲板、底板和浮箱,所述甲板四个边角均设有浮箱,所述浮箱包括两个尾部浮箱和两个艏部浮箱,所述尾部浮箱与甲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码头的停泊处呈L形,包括竖直部分和垂直于竖直部分的水平部分,所述基座设于停泊处的水平部分且低于码头高度;所述基座上设有枕木,所述船体底板与枕木相抵,所述甲板与码头平面等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木设有多个,多个枕木间隔设置于基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扣和螺栓,所述尾部浮箱底部设有封板,所述封板与甲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尾部浮箱下端周面设有多个第一耳板,所述甲板上对应尾部浮箱的第一耳板设有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之间通过螺旋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浮箱与甲板边沿之间设有维护通道,所述第二耳板设于维护通道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浮箱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两个间隔的运输通孔,所述运输通孔用于轴线车驶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通孔在尾部浮箱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二耳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的船底舭部呈圆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浮箱的稳定角大于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块、楔块、螺杆和螺母,所述尾部浮箱四个边角上均设有45度的缺口,所述挡块与缺口相对,所述挡块朝向缺口一侧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楔块设于挡块与缺口之间,所述楔块与挡块相对一侧设有与第一倾斜面配合的第二倾斜面;所述挡块和楔块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与螺杆配合的螺孔;所述螺母设于螺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肋板,所述挡块远离楔块一侧设有多个肋板。
CN202320145793.0U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 Active CN220054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5793.0U CN220054099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5793.0U CN220054099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4099U true CN220054099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3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5793.0U Active CN220054099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40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3576C (zh) 停泊的方法和系统
US6834604B2 (en) Transporting a ship over shallows of a watercourse
JP7126627B2 (ja) 船舶と洋上設備との間で積荷を確保して移送する方法と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KR20030087995A (ko) 양현하역용 하역장치
US4483655A (en) Vessel loading method
CN220054099U (zh) 一种包含下水工作船的下水系统
US4048937A (en) Cargo carrying vessel having at least one cargo carrying deck
KR20100123438A (ko) 부유식 항구 및 이를 이용한 선박 화물 하역 방법
KR20100136766A (ko) 이동/자항형 해상 하역 부유 구조물
US1096095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a watercraft
WO2015136086A1 (en) A quay structure, a quay arrangement and a method of installing such structure
US3561617A (en) Means for the transportation of goods
CN115946823A (zh) 下水工作船及其使用和船体高度范围计算的方法
GB2555414A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hipping
KR20100123443A (ko) 부유식 항구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선박 화물 하역 방법
KR100955771B1 (ko) 자항바지선박용 자가결합형 추가부력탱크 시스템
US3540399A (en) Timber carrying vessel
US6334401B1 (en) Floating structure for the transfer of cargo
JPH0115448B2 (zh)
WO2017222469A1 (en) Semi-submersible vessel
KR20110075916A (ko) 이동 항구
JP2923167B2 (ja) 運河式港湾施設
NO159006B (no) Fremgangsmaate og anordning til heving eller dokksetting av halvt nedsenkbare rigger.
Shah et al. Side Transfer of Vessels on a Floating Drydock
KR100976954B1 (ko) 자항바지선박용 자가결합형 추가부력탱크 시스템의결합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