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3716U - 保险杠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保险杠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3716U
CN220053716U CN202321660815.3U CN202321660815U CN220053716U CN 220053716 U CN220053716 U CN 220053716U CN 202321660815 U CN202321660815 U CN 202321660815U CN 220053716 U CN220053716 U CN 220053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mper
bumper body
side plates
sides
bottom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608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超煌
章翡飞
王宏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608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3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3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3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保险杠和车辆。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和侧板,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板分别设置于保险杠本体的相对两侧,侧板与保险杠本体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至少一个侧板与保险杠本体可拆卸连接,因此,当侧板和保险杠本体的其中一者被损伤时,仅需更换受损的一者即可,而无需对保险杠整个进行更换,从而降低了维修成本。

Description

保险杠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险杠和车辆
背景技术
保险杠是用于吸收以及缓和外界冲击力、对车身进行防护的重要安全装置,其通常设置在车身的前部或后部。
目前,保险杠可以包括位于车身的前部或后部的保险杠本体以及位于车身侧方的侧板,此类保险杠既可以对车辆的前部或后部进行保护,又可以起到一定的侧向防护作用。但是,由于上述的保险杠本体和侧板通常为一体式结构,因此,当保险杠本体或者侧板中的一者受到碰撞损伤时,需要对整个保险杠进行更换,导致维修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保险杠和车辆,能够对保险杠本体和侧板单独进行更换,降低维修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和侧板,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板分别设置于保险杠本体的相对两侧,侧板与保险杠本体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至少一个侧板与保险杠本体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保险杠本体与侧板通过卡接结构互相卡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卡接结构包括凹部和插接部,凹部和插接部中的其中一者设置在保险杠本体上,另一者设置在侧板上;凹部包括底壁以及沿底壁的周向环绕设置的侧壁,凹部具有开口,底壁设置有与开口相对的通孔;插接部包括插入段以及设置插入段的一端的抵接段,插入段分别穿过开口和通孔,抵接段与底壁背离侧壁的一侧抵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保险杠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为保险杠本体用于朝向车舱的一侧,凹部设置于保险杠本体,且自保险杠的第二侧向第一侧凹陷,侧壁相对于保险杠本体向第一侧凸伸,底壁位于第一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开口沿插入段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大于通孔沿插入段的厚度方向的尺寸。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卡接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卡接结构沿保险杠本体靠近侧板的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保险杠本体包括防护筋以及分别设置于防护筋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的加强筋,两个侧板分别设置于防护筋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加强筋延伸至侧板沿第二方向的一侧,加强筋用于相对于侧板朝向靠近车舱的一侧倾斜,侧板分别与防护筋和加强筋可拆卸连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防护筋包括沿第二方向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加强筋连接于第一护板。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两个侧板位于保险杠本体沿第一方向的两侧,侧板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保险杠本体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平齐,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上任一项的保险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保险杠和车辆。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和侧板,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板分别设置于保险杠本体的相对两侧,且侧板与保险杠本体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从而通过该保险杠既可以对车辆的前部或者后部进行防护,又可以起到侧向防护作用。并且,由于至少一个侧板与保险杠本体可拆卸连接,当侧板和保险杠本体的其中一者被损伤时,仅需更换受损的一者即可,而无需对保险杠整个进行更换,从而降低了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的另一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的第一侧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保险杠本体100;防护筋110;加强筋120;侧板200;卡接结构300;凹部310;底壁311;侧壁312;导向斜面313;插接部320;插入段321;抵接段322;第一侧P1;第二侧P2;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100和侧板200,侧板2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板200分别设置于保险杠本体100的相对两侧,侧板200与保险杠本体100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至少一个侧板200与保险杠本体100可拆卸连接。
保险杠本体100设置于车辆的前部或后部,以用于保护车辆的前部或后部。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可以为车辆的前保险杠,此时,该保险杠本体100用于保护车辆的前部;优选地,该保险杠可以为车辆的后保险杠,该保险杠本体100用于保护车辆的后部,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以保险杠为车辆的后保险杠为例进行说明。
侧板200用于保护车辆的侧面,侧板20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保险杠本体100的相对两侧,该相对两侧可以为保险杠本体10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侧板200与保险杠本体100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从而通过保险杠本体100可以保护车辆的后部,通过侧板200可以保护车辆的侧面。至少一个侧板200与保险杠本体100可拆卸连接,也就是说,两个侧板200可以仅一个与保险杠本体100可拆卸连接,也可以均与保险杠本体100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100和侧板200,侧板2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板200分别设置于保险杠本体100的相对两侧,且侧板200与保险杠本体100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从而通过该保险杠既可以对车辆的前部或者后部进行防护,又可以起到侧向防护作用。并且,由于至少一个侧板200与保险杠本体100可拆卸连接,当侧板200和保险杠本体100的其中一者被损伤时,仅需更换受损的一者即可,而无需对保险杠整个进行更换,从而降低了维修成本。
可选地,保险杠本体100可以通过铰链连接、螺纹连接以及卡扣连接等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实现与侧板200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保险杠本体100上可以形成避让部,避让部可以由保险杠本体100远离车辆的底盘的一侧向靠近车辆的底盘的方向凹陷形成,该避让部可以用于避让车辆的后备箱门或者发动机盖。
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保险杠本体100与侧板200通过卡接结构300互相卡接。可选地,卡接结构300可以为悬臂卡接结构300、环形卡接结构300或者扭转卡接结构300等。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卡接结构300的相互卡接实现保险杠本体100和侧板2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相较于铰链连接或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而言,结构更加简单,拆装更加方便。
请继续参照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卡接结构300包括凹部310和插接部320,凹部310和插接部320中的其中一者设置在保险杠本体100上,另一者设置在侧板200上;凹部310包括底壁311以及沿底壁311的周向环绕设置的侧壁312,凹部310具有开口,底壁311设置有与开口相对的通孔;插接部320包括插入段321以及设置插入段321的一端的抵接段322,插入段321分别穿过开口和通孔,抵接段322与底壁311背离侧壁312的一侧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凹部310可以设置在保险杠本体100上,而插接部320设置在侧板200上;或者,可以将凹部310设置在侧板200上,而将插接部320设置在保险杠本体100上,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凹部310用于与插接部320配合卡接,从而实现保险杠本体100与侧板2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凹部310包括底壁311和侧壁312,侧壁312沿底壁311的周向环绕设置,因此,侧壁312可以在底壁311的一侧围合形成空槽,通孔形成于底壁311且与开口相对,因此,通孔和开口可以分别位于该空槽的相对两侧。
插接部320穿过凹部310并与凹部310抵接。具体地,插接部320包括插入段321和抵接段322,在插接部320与凹部310卡接的过程中,由于抵接部设置于插入部的一端,因此,当插入部分别穿过开口和通孔时,抵接段322也可以分别穿过开口和通孔,可选抵接段322为钩状,从而可以抵接在底壁311背离侧壁312的一侧,实现与凹部310的卡接;插入段321分别穿过开口和通孔后,其至少部分可以位于凹部310的空槽中,此时,侧壁312相当于环绕设置在插入段321的外周,因此,可以增大凹部310与插接部320的接触面积,并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插接部320。可以理解的是,当凹部310设置在保险杠本体100或侧板200上时,凹部310的底壁311和侧壁312可以分别相对于保险杠本体100或侧板200凸伸。本实施例中的插入段321和抵接段322分别穿过开口和通孔,且抵接段322抵接在底壁311远离侧壁312的一侧,相较于插接部320直接卡接在凹部310的内部等卡接方式而言,本申请的凹部310与插接部320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因而可以提高保险杠本体100和侧板2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需要明确的是,在插接部320与凹部310的卡接过程中,抵接段322和插入段321分别自开口插入凹部310的空槽中,并自通孔穿出,从而使抵接段322可以抵接于底壁311背离侧壁312的一侧。
可选地,底壁311可以为方形,也可以为圆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相对应地,由于侧壁312沿底壁311的周向环绕设置以形成凹部310,因此凹部310的形状与底壁311的形状大致相同。
请继续参照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保险杠本体10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P1和第二侧P2,第一侧P1为保险杠本体100用于朝向车舱的一侧,凹部310设置于保险杠本体100,且自保险杠的第二侧P2向第一侧P1凹陷,侧壁312相对于保险杠本体100向第一侧P1凸伸,底壁311位于第一侧P1。
第一侧P1和第二侧P2为保险杠本体100上的相对两侧,具体地,当保险杠装配于车辆时,该第一侧P1为保险杠本体100朝向车舱的一侧,第二侧P2为保险杠本体100背离车舱的一侧;即,该第一侧P1为保险杠相对于车辆而言的内侧,第二侧P2为保险杠相对于车辆而言的外侧。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凹部310上凹陷设置有空槽且凹部310的底壁311上开设有通孔,同时,由于保险杠本体100的结构强度大于侧板200的结构强度,因此,将凹部310设置在保险杠本体100上,相较于将凹部310设置于侧板200上而言,其对保险杠本体100强度的影响小于对侧板200强度的影响,进而降低凹部310对保险杠整体的强度的影响。凹部310自第二侧P2向第一侧P1凹陷,因此,凹部310的开口位于第二侧P2;侧壁312相对于保险杠本体100向第一侧P1凸伸,且底壁311位于第一侧P1,从而使底壁311的通孔位于第一侧P1。
凹部310的开口位于第二侧P2,而底壁311以及底壁311上的通孔位于第一侧P1,因此,在插接部320和凹部310的卡接过程中,插接部320从第二侧P2插入凹部310并从第一侧P1穿出,且插接部320的抵接段322在第一侧P1与底壁311抵接,而由于该第一侧P1为保险杠朝向车舱的内侧,因此,相较于抵接段322在第二侧P2与底壁311抵接而言,可以降低插接部320与凹部310被误触而解除卡接的风险,提高保险杠本体100和侧板2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开口沿插入段321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大于通孔沿插入段321的厚度方向的尺寸。
具体地,设置开口沿插入段321的厚度方向的尺寸较大,从而可以便于插接部320自开口插入凹部310;设置通孔沿插入段321的厚度方向的尺寸较小,因此,当插入段321自通孔穿出凹部310后,通孔的内壁与插入段321之间的间隙较小,从而可以减小插接部320在凹部310中松动甚至与凹部310脱离卡接的风险,提高侧板200与保险杠本体100的连接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插接部320与凹部310卡接的过程中,抵接段322和插入段321依次穿过开口后,可以通过向插接部320施力,使抵接段322抵持通孔的内壁并造成通孔发生形变,从而穿过通孔并抵持在底壁311上。
可选地,在插接部320中,抵接段322的厚度通常大于插入段321的厚度。开口沿插入段321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可以与抵接段322的厚度相适应,其可以稍大于抵接段322的厚度。通孔沿插入段321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可以与插入段321的厚度相适应,其可以稍大于插入段321的尺寸,此时,插入段321与通孔为间隙配合,优选插入段321与通孔为过盈配合,以进一步限制插接部320的位置。当然,通孔和开口的具体尺寸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确定,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的另一局部剖视图。
如图3所示,可选地,底壁311沿周向的至少部分可以形成导向斜面313,导向斜面313远离通孔的一侧沿插入段321的延伸方向至开口的距离小于导向斜面313靠近通孔的一侧沿插入段321的延伸方向至开口的距离,也就是说,导向斜面313可以由底壁311远离通孔的外周侧向靠近第二侧P2的方向倾斜形成,从而通过该导向斜面313可以在抵接段322穿出凹部310时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的第一侧的局部示意图。
如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卡接结构3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卡接结构300沿保险杠本体100靠近侧板200的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卡接结构300的数量可以根据保险杠本体100靠近侧板200的边缘的长度合理选择,例如,当保险杠本体100靠近侧板200的边缘较长时,可以相应地选取较多的卡接结构300,当该边缘较短时,可以相应地减少卡接结构300的数量。可以理解的是,保险杠靠近侧板200的边缘的延伸方向与侧板200靠近保险杠的边缘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卡接结构300沿保险杠本体100靠近侧板200的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从而提高保险杠本体100与侧板200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保险杠的整体强度。
请继续参照图1,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保险杠本体100包括防护筋110以及分别设置于防护筋110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的加强筋120,两个侧板200分别设置于防护筋110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加强筋120延伸至侧板200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加强筋120用于相对于侧板200朝向靠近车舱的一侧倾斜,侧板200分别与防护筋110和加强筋120可拆卸连接,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垂直。
第一方向X可以为车辆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Y可以为车辆的高度方向。
防护筋110可以位于车辆的前部或后部,用于保护车辆的前部和后部。加强筋120延伸至侧板200沿第二方向Y的一侧,即,加强筋120延伸至车辆的侧面,此时,防护筋110和加强筋120可以分别与侧板200可拆卸连接,从而提高侧板200与保险杠本体100的连接面积,提高二者的连接强度。
加强筋120相对于侧板200朝向靠近车舱的一侧倾斜,因此,当车辆的侧面受到碰撞时,侧板200将优先承受外部的撞击力,因而可以降低加强筋120被损坏的几率,避免更换保险杠本体100。
优选地,加强筋120位于侧壁312沿第二方向Y靠近底盘的一侧,此时,加强筋120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侧板200。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防护筋110包括沿第二方向Y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加强筋120连接于第一护板,因此,当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中的一者受到碰撞损伤时,可以仅更换受损的一者,而无需对保险杠本体100进行整体更换,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维修成本。
可选地,侧板200可以仅与第二护板连接,或者,也可以同时与第二护板以及部分的第一护板连接。
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两个侧板200位于保险杠本体100沿第一方向X的两侧,侧板200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分别与保险杠本体100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平齐,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侧板200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分别与保险杠本体100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平齐,从而可以增大侧板200对车辆的侧面的保护面积,提高保护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上任一项的保险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保险杠和车辆。保险杠包括保险杠本体100和侧板200,侧板2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板200分别设置于保险杠本体100的相对两侧,且侧板200与保险杠本体100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从而通过该保险杠既可以对车辆的前部或者后部进行防护,又可以起到侧向防护作用。并且,由于至少一个侧板200与保险杠本体100可拆卸连接,当侧板200和保险杠本体100的其中一者被损伤时,仅需更换受损的一者即可,而无需对保险杠整个进行更换,从而降低了维修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险杠本体;
侧板,所述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保险杠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侧板与所述保险杠本体分别位于不同的平面,至少一个所述侧板与所述保险杠本体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本体与所述侧板通过卡接结构互相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凹部和插接部,所述凹部和所述插接部中的其中一者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本体上,另一者设置在所述侧板上;
所述凹部包括底壁以及沿所述底壁的周向环绕设置的侧壁,所述凹部具有开口,所述底壁设置有与所述开口相对的通孔;
所述插接部包括插入段以及设置所述插入段的一端的抵接段,所述插入段分别穿过所述开口和所述通孔,所述抵接段与所述底壁背离所述侧壁的一侧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为所述保险杠本体用于朝向车舱的一侧,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保险杠本体,且自所述保险杠的第二侧向所述第一侧凹陷,所述侧壁相对于所述保险杠本体向所述第一侧凸伸,所述底壁位于所述第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沿所述插入段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沿所述插入段的厚度方向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接结构沿所述保险杠本体靠近所述侧板的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本体包括防护筋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防护筋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的加强筋,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防护筋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加强筋延伸至所述侧板沿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加强筋用于相对于所述侧板朝向靠近车舱的一侧倾斜,所述侧板分别与所述防护筋和所述加强筋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险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筋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所述加强筋连接于所述第一护板。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保险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位于所述保险杠本体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侧板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保险杠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平齐,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保险杠。
CN202321660815.3U 2023-06-27 2023-06-27 保险杠和车辆 Active CN220053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0815.3U CN220053716U (zh) 2023-06-27 2023-06-27 保险杠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0815.3U CN220053716U (zh) 2023-06-27 2023-06-27 保险杠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3716U true CN220053716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8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60815.3U Active CN220053716U (zh) 2023-06-27 2023-06-27 保险杠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37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62787B1 (en) Shock absorb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EP3461692B1 (en) Sensor protector and vehicle equipped therewith
EP2112027B1 (en) Pedestrian protec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EP3388693B1 (en) Clip
US5498045A (en) Blow molded bumper beam and U-bolt attachment
US4623182A (en) Bumper for vehicle, especially motor vehicl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14103853A (zh) 车辆
CN220053716U (zh) 保险杠和车辆
KR20150099815A (ko) 록킹 요소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부재
KR101252221B1 (ko) 전자유닛을 구비한 차량용 범퍼백빔
US8814213B2 (en) Fastener for shield plate
JP5182497B2 (ja) ラジエータグリル取付構造及びラジエータグリルの取外し方法
JP2013018304A (ja) 車両のバンパー装置
CN215097457U (zh) 配合结构及具有该配合结构的车辆
JP5613959B2 (ja) 車両のリヤバンパ取付構造
KR0120841Y1 (ko) 범퍼 사이드의 차체 결합장치
CN220281334U (zh) 一种安全带盖板结构、安全带装置和车辆
KR100233505B1 (ko) 자동차의 범퍼
CN220190004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
CN217396448U (zh) 安装座、车载供电装置总成以及车辆
CN113320373B (zh) 固定组件、电池包组件以及车辆
CN210502464U (zh) 回复反射器安装结构和车辆
KR100513587B1 (ko) 차량용 범퍼 마운팅 구조
CN214823698U (zh) 汽车前包围
KR200320912Y1 (ko) 차량 전선고정용 다단클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