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1708U - 冲击工具 - Google Patents

冲击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1708U
CN220051708U CN202320838996.8U CN202320838996U CN220051708U CN 220051708 U CN220051708 U CN 220051708U CN 202320838996 U CN202320838996 U CN 202320838996U CN 220051708 U CN220051708 U CN 220051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act
motor
air
assembly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389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389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1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1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17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击工具,包括:机壳,其设有腔体;冲击机构,其连接于腔体;冲击机构包括冲击组件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电机位于冲击组件的后方;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冲击组件连接,用以驱动冲击组件进行冲击;控制板,其位于所述冲击机构的下方;风扇,其同轴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其中,所述机壳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电机的后方,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电机的周向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控制板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冲击组件外周的至少一侧。本实用新型的冲击工具,能够对冲击工具整个内部空间进行散热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影响电机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冲击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击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冲击工具例如电锤,它是利用活塞运动的原理,通过压缩气体冲击钻头,能够用来在混凝土、楼板、砖墙和石材上钻孔。
现有的冲击工具,为了避免无刷电机过热而发生损坏,通常在冲击工具的壳体内设置风扇,通过无刷电机的转动带动风扇转动,用以对无刷电机进行散热。但冲击工具内部还设有其他涉及机械运动的部件以及电子元件,涉及机械运动的部件(如齿轮机构)因机械运动而产生摩擦热,电子元件在运行时会产生热量,若这些部件不及时散热,会将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无刷电机,而影响电机的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能够对冲击工具整个内部空间进行散热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影响电机的散热效果。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击工具,所述冲击工具包括:
机壳,其设有腔体;
冲击机构,其连接于所述腔体;所述冲击机构包括冲击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冲击组件的后方;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与所述冲击组件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冲击组件进行冲击;
控制板,其位于所述冲击机构的下方;
风扇,其同轴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
其中,所述机壳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电机的后方,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电机的周向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控制板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冲击组件外周的至少一侧;
当所述风扇旋转时,所述风扇从所述第一进风口吸入第一气流及从所述第二进风口吸入第二气流,所述第一气流穿过所述电机经由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排出机壳;所述第二气流经过所述控制板而未穿过所述电机经由所述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排出机壳。
优选地,所述冲击工具还包括电池包,其位于所述控制板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数目为多个,分别位于所述电机的左右两侧,且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电机的主体的前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自下而上沿朝向冲击组件的冲击杆的方向倾斜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的数目为多个,分别位于所述机壳的后端的左右两侧侧壁和顶壁。
优选地,位于所述机壳的两侧侧壁的所述第一进风口沿所述电机的轴向延伸。
优选地,位于所述机壳的顶壁的所述第一进风口沿所述电机的周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风口的数目为多个,分别位于所述控制板的左右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风口沿所述控制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冲击组件包括活塞,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活塞的前端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击工具,通过在机壳上设置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以及优化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分布位置,使得第一进风口进入的第一气流和第二进风口进入的第二气流相配合以使得散热气流能够贯穿冲击工具整个内部空间,进而能够对冲击工具的内部的机械部件及电子元件及时散热,且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两者不易产生互相干扰,能够实现对冲击工具整个内部空间进行散热的同时能够避免影响电机的散热效果,进而能够提高冲击工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击工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击工具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击工具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冲击工具;
1、机壳;11、第一进风口;12、第一出风口;13、第二进风口;14、第二出风口;
2、冲击机构;21、冲击组件;211、冲击杆;212、活塞;22、驱动组件;221、电机;2211、输出轴;
3、控制板;
4、风扇;
5、电池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通过列举具体实施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申请所属的技术领域中的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即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清楚的目的,不能理解为所指示特征的相对重要性或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若干个”的含义是至少一个;另有明确限定的除外。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应作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之上”、“上方”和“上面”、“下”、“之下”、“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水平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的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的水平高度。
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前”、“后”、“左”、“右”、“上”和“下”均以图1至图3中的标示为准,即,以冲击工具100在工作状态时所对应的方向为准。
下面根据图1至图3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冲击工具。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冲击工具100包括机壳1、冲击机构2、控制板3和风扇4,机壳1设有腔体,冲击机构2连接于腔体。冲击机构2包括冲击组件21和驱动组件22,驱动组件22包括电机221,电机221位于冲击组件21的后方,电机221用以产生旋转驱动力;驱动组件22的驱动端与冲击组件21连接,驱动组件22用以驱动冲击组件21进行冲击。应当理解,冲击机构2的具体结构及运行原理可参考任意现有的冲击工具的冲击机构,在此不再赘述。
控制板3位于冲击机构2的下方,用以进行电路控制。风扇4同轴连接于电机221的输出轴2211,当电机221运行时,风扇4能够发生同步旋转,进而产生风力。机壳1设有第一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进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第一进风口11位于电机221的后方,第一出风口12位于电机221的周向的至少一侧,第二进风口13位于控制板3的至少一侧,第二出风口14位于冲击组件21外周的至少一侧。
当风扇4旋转时,外界的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3进入机壳1内。自第一进风口11进入的第一气流一部分进入电机221内后流出,其余部分流经电机221的表面,能够有效地带走电机221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自第二进风口13进入的第二气流对控制板3进行散热,能够避免控制板3温度过高而发生损坏以及能够避免控制板3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电机221处,而影响电机221的散热效果。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第一进风口11位于电机221的后方,风扇4位于电机221的主体的前方,第一进风口11进入的第一气流起初是自后向前流动的,且第二进风口13进入的第二气流起初是自下而上流动的,当第二气流自下而上流动至风扇4处时,第二气流在风扇4的风力下以及在第一气流自后向前的冲击下改变流动方向,此时,大部分的第二气流自后向前流动并通过第二出风口14排出,可能存在少部分的第二气流通过第一出风口12排出,同样,自第一进风口11进入的第一气流流动至风扇4处时,第一气流在第二气流自下而上的冲击下改变流动方向后大部分的第一气流通过第一出风口12排出,少部分第一气流继续自后向前流动并通过第二出风口14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机壳1上设置第一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进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以及优化第一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进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的分布位置,能够提高对冲击工具100的内部部件的散热效果。具体地,通过第一进风口11进入的第一气流和通过第二进风口13进入的第二气流相配合能够使得散热气流贯穿冲击工具100整个内部空间,进而能够加快冲击工具100的内部的机械部件及电子元件的散热,且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两者不易产生互相干扰,第二气流不穿过电机221,使得被控制板3加热过的气流不流经电机221的内部,这样,能够实现对冲击工具100整个内部空间进行散热的同时能够避免影响电机221的散热效果,进而能够提高冲击工具100的使用寿命。此外,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4的设置及位置分布,能够降低出风口的风噪。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冲击工具100还包括电池包5,电池包5用以对冲击工具100的电子元件进行供电。电池包5位于控制板3的下方,第二进风口13进入的气流还能够对电池包5及电池包5的接插座进行散热。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出风口12的数目为多个,分别位于电机221的左右两侧,且第一出风口12位于电机221的主体的前方,这样,能够有利于吸收电机221产生的热量后的第一气流的快速排出。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出风口12自下而上沿朝向冲击组件21的冲击杆211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一气流在自下而上流动的第二气流的冲击下能够快速通过第一出风口12排出。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进风口11的数目为多个,分别位于机壳1的后端的左右两侧侧壁和顶壁,有利于通过第一进风口11进入的气流扩散均匀,进而保证对电机221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位于机壳1的两侧侧壁的第一进风口11沿电机221的轴向延伸,以便于此处进入的第一气流快速流向电机221。优选地,位于机壳1的两侧侧壁的多个第一进风口11相互平行,避免产生较大的紊流而影响第一气流对电机221的散热。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位于机壳1的顶壁的第一进风口11沿电机221的周向延伸,以便于此处进入的第一气流快速流向电机221。优选地,位于机壳1的顶壁的多个第一进风口11相互平行,避免产生较大的紊流而影响第一气流对电机221的散热。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二进风口13的数目为多个,分别位于控制板3的左右两侧,以便于对控制板3及时散热。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进风口13沿控制板3的长度方向延伸,以提高对控制板3的散热效果。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冲击组件21包括活塞212,第二出风口14位于活塞212的前端的上方,这样能够延长第二气流的流动路径,进而提高对冲击组件21和驱动组件22的电机221之外的其余部件的散热效果。
应当理解,以上实施例均为示例性的,不用于包含权利要求所包含的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各种变形和改变。同样的,也可以对以上实施例的各个技术特征进行任意组合,以形成可能没有被明确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另外的实施例。因此,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不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工具(100)包括:
机壳(1),其设有腔体;
冲击机构(2),其连接于所述腔体;所述冲击机构(2)包括冲击组件(21)和驱动组件(22),所述驱动组件(22)包括电机(221),所述电机(221)位于所述冲击组件(21)的后方;所述驱动组件(22)的驱动端与所述冲击组件(21)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冲击组件(21)进行冲击;
控制板(3),其位于所述冲击机构(2)的下方;
风扇(4),其同轴连接于所述电机(221)的输出轴(2211);
其中,所述机壳(1)设有第一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进风口(13)和第二出风口(14);所述第一进风口(11)位于所述电机(221)的后方,所述第一出风口(12)位于所述电机(221)的周向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二进风口(13)位于所述控制板(3)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二出风口(14)位于所述冲击组件外周的至少一侧;
当所述风扇(4)旋转时,所述风扇(4)从所述第一进风口(11)吸入第一气流及从所述第二进风口(13)吸入第二气流,所述第一气流穿过所述电机(221)经由所述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4)排出机壳(1);所述第二气流经过所述控制板(3)而未穿过所述电机(221)经由所述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4)排出机壳(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工具(100)还包括电池包(5),其位于所述控制板(3)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2)的数目为多个,分别位于所述电机(221)的左右两侧,且所述第一出风口(12)位于所述电机(221)的主体的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2)自下而上沿朝向冲击组件(21)的冲击杆(211)的方向倾斜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的数目为多个,分别位于所述机壳(1)的后端的左右两侧侧壁和顶壁。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机壳(1)的两侧侧壁的所述第一进风口(11)沿所述电机(221)的轴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机壳(1)的顶壁的所述第一进风口(11)沿所述电机(221)的周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13)的数目为多个,分别位于所述控制板(3)的左右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13)沿所述控制板(3)的长度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组件(21)包括活塞(212),所述第二出风口(14)位于所述活塞(212)的前端的上方。
CN202320838996.8U 2023-04-14 2023-04-14 冲击工具 Active CN220051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8996.8U CN220051708U (zh) 2023-04-14 2023-04-14 冲击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8996.8U CN220051708U (zh) 2023-04-14 2023-04-14 冲击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1708U true CN220051708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6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38996.8U Active CN220051708U (zh) 2023-04-14 2023-04-14 冲击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17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60110214A (ko) 컴프레서 장치 어셈블리 구조
JP2008307664A (ja) 電動工具
JP6214700B2 (ja) モータの放熱を行うインフレータ構造
JP2008125296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搭載の電動工具におけるパワー基板の放熱構造
EP1220576B1 (en) Device for cooling electric equipments of hooded microwave oven
TWI752554B (zh) 打氣機裝置
CN111030379A (zh) 一种电机散热用装置
CN220051708U (zh) 冲击工具
JP4485190B2 (ja) 電動ハンマ
JP4515880B2 (ja) パッケージ型圧縮機
JP2018103318A (ja) 電動工具
CN212977827U (zh) 一种直驱电动角磨机
CN211471738U (zh) 一种电脑横机控制箱
JP4627091B1 (ja) 光源装置
CN211591899U (zh) 一种自散热式打印机
JP2008271654A (ja) 電動機
TWM519677U (zh) 打氣機設備組結構
CN206922590U (zh) 一种节能电机
CN221670347U (zh) 一种动力工具
CN216672749U (zh) 一种用于电机后端辅助散热的后罩壳
CN219380584U (zh) 电动工具
CN21264929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钻井平台用直流电机
CN217582536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风扇灯
CN221683565U (zh) 便于散热的减速机壳
CN209844722U (zh) 一种拆卸维修方便的伺服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