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1188U - 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51188U CN220051188U CN202321452741.4U CN202321452741U CN220051188U CN 220051188 U CN220051188 U CN 220051188U CN 202321452741 U CN202321452741 U CN 202321452741U CN 220051188 U CN220051188 U CN 2200511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eding
- workbench
- lifting assembly
- lifting
- wedge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52 review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44 transfo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Grinding Of Cylindrical And Plane Surf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其包括工作台,沿着上料方向移动,其包括顶板和连接在顶板两侧的侧板;上料槽,设在工作台上方,用于放置需要磨削的硅棒;抬升组件,所述抬升组件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的角度偏差调节部,所述角度偏差调节部包括驱动部件、楔块和滚轮,所述工作台侧板分别设有固定座,所述上料槽一端与其中一个固定座转动连接;上料槽的另一端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滚轮,滚轮的侧面与楔块的楔面滑动连接,楔块的平面与对应的固定座滑动连接;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楔块连接,带动楔块的楔面与滚轮的侧面滑动,以上技术方案对硅棒的轴线与两个夹头的轴线的高度方向的角度偏差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削辅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磨削装置主要用于将作为待加工件的开方后的硅棒磨削加工至设定的规格。包括对开方后的硅棒表面进行平整(开方后的硅棒表面并不平整,通常其中间部分较之于两端部分凸起,硅棒出刀口尺寸大于入刀口尺寸)或对硅棒进行倒角(减少装配过程中因锐边割伤),磨削装置通常包括上料组件、进给组件以及磨削组件。如首先将开方后的硅棒固定至上料组件,对其所处的位置进行后一定的初步调节后,将硅棒送达至进给组件的两个夹头之间,如两个夹头可以均为动夹头或者一个夹头为动夹头一个夹头为定夹头。通过的硅棒轴向运动,将硅棒送达磨削组件从而对硅棒的磨削面进行包括粗磨和精磨在内的磨削加工。
由于硅棒的规格不同且同种规格的硅棒的外形尺寸也有区别,因此,在将硅棒放在上料平台上的情形下,硅棒的轴线与两个夹头的轴线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角度偏差和位置偏差。显然,角度偏差和位置偏差会对两根轴线的同轴度产生影响,而两根轴线之间的同轴度在磨床上则表现为硅棒的上料精度。上料精度的降低通常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硅棒磨削量的增加、硅损提高,从而导致磨床的加工效率降低、硅棒的表面质量降低。
专利号为CN218639214U的可调节的抬升组件以及包括该抬升组件的磨床,公开了抬升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驱动连接的多个升降轮;上料台,待加工件设置于所述上料台上,所述升降轮与所述上料台操作连接;安装在上料台上的两个升降轮此时便可沿斜顶板自右向左滚动,即由低向高地滚动,伴随着这一滚动,便可带动上料台产生沿竖直方向的位移,实现了沿Z轴的位置调整;通过将其中一个升降轮变更为偏心轮,通过电机驱动偏心轮偏心轴旋转一定的角度时,安装于偏心轴上的第一升降轮本身会抬升/下降一定的距离,此时,由于两个升降轮之间出现高度差。通过这样的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驱动部件、调节部升降轮的协作将上料台以及设置于上料台上的待加工件的不同的局部抬升不同的高度,进而提高待加工件沿高度方向的上料精度,该技术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其角度偏差和位置偏差调整幅度太小,无法满足实际过程中硅棒的轴线与两个夹头的轴线之间存在较大的角度偏差和位置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对硅棒的轴线与两个夹头的轴线的高度方向的角度偏差进行调节的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解决现有的角度偏差调整幅度太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应用在磨削机上,其包括
工作台,沿着上料方向移动,其包括顶板和连接在顶板两侧的侧板;
上料槽,设在工作台上方,用于放置需要磨削的硅棒;
抬升组件,其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的角度偏差调节部,所述角度偏差调节部包括驱动部件、楔块和滚轮,所述工作台侧板分别设有固定座,所述上料槽一端与其中一个固定座转动连接;上料槽的另一端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滚轮,滚轮的侧面与楔块的楔面滑动连接,楔块的平面与对应的固定座滑动连接;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楔块连接,带动楔块的楔面与滚轮的侧面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件为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输出端与楔块连接,伸缩缸的输出端伸缩时,楔块的楔面与滚轮的侧面滑动,使上料槽沿着垂直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角度偏差调节部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沿高度方向设置,其两端分别连接上料槽的另一端和其对应的固定座。
进一步地,所述抬升组件还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偏差调节部,所述位置偏差调节部包括上料台和升降结构;所述上料台沿着上料方向移动,位于工作台底部;所述升降结构设在上料台上,升降结构上升带动工作台与上料台分离或靠近,使工作台抬升或落至回原始高度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结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螺母座、丝杆和驱动电机;所述从动轮转动连接在上料台底面,所述螺母座与从动轮共轴固定在上料台端面,所述丝杆一端与从动轮轴心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上料台和螺母座抵接在所述工作台的顶板底部,丝杆与螺母座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上料台端面,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上料台与主动轮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丝杆一端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抵接在所述工作台的顶板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台与工作台的两侧板沿升降结构升降的方向设有导向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滑块和滑轨;所述上料台两端沿升降结构方向分别向上延伸固定板,所述滑块设在固定板上,所述滑轨对应滑块设在上料机构的工作台的两侧,滑轨与滑块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台两端沿升降结构方向分别向上延伸两个固定板。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角度偏差调节部调节上料槽高度方向与两个夹头的轴线之间的角度偏差,进而调节硅棒的轴线与两个夹头的轴线的角度偏差,先将上料槽一端与其中一个固定座转动连接,再将角度偏差调节部设在上料槽另一端,角度偏差调节部的驱动部件驱动楔块在对应的固定座上滑动,从而使楔块的楔面与滚轮滑动连接,从而使上料槽沿着垂直方向转动,调节上料槽两端的高度,解决现有的角度偏差调整幅度太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的角度偏差调节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的角度偏差调节部正视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的位置偏差调节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的位置偏差调节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磨削装置中上料机构处于原始高度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磨削装置中上料机构抬升至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上料机构;
101、工作台;
1011、顶板;
1012、侧板;
102、上料槽;
1021、凹陷;
1071、固定座;
1072、滚轮;
1073、复位弹簧;
1074、伸缩缸;
1075、楔块;
1081、上料台;
1082、螺母座;
1083、皮带;
1084、支撑板;
1085、丝杆;
1086、驱动电机;
1087、从动轮;
1088、主动轮;
1091、固定板;
1092、滑块;
1093、加强筋;
1094、滑轨;
30、两个夹头;
40、硅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申请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类“或”的逻辑关系。
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申请中,语句中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这些表述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还可以存在另外的要素,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不仅可以包括那些限定的要素,而且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产品所固有的要素。
与《审查指南》中的理解相同,在本申请中,“大于”、“小于”、“超过”等表述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表述理解为包括本数。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与之类似的与“多”相关的表述亦做此类理解,例如“多组”、“多次”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表述,诸如“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垂直”“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具体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或便于读者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用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所述“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设置;其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信连接;其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其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10,应用在磨削机上,其包括工作台101、上料槽102和抬升组件,所述抬升组件包括角度偏差调节部,采用角度偏差调节部调节上料槽102高度方向与两个夹头30的轴线之间的角度偏差,进而调节硅棒40的轴线与两个夹头30的轴线的角度偏差,先将上料槽102一端与工作台101其中一侧板的固定座1071转动连接,再将角度偏差调节部设在上料槽102另一端,角度偏差调节部的驱动部件驱动楔块1075在对应的固定座1071上滑动,从而使楔块1075的楔面与滚轮1072滑动连接,从而使上料槽102沿着垂直方向转动,调节上料槽102两端的高度,解决现有的角度偏差调整幅度太小的问题。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所述工作台101沿着上料方向移动,包括顶板1011和连接在顶板两侧的侧板1012;所述上料槽102设在工作台101上方,用于放置需要磨削的硅棒40;所述抬升组件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的角度偏差调节部,所述角度偏差调节部包括驱动部件、楔块1075和滚轮1072,所述工作台的侧板1012分别设有固定座1071,所述上料槽102一端与其中一个固定座1071转动连接;上料槽102的另一端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滚轮1072,滚轮1072的侧面与楔块1075的楔面滑动连接,楔块1075的平面与对应的固定座1071滑动连接;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楔块1075连接,带动楔块1075的楔面与滚轮1072的侧面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件为伸缩缸1074,伸缩缸1074的输出端直接与楔块1075连接,伸缩缸1074的输出端伸缩时,楔块1075的楔面与滚轮1072的侧面滑动,使上料槽102沿着垂直方向转动,调节上料槽102两端的高度,进而调节上料槽102上的硅棒40的轴线与两个夹头30的轴线的角度偏差。当然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部件也可以为电机,需要将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连接,楔块设有螺纹孔,丝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驱动电机,转动丝杆,使楔块在丝杆上移动,楔块的楔面与滚轮的侧面滑动,使上料槽沿着垂直方向转动,调节上料槽两端的高度。当然上述的角度偏差调节部还包括复位弹簧1073,所述复位弹簧1073沿高度方向设置,其两端分别连接上料槽102的另一端和其对应的固定座1071。通过复位弹簧1073限定第二上料槽102倾斜角度。
参见图1、图4至图7所示,所述抬升组件还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偏差调节部,所述位置偏差调节部包括上料台1081和升降结构;所述上料台1081沿着上料方向移动,所述工作台101设在上料台1081上方,由所述升降结构带动工作台101升降,即升降结构上升带动工作台101与上料台1081分离或靠近,使工作台101抬升,使硅棒40的轴线与两个夹头30的轴线齐平,或落至回原始高度位置。升降结构带动工作台101相对上料台1081运动,即上料机构10的工作台101远离上料台1081运动,采用位置偏差调节部调节上料槽102高度方向与两个夹头30的轴线之间的位置偏差,进而调节硅棒40的轴线与两个夹头30的轴线的高度偏差,使硅棒40的轴线与两个夹头30的轴线齐平,然后两个夹头30直接夹紧上料机构10上的硅棒40,再由磨削机构磨削加工。
参见图1、图4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结构具有多种结构,只要满足上料机构10的工作台101远离或靠近上料台1081,使整个上料机构10抬升至夹持机构50或下降至原始高度位置即可。具体可以是直接将伸缩缸设在上料台1081端面,伸缩缸的伸缩端抵接工作台101底面,由伸缩缸的伸缩带动整个上料机构升降;但出于稳定升降的考虑,优选升降结构为同步带传动升降,其包括主动轮1088、从动轮1087、螺母座1082、丝杆1085和驱动电机1086;所述从动轮1087转动连接在上料台1081底面,所述螺母座1082与从动轮1087共轴固定在上料台1081端面,所述丝杆1085一端与从动轮1087轴心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上料台1081和螺母座1082抵接在所述工作台的顶板1011底部,丝杆1085与螺母座1082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086固定在上料台1081上,驱动电机1086的输出端穿过上料台1081与主动轮1088连接,主动轮1088与从动轮1087通过皮带1083连接,驱动电机1086的输出端转动,带动主动轮1088转动,在皮带1083的连接作用下,带动从动轮1087转动,从动轮1087转动带动丝杆1085转动,从而使丝杆1085沿着第一螺母座1082上下移动,使上料机构10的工作台101远离或靠近上料台1081,带动上料机构10抬升至夹持机构50或下降至初始高度位置。当然还可以考虑将同步带传动换为齿轮传动,齿轮传动承载能力大以及传动精度高的特点,可以改善了其承载能力。
参见图4和图5所示,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为减小丝杆1085抵接处工作台顶板2011底部受力,在丝杆1085一端加设支撑板1084,使支撑板1084抵接在所述上料机构10的工作台顶板2011底部,当然支撑板1084的面积要大于丝杆1085一端与工作台顶板2011底部的接触面。
参见图1所示,为了使升降更为稳定,在所述上料台1081与两个工作台的侧板1012沿升降结构升降的方向设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可以包括滑块1092和滑轨1094;所述上料台1081两端沿升降结构方向分别向上延伸固定板1091,所述滑块1092设在固定板1091上,所述滑轨1094对应滑块1092设在两个工作台的侧板1012,滑轨1094与滑块1092滑动连接。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升降的稳定,所述上料台1081两端沿升降结构方向分别向上延伸两个固定板1091,所述滑块1092设在固定板1091上,所述滑轨1094对应滑块1092设在两个工作台的侧板1012,滑轨1094与滑块1092滑动连接。为了加大固定板1091承载强度,在所述固定板1091与上料台1081之间设有加强筋1093。
参见图1至图7,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工作原理:当伸缩缸1074的输出端伸出时,楔块1075的楔面与滚轮1072的侧面滑动,楔块1075向左运动,上料槽的左端向上升起;当伸缩缸1074的输出端收缩时,楔块1075的楔面与滚轮1072的侧面滑动,楔块1075向右运动,上料槽的左端向下下降;即伸缩缸1074伸缩使上料槽102沿着垂直方向转动,调节上料槽102两端的高度,进而调节上料槽102上的硅棒40的轴线与两个夹头30的轴线的角度偏差。升降结构的驱动电机1086的输出端正向转动,带动主动轮1088正向转动,在皮带1083的连接作用下,带动从动轮1087正向转动,从动轮1087正向转动带动丝杆1085正向转动,从而使丝杆1085沿着螺母座1082向上移动,丝杆1085沿着螺母座1082向上移动的同时,两个工作台的侧板1012的滑轨1094在上料台1081两端的滑块1092内上升,对上料机构10的工作台101抬升起导向作用。在升降结构和导向机构的共同作用下,使工作台101远离上料台1081,使硅棒40的轴线与两个夹头30的轴线齐平,然后两个夹头30直接夹紧上料机构10上的硅棒40,再由磨削机构磨削加工;然后升降结构的驱动电机1086的输出端反向转动,带动主动轮1088反向转动,在皮带1083的连接作用下,带动从动轮1087反向转动,从动轮1087反向转动带动丝杆1085反向转动,从而使丝杆1085沿着螺母座1082向下移动,丝杆1085沿着螺母座1082向下移动的同时,两个工作台的侧板1012的滑轨1094在上料台1081两端的滑块1092内下降,对上料机构10的工作台101下降起导向作用。在升降结构和导向机构的共同作用下,使工作台101靠近上料台1081,将工作台101下降至原始高度(上述所说的正向反向仅是相对而言,并没有具体的方向,正向仅仅是指驱动电机1086转动使丝杆1085上升的方向,反向仅仅是指驱动电机1086转动使丝杆下降的方向)。
由于开方后的硅棒40的表面并不平整,如硅棒40中间部分较之于两端部分凸起。为了能够将具有该属性的硅棒40更平稳地放置于上料槽102上,如上料槽102的中部较之于两侧向远离硅棒40的方向凹陷1021,即图中的向下凹陷1021。
本说明书中所提到两个夹头30、磨削机构均非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仅仅用于说明与卧式硅棒磨削装置的上料机构存在的位置及连接关系,其具体结构同样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应用在磨削机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沿着上料方向移动,其包括顶板和连接在顶板两侧的侧板;
上料槽,设在工作台上方,用于放置需要磨削的硅棒;
其还包括抬升组件,所述抬升组件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的角度偏差调节部,所述角度偏差调节部包括驱动部件、楔块和滚轮,所述工作台侧板分别设有固定座,所述上料槽一端与其中一个固定座转动连接;上料槽的另一端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滚轮,滚轮的侧面与楔块的楔面滑动连接,楔块的平面与对应的固定座滑动连接;驱动部件的输出端与楔块连接,带动楔块的楔面与滚轮的侧面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为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输出端与楔块连接,伸缩缸的输出端伸缩时,楔块的楔面与滚轮的侧面滑动,使上料槽沿着垂直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偏差调节部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沿高度方向设置,其两端分别连接上料槽的另一端和其对应的固定座。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组件还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偏差调节部,所述位置偏差调节部包括上料台和升降结构;所述上料台沿着上料方向移动,位于工作台底部;所述升降结构设在上料台上,升降结构上升带动工作台与上料台分离或靠近,使工作台抬升或落至回原始高度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螺母座、丝杆和驱动电机;所述从动轮转动连接在上料台底面,所述螺母座与从动轮共轴固定在上料台端面,所述丝杆一端与从动轮轴心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上料台和螺母座抵接在所述工作台的顶板底部,丝杆与螺母座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上料台端面,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上料台与主动轮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一端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抵接在所述工作台的顶板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台与工作台的两侧板沿升降结构升降的方向设有导向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滑块和滑轨;所述上料台两端沿升降结构方向分别向上延伸固定板,所述滑块设在固定板上,所述滑轨对应滑块设在上料机构的工作台的两侧,滑轨与滑块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台两端沿升降结构方向分别向上延伸两个固定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52741.4U CN220051188U (zh) | 2023-06-08 | 2023-06-08 | 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52741.4U CN220051188U (zh) | 2023-06-08 | 2023-06-08 | 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51188U true CN220051188U (zh) | 2023-11-21 |
Family
ID=88762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452741.4U Active CN220051188U (zh) | 2023-06-08 | 2023-06-08 | 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51188U (zh) |
-
2023
- 2023-06-08 CN CN202321452741.4U patent/CN22005118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92992B (zh) | 汽车钢板精剪自动化生产装置 | |
CN110814767A (zh) | 一种铝板精加工用切边打磨装置 | |
CN218639363U (zh) | 夹持组件以及包括该夹持组件的磨床 | |
KR101560380B1 (ko) | 공작기계 및 이를 이용한 가공방법 | |
CN201543907U (zh) | 双斜角切割机的退刀装置 | |
CA2368531C (en) | Linear blind broaching machine | |
CN111590329B (zh) | 多功能复合机床 | |
CN111872457A (zh) | 一种多工位双端面倒角机 | |
CN220051188U (zh) | 一种带有抬升组件的上料机构 | |
CN103381487A (zh) | 一种中心滑架与成型刀架导程联动的半自动背刀车床 | |
CN217072933U (zh) | 一种人造石台面用桥式切石机 | |
CN116000365A (zh) | 一种小型涡轮盘拉削支撑装置 | |
CN216780574U (zh) | 一种线切割设备大模板工装夹具 | |
CN112938374B (zh) | 一种集成式往复输送装置 | |
CN211465559U (zh) | 一种加工回转风机底座端面铣床工作台 | |
CN212944779U (zh) | 易于更换折弯台的数控板料折弯机 | |
CN108214745B (zh) | 铝木门窗双工作台铣榫机 | |
CN220971002U (zh) | 一种稳定性好的线切割机用工作台 | |
CN210280823U (zh) | 一种新型立式刨槽机 | |
CN220007111U (zh) | 一种卧式硅棒磨削装置 | |
CN208585770U (zh) | 一种型材加工上料装置 | |
CN220128494U (zh) | 一种带有前推组件的上料机构 | |
CN213617209U (zh) | 一种铣全槽装置 | |
CN111633430A (zh) | 双头端铣设备 | |
CN216263767U (zh) | 支撑下料机构及切管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