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2332U - 电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2332U
CN220042332U CN202321715078.2U CN202321715078U CN220042332U CN 220042332 U CN220042332 U CN 220042332U CN 202321715078 U CN202321715078 U CN 202321715078U CN 220042332 U CN220042332 U CN 220042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terminal module
arms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150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超
张金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tai Zhengya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tai Zhengya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tai Zhengya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tai Zhengya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150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2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2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23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且包括第一本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本体内的第一端子模组、组装于所述第一本体外的第一外壳及与所述第一外壳相配合的锁紧螺母,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导电端子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外的第一绝缘内芯,所述第一外壳具有与所述第一本体浮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锁紧螺母相配合以将第一连接器固定于箱体上的螺纹连接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能够吸收电路板与箱体之间的安装公差,并且能够将外界环境中的震动作用转移到箱体上,避免对电性接触及焊接部位产生影响。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如今工业领域广泛应用的元器件之一,其承担的不同元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尤其在汽车、电脑、手机及各类数码产品中,就广泛采用了各类电连接器,如USB连接器、DC Jack连接器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连接器的种类及功能也越来越多,应用场景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以汽车为例,随着新能源车、智能汽车的逐渐普及,汽车内部系统对高速信号的传输需求也越来越高,以适应更多的智能化应用场景,这种情况下需要用到一些具备高频高速信号传输能力的电连接器,例如在2017年左右出现的H-MTD(High-SpeedModular Twisted-Pair Data)连接器,其主要针对车载差分信号链路传输,可应用在自动驾驶系统、车载4K高清摄像系统、车载娱乐系统等,作为一种车载的电连接器,H-MTD连接器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驾驶安全,由于线缆连接器和板端连接器插接之后,在线缆连接器在外力拉扯或者震动环境下可能会导致电性连接松动的风险,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组合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能够提高电性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且包括第一本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本体内的第一端子模组、组装于所述第一本体外的第一外壳及与所述第一外壳相配合的锁紧螺母,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导电端子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外的第一绝缘内芯,所述第一外壳具有与所述第一本体浮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锁紧螺母相配合以将第一连接器固定于箱体上的螺纹连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在径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对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具有位于其自由末端的卡扣部,所述第一本体于其外周面上凹设有与所述卡扣部相配合的卡扣槽,所述卡扣部可沿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轴向方向在所述卡扣槽内浮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本体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包括位于上侧的主体部及位于下侧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外壳的下端面之间留有间隙以提供所述第一外壳上下活动的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绝缘内芯收容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卡扣槽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所述主体部还具有位于所述卡扣槽下侧以收纳第一密封圈的第一收容槽和位于所述卡扣槽上侧以收纳第二密封圈的第二收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在电路板上,且具有朝向电路板的方向开放设置以用于填充防水胶的收容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具有位于所述锁紧螺母下侧且用以与锁紧螺母一起将箱体夹持的防水圈,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具有与所述弹性臂相邻接且沿径向方向向外膨胀的增大部,所述防水圈位于所述弹性臂的外围且与所述增大部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固定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端子模组、组装于第二本体的盖体及套设于所述第二本体外的防振螺母,所述防振螺母的内壁上突设形成有沿周向方向排列的若干第一凸点,所述第二本体的外壁面上突设形成有至少与部分所述第一凸点相配合的第二凸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本体具有位于其收容空间内部且相对设置的一对抵持臂,所述抵持臂具有弹性且抵接所述第二端子模组以阻止其退出,第二端子模组具有突设于其外侧并与所述第二本体内的台阶部相抵挡以阻止其继续插入的止挡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延伸臂及在周向方向上与所述延伸臂交替排列的一对抵挡臂,所述延伸臂延伸超出所述抵挡臂,所述抵挡臂的自由末端具有朝向所述盖体的中心弯折的趋势,并且抵接于第二本体及所述第二端子模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本体具有设置于其外周面上且相对设置的一对止退弹片,所述止退弹片位于所述防振螺母的上侧且朝向靠近所述防振螺母的方向延伸以阻止防振螺母退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通过将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外壳设置为具有第一本体浮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与锁紧螺母相配合以将第一连接器固定于箱体上的螺纹连接部,从而使得能够吸收电路板与箱体之间的安装公差,并且能够将外界环境中的震动作用转移到箱体上,避免对电性接触及焊接部位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中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插接后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中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未插接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中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第一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中的第二连接器将线缆移除后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第二连接器的防振螺母的立体图。
图7是图5所示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本体的立体图。
图8是图5所示第二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9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合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该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100和第二连接器200,所述第一连接器100用以安装于电路板300上,所述第二连接器200为连接有线缆29的线端连接器。
请参图1至图4并结合图9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100包括第一本体11、收容于所述第一本体11内的第一端子模组12、组装于所述第一本体11外的第一外壳13及与所述第一外壳13相配合的锁紧螺母14,所述第一端子模组12包括第一导电端子121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1外的第一绝缘内芯123,所述第一外壳13具有与所述第一本体11浮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1以及与所述锁紧螺母14相配合以将第一连接器100固定于箱体400上的螺纹连接部132。
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具有在径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对弹性臂1312,所述弹性臂1312具有位于其自由末端的卡扣部1313,所述第一本体11于其外周面上凹设有与所述卡扣部1313相配合的卡扣槽1121,所述卡扣部1313可沿所述第一连接器100的轴向方向在所述卡扣槽1121内浮动,如此,以吸收电路板300与箱体400之间的安装公差,同时还可在震动环境下将震动作用转移到箱体上,避免对电性接触及焊接部位产生影响。
所述第一本体11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包括位于上侧的主体部112及位于下侧的安装部113,所述安装部113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外壳13的下端面之间留有间隙以提供所述第一外壳13上下活动的空间。
所述第一绝缘内芯123收容于所述主体部112,所述卡扣槽1121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12的外周面上,所述主体部112还具有位于所述卡扣槽1121下侧以收纳第一密封圈151的第一收容槽1123和位于所述卡扣槽1121上侧以收纳第二密封圈152的第二收容槽1124。
所述安装部113用于安装在电路板300上,且具有朝向电路板300的方向开放设置以用于填充防水胶16的收容腔1131,以避免水汽自安装部113与电路板300之间的空隙进入而影响电性连接部位。
所述第一连接器100还具有位于所述锁紧螺母14下侧且用以与锁紧螺母14一起将箱体400夹持的防水圈17,所述第一连接部131还具有与所述弹性臂1312相邻接且沿径向方向向外膨胀的增大部1314,所述防水圈17位于所述弹性臂1312的外围且与所述增大部1314相接触。
请参图5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中的第二连接器200的示意图,所述第二连接器200包括第二本体21、固定于第二本体21内的第二端子模组22、组装于第二本体21的盖体23及套设于所述第二本体21外的防振螺母24,所述防振螺母24的内壁上突设形成有沿周向方向排列的若干第一凸点241,所述第二本体21的外壁面上突设形成有至少与部分所述第一凸点241相配合的第二凸点212,从而起到防振的作用。
所述第二本体21具有位于其收容空间内部且相对设置的一对抵持臂213,所述抵持臂213具有弹性且抵接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以阻止其退出,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具有突设于其外侧并与所述第二本体21内的台阶部214相抵挡以阻止其继续插入的止挡部221。
所述盖体23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延伸臂232及在周向方向上与所述延伸臂232交替排列的一对抵挡臂233,所述延伸臂232延伸超出所述抵挡臂233,所述抵挡臂233的自由末端具有朝向所述盖体23的中心弯折的趋势,并且抵接于第二本体21及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2。具体地,所述抵挡臂233抵接于所述第二本体21内倾斜设置的阻挡面217,所述阻挡面217的倾斜趋势与所述抵挡臂233的弯折趋势相适配。
所述第二本体21具有设置于其外周面上且相对设置的一对止退弹片215,所述止退弹片215位于所述防振螺母24的上侧且朝向靠近所述防振螺母24的方向延伸以阻止防振螺母24退出。
所述第二本体21还具有凹设于其外周壁且相对设置的一对卡扣孔216,所述盖体23具有与相应卡扣孔216相配合的卡扣凸部234,如此以实现第二本体21与盖体23之间的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通过将第一连接器100的第一外壳13设置为具有第一本体11浮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1及与锁紧螺母14相配合以将第一连接器100固定于箱体400上的螺纹连接部132,从而使得能够吸收电路板300与箱体400之间的安装公差,并且能够将外界环境中的震动作用转移到箱体400上,避免对电性接触及焊接部位产生影响。
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特征相对于另一个特征的关系。可以理解,根据产品摆放位置的不同,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并不应当理解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另外,本文使用的描述词“水平”并非完全等同于沿着垂直于重力方向,允许有一定角度的倾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且包括第一本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本体内的第一端子模组、组装于所述第一本体外的第一外壳及与所述第一外壳相配合的锁紧螺母,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导电端子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外的第一绝缘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具有与所述第一本体浮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锁紧螺母相配合以将第一连接器固定于箱体上的螺纹连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在径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一对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具有位于其自由末端的卡扣部,所述第一本体于其外周面上凹设有与所述卡扣部相配合的卡扣槽,所述卡扣部可沿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轴向方向在所述卡扣槽内浮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包括位于上侧的主体部及位于下侧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外壳的下端面之间留有间隙以提供所述第一外壳上下活动的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内芯收容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卡扣槽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上,所述主体部还具有位于所述卡扣槽下侧以收纳第一密封圈的第一收容槽和位于所述卡扣槽上侧以收纳第二密封圈的第二收容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在电路板上,且具有朝向电路板的方向开放设置以用于填充防水胶的收容腔。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具有位于所述锁紧螺母下侧且用以与锁紧螺母一起将箱体夹持的防水圈,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具有与所述弹性臂相邻接且沿径向方向向外膨胀的增大部,所述防水圈位于所述弹性臂的外围且与所述增大部相接触。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固定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端子模组、组装于第二本体的盖体及套设于所述第二本体外的防振螺母,所述防振螺母的内壁上突设形成有沿周向方向排列的若干第一凸点,所述第二本体的外壁面上突设形成有至少与部分所述第一凸点相配合的第二凸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具有位于其收容空间内部且相对设置的一对抵持臂,所述抵持臂具有弹性且抵接所述第二端子模组以阻止其退出,第二端子模组具有突设于其外侧并与所述第二本体内的台阶部相抵挡以阻止其继续插入的止挡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对延伸臂及在周向方向上与所述延伸臂交替排列的一对抵挡臂,所述延伸臂延伸超出所述抵挡臂,所述抵挡臂的自由末端具有朝向所述盖体的中心弯折的趋势,并且抵接于第二本体及所述第二端子模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具有设置于其外周面上且相对设置的一对止退弹片,所述止退弹片位于所述防振螺母的上侧且朝向靠近所述防振螺母的方向延伸以阻止防振螺母退出。
CN202321715078.2U 2023-06-30 2023-06-30 电连接器组合 Active CN220042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5078.2U CN220042332U (zh) 2023-06-30 2023-06-30 电连接器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5078.2U CN220042332U (zh) 2023-06-30 2023-06-30 电连接器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2332U true CN220042332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22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15078.2U Active CN220042332U (zh) 2023-06-30 2023-06-30 电连接器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23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52767B (zh) 连接器组件
KR101699576B1 (ko)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KR100358877B1 (ko) 회로 기판 장착식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589092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008796B1 (en) Connector structure
CN111509441A (zh) 加固型电插座
CN220042332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15224521A (zh) 浮动连接器及其组合
TWM612275U (zh) 電連接器
CN214478231U (zh) 一种连接器
KR100833802B1 (ko) 쉴드쉘 커넥터 조립체
CN215989548U (zh) H-smp浮动盲插配合免焊微带线用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12563809B (zh) 一种弯式连接器
CN216698950U (zh) 屏蔽连接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6794150U (zh) 连接器的壳体、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8215819U (zh) 连接器和充电设备
CN221102596U (zh) 缆线插座电连接器
CN217062764U (zh) 数据线转接头、数据线及电子设备
CN220272785U (zh) 一种弯角公端连接器及连接器装置
CN212648560U (zh) 一种圆形rj45插座连接器
CN211981076U (zh) 一种多插接口电连接器
CN217848371U (zh) 一种一体式端子组及其电连接器
CN217823480U (zh) 线缆连接装置
CN113471761B (zh) 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
CN218919390U (zh) 一种usb type c防水型母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