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0966U - 一种显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0966U
CN220040966U CN202320621328.XU CN202320621328U CN220040966U CN 220040966 U CN220040966 U CN 220040966U CN 202320621328 U CN202320621328 U CN 202320621328U CN 220040966 U CN220040966 U CN 220040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ed
piece
protrusion
driving
develop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2132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天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0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0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图像形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影装置。显影装置包括:盒体,用于存储显影剂,盒体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驱动部和传动轴,驱动部位于第一端,驱动部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设备输出的驱动力并将驱动力传递给传动轴;被检测组件,被检测组件用于触发图像形成设备内的检测件,被检测组件包括旋转件和被检测件,被检测件包括被触发端和被检测端,被检测端用于与图像形成设备内的检测件接触,被触发端用于使被检测件产生运动,传动轴驱动旋转件转动,旋转件驱动被检测件运动,旋转件与被检测件之间采用非齿轮传动。采用了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的被检测组件对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进行触发。

Description

一种显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形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影装置。
背景技术
显影装置是一种广泛应用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可拆卸部分。图像形成装置在打印耗材消耗完之后,需要更换新的显影装置。为了让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检测到显影装置是否正确安装到鼓组件上,以及检测到显影装置的新旧等信息,显影装置上会设置被检测组件,被检测组件可以通过触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使得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到显影装置是否正确安装,并且被检测件还可以预设不同的触碰次数、触碰速度、每次触碰的时长,来使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到多种信息(如新旧、型号、容量等),但是被检测件做出复杂的触碰动作,需要大量的传动结构来实现,而这给显影装置的小型化带来了阻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的被检测组件。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可拆卸的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所述显影装置包括:
盒体,用于存储显影剂,所述盒体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部和传动轴,所述驱动部位于第一端,所述驱动部用于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输出的驱动力并将驱动力传递给所述传动轴;
被检测组件,所述被检测组件用于触发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内的检测件,
所述被检测组件包括旋转件和被检测件,所述被检测件包括被触发端和被检测端,所述被检测端用于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内的检测件接触,所述被触发端用于使得所述被检测件产生运动,
所述传动轴驱动所述旋转件转动,所述旋转件驱动所述被检测件运动,所述旋转件与所述被检测件之间采用非齿轮传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被检测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盒体的第二端,所述被检测件的转动轴线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被检测组件还包括平动件,所述平动件相对所述盒体沿第二方向滑动,所述平动件抵接所述被检测件,使得所述被检测件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旋转件包括至少一个施力部,所述施力部跟随所述旋转件一同转动,所述施力部作用于所述平动件,使得所述平动件产生滑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平动件包括至少一个受力部,所述受力部受所述施力部驱动使得所述平动件滑动,
所述平动件还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突起,所述驱动突起触发所述被触发端使得所述被检测件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施力部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第一驱动部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受力部包括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驱动部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中驱动所述平动件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部插入所述第二通孔中驱动所述平动件沿第二方向运动,
所述驱动突起包括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第一突起之间具有间隔;
所述平动件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被触发端抵接,以带动所述被检测件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受力部为弧形杆,所述弧形杆沿平动件的下表面沿第二方向向后和第三方向向下相交的方向沿弧形轨迹延伸,所述施力部仅有一个,所述施力部沿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施力部与所述弧形杆接触后沿着所述弧形杆运动,使所述平动件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平动件接触所述被检测件后驱动所述被检测件转动触发所述检测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施力部为驱动杆,所述受力部包括第一受推突起,所述驱动突起包括第一驱动突起,
在所述旋转件转动过程中,所述驱动杆能够推动所述第一受推突起运动,所述第一受推突起带动所述第一驱动突起按压所述被触发端,所述被触发端带动所述被检测端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受力部还包括第二受推突起,所述驱动突起还包括第二驱动突起,所述第二受推突起与所述第一受推突起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突起与所述第一驱动突起间隔设置;
在所述旋转件继续转动过程中,所述驱动杆能够推动所述第二受推突起运动,所述第二受推突起带动所述第二驱动突起按压所述被触发端,所述被触发端带动所述被检测端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被检测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被触发端下方;
所述弹性件能够通过自身弹力推动所述被触发端使得被检测件产生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被检测件的一端设有弹性臂,所述盒体的第二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有与所述弹性臂配合的卡口;
所述被触发端未被按压时,所述弹性臂远离所述被检测件的一端与所述卡口抵接配合,所述弹性臂通过自身弹力推动所述被检测件与所述检测件保持接触;
所述被触发端被按压时,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卡口解除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盒体的第二端安装有支撑座,所述被检测件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旋转件呈三角状,所述旋转件外周设有三个等角度分布的角部,施力部为角部,所述受力部包括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
在所述旋转件转动过程中,所述角部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中驱动所述平动件沿第二方向运动,
所述驱动突起包括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第一突起之间具有间隔;
在所述平动件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被触发端抵接,以带动所述被检测件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施力部为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设有圆弧部,所述受力部包括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
在所述旋转件转动过程中,所述圆弧部能够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内,并推动所述平动件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平动件是受旋转件驱动产生运动后,所述平动件不再受所述旋转件驱动,所述旋转件继续转动,所述驱动突起与所述被触发端保持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旋转件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沟槽;
所述旋转件上同轴套设有摆动部;
所述摆动部上设有倾斜于第一方向的滑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被检测组件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盒体的第二端的滑动件;
所述滑动件沿第一方向滑动;
所述滑动件的一端穿过滑槽伸入到沟槽中,当所述旋转件旋转时,所述滑动件被所述沟槽驱动而在第一方向上往复运动;
所述滑动件往复运动时能够驱动所述摆动部往复摆动,所述摆动部摆动时接触所述被检测件后能够驱动所述被检测件转动以触发所述检测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沟槽上设有开口,所述滑动件移动至所述开口位置时,所述滑动件能够从所述开口处脱离所述沟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旋转件设有突起,所述被检测件包括被驱动臂,所述被驱动臂位于所述突起的运动轨迹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被检测组件还包括弹性件;
所述被检测件包括分离柱,所述分离柱能够滑动地穿过所述盒体上设有的凸台;
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分离柱且被限定于所述凸台和被检测件之间;
初始状态下,所述突起与所述被驱动臂接触并使所述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旋转件旋转时,所述突起推动所述被驱动臂,使所述被检测件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的正方向移动,所述被检测件上的被检测臂触发所述检测件;
当所述突起与所述被驱动臂脱离后,所述弹性件弹性形变恢复,能够驱动所述被检测件沿第三方向向下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盒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
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的连接面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驱动部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没有重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至少一个被迫推组件,被迫推组件包括被迫推部、迫推支撑柱、迫推支撑孔,所述被迫推部呈拱形,所述迫推支撑孔位于所述盒体,所述迫推支撑柱插入所述迫推支撑孔内,所述迫推支撑柱可支撑所述被迫推部,
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鼓组件,所述鼓组件包括感光鼓,
所述显影装置还包括显影辊,所述被迫推部用于接收所述鼓组件施加的迫推力,以使得所述感光鼓与所述显影辊紧密接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显影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显影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去掉第一护盖后盒体的第一端的正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去掉第一护盖后盒体第一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盒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盒体第二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盒体第二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被检测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被检测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盒体第二端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去掉第二护盖后盒体第二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导电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第二导电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被迫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被迫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被迫推组件另一个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盒体的剖视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盒体的立体剖视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下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盒体第二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盒体第二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第二护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第二护盖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盒体第一端的正视图;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盒体第一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第二护盖与被检测件处于装配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被检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被检测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盒体第二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被检测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盒体第二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申请实施例四的显影装置的正视图;
图3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的盒体第二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申请实施例四的第二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申请实施例四的旋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申请实施例四的平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申请实施例四的被检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申请实施例四的被检测件安装到第二护盖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0为本申请实施例五中去掉第二护盖和上盖后盒体第二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1为本申请实施例五中去掉第二护盖和上盖后盒体第二端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申请实施例六中去掉第二护盖和上盖后盒体第二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3为本申请实施例七的显影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44为本申请实施例七的显影装置的第一端的局部分解结构图;
图45为本申请实施例七的显影装置去掉上盖和滑动件的第二端的局部结构图;
图46为本申请实施例七的显影装置的旋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7为本申请实施例七的显影装置的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8为本申请实施例七的显影装置的被检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9为本申请实施例七的显影装置的被检测组件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50为本申请实施例七的显影装置的被检测组件初始状态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51为本申请实施例七的显影装置的被检测组件检测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2为本申请实施例七的显影装置的被检测组件检测时另一角度的状态示意图;
图53为本申请实施例八的显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4(a)、54(b)为本申请实施例八的显影装置的旋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5为本申请实施例八的显影装置的摆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6为本申请实施例八的显影装置的被检测组件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57为本申请实施例八的显影装置的被检测组件检测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8为本申请实施例八的显影装置的被检测组件检测时另一角度的状态示意图;
图59为本申请实施例九的显影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0为本申请实施例九的显影装置的旋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1为本申请实施例九的显影装置的被检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a、第一盒体;11a、第一端;111a、第一护盖;12a、第二端;121a、第二护盖;13a、第三端;131a、显影辊;14a、第四端;141a、把手;21a、旋转件;211a、第一驱动部;211a1、圆弧部;212a、第二驱动部;213a、基体;214a、安装孔;215a、角部;22a、平动件;221a、第一突起;222a、第二突起;K1a、第一通孔;K2a、第二通孔;B1 a、第一接触面;B2 a、第二接触面;B3 a、第三接触面;B4 a、第四接触面;B5 a、第五接触面;23a、被检测件;231a、被检测端;232a、被挤压端;233a、压缩部;234a、前突起;235a、后突起;A1a、第一被接触面;A2 a、第二被接触面;A3 a、第三被接触面;1211a、第一卡合件;1212a、第二卡合件;1213a、安置部;1214a、旋转件保护部;24a、弹性件;
1b、盒体;11b、第一侧壁;12b、第二侧壁;121b、第一凸台;122b、第三滑轨;123b、第二凸台;13b、支撑架;131b、第一滑轨;132b、支撑座、133b支轴;14b、第一护盖;15b、第二护盖;151b、第二滑轨;16b、上盖;2b、显影辊;31b、动力接收部;32b、显影辊齿轮;33b、送粉辊齿轮;34b、搅拌架齿轮;41b、旋转件;411b第一突起;412b、臂部;413ab、第一右横槽;413bb、第二右横槽;414a b、第一左横槽;414b b、第二左横槽;415b、斜槽;416b、开口;417b、第四突起;42b、滑动件;421b、板件;422b、弧形杆、423b、第二突起;43b、被检测件;43a b、圈部;431b、驱动臂;432b、分离柱;433b、被检测臂;44b、摆动部;441b、第三突起;442b、滑槽;45b、弹性件;
1c、盒体;11c、第一端;111c、第一护盖;1111c、被迫推部;1112c、迫推支撑柱;1113c、颈圈部;1114c、导引突起;1115c、分离筋条;112c、迫推支撑孔;12c、第二端;121c、第二护盖;1211c、第二导轨;1212c、容置部;1213c、支撑臂;1214c、支撑凹口;1215c、限位凸台;1216c、限位突起;122c、支撑架;1221c、支撑座;1222c、第一导轨;1223c、支撑台;1224c、第一支撑孔;1225c、第二支撑孔;123c、上盖;124c、限位柱;1241c、限位部;13c、第三端;131c、显影辊;132c、送粉辊;14c、第四端;15c、第五端;16c、第六端;171c、支撑部;172c、出粉刀;21c、动力接收部;22c、第一驱动齿轮;23c、第二驱动齿轮;24c、显影辊齿轮;25c、送粉辊齿轮;26c、搅拌齿轮;271c、大直径第一惰轮;272c、小直径第一惰轮;281c、大直径第二惰轮;282c、小直径第二惰轮;3c、电接触面;31c、支架;32c、储存介质;4c、被检测件;41c、被检测端;42c、被触发端;43c、弹性件;44c、旋转件;441c、驱动杆;45c、板件;451c、受推突起;452c、驱动突起;46c、支撑轴;47c、第一挂钩;48c、第二挂钩;49c、弹性臂;51c、第一导电件;52c、第二导电件;61c、上壳体;62c、下壳体;621c、隆起部;622c、出粉刀支撑柱;63c、搅拌架;64c、显影剂输送腔;65c、显影剂容纳腔。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实施例一:
如图1到图1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影装置,显影装置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鼓组件上,显影装置包括盒体1c、显影组件、传动组件、识别组件、被检测组件、供电组件、被迫推组件、第一护盖111c以及第二护盖121c。
在以下关于方向的描述中,垂直于图1中纸面的方向观察时,图1中纸面左侧为左,图1中纸面右侧为右,图1中纸面上侧为上,图1中纸面下侧为下,图1中纸面近侧为前,图1中纸面远侧为后。左右方向为第一方向的一种实施例,前后方向为第二方向的一种实施例,上下方向为第三方向的一种实施例。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之间相互垂直。
如图2、图3、图18到图20所示,盒体1c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c和第二端12c,盒体1c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13c和第四端14c,盒体1c在第三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五端15c和第六端16c。盒体1c上设置有出粉口,出粉口位于第三端13c,盒体1c上设置有把手,把手位于第四端14c。盒体1c包括上壳体61c和下壳体62c,上壳体61c与下壳体62c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后形成盒体1c。
盒体1c内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包括显影剂容纳腔65c和显影剂输送腔64c,搅拌架63c位于显影剂容纳腔65c内,送粉辊132c位于显影剂输送腔64c内。显影剂容纳腔65c前端与显影剂输送腔64c后端相互连通。显影剂输送腔64c的左壁、右壁、上壁、下壁均由上壳体61c构造而形成。显影剂容纳腔65c的左壁、右壁、上壁由上壳体61c构造而形成,显影剂容纳腔65c的下壁和后壁由下壳体62c构造而形成。下壳体62c与上壳体61c组合而形成完整的显影剂容纳腔65c。显影辊131c、送粉辊132c、搅拌架63c均被上壳体61c支撑。下壳体62c与上壳体61c的连接面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与驱动部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没有重合。
支撑部171c设置在上壳体61c上,支撑部171c上固定安装有出粉刀172c。下壳体62c的上表面上一体成型有出粉刀支撑柱622c,下壳体62c与上壳体61c组合后,出粉刀支撑柱622c对支撑部171c提供支撑,进一步提高显影装置运转时出粉刀172c的强度和稳定性。
下壳体62c上一体成型有向上隆起的隆起部621c,本实施例中隆起部621c的数量为两个,隆起部621c关于下壳体62c在第一方向上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当下壳体62c于上壳体61c组合时,两个隆起部621c分别与上壳体61c的左壁和右壁贴合,从而对下壳体62c进行定位,避免进行粘接或焊接时上壳体61c与下壳体62c之间错位。
显影组件包括显影辊131c、送粉辊132c、搅拌架63c,显影辊131c、送粉辊132c、搅拌架63c均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17c上。显影辊131c、送粉辊132c、搅拌架63c的转动轴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显影辊131c、送粉辊132c、搅拌架63c的两端均直接或间接的被壳体17c支撑。显影辊131c设置于出粉口处。显影辊131c的圆周面与出粉刀172c接触。送粉辊132c紧邻于显影辊131c设置。送粉辊132c相较于显影辊131c更靠近盒体1c的第四端14c。搅拌架63c用于搅拌容纳腔内的显影剂,以使显影剂带电并且防止显影剂结块。
传动组件设置于第一端11c,传动组件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盒体1c的第一端11c上的驱动部,驱动部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驱动部包括同轴一体成型的第一驱动齿轮22c、第二驱动齿轮23c、动力接收部21c,第二驱动齿轮23c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驱动齿轮22c和动力接收部21c之间,第一驱动齿轮22c在第一方向上相较于动力接收部21c更靠近盒体1c的第一端11c。动力接收部21c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动力输出轴联接以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驱动力。
传动组件还包括显影辊齿轮24c、送粉辊齿轮25c、搅拌齿轮26c,显影辊齿轮24c同轴固定安装在显影辊131c靠近盒体1c的第一端11c的一端。送粉辊齿轮25c同轴固定安装在送粉辊132c靠近盒体1c第一端11c的一端。搅拌齿轮26c同轴固定安装在搅拌架63c靠近盒体1c第一端11c的一端。
显影辊齿轮24c和送粉辊齿轮25c与第一驱动齿轮22c啮合。搅拌齿轮26c与第二驱动齿轮23c啮合。啮合可以为直接啮合也可以为间接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惰轮和第二惰轮,搅拌齿轮26c通过第一惰轮和第二惰轮与第一驱动齿轮22c间接啮合。第一惰轮和第二惰轮均可转动的安装在盒体1c的第一端11c,第一惰轮包括大直径第一惰轮271c和小直径第一惰轮272c,小直径第一惰轮272c相较于大直径第一惰轮271c更靠近盒体1c第一端11c。第二惰轮包括小直径第二惰轮282c和大直径第二惰轮281c,小直径第二惰轮282c相较于大直径第二惰轮281c更靠近盒体1c的第一端11c。大直径第一惰轮271c与第二驱动齿轮23c啮合,小直径第一惰轮272c与大直径第二惰轮281c啮合,小直径第二惰轮282c与搅拌齿轮26c啮合。
传动组件还包括传动轴,传动轴沿第一方向延伸,传动轴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驱动力从第一端11c传递至第二端12c。传动轴可以是显影辊131c、送粉辊132c和搅拌架63c,也可以是单独另外设置的轴,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显影盒1c的结构,节约成本,以搅拌架63c作为本实施例的传动轴。
驱动部的转动轴线相较于显影辊131c的转动轴线更靠近盒体1c的第五端15c和第四端14c,驱动部的转动轴线相较于送粉辊132c的转动轴线更靠近盒体1c的第五端15c和第四端14c,驱动部的转动轴线相较于搅拌架63c的转动轴线更靠近盒体1c的第三端13c和第五端15c。驱动部在第一方向的投影与盖体18c与壳体17c的焊接面没有重合。
被检测组件包括接收驱动部的驱动力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运动的被检测件4c,被检测件4c可转动的安装在盒体1c的第二端12c。被检测件4c上具有被检测端41c和被触发端42c,第二护盖121c上开有供被检测端41c伸出的开口。在第一位置时,被检测端41c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接触但未推动检测件至触发位置。在第二位置时,被检测端41c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接触且推动检测件至触发位置,检测件移动至触发位置时产生电信号,使得显影装置被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到。并且在第二位置时,被检测端41c在第三方向上与盒体1c第五端15c的距离小于第一位置时被检测端41c在第三方向上与盒体1c第五端15c的距离。
在第二方向上,被检测端41c相较于显影辊131c的转动轴线和送粉辊132c的转动轴线更靠近盒体1c的第四端14c。在第二方向上,被检测端41c相较于搅拌架63c的转动轴线更靠近盒体1c的第三端13c。
盒体1c第二端12c可拆卸的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22c,支撑架122c上设置有分别供显影辊131c和送粉辊132c端部插入的第一支撑孔1224c和第二支撑孔1225c,支撑架122c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盒体1c的一面上一体成型有支撑座1221c,支撑座1221c沿着第一方向突出于盒体1c的第二端12c。被检测件4c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座1221c上,被检测件4c的转动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被检测件4c上具有被触发端42c。在第一方向上,被检测件4c的转动轴线位于被触发端42c和被检测端41c之间。支撑座1221c上还一体成型有支撑台1223c,支撑台1223c从支撑座1221c向后延伸而形成,支撑台1223c位于被触发端42c的下方,支撑台1223c上安装有弹性件43c,弹性件43c一端与支撑台1223c相抵,弹性件43c另一端与被触发端42c相抵。
支撑架122c上一体成型有第一导轨1222c,第二护盖121c上一体成型有第二导轨1211c。第一导轨1222c和第二导轨1211c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第二导轨1211c上安装有可相对第二导轨1211c滑动的板件45c,板件45c的滑动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直线,即本实施例中板件45c为相对盒体1c滑动的平动件。
板件45c还包括至少一个受推突起451c。本实施例中受推突起451c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受推突起和第二受推突起,即本实施例中第一受推突起和第二受推突起作为板件45c的受力部。受推突起451c沿着第一方向一体成型于板件45c的右侧壁上。受推突起451c向右突出于板件45c的右侧壁。受推突起451c伸入第一导轨1222c内并可沿着第一导轨1222c滑动。第一导轨1222c位于板件45c的右侧,第二导轨1211c位于板件45c的左侧,第一导轨1222c对受推突起451c的下表面提供支撑,第二导轨1211c对板件45c的下表面提供支撑。
可选的,受推突起451c也可以不设置为伸入第一导轨1222c内被第一导轨1222c支撑,而是在板件45c上设置额外的支撑件伸入第一导轨1222c内,第一导轨1222c对支撑件提供支撑,从而使板件45c运动中保持稳定。
板件45c在第三方向上更靠近盒体1c的第五端15c。板件45c下表面上一体成型有至少一个驱动突起452c。驱动突起452c用于对被检测件4c的被触发端42c施加下压力。驱动突起452c数量为多个时,驱动突起452c之间的间距根据需要的触发频率进行设置,驱动突起452c的数量根据需要触发的次数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以两个驱动突起452c为例进行说明,两个驱动突起452c分别为第一驱动突起和第二驱动突起。
被检测组件还包括旋转件44c,旋转件44c呈圆盘状。旋转件44c固定安装在搅拌架63c靠近盒体1c第二端12c的一端上,旋转件44c的旋转轴线与搅拌架63c同轴,即本实施例以搅拌架63c作为传动轴,使得旋转件44c能够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驱动力。旋转件44c的圆周面上沿着径向一体成型有驱动杆441c,驱动杆441c沿着旋转件44c的径向突出于旋转件44c的圆周面。驱动杆441c用于推动受推突起451c,即本实施例中驱动杆441c作为旋转件44c的施力部以驱动板件45c。
第二护盖121c上侧安装有上盖123c,上盖123c通过卡接的方式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二护盖121c上。上盖123c用于在第三方向上对板件45c进行限位。
供电组件包括电接收件、第一导电件51c、第二导电件52c。电接收件为第二护盖121c,第二护盖121c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如导电树脂、导电金属等。第一导电件51c固定安装在支撑架122c上。第一导电件51c上具有第一电接收端、第一供电端、第二供电端。第一电接收端位于第二护盖121c与支撑架122c之间并且被第二护盖121c与支撑架122c夹持定位。第一供电端延伸进入第二支撑孔1225c内并与送粉辊132c端部接触且电连接。第二供电端穿过盒体1c第二端12c并与出粉刀172c接触且电连接。出粉刀172c至少部分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第二导电件52c包括第二电接收端和第三供电端,第二电接收端与出粉刀172c靠近盒体1c第一端11c的一端接触且电连接,第三供电端与显影辊131c靠近盒体1c第一端11c的一端接触且电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额外的导电件进行导电,本实施例中采用出粉刀172c进行导电,出粉刀172c为显影装置本身自带的元件,无需额外增加其他导电部件进行导电,降低成本。
第一护盖111c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到盒体1c的第一端11c,第一护盖111c覆盖住传动组件用于保护传动组件。第二护盖121c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到盒体1c的第二端12c,第二护盖121c用于保护被检测组件。第一护盖111c和第二护盖121c采用螺钉分别连接到盒体1c的第一端11c和第二端12c。可选的,也可采用卡扣等方式连接。
被迫推组件用于承受鼓组件施加的推力。被迫推组件在显影装置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被迫推组件,本实施例中被迫推组件对称的设置在盒体1c的第一端11c和第二端12c。以盒体1c第一端11c的被迫推组件为例说明具体结构。被迫推组件包括被迫推部1111c、迫推支撑柱1112c、迫推支撑孔112c。迫推支撑柱1112c可插入迫推支撑孔112c内,迫推支撑柱1112c至少设置有一个,迫推支撑柱1112c与迫推支撑孔112c数量相同。本实施例中迫推支撑柱1112c设置为两个。被迫推部1111c一体成型的设置在第一护盖111c上,被迫推部1111c位于第一护盖111c在第二方向上靠近盒体1c第四端14c的位置,被迫推部1111c呈拱形,且被迫推部1111c突出于第二护盖121c的外表面以及盒体1c第四端14c的外表面。迫推支撑柱1112c沿第一方向设置在被迫推部1111c靠近盒体1c的一端上。迫推支撑孔112c设置在盒体1c的第一端11c上。第一护盖111c与盒体1c装配后,迫推支撑柱1112c插入迫推支撑孔112c内。优选的,盒体1c第一端11c还可以设置凹部,支撑孔112设置在凹部内,凹部沿第一方向朝着盒体1c内部凹陷,使得被迫推部1111c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能够设计得更长,以适配具有不同的迫推位置的不同型号的鼓组件。
当显影装置安装到鼓组件上后,鼓组件上的迫推件与被迫推部1111c接触并对被迫推部1111c施加压力,使得被迫推部1111c带动整个显影装置向着靠近感光鼓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显影装置带动显影辊131c与感光鼓抵紧,从而保证打印质量,防止感光鼓与显影辊131c接触不充分而影响打印品质。同时由于迫推支撑柱1112c插入迫推支撑孔112c内,因此迫推支撑孔112c对迫推支撑柱1112c提供支撑力,迫推支撑柱1112c再对被迫推部1111c提供支撑力,防止被迫推部1111c受力而变形损坏,提高强度。同时也防止被迫推部1111c受力后被迫推部1111c自身产生形变而无法带动显影装置运动。
识别组件包括储存介质32c、电接触面3c、支架31c。储存介质32c用于储存数据,电接触面3c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识别触头接触且电连接。支架31c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一护盖111c上,储存介质32c和电接触面3c电连接且均安装于支架31c上。电接触面3c相较于驱动部的中轴线更靠近盒体1c的后侧。
以下为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显影装置的工作过程,首先将显影装置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内的鼓组件上。驱动部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驱动力而驱动显影辊131c、送粉辊132c、搅拌架63c转动。搅拌架63c驱动旋转件44c沿图8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旋转件44c带动驱动杆441c做圆周运动。
初始状态下,被检测件4c处于第一位置。驱动杆441c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推动板件45c上的第一受推突起,使得第一受推突起带动板件45c沿第二方向向前滑动。板件45c带动第一驱动突起向前滑动,第一驱动突起与被检测件4c的被触发端42c接触而对被检测件4c的被触发端42c施加压力,即本实施中被触发端42c为使得被检测件4c产生运动的被触发端,进而使得被触发端42c被下压而压缩弹性件43c,同时使得被检测端41c向上摆动进而触发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此时被检测件4c处于第二位置。
而后驱动杆441c继续推动第一受推突起,使得板件45c继续向前运动,板件45c带动第一驱动突起运动至离开被触发端42c的位置,使得突起不再对被触发端42c施加压力,此时在弹性件43c的作用下,被检测端41c被顶起,使得被检测件4c恢复至第一位置。
随着驱动杆441c的转动,驱动杆441c离开与第一受推突起配合的位置,此时驱动杆441c的转动无法继续推动第一受推突起,因此板件45c停止运动。
由于驱动杆441c做圆周运动,当驱动杆441c运动至第二圈时,驱动杆441c再次运动至与第二受推突起配合的位置,驱动杆441c推动第二个受推突起。使得第一受推突起带动板件45c再次向前运动,使得第二驱动突起向前运动,第二驱动突起再次下压被触发端42c,使弹性件43c被压缩,同时被检测端41c向上摆动而触发图象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此时被检测件4c再次运动至第二位置。
而后随着驱动杆441c的转动,驱动杆441c离开与第二受推突起配合的位置,此时驱动杆441c的转动无法继续推动第二受推突起,因此板件45c停止运动。同时由于本实施例中仅设置了两个受推突起451c,因此旋转件44c后续的转动无法再使驱动杆441c推动受推突起451c。防止驱动突起452c误触被检测件4c。
以上过程中两个驱动突起452c依次下压被检测件4c的被触发端42c,使得被检测件4c两次运动至第二位置,从而两次触发图象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完成图象形成装置对显影装置的检测过程。
现有技术中盒体1c第二端12c设置有多个齿轮进行传动,而盒体1c第二端12c的空间有限,多个齿轮传动必须对齿轮进行堆叠设计,造成盒体1c第二端12c的体积大,结构复杂的问题。而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显影装置在盒体1c的第二端12c仅设置一个圆盘状的旋转件44c,无需堆叠。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有利于显影装置的小型化。
实施例二:
如图21到图2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支撑架122c上取消支撑座1221c,第二护盖121c上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容置部1212c,容置部1212c从第二护盖121c的左壁向左凸起而形成,容置部1212c用于容纳和安装被检测件4c,容置部1212c在第二方向上位于显影辊131c的旋转轴线和搅拌架63c的旋转轴线之间。容置部1212c的右表面上设置有支撑臂1213c,支撑臂1213c沿着第一方向向着靠近盒体1c的方向突出于容置部1212c的右表面。支撑臂1213c呈悬臂状。在本实施例中,容置部1212c上设置有两个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支撑臂1213c,支撑臂1213c的右端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支撑凹口1214c,支撑凹口1214c在支撑臂1213c的右端自右向左凹陷而形成。
支撑凹口1214c内一体成型的设置有限位突起1216c,在本实施例中仅前侧的支撑凹口1214c内设置有限位突起1216c。容置部1212c的后壁上一体成型有向前突出的限位凸台1215c,限位凸台1215c位于支撑臂1213c的右侧。被检测件4c上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支撑轴46c,支撑轴46c的轴向平行于被检测件4c的旋转轴线。盒体1c的第二端12c上一体成型有限位柱124c,限位柱124c沿着第一方向向左突出于盒体1c第二端12c表面并穿过支撑架122c。限位柱124c的左端一体成型有限位部1241c,限位部1241c沿着第一方向向左延伸,限位部1241c突出于限位柱124c的左端,限位部1241c位于限位柱124c左端的前侧,限位部1241c的左端一体成型有斜面,斜面一端与限位部1241c的左端面连接,斜面另一端与限位部1241c的后端面连接。
在进行装配时,先将支撑轴46c压入两个支撑凹口1214c内,支撑轴46c的前部被限位突起1216c阻挡而被限位,而后向后推动被检测件4c,使得支撑轴46c向后运动,使得支撑轴46c的后端伸出支撑凹口1214c,进而使得支撑轴46c的后部被限位凸台1215c所阻挡而被限位,从而对支撑轴46c的前部和后部均进行限位,防止支撑轴46c运动过程中脱离支撑凹口1214c。而后将第二护盖121c安装到盒体1c上,限位柱124c的左端抵住前侧的支撑凹口1214c,进一步防止支撑轴46c从前侧的支撑凹口1214c处脱出。同时限位部1241c抵住支撑轴46c的前端,防止支撑轴46c产生轴向的运动。并且由于限位部1241c上设置了斜面,因此在第二护盖121c安装到盒体1c上的过程中,若支撑轴46c没有安装到位,则斜面会与支撑轴46c产生干涉,斜面对支撑轴46c的反作用力则会推动支撑轴46c向后运动,使得支撑轴46c后端与容置部1212c的后壁相抵,支撑轴46c的前端与限位部1241c相抵。通过以上设计完成对支撑轴46c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上的限位。
第一护盖111c上设置有导引突起1114c,导引突起1114c沿着第一方向向右延伸,导引突起1114c突出于第一护盖111c的右表面,显影辊131c的旋转轴线穿过导引突起1114c,导引突起1114c位于动力接收部21c的前侧,导引突起1114c在第三方向上的截面呈水滴状,导引突起1114c的前部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导引突起1114c的后部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导引突起1114c的后端一体成型的连接有分离筋条1115c,第一护盖111c上还设置有颈圈部1113c,颈圈部1113c与动力接收部21c同轴设置,动力接收部21c可转动的被颈圈部1113c支撑。颈圈部1113c用于使动力接收部21c暴露至第一护盖111c外,便于动力接收部21c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联接。
分离筋条1115c位于颈圈部1113c与导引突起1114c之间,分离筋条1115c与颈圈部1113c之间具有间隔。分离筋条1115c沿着第一方向向右突出于第一护盖111c的右表面。当图像形成装置没有接收到打印指令时,图像形成装置会对分离筋条1115c施加朝向远离感光鼓方向的推力,使得分离筋条1115c带动显影装置向着远离感光鼓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显影辊131c与感光鼓分离,避免显影辊131c与感光鼓的长时间接触而导致显影辊131c、感光鼓变形或磨损的问题。导引突起1114c与分离筋条1115c连接从而加强分离筋条1115c的强度,使导引突起1114c对分离筋条1115c提供支撑。
如图2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被检测件4c为导电材料制成,当显影装置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鼓组件上后,被检测件4c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供电端接触并且电连接,通过被检测件4c将电能导向第二护盖121c。被检测件4c右端一体成型有第一挂钩47c,第二护盖121c右壁上一体成型有第二挂钩48c,第二挂钩48c位于被检测件4c的下方,第一挂钩47c与第二挂钩48c之间安装有弹性件,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弹簧一端挂在第一挂钩47c上,弹簧另一端挂在第二挂钩48c上。
显影装置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鼓组件上后,弹簧使被检测件4c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均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保持接触。从而保证供电的连续性,避免接触不良导致断电而影响打印品质。弹簧还用于使被检测件4c能够从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
实施例三:
如图30到图3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被检测件4c与支撑座1221c之间未设置弹性件,被检测件4c的右端一体成型有弹性臂49c,弹性臂49c呈U字形,支撑架122c上设置有与弹性臂49c配合的卡口。
显影装置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鼓组件上后,位于被检测件4c左端的被检测端41c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接触,并且检测件挤压被检测件4c的被检测端41c而使得被检测件4c发生转动而使得弹性臂49c产生弹性形变。此时被检测件4c处于第一位置。
当驱动突起452c向下推动被触发端42c时,被检测件4c运动至第二位置,此时弹性臂49c的弹性形变消失。当驱动突起452c离开被触发端42c后,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的弹力作用下,检测件向下推动被检测端41c,进而使得被触发端42c向上摆动,使得弹性臂49c与卡口干涉而再次产生弹性形变。弹性臂49c用于在被触发端42c失去驱动突起452c的抵接后利用其弹性作用使得被检测件4c始终与检测件保持接触。
实施例四
如图33-图38所示,本实施例中显影装置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被检测组件的结构不同。显影装置包括盒体1a、显影组件、传动组件、识别组件,被检测组件、供电组件、第一护盖111a以及第二护盖121a。
如图33所示,盒体1a内具有用于容纳显影剂的容纳腔,盒体1a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a和第二端12a,盒体1a在第二方向上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13a和第四端14a。盒体1a上设置有把手141a,把手141a位于第四端14a。显影组件包括显影辊131a、搅拌架(图中未显示)和送粉辊(图中未显示),显影辊131a、搅拌架和送粉辊均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端11a和第二端12a之间的容纳腔内。传动组件还包括传动轴,传动轴沿第一方向延伸,传动轴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驱动力从第一端11a传递至第二端12a。传动轴可以是显影辊131a、送粉辊和搅拌架,也可以是单独另外设置的轴,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显影盒1c的结构,节约成本,以搅拌架作为本实施例的传动轴。
如图34-图35所示,第二护盖121a位于盒体1a的第二端12a,第二护盖121a包括第一卡合件1211a、第二卡合件1212a、安置部1213a以及旋转件保护部1214a,且第二护盖121a具有导电性。在第二方向上,第一卡合件1211a与第二卡合件1212a水平设置在第二护盖121a上,即第一卡合件1211a和第二卡合件1212a在第二方向上重叠,第一卡合件1211a和第二卡合件1212a可具备一定的弹性。在第三方向上,安置部1213a位于第一卡合件1211a和第二卡合件1212a的下方。显影装置上还包括弹性件24a,弹性件24a可在第三方向上被压缩与拉伸,弹性件24a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安置部1213a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24a也可以是与第二护盖121a一体成型,或者安装在盒体1a上。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4a位块状体的弹性海绵,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24a可为其他具备弹性的材料。
如图36所示,旋转件21a包括第一驱动部211a、第二驱动部212a、基体213a和安装孔214a,在第一方向上旋转件21a被第二护盖121a上的旋转件保护部1214a保护。本实施例中基体213a为圆柱体,第一驱动部211a和第二驱动部212a在基体213a的圆形表面上沿圆周方向设置并向圆周外延伸。本实施例中安装孔214a为D形孔,旋转件21a可通过安装孔214a固定安装在搅拌架靠近盒体1a第二端12a的一端,使得旋转件21a可以跟随搅拌架旋转,即本实施例同样利用搅拌架作为传动轴,以将驱动力从第一端11a传递至第二端12a。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211a、第二驱动部212a作为旋转件21a的施力部并用于驱动平动件22a,本实施例不对施力部的数量进行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如图37所示,平动件22a包括第一通孔K1a、第二通孔K2a、第一突起221a及第二突起222a,第一突起221a具有第一接触面B1a、第二接触面B2a,第二突起222a具有第三接触面B3a、第四接触面B4a和第五接触面B5a,其中第一接触面B1a、第三接触面B3a和第五接触面B5a为与第二方向相交的斜面,可知的是第一接触面B1a、第三接触面B3a和第五接触面B5a的倾斜方向不完全相同。在第一方向上第一通孔K1 a和第二通孔K2 a相较于第一突起221a及第二突起222a更靠近盒体1a的第二端12a。第一通孔K1 a和第二通孔K2 a在上下方向(第三方向)贯穿平动件22a。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突起221a比第二突起22更靠近盒体1a第三端13a,第一通孔K1 a比第二通孔K2 a更靠近盒体1a第三端13a。盒体1a第二端12a设置有在第二方向上从后向前延伸的导轨(图中未显示),平动件22a可拆卸地安装在导轨上并可沿导轨的延伸方向滑动。平动件22a的滑动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直线。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K1a、第二通孔K2a作为平动件22a的受力部,第一突起221a及第二突起222a作为平动件22a的驱动突起,本实施例不对受力部、驱动突起的形状和数量和接触面的数量、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进行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如图38和图39所示,被检测件23a包括被检测端231a、被挤压端232a、压缩部233a、前突起234a以及后突起235a,且被检测件23a具有导电性,即被检测件23a由金属和导电树脂等导电材料制成。前突起234a和后突起235a对称设置在被检测件23a的两侧,本实施例中前突起234a和后突起235a为可与第二护盖121a上的卡合件匹配的圆柱状突起,被检测件23a可通过前突起234a卡接在第二护盖121a的第一卡合件1211a上和后突起235a卡接在第二卡合件1212a上使得被检测件23a可转动的安装在第二护盖121a上,被检测件23a可绕与第一方向相交的轴线相对于第二护盖121a转动。被检测端231a用于接触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使得被检测件23a被图像形成装置检测。被挤压端232a用于与平动件22a的第一突起221a和第二突起222a接触,被挤压端232a受到抵接使得整个被检测件23a绕前突起234a和后突起235a产生转动,从而使得被检测端231a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接触,即本实施中被挤压端232a为使得被检测件23a产生运动的被触发端。被挤压端232a的上端面部分具有第一被接触面A1a、第二被接触面A2a和第三被接触面A3a,其中第二被接触面A2a和第三被接触面A3a与第二方向相交的斜面,可知的是第二被接触面A2a和第三被接触面A3a的倾斜方向不相同。压缩部233a与安装在第二护盖121a上的弹性件24a接触,可使得弹性件24a被压缩,弹性件24a也可利用自身弹力使得被检测件23a转动。本实施例不对被接触面的数量、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进行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以下为本实施例公开的显影装置的工作过程。本实施例的检测组件包括旋转件21a、平动件22a与被检测件23a,将显影装置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在动力接收部21c未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传输的驱动力时,旋转件21a不与平动件22a接触,平动件22a不与被检测件23a产生抵接,弹性件24a未受到压缩,在图像形成装置内被检测件23a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接触并位于第一接触位置,且被检测件23a与检测件处于共同静止接触状态。
当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打印指令时,图像形成装置开始向显影装置的动力接收部21c输出驱动力,使得动力接收部21c开始转动并将驱动力通过传动组件传输至搅拌架,搅拌架转动并带动旋转件21a转动。
旋转件21a开始旋转后第一驱动部211a旋转插入平动件22a的第一通孔K1a后继续旋转并带动平动件22a沿第二方向从后向前移动,平动件22a移动过程中与被检测件23a产生抵接,首先是由第一接触面B1a抵接第三被接触面A3a,继续移动后平动件22a由第一接触面B1a抵接第三被接触面A3a变为由第二接触面B2a抵接被挤压端232a的第一被接触面A1a,旋转件21a旋转带动平动件22a继续移动解除抵接后完成第一次挤压。第一驱动部211a不再位于第一通孔K1a内。在第一突起221a抵接在被挤压端232a的过程中,被挤压端232a受到平动件22a施加的抵接力,而使得被挤压端232a在圆周方向上沿C1方向转动,并通过被检测件23a可转动的卡接在第二护盖121a上使得被检测端231a在圆周方向上沿D1方向转动进而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接触并共同运动到图像形成装置内的第二接触位置,并且被挤压端232a使得弹性件24a被压缩。当第一突起221a与被挤压端232a解除抵接后,被挤压端232a通过弹性件24a释放弹力而在圆周方向上沿C2方向转动,同时被检测端在圆周方向上沿D2方向转动而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接触并共同退回到第一接触位置。
旋转件21a继续被搅拌架带动转动,旋转件21a的第二驱动部212a旋转插入平动件22a的第二通孔K2a后继续旋转并带动平动件22a沿第二方向从后向前移动。首先是平动件22a的第二突起222a上的第三接触面B3a抵接被挤压端232a的第三被接触面A3a,随着旋转件21a旋转带动平动件22a继续移动,平动件22a的第二突起222a的第四接触面B4a抵接被挤压端232a的第一被接触面A1a,最后平动件22a的第二突起222a的第五接触面B5a抵接被挤压端232a的第二被接触面A2a并保持接触。同时,被挤压端232a使得弹性件24a被压缩,被挤压端232a受到平动件22a施加的抵接力在圆周方向上沿C1方向转动,并使得被检测端231a在圆周方向上沿D1方向转动进而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接触并共同运动到第二接触位置。
平动件22a受旋转件21a的驱动继续移动后,平动件22a与被检测件23a解除抵接,第二驱动部212a不再位于第二通孔K2a内,第二驱动部212a不再驱使平动件22a运动,即旋转件21a继续跟随搅拌架转动,平动件22a不再受旋转件21a驱动而运动。弹性件24a释放弹性使得被检测件23a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接触且共同运动到第一接触位置并保持共同静止接触。显影装置可在图像形成装置内正常工作。
可知的是,在显影装置位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情况下,被检测件23a都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处于接触状态,因此,被检测件23a可利用自身导电性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送的电能并将电能输送至第二护盖121a上,第二护盖121a通过显影装置上设置的导电件(图中未显示)将电能输送至显影辊131a和送粉辊,使得显影辊131a和送粉辊带电。
可知的是,被检测件23a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共同运动的次数与平动件22a突起数量有关,而被检测件23a转动的速度由平动件22a上突起斜面的倾斜程度、平动件22a移动速度和弹性件24a的弹性性能有关。本实施例不对相关元件进行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通过以上过程,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检测到被检测件23a对检测件进行的推挤运动次数、整个运动过程的总时长、每次运动的时长和速度及运动之间的时间间隔等信息,以上信息的不同排列组合,则对应不同的显影装置信息(如不同的型号、不同的容量、新旧程度等)。
实施例五:
如图40到4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旋转件21a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旋转件21a呈等边三角形,使得旋转件21a具有三个角部215a,平动件22a上开有供旋转件21a的角部215a插入的第一通孔K1a和第二通孔K2a,即本实施例中角部215a作为旋转件21a的施力部以驱动平动件22a。随着旋转件21a的转动,旋转件21a的角部215a绕着旋转件21a的转动轴线沿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图41视角),角部215a插入第一通孔K1a内,并与第一通孔K1a的内壁接触,进而推动平动件22a向前滑动,使得平动件22a带动第一突起221a运动,第一突起221a驱动被检测件23a,使得被检测件23a摆动而推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旋转件21a旋转带动平动件22a继续移动解除抵接后完成第一次挤压。第一次挤压完成后,角部215a不再位于第一通孔K1a内,随旋转件21a继续转动,被检测件23a在弹性件24a的作用下复位摆动。旋转件21a的另一角部215a旋转插入平动件22a的第二通孔K2a后并与第二通孔K2a的内壁接触,进而推动平动件22a再次向前滑动,使得平动件22a带动第二突起222a运动,第二突起222a驱动被检测件23a,使得被检测件23a摆动而推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进而使得显影装置被检测。此时平动件22a被另一角部215a向前推动到旋转件21a无法触碰的位置,旋转件21a继续转动,但平动件22a不再运动并与被检测件23a保持接触,从而使得被检测件23a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保持接触。
本实施例采用三角形的旋转件21a相较于实施例四中旋转件21a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提高了耐用性,避免断裂损坏。
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其他实施例中,旋转件21a可以是等边三角形以外的其他三角形,或者仅局部是三角形(比如仅保留一个或多个角部215a),角部215a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实施例六:
如图4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旋转件21a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旋转件21a包括第一驱动部211a与第二驱动部212a,第一驱动部211a与第二驱动部212a沿旋转件21a的径向向外延伸,第一驱动部211a与第二驱动部212a各自在径向上远离旋转件21a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圆弧部211a1和212a1。
当旋转件21a带动第一驱动部211a顺时针转动时(图43视角),第一驱动部211a远离旋转件21a的一端插入第一通孔K1a内,并与第一通孔K1a的内壁接触,进而推动平动件22a向前滑动,使得平动件22a带动第一突起221a运动,第一突起221a驱动被检测件23a,使得被检测件23a摆动而推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旋转件21a旋转带动平动件22a继续移动解除抵接后完成第一次挤压,第一驱动部211a不再位于第一通孔K1a内。当第一驱动部211a离开第一通孔K1a时,由于第一驱动部211a上均设置有圆弧部211a1,随着旋转件21a的转动,圆弧部211a1转动至与第一通孔K1a的内壁接触,使得第一驱动部211a从第一通孔K1a内脱离时移动更平顺。同时由于第一驱动部211a与第一通孔K1a的接触部分不具有尖角,也降低了磨损。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211a和第二驱动部212a为旋转件21a的施力部用于驱动平动件22a,本实施例不对施力部的数量进行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随旋转件21a继续转动,旋转件21a的第二驱动部212a旋转插入平动件22a的第二通孔K2a后并与第二通孔K2a的内壁接触,进而推动平动件22a向前滑动,使得平动件22a带动第二突起222a运动,第二突起222a驱动被检测件23a,使得被检测件23a摆动而推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进而使得显影装置被检测。
当第二驱动部212a离开第一通孔K2a时,由于驱动杆第二驱动部212a上均设置有圆弧部212a1,随着旋转件21a的转动,圆弧部212a1转动至与第二通孔K2a的内壁接触,使得第二驱动部212a从第二通孔K2a内脱离时移动更平顺。同时由于第二驱动部212a与第二通孔K2a的接触部分不具有尖角,也降低了磨损。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A1和A2方向为第一方向,A1所指方向为第一方向的正方向(右方向),A2方向所指为第一方向的负方向(左方向);
B1和B2方向为第二方向,B1所指方向第二方向的正方向(前方向),B2所指方向为第二方向的负方向(后方向);
C1和C2方向为第三方向,C1所指方向第三方向的正方向(上方向),C2所指方向为第三方向的负方向(下方向)。
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互相交叉。
若无特殊说明,本实施例中显影装置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被检测组件的结构不同。
如图4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包括盒体1b、显影辊2b、送粉辊(未示出)、搅拌架(未示出)、传动组件和被检测组件。
如图43至45所示,盒体1b内部具有可容纳显影剂的粉仓(未示出),显影剂可以是碳粉。盒体1b在第一方向(A1和A2方向)上具有长度,盒体1b在第一方向的正方向(A1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在第一方向的负方向(A2方向)上具有第二端,盒体1b在A1方向的第一端的端面为第一侧壁11b,盒体1b在A2方向的第二端的端面为第二侧壁12b,第一侧壁11b和第二侧壁12b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盒体1b具有第二方向(B1和B2方向)上具有宽度,盒体1b沿着B1方向上的一端也称为前端,盒体1b沿着B2方向上的一端也称为后端,粉仓在第二方向上位于后端。盒体1b在第三方向(C1和C2方向)上具有高度,盒体1b沿着C1方向上的一端也称为上端,盒体1b沿着C2方向上的一端也称为下端。
如图45所示,显影装置还包括支撑架13b,支撑架13b安装在第二侧壁12b的外侧,用于支撑显影辊2b和送粉辊。支撑架13b可以通过卡扣和/或螺栓安装在第二侧壁12b上。
如图43至图45所示,显影辊2b可旋转地支撑在盒体1b上,显影辊2b的一端支撑在第一侧壁11b上,另一端穿过第二侧壁12b支撑在支撑架13b上,显影辊2b能够沿着辊体在A1和A2方向上的轴线周向旋转,显影辊2b在第二方向上更靠近前端。
送粉辊可旋转的支撑在盒体1b上,送粉辊的一端支撑在第一侧壁11b上,另一端穿过第二侧壁12b支撑在支撑架13b上,送粉辊能够沿着辊体在A1和A2方向上的轴线周向旋转,送粉辊与显影辊2b相接触,能够将粉仓内的显影剂送到显影辊2b上,送粉辊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显影辊2b更靠近盒体1b的后端。
搅拌架可旋转地支撑在粉仓内,具体是支撑在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侧壁11b和第二侧壁12b上,搅拌架能够沿其在A1和A2方向上的轴线周向旋转,搅拌架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叶片,通过旋转带动叶片来搅拌粉仓内的显影剂,防止粉仓内的显影剂结块,同时也可以向送粉辊方向输送显影剂,送粉辊将碳粉送到显影上,被带电的显影辊2b吸附。
如图44所示,传动组件,包括动力接收部31b和齿轮组,传动组件设于盒体1b1在A1方向上的一端,具体是位于第一侧壁11b在A1方向上的外侧(背向盒体1b1的一侧)。动力接收部31b(主齿轮)用于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力并通过齿轮组将驱动力传递,进而带动显影辊2b、送粉辊和搅拌架旋转。齿轮组包括显影辊齿轮32b、送粉辊齿轮33b、搅拌架齿轮34b和从动齿轮,显影辊齿轮32b固定在显影辊2b的轴在A1方向上的一端,显影辊齿轮32b与动力接收部31b啮合,从而使显影辊2b能够接收驱动力旋转。送粉辊齿轮33b固定在送粉辊在A1方向上的一端,送粉辊齿轮33b与动力接收部31b啮合,使送粉辊能够接收驱动力旋转。搅拌架齿轮34b固定在搅拌架在A1方向上的一端,搅拌架齿轮34b通过从动齿轮间接地与动力接收部31b啮合,使搅拌架能够接收驱动力旋转。显影辊齿轮32b、送粉辊齿轮33b、搅拌架齿轮34b均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动力接收部31b啮合。
传动组件还包括传动轴,传动轴沿第一方向延伸,传动轴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驱动力从第一端传递至第二端。传动轴可以是显影辊、送粉辊和搅拌架,也可以是单独另外设置的轴,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显影盒1c的结构,节约成本,以搅拌架作为本实施例的传动轴。
进一步的,如图43至图45所示,显影装置还包括第一护盖14b和第二护盖15b,第一护盖14b罩设在显影装置的第一侧壁11b的外侧,将传动组件的齿轮的一部分或全部罩盖在第一护盖14b内,起保护作用。第二护盖15b罩设在显影装置的第二侧壁12b的外侧,第二护盖15b上还设有上盖16b,第二护盖15b和上盖16b用于保护被检测组件,并能够防止被检测组件脱出。
如图46至图52所示,被检测组件,位于盒体1b的第二端(即A2方向的一端),具体是位于第二侧壁12b在A2方向上的外侧(背向盒体1b1的一侧)。被检测组件包括旋转件41b、滑动件42b和被检测件43b。
如图46、图49至图52所示,旋转件41b固定安装在搅拌架在A2方向上的一端且位于第二侧壁12b的外侧,旋转件41b能够随着搅拌架一起转动,即本实施例将搅拌架作为传动传动轴以传递驱动力。旋转件41b远离盒体1b的一端延伸形成有臂部412b,臂部412b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臂部412b的自由端上设有第一突起411b,第一突起411b沿从臂部412b上沿第一方向的负方向延伸(A2方向)。旋转件41b旋转时,第一突起411b做圆周运动。第一突起411b可以是圆柱形突起,也可以是椭圆柱、棱柱等其他几何形状的突起。优选的,第一突起411b和臂部412b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通过焊接、粘贴、卡扣、插接或其他方式固定安装在臂部412b上。本实施例中第一突起411b作为旋转件41b的施力部以驱动板件421b。
如图45、图47、图49至图52所示,滑动件42b,滑动设置于盒体1b的第二端。具体的,支撑架13b上设置有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131b,第二护盖15b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151b,第一滑轨131b和第二滑轨151b相对设置。第一滑轨131b和第二滑轨151b在第三方向上位于旋转件41b的上方侧。滑动件42b可以是直线滑动,也可以是沿曲线滑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42b优选为直线滑动,即本实施例中滑动件42b为平动件。
如图47、图49至图52所示,滑动件42b包括板件421b、弧形杆422b和第二突起423b,板件421b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方向延伸,板件421b在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嵌入第一滑轨131b和第二滑轨151b中,从而将滑动件42b可滑动的安装于第一滑轨131b和第二滑轨151b上,滑动件42b的滑动方向也沿着第二方向。弧形杆422b设置在板件421b的下表面且位于板件421b的后端侧(B2方向的一端),弧形杆422b从板件421b的下表面沿B1方向和C2方向相交的方向沿弧形轨迹延伸,弧形杆422b位于旋转件41b的第一突起411b运动的轨迹中。第二突起423b设置在板件421b的下表面且位于板件421b的前端侧(B1方向的一端),第二突起423b的前端面可以设置成斜面或弧面等引导面。本实施例中弧形杆422b作为滑动件42b的受力部,第二突起423b作为滑动件42b的驱动突起。
优选的,板件421b、弧形杆422b和第二突起423b为一体成型结构。可选择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通过焊接、粘贴、卡扣、插接或其他方式装配在一起。
如图48至52所示,被检测件43b,可旋转的设置于支撑架13b上。具体的,支撑架13b上设置有支撑座132b,支撑座132b上设置有支轴133b,支轴133b的轴向沿第二方向延伸,被检测件43b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圈部43ab,被检测件43b的圈部43ab套设在支轴133b上,且能够绕支轴133b旋转,即被检测件43b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组成的平面内绕支轴133b旋转。被检测件43b旋转时,被检测件43b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在第三方向上的运动方向相反,如被检测件43b靠近盒体1b的一端(被触发端)向下运动时,被检测件43b远离盒体1b的一端(被检测端)则向上运动。被检测件43b靠近盒体1b的一端(被触发端)位于滑动件42b的第二突起423b的运动轨迹内。被检测件43b远离盒体1b的一端(被检测端)能从第二护盖15b中露出,被检测件43b远离盒体1b的一端被检测端)是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检测件接触的作用端,能够在被检测件43b旋转时接触并触发检测件。
如图49所示,在初始状态下,被检测件43b位于滑动件42b在第二方向上的前端侧,且被检测件43b靠近盒体1b的一端(被触发端)位于滑动件42b的第二突起423b的运动轨迹中。
如图49至图52所示,被检测组件的工作过程可以包括如下过程:旋转件41b被搅拌架带动旋转时,第一突起411b做圆周运动,第一突起411b从弧形杆422b的下端侧开始接触弧形杆422b,第一突起411b沿着弧形杆422b运动时推动弧形杆422b运动,进而使得滑动件42b沿第二方向的正方向(B1方向)运动,滑动件42b运动的过程中第二突起423b触碰并压下被检测件43b靠近盒体1b的一端(被触发端),被检测件43b远离盒体1b的一端(被检测端)则向上运动,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检测件接触,触发检测件后显影装置被图像形成装置识别到。
滑动件42b沿着B1方向被推到最终位置(弧形杆422b离开第一突起411b的运动轨迹的位置)后,无法再向B2方向运动使弧形杆422b回到第一突起411b的运动轨迹中,此后,旋转件41b旋转也无法再通过第一突起411b驱动滑动件42b运动。
可选的,可在滑动件42b的板件421b下表面设置两个及以上的突起,在滑动件42b运动的过程中,对被检测件43b进行多次触碰,使得被检测件43b转动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检测件进行多次触发识别,可在被检测件43b靠近盒体1b的一端的下表面设置如压簧或者海绵之类的弹性件,在多个突起触碰被检测件43b的间隙,被检测件43b受弹性件复位转动到未被突起挤压的位置。
实施例八
如图5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显影装置,与实施例七相比,被检测组件的结构不同,以下仅针对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被检测组件包括旋转件41b、滑动件42b和被检测件43b。
如图54(a)、54(b)所示,旋转件41b大致呈圆柱体形,其轴向沿第一方向延伸,其轴向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搅拌架在A2方向的一端,使得旋转件41b能被搅拌架带动沿其轴线旋转,即本实施例中搅拌架作为传动轴以传递驱动力。旋转件41b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沟槽,滑动件42b可在沟槽内滑动,沟槽包括两段右横槽(第一右横槽413ab和第二右横槽413bb)、两段左横槽(第一左横槽414ab和第二左横槽414bb)以及若干段斜槽415b。左槽和右横槽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斜槽415b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倾斜,即斜槽415b与第一方向之间存在夹角。
如图54(a)、54(b)所示,第一右横槽413ab和第二右横槽413bb位于旋转件41b外圆周表面靠近盒体1b的一端,第一右横槽413ab和第二右横槽413bb在旋转件41b的外圆周表面上背向设置。第一左横槽414ab和第二左横槽414bb位于旋转件41b外圆周表面远离盒体1b的一端,第一左横槽414ab和第二左横槽414bb在旋转件41b的外圆周表面上背向设置,左槽和右横槽在旋转件41b的轴向上间隔设置,相邻的左横槽和右横槽之间通过斜槽415b连接。右横槽与斜槽415b的连接处可以通过圆弧段过渡,左横槽与斜槽415b的连接处可以通过圆弧段过渡。
进一步的,如图54(b)所示,沟槽上设有开口416b,滑动件42b移动至开口416b位置时,能从开口416b处脱离沟槽,优选的,开口416b设置在第二左横槽414bb上,开口416b位于第二左横槽414bb远离盒体1b的侧壁上,开口416b处设有倒角(斜角或圆角)。
如图53和图55所示,旋转件41b外侧还同轴套设有摆动部44b,摆动部44b也能沿着其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旋转,摆动部44b呈圆筒状,摆动部44b的圆周侧壁上设置有滑槽442b,滑槽442b贯穿摆动部44b的圆周侧壁,滑槽442b倾斜于其轴向(第一方向),即滑槽442b与第一方向之间存在夹角。
如图53和图55所示,摆动部44b上还设置有第三突起441b,第三突起441b位于摆动部44b远离盒体1b的一端,第三突起441b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三突起441b用于驱动被检测件43b。第三突起441b与摆动部44b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
如图53、图56至图58所示,滑动件42b,可滑动地设置于盒体1b的第二端,具体的,盒体1b的第二侧壁12b上设置有第一凸台121b,第一凸台121b上设置有第三滑轨122b,第三滑轨122b沿第一方向延伸,滑动件42b的上端嵌入第三滑轨122b中,并能沿着第三滑轨122b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即本实施例中,滑动件42b为相对于盒体1b运动的平动件。滑动件42b的下端穿过摆动部44b上的滑槽442b并伸入到旋转件41b上的沟槽内,旋转件41b旋转时,滑动件42b的下端沿着沟槽运动。滑动件42b包括块状件和杆件,块状件用于与第三滑轨122b相配合,杆件的下端与滑槽442b和沟槽相配合。
本实施例的被检测件43b与实施例七的结构、安装方式相同。
被检测组件的工作过程可以包括如下过程:如图53和图56所示,初始状态下,滑动件42b的下端穿过滑槽442b后伸入到沟槽的第一右横槽413ab中,滑动件42b在第三滑轨122b内位于靠近盒体1b的位置,摆动部44b上的第三突起441b位于与B1方向和C1方向均倾斜的位置,旋转件41b上的开口416b大致朝向B1方向。当旋转件41b被搅拌架带动旋转(侧视第二端的视角的顺时针旋转)时,滑动件42b被沟槽驱动而运动,同时滑动件42b也被第三滑轨122b限位,因此,滑动件42b沿着A2方向运动,此时,由于滑动件42b穿过摆动部44b上倾斜设置的滑槽442b,滑动件42b在运动的过程中也驱动摆动部44b运动,当滑动件42b依次滑过第一横右槽413ab、斜槽415b,到达第一左横槽414ab时,滑动件42b处于远离盒体1b的位置,摆动部44b的第三突起441b从与B1方向倾斜的位置顺时针摆动到大致与B1方向平行的位置,在此过程中,第三突起441b触碰并下压被检测件43b靠近盒体1b的一端(被触发端),使得被检测件43b产生转动,被检测件43b远离盒体1b的一端(被检测端)则向上运动,并触发图像形成装置的检测件接如图57和图58所示。随着旋转件41b的继续旋转,滑动件42b从第一左横槽414ab依次滑过斜槽415b,到达第二右横槽413bb,滑动件42b沿A1方向滑动以回到靠近盒体1b的位置,同时驱动摆动部44b摆动,第三突起441b从与B1方向大致平行的位置逆时针摆动回到与B1方向倾斜的位置。旋转件41b继续旋转,当滑动件42b依次滑过第二右横槽413bb、斜槽415b,到达第二左横槽414bb时,滑动件42b再次滑到远离盒体1b的位置,摆动部44b的第三突起441b也再次从与B1方向倾斜的位置顺时针摆动到大致沿B1方向的位置,再次触碰并压下被检测件43b,使其转动并再次触发图像形成装置的检测件,至此,被检测件43b两次触发检测件后,图像形成装置对显影装置的识别完成。
如图57和图58所示,当第三突起441b完成两次接触后,开口416b随着旋转件41b旋转至大致位于朝向C1方向的位置,当滑动件42b运动至第二左横槽414bb上的开口416b位置时,其能够沿着开口416b处的倒角脱出沟槽,旋转件41b继续跟随搅拌架转动,但滑动件42b无法再被沟槽驱动而运动。即本实施例中,检测过程中,旋转件41b跟随搅拌架转动,滑动件42b在旋转件41b转动时受旋转件41b上的沟槽驱动而产生在第一方向上位移,滑动件42b在第一方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驱动摆动部44b产生摆动,使得摆动部44b能够抵接被检测件43b,被检测件43b受抵接后产生摆动并触发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检测结束后滑动件42b脱离沟槽的驱动。
可选的,可根据被检测件43b触发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的次数的实际需求设置滑动件42b在第一方向上来回移动的次数与摆动部44b摆动次数。
本实施例中显影装置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七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九
如图5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又一种显影装置,与实施例七和实施例八相比,被检测组件的结构不同,以下仅针对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被检测组件包括旋转件41b、被检测件43b和弹性件45b。
如图59和图60所示,旋转件41b,大致呈圆盘状,固定安装于搅拌架在A2方向上的一端,能够跟随搅拌架旋转,旋转件41b远离盒体1b的端面上沿旋转件41b的旋转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第四突起417b,第四突起417b从旋转件41b的端面开始沿A2方向延伸,第四突起417b可以是圆柱体形突起,也可以是其他几何形状。初始状态下,两个第四突起417b在第三方向上处于一上一下的位置。
如图59和图61所示,被检测件43b包括被驱动臂431b(被触发端)、分离柱432b和被检测臂433b(被检测端),被驱动臂431b沿第二方向延伸,其在B2方向的一端(后端)位于第四突起417b的运动轨迹中,被驱动臂431b受旋转件41b的第四突起417b抵接并产生运动。初始状态下,被驱动臂431b的一端与旋转件41b上位于上方的第四突起417b抵接。被检测臂433b设置于被驱动臂431b在B1方向上的一端,被检测臂433b用于触发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
如图59所示,盒体1b的第二侧壁12b上设置有第二凸台123b,第二凸台123b上设有在第三方向上贯穿第二凸台123b的贯穿孔,被检测件43b的分离柱432b的自由端沿C1方向延伸,并穿过第二凸台123b上的贯穿孔,能够相对于第二凸台123b上下运动。可选的,可在第二侧壁12b设置沿第三方向延伸导轨,被检测件43b设置可安装在滑轨内的突起,使得被检测件43b可沿滑轨上下运动。
如图59所示,弹性件45b套设于分离柱432b上,且在第三方向上被限定于第二凸台123b和被检测件43b之间,即弹性件45b在第三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二凸台123b抵接,另一端与被检测件43b抵接,弹性件45b可沿第三方向伸展或者压缩,初始状态下,弹性件45b被配置为压缩状态,弹性件45b存储弹性势能,第四突起417b与被驱动臂431b接触,被驱动臂431b的位置被第四突起417b限制,弹性件45b保持被压缩状态,弹性件45b优选为弹簧,也可以是其他具备弹性的材料。
优选的,被驱动臂431b、分离柱432b和被检测臂433b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各部件也可以是组装形成被检测件43b。
被检测组件的工作过程可以包括如下过程:
旋转件41b被搅拌架带动旋转(沿第二端侧视视角的顺时针旋转)时,两个第四突起417b依次向上拨动被驱动臂431b,使得被检测件43b两次在第三方向上被向上抬起(沿C1方向运动),被检测臂433b先后两次触发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被检测臂433b两次触发检测件后,图像形成装置对显影装置的识别完成。
当两个第四突起417b均通过被驱动臂431b后,被驱动臂431b失去第四突起417b对其的限制,此时,弹性件45b的弹性势能释放,使得整个被检测件43b在第三方向上向下运动(C2方向运动),此后,旋转件41b的第四突起417b无法再触碰到被驱动臂431b。
具体的,旋转件41b开始旋转时位于上方的第四突起417b对被检测件43b的被驱动臂431b产生第一次抵接,使得被检测件43b第一次在第三方向上向上抬起并第一次触发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同时弹性件45b被压缩。当旋转件41b继续旋转后,第一个第四突起417b(位于上方的第四突起417b)失去对被驱动臂431b的抵接,使得被检测件43b在弹性件45b的弹性势能作用下沿第三方向向下运动并逐渐回到受抵接前的位置。紧接着,随着旋转件41b的继续旋转,在被检测件43b向下运动至受抵接前的位置时,第二个第四突起417b旋转到与被驱动臂431产生抵接的位置,并在抵接过程中使得被检测件43b第二次在第三方向上向上抬起并第二次触发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检测件,并且弹性件45b再次受到压缩。
可知的是,被驱动臂431b第一次被抵接和第二次被抵接之间的时间较短,即第二个第四突起417b旋转到抵接被驱动臂431b的位置的时间较短(第一次时间差),即被检测件43b第一次受抵接后的在第三方向上向下运动了较短的距离后就受到了第二次抵接。第二次抵接结束后,由于第一个第四突起417b旋转到接被驱动臂431b的位置的时间较长(第二次时间差),所以被检测件43b在第二次时间差内沿三方向上向下运动的距离大于被检测件43b在第一次时间差内沿三方向上向下运动的距离,即被检测件43b在第二次抵接结束后,运动至位于第四突起417b的运动轨迹之外。旋转件41b继续跟随搅拌架旋转,但不知驱动被检测件43b在第三方向上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显影装置,可拆卸的安装于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装置包括:
盒体,用于存储显影剂,所述盒体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部和传动轴,所述驱动部位于第一端,所述驱动部用于接收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输出的驱动力并将驱动力传递给所述传动轴;
被检测组件,所述被检测组件用于触发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内的检测件,所述被检测组件包括旋转件和被检测件,所述被检测件包括被触发端和被检测端,所述被检测端用于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内的检测件接触,所述被触发端用于使得所述被检测件产生运动,所述传动轴驱动所述旋转件转动,所述旋转件驱动所述被检测件运动,所述旋转件与所述被检测件之间采用非齿轮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盒体的第二端,所述被检测件的转动轴线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组件还包括平动件,所述平动件相对所述盒体沿第二方向滑动,所述平动件抵接所述被检测件,使得所述被检测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包括至少一个施力部,所述施力部跟随所述旋转件一同转动,所述施力部作用于所述平动件,使得所述平动件产生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动件包括至少一个受力部,所述受力部受所述施力部驱动使得所述平动件滑动,
所述平动件还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突起,所述驱动突起触发所述被触发端使得所述被检测件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第一驱动部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受力部包括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驱动部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中驱动所述平动件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部插入所述第二通孔中驱动所述平动件沿第二方向运动,
所述驱动突起包括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第一突起之间具有间隔;
所述平动件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被触发端抵接,以带动所述被检测件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部为弧形杆,所述弧形杆沿平动件的下表面沿第二方向向后和第三方向向下相交的方向沿弧形轨迹延伸,所述施力部仅有一个,所述施力部沿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施力部与所述弧形杆接触后沿着所述弧形杆运动,使所述平动件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平动件接触所述被检测件后驱动所述被检测件转动触发所述检测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为驱动杆,所述受力部包括第一受推突起,所述驱动突起包括第一驱动突起,
在所述旋转件转动过程中,所述驱动杆能够推动所述第一受推突起运动,所述第一受推突起带动所述第一驱动突起按压所述被触发端,所述被触发端带动所述被检测端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部还包括第二受推突起,所述驱动突起还包括第二驱动突起,所述第二受推突起与所述第一受推突起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突起与所述第一驱动突起间隔设置;
在所述旋转件继续转动过程中,所述驱动杆能够推动所述第二受推突起运动,所述第二受推突起带动所述第二驱动突起按压所述被触发端,所述被触发端带动所述被检测端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被触发端下方;
所述弹性件能够通过自身弹力推动所述被触发端使得被检测件产生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件的一端设有弹性臂,所述盒体的第二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有与所述弹性臂配合的卡口;
所述被触发端未被按压时,所述弹性臂远离所述被检测件的一端与所述卡口抵接配合,所述弹性臂通过自身弹力推动所述被检测件与所述检测件保持接触;
所述被触发端被按压时,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卡口解除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第二端安装有支撑座,所述被检测件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呈三角状,所述旋转件外周设有三个等角度分布的角部,施力部为角部,所述受力部包括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
在所述旋转件转动过程中,所述角部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中驱动所述平动件沿第二方向运动,
所述驱动突起包括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第一突起之间具有间隔;
在所述平动件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与所述被触发端抵接,以带动所述被检测件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部为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设有圆弧部,所述受力部包括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
在所述旋转件转动过程中,所述圆弧部能够插入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内,并推动所述平动件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动件是受旋转件驱动产生运动后,所述平动件不再受所述旋转件驱动,所述旋转件继续转动,所述驱动突起与所述被触发端保持抵接。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有沟槽;
所述旋转件上同轴套设有摆动部;
所述摆动部上设有倾斜于第一方向的滑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组件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盒体的第二端的滑动件;
所述滑动件沿第一方向滑动;
所述滑动件的一端穿过滑槽伸入到沟槽中,当所述旋转件旋转时,所述滑动件被所述沟槽驱动而在第一方向上往复运动;
所述滑动件往复运动时能够驱动所述摆动部往复摆动,所述摆动部摆动时接触所述被检测件后能够驱动所述被检测件转动以触发所述检测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上设有开口,所述滑动件移动至所述开口位置时,所述滑动件能够从所述开口处脱离所述沟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设有突起,所述被检测件包括被驱动臂,所述被驱动臂位于所述突起的运动轨迹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检测组件还包括弹性件;
所述被检测件包括分离柱,所述分离柱能够滑动地穿过所述盒体上设有的凸台;
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分离柱且被限定于所述凸台和被检测件之间;
初始状态下,所述突起与所述被驱动臂接触并使所述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旋转件旋转时,所述突起推动所述被驱动臂,使所述被检测件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向上移动,所述被检测件上的被检测臂触发所述检测件;
当所述突起与所述被驱动臂脱离后,所述弹性件弹性形变恢复,能够驱动所述被检测件沿第三方向向下移动。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
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的连接面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驱动部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没有重合。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被迫推组件,被迫推组件包括被迫推部、迫推支撑柱、迫推支撑孔,所述被迫推部呈拱形,所述迫推支撑孔位于所述盒体,所述迫推支撑柱插入所述迫推支撑孔内,所述迫推支撑柱可支撑所述被迫推部,
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鼓组件,所述鼓组件包括感光鼓,
所述显影装置还包括显影辊,所述被迫推部用于接收所述鼓组件施加的迫推力,以使得所述感光鼓与所述显影辊紧密接触。
CN202320621328.XU 2022-04-08 2023-03-24 一种显影装置 Active CN22004096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753127 2022-04-08
CN202220875312 2022-04-08
CN2022209088183 2022-04-19
CN202220908818 2022-04-19
CN2022210127920 2022-04-25
CN202221012792 2022-04-25
CN2022210378577 2022-04-26
CN202221037857 2022-04-26
CN202221164205 2022-05-13
CN202221164205X 2022-05-13
CN202222174131 2022-08-17
CN2022221741314 2022-08-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0966U true CN220040966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21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21328.XU Active CN220040966U (zh) 2022-04-08 2023-03-24 一种显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0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07706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CN220040966U (zh) 一种显影装置
US20030146964A1 (en) Printer
CN215067733U (zh) 一种显影盒
US9952554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having electrode provided with protrusion
CN111367154A (zh) 显影盒
CN114879462A (zh) 一种显影盒
CN111367155A (zh) 显影盒
CN208636654U (zh) 显影盒
CN217113050U (zh) 一种用于处理盒的拨动结构及其处理盒
CN114520666B (zh) 卡座、卡托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1786598U (zh) 显影盒
CN216351785U (zh) 一种可自动复位的硒鼓碳粉计数器
US8006882B2 (en) Staple cartridge in stapler
CN218675690U (zh) 一种显影盒
CN220208092U (zh) 一种显影装置
CN118033998A (zh) 一种显影盒
CN116931396A (zh) 一种显影盒
CN220795652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9533628U (zh) 显影盒和处理盒
CN208780994U (zh) 计数组件和显影盒
CN219676448U (zh) 显影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1556035U (zh) 一种碳粉盒
US20220214631A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CN114488747A (zh) 一种用于处理盒的拨动结构及其处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