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36777U - 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36777U
CN220036777U CN202321753855.2U CN202321753855U CN220036777U CN 220036777 U CN220036777 U CN 220036777U CN 202321753855 U CN202321753855 U CN 202321753855U CN 220036777 U CN220036777 U CN 220036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upercharger
storage box
pressure control
inle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5385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云
徐继东
于志文
庄洪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5385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36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36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36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包括主油路和与主油路并联的辅助油路;润滑系统包括增压器和油底壳,主油路连通增压器和油底壳;润滑系统还包括第一压控件、储油盒、第一调节阀和第二压控件,辅助油路连通储油盒、第一调节阀、第二压控件和油底壳;第一压控件的两端分别连增压器的进油端和储油盒的进油端,能够根据增压器的进油端压力导通,以使增压器进油端的油液流动至储油内;第一调节阀的出油端分别与增压器的进油端和第二压控件的进油端相连接,以使储油盒出油端的油液流动至增压器或第二压控件。通过第一调节阀、第一压控件的设置,来解决油液压力过高的问题;通过储油盒和第一调节阀的设置能够解决停机和启动时增压器难以进行润滑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增压器一般指的是发动机进气增压器,其是将空气在进入发动机气缸之前进行预先压缩,增加进气量的一种装置。在增压器的运行过程中,需要润滑油的参与,来对增压器中的转轴进行润滑和冷却,但是,发动机在某些工况下,机油压力升高,极易导致增压器发生机油泄漏。当发动机处于启动工况时,机油还未到达增压器,因此此时增压器摩擦副的润滑条件恶劣。此外,当发动机停机后,机油泵也停止运转,机油停止供应,但是增压器的转子由于惯性还会继续转动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增压器会出现润滑不足和局部过热的现象,增加了增压器损坏的风险。
现有技术中的增压器润滑系统,一般采用在油路上设置额外的动力件将机油输送至增压器中,来改善启动与停机工况增压器的润滑与冷却。但是,现有技术中通过额外的动力件来输送机油的方式,成本较高,操作复杂,并且,难以解决油压过过高而发生的泄露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增压器润滑油油压过大,停机与启动时难以对增压器进行正常润滑、冷却的问题。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包括主油路和与主油路并联的辅助油路;润滑系统包括增压器和油底壳,主油路连通增压器和油底壳;润滑系统还包括第一压控件、储油盒、第一调节阀和第二压控件,辅助油路连通第一压控件、储油盒、第一调节阀、第二压控件和油底壳;第一压控件的两端分别连增压器的进油端和储油盒的进油端,能够根据增压器的进油端压力导通,以使增压器进油端的油液流动至储油盒;第一调节阀的出油端分别与增压器的进油端和第二压控件的进油端相连接,以使储油盒出油端的油液流动至增压器或第二压控件。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润滑系统包括第一分油道和第二分油道,第一分油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调节阀与增压器的进油端,第二分油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调节阀与第二压控件的进油端。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储油盒的出油端开设有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第一出油口与第一分油道相连接,第二出油口与第二分油道相连接,且第一出油口的位置高于储油盒的内底壁。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增压器润滑系统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设置于第一调节阀与增压器之间,并为第一调节阀向增压器方向导通的结构。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增压器润滑系统还包括第三压控件,第三分油道和第四分油道,第四分油道两端连接增压器的出油端和油底壳,第三分油道连通增压器,第三压控件和油底壳,第三压控件能够根据增压器的出油端压力导通或阻断,以使油液流至油底壳或将油液存储至增压器和所述第三分油道内。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增压器润滑系统还包括第二调节阀,第二调节阀的进油端与增压器的出油端相连接,第二调节阀的出油端分别连通第三分油道和第四分油道。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储油盒包具有容置腔的本体以及设置于本体外表面的散热片。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储油盒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顶端的通气窗,通气窗内设置有挡油组件,挡油组件具有连通大气与储油盒容置腔的开口。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挡油组件至少包括两组,且相邻的挡油组件均匀间隔设置,包括与通气窗内壁相连接的第一挡油板和第二挡油板,第一挡油板与第二挡油板向下倾斜,第一挡油板与第二挡油板的末端形成开口,用于使飞溅入通气窗的油液流回容置腔。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气窗顶端设置有遮挡板,遮挡板与通气窗之间设置有透气间隙。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压控件于储油盒的进油端与增压器的进油端之间,能够在发动机运行期间,润滑液的油压大于第一压控件的开启压力时,通过第一压控件输送部分润滑油至储油盒,一方面可以通过卸油的方式,将部分润滑油卸出来降低增压器进油端处的油压,另一方面可以将卸出的润滑油暂时存储至储油盒中,并对润滑油进行冷却。在储油盒的润滑油存储量增加时,储油盒内油压也随之增大,并在储油盒内的油压大于第二压控件的开启压力时,通过第二压控件输送润滑油至油底壳,防止储油盒中的润滑油存量过多;进一步地,在发动机停机后,增压器的转子会因惯性继续转动一段时间,通过第一调节阀来进行油路的切换,使得储油盒中存储的润滑油直接经过第一调节阀输送至增压器,以通过储油盒内存储的润滑油对仍在转动的增压器转子进行润滑和冷却,为增压器在停机后仍能提供良好的润滑和冷却环境。
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分油道和第二分油道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调节阀所流出的油液在第一调节阀的调节作用下,分别在发动机的不同工况下进入不同的分油道,以此来使第一调节阀中的油液直接进入增压器,或者经过第二压控件后进入油底壳,能够针对不同的状况改变油路,提高润滑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且无需额外的动力件,操作更加简单。并且,储油盒出油端设置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出油口的位置高于储油盒的内底壁,能够在发动机停机时,第一分油道导通,储油腔中的油液经过第一出油口流入第一分油道,并输送至增压器时,并在储油盒内的油液液面与第一出油口的进口平齐时,不再向第一分油道内输送油液,能够使储油盒内始终存在一部分润滑油,并对存储的这部分润滑油进行冷却,很大程度上保障发动机频繁启动时,润滑系统内始终有润滑油能够流动。
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二调节阀、第三分油道、第四分油道和第三压控件的设置,能够使得经过增压器中的油液在第二调节阀的作用下,流向第三分油道或第四分油道,在发动机运行期间,第二调节阀能够导通第四分油道,切断第三分油道,使得增压器中的油液直接流向油底壳,加快润滑油的流动效率,进而提高增压器的润滑效果;在发动机启动时和停机后,第一调节阀能够导通第一分油道,切断第二分油道,第二调节阀能够导通第三分油道,切断第四分油道,能够使得增压器出油端的压力大于第三压控件的开启压力时,将增压器的油液输送至油底壳处,在发动机停机后,增压器出油端的压力逐渐减小,使得增压器和第三分油道中的油液无法通过第三压控件进入油底壳,能够对油液进行暂存,使得增压器在发动机停机后仍然可以充分润滑;进一步地,在发动机启动时,油液输送效率逐渐提升,在油液输送效率较低时,增压器内和第三分油道暂存的油液也可以在发动机启动时为增压器提供充分的润滑,进一步保障发动机在频繁启停以及长时间停车再启动时,增压器能得到充分的润滑和冷却。
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散热片的设置能够提高润滑油冷却效率,在发动机停机前的这段时间内机油会在储油盒内冷却,温度进一步降低。发动机停机后,会为增压器提供温度更低的油液来润滑冷却。
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储油盒的进油端处开设有通气窗,能够很大程度上使得外界与储油盒内部连通,平衡储油盒内由于油液的流动所带来的气压变化;进一步地,通气窗内设置有至少两组间隔排布的挡油组件,多组挡油组件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油液的阻挡效果,挡油组件由向下倾斜的第一挡油板和第二挡油板组成,且第一挡油板和第二挡油板的末端形成开口,能够连通外界与储油盒内部,第一挡油板和第二挡油板一方面能够很大程度上防止油液溅出储油盒,并且倾斜设置的第一挡油板和第二挡油板也可以将溅出的油液引导至挡板之间的开口处并流回储油盒内,防止油液流出设备,并可以降低油液凝结造成的通气窗堵塞。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增压器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增压器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增压器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储油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通气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压控件;
2储油盒;21散热片;
3第一调节阀;
4第二压控件;
5增压器;
6油底壳;
7通气窗;71第一挡油板;72第二挡油板;73开口;
8单向阀;
9第二调节阀;
10第三压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增压器润滑系统包括主油路和与主油路并联的辅助油路;润滑系统包括增压器5和油底壳6,主油路连通增压器5和油底壳6;润滑系统还包括第一压控件1、储油盒2、第一调节阀3和第二压控件4,辅助油路连通所述储油盒2、第一调节阀3、第二压控件4和油底壳6。
其中,第一压控件1的两端分别连接增压器5进油端和储油盒2的进油端,能够根据增压器5的进油端压力导通,以使增压器5进油端的油液流动至所述储油盒2内。第一调节阀3的出油端分别与增压器5的进油端和第二压控件4的进油端相连接,以使储油盒2出油端的油液流动至增压器5或第二压控件4。
具体的,在发动机启动后,即增压器5正常运行过程中,主油路的油液流向增压器5的进油端,当增压器5的进油端处油压过大时,并达到第一压控件1的开启压力,第一压控件1导通,使得增压器5进油端处多余的油液流向储油盒2中,能够降低增压器5进油端处的压力,并将油液暂时存储至储油盒2中。
进一步地,储油盒2内存储的油液逐渐增加,其内部的压力也逐渐增加,当储油盒2与第二分油路内的压力达到第二压控件4的开启压力时,储油盒2内的油液经过第二压控件4流向油底壳6,防止储油盒2内的油液存储过多,溢出储油盒2。
如图1所示,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润滑系统还包括第一分油道和第二分油道,第一分油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调节阀3与增压器5的进油端,第二分油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3与第二压控件4的进油端。
其中,增压器润滑系统还包括单向阀8,单向阀8设置于第一调节阀3与增压器5之间,并为第一调节阀3向增压器5方向导通的结构,能够防止增压器5进油口处的油液逆流至储油盒2中。
进一步地,储油盒2的出油端开设有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第一出油口与第一分油道相连接,第二出油口与第二分油道相连接,且第一出油口的位置高于储油盒2的内底壁。能够在储油盒2内的油液液面与第一出油口的进口平齐时,停止向第一出油口进油,很大程度上使储油盒2内始终保有部分油液。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进油口的高度可以为储油盒2高度的1/3-2/3,并且,其位置需要高于增压器5的进油口,能够便于储油盒2内的油液经过第一出油口和第一分油道流入增压器5中。此外,为了便于设备的装配与定位,可以在储油盒2的外壳表面设置与第一出油口高度位置相平齐的标记,来很大程度上保障第一出油口的位置高于增压器5的进油口,其中,标记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以及工艺成本选择激光刻印、机械刻印等方式来设置。
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调节阀3可以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以在发动机的不同工况下,切换第一分油道和第二分油道的连通,提高增压器润滑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
此外,第一压控件1和第二压控件4可以选用溢流阀,以通过溢流阀自身具有的压控特性来根据增压器5进油端处的压力大小导通增压器5进油端与储油盒2进油端和第二分油道。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增压器润滑系统还包括第三压控件10,第三分油道和第四分油道,第四分油道两端连接增压器5的出油端和油底壳6,第三分油道连通增压器5,第三压控件10和油底壳6。
进一步地,增压器5润滑系统还包括第二调节阀9,第二调节阀9的进油端与增压器5的出油端相连接,第二调节阀9的出油端分别连通第三分油道和第四分油道。
具体地,在发动机停机后,主油路不再向增压器5的进油端输送油液,但增压器5内的转轴会因惯性继续转动一段时间,在此期间,第一调节阀3导通储油盒2和增压器5的进油端,使得储油盒2内存储的油液进入增压器5中,为增压器5提供充足的润滑和冷却,由于第一进油口的位置高于储油盒2的内底壁,当储油盒2内存储的油液与第一进油口平齐时,油液不再进入第一进油口,也就不再向增压器5内输送油液,并且,在第二调节阀9的作用下,导通第三分油道,使得油液不再直接流向油底壳6,而是先流经第三压控件10,此时储油盒2、第一分油道、增压器5、第三分油道导通,油液油压达到最大值,使第三压控件10打开,储油盒2中的油液流经增压器5后直接流至油底壳6,由于储油盒2内在持续向增压器5输送油液的过程中,压力不断降低,增压器5的出油端压力同样也在不断降低,当增压器5的出油端压力小于第三压控件10的开启压力时,第三分油道被断开,油液被存储至增压器5和第三分油道中,能够进一步为增压器5的润滑与冷却提供保障。
其中,对于第一进油口的高度位置,其可以与第三压控件10的开启压力存在比例关系,即当储油盒2内的油液与第一进油口平齐时,储油盒2内部的油压小于第三压控件10的油压,进而使得增压器5的出油端压力小于第三压控件10的开启压力,对第三分油道进行切断,能够进一步保障油液存储至增压器5和第三分油道中。
如图2和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部分油液存储在增压器5和第三分油道中,当发动机再次启动时,增压器5开始转动,并通过增压器5内存储的部分油液提供润滑效果,很大程度上减少因设备启动时油液输送量不足对增压器5造成的影响,此时,第一调节阀3导通储油盒2与第二压控件4,使得储油盒2进入储油状态,并在发动机逐渐进入正常工作后,第二调节阀9导通第四分油道,能够使得增压器5出油端的油液直接进入油底壳6中,加快油液循环的效率,提高增压器5的润滑效果。
同样的,由于第二调节阀9的进油端只连通增压器5的一个出油端,所以第二调节阀9可以选用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以此来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况到导通第三分油道和第四分油道,进一步地,第三压控件10同样也可以选用溢流阀,以此根据增压器5出油端的压力导通第三分油道。
如图1和图4所示,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储油盒2包括具有容置腔的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外表面的散热片21。以通过散热片21提高储油盒2内润滑油的降温效果,进而为增压器5提供更好的冷却效果。
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储油盒2还包括设置于本体进油端处的通气窗7,通气窗7设置于本体的顶端,通气窗7内设置有挡油组件,挡油组件具有连通大气与储油盒2容置腔的开口73,开口73可以使飞溅到通气窗7内油液流回容置腔内。
其中,挡油组件至少包括均匀间隔设置的两组,包括与所述通气窗7内壁相连接的第一挡油板71和第二挡油板72,所述第一挡油板与所述第二挡油板向下倾斜,所述第一挡油板71与所述第二挡油板72的末端形成开口73。
可选地,第一挡油板71与通气窗7内壁的倾斜夹角可以为45-90°,第二挡油板72与第一挡油板71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120°,以用以防止储油盒2内的油液上窜,并通过第一挡油板71和第二挡油板72所形成的开口73来将部分进入通气窗7的油液引导至开口73,并流回储油盒2内部。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一挡油板71和第二挡油板72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即第一挡油板71与第二挡油板72的夹角处开设有开口73,可以理解的是,开口73为通孔,且通孔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圆孔、方孔等形状,以便于排出进入通气窗7内的油液。
此外,通气窗7的顶端可以设置有遮挡板,以很大程度上防止杂质进入储油盒2内部,其中,对于遮挡板的结构,其可以为与通气窗7具有透气间隙的结构,或者采用具有透气网的孔板结构,以便于平衡储油盒2的气压。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润滑系统的整体工作状况,本申请将以不同工况为不同的实施例来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发动机正常运转时,油液沿主油路进入增压器5的进油端,第一调节阀3导通第二分油道,切断第一分油道,第二调节阀9导通第四分油道,切断第三分油道,当增压器5进油端处的油压增大,并达到第一压控件1的开启压力,增压器5进油端处的油液进入储油盒2存储,并在储油盒2内的油液压力到达第二压控件4的开启压力时,油液由第二分油道流至第四分油道进入油底壳6。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发动机在停机时,油液不再由主油路进入增压器5的进油端,第一调节阀3导通第一分油道,切断第二分油道,使得储油盒2内存储的油液沿第一分油道进入增压器5,第二调节阀9导通第三分油道,切断第四分油道,来防止增压器5的油液直接由第四分油道流进油底壳6中,影响后续增压器5的润滑与冷却,由于储油盒2的第一出油口位置高于储油盒2内底壁,当储油盒2内存储的油液与第一出油口平齐时,第一分油道不再向增压器5内输送油液,当油路压力减小至小于第三压控件10的开启压力,使得油液暂时存储至增压器5内和第三分油道内,在增压器5停止时仍然继续为增压器提供润滑与冷却。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发动机启动时,油液由主油路进入增压器5进油端,且进入量逐渐增加,第一调节阀3导通第二分油道,切断第一分油道,使得储油盒2能够在增压器5进油端压力过大时进行油液存储,第二调节阀9仍然导通第三分油道,切断第四分油道,能够在主油路进油量持续增加至标准量的过程中,通过存储至增压器5和第三分油道中的油液对增压器5进行润滑和冷却,并在增压器5出油端的压力到达第三压控件10的开启压力后,排出存储在第三分油道中的油液,将多余油液卸至油底壳6中,在发动机启动成功后,切换至实施例一的油路状态,对增压器5进行持续润滑与冷却。
本申请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油路和与所述主油路并联的辅助油路;
所述润滑系统包括增压器和油底壳,所述主油路连通所述增压器和油底壳;所述润滑系统还包括第一压控件、储油盒、第一调节阀和第二压控件,所述辅助油路连通所述第一压控件、所述储油盒、第一调节阀、第二压控件和油底壳;
所述第一压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增压器进油端和所述储油盒的进油端,能够根据所述增压器的进油端压力导通,以使增压器进油端的油液流动至所述储油盒;
所述第一调节阀的出油端分别与所述增压器的进油端和所述第二压控件的进油端相连接,以使所述储油盒出油端的油液流动至所述增压器或第二压控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系统包括第一分油道和第二分油道,所述第一分油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与所述增压器的进油端,所述第二分油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与所述第二压控件的进油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盒的出油端开设有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第一分油道相连接,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第二分油道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出油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储油盒的内底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润滑系统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阀与所述增压器之间,并为所述第一调节阀向所述增压器方向导通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润滑系统还包括第三压控件,第三分油道和第四分油道,所述第四分油道两端连接所述增压器的出油端和所述油底壳,所述第三分油道连通所述增压器,所述第三压控件和所述油底壳,所述第三压控件能够根据所述增压器的出油端压力导通,以将油液存储至所述增压器和所述第三分油道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润滑系统还包括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二调节阀的进油端与所述增压器的出油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的出油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三分油道和所述第四分油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盒包具有容置腔的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外表面的散热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盒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顶端的通气窗,所述通气窗内设置有挡油组件,所述挡油组件具有连通大气与所述储油盒容置腔的开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组件至少包括两组,且相邻的所述挡油组件均匀间隔设置,包括与所述通气窗内壁相连接的第一挡油板和第二挡油板,所述第一挡油板与所述第二挡油板向下倾斜,所述第一挡油板与所述第二挡油板的末端形成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窗顶端设置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与所述通气窗之间设置有透气间隙。
CN202321753855.2U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 Active CN220036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3855.2U CN220036777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3855.2U CN220036777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36777U true CN220036777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33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53855.2U Active CN220036777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36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92892B1 (en) Oil lubrication mechanism for front bearing of water-cooled motor and motor driving assembly
CN111692324B (zh) 正反驱动减速器
EP4138279A1 (en) Powertrain and electric vehicle
CN220036777U (zh) 一种增压器润滑系统
CN216665704U (zh) 机油冷却过滤结构、发动机及作业设备
EP0786582A2 (en) A bearing device for vertical rotating machine
CN115139771A (zh) 电机系统及具有该电机系统的车辆
CN112928866B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高速潜水泵的冷却循环回路
CN220600413U (zh) 一种防油泵吸空的电驱动总成壳体结构及电驱动总成
JP2018178815A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210484042U (zh) 一种带油冷却的涡旋压缩机
CN218670561U (zh) 变速箱冷却装置及摩托车
CN113719332A (zh)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CN110118175B (zh) 一种带油冷却的涡旋压缩机
CN217380679U (zh) 机油冷却器及发动机
CN214838318U (zh) 一种确保三合一变速器主动润滑吸油充分的结构
JPS6040731A (ja) 過給式エンジンの過給機潤滑装置
CN214944832U (zh) 曲轴组件、变频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20857785U (zh) 油冷电机壳体结构、油冷电机及车辆
CN214464907U (zh)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493009U (zh) 变速器和车辆
CN221162198U (zh) 动力总成和车辆
CN221347810U (zh) 电驱总成以及车辆
CN218953394U (zh)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CN221354094U (zh) 车辆的驱动总成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