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6569U - 一种氨气吸收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氨气吸收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6569U
CN220026569U CN202321235552.1U CN202321235552U CN220026569U CN 220026569 U CN220026569 U CN 220026569U CN 202321235552 U CN202321235552 U CN 202321235552U CN 220026569 U CN220026569 U CN 220026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monia
gas
water
pip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3555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舒丹
何志强
钟诚
温晓雨
姚飞
陈德李
程翔
胡彧豪
李晓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Longjins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Longjins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Longjins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Longjins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3555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6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6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6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氨气吸收塔,包括:塔体,其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旋风气液分离器、氨水喷淋组件、扰流组件与集液腔;所述集液腔上方的塔体设有进气管;所述集液腔与输出氨水泵连接;所述旋风气液分离器顶部的出气口与排气管连接,所述旋风气液分离器的中部进气口处安装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通过输入管与外界软水源连接;所述氨水喷淋组件包括通过氨水循环管与所述集液腔连通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上连接有多根支管,所述支管的底部设有多个喷嘴;所述氨水循环管管路上安装有换热器;所述扰流组件包括多个竖向安装在所述塔体内部的波形板,任一所述波形板外壁上设有多个锯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氨气吸收塔,氨气吸收效果好,节约软水用量。

Description

一种氨气吸收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气吸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氨气吸收塔。
背景技术
三聚氰胺生产工艺中产生的尾气含有大量氨气,含有氨气的尾气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需要对尾气中的氨气进行喷淋吸收捕集处理。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氨气吸收塔对氨气进行吸收,氨气吸收塔一般采用喷淋机构喷出软水对氨气进行吸收处理。中国专利CN214345436U公开了一种氨气吸收装置,其包括喷淋塔,所述喷淋塔底部向内收缩且下方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底部连接有储液罐,所述喷淋塔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出气管,所述喷淋塔内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下方设置有储水盘,所述储水盘下方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支撑杆,所述储水盘上设置有漏水孔,所述储水盘为若干个且纵向依次分布。该专利通过在喷淋塔内进行喷淋的方式对氨气进行吸收,另外通过设置储水盘、在储水盘上设置漏水孔,能够有效的减缓水下落的速度,增加水与气体的接触,保证吸收效果,通过设置若干个纵向依次分布的储水盘能够进一步的减缓水下落的速度,保准氨气的吸收效果。但是在上述专利中,氨气在喷淋塔内受到的阻碍较小,通过喷淋塔的时间较短,氨气与软水接触不充分,造成氨气吸收效果较差,容易导致尾气排放中有氨气味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氨气吸收塔,包括:
塔体,其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旋风气液分离器、氨水喷淋组件、扰流组件与集液腔;所述集液腔上方的塔体设有进气管;所述集液腔底部与输出氨水泵连接,其顶部与进液管连接;
所述旋风气液分离器安装在所述塔体顶部的集气管内,其顶部的出气口与排气管连接,所述旋风气液分离器的中部进气口处安装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通过输入管与外界软水源连接;所述氨水喷淋组件包括通过氨水循环管与所述集液腔连通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上连接有多根支管,所述支管的底部设有多个喷嘴;所述氨水循环管管路上安装有换热器以对氨水进行换热降温;
所述扰流组件包括多个竖向安装在所述塔体内部的波形板,相邻两个所述波形板之间形成折流通道,任一所述波形板外壁上设有多个锯齿。
进一步地,所述塔体内部安装有遍布有多个布风孔的布风板,所述布风板位于所述进气管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组件上方、下方的塔体内部分别设有冷却水管、排出水管,任一所述波形板具有空腔且所述空腔顶部通过第一引流管与所述冷却水管连接,所述冷却水管穿出所述塔体与外界冷却水源连接,所述波形板的空腔底部通过第二引流管与所述排出水管连接,所述排出水管一端穿出所述塔体。
进一步地,所述阀门包括阀板与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安装在所述集气管内,所述阀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阀板与所述液相管外壁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阀板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封闭所述液相管管口。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通过连接杆与基座连接,所述基座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分流圆台与导流锥,所述分流圆台与所述导流锥共轴,所述导流锥位于所述喷嘴下方且所述导流锥的锥尖朝向所述喷嘴的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圆台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以所述导流锥为中心呈辐射状的分流槽。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塔体提供封闭的氨气吸收环境,进气管用于向塔体内输入含氨尾气,通过氨水喷淋组件向塔体内喷淋出稀氨水与尾气中的氨气接触从而吸收氨气,在此过程中,扰流组件便于对氨气进行扰流操作,使得尾气中的氨气受到扰流组件的阻碍从而延长在塔体的流动时间,促使氨气与氨水充分接触,提高氨气吸收效率;波形板的设置使得折流通道为弯折路径,延长了尾气的通过时长,喷淋而下的氨水在波形板的表面形成液膜,尾气在通过折流通道时不断转向从而产生湍流现象,使得尾气不断地与液膜接触,增大了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了氨气吸收效率,且波形板竖向的设置便于液体顺畅下落到集液腔中,锯齿的设置进一步对尾气进行扰流,促使尾气气流与氨水液流更加紊乱,进一步增强氨气吸收效果,同时多个波形板排列的设置利于均匀分散气流与液流,促进气液充分接触;布水管通过氨水循环管与集液腔连接,便于对集液腔内的氨水进行循环利用,饱和的氨水经输出氨水泵排出,换热器以对氨水进行换热降温,避免氨气被吸收在氨水中产生的热量造成循环喷淋的氨水温度升高而导致对氨气的吸收量降低;雾化器喷出雾化的软水在旋风气液分离器进气口与经氨水喷淋后的尾气充分接触进行氨气吸收操作,旋风气液分离器用于将吸收氨气后的气体中的液体分离出来,使得气体达标排放。
采用本实用新型,含氨尾气中的氨气在塔体内依次被氨水喷淋组件喷淋的稀氨水、雾化器喷出的软水吸收处理,实现对氨气的双重吸收处理,在扰流组件的作用下促进气体发生湍流,从而促进气液接触,提高氨气吸收效率,充分吸收尾气中含有的氨气,减少软水用量,且得到的氨水浓度较高,可以用于后续生产工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氨气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氨气吸收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塔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布水管与支管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水管与排出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腔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塔体,11-集液腔,111-输出氨水泵,112-进液管,12-进气管,15-集气管,2-旋风气液分离器,21-排气管,22-液相管,3-氨水喷淋组件,31-布水管,311-氨水循环管,32-支管,33-喷嘴,34-基座,341-连接杆,35-分流圆台,351-分流槽,36-导流锥,4-扰流组件,41-波形板,411-锯齿,412-空腔,42-折流通道,43-冷却水管,431-第一引流管,44-排出水管,441-第二引流管,5-雾化器,51-输入管,6-换热器,7-布风板,71-布风孔,8-阀门,81-阀板,82-固定杆,83-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参见图1至图8,一种氨气吸收塔,包括:
塔体1,其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旋风气液分离器2、氨水喷淋组件3、扰流组件4与集液腔11;所述集液腔11上方的塔体1设有进气管12,塔体1的中部的截面积是进气管12的截面积的20倍;所述集液腔11底部与输出氨水泵111连接,其顶部与进液管112连接;
所述旋风气液分离器2安装在所述塔体1顶部的集气管15内,其顶部的出气口与排气管21连接,所述旋风气液分离器2的中部进气口处安装有雾化器5,所述雾化器5通过输入管51与外界软水源连接,所述旋风气液分离器2底部的液相管22安装有阀门8;所述氨水喷淋组件3包括通过氨水循环管311与所述集液腔11连通的布水管31,所述布水管31上连接有多根支管32,所述支管32的底部设有多个喷嘴33;所述氨水循环管311管路上安装有换热器6以对氨水进行换热降温;
所述扰流组件4包括多个竖向安装在所述塔体1内部的波形板41,相邻两个所述波形板41之间形成折流通道42,任一所述波形板41外壁上设有多个锯齿411。
具体地,塔体1提供封闭的氨气吸收环境,进气管12用于向塔体1内输入含氨尾气,通过氨水喷淋组件3向塔体1内喷淋出稀氨水与尾气中的氨气接触从而吸收氨气,在此过程中,扰流组件4便于对氨气进行扰流操作,使得尾气中的氨气受到扰流组件4的阻碍从而延长在塔体1的流动时间,促使氨气与氨水充分接触,提高氨气吸收效率;波形板41的设置使得折流通道42为弯折路径,延长了尾气的通过时长,喷淋而下的氨水在波形板41的表面形成液膜,尾气在通过折流通道42时不断转向从而产生湍流现象,使得尾气不断地与液膜接触,增大了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了氨气吸收效率,且波形板41竖向的设置便于液体顺畅下落到集液腔11中,锯齿411的设置进一步对尾气进行扰流,促使尾气气流与氨水液流更加紊乱,进一步增强氨气吸收效果,同时多个波形板41排列的设置利于均匀分散气流与液流,促进气液充分接触;布水管31通过氨水循环管311与集液腔11连接,便于对集液腔11内的氨水进行循环利用,饱和的氨水可经输出氨水泵111排出,换热器6以对氨水进行换热降温,避免氨气被吸收在氨水中产生的热量造成循环喷淋的氨水温度升高而导致对氨气的吸收量降低;雾化器5喷出雾化的软水在旋风气液分离器2进气口与经氨水喷淋后的尾气充分接触进行氨气吸收操作,旋风气液分离器2将吸收氨气后的气体中的液体分离出来,使得气体达标排放。
工作原理:通过进液管112向集液腔11内充入稀氨水,在循环氨水泵的作用下,稀氨水经氨水循环管311进入到布水管31中而后流入支管32内最后被喷嘴33喷出,系统将含有氨的尾气经进气管12进入塔体1内,气体在塔体1内向上流动在波形板41之间的折流通道42与自喷嘴33喷出流经至波形板41的稀氨水充分接触,稀氨水吸收气体中的多数氨气,而吸收了氨的氨水因为自身重力回落至集液腔11底部,通过循环氨水泵、氨水循环管与换热器继续循环、降温,而多余部分的氨水可以通过输出氨水泵送至氨水处理工段,然后剩余的部分氨气上升至塔体1顶部,由于送入含氨尾气的系统自身具有压力,送入后,系统气相的泄压点只有塔体1顶部的排气管21放空,因而在压差的作用下,气体会从排气管21排出,且在旋风气液分离器2的液封以及阀门8的作用下,气体会从旋风气液分离器2的进口旋切进入旋风气液分离器2内部,而此时的软水通过雾化器5呈雾状进入旋风气液分离器2进口与气体充分接触,软水吸收气体中剩余的氨气,而后混合气在旋风气液分离器2旋转离心的作用进行气液分离,气体经排气管21排放,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破阀门8回落至塔体1底部的集液腔11内循环使用。
为了促进含氨尾气均匀分布在塔体1内,所述塔体1内部安装有遍布有多个布风孔71的布风板7,所述布风板7位于所述进气管12上方,在布风板7的作用下,含氨尾气向上流动穿过布风孔71均匀分布在塔体1内部,以便进行接触吸收处理。
参见图7-图8,在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氨气吸收会产生热量,波形板41表面容易吸收热量导致其温度较高而影响氨水对氨气的吸收效率,因此在所述扰流组件4上方、下方的塔体1内部分别设有冷却水管43、排出水管44,任一所述波形板41具有空腔412且所述空腔412顶部通过第一引流管431与所述冷却水管43连接,所述冷却水管43穿出所述塔体1与外界冷却水源连接,所述波形板41的空腔412底部通过第二引流管441与所述排出水管44连接,所述排出水管44一端穿出所述塔体1,使用时,冷却水经冷却水管43、第一引流管431进入到波形板41的空腔412内,冷却水在空腔412内流动时可带走氨气吸收产生的溶解热,降低温度,保证氨水对氨气的吸收效率。为了进一步促进波形板41的降温效果,所述波形板41内部的空腔412内设有多个隔板413,所述空腔412形成弯折形路径,冷却水弯折向下流动,从而延长了流动时间,进而加强了冷却水对波形板41的降温效果。
所述阀门8包括阀板81与固定杆82,所述固定杆82安装在所述集气管15内,所述阀板81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固定杆82上,所述阀板81与所述液相管22外壁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83,所述阀板81在所述复位弹簧83的作用下封闭所述液相管22管口,旋风气液分离2内分离出的液相沉住积在液相管22底部,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破阀板81迫使阀板81绕固定杆82转动,从而解除阀板81对液相管22的封闭,液体回落至集液腔11内,当液体排出后,在复位弹簧的83作用下,阀板81翻转复位对液相管22进行封闭,阀门8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在系统运行初期,气体从旋风气液分离2底部突破液封,直接通过旋风气液分离2中出气口流出,排到大气。
本实施例中,所述喷嘴33通过连接杆341与基座34连接,所述基座34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分流圆台35与导流锥36,所述分流圆台35与所述导流锥36共轴,所述导流锥36位于所述喷嘴33下方且所述导流锥36的锥尖朝向所述喷嘴33的中心,稀氨水经喷嘴33喷向导流锥36与其发生高速碰撞形成液雾,导流锥36与分流圆台35配合增加液雾的覆盖面积,从而利于尾气中氨气与稀氨水接触,所述分流圆台35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以所述导流锥36为中心呈辐射状的分流槽351,分流槽351的设置进一步增加液雾的覆盖面积。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氨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体(1),其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旋风气液分离器(2)、氨水喷淋组件(3)、扰流组件(4)与集液腔(11);所述集液腔(11)上方的塔体(1)设有进气管(12);所述集液腔(11)底部与输出氨水泵(111)连接,其顶部与进液管(112)连接;
所述旋风气液分离器(2)安装在所述塔体(1)顶部的集气管(15)内,其顶部的出气口与排气管(21)连接,所述旋风气液分离器(2)的中部进气口处安装有雾化器(5),所述雾化器(5)通过输入管(51)与外界软水源连接,所述旋风气液分离器(2)底部的液相管(22)安装有阀门(8);所述氨水喷淋组件(3)包括通过氨水循环管(311)与所述集液腔(11)连通的布水管(31),所述布水管(31)上连接有多根支管(32),所述支管(32)的底部设有多个喷嘴(33);所述氨水循环管(311)管路上安装有换热器(6)以对氨水进行换热降温;
所述扰流组件(4)包括多个竖向安装在所述塔体(1)内部的波形板(41),相邻两个所述波形板(41)之间形成折流通道(42),任一所述波形板(41)外壁上设有多个锯齿(4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内部安装有遍布有多个布风孔(71)的布风板(7),所述布风板(7)位于所述进气管(12)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组件(4)上方、下方的塔体(1)内部分别设有冷却水管(43)、排出水管(44),任一所述波形板(41)具有空腔(412)且所述空腔(412)顶部通过第一引流管(431)与所述冷却水管(43)连接,所述冷却水管(43)穿出所述塔体(1)与外界冷却水源连接,所述波形板(41)的空腔(412)底部通过第二引流管(441)与所述排出水管(44)连接,所述排出水管(44)一端穿出所述塔体(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8)包括阀板(81)与固定杆(82),所述固定杆(82)安装在所述集气管(15)内,所述阀板(81)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固定杆(82)上,所述阀板(81)与所述液相管(22)外壁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83),所述阀板(81)在所述复位弹簧(83)的作用下封闭所述液相管(22)管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33)通过连接杆(341)与基座(34)连接,所述基座(34)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分流圆台(35)与导流锥(36),所述分流圆台(35)与所述导流锥(36)共轴,所述导流锥(36)位于所述喷嘴(33)下方且所述导流锥(36)的锥尖朝向所述喷嘴(33)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氨气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圆台(35)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以所述导流锥(36)为中心呈辐射状的分流槽(351)。
CN202321235552.1U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氨气吸收塔 Active CN220026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5552.1U CN220026569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氨气吸收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5552.1U CN220026569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氨气吸收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6569U true CN220026569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41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35552.1U Active CN220026569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氨气吸收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65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24227U (zh) 一种酸碱混合气体处理塔
CN207154252U (zh) 一种罐装食品瓶盖清洗消毒装置
CN111729478A (zh) 废气水洗塔
CN220026569U (zh) 一种氨气吸收塔
CN206008415U (zh) 一种脱硫脱硝尾气处理塔
CN208612128U (zh) 一种蒸汽吸收塔
CN102974193A (zh) 一种尾气吸收塔
CN203061032U (zh) 一种尾气吸收装置
CN102743970A (zh) 含硫化氢的生产废气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613566A (zh) 一种内循环式环保水冷塔
CN202270465U (zh) 吸收酸性气体的组合装置
CN205860570U (zh) 冷凝器
CN212881709U (zh) 一种多级尾气处理系统
CN208032246U (zh) 一种综合吸收塔
CN212262823U (zh) 废气水洗塔
CN107036459A (zh) 一种冷却塔
CN203955022U (zh) 湍冲洗涤烟气除尘脱硫装置
CN209166199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208097786U (zh) 一种处理效果好的喷淋塔
CN217449563U (zh) 一种二氧化硫吸收塔
CN104056540A (zh) 湍冲洗涤烟气除尘脱硫装置
CN205517141U (zh) 新型溴化氢吸收装置
CN220310102U (zh) 一种动力耦合集液气体分布装置
CN217016023U (zh) 一种尾气旋流洗涤装置
CN221015286U (zh) 一种酸雾冷却吸收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