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2406U -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2406U
CN220012406U CN202321527034.7U CN202321527034U CN220012406U CN 220012406 U CN220012406 U CN 220012406U CN 202321527034 U CN202321527034 U CN 202321527034U CN 220012406 U CN220012406 U CN 220012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pipe
filter material
water inlet
materi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270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昌明
冯博
乐重庆
刘水
伍波
刘启志
朱红青
赖正泉
彭金城
尹林
罗亮京
黄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Guangdong Foshui Construction Co ltd
Shenzhen Qingquan Water Industrial Joint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Guangdong Foshui Construction Co ltd
Shenzhen Qingquan Water Industrial Joint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Guangdong Foshui Construction Co ltd, Shenzhen Qingquan Water Industrial Joint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270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2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2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24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生物滤池、滤池进水管、滤池出水管及曝气管,滤池进水管具有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设于生物滤池内的下部,滤池出水管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一进水口设于生物滤池内的上部,生物滤池内设有滤料床,滤料床设于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之间,滤料床自下至上依次铺设有第一滤料层及第二滤料层,曝气管布置于第一滤料层与第二滤料层之间。本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将生长有反硝化细菌的第一滤料层与生长有硝化细菌的第二滤料层合并设置在一个滤池内且立向布置,其中曝气管根据水体氨氮浓度情况开启或关闭,实现可同步反硝化‑硝化或只进行反硝化,缩小了占地面积,且处理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各地养殖户也随之增多,然而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严重时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破坏周围水体生态环境,因此发展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尤为重要。
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较为流行的污水处理工艺,其中对于污水中的氮元素去除,通常采用硝化滤池和反硝化滤池串联工艺,该串联工艺需要至少两个反应池分别进行反硝化与硝化过程,占地面积大,且水处理时间长、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除氮采用的反硝化和硝化串联工艺需要至少两个滤池,占地面积大、水处理时间长、处理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生物滤池、滤池进水管、滤池出水管及曝气管,所述滤池进水管具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设于所述生物滤池内的下部,所述滤池出水管具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设于所述生物滤池内的上部,所述生物滤池内设有滤料床,所述滤料床设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所述滤料床自下至上依次铺设有第一滤料层及第二滤料层,所述曝气管布置于所述第一滤料层与所述第二滤料层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料层的滤料粒径大于所述第二滤料层的滤料粒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加药管,所述第一加药管连接于所述滤池进水管的管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沉淀池、入水管及第二加药管,所述沉淀池内设有竖立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沉淀池分隔形成絮凝区和沉淀区,所述隔板的底部设有流通孔,所述絮凝区与所述沉淀区通过所述流通孔相连通,所述入水管具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设于所述絮凝区的上部,所述第二加药管连接于所述入水管的管壁,所述滤池进水管具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设于所述沉淀区的上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入水管与所述第二加药管采用管道混合器相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絮凝区内设有格栅板或填料,所述格栅板或填料设于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沉淀区的顶部安装有斜管组件或斜板组件。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板组件包括多个板面相互平行并倾斜设置的斜板,相邻斜板之间形成沉降通道;所述斜管组件包括多个轴向相互平行并倾斜设置的斜管,斜管内为沉降通道。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斜板与水平面夹角为30°-80°;所述斜管与水平面夹角为30°-80°。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排泥管,所述排泥管具有入泥口,所述入泥口设于所述沉淀区的底部,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还设有排泥机构,所述排泥机构用于将污泥从所述入泥口排入所述排泥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内部自下至上有第一滤料层和第二滤料层的生物滤池,第一滤料层与第二滤料层之间布置有曝气管,污水通过滤池进水管从第一滤料层下方的第一出水口进入生物滤池,并逐渐向上依次漫过第一滤料层和第二滤料层,其中第一滤料层上生长有反硝化细菌对硝态氮进行去除,在污水氨氮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可开启曝气管利用第二滤料层上生长的硝化细菌进一步去除氨氮,待进水氨氮浓度达标后可关闭曝气管只进行反硝化过程,处理后的水从第二滤料层上侧的第一进水口沿滤池出水管流出。本实用新型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将生长有反硝化细菌的第一滤料层与生长有硝化细菌的第二滤料层合并设置在一个滤池内且立向布置,水流自下至上逐渐经过第一滤料层和第二滤料层,其中曝气管根据水体氨氮浓度的情况开启或关闭,即可根据情况选择是否进行硝化过程,实现了反硝化与硝化同步进行或可只进行反硝化过程,且占地面积大大缩小,水处理效率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0、生物滤池;11、滤料床;111、第一滤料层;112、第二滤料层;20、滤池进水管;30、滤池出水管;40、曝气管;50、第一加药管;60、沉淀池;61、隔板;611、流通孔;62、絮凝区;621、填料;63、沉淀区;631、污泥悬浮层;64、斜管组件或斜板组件;70、入水管;80、第二加药管;81、管道混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包括生物滤池10、滤池进水管20、滤池出水管30及曝气管40,滤池进水管20具有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设于生物滤池10内的下部,滤池出水管30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一进水口设于生物滤池10内的上部,生物滤池10内设有滤料床11,滤料床11设于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之间,滤料床11自下至上依次铺设有第一滤料层111及第二滤料层112,曝气管40布置于第一滤料层111与第二滤料层112之间。
基于以上实施例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通过设置内部自下至上有第一滤料层111和第二滤料层112的生物滤池10,第一滤料层111与第二滤料层112之间布置有曝气管40,污水通过滤池进水管20从第一滤料层111下方的第一出水口进入生物滤池10,并逐渐向上依次漫过第一滤料层111和第二滤料层112,其中第一滤料层111用于生长反硝化细菌对硝态氮进行去除,在污水氨氮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可开启曝气管40,利用第二滤料层112上生长的硝化细菌进一步去除氨氮,待进水氨氮浓度达标后可关闭曝气管40只进行反硝化过程,处理后的水从第二滤料层112上侧的第一进水口沿滤池出水管30流出。本实用新型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将生长有反硝化细菌的第一滤料层111与生长有硝化细菌的第二滤料层112合并设置在一个滤池内且立向布置,水流自下至上逐渐经过第一滤料层111和第二滤料层112,其中曝气管40根据水体氨氮浓度的情况开启或关闭,实现了可反硝化与硝化同步进行或只进行反硝化过程,且占地面积大大缩小,水处理效率得到提高。
优选地,第一滤料层111的滤料粒径大于第二滤料层112的滤料粒径,通过将第二滤料层112的粒径设置得较小,从而曝气管40排出的气体能够充分与第二滤料层112的滤料接触、分散与停留,为硝化细菌提供充足的氧气,达到较好的硝化除氮效果。
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加药管50,第一加药管50连接于滤池进水管20的管壁,通过设置第一加药管50可以对滤池进水管20中将进入生物滤池10的污水投加碳源,使得碳源与污水在滤池进水管20中逐渐混合,从而消耗溶解氧形成缺氧环境,便于第一滤料层111的反硝化细菌进行生长繁殖去除硝态氮。
一些实施例中,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沉淀池60、入水管70及第二加药管80,沉淀池60内设有竖立的隔板61,隔板61将沉淀池60分隔形成絮凝区62和沉淀区63,隔板61的底部设有流通孔611,流通孔611优选设有若干个,絮凝区62与沉淀区63通过流通孔611相连通,入水管70具有第二出水口,第二出水口设于絮凝区62的上部,第二加药管80连接于入水管70的管壁,滤池进水管20具有第二进水口,第二进水口设于沉淀区63的上部。由此污水从入水管70经第二加药管80投加混凝剂后进入沉淀池60,并在沉淀池60内呈U型流转,先在絮凝区62内发生絮凝反应,污水中的SS和磷酸盐等物质与混凝剂生成絮体颗粒物,然后经隔板61底部的流通孔611进入沉淀区63底部杂质沉降形成污泥悬浮层631,经污泥悬浮层631吸附、沉淀、过滤等作用去除颗粒物质,主要去除SS和TP,并去除部分COD、氨氮和TN,向上干净的出水从第二进水口沿着滤池进水管20流转入生物滤池10,其后利用滤料床11上生长的微生物膜进行除氮,同时能够物理截留去除部分SS和TP。另外,可以选择在沉淀区63底部形成的污泥悬浮层631内投放微生物菌种,主要目的是利用悬浮污泥作为微生物的生长载体,通过生化作用降低COD、TN、氨氮和TP的同时消耗部分溶解氧,由此,一方面减少了混凝剂所需投放量,降低了混凝剂的投加费用,另一方面使得沉淀池60出水溶解氧含量更低,也就减少了需要向第一加药管50内投加的碳源量。
优选地,入水管70与第二加药管80采用管道混合器81相连接,以实现将混凝剂快速充分混合至待处理污水中。
优选地,絮凝区62内设有格栅板(图未示)或填料621,格栅板或填料621设于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之间。通过设置格栅板或填料621,以增强颗粒物絮凝效果,便于后续沉淀。
优选地,沉淀区63的顶部安装有斜管组件或斜板组件64,以对水中残留的絮体颗粒物进一步截留澄清,便于形成干净的出水。
优选地,斜板组件包括多个板面相互平行并倾斜设置的斜板,相邻斜板之间形成沉降通道;斜管组件包括多个轴向相互平行并倾斜设置的斜管,斜管内为沉降通道,水沿斜板或斜管上升流动,絮体矾花则在斜板或斜管表面积聚形成薄泥层,依靠重力沿着沉降通道下滑坠至沉淀区63底部,由此使得沉淀区63出水澄清。
较为优选地,斜板与水平面夹角为30°-80°;斜管与水平面夹角为30°-80°。
一些实施例中,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位于沉淀池60外部的排泥管(图未示),排泥管具有入泥口,入泥口设于沉淀区63的底部,沉淀区63的底部还设有排泥机构(图未示),排泥机构用于将污泥从入泥口排入排泥管,以及时对沉淀池60内污泥进行排放,避免堆积板结。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依次设有沉淀池60和生物滤池10,污水先与混凝剂相混合进入沉淀池60进行絮凝和污泥沉淀,然后从沉淀池60排出并投加碳源进入生物滤池10,生物滤池10内设有滤料床11,滤料床11自下至上铺设有第一滤料层111和第二滤料层112,第一滤料层111与第二滤料层112之间布置有曝气管40,污水通过滤池进水管20从第一滤料层111下方的第一出水口进入生物滤池10,并逐渐向上依次漫过第一滤料层111和第二滤料层112,其中第一滤料层111上生长有反硝化细菌对硝态氮进行去除,在污水氨氮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可开启曝气管40利用第二滤料层112上生长的硝化细菌进一步去除氨氮,待进水氨氮浓度达标后可关闭曝气管40只进行反硝化过程,处理后的水从第二滤料层112上侧的第一进水口沿滤池出水管30流出。本实用新型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将生长有反硝化细菌的第一滤料层111与生长有硝化细菌的第二滤料层112合并设置在一个滤池内且立向布置,水流自下至上逐渐经过第一滤料层111和第二滤料层112,其中曝气管40根据水体氨氮浓度的情况开启或关闭,即可根据情况选择是否进行硝化过程,实现了反硝化与硝化同步进行或可只进行反硝化过程,且占地面积大大缩小,水处理效率得到提高;且沉淀池60的沉淀区63可根据需要进行微生物菌种的投放,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可降低COD、TN、氨氮和TP的同时消耗部分溶解氧,由此,一方面减少了混凝剂所需投放量,降低了混凝剂的投加费用,另一方面使得沉淀池60出水溶解氧含量更低,也就减少了需要向第一加药管50内投加的碳源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滤池、滤池进水管、滤池出水管及曝气管,所述滤池进水管具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设于所述生物滤池内的下部,所述滤池出水管具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设于所述生物滤池内的上部,所述生物滤池内设有滤料床,所述滤料床设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所述滤料床自下至上依次铺设有第一滤料层及第二滤料层,所述曝气管布置于所述第一滤料层与所述第二滤料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料层的滤料粒径大于所述第二滤料层的滤料粒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药管,所述第一加药管连接于所述滤池进水管的管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沉淀池、入水管及第二加药管,所述沉淀池内设有竖立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沉淀池分隔形成絮凝区和沉淀区,所述隔板的底部设有流通孔,所述絮凝区与所述沉淀区通过所述流通孔相连通,所述入水管具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设于所述絮凝区的上部,所述第二加药管连接于所述入水管的管壁,所述滤池进水管具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设于所述沉淀区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管与所述第二加药管采用管道混合器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区内设有格栅板或填料,所述格栅板或填料设于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的顶部安装有斜管组件或斜板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组件包括多个板面相互平行并倾斜设置的斜板,相邻斜板之间形成沉降通道;所述斜管组件包括多个轴向相互平行并倾斜设置的斜管,斜管内为沉降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与水平面夹角为30°-80°;所述斜管与水平面夹角为30°-80°。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泥管,所述排泥管具有入泥口,所述入泥口设于所述沉淀区的底部,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还设有排泥机构,所述排泥机构用于将污泥从所述入泥口排入所述排泥管。
CN202321527034.7U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20012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27034.7U CN220012406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27034.7U CN220012406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2406U true CN220012406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2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27034.7U Active CN220012406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24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01666A (zh) 一种填料型农村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及工艺
CN110386724A (zh) 一种基于mbbr与磁分离的污水全流程处理系统与方法
CN111233285A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净化、提标工艺
CN113264645A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10001741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12713159U (zh) 一种可实现低碳氮比污水高效脱氮除磷处理的反应器
CN112939365A (zh) 一种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装置
CN110540348B (zh) 一种高效污水脱氮除磷处理工艺及设备
CN108328866B (zh) 一种沼液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20012406U (zh)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装置
CN213865856U (zh)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1896255U (zh) 缺氧池及污水处理系统
CN107337321A (zh)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废水处理装置
CN210481124U (zh) 一种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CN1309096A (zh) 处理高浓度废水的方法和装置
CN108423949B (zh) 一种多级箱式一体化生物床组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9906443U (zh) 嵌套式反应和沉淀一体化水处理装置
CN114014492A (zh) 一种低碳氮比污水处理系统
JP2574649B2 (ja) 好気性畜産廃棄物浄化槽
CN208980541U (zh) 屠宰场屠宰污水处理系统
KR20010016337A (ko) 오폐수 처리시스템
CN207259330U (zh) 一种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废水处理装置
CN112794529A (zh) 一种联合污水处理工艺
CN111908603A (zh) 一种新型厌氧生物滤池废水处理设备及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CN207259331U (zh) 一种餐厨垃圾浆料发酵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