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1761U - 电梯轿厢爬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轿厢爬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1761U
CN220011761U CN202321348655.9U CN202321348655U CN220011761U CN 220011761 U CN220011761 U CN 220011761U CN 202321348655 U CN202321348655 U CN 202321348655U CN 220011761 U CN220011761 U CN 220011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dder
assembly
elevator car
trigger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486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诚
方焕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Optima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Optima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Optima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Optima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486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1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1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17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爬梯装置。一种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安装于电梯轿厢外,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和爬梯组件,固定组件与电梯轿厢连接,固定组件内构造有安装空间,爬梯组件位于安装空间内,并且与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爬梯组件基于所述爬梯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受限于所述安装空间中,其优点在于,当被困人员到达电梯轿厢的顶面时,可以在电梯轿厢的外侧对电梯轿厢爬梯装置进行操作,更加便捷;爬梯组件与固定组件的连接为可拆卸式,所以在需要使用爬梯组件时,爬梯组件能够很方便地与固定组件实现脱离,并从安装空间中取出,以供被困人员使用。

Description

电梯轿厢爬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爬梯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运行中出现电梯故障后,内部被困人员需要从电梯轿厢中逃生,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现有的电梯轿厢的爬梯通常设置在轿厢内,其主要目的在于,当电梯发生故障,被困人员可以从轿厢内取出轿厢内的爬梯,从轿厢顶部的安全窗/逃生窗爬出,离开轿厢内部而登上轿顶。现有的救生爬梯只考虑到被困人员如何从电梯轿厢内部到达电梯轿厢的轿顶外面,并不能直接从上一层厅门处脱困。由于电梯轿厢发生故障时其停止位置的不确定性,所以到达电梯轿厢的轿顶面并不意味着能够从厅门脱困,还需要借助其他安全设施或者需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才能脱困。当电梯轿厢顶面与厅门位置的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较远时,被困人员难以从电梯轿厢的轿顶面到达上一层厅门位置的安全出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爬梯装置。
一种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安装于电梯轿厢外,所述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和爬梯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电梯轿厢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内构造有安装空间,所述爬梯组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且与所述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爬梯组件基于所述爬梯组件与固定组件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受限于所述安装空间中。
如此设置,由于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安装在电梯轿厢的外侧,当被困人员到达电梯轿厢的顶面时,可以在电梯轿厢的外侧对电梯轿厢爬梯装置进行操作,使其脱离可拆卸结构的限制,使得爬梯组件可以从安装空间中取出,并支撑于电梯轿厢的轿顶,搭接到更靠近上一层厅门安全出口位置,便于及时从轿顶处逃生;固定组件的内部构造有安装空间,且爬梯组件安装于安装空间的内部,并与固定组件连接,所以在电梯轿厢正常运行时,爬梯组件会被固定组件、及/或可拆卸连接结构限位,避免了爬梯组件晃动或倾斜与电梯井道碰撞的情况出现,防止爬梯组件影响到电梯轿厢的运行,同时还能够保护爬梯组件;此外,爬梯组件与固定组件的连接为可拆卸式,所以在需要使用爬梯组件时,爬梯组件能够很方便地与固定组件实现脱离,并从安装空间中取出,以供被困人员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保护板、底部支撑件和安装护板,所述保护板和所述底部支撑件均连接于电梯轿厢的厢壁外侧,且所述底部支撑件位于所述保护板的底部位置,所述安装护板与所述底部支撑件连接,所述保护板、所述底部支撑件和所述安装护板围设形成所述安装空间。如此设置,保护板能够隔断爬梯组件和电梯轿厢的厢壁,防止爬梯组件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产生晃动并且与电梯轿厢的厢壁发生碰撞,影响电梯轿厢的正常运行;底部支撑件用于承载爬梯组件,安装护板用于对爬梯组件进行限位和保护。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块所述安装护板,两块所述安装护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底部支撑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并相向设置,所述安装护板包括主段和弯折段,所述主段的两侧朝向另一所述安装护板的方向弯折,形成所述弯折段。如此设置,弯折段能够包裹住爬梯组件的其他两个方向,以形成多个方向的限位,从而减少爬梯组件在电梯轿厢运行过程中的晃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支撑件上安装有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爬梯组件与所述底部支撑件的接触/分离而被触发,所述触发组件基于触发信号与电梯控制装置连接。如此设置,触发组件能够检测爬梯组件是否安装就位,避免电梯轿厢在爬梯组件并未放置完成的情况下运作,起到检测警示功能,提升了电梯及爬梯组件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触发轮、连杆和触发件,所述触发轮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底部支撑件并伸入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连杆与所述触发轮连接,并与所述触发轮同步运动,所述触发件与所述连杆之间设置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一端与所述触发件连接,另一端抵接于所述连杆;其中,随着所述爬梯组件安装于所述底部支撑件,所述触发轮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爬梯组件在容置于/脱离安装空间时而同步移动,所述连杆随所述触发轮移动的过程中驱使所述伸缩件伸长或缩短,所述触发件感应于伸缩件的伸长或缩短变化而输出检测信号。如此设置,当爬梯组件没有就位时,触发轮可以是在弹性件的推动下伸入安装空间中,此时连杆的联动端与触发轮连接,并且连杆挤压于伸缩件上将伸缩件压紧,触发件能够检测到伸缩件处于压紧状态,并输出检测信号到电梯控制装置,电梯控制装置接收信号后控制电梯轿厢停止运行;当爬梯组件安装就位,爬梯组件底部落入安装空间中,抵接于触发轮上并使得触发轮受到压力而往远离安装空间的方向移动,同时,连杆的联动端随着触发轮的移动同时下移,此时连杆的联动端与触发件之间的空间增大,而连杆挤压于伸缩件上的外力也在逐渐撤销,伸缩件所积攒的弹性势能得到释放,伸缩件伸长,触发件能够检测到伸缩件已经处于伸长状态,从而输出检测信号到电梯控制装置,电梯控制装置接收信号后,解除对于电梯轿厢的制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触发轮同步运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触发件铰接,所述连杆一端随所述触发轮同步运动的过程中驱使所述连杆的另一端绕着与所述触发件连接的铰接端转动。连杆的一端可以通过连接轴与触发轮的轴心固定连接构成联动端,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安装于触发件上,当连杆的联动端随触发轮同步移动时,连杆的铰接端也同时发生转动;当然,连杆的另一端与触发件之间也可以是悬空设置,连杆安装于触发轮上且至少有部分抵接于伸缩件上,触发件通过支架安装于固定组件的下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限制所述爬梯组件脱离安装空间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与所述爬梯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中的两者之一形成限位配合,所述锁定件与所述两者中的另一个形成可拆卸连接。上述两者为爬梯组件和固定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轿厢壁板和固定板,所述轿厢壁板连接于电梯轿厢的厢壁外侧,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轿厢壁板连接,所述锁定件与所述爬梯组件形成卡接限位配合,所述锁定件与所述固定板经紧固件形成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轿厢壁板起到保护电梯轿厢的厢壁以及承载固定板的效果,固定板以及锁定件能够加固对于爬梯组件的限位效果,减少爬梯组件在电梯轿厢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晃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包括围设段,所述围设段至少环绕所述爬梯组件的两个侧面,所述锁定件与所述围设段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由于围设段环绕爬梯组件的至少两个侧面,所以锁定件也可以至少与爬梯组件的两个侧面连接,从而使爬梯组件受到的限位力分摊,受力更加均匀,还能够起到对于爬梯组件的保护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爬梯组件包括一级爬梯和二级爬梯,所述一级爬梯容纳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所述固定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一级爬梯内部具有容置腔,所述二级爬梯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一级爬梯活动连接,并能够沿着所述一级爬梯的长度方向移动。如此设置,二级爬梯能够容纳于一级爬梯的内部,不会占据额外的空间,减小了爬梯组件的体积,便于电梯轿厢爬梯装置的整体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级爬梯包括两根竖梁和多根横梁,多根所述横梁安装于所述竖梁之间,且所述横梁位于所述竖梁远离电梯轿厢的一侧,所述竖梁和所述横梁围设形成容置腔。如此设置,容置腔由一级爬梯原有的结构围设形成,无需额外增设形成容置腔的结构,也不用在原有结构中开设容置腔,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成本更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二级爬梯的顶端设有至少一个导向轮;和/或,所述一级爬梯的至少一根横梁上设置有抓取把手。如此设置,当二级爬梯取出并且搭接在电梯井道上时,导向轮能够便于二级爬梯向上移动,减少二级爬梯端部与电梯井道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磕碰和磨损。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安装在电梯轿厢的外侧,当被困人员到达电梯轿厢的顶面(即轿顶)时,可以在电梯轿厢的外侧对电梯轿厢爬梯装置进行操作,更加便捷;固定组件的内部构造有安装空间,且爬梯组件安装于安装空间的内部,并与固定组件连接,所以在电梯轿厢正常运行时,爬梯组件会被固定组件限位,避免了爬梯组件晃动或倾斜与电梯井道碰撞的情况出现,防止爬梯组件影响到电梯轿厢的运行,同时还能够保护爬梯组件;此外,爬梯组件与固定组件的连接为可拆卸式,所以在需要使用爬梯组件时,爬梯组件能够很方便地与固定组件实现脱离,并从安装空间中取出,以供被困人员使用。触发组件能够检测爬梯组件是否安装就位,避免电梯轿厢在爬梯组件并未放置完成的情况下运作,提升了电梯及爬梯组件的安全性。二级爬梯容纳于一级爬梯内,一级爬梯容纳于安装空间内,节省了爬梯组件所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安装在电梯轿厢上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安装在电梯轿厢上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4为图3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安装在电梯轿厢上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安装在电梯轿厢上的右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安装在电梯轿厢上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发组件的立体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00、电梯轿厢爬梯装置;10、固定组件;11、保护板;12、底部支撑件;13、安装护板;131、主段;132、弯折段;14、触发组件;141、触发轮;142、连杆;143、触发件;1431、凸台;144、伸缩件;145、连接板;15、轿厢壁板;16、固定板;161、连接段;162、围设段;17、锁定件;171、卡接段;1711、限位槽;172、拆卸段;1721、穿孔;20、爬梯组件;21、一级爬梯;211、竖梁;212、横梁;213、抓取把手;22、二级爬梯;221、加强筋;222、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机构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机构,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机构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机构。当一个机构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机构,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机构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机构。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图3,一种电梯轿厢爬梯装置100,安装于电梯轿厢外,用于在电梯发生故障时,供被困人员从电梯轿厢的轿顶面攀爬至厅门安全出口处。
电梯轿厢爬梯装置100包括固定组件10和爬梯组件20,固定组件10与电梯轿厢连接,固定组件10的内部构造有安装空间,爬梯组件20位于安装空间内,并且与固定组件10可拆卸连接,爬梯组件20基于爬梯组件20与固定组件10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受限于安装空间中,且爬梯组件20能够从安装空间中取出,并且支撑在电梯轿厢的顶面。
如此,由于电梯轿厢爬梯装置100安装在电梯轿厢的外侧,当被困人员到达电梯轿厢的顶面时,可以在电梯轿厢的外侧对电梯轿厢爬梯装置100进行操作,将爬梯组件20取下后搭接到上一层厅门安全出口处,及时逃生;固定组件10的内部构造有安装空间,且爬梯组件20安装于安装空间的内部,并与固定组件10连接,所以在电梯轿厢正常运行时,爬梯组件20会被固定组件10及可拆卸连接结构限位,避免了爬梯组件20晃动或倾斜与电梯井道碰撞的情况出现,防止爬梯组件20影响到电梯轿厢的运行,同时还能够保护爬梯组件20;此外,爬梯组件20与固定组件10的连接为可拆卸式,所以在需要使用爬梯组件20时,爬梯组件20能够很方便地与固定组件10实现脱离,并从安装空间中取出,以供被困人员使用。
请参见图2,固定组件10包括保护板11、底部支撑件12和安装护板13,保护板11和底部支撑件12连接于电梯轿厢的厢壁外侧,保护板11沿着竖直方向从电梯轿厢的顶板延伸至底板,底部支撑件12安装于保护板11的底部位置,并与电梯轿厢的底板连接,安装护板13与底部支撑件12连接,并且朝向远离底部支撑件12的方向延伸。如此,保护板11能够隔断爬梯组件20和电梯轿厢的厢壁,防止爬梯组件20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产生晃动并且与电梯轿厢的厢壁发生碰撞,影响电梯轿厢的正常运行;底部支撑件12用于承载爬梯组件20,安装护板13用于对爬梯组件20进行限位和保护。
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0也可以不设置保护板11以节省材料,简化结构;或者,将爬梯组件20直接限位于电梯轿厢的厢壁上,以防止其晃动而对电梯轿厢的厢壁产生磕碰。
进一步地,固定组件10包括两块安装护板13,两块安装护板13分别连接于底部支撑件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且相向设置。如此,两块安装护板13能够从两个方向上限位爬梯组件20,以进一步提高爬梯组件20的安装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护板13也可以设置为三块或四块,以限位爬梯组件20的三个侧面或者四个侧面。
安装护板13包括主段131和弯折段132,主段131的两侧朝向另一安装护板13的方向弯折,形成弯折段132。弯折段132能够包裹住爬梯组件20的其他两个方向,以形成多个方向的限位,从而减少爬梯组件20在电梯轿厢运行过程中的晃动。
具体地,主段131和弯折段132垂直设置,主段131和弯折段132均为直板形状,从而适配于爬梯组件20的形状。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段131和弯折段132也可以设置为弧形板结构等,从而使得安装护板13与爬梯组件20发生碰撞时,能够缓冲应力;主段131和弯折段132还可以设置为波浪板结构,以增强主段131和弯折段132的结构强度。
固定组件10上设有触发组件14,触发组件14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爬梯组件20置于/脱离安装空间而被触发,触发组件14基于触发信号与电梯控制装置连接。
请参见图4和图8,底部支撑件12上安装有触发组件14,触发组件14被配置为响应于爬梯组件20与底部支撑件12的接触/分离而被触发。触发组件14基于触发信号与电梯控制装置(图未示)连接。如此,触发组件14就能够根据爬梯组件20是否与底部支撑件12接触而判断爬梯组件20是否放置到安全位置,若爬梯依然位于电梯轿厢的顶面上,意味着被困人员很可能也并没有脱离电梯井道,此时若电梯运行,会发生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即便被困人员已经全部脱离,没有放置到位的爬梯组件20也很容易与电梯井道等结构发生碰撞,而造成爬梯组件20和/或电梯轿厢发生损坏,所以当爬梯组件20与底部支撑件12上的触发组件14分离时,触发组件14能够将该信息传输到电梯控制装置上,电梯控制装置就能够制动电梯轿厢,使电梯轿厢处于停止状态;当爬梯组件20与触发组件14接触时,电梯控制装置能够基于与触发组件14的连接,使电梯轿厢恢复运行状态。如此,就能够保证只有爬梯组件20已经放置到位了,电梯轿厢才能够正常运行,确保了电梯轿厢的安全运行。
触发组件14包括触发轮141、连杆142和触发件143,触发件143的至少部分穿过底部支撑件12并且伸入安装空间中,连杆142与触发轮141连接,并且与触发轮141同步运动,另一端与触发件143铰接,并能够绕着与触发件143的铰接点转动,触发件143与连杆142之间设置有伸缩件144,伸缩件144的一端与触发件143连接,另一端抵接于连杆142,随着爬梯组件20安装于底部支撑件12,触发轮141被配置为响应于爬梯组件20的安装而移动,并能够带动连杆142转动,以使伸缩件144伸长或缩短。如此,当爬梯组件20没有就位时,触发轮141伸入安装空间中,此时连杆142与触发轮141连接,并且将伸缩件144压紧,触发件143能够检测到伸缩件144处于压紧状态,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到电梯控制装置,由电梯控制装置控制电梯轿厢停止运行;具体地,触发件143可以采用弹性传感器,伸缩件144可以采用弹簧等弹性件,弹性传感器通过弹性件的形变、拉伸、压力等变化而输出检测信号。当爬梯组件20安装就位,爬梯组件20会挤压于触发轮141上,触发轮141能够灵活响应于爬梯组件20的安装,通过自身的上下移动带动连杆142转动,当触发轮141受力向下移动时,连杆142也会朝下转动,也即朝向远离触发件143的方向转动,此时触发件143与连杆142之间的空间增大,伸缩件144所积攒的弹性势能得到释放,伸缩件144伸长,触发件143能够检测到伸缩件144已经处于伸长状态,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到电梯控制装置,由电梯控制装置控制电梯轿厢运行,从而解除对于电梯轿厢的制动。
具体地,底部支撑件12的底面上开设有开槽,开槽供触发轮141穿过,使得触发轮141能够伸入安装空间内,连杆142的一端连接于触发件143的侧面,并且环绕于触发件143的侧面延伸至触发轮141上,如此,连杆142的一端可以通过连接轴与触发轮141的轴心固定连接构成联动端,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安装于触发件143上,触发轮141带动连杆142与触发轮141连接的一端下移时,连杆142的铰接端则会发生转动,连杆142侧壁与触发件143之间留有空隙,连杆142会在触发件143的侧面转动,而不会与触发件143产生干涉。
触发件143的侧面设有凸台1431,伸缩件144连接于凸台1431的下底面,并且向下延伸至连杆142,如此,连杆142的转动能够使得伸缩件144对应伸长或缩短。触发件143通过连接板145与底部支撑件12连接,连接板145的一端与底部支撑件12的侧面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底部支撑件12的下侧,且平行与底部支撑件12的底面延伸。连接板145远离底部支撑件12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触发件143的部分穿过安装孔,并与连接板145固定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在底部支撑件12的内侧壁上开设滑槽,滑槽沿着竖直方向延伸,触发轮141设置于滑槽中,并能够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在竖直方向上滚动,触发轮141与连杆142连接,连杆142远离触发轮141的一端不与触发件143连接,而是跟随触发轮141在竖直方向上作直线往复运动。在该实施例中,无需设置伸缩件144,并且可以将触发件143设置为视觉触发模式或光电触发模式,如,触发件143可以采用光学/红外/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接触式传感器等,也就是说,能检测连杆142的相对位置,从而通过电梯控制装置来控制电梯轿厢的运行。具体而言,当爬梯组件20安装到底部支撑件12的底部位置,会推动触发轮141沿着滑槽朝着竖直向下的方向滚动,触发轮141会带动连杆142同步向下移动,连杆142移动到预设位置后,触发件143能够感应其已经就位,并被连杆142触发,从而将电信号传输至电梯控制装置,以使得电梯轿厢能够恢复运行。
在另一实施例中,触发组件14可以设置为:连杆142与触发轮141固定连接,连杆142的另一端与触发件143固定连接,因此随着触发轮141的上下移动,连杆142以及触发件143也会跟随者触发轮141上下移动,在连接板145的安装孔位置设置能够检测物体通过的触发装置,随着触发轮141的上下移动,能够触发该触发装置,从而控制电梯轿厢的运行状态,如,触发件143可以采用距离传感器、接触式传感器等。具体而言,当爬梯组件20安装到底部支撑件12的底部位置,会推动触发轮141沿着滑槽朝着竖直向下的方向滚动,触发轮141会带动连杆142同步向下移动,从而带动触发件143进入连接板145上开设的安装孔,从而触发指令。
在其他实施例中,触发轮141并不一定设置为滚轮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圆盘结构、圆柱结构或长方体结构等,只需要响应于爬梯组件20的位置,而被抵接移动,并与连杆142连接,且带动其移动即可,而并不限于滚轮结构。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触发组件14也可以不设置于底部支撑件12,而是设置在安装护板13或者保护板11上等,通过设置视觉模块来检测爬梯组件20是否安装就位。也就是说,在其他实施例中,触发组件14的构造并不一定是上述的触发轮141、连杆142、触发件143和伸缩件144结构,而是设置为光电传感器和控制板结构,通过光电传感器所发出的光电信号是否被爬梯组件20遮挡来判断爬梯组件20是否已经安装就位,从而控制电梯轿厢能否开始移动。
固定组件10包括轿厢壁板15和固定板16,轿厢壁板15连接于电梯轿厢的厢壁外侧,固定板16与轿厢壁板15连接,并朝向爬梯组件20的方向延伸,固定板16上设有至少一个限制爬梯组件20脱离安装空间的锁定件17,锁定件17与爬梯组件20连接,锁定件17与固定板16可拆卸连接。如此,轿厢壁板15用于固定板16的固定和连接,作为固定板16和电梯轿厢的厢壁之间的媒介,起到保护电梯轿厢的厢壁以及承载固定板16的效果,固定板16以及锁定件17能够加固对于爬梯组件20的限位效果,减少爬梯组件20在电梯轿厢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晃动。在其他实施例中,锁定件17也可以与固定板16固定连接,而与爬梯组件20可拆卸连接,同样能够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锁定件17只需要与固定板16、爬梯组件20二者之一形成可拆卸连接,与另一者形成限位配合即可。
具体地,轿厢壁板15从电梯轿厢的轿顶延伸至电梯轿厢的轿底,与电梯轿厢的连接稳定。固定板16包括连接段161和围设段162,连接段161与轿厢壁板15连接,而且从轿厢壁板15的横向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以提高与轿厢壁板15之间的连接面积,提高连接强度,多个螺钉或螺栓穿设于连接段161和轿厢壁板15,以加固两者的连接。围设段162与连接段161连接,且围设段162至少环绕爬梯组件20的两个侧面,锁定件17与围设段162可拆卸连接。如此,由于围设段162环绕爬梯组件20的至少两个侧面,所以锁定件17也可以至少与爬梯组件20的两个侧面连接,从而使爬梯组件20受到的限位力分摊,受力更加均匀,还能够起到对于爬梯组件20的保护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板16也可以直接与电梯轿厢的厢壁外侧连接,而无需设置轿厢壁板15,从而节省材料和简化结构。连接段161与轿厢壁板15之间也可以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连接,而不限于螺钉或螺栓连接。围设段162可以环绕爬梯组件20的三个侧面或四周,从而进一步提高对于爬梯组件20的保护效果和限位效果。
请参见图2,锁定件17与固定板16经紧固件(图未示)形成可拆卸连接,锁定件17包括卡接段171和拆卸段172,所述卡接段171上开设有限位槽1711,所述爬梯组件20的部分卡接于限位槽1711中,与限位槽1711的槽壁接触,爬梯组件20可以与限位槽1711过盈配合以卡接,也可以卡接后通过焊接等方式加固连接。拆卸段172与卡接段171连接,拆卸段172与固定板16可拆卸连接,拆卸段172上开设有穿孔1721,固定板16与拆卸段172连接的对应位置也开设有穿孔1721,紧固件设置为螺丝或螺栓等连接结构,紧固件穿设于拆卸段172上的穿孔1721和固定板16,从而将两者可拆卸连接。拆卸段172上的穿孔1721优选为腰型孔,从而方便拆卸段172调整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便于爬梯组件20的位置调整以及与固定板16的连接。
请参见图5-7,爬梯组件20包括一级爬梯21和二级爬梯22,一级爬梯21容纳于安装空间内,并与固定组件10可拆卸连接,一级爬梯21内部具有容置腔,二级爬梯22位于容置腔内,并与一级爬梯21活动连接,且能够沿着一级爬梯21的长度方向移动,一级爬梯21能够从安装空间内部取出,并且支撑于电梯轿厢的轿顶面。如此,二级爬梯22能够容纳于一级爬梯21的内部,不会占据额外的空间,减小了爬梯组件20的体积,便于电梯轿厢爬梯装置100的整体设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二级爬梯22也可以设置于一级爬梯21的外部,两者平行设置,两者的结构相同能够节约加工成本,降低工艺难度和装配难度。
一级爬梯21包括两根竖梁211和多根横梁212,多根横梁212安装于竖梁211之间,且横梁212位于竖梁211远离电梯轿厢的一侧,竖梁211和横梁212围设形成容置腔,二级爬梯22安装于该容置腔内。如此,容置腔由一级爬梯21原有的结构围设形成,无需额外增设形成容置腔的结构,也不用在原有结构中开设容置腔,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成本更低。
二级爬梯22的结构与一级爬梯21的结构类似,区别仅在于两根竖梁211之间的间距小于一级爬梯21,也就是说,二级爬梯22的横梁212的长度小于一级爬梯21的横梁212的长度,从而使得二级爬梯22能够放置于一级爬梯21内部。
一级爬梯21和二级爬梯22之间的活动连接方式具有多种实施例。
示例性地,爬梯组件20从安装空间内取出后,一级爬梯21和二级爬梯22能够完全脱离,在一级爬梯21和二级爬梯22的端部设置螺栓和螺孔结构,使得一级爬梯21和二级爬梯22能够方便地可拆卸连接,将二级爬梯22的下端部与一级爬梯21的上端部连接起来,即可实现一级爬梯21和二级爬梯22的搭接,二级爬梯22的上端再搭接在电梯井道中的厅门的安装出口位置,此时被困人员即可通过攀爬一级爬梯21和二级爬梯22脱困。
示例性地,一级爬梯21和二级爬梯22通过滑轮组和绳排连接,在一级爬梯21和二级爬梯22的端部设置定滑轮,绳排绕置于各个定滑轮,使得使用者通过抽拉绳排,即可使一级爬梯21和二级爬梯2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例如,在一级爬梯21的顶部安装定滑轮,在二级爬梯22的顶部和底部安装定滑轮,绳排的一端固定于一级爬梯21的下端,再向上延伸后绕置于一级爬梯21的顶部的定滑轮,再反向延伸后绕置于二级爬梯22的底部的定滑轮,通过二级爬梯22的底部的定滑轮后,再次反向延伸,绕置于二级爬梯22的顶部的定滑轮,最后向下延伸至使用者的手中,可以理解地,在该种实施例中,在一级爬梯21已经固定的情况下,被困人员只需要向下拉动绳排,就可以使得二级爬梯22相对于一级爬梯21向上移动。
示例性地,一级爬梯21和二级爬梯22之间采用导轨和滑轮活动连接,在一级爬梯21的两根竖梁211上设置导轨,在二级爬梯22的两根竖梁211上设置滑轮,滑轮能够沿着导轨上下滚动,从而使得二级爬梯22能够相对于一级爬梯21向上移动。
一级爬梯21和二级爬梯22之间的活动连接方式具有多种实施例,只需要能够实现两者的相对移动以及稳定搭接即可,而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
进一步地,二级爬梯22的顶端设有至少一个导向轮222,如此,当二级爬梯22取出并且搭接在电梯井道上时,导向轮222能够便于二级爬梯22向上移动,减少二级爬梯22端部与电梯井道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磕碰和磨损。
一级爬梯21的至少一根横梁212上设置有抓取把手213,以便于被困人员对一级爬梯21进行操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二级爬梯22的横梁212上也可以设置抓取把手213。
一级爬梯21和/或二级爬梯22上还设置有加强筋221,加强筋221从一根竖梁211延伸至另一根竖梁211上,以提高一级爬梯21和/或二级爬梯22的结构强度。优选地,加强筋221为至少两根,两根加强筋221交叉设置,且两根加强筋221在中部位置相互连接,以形成X形结构,从而使得其中一根加强筋221在单独受力时,应力能够分摊至另一根加强筋221上,以进一步提高一级爬梯21和/或二级爬梯22的结构强度。
此外,可以理解地,在二级爬梯22中还可以设置三级爬梯,以使得爬梯组件20能够适应更大的长度需求,也具有更大的调整空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轿厢爬梯装置100安装在电梯轿厢的外侧,当被困人员到达电梯轿厢的顶面时,可以在电梯轿厢的外侧对电梯轿厢爬梯装置100进行操作,使其脱离可拆卸结构的限制,使得爬梯组件可以从安装空间中取出,并支撑于电梯轿厢的轿顶,搭接到更靠近上一层厅门安全出口位置,便于及时从轿顶处逃生;固定组件10的内部构造有安装空间,且爬梯组件20安装于安装空间的内部,并与固定组件10连接,所以在电梯轿厢正常运行时,爬梯组件20会被固定组件10、及/或可拆卸连接结构限位,避免了爬梯组件20晃动或倾斜与电梯井道碰撞的情况出现,防止爬梯组件20影响到电梯轿厢的运行,同时还能够保护爬梯组件20;此外,爬梯组件20与固定组件10的连接为可拆卸式,所以在需要使用爬梯组件20时,爬梯组件20能够很方便地与固定组件10实现脱离,并从安装空间中取出,以供被困人员使用。触发组件14能够检测爬梯组件20是否安装就位,避免电梯轿厢在爬梯组件20并未防止完成的情况下运作,提升了装置的安全性。二级爬梯22容纳于一级爬梯21内,一级爬梯21容纳于安装空间内,节省了爬梯组件20所占用的空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安装于电梯轿厢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包括固定组件(10)和爬梯组件(20),所述固定组件(10)与电梯轿厢连接,所述固定组件(10)内构造有安装空间,所述爬梯组件(20)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且与所述固定组件(10)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爬梯组件(20)基于所述爬梯组件(20)与所述固定组件(10)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受限于所述安装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0)包括保护板(11)、底部支撑件(12)和安装护板(13),所述保护板(11)和所述底部支撑件(12)均连接于电梯轿厢的厢壁外侧,且所述底部支撑件(12)位于所述保护板(11)的底部位置,所述安装护板(13)与所述底部支撑件(12)连接,所述保护板(11)、所述底部支撑件(12)和所述安装护板(13)围设形成所述安装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0)包括两块所述安装护板(13),两块所述安装护板(13)分别连接于所述底部支撑件(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并相向设置,所述安装护板(13)包括主段(131)和弯折段(132),所述主段(131)的两侧朝向另一所述安装护板(13)的方向弯折,形成所述弯折段(1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件(12)上安装有触发组件(14),所述触发组件(14)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爬梯组件(20)与所述底部支撑件(12)的接触/分离而被触发,所述触发组件(14)基于触发信号与电梯控制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14)包括触发轮(141)、连杆(142)和触发件(143),所述触发轮(141)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底部支撑件(12)并伸入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连杆(142)与所述触发轮(141)连接,并与所述触发轮(141)同步运动,所述触发件(143)与所述连杆(142)之间设置有伸缩件(144),所述伸缩件(144)的一端与所述触发件(143)连接,另一端抵接于所述连杆(142);
其中,随着所述爬梯组件(20)安装于所述底部支撑件(12),所述触发轮(141)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爬梯组件(20)在容置于/脱离安装空间时而同步移动,所述连杆(142)随所述触发轮(141)移动的过程中驱使所述伸缩件(144)伸长或缩短,所述触发件(143)感应于伸缩件(144)的伸长或缩短变化而输出检测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42)的一端与所述触发轮(141)同步运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触发件(143)铰接,所述连杆(142)一端随所述触发轮(141)同步运动的过程中驱使所述连杆(142)的另一端绕着与所述触发件(143)连接的铰接端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限制所述爬梯组件(20)脱离安装空间的锁定件(17),所述锁定件(17)与所述爬梯组件(20)、所述固定组件(10)中的两者之一形成限位配合,所述锁定件(17)与所述两者中的另一个形成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0)包括轿厢壁板(15)和固定板(16),所述轿厢壁板(15)连接于电梯轿厢的厢壁外侧,所述固定板(16)与所述轿厢壁板(15)连接,所述锁定件(17)与所述爬梯组件(20)形成卡接限位配合,所述锁定件(17)与所述固定板(16)经紧固件形成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6)包括围设段(162),所述围设段(162)至少环绕所述爬梯组件(20)的两个侧面,所述锁定件(17)与所述围设段(162)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组件(20)包括一级爬梯(21)和二级爬梯(22),所述一级爬梯(21)容纳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所述固定组件(10)可拆卸连接,所述一级爬梯(21)内部具有容置腔,所述二级爬梯(22)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一级爬梯(21)活动连接,并能够沿着所述一级爬梯(21)的长度方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爬梯(21)包括两根竖梁(211)和多根横梁(212),多根所述横梁(212)安装于所述竖梁(211)之间,且所述横梁(212)位于所述竖梁(211)远离电梯轿厢的一侧,所述竖梁(211)和所述横梁(212)围设形成容置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轿厢爬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爬梯(22)的顶端设有至少一个导向轮(222);和/或,所述一级爬梯(21)的至少一根所述横梁(212)上设置有抓取把手(213)。
CN202321348655.9U 2023-05-30 2023-05-30 电梯轿厢爬梯装置 Active CN220011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8655.9U CN220011761U (zh) 2023-05-30 2023-05-30 电梯轿厢爬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8655.9U CN220011761U (zh) 2023-05-30 2023-05-30 电梯轿厢爬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1761U true CN220011761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2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48655.9U Active CN220011761U (zh) 2023-05-30 2023-05-30 电梯轿厢爬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17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2385B (zh) 一种电梯轿厢
JP2011126708A (ja) エレベータ
KR100960440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제어 장치
JP5704700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及び感知器
KR102135003B1 (ko) 안전 비상탈출장치
JP5257867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CN220011761U (zh) 电梯轿厢爬梯装置
CN112794180A (zh) 用于施工电梯井的升降机及施工方案
CN214692776U (zh) 用于施工电梯井的升降机
KR102035430B1 (ko) 에스컬레이터 고장 사전 진단에 의한 역주행 경보 및 안전 사고 방지 시스템
CN210140366U (zh) 梯级塌陷安全保护装置和扶梯
JP2002356283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伸び検出装置および安全運転方法
CN219078798U (zh) 一种电梯轿厢过载保护装置
CN214495337U (zh) 一种新型智能化安全电梯
CN215626046U (zh) 电梯安全控制系统及电梯
CN216785403U (zh) 一种平台别墅梯的轿架结构
CN221165503U (zh) 一种电梯防剪切安全装置
CN211225929U (zh) 一种带有安全气囊的电梯防坠装置
CN217201481U (zh) 一种电梯监控装置及电梯监控系统
CN221002163U (zh) 上下两层式停放设施
KR102151915B1 (ko) 건축용 안전발판을 위한 와이어 보강구조 설치방법
RU2046625C1 (ru) Портальные кулисы
JPH06156932A (ja) エレベ−タロ−プの振動防止装置
JPH09194166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安全装置
JPH0758023B2 (ja) 電動式オーバースライディングドア閉鎖挙動監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