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0838U - 一种集装箱底架和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装箱底架和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0838U
CN220010838U CN202321556717.5U CN202321556717U CN220010838U CN 220010838 U CN220010838 U CN 220010838U CN 202321556717 U CN202321556717 U CN 202321556717U CN 220010838 U CN220010838 U CN 220010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gooseneck
container chassis
reinforcing
back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567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益梅
郝攀峰
李爱华
王东
董春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IMC Contain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IMC Contain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Nantong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IMC Contain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567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0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0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0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底架和集装箱,集装箱底架的长度大于45英尺,包括:底侧梁、加强底横梁、鹅颈后梁,加强底横梁沿集装箱底架的宽度方向连接至底侧梁,沿集装箱底架的长度方向与底侧梁的前端间隔开;鹅颈后梁连接至加强底横梁且位于加强底横梁远离前端的一侧,鹅颈后梁沿集装箱底架的宽度方向连接至两个底侧梁,在沿集装箱底架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处具有中部开口,加强底横梁构造为与鹅颈后梁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运载车辆的横梁。根据本申请的集装箱底架,可以使超长集装箱适应于常规尺寸运载车辆进行运输。

Description

一种集装箱底架和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装箱底架和集装箱。
背景技术
公路运输的集装箱一般通过半挂牵引车进行运输,半挂牵引车包括牵引车和半挂车,半挂车的鹅颈与集装箱底架连接。传统的集装箱底架包括沿集装箱长度方向的两根底侧梁、位于两根底侧梁之间的鹅颈槽和沿集装箱宽度方向连接至两根底侧梁的多根底横梁,鹅颈槽位于集装箱底架的前部并延伸至底架前端,用于容纳半挂车的鹅颈。半挂车的鹅颈具有前端横梁,其宽度大于鹅颈槽的宽度,在半挂车与集装箱连接状态下,半挂车的鹅颈的前端横梁位于鹅颈槽前方。
对于长度大于半挂车常规尺寸的集装箱,集装箱底架与半挂车的鹅颈的前端横梁干涉,会使箱体前端处于腾空状态,且箱体前端的强度偏弱。
因此,需要一种集装箱底架和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集装箱底架,所述集装箱底架的长度大于45英尺,包括:
底侧梁;
加强底横梁,所述加强底横梁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宽度方向连接至所述底侧梁,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侧梁的前端间隔开;以及
鹅颈后梁,所述鹅颈后梁连接至所述加强底横梁且位于所述加强底横梁远离所述前端的一侧,所述鹅颈后梁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宽度方向连接至两个所述底侧梁,在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处具有中部开口,其中,
所述加强底横梁构造为与所述鹅颈后梁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运载车辆的横梁。
根据本申请,对于长度大于运载车常规尺寸的集装箱,鹅颈槽前端与集装箱底架前端在集装箱底架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开,即鹅颈槽不延伸到集装箱底架前端,使集装箱底架的鹅颈槽与常规尺寸运载车辆的鹅颈的位置相对应。鹅颈后梁与连接至鹅颈后梁且位于鹅颈后梁前方的加强底横梁形成的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运载车辆的鹅颈前端横梁,可以解决因集装箱底架和鹅颈前端横梁干涉而使集装箱前部处于腾空状态的问题,使得超长集装箱可适应于常规尺寸的运载车进行运输。
可选地,所述加强底横梁的顶端高于所述底侧梁的底端。
根据本申请,加强底横梁的顶端高于底侧梁的底端,以提供容纳鹅颈前端横梁的空间。
可选地,所述集装箱底架还包括鹅颈后梁加强板,所述鹅颈后梁加强板沿所述宽度方向连接至所述鹅颈后梁的顶部,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宽度方向,所述鹅颈后梁加强板的长度大于所述中部开口的长度。
根据本申请,鹅颈后梁加强板可以保证集装箱底架的鹅颈后梁在中部开口位置处的强度。
可选地,所述集装箱底架还包括底横梁,所述底横梁连接至所述底侧梁,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长度方向,所述底横梁位于所述加强底横梁和所述底侧梁的所述前端之间。
根据本申请,加强底横梁和集装箱底架前端之间设置有底横梁,集装箱底架分段布局,使得集装箱底架的鹅颈槽与运载车相匹配,且保证集装箱底架前部的强度。
可选地,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包括鹅颈槽,所述鹅颈槽包括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所述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鹅颈后梁连接的鹅颈侧板,以及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所述宽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鹅颈侧板连接的鹅颈背梁。
根据本申请,集装箱底架的鹅颈槽用于在集装箱与运载车辆进行连接时容纳运载车辆的鹅颈。
可选地,所述加强底横梁包括:
水平延伸部,所述水平延伸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鹅颈后梁;
竖直延伸部,所述竖直延伸部的顶端连接至所述水平延伸部的另一端;
倾斜导向部,所述倾斜导向部的顶端连接至所述竖直延伸部的底端,所述倾斜导向部倾斜于所述竖直延伸部,且所述倾斜导向部和所述水平延伸部分别位于所述竖直延伸部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加强底横梁还包括底部延伸部,所述底部延伸部连接至所述倾斜导向部的底端。
根据本申请,加强底横梁的结构可以提供容纳运载车辆的前端横梁的空间,并且倾斜导向部在集装箱与运载车辆进行连接时具有位置导向作用。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底横梁具有至少一个加强背梁,所述加强背梁位于所述加强底横梁的底侧,所述加强背梁的底端高于所述底侧梁的底端。
根据本申请,加强背梁可以增加加强底横梁处的强度,加强背梁设置于加强底横梁的底侧可以使加强底横梁的上表面平整,加强背梁的底端高于底侧梁的底端,以提供容纳鹅颈前端横梁的空间。
可选地,所述加强底横梁的顶端与所述鹅颈后梁的顶端平齐。
根据本申请,加强底横梁的顶端与鹅颈后梁的顶端平齐,可以使得加强底横梁的顶端处免安装木地板,以免木地板的固定螺栓与运载车辆的鹅颈前端横梁干涉。
可选地,所述加强底横梁包括水平延伸部,所述水平延伸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鹅颈后梁;
所述加强背梁位于所述水平延伸部的底侧。
根据本申请,加强背梁可以增加加强底横梁处的强度,并且加强背梁的位置设置不会使其与运载车辆的前端横梁干涉。
可选地,所述加强背梁构造为C形折弯件或L形折弯件。
根据本申请,加强背梁的构造使得加强背梁具有良好强度,结构简单,增加加强底横梁处的强度,进而对集装箱箱体前端的强度具有较好的加强效果。
可选地,所述加强背梁焊接至所述水平延伸部;并且/或者
所述加强背梁与所述水平延伸部一体设置。
根据本申请,加强背梁与水平延伸部连接稳固、简单,可以更好地保证加强底横梁处的强度。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集装箱,包括前述的集装箱底架,所述集装箱的长度尺寸大于45英尺集装箱的长度尺寸。
根据本申请的长度大于45英尺的集装箱,可以适应于常规尺寸的运载车进行运输,同时保证箱体前部的强度。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申请。附图中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所示实施例的一种集装箱底架的仰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集装箱底架的前部的放大图;
图3为沿图2中线A-A所截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沿图2中线B-B所截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集装箱底架的前部的放大图;以及
图6为沿图5中线C-C所截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集装箱底架
10:底侧梁
20:底横梁
30:鹅颈侧板
40:鹅颈背梁
50:鹅颈后梁
60:鹅颈后梁加强板
70:加强底横梁
71:水平延伸部
72:竖直延伸部
73:倾斜导向部
74:底部延伸部
75:加强背梁
L:容纳空间
D1:集装箱底架的长度方向
D2:集装箱底架的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申请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申请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申请,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然,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申请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底架,使超长尺寸的集装箱能够适应于常规尺寸运载车辆进行运输。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
根据本申请的集装箱底架100的长度大于45英尺,例如可以为48英尺集装箱底架的长度。集装箱底架100的仰视图如图1所示,集装箱底架100包括底侧梁10、加强底横梁70以及鹅颈后梁50。集装箱底架100的前部放大图如图2所示,其中,底侧梁10沿集装箱长度方向D1设置。加强底横梁70沿集装箱底架100的宽度方向D2连接至底侧梁10,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长度方向D1与底侧梁10的前端间隔开,以使集装箱连接到常规尺寸的运载车辆时,集装箱底架适应运载车辆的连接位置。鹅颈后梁50连接至加强底横梁70且位于加强底横梁70远离底侧梁10的前端的一侧(如图3所示),鹅颈后梁50沿集装箱底架的宽度方向D2连接至两个底侧梁10,在沿集装箱底架的宽度方向D2的中间处具有中部开口(如图4所示)。如图3所示,加强底横梁70构造为与鹅颈后梁50形成容纳空间L,用于容纳运载车辆的横梁。运载车辆的横梁为运载车辆的鹅颈的前端横梁,在集装箱与运载车辆连接状态下,运载车辆的鹅颈的前端横梁位于容纳空间L中。
根据本申请的集装箱底架100,可以解决长度大于运载车常规尺寸的集装箱的底架和运载车辆的鹅颈前端横梁干涉而使集装箱前部处于腾空状态的问题,使得超长集装箱可适应于常规尺寸的运载车进行运输。例如,箱体长度超出45英尺的集装箱具有根据本申请的集装箱底架时,则可以适应于尺寸为45英尺的运载车辆,而避免出现集装箱前部处于腾空状态的问题。
优选地,鹅颈后梁50构造为方管或C形折弯件,如图3中的鹅颈后梁5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中以方管为例。
可选地,集装箱底架100还包括鹅颈后梁加强板60,鹅颈后梁加强板60沿集装箱底架100的宽度方向D2连接至鹅颈后梁50的顶部。如图3、图4所示,鹅颈后梁50构造为方管,鹅颈后梁加强板60连接在鹅颈后梁50的顶部的底侧。沿集装箱底架100的宽度方向D2,鹅颈后梁加强板60的长度大于鹅颈后梁50的中部开口的长度,以使得鹅颈后梁50的中部开口处的强度得到加强。
优选地,鹅颈后梁加强板60构造为扁钢。鹅颈后梁加强板60可以加强中部开口处的集装箱底架的强度,扁钢的设置适应于集装箱底架鹅颈后梁60以及中部开口处的形状。
如图1所示,集装箱底架100还包括沿集装箱宽度方向D2设置且连接至底侧梁10的多个底横梁20,多个底横梁20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长度方向D1间隔排列。
可选地,如图2所示,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长度方向D1,加强底横梁70和底侧梁10的前端之间还设置有底横梁20。集装箱底架前部设置有底横梁20,采用分段布局,可以适应与常规尺寸的运载车辆的连接,同时保证集装箱前部的强度。
在集装箱底架100的前部,集装箱底架100包括鹅颈槽,如图1所示,鹅颈槽包括鹅颈侧板30和鹅颈背梁40。其中,鹅颈侧板30沿集装箱底架100的长度方向D1设置,位于底侧梁10之间,多个鹅颈背梁40沿集装箱底架100的宽度方向D2设置且与鹅颈侧板30连接。两个鹅颈侧板30之间的距离与运载车辆的鹅颈的宽度相适配。鹅颈背梁40的底部高于底横梁20的底部,鹅颈背梁40与鹅颈侧板30形成槽状以容纳运载车辆的鹅颈。在集装箱与运载车辆连接状态下,运载车辆的鹅颈延伸通过鹅颈后梁50的中部开口,使鹅颈的前端横梁位于容纳空间L中。
优选地,如图3所示,加强底横梁70包括水平延伸部71、竖直延伸部72、倾斜导向部73和底部延伸部74。其中,水平延伸部71的一端连接至鹅颈后梁50。竖直延伸部72的顶端连接至水平延伸部71的另一端。倾斜导向部73的顶端连接至竖直延伸部72的底端,倾斜导向部73倾斜于竖直延伸部72,且倾斜导向部73和水平延伸部71分别位于竖直延伸部72的两侧。底部延伸部74连接至倾斜导向部73的底端。
根据本申请的加强底横梁70可以保证集装箱底架的强度的同时,形成容纳运载车辆的鹅颈的前端横梁的空间,并且倾斜导向部73在集装箱与运载车辆进行连接时具有位置导向作用。
优选地,加强底横梁70的水平延伸部71焊接至鹅颈后梁50,使连接平滑、稳固。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加强底横梁70还具有至少一个加强背梁75,以增强加强底横梁70处的强度。
可选地,加强背梁75可以位于加强底横梁70的底侧或上侧。优选地,如图6所示,加强背梁75位于加强底横梁70的底侧,加强背梁75的底端高于底侧梁10的底端以形成容纳空间。
可以理解的,加强背梁75的底端的高度应设置为使得其下方到底侧梁10的底端之间的空间能够容纳运载车辆的鹅颈前端横梁,加强背梁75的底端的高度应不低于中部开口的顶端的高度。
优选地,如图6所示,加强底横梁70的顶端与鹅颈后梁50的顶端设置为平齐。因此在加强底横梁70的顶端处可以免安装木地板,以免木地板的固定螺栓与运载车辆的鹅颈前端横梁干涉,更好地容纳运载车辆的鹅颈前端横梁。
可选地,如图6所示,加强背梁75位于水平延伸部71的底侧。加强背梁75的设置可以增加加强底横梁70处的强度,并且加强背梁75的高度位置设置为使其不会与运载车辆的前端横梁干涉。
可选地,加强背梁75构造为C形折弯件或L形折弯件,使加强背梁75具有良好强度,结构简单,增加加强底横梁70处的强度,进而对集装箱箱体前部的强度具有较好的加强效果。
优选地,加强背梁75可通过焊接连接至水平延伸部71。优选地,加强背梁75与水平延伸部71也可以一体设置。因此加强背梁75与水平延伸部71的连接稳固、简单,可以更好地保证加强底横梁70处的强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集装箱,集装箱包括根据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底架100,集装箱的长度尺寸大于45英尺集装箱的长度尺寸,可以适应于常规尺寸的运载车进行运输,同时保证箱体前部的强度。例如,集装箱的长度尺寸可以为48英尺集装箱的长度尺寸。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申请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申请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3)

1.一种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底架的长度大于45英尺,包括:
底侧梁;
加强底横梁,所述加强底横梁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宽度方向连接至所述底侧梁,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侧梁的前端间隔开;以及
鹅颈后梁,所述鹅颈后梁连接至所述加强底横梁且位于所述加强底横梁远离所述前端的一侧,所述鹅颈后梁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宽度方向连接至两个所述底侧梁,在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处具有中部开口,其中,
所述加强底横梁构造为与所述鹅颈后梁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运载车辆的横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底横梁的顶端高于所述底侧梁的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鹅颈后梁加强板,所述鹅颈后梁加强板沿所述宽度方向连接至所述鹅颈后梁的顶部,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宽度方向,所述鹅颈后梁加强板的长度大于所述中部开口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横梁,所述底横梁连接至所述底侧梁,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长度方向,所述底横梁位于所述加强底横梁和所述底侧梁的所述前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鹅颈槽,所述鹅颈槽包括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所述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鹅颈后梁连接的鹅颈侧板,以及沿所述集装箱底架的所述宽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鹅颈侧板连接的鹅颈背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底横梁包括:
水平延伸部,所述水平延伸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鹅颈后梁;
竖直延伸部,所述竖直延伸部的顶端连接至所述水平延伸部的另一端;
倾斜导向部,所述倾斜导向部的顶端连接至所述竖直延伸部的底端,所述倾斜导向部倾斜于所述竖直延伸部,且所述倾斜导向部和所述水平延伸部分别位于所述竖直延伸部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底横梁还包括底部延伸部,所述底部延伸部连接至所述倾斜导向部的底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底横梁具有至少一个加强背梁,所述加强背梁位于所述加强底横梁的底侧,所述加强背梁的底端高于所述底侧梁的底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底横梁的顶端与所述鹅颈后梁的顶端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底横梁包括水平延伸部,所述水平延伸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鹅颈后梁;
所述加强背梁位于所述水平延伸部的底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背梁构造为C形折弯件或L形折弯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背梁焊接至所述水平延伸部;并且/或者
所述加强背梁与所述水平延伸部一体设置。
13.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底架,所述集装箱的长度尺寸大于45英尺集装箱的长度尺寸。
CN202321556717.5U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集装箱底架和集装箱 Active CN220010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56717.5U CN220010838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集装箱底架和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56717.5U CN220010838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集装箱底架和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0838U true CN220010838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3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56717.5U Active CN220010838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集装箱底架和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08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62155B2 (en) Overmolded joint for beam assembly
CA1234723A (en) Low level freight car
US10369949B2 (en) Rear impact guard
JPS58194635A (ja) セミトレ−ラ
US5322314A (en) Thin gooseneck assembly
US11072369B2 (en) Stamped rear frame bolster
US7121574B2 (en) Pin box assembly having interchangeable hitch couplers
US11975767B2 (en) Stamped rear frame bolster
CN113247094A (zh) 一种牵引车车架
CN220010838U (zh) 一种集装箱底架和集装箱
US11192587B2 (en) Vehicle support structure assembly and assembling method
KR200458163Y1 (ko) 트레일러의 후방 슬라이드 장치
US2395039A (en) Combination stock and gasoline trailer
JP4772094B2 (ja) トラクタに牽引されるコンテナシャシ
KR200456163Y1 (ko) 평판 트레일러의 후방 길이 가변장치
CN213168077U (zh) 一种底架、车体及漏斗车
GB2080211A (en) Underbody structure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CN220616971U (zh) 一种集装箱底架和轿车运输集装箱
PL180361B1 (pl) Wagon skrajny zestawu kolejowego, zwlaszcza do transportu naczep i kontenerów PL
CN220843881U (zh) 一种集装箱底架和集装箱
CN220315142U (zh) 厢式车辆
CN212243361U (zh) 一种车顶结构及全侧开快捷棚车
EP0385776A1 (en) Heavy goods vehicle trailers
CN218489776U (zh) 一种挂车悬架箱梁
KR101015013B1 (ko) 평판 트레일러용 프레임 구조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