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94432U - 多通阀 - Google Patents
多通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94432U CN219994432U CN202321182393.3U CN202321182393U CN219994432U CN 219994432 U CN219994432 U CN 219994432U CN 202321182393 U CN202321182393 U CN 202321182393U CN 219994432 U CN219994432 U CN 2199944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disc
- valve body
- opening
- por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多通阀,包括:阀体,具有多个阀口;以及阀芯,位于阀体内且能相对于阀体在多个工作位置之间旋转。阀芯在其面向阀体的一端具有阀芯碟片,阀芯包括多个流道,各流道具有在阀芯的周壁上敞开的第一开口以及在阀芯碟片上敞开的第二开口。阀芯旋转至多个工作位置时,阀体的至少两个阀口经由流道连通。本公开的多通阀通过上述设计可实现多个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便于装配,且同时可简化阀芯的流道结构,减小阀芯体积,降低制备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中的多通阀。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中常采用三通阀搭配四通阀的方式来实现多种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和控制,然而这种方式零部件数量多,装配难,浪费空间,成本高,而且所需连接各个阀之间的管路也较多,导致发生故障的风险较大。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通常会采用多通阀来替代三通阀搭配四通阀的方式,然而随着热管理系统高性能和高集成度的发展趋势,热管理系统会包括越来越多的零部件,这导致各零部件的占用空间变小,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占用空间小、便于制作且制备成本低的多通阀或多通阀零部件,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通阀,通过在阀体上设置阀体碟片以及在阀芯上设置阀芯碟片,并在阀芯旋转的过程中使阀芯碟片上的第二开口可选择性的与阀体碟片上的碟片开口连通或封闭,以实现多通阀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如此设计可简化阀芯的流道结构,使阀芯便于制作,且可减小阀芯和阀体的体积,降低多通阀的制备成本。
本公开提供一种多通阀,所述多通阀包括:阀体,包括多个阀口;以及阀芯,位于所述阀体内且能相对于所述阀体在多个工作位置之间旋转;其中,所述阀芯在其面向阀体的一端具有阀芯碟片,所述阀芯包括多个流道,各所述流道具有在所述阀芯的周壁上敞开的第一开口以及在所述阀芯碟片上敞开的第二开口,其中,所述阀芯旋转至所述多个工作位置时,所述阀体的至少两个阀口经由所述流道连通。
本公开通过多通阀的上述设计可实现多个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便于装配,同时可简化阀芯的流道结构,减小阀芯体积,降低制备成本。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还包括阀体碟片,所述阀体碟片邻近于所述阀芯碟片设置,且包括多个碟片开口,其中,所述阀芯在所述多个工作位置时,所述阀体碟片的至少一个碟片开口与至少一个所述流道的第二开口连通。
本公开通过阀体的上述设置,可在阀芯旋转的过程中使阀芯碟片上的第二开口选择性的与阀体碟片上的碟片开口连通或封闭,如此设计可简化阀芯的流道结构,只要将该流道设计为便于制作,能够改变流体方向即可。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具有顶壁、底壁以及位于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侧壁,所述阀体碟片位于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且所述阀体碟片的碟片开口连通于阀口。
本公开通过阀体碟片的上述设置,可有效地减小阀芯的体积,降低阀芯的制备成本。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具有顶壁、底壁以及位于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侧壁,所述底壁为所述阀体碟片,所述阀体碟片的碟片开口用作阀口。
本公开通过阀体碟片的上述设置,可在有效地减小阀芯体积的同时,进一步减小阀体体积,降低多通阀的占用空间,并节约制备成本。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阀口包括第一至第五阀口,所述多个阀口设置于所述侧壁上,其中,所述第一至第五阀口位于同一平面内;或者所述第一至第二阀口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三至第五阀口位于另一平面内。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阀口包括第一至第五阀口,其中,所述第一至第二阀口设置于所述侧壁且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三至第五阀口设置于所述底壁。
本公开通过阀口的上述设置,可使该多个阀口与流道板上的流道直接对接连通,简化管路排布,优化系统结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工作位置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所述多个流道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以及所述多个碟片开口包括第一碟片开口、第二碟片开口和第三碟片开口。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多通阀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阀口经由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一碟片开口连通于第三阀口;所述第二阀口经由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二碟片开口连通于所述第四阀口;所述第五阀口不与其他阀口连通。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多通阀具有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二阀口经由所述第三流道和所述第三碟片开口连通于所述第五阀口;所述第一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不与其他阀口连通。
本公开通过阀芯在第一和第二工作位置的上述设置,可实现阀芯在每个工作位置时使多通阀形成不同的流体通路,并可通过改变阀芯的工作位置来实现多通阀两种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易于控制。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多通阀还包括防内漏密封垫,设置于所述阀芯与所述阀体之间,以实现所述阀体的多个阀口与所述阀芯相应流道之间的密封连接。
本公开通过防内漏密封垫的设置,可有效地避免流体在阀芯与阀体之间串流导致内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通阀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通阀的仰视图,其中示出了第一至第五阀口的排布;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通阀的分解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阀体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防内漏密封垫的立体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阀芯的立体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阀芯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阀芯的主视图;
图9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通阀在第一工作模式时流体通路的示意图,其中多通阀被剖开;
图9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通阀在第一工作模式时另一视角的流体通路示意图,其中多通阀被剖开;
图9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通阀在第一工作模式时阀体碟片与阀芯碟片的示意图;
图10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通阀在第二工作模式时流体通路的示意图,其中多通阀被剖开;
图10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通阀在第二工作模式时另一视角的流体通路示意图,其中多通阀被内部剖开;
图10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多通阀在第二工作模式时阀体碟片与阀芯碟片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多通阀的立体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再一实施例的多通阀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容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公开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公开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及“一”等的用语,也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公开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公开可实施的范畴。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公开的各实施例。
本公开提供一种多通阀1,请参见图1至图3,多通阀1包括阀体10、阀芯20和执行器30。阀体10具有多个阀口,阀芯20位于阀体10的内部且能够被执行器30驱动,使阀芯20可相对于阀体10在多个工作位置之间旋转,以实现多通阀1在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便于装配,且易于控制。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阀体10可大致呈一圆筒状,具有顶壁T、底壁L以及位于顶壁T与底壁L之间的侧壁S,多个阀口可均设置于侧壁S上,且位于同一平面内,如图2所示,如此设置可使该多个阀口与流道板(未示出)上的流道直接对接连通,简化管路排布,优化系统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0可包括五个阀口,分别为第一阀口V1、第二阀口V2、第三阀口V3、第四阀口V4和第五阀口V5,排列在两个纵排中,如图2所示,其中第一阀口V1与第二阀口V2之间的阀口位置被封堵。在阀芯20旋转至不同工作位置时,阀体10的至少两个阀口可经由阀芯20的流道22连通,进而形成流体通路。
请参见图4,阀体10的顶壁T上设置有一开口,用于放入阀芯20。阀体10还包括阀体碟片11,位于开口的底部,当阀芯20置于阀体10的内部时,阀体碟片11邻近或者邻接于阀芯20。在本实施例中,阀体碟片11位于阀体10的顶壁T与底壁L之间,且第一阀口V1和第二阀口V2位于阀体碟片11靠近顶壁T的一侧,第三阀口V3、第四阀口V4和第五阀口V5位于阀体碟片11靠近底壁L的另一侧,如此设置,可减小阀芯20的体积,使阀芯20仅需对应于第一阀口V1和第二阀口V2所处的阀体10的内部空间设置,简化阀芯20的结构,降低制备成本。
请继续参见图4,阀体碟片11可包括多个碟片开口,用于连通阀芯20的流道22与阀体10的靠近底壁L一侧的阀口,进而形成流体通路。在本实施例中,阀体碟片11包括三个碟片开口,分别为第一碟片开口111、第二碟片开口112和第三碟片开口113。第一碟片开口111、第二碟片开口112和第三碟片开口113(例如通过阀体10上开设的三个流道)分别连通于第三阀口V3、第四阀口V4和第五阀口V5,如此设置仅需在阀芯20旋转至不同工作位置时,将其流道22设置为可选择性地连通于至少一个碟片开口,即可实现阀芯20的流道22与阀口的连通,也就是说,如此设置可有效地简化阀芯20结构,尤其是降低其所设的流道的复杂度。
请参见图3、图6至图8,阀芯20可大致呈圆柱状。在阀芯20面向阀体10,尤其是面向阀体碟片11的一端设置有阀芯碟片21,用于在阀芯20旋转的过程中,使阀芯20的流道可选择性地连通于阀体碟片11上的碟片开口。具体地,阀芯20可包括多个流道22,例如,可包括第一流道221、第二流道222和第三流道223,但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各流道221、222、223具有在阀芯20的周壁上敞开的第一开口O1以及在阀芯碟片21上敞开的第二开口O2,其中第一开口O1用于可选择性地连通阀体10的第一阀口V1或第二阀口V2;第二开口O2用于可选择性地连通阀体碟片11上的碟片开口。当阀芯20旋转至不同工作位置时,通过阀芯碟片21上的第二开口O2可选择性地连通于阀体碟片11的不同碟片开口,即可使流道22连通于不同阀口之间,实现多通阀1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
更具体地,请同时参见图4、图6至图8,阀体10的第一阀口V1和/或第二阀口V2可通过流道22的第一开口O1对应连通于阀芯20的流道22,流道22的第二开口O2又可以选择性地连通于阀体碟片11的第一、第二和/或第三碟片开口111、112、113。可见,当阀芯20位于不同工作位置时,第一阀口V1和第二阀口V2中的至少一个阀口可连通于其所对应的流道的第一开口O1,且该流道位于阀芯碟片21上的第二开口O2可连通于阀体碟片11的碟片开口,使第一阀口V1和第二阀口V2中的至少一个对应地连通于第三阀口V3、第四阀口V4和第五阀口V5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实现阀体10的至少两阀口之间的连通。
请同时参见图4和图6,阀芯20在其底壁中心处设置有安装凹槽23,对应地在阀体10的阀体碟片11上设置有安装凸台114,安装凸台114位于安装凹槽23内,用以支撑阀芯20的一端,并有助于阀芯20的平稳旋转。当然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阀芯20也可在其底壁中心处设置有安装凸台,对应地在阀体10的阀体碟片11上设置有与安装凸台配合使用的安装凹槽,只要阀芯20能够定位安装于阀体10的内部即可。
请继续参图6,阀芯20在其顶壁中心处设置有花键24,用以花键连接执行器30,以通过执行器30驱动阀芯20在不同工作位置之间的旋转。
请继续参见图3,多通阀1还可包括密封圈60、法兰70和锁紧元件80。法兰70可通过例如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阀体10的顶壁T上,以封堵阀体10的开口,并将阀芯20固定安装于阀体10的内部。法兰70上设置有开口,阀芯20的花键24经由法兰70的开口穿出阀体10,并花键连接至执行器30。密封圈60套设于花键24底部的圆柱体上并夹设在法兰70的开口与花键24底部的圆柱体之间,以防止阀体10内的流体外漏。执行器30通过锁紧元件80(例如,螺钉等)固定连接至阀体10上。在一实施例中,执行器30可包括步进电机,以便于控制阀芯20旋转角度。
请继续参见图3和图5,多通阀1还可包括防内漏密封垫40,设置于阀芯20与所述阀体10之间,以实现阀体10的多个阀口与阀芯20相应流道之间的密封连接,有效地避免流体在阀芯20与阀体10之间串流导致内漏的问题。具体地,防内漏密封垫40可大致呈圆筒状,且其上设置有对应于阀体10的第一阀口V1、第二阀口V2、第一碟片开口111、第二碟片开口112、第三碟片开口113等多个孔洞(如图5所示),以使阀芯20的流道能够连通于阀体10的阀口。
请继续参见图5,防内漏密封垫40上还可设置有定位凹槽401,对应地阀体10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凸起12(如图4所示),定位凸起12与定位凹槽401配合使用,以便于防内漏密封垫40的定位与安装。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防内漏密封垫40上也可设置有定位凸起,对应地阀体10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凹槽,只要能够便于防内漏密封垫40的定位与安装即可。当然本公开的多通阀1也可不设置防内漏密封垫40,例如,仅通过阀体10与阀芯20之间较高的配合精度来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
请返回参见图3,多通阀1还可包括防外漏密封垫50,设置于阀体10外部的侧壁S上。具体地,如图2所示,阀体10在对应于多个阀口的侧壁S上设置有安装槽13,防外漏密封垫50部分地设置于安装槽内13,以实现阀体10的多个阀口与外接管路(例如流道板)之间的密封连接。
请返回参见图1,阀体10的底壁L上还可设置有凹槽14,以减轻阀体10的重量,并提升阀体10的壁厚均匀性。
下文将结合图9A至图10C来具体说明多通阀1的两种工作模式。
图9A和图9B示出了多通阀1在第一工作模式时流体通路的示意图,此时,阀芯20处于第一工作位置。而且为了清楚起见,图9C示出了阀芯20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阀体10的阀体碟片11与阀芯碟片21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其中实线表示阀体碟片11,虚线表示阀芯碟片21。
请同时参见9A、图9B和图9C,在阀芯20的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阀口V1连通于阀芯20的第一流道221,该第一流道221的位于阀芯碟片21上的第二开口O2连通于阀体碟片11的第一碟片开口111,且该第一碟片开口111又连通于第三阀口V3,即第一阀口V1经由第一流道221、阀体碟片11的第一碟片开口111连通于第三阀口V3,形成一流体通路;同时,第二阀口V2连通于阀芯20的第二流道222,该第二流道222的位于阀芯碟片21上的第二开口O2连通于阀体碟片11的第二碟片开口112,且该第二碟片开口112又连通于第四阀口V4,即第二阀口V2经由第二流道222、阀体碟片11的第二碟片开口112连通于第四阀口V4,形成另一流体通路,而且上述两条流体通路彼此独立;此外,由于阀体碟片11的第三碟片开口113被阀芯碟片21封堵(如图9C所示),使得与该第三碟片开口113连通的第五阀口V5不会与其他阀口连通。由此可见,当阀芯20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多通阀1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且形成两条独立的流体通路,即,阀体10的第一阀口V1连通于第三阀口V3,且第二阀口V2连通于第四阀口V4。
图10A和图10B示出了多通阀1在第二工作模式时流体通路的示意图,此时,阀芯20处于第二工作位置。而且为了清楚起见,图10C示出了阀芯20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阀体10的阀体碟片11与阀芯碟片21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其中实线表示阀体碟片11,虚线表示阀芯碟片21。
请同时参见图10A、图10B和图10C,阀芯20从第一工作位置旋转至第二工作位置时(例如,从图9A所示的第一工作位置逆时针旋转约40°的位置时):第二阀口V2连通于阀芯20的第三流道223,该第三流道223的位于阀芯碟片21上的第二开口O2连通于阀体碟片11的第三碟片开口113,且该第三碟片开口113又连通于第五阀口V5,即第二阀口V2经由第三流道223、阀体碟片11的第三碟片开口113连通于第五阀口V5,形成一流体通路;此外,由于阀体碟片11的第一碟片开口111和第二碟片开口112均被阀芯碟片21封堵(如图10C所示),使得分别与该第一和第二碟片开口111和112连通的第三阀口V3和第四阀口V4均不会与其他阀口连通,同时由于第二流道222的位于阀芯碟片21上的第二开口O2被阀体碟片11封堵,这使得与该第二流道222连通的第一阀口V1也不会与其他阀口连通,也就是说,在该第二工作模式时,第一阀口V1、第三阀口V3和第四阀口V4均不会与其他阀口连通。由此可见,当阀芯20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多通阀1处于第二工作模式,且形成一条独立的流体通路,即,阀体10的第二阀口V2连通于第五阀口V5。
可见,本公开中的多通阀1可通过改变阀芯20的工作位置(例如旋转阀芯20),使阀芯碟片21上的第二开口O2选择性地和阀体碟片11的碟片开口连通或封闭,进而实现多通阀1在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也就是说,多通阀1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主要取决于,阀芯碟片21上的第二开口O2与阀体碟片11的碟片开口的连通或封闭,如此设计可简化阀芯20的流道结构(即,降低流道复杂度),只要将该流道设计为便于制作,能够改变流体方向即可。再者,由于阀体10的阀体碟片11设置在底壁L和顶壁T之间,且多个阀口分布于阀体碟片11的两侧,如此设置可有效地减小阀芯20的体积,降低阀芯20的制备成本。
下文将针对本公开的不同实施例进行说明。为简化说明,以下主要针对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详述,相同之处将不再重复赘述。此外,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进行标示,以利于各实施例间的互相对照。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多通阀1的立体图。如图所示,该另一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阀体碟片11为阀体10的底壁L,阀体碟片11的第一碟片开口111、第二碟片开口112和第三碟片开口113分别用作阀体10的第三阀口V3、第四阀口V4和第五阀口V5,并相对应地改变防外漏密封垫50的结构,如此设计可进一步缩小阀体10的体积,并简化阀体10的结构,使其易于制作,同时减小多通阀1的占用空间且降低成本。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再一实施例的多通阀1的立体图。如图所示,该再一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阀口位置的不同。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阀口V1和第二阀口V2所在位置不变,即位于侧壁S的一平面内,而第三阀口V3、第四阀口V4和第五阀口位于侧壁S的另一平面内,即,改变了第一至第三碟片开口111、112、113与第三至第五阀口V3、V4、V5的连通方向(即改变阀体上所设流道的方向),以满足多通阀1与外接管路的不同的连接需求。
尽管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是以阀体10具有五个阀口,阀芯20包括二个工作位置,阀芯20具有三个流道进行说明,但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只要阀芯20在不同工作位置时可连通至少两个阀口,实现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即可。
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均阀体碟片11上设置有三个碟片开口,阀芯碟片21上设置有三个第二开口O2进行说明,但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只要阀芯20在不同工作位置时,可选择性地改变不同碟片开口与第二开口O2的连通/封堵状态,进而实现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即可。
另外,本公开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与第二工作位置之间的夹角是以40°进行说明,但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上述两工作位置之间的夹角也可以是其它合适的角度,只要能在不同工作位置时使多通阀1形成不同的流体通路,即多通阀1具有不同的工作模式即可。
此外,本公开图9A至图10C中表示流道的箭头并非用以限制流体的流动方向,而仅是为了便于说明,例如,流体也可以沿箭头的反向流动,只要箭头所经过的阀口连通即可。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的多通阀包括阀体以及位于阀体内且能相对于阀体在两个工作位置之间旋转阀芯,通过在阀体上设置阀体碟片以及在阀芯上设置阀芯碟片,并在阀芯旋转的过程中阀芯碟片上的第二开口可选择性的与阀体碟片上的碟片开口连通或封闭,进而实现多通阀在不同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如此设计可简化阀芯的流道结构,只要将该流道设计为便于制作,能够改变流体方向即可。而且,上述结构设计还可有效地减小阀芯和阀体的体积,降低多通阀的制备成本,且使多通阀便于安装,易于控制。
上文参照优选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所提供的多通阀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公开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公开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0)
1.一种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阀(1)包括:
阀体(10),包括多个阀口;以及
阀芯(20),位于所述阀体(10)内且能相对于所述阀体(10)在多个工作位置之间旋转;
其中,所述阀芯(20)在其面向阀体(10)的一端具有阀芯碟片(21),所述阀芯(20)包括多个流道(22),各所述流道(22)具有在所述阀芯(20)的周壁上敞开的第一开口(O1)以及在所述阀芯碟片(21)上敞开的第二开口(O2),
其中,所述阀芯(20)旋转至所述多个工作位置时,所述阀体(10)的至少两个阀口经由所述流道(22)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还包括阀体碟片(11),所述阀体碟片(11)邻近于所述阀芯碟片(21)设置,且包括多个碟片开口,其中,所述阀芯(20)在所述多个工作位置时,所述阀体碟片(11)的至少一个碟片开口与至少一个所述流道(22)的第二开口(O2)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具有顶壁(T)、底壁(L)以及位于所述顶壁(T)与所述底壁(L)之间的侧壁(S),所述阀体碟片(11)位于所述顶壁(T)与所述底壁(L)之间,且所述阀体碟片(11)的碟片开口连通于阀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具有顶壁(T)、底壁(L)以及位于所述顶壁(T)与所述底壁(L)之间的侧壁(S),所述底壁(L)为所述阀体碟片(11),所述阀体碟片(11)的碟片开口用作阀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阀口包括第一至第五阀口(V1、V2、V3、V4、V5),所述多个阀口设置于所述侧壁(S)上.
其中,所述第一至第五阀口(V1、V2、V3、V4、V5)位于同一平面内;或者所述第一至第二阀口(V1、V2)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三至第五阀口(V3、V4、V5)位于另一平面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阀口包括第一至第五阀口(V1、V2、V3、V4、V5),
其中,所述第一至第二阀口(V1、V2)设置于所述侧壁且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三至第五阀口(V3、V4、V5)设置于所述底壁(L)。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工作位置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
所述多个流道(22)包括第一流道(221)、第二流道(222)和第三流道(223);以及
所述多个碟片开口包括第一碟片开口(111)、第二碟片开口(112)和第三碟片开口(11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0)处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多通阀(1)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其中:
所述第一阀口(V1)经由所述第一流道(221)和所述第一碟片开口(111)连通于第三阀口(V3);
所述第二阀口(V2)经由所述第二流道(222)和所述第二碟片开口(112)连通于所述第四阀口(V4);
所述第五阀口(V5)不与其他阀口连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0)在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多通阀(1)具有第二工作模式,其中:
所述第二阀口(V2)经由所述第三流道(223)和所述第三碟片开口(113)连通于所述第五阀口(V5);
所述第一阀口(V1)、第三阀口(V3)和第四阀口(V4)不与其他阀口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阀(1),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阀(1)还包括防内漏密封垫(40),设置于所述阀芯(20)与所述阀体(10)之间,以实现所述阀体(10)的多个阀口与所述阀芯(20)相应流道(22)之间的密封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82393.3U CN219994432U (zh) | 2023-05-16 | 2023-05-16 | 多通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82393.3U CN219994432U (zh) | 2023-05-16 | 2023-05-16 | 多通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94432U true CN219994432U (zh) | 2023-11-10 |
Family
ID=88616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182393.3U Active CN219994432U (zh) | 2023-05-16 | 2023-05-16 | 多通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94432U (zh) |
-
2023
- 2023-05-16 CN CN202321182393.3U patent/CN2199944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85781B2 (en) | Fluid heat exchange assembly, and heat management system of vehicle | |
CN114001175B (zh) | 一种多通阀 | |
EP3550189B1 (en) | Flow control device | |
CN114923003A (zh) | 可切换多个通道流通状态的控制阀 | |
CN219994432U (zh) | 多通阀 | |
CN216692264U (zh) | 一种控制阀 | |
CN106763902B (zh) | 阀芯及阀门 | |
EP4273425A1 (en) | Fluid control valve | |
CN219282504U (zh) | 一种多通阀 | |
CN117146010B (zh) | 多通阀 | |
CN219529906U (zh) | 多通阀 | |
CN114811110A (zh) | 电动阀 | |
CN219529907U (zh) | 多通阀 | |
CN221170872U (zh) | 防止泄露的多通阀门及热管理模块 | |
CN218377813U (zh) | 多通阀、阀芯、阀体及热管理系统 | |
CN219510182U (zh) | 六通阀及温度控制系统 | |
CN219673378U (zh) | 一种多通阀 | |
CN221922104U (zh) | 阀座组件、切换阀、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218440809U (zh) | 车用热管理多通阀和车用热管理系统 | |
CN221504053U (zh) | 八通阀和具有其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CN221097557U (zh) | 一种九通流体阀 | |
CN219588179U (zh) | 多通阀的阀芯、多通阀、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 |
WO2024063071A1 (ja) | 流路切替装置 | |
CN221003882U (zh) | 一种阀门 | |
CN220302829U (zh) | 一种新型密封结构的盘式多通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