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8179U - 多通阀的阀芯、多通阀、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多通阀的阀芯、多通阀、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8179U
CN219588179U CN202321204140.1U CN202321204140U CN219588179U CN 219588179 U CN219588179 U CN 219588179U CN 202321204140 U CN202321204140 U CN 202321204140U CN 219588179 U CN219588179 U CN 219588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body
communication holes
hole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0414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帆
龚涛
刘东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0414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8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8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8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通阀的阀芯、多通阀、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阀芯包括:多通阀包括壳体,壳体形成有多个流通通孔,阀芯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内,阀芯包括:阀体,阀体内设有切换流道,切换流道设有位于阀体的外周壁的多个连通孔,切换流道通过连通孔与至少两个流通通孔切换连通;密封筋,密封筋设于阀体的外周壁且凸出于阀体的外周壁,密封筋被构造成用于阻隔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的介质流动,在阀体的横截面上,阀体的外径为D,密封筋的与阀体相连的连接部的周向宽度为L,阀芯满足如下关系式:L/D≥0.08,横截面垂直于阀体的旋转轴线。由此,可以通过密封筋以对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的介质流动进行阻隔,降低了介质泄漏的概率。

Description

多通阀的阀芯、多通阀、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通阀的阀芯、多通阀、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多通阀包括阀芯和阀壳,阀芯可转动地安装在阀壳内,阀壳与阀芯之间设有密封件,密封件用于对阀芯和阀壳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密封件与阀芯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可能导致密封件与阀芯之间的密封效果不佳,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通阀的阀芯,可以通过密封筋以对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的介质流动进行阻隔,降低了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出现介质泄漏的概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芯,所述多通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多个流通通孔,所述阀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阀芯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切换流道,所述切换流道设有位于所述阀体的外周壁的多个连通孔,所述切换流道通过所述连通孔与至少两个所述流通通孔切换连通;密封筋,所述密封筋设于所述阀体的外周壁且凸出于所述阀体的外周壁,所述密封筋被构造成用于阻隔相邻的两个所述连通孔之间的介质流动,在所述阀体的横截面上,所述阀体的外径为D,所述密封筋的与所述阀体相连的连接部的周向宽度为L,所述阀芯满足如下关系式:L/D≥0.08,所述横截面垂直于所述阀体的旋转轴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芯,通过在阀体上设有密封筋,可以对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的介质流动进行阻隔,且通过设置阀体的外径与密封筋的与阀体相连的连接部的周向宽度之间的比值位于设定范围内,可以使密封筋与密封件的内周壁之间具有足够的面压,提高了密封筋的密封效果,降低了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出现介质泄漏的概率,提高了阀芯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芯,所述阀芯满足如下关系式:0.08≤L/D≤0.1。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芯,所述密封筋和所述阀体为一体加工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芯,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密封筋的相对侧壁朝向远离所述阀体的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芯,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密封筋的相对侧壁中的每个侧壁与所述阀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一拔模角α1,满足:10°≤α1≤30°。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芯,所述切换流道为多个,每个所述切换流道均具有多个所述连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芯,多个所述切换流道包括第一切换流道和第二切换流道,所述第一切换流道对应的连通孔为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二切换流道对应的多个连通孔包括多个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的长度方向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沿所述阀体周向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通孔,所述密封筋包括第一子筋条,所述第一子筋条环绕所述第一连通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芯,所述第二切换流道对应的多个连通孔还包括多个第三连通孔,多个所述第三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沿所述阀体的轴向的一侧,且多个所述第三连通孔沿所述阀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通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连通孔的长度,所述密封筋包括第二子筋条,所述第二子筋条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连通孔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芯,多个所述第三连通孔构造为具有相同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芯,所述第一子筋条和所述第二子筋条沿所述阀体的轴向间隔开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芯,所述第一子筋条与多个所述第三连通孔沿排布方向的中部位置正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芯,所述第二子筋条设有减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芯,所述第二子筋条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减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芯,所述第二子筋条设有两个沿所述阀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减重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多通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通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多个流通通孔;阀芯,所述阀芯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阀芯,所述阀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通阀,通过在阀体上设有密封筋,可以对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的介质流动进行阻隔,且通过设置阀体的外径与密封筋的与阀体相连的连接部的周向宽度之间的比值位于设定范围内,可以使密封筋与密封件的内周壁之间具有足够的面压,提高了密封筋的密封效果,降低了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出现介质泄漏的概率,提高了阀芯的可靠性,提升了多通阀的整体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多通阀,所述阀芯的一端设有支撑于所述壳体的枢转轴,所述枢转轴外套有配合轴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多通阀,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阀芯之间,所述密封件设有多个避让孔,所述多个避让孔与所述多个流通通孔一一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了一种热管理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多通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通过在阀体上设有密封筋,可以对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的介质流动进行阻隔,且通过设置阀体的外径与密封筋的与阀体相连的连接部的周向宽度之间的比值位于设定范围内,可以使密封筋与密封件的内周壁之间具有足够的面压,提高了密封筋的密封效果,降低了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出现介质泄漏的概率,提高了阀芯的可靠性,提升了多通阀的整体性能,提高了热管理系统的可靠。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在阀体上设有密封筋,可以对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的介质流动进行阻隔,且通过设置阀体的外径与密封筋的与阀体相连的连接部的周向宽度之间的比值位于设定范围内,可以使密封筋与密封件的内周壁之间具有足够的面压,提高了密封筋的密封效果,降低了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出现介质泄漏的概率,提高了阀芯的可靠性,提升了多通阀的整体性能,提高了热管理系统的可靠性,提升了车辆的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通阀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芯的正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芯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芯的轴测图;
图5是密封筋的连接部的周向宽度和阀体的外径的比值与面压、摩擦力矩的仿真关系图。
附图标记:
多通阀100,
壳体1,第一排通孔组11,第一流通通孔111,第二流通通孔112,第三流通通孔113,第二排通孔组12,第四流通通孔121,第五流通通孔122,
阀芯2,阀体21,第一切换流道211,第一连通孔212,第二切换流道213,第二连通孔214,第三连通孔215,
密封筋22,第一子筋条221,第二子筋条222,减重槽223,分隔部224,枢转轴23,第一限位凸起24,密封件3,避让孔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芯2。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多通阀100包括壳体1和阀芯2,壳体1内形成有敞开的装配腔,阀芯2可转动地安装至装配腔内且通过盖板进行密封,阀芯2设置为相对壳体1可转动,壳体1上设有驱动件,驱动件的输出端与阀芯2相连,使得驱动件可以驱动阀芯2绕自身轴线转动。壳体1上形成有多个流通通孔,流通通孔沿阀芯2的径向与阀芯2相对设置,流通通孔用于与流通介质的流道连通。壳体1的内壁与阀芯2的外周壁之间还安装有密封件3,密封件3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密封件3上设有多个避让孔31,多个避让孔31与多个流通通孔一一对应且连通。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芯2,包括:阀体21和密封筋22,阀体21内设有切换流道,切换流道设有位于阀体21的外周壁的多个连通孔,切换流道通过连通孔与至少两个流通通孔切换连通;密封筋22设于阀体21的外周壁且凸出于阀体21的外周壁,密封筋22被构造成用于阻隔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的介质流动,在阀体21的横截面上,阀体21的外径为D,密封筋22的与阀体21相连的连接部的周向宽度为L,阀芯2满足如下关系式:L/D≥0.08,横截面垂直于阀体21的旋转轴线。
由此,可以提高密封筋22的密封效果,降低了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出现介质泄漏的概率,提高了阀芯2的可靠性。
例如,参照图1-图2所示,多通阀的阀芯2包括阀体21,阀体21安装在壳体1的装配腔内,阀体21内设有切换流道,切换流道设有位于阀体21的外周壁上的多个连通孔,连通孔沿阀体21的周向与避让口相对且连通,使得切换流道可以与流通通孔进行连通,且切换流道构造为通过多个连通孔与至少两个流通通孔切换连通。举例而言,可以设置流通通孔包括第一流通通孔111、第二流通通孔112和第三流通通孔113,阀芯2的切换流道可以通过两个连通孔分别与第二流通通孔112和第一流通通孔111流通,也可以转动阀体21,使得阀芯2的切换流道可以通过两个连通孔分别与第二流通通孔112和第三流通通孔113流通,进而实现多通阀100的换向功能。
阀芯2还包括密封筋22,密封筋22设于阀体21的外周壁上,密封筋22凸出于阀体21的外周壁且与密封件3的内周壁可滑动地相抵,密封筋22构造为用于阻隔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的介质流动,以避免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通过密封件3与阀芯2之间的间隙连通,进而提高了阀芯2的可靠性。在实际的布置中,可以设置密封筋22环绕连通孔布置;或者,可以设置密封筋22位于相邻两个连通孔之间,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如图3所示,可以垂直阀体21的旋转轴线形成有横截面,在阀体21的横截面上,阀体21的外径设为D,密封筋22的与阀体21相连的连接部的周向宽度设为L,阀芯2满足如下关系式:L/D≥0.08。根据图5所示的仿真图可知,当阀体21的外径D与密封筋22的连接部的周向宽度L之间的比值大于等于0.08时,密封筋22与密封件3的内周壁之间的面压大于1MPa,密封筋22与密封件3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可以降低介质泄漏的概率。由此,有利于阀芯2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通阀的阀芯2,通过在阀体21上设有密封筋22,可以对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的介质流动进行阻隔,且通过设置阀体21的外径与密封筋22的与阀体21相连的连接部的周向宽度之间的比值位于设定范围内,可以使密封筋22与密封件3的内周壁之间具有足够的面压,提高了密封筋22的密封效果,降低了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出现介质泄漏的概率,提高了阀芯2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阀芯2满足如下关系式:0.08≤L/D≤0.1。例如,可以将阀体21的外径D与密封筋22的连接部的周向宽度L之间的比值取为0.085;或者,可以将阀体21的外径D与密封筋22的连接部的周向宽度L之间的比值取为0.09;又或者,可以将阀体21的外径D与密封筋22的连接部的周向宽度L之间的比值取为0.095,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阀体21的外径D与密封筋22的连接部的周向宽度L之间的比值限定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使密封件3与密封筋22之间的摩擦力矩较小,例如驱动件的最大转矩通常设为2NM,而摩擦力矩不大于1NM,可以为驱动件的转矩预留一定裕度,进而防止出现阀体21与壳体1卡死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将密封筋22和阀体21设为一体加工成型件。由此,可以降低阀芯2的加工难度,降低加工成本,且可以提高密封筋22与阀体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了阀芯2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横截面上,密封筋22的相对侧壁朝向远离阀体21的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例如,在图3所示的横截面上,可以设置密封筋22的相对侧壁在远离阀体21的中心的方向上朝向彼此倾斜延伸,以将密封筋22构造为梯形,可以提高密封筋22的结构强度,且有利于实现密封筋22的脱模,降低了阀芯2的加工难度。由此,提高了阀芯2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横截面上,密封筋22的相对侧壁中的每个侧壁与阀体2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一拔模角α1,满足:10°≤α1≤30°。
例如,参照图4所示,在横截面上,可以设置密封筋22的相对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与阀体21的中心轴线之间形成有夹角,该夹角为第一拔模角α1,满足:10°≤α1≤30°。具体地,可以将第一拔模角α1设为15°;或者,可以将第一拔模角α1设为20°;又或者,可以将第一拔模角α1设为25°,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密封筋22的工艺易于实现,利于降低阀芯2的不良率,且可以使密封筋22的密封效果最佳,摩擦力矩适中,阀芯2的整体性能最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以将切换流道设为多个,每个切换流道均具有多个连通孔,每个切换流道均可通过多个连通孔与至少两个流通通孔切换连通,多个切换流道可以分别与不同的流通通孔切换连通,也可以与相同的流道通孔切换连通。例如,可以设置流通通孔包括第一流通通孔111、第二流通通孔112和第三流通通孔113,阀芯2的一个切换流道可以在第一流通通孔111和第三流通通孔113之间切换连通,且阀芯2的另一个切换流道也可以在第一流通通孔111和第三流通通孔113之间切换连通。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阀芯2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切换流道包括第一切换流道211和第二切换流道213,第一切换流道211对应的连通孔为第一连通孔212,第二切换流道213对应的多个连通孔包括多个第二连通孔214,第一连通孔212的长度方向两侧均设有第二连通孔214,第一连通孔212沿阀体21周向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二连通孔214,密封筋22包括第一子筋条221,第一子筋条221环绕第一连通孔212设置。
例如,参照图2和图4所示,多个切换流道包括第一切换流道211和第二切换流道213,第一切换流道211与第二切换流道213间隔开布置,第一切换流道211对应的连通孔为第一连通孔212,第二切换流道213对应的多个连通孔包括多个第二连通孔214,第一连通孔212和第二连通孔214位于阀芯2沿轴向的同一高度位置,第一连通孔212沿阀体21的周向延伸布置,第一连通孔212的长度方向两侧均设有第二连通孔214。
如图1所示,壳体1上对应设有第一排通孔组11,第一排通孔组11具有沿壳体1的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多个流通通孔,第一连通孔212构造为可以同时与第一排通孔组11的两个流通通孔连通,以使两个流通通孔可以通过第一切换流道211进行连通,且第一连通孔212沿阀体21周向延伸的长度大于第二连通孔214沿阀体21周向延伸的长度,第二连通孔214可以与第一排通孔组11中的一个流通通孔连通,以使该流通通孔可以与第二切换流道213连通。
举例而言,如图1和图4所示,可以设置第一排通孔组11包括第一流通通孔111、第二流通通孔112和第三流通通孔113,第一流通通孔111、第二流通通孔112和第三流通通孔113沿阀芯2的转动方向依次排布。当第一连通孔212与第一流通通孔111、第二流通通孔112连通时,对应侧的第二连通孔214可以与第三流通通孔113连通;可以转动阀芯2,使得第一连通孔212与第二流通通孔112、第三流通通孔113连通,且使得另一侧的第二连通孔214可以与第一流通通孔111连通。上述实施例仅为示例性,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限制。
其中,如图2所示,可以设置密封筋22包括第一子筋条221,第一子筋条221环绕第一连通孔212设置且凸出于阀体21的外周壁,第一子筋条221用于与密封件3的内周壁相抵,第一子筋条221可以阻隔第一连通孔212与第二连通孔214之间的介质流动,且可以阻隔两个第二连通孔214之间的介质流动。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单个第一子筋条221,即可实现多个连通孔之间的密封,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提高了阀芯2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切换流道213对应的多个连通孔还包括多个第三连通孔215,多个第三连通孔215设于第一连通孔212、第二连通孔214沿阀体21的轴向的一侧,且多个第三连通孔215沿阀体21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连通孔212的长度大于第三连通孔215的长度,密封筋22包括第二子筋条222,第二子筋条222设在相邻的两个第三连通孔215之间。
例如,参照图2和图4所示,第二切换流道213对应的多个连通孔还包括多个第三连通孔215,多个第三连通孔215设于第一连通孔212、第二连通孔214沿阀体21的轴向的同一侧,且多个第三连通孔215沿阀体21的周向间隔设置。壳体1上对应设有第二排通孔组12,第二排通孔组12具有沿壳体1的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多个流通通孔,第三连通孔215沿阀体21的周向延伸的长度小于第一连通孔212沿阀体21的周向延伸的长度,第三连通孔215构造为可以与第二排通孔组12中的一个流通通孔连通,以使该流通通孔可以与第二切换流道213连通,进而使得第一排通孔组11中的流通通孔可以通过第二切换流道213与第二排通孔组12中的流通通孔连通。
举例而言,如图1和图4所示,可以设置壳体1设有第一排通孔组11和第二排通孔组12,第一排通孔组11包括第一流通通孔111、第二流通通孔112和第三流通通孔113,第一流通通孔111、第二流通通孔112和第三流通通孔113沿阀芯2的周向依次排布,第二排通孔组12包括第四流通通孔121和第五流通通孔122,第四流通通孔121和第五流通通孔122沿阀芯2的周向依次排布。当第一连通孔212分别与第一流通通孔111和第二流通通孔112连通时,第二连通孔214与第三流通通孔113连通,可以设置多个第三连通孔215中的一个与第四流通通孔121连通,也可以设置多个第三连通孔215中的两个分别与第四流通通孔121和第五流通通孔122连通,还可以设置多个第三连通孔215中的一个与第五流通通孔122连通。上述实施例仅为示例性,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限制。
其中,可以设置密封筋22还包括第二子筋条222,第二子筋条222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三连通孔215之间且用于与密封件3的内周壁相抵,第二子筋条222沿阀芯2的轴向的长度大于第三连通孔215的宽度,以使第二子筋条222可以阻隔相邻的两个第三连通孔215之间的介质流动。由此,提高了阀芯2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以将多个第三连通孔215构造为具有相同尺寸。具体地,可以设置多个第三连通孔215沿阀芯2的周向的尺寸相等,且设置多个第三连通孔215沿阀芯2的轴向的尺寸相等。这样,使得同一流通通孔可以与不同的第三连通孔215稳定切换。由此,提高了阀芯2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设置第一子筋条221和第二子筋条222沿阀体21的轴向间隔开布置。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降低阀芯2的加工难度,有利于提高阀芯2的加工良率,降低了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筋条221与多个第三连通孔215沿排布方向的中部位置正对设置。例如,参照图2所示,可以设置多个第三连通孔215沿阀体21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连通孔212位于多个第三连通孔215沿阀体21的轴向的一侧。可以设置第一连通孔212与多个第三连通孔215沿排布方向的中部位置正对设置,以使第一子筋条221与多个第三连通孔215沿排布方向的中部位置正对设置,使得阀体21上的第一子筋条221和多个第二子筋条222可以对称分布。由此,有利于提高阀芯2的布局合理性,提高了阀芯2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以在第二子筋条222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减重槽223,且设置第二子筋条222在任一位置处的横截面均相同,可以在不影响密封性能的前提下减小第二子筋条222的重量,进而减小阀芯2的整体重量。由此,实现了阀芯2的轻量化设计。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可以在第二子筋条222上设有多个减重槽223,多个减重槽223可以沿阀芯2的周向间隔开布置,也可以沿阀芯2的轴向间隔开布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二子筋条222的重量,实现阀芯2的轻量化设计,且可以减小单个减重槽223的尺寸,利于提高第二子筋条222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壳体1设有第二排通孔组12,第二排通孔组12包括第四流通通孔121和第五流通通孔122,第四流通通孔121和第五流通通孔122沿阀芯2的周向依次排布,阀芯2设有沿周向间隔开的两组第三连通孔215,每组均具有多个第三连通孔215,第四流通通孔121可以与一组的多个第三连通孔215切换连通,且第五流通通孔122可以与另一组的多个第三连通孔215切换连通。两组第三连通孔215之间通过第二子筋条222隔开。位于两组第三连通孔215之间的第二子筋条222设有两个减重槽223,两个减重槽223沿阀芯2的周向隔开设置,两个减重槽223之间形成有分隔部224。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阀芯2的一端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凸起24,两个第一限位凸起24沿阀芯2的周向间隔开布置,且可以在壳体1的内侧对应设有一个第二限位凸起,在阀芯2沿正向或反向转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二限位凸起可以与第一限位凸起24限位配合,以实现阀芯2与壳体1之间的限位配合。当阀芯2转动至极限位置时,分隔部224可以恰好支撑在另一侧的避让孔31的侧边位置处,且第二子筋条222可以与该避让孔31正对以封闭该避让孔31。由此,可以提高第二子筋条222的密封效果,提高了第二子筋条222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了阀芯2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多通阀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通阀100,包括:壳体1和阀芯2,壳体1形成有多个流通通孔;阀芯2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阀芯2,阀芯2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1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通阀100,通过在阀体21上设有密封筋22,可以对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的介质流动进行阻隔,且通过设置阀体21的外径与密封筋22的与阀体21相连的连接部的周向宽度之间的比值位于设定范围内,可以使密封筋22与密封件3的内周壁之间具有足够的面压,提高了密封筋22的密封效果,降低了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出现介质泄漏的概率,提高了阀芯2的可靠性,提升了多通阀100的整体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阀芯2的一端设有支撑于壳体1的枢转轴23,枢转轴23外套有配合轴承。例如,参照图1-图2所示,可以在阀芯2沿轴线的一端设有枢转轴23,枢转轴23沿阀芯2的轴向延伸布置,枢转轴23外套有配合轴承,且可以在壳体1上对应枢转轴23形成有枢转腔,枢转轴23可以伸至壳体1的枢转腔内且通过配合轴承与壳体1可转动地配合,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枢转轴23动力相连,使得驱动件可以驱动枢转轴23以带动阀芯2绕自身轴线转动。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阀芯2与壳体1之间的安装稳定性,且利于提高阀芯2的转动稳定性,提高了多通阀100在切换模式时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通阀100还包括密封件3,密封件3位于壳体1的内壁和阀芯2之间,密封件3设有多个避让孔31,多个避让孔31与多个流通通孔一一对应设置。
例如,如图1所示,多通阀100还包括密封件3,密封件3用于安装在壳体1的内壁与阀芯2的外周壁之间,密封件3上设有多个避让孔31,多个避让孔31与多个流通通孔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地,可以将密封件3的材料选为橡胶等弹性材料。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密封件可以将阀芯2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隔开,以避免相邻的流通通孔直接连通,提高了多通阀10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可以在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弧形的容纳槽,容纳槽与密封件3匹配设置,使得密封件3可以安装在容纳槽内。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减小多通阀100的尺寸,还可以提高密封件3的安装稳定性,提高了多通阀100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了一种热管理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多通阀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通过在阀体21上设有密封筋22,可以对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的介质流动进行阻隔,且通过设置阀体21的外径与密封筋22的与阀体21相连的连接部的周向宽度之间的比值位于设定范围内,可以使密封筋22与密封件3的内周壁之间具有足够的面压,提高了密封筋22的密封效果,降低了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出现介质泄漏的概率,提高了阀芯2的可靠性,提升了多通阀100的整体性能,提高了热管理系统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在阀体21上设有密封筋22,可以对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的介质流动进行阻隔,且通过设置阀体21的外径与密封筋22的与阀体21相连的连接部的周向宽度之间的比值位于设定范围内,可以使密封筋22与密封件3的内周壁之间具有足够的面压,提高了密封筋22的密封效果,降低了相邻的两个连通孔之间出现介质泄漏的概率,提高了阀芯2的可靠性,提升了多通阀100的整体性能,提高了热管理系统的可靠性,提升了车辆的竞争力。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9)

1.一种多通阀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多个流通通孔,所述阀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阀芯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切换流道,所述切换流道设有位于所述阀体的外周壁的多个连通孔,所述切换流道通过所述连通孔与至少两个所述流通通孔切换连通;
密封筋,所述密封筋设于所述阀体的外周壁且凸出于所述阀体的外周壁,所述密封筋被构造成用于阻隔相邻的两个所述连通孔之间的介质流动,在所述阀体的横截面上,所述阀体的外径为D,所述密封筋的与所述阀体相连的连接部的周向宽度为L,所述阀芯满足如下关系式:L/D≥0.08,所述横截面垂直于所述阀体的旋转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阀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满足如下关系式:0.08≤L/D≤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阀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筋和所述阀体为一体加工成型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阀的阀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密封筋的相对侧壁朝向远离所述阀体的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通阀的阀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截面上,所述密封筋的相对侧壁中的每个侧壁与所述阀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第一拔模角α1,满足:10°≤α1≤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阀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流道为多个,每个所述切换流道均具有多个所述连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通阀的阀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切换流道包括第一切换流道和第二切换流道,所述第一切换流道对应的连通孔为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二切换流道对应的多个连通孔包括多个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的长度方向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沿所述阀体周向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通孔,所述密封筋包括第一子筋条,所述第一子筋条环绕所述第一连通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通阀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流道对应的多个连通孔还包括多个第三连通孔,多个所述第三连通孔设于所述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沿所述阀体的轴向的一侧,且多个所述第三连通孔沿所述阀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通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连通孔的长度,所述密封筋包括第二子筋条,所述第二子筋条设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连通孔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通阀的阀芯,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三连通孔构造为具有相同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多通阀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筋条和所述第二子筋条沿所述阀体的轴向间隔开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通阀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筋条与多个所述第三连通孔沿排布方向的中部位置正对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通阀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筋条设有减重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通阀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筋条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减重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通阀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筋条设有两个沿所述阀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减重槽。
15.一种多通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多个流通通孔;
阀芯,所述阀芯为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芯,所述阀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一端设有支撑于所述壳体的枢转轴,所述枢转轴外套有配合轴承。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通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壁和所述阀芯之间,所述密封件设有多个避让孔,所述多个避让孔与所述多个流通通孔一一对应设置。
18.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阀。
1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CN202321204140.1U 2023-05-16 2023-05-16 多通阀的阀芯、多通阀、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Active CN219588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4140.1U CN219588179U (zh) 2023-05-16 2023-05-16 多通阀的阀芯、多通阀、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4140.1U CN219588179U (zh) 2023-05-16 2023-05-16 多通阀的阀芯、多通阀、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8179U true CN219588179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88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04140.1U Active CN219588179U (zh) 2023-05-16 2023-05-16 多通阀的阀芯、多通阀、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8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71942A1 (zh) 一种多通阀
CN116608293A (zh) 多通阀的阀芯、多通阀、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CN112879601A (zh) 多通阀、阀芯、阀体及热管理系统
CN219588179U (zh) 多通阀的阀芯、多通阀、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CN115654177B (zh) 一种多通阀
CN218582336U (zh) 多通道阀、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
CN218582335U (zh) 多通道阀、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
CN219588181U (zh) 多通阀的阀芯、多通阀、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CN217177518U (zh) 多通阀
US20230407978A1 (en) Valve device
CN117146010B (zh) 多通阀
CN219734302U (zh) 多通阀、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9588178U (zh) 密封件、多通阀、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20302829U (zh) 一种新型密封结构的盘式多通阀
CN217874329U (zh) 控制阀及热管理系统
CN219282504U (zh) 一种多通阀
CN219102104U (zh) 流体控制模块
CN219493139U (zh) 控制阀及热管理系统
CN218267368U (zh) 控制阀及热管理系统
CN221003881U (zh) 多通阀
CN219588180U (zh) 阀芯、多通阀、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9734303U (zh) 阀芯、多通阀、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8992448U (zh) 阀装置及流体控制模块
CN218913838U (zh) 阀装置及流体控制模块
CN219102144U (zh) 流体控制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