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3838U - 阀装置及流体控制模块 - Google Patents

阀装置及流体控制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3838U
CN218913838U CN202222331560.8U CN202222331560U CN218913838U CN 218913838 U CN218913838 U CN 218913838U CN 202222331560 U CN202222331560 U CN 202222331560U CN 218913838 U CN218913838 U CN 218913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unit
port
valve port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315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3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3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阀装置及流体控制模块,阀装置具有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阀装置包括阀体、第一阀芯以及第二阀芯,阀体具有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第一阀口数量与第二阀口数量不同,第一阀芯具有第一导通腔以及第一导通口,在第一阀芯的横向截面,第一导通口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θ1,第二阀芯具有第二导通腔以及第二导通口,在第二阀芯的横向截面,第二导通口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θ2,且满足θ1与θ2大致相同;第一阀芯位于第一阀腔,第二阀芯位于第二阀腔,在第一阀芯的横向截面,第一导通口对应的圆心角大于两第一阀口的圆心角,在第二阀芯的横向截面,第二导通口对应的圆心角大于两第二阀口的圆心角,有助于降低了安装错误的几率。

Description

阀装置及流体控制模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流体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阀装置及流体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阀部件应用于系统管路中,阀部件用于控制系统管路中流体的通断或切换。将至少两个阀部件集成在一起形成阀装置,阀装置包括阀体与多个阀芯,阀体具有多个阀腔,需要将阀芯装配至对应的阀腔内时,因而需要识别阀芯与对应阀腔的对应关系。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阀装置及流体控制模块,便于阀装置的装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阀装置,所述阀装置具有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所述阀装置包括阀体、第一阀芯以及第二阀芯,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阀腔位于所述阀体内,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阀腔位于所述阀体内,所述阀体具有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所述第一阀口数量与所述第二阀口数量不同,所述第一阀芯具有第一导通腔以及第一导通口,所述第一导通口位于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一外周壁,所述第一导通口与所述第一导通腔连通,在所述第一阀芯的横向截面,所述第一导通口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θ1,所述第二阀芯具有第二导通腔以及第二导通口,所述第二导通口位于所述第二阀芯的第二外周壁,所述第二导通口与所述第二导通腔连通,在所述第二阀芯的横向截面,所述第二导通口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θ2,且满足θ1与θ2大致相同;
所述第一阀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阀腔,所述第一阀芯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阀口通断或切换,所述第二阀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阀腔,所述第二阀芯用于调节所述第二阀口通断或切换,在所述第一阀芯的横向截面,所述第一导通口对应的圆心角大于两所述第一阀口的圆心角,在所述第二阀芯的横向截面,所述第二导通口对应的圆心角大于两所述第二阀口的圆心角。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流体控制模块,包括连接体以及阀装置,所述阀装置为上述所述的阀装置,所述阀体与所述连接体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连接体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安装槽,所述阀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阀装置及流体控制模块,阀装置包括第一阀芯以及第二阀芯,第一阀芯具有第一导通口,在第一阀芯的横向截面,第一导通口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θ1,第二阀芯具有第二导通口,在第二阀芯的横向截面,第二导通口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θ2,且满足θ1与θ2 大致相同;提高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互换的可能性,有助于降低了安装错误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阀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实施例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阀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阀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阀装置的A-A剖视图;
图7为图3中阀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阀装置的B-B剖视图;
图9为图8中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阀装置另一实施例的B-B剖视图;
图11为图6中第一阀芯的结构视图;
图12为图11中第一阀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6中第二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6中第二阀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流体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流体控制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6中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流体控制模块;
10、阀装置;11、阀腔;111、第一阀腔;112、第二阀腔;12、参考面;
20、阀体;21、流道;212、阀口;213、接口;221、第一流道;222、第一单元流道;223、第二单元流道;224、第三单元流道;225、第一单元段;231、第二流道;232、第四单元流道;233、第五单元流道;234、第六单元流道;235、第七单元流道;236、第二单元段;24、第一阀口;241、第一单元阀口;242、第二单元阀口;243、第三单元阀口;2401、第二阀口; 244、第四单元阀口;245、第五单元阀口;246、第六单元阀口;247、第七单元阀口;251、第一接口;252、第二接口;253、第三接口;254、第四接口;255、第五接口;256、第六接口;257、第七接口;261、第一单元壁; 262、第二单元壁;263、第一侧壁;264、第二侧壁;266、主体部;267、安装板;268、凸环;2681、限位槽;269、槽结构;
30、阀芯;301、转动轴线;31、第一阀芯;311、第一转动轴线;312、第一开口部;3121、第一导通腔;3122、第一导通口;313、第一顶壁;314、第一外周壁;315、第一底壁;316、第一封闭部;318、第一限位部;319、第一连接部;32、第二阀芯;321、第二转动轴线;322、第二开口部;3221、第二导通腔;3222、第二导通口;323、第二顶壁;324、第二外周壁;325、第二底壁;326、第二封闭部;328、第二限位部;329、第二连接部;
40、驱动件;41、第一驱动件;42、第二驱动件;
50、壳体;51、容纳腔;
60、电路板;
70、连接体;71、安装部;711、安装槽;713、安装口;714、第一壁; 715、第二壁;72、通道;73、连接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9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阀装置10,阀装置 10具有阀腔11,阀装置10还包括阀体20以及阀芯30,至少部分阀腔11位于阀体20内,阀芯30位于阀腔11,阀体20具有阀口212、流道21以及接口213,阀口212能够与阀腔11连通,阀口212与流道21连通,流道21 与接口213连通,接口213位于阀体20的外侧壁,阀芯30能够用于调节阀口212。其中,外部管道内的管腔可以通过接口213与流道21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阀腔11包括第一阀腔111和第二阀腔112,至少部分第一阀腔111位于阀体20,至少部分第二阀腔112位于阀体20;阀芯30包括第一阀芯31以及第二阀芯32;阀口212包括第一阀口24以及第二阀口2401,第一阀口24能够与第一阀腔111连通,第二阀口2401能够与第二阀腔112 连通。其中,流道21的数量为多个,接口213的数量为多个,接口213分别与对应的流道21连通,多个流道21分为第一流道221与第二流道231,第一流道221与第一阀口24连通,第二流道231与第二阀口2401连通。第一阀芯3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阀腔111,第二阀芯3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阀腔112,第一阀芯31用于调节第一阀口24通断或切换,第二阀芯32用于调节第二阀口2401通断或切换;其中,第一阀口24沿第一阀芯31的周向排布,第二阀口2401沿第二阀芯32的周向排布。
在本实施例中,阀体20的形状没有严格的限制;例如:阀体20大致呈块状结构。阀体20包括主体部266以及安装板267,安装板267与主体部 266密封连接,安装板267与主体部266围成第一阀腔111以及第二阀腔112 的至少部分壁。具体的,主体部266具有两个槽结构269,槽结构269在主体部266的外侧壁形成有装配口,安装板267通过激光焊接或螺栓固定于主体部266,安装板267密封槽结构269的装配口,安装板267与对应槽结构 269的壁围成第一阀腔111或第二阀腔112的至少部分壁。安装板267呈板状结构。阀体20具有第一单元壁261、第二单元壁262、第一侧壁263以及第二侧壁264,第一单元壁261与第二单元壁262相背设置,第一侧壁263 与第二侧壁264相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腔111与第二阀腔112互不连通,第一流道221 与第二流道231互不连通。第一阀腔111与第二阀腔112互不连通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阀腔111与第二阀腔112中的工作介质无法相互流动,阀体20 不具有通道或者腔体将第一阀腔111与第二阀腔112连通;同样的,第一流道221与第二流道231互不连通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流道221与第二流道231 中的工作介质无法相互流动,阀体20不具有通道或者腔体将第一流道221 与第二流道231连通。当然,阀体20可以通过外部管路实现第一阀腔111与第二阀腔112的连通,或者第一流道221与第二流道231的连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其中一条第一流道221与其中一条第二流道231连通,可以减少外部的管路,简化系统管路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流道221具有第一单元段225,第一单元段225 通过第一阀口24与第一阀腔111连通,各第二流道231具有第二单元段236,第二单元段236通过第二阀口2401与第二阀腔112连通;第一单元段225 的延伸路径与第二单元段236的延伸路径呈平行设置。第一单元段225的延伸路径与对应的第一阀口24的中心线之间夹角为30度-65度,以能够减小工作介质由第一阀腔111至第一单元段225内的流阻;第二单元段236的延伸路径与对应的第二阀口2401的中心线之间夹角为30度-65度,以能够减小工作介质由第二阀腔112至第二单元段236内的流阻。其中,第一阀口24 的中心线穿过第一阀口24的几何中心处;第二阀口2401的中心线穿过第二阀口2401的几何中心处。优选的,第一单元段225的延伸路径与对应的第一阀口24的中心线之间夹角为45度;第二单元段236的延伸路径与对应的第二阀口2401的中心线之间夹角为45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口24数量与第二阀口2401数量不同。第一阀口 24数量为至少两个,工作介质由其中一第一阀口24进入至第一阀腔111,最后由另一第一阀口24流出;第二阀口240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工作介质由其中一第二阀口2401进入至第二阀腔112,最后由另一第二阀口2401流出。例如,第一阀口24的数量为N,各第一阀口24沿第一阀芯31的周向排布;第二阀口2401的数量为N+1,各第二阀口2401沿第二阀芯32的周向排布。其中,N为自然数。通过改变第一阀口24的数量和/或第二阀口2401 的数量,能够使阀装置10实现多种功能。例如,第一阀口24的数量为三个,第二阀口2401的数量为四个。第一阀口24包括第一单元阀口241、第二单元阀口242以及第三单元阀口243,阀装置可以实现三通功能;第二阀口2401包括第四单元阀口244、第五单元阀口245、第六单元阀口246以及第七单元阀口247,阀装置可以实现四通功能。第一单元阀口241、第二单元阀口 242以及第三单元阀口243沿第一阀芯31的周向排布,第四单元阀口244、第五单元阀口245、第六单元阀口246以及第七单元阀口247沿第二阀芯32 的周向排布。第一单元阀口241的中心线与第二单元阀口242的中心线夹角为θ5,第四单元阀口244的中心线与第五单元阀口245的中心线夹角为θ6,且满足θ5与θ6大致相同;第二单元阀口242的中心线与第三单元阀口243 的中心线夹角为θ7,第五单元阀口245的中心线与第六单元阀口246的中心线夹角为θ8,且满足θ7与θ8大致相同;第三单元阀口243的中心线与第一单元阀口241的中心线夹角为θ9,第六单元阀口246的中心线与第四单元阀口244的中心线夹角为θ10,且满足θ9与θ10大致相同。例如,第一单元阀口241的中心线与第二单元阀口242的中心线夹角为90度,第二单元阀口242的中心线与第三单元阀口243的中心线夹角为90度;第四单元阀口244的中心线与第五单元阀口245的中心线夹角为90度,第五单元阀口245的中心线与第六单元阀口246的中心线夹角为90度,第六单元阀口246的中心线与第七单元阀口247的中心线夹角为90度,第七单元阀口 247的中心线与第四单元阀口244的中心线夹角为90度。
第一流道221包括第一单元流道222、第二单元流道223以及第三单元流道224,第二流道231包括第四单元流道232、第五单元流道233、第六单元流道234以及第七单元流道235。接口213包括第一接口251、第二接口 252、第三接口253、第四接口254、第五接口255、第六接口256以及第七接口257,第一接口251与第一单元流道222连通,第二接口252与第二单元流道223连通,第三接口253与第三单元流道224连通,第四接口254与第四单元流道232连通,第五接口255与第五单元流道233连通,第六接口 256与第六单元流道234连通,第七接口257与第七单元流道235连通;第一单元流道222通过第一单元阀口241与第一阀腔111连通,第二单元流道 223通过第二单元阀口242与第一阀腔111连通,第三单元流道224通过第三单元阀口243与第一阀腔111连通;第四单元流道232通过第四单元阀口 244与第二阀腔112连通,第五单元流道233通过第五单元阀口245与第二阀腔112连通,第六单元流道234通过第六单元阀口246与第二阀腔112连通,第七单元流道235通过第七单元阀口247与第二阀腔112连通。第一接口251、第二接口252、第四接口254以及第五接口255位于阀体20的同一外侧壁,第三接口253、第六接口256以及第七接口257位于阀体20的同一外侧壁。第一接口251、第二接口252、第三接口253、第四接口254、第五接口255、第六接口256以及第七接口257可以位于阀体20的同一侧壁或不同的侧壁。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9所示,第一阀芯31的至少部分能够转动位于第一阀腔111,第二阀芯32的至少部分能够转动位于第二阀腔112,第一阀芯31的第一转动轴线311与第二阀芯32的第二转动轴线321之间呈夹角或平行设置。例如:第一转动轴线311与第二转动轴线321之间平行设置,以使阀装置10的结构紧凑;需要解释的是,第一阀芯31与第二阀芯32在忽略安装误差时,第一转动轴线311与第二转动轴线321之间平行设置。阀装置10具有一参考面12,第一转动轴线311位于参考面12,第二转动轴线 321位于参考面12。各第一流道221分别位于参考面12的两侧,各第二流道231分别位于参考面12的两侧,以能够合理的设置第一流道221以及第二流道231,以使阀装置10的结构紧凑。第一流道221与第二流道231未经过参考面12,避免第一流道221与第二流道231影响两阀腔11之间的间距,以能够尽可能的减小两阀腔11之间间距。第一侧壁263与第二侧壁264分别位于参考面12的两侧,各接口213位于第二单元壁262、第一侧壁263 和/或第二侧壁264。第一接口251、第二接口252、第三接口253、第四接口254、第五接口255、第六接口256以及第七接口257位于第二单元壁262;或者,第一接口251、第二接口252、第四接口254以及第五接口255位于第一侧壁263,第三接口253、第七接口257以及第六接口256位于第二侧壁264。第一单元流道222、第二单元流道223、第四单元流道232、第五单元流道233位于参考面12的一侧,第三单元流道224、第六单元流道234 以及第七单元流道235位于参考面12的另一侧。第一单元阀口241、第二单元阀口242、第四单元阀口244以及第五单元阀口245位于参考面12的一侧,第三单元阀口243、第六单元阀口246以及第七单元阀口247位于参考面12 的另一侧。第一单元段225的延伸路径与参考面12垂直设置,第二单元段 236的延伸路径与参考面12垂直设置,第一单元段225的延伸路径与参考面 12垂直设置,第二单元段236的延伸路径与参考面12垂直设置。第一阀口 24的中心线与参考面12的角度为45度;第二阀口2401的中心线与参考面12的角度为45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9以及图11至图14所示,第一阀芯31包括第一开口部312以及第一封闭部316,第一开口部312具有第一导通腔3121 以及第一导通口3122,第一导通腔3121与第一导通口3122连通,第一导通口3122位于第一阀芯31的第一外周壁314;第二阀芯32包括第二开口部 322以及第二封闭部326,第二开口部322具有第二导通腔3221以及第二导通口3222,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二导通口3222连通,第二导通口3222位于第二阀芯32的第二外周壁324。在第一阀芯31的横向截面,第一导通口 3122和第一封闭部316沿第一阀芯31的圆周方向排布;第二阀芯32包括第二封闭部326,在第二阀芯32的横向截面,第二导通口3222和第二封闭部 326沿第二阀芯32的圆周方向排布。需要解释的是:第一阀芯31的横向截面为沿垂直于第一阀芯31的轴向切割第一阀芯31得到的截面;第二阀芯32 的横向截面为沿垂直于第二阀芯32的轴向切割第二阀芯32得到的截面。第一阀芯31为球阀结构或柱阀结构;第二阀芯32为球阀结构或柱阀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通腔3121自第一阀芯31的第一外周壁314向第一阀芯31内部凹陷,第一封闭部316位于第一阀芯31的第一外周壁314,以能够便于加工第一导通腔3121以及第一封闭部316;第二导通腔3221自第二阀芯32的第二外周壁324向第二阀芯32内部凹陷,第二封闭部326位于第二阀芯32的第二外周壁324,以能够便于加工第二导通腔3121以及第二封闭部326。例如,第一外周壁314的部分为第一封闭部316,第二外周壁324的部分为第二封闭部326。第一阀芯3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阀腔111,第二阀芯3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阀腔112内时,第一封闭部316的至少部分与第一阀腔111的部分内壁接触,第二封闭部326的至少部分与第二阀腔 112的部分内壁接触;在第一阀芯31的横向截面,第一导通口3122对应的圆心角大于两第一阀口23的圆心角,第一导通腔3121能够与至少两个第一阀口24连通;在第二阀芯32的横向截面,第二导通口3222对应的圆心角大于两第二阀口2401的圆心角,第二导通腔3221能够与至少两个第二阀口 2401连通;在第一阀芯31的横向截面,第一封闭部316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第一阀口23的圆心角,第一封闭部316能够关闭至少一个第一阀口24;在第二阀芯32的横向截面,第二封闭部326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第二阀口2401 的圆心角,第二封闭部326能够关闭至少一个第二阀口2401。进一步的,在第一阀芯31的横向截面,第一导通口3122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相邻设置的两第一阀口23的圆心角,相邻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阀口24通过第一导通口 3122连通;在第二阀芯32的横向截面,第二导通口3222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相邻设置的两第二阀口2401的圆心角,相邻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阀口2401 通过第二导通口3222连通。其中,相邻设置的两第一阀口23之间的圆心角为θ11,相邻设置的两所述第二阀口(2401)之间的圆心角为θ12,第一阀口23的圆心角为θ13,第二阀口2401的圆心角为θ14。两第一阀口23的圆心角可以理解为:两个第一阀口23的圆心角以及θ12之和;两第二阀口 2401的圆心角可以理解为:两个第二阀口2401的圆心角以及θ14之和。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阀芯31的横向截面,第一导通口3122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θ1,第一封闭部316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θ3;在第二阀芯 32的横向截面,第二导通口3222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θ2,第二封闭部 326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θ4,且满足θ1与θ2大致相同,且满足θ3与θ4大致相同。θ1与θ2大致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在存在加工误差的情况下,θ1与θ2相同。θ3与θ4大致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在存在加工误差的情况下,θ3与θ4相同。在第一阀芯31的横向截面,第一导通口3122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180度,第一封闭部316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180度;在第二阀芯32的横向截面,第二导通口3222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180度,第二封闭部326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180度。其中,在第一阀芯31的横向截面,第一导通口3122的圆心在第一阀芯31的圆心处,第一封闭部316 的圆心在第一阀芯31的圆心处,第一阀口23的圆心在第一阀芯31的圆心处;在第二阀芯32的横向截面,第二导通口3222的圆心在第二阀芯32的圆心处,第二封闭部326的圆心在第二阀芯32的圆心处,第二阀口2401的圆心在第二阀芯32的圆心处。
在本实施例中,阀装置10的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单元模式与第二单元模式;第一单元模式具有以下模式之一:
第一模式,第一单元阀口241通过第一导通腔3121与第二单元阀口242 连通,第一封闭部316封闭第三单元阀口243,第一单元流道222通过第一导通腔3121与第二单元流道223连通;
第二模式,第二单元阀口242通过第一导通腔3121与第三单元阀口243 连通,第一封闭部316封闭第一单元阀口241,第二单元流道223通过第一导通腔3121与第三单元流道224连通;
第三模式,第一单元阀口241通过第一导通腔3121与第三单元阀口243 连通,第一封闭部316封闭第二单元阀口242,第一单元流道222通过第一导通腔3121与第三单元流道224连通;
第四模式,第一单元阀口241通过第一导通腔3121与第二单元阀口242 连通,第一单元阀口241通过第一导通腔3121与第三单元阀口243连通,第一单元阀口241的有效流通面积与第三单元阀口243的有效流通面积比例调节,第一单元流道222通过第一导通腔3121与第二单元流道223连通,第二单元流道223通过第一导通腔3121与第三单元流道224连通,第一单元流道222通过第一导通腔3121与第三单元流道224连通;
第二单元模式具有以下模式之一:
第五模式,第四单元阀口244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五单元阀口245 连通,第二封闭部326封闭第六单元阀口246以及第七单元阀口247,第四单元流道232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五单元流道233连通;
第六模式,第五单元阀口245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六单元阀口246 连通,第二封闭部326封闭第四单元阀口244以及第七单元阀口247,第五单元流道233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六单元流道234连通;
第七模式,第六单元阀口246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七单元阀口247 连通,第二封闭部326封闭第四单元阀口244以及第五单元阀口245,第六单元流道234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七单元流道235连通;
第八模式,第七单元阀口247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四单元阀口244 连通,第二封闭部326封闭第五单元阀口245以及第六单元阀口246,第七单元流道235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四单元流道232连通;
第九模式,第四单元阀口244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五单元阀口245 连通,第五单元阀口245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六单元阀口246连通,第二封闭部326封闭第七单元阀口247,第四单元阀口244的有效流通面积与第六单元阀口246的有效流通面积比例调节,第四单元流道232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五单元流道233连通,第四单元流道232通过第二导通腔 3221与第六单元流道234连通,第五单元流道233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六单元流道234连通;
第十模式,第五单元阀口245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六单元阀口246 连通,第六单元阀口246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七单元阀口247连通,第二封闭部326封闭第四单元阀口244,第五单元阀口245的有效流通面积与第七单元阀口247的有效流通面积比例调节,第五单元流道233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六单元流道234连通,第五单元流道233通过第二导通腔 3221与第七单元流道235连通,第六单元流道234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七单元流道235连通;
第十一模式,第四单元阀口244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五单元阀口 245连通,第四单元阀口244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七单元阀口247连通,第二封闭部326封闭第六单元阀口246,第五单元阀口245的有效流通面积与第七单元阀口247的有效流通面积比例调节,第四单元流道232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五单元流道233连通,第四单元流道232通过第二导通腔 3221与第七单元流道235连通,第五单元流道233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七单元流道235连通;
第十二模式,第四单元阀口244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六单元阀口 246连通,第四单元阀口244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七单元阀口247连通,第二封闭部326封闭第五单元阀口245,第四单元阀口244的有效流通面积与第六单元阀口246的有效流通面积比例调节,第四单元流道232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六单元流道234连通,第四单元流道232通过第二导通腔 3221与第七单元流道235连通,第六单元流道234通过第二导通腔3221与第七单元流道235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芯31还包括第一顶壁313以及第一底壁315,第一顶壁313与第一底壁315相背设置,第一外周壁314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顶壁313与第一底壁315之间,第一导通口3122位于第一外周壁314;第二阀芯32还包括第二顶壁323以及第二底壁325,第二顶壁323与第二底壁 325相背设置,第二外周壁324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顶壁323与第二底壁325 之间,第二导通口3222位于第二外周壁324。第一封闭部316位于第一外周壁314,第二封闭部326位于第二外周壁324。第一顶壁313的结构与第二顶壁323的结构相同,第一外周壁314的结构与第二外周壁324的结构相同,第一底壁315的结构与第二底壁325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芯31还包括第一限位部318,第一限位部318 位于第一底壁315,第一限位部318与阀体20转动连接,以能够对第一阀芯 31在第一阀腔111内的位置进行限定;第二阀芯32还包括第二限位部328,第二限位部328位于第二底壁325,第二限位部328与阀体20转动连接,以能够对第二阀芯32在第二阀腔112内的位置进行限定。第一限位部318为柱状结构,第二限位部328为柱状结构。例如:第一限位部318与第一底壁 315一体注塑;第二限位部328与第二底壁325一体注塑。第一限位部318 的结构与第二限位部328的结构相同。阀体20具有两限位槽2681,第一限位部318的至少部分与第二限位部328的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限位槽2681 内。阀体20包括凸环268,凸环268位于安装板267,凸环268内部的空间为限位槽268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芯31还包括第一连接部319,第一连接部319 的第一端部与第一顶壁313连接,第一连接部319的第二端部位于阀体20 的外部,第二阀芯32还包括第二连接部329,第二连接部329的第一端部与第二顶壁323连接,第二连接部329的第二端部位于阀体20的外部。阀体 20具有两通孔,第一连接部319的部分位于其中一通孔,第二连接部329的部分位于另一通孔。第一连接部319呈杆状,第一连接部319的轴线与第一阀芯31的第一转动轴线311重合设置;第二连接部329呈杆状,第二连接部329的轴线与第二阀芯32的第二转动轴线321重合设置。第一连接部 319与阀体20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第二连接部329与阀体20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第一连接部319与第一顶壁313一体或分体设置;第二连接部329与第二顶壁323一体或分体设置。例如,第二连接部329与第二顶壁323一体注塑。第一连接部319的结构与第二连接部329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阀装置10还包括壳体50以及驱动件40,驱动件40包括第一驱动件41以及第二驱动件42,第一驱动件41与第一阀芯31传动连接,第二驱动件42第二阀芯32传动连接,壳体50与阀体20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第一驱动件41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50内,第二驱动件42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50内。其中,第一驱动件41与第二驱动件42位于阀体20的同侧,可以降低壳体50的体积,以使阀装置10的结构更加紧凑。第一驱动件41与第一连接部319的第二端部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第一驱动件41能够驱动第一阀芯31转动,第二驱动件42与第二连接部329的第二端部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第二驱动件42能够驱动第二阀芯32转动。例如,第一驱动件41为电机,电机通过齿轮组等方式与第一连接部319联动,第一连接部319与齿轮组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二驱动件42 为电机,电机通过齿轮组等方式与第二连接部329联动,第二连接部329与齿轮组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等方式固定连接。壳体50的形状没有严格的限制;壳体50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于阀体20的第一单元壁261。壳体50 具有容纳腔51,壳体50固定于阀体20,第一驱动件41以及第二驱动件42 位于第一单元壁261,第一驱动件41的至少部分以及第二驱动件42的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51内。阀装置10还包括电路板60,电路板60位于壳体50 内,第一驱动件41与第二驱动件42与同一电路板60电连接和/或信号连接,减少了电路板60的数量,降低了材料的使用。其中,电路板60位于壳体50 的容纳腔51,电路板60与壳体50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例如:电路板60 通过螺钉等方式与壳体50连接。
如图15至图18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流体控制模块100,包括连接体70以及阀装置10,阀装置10采用以上各实施例中的阀装置10,阀装置 10与连接体70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连接体70具有通道72,通道72与流道21连通。其中,阀装置10通过螺栓、焊接等方式安装于连接体70。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体70包括安装部71,安装部71具有安装槽711,安装槽711在连接体70的侧壁具有安装口713,阀体20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槽711。阀装置10与连接体70进行装配时,阀体20由安装口713进入至安装槽711。其中,安装槽711具有轴线;需要理解的是,安装槽711的轴线经过安装槽711的几何中心,安装槽711的轴线经过安装口713的几何中心,安装槽711沿安装槽711的轴线延伸。安装部71包括第一壁714与第二壁715,第一壁714与第二壁715为安装槽711的部分壁;连接体70具有连接端口73,连接端口73位于第一壁714与第二壁715。阀体20的第一侧壁263至少部分位于安装槽711内,阀体20的第二侧壁264至少部分位于安装槽711内,接口213位于第一侧壁263与第二侧壁264,接口213与连接端口73连通。通道72的数量与接口213的数量相同。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装置(10)具有第一阀腔(111)和第二阀腔(112),所述阀装置(10)包括阀体(20)、第一阀芯(31)以及第二阀芯(32),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阀腔(111)位于所述阀体(20)内,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阀腔(112)位于所述阀体(20)内,所述阀体(20)具有第一阀口(24)与第二阀口(2401),所述第一阀口(24)数量与所述第二阀口(2401)数量不同,所述第一阀芯(31)具有第一导通腔(3121)以及第一导通口(3122),所述第一导通口(3122)位于所述第一阀芯(31)的第一外周壁(314),所述第一导通口(3122)与所述第一导通腔(3121)连通,在所述第一阀芯(31)的横向截面,所述第一导通口(3122)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θ1,所述第二阀芯(32)具有第二导通腔(3221)以及第二导通口(3222),所述第二导通口(3222)位于所述第二阀芯(32)的第二外周壁(324),所述第二导通口(3222)与所述第二导通腔(3221)连通,在所述第二阀芯(32)的横向截面,所述第二导通口(3222)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θ2,且满足θ1与θ2大致相同;
所述第一阀芯(3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阀腔(111),所述第一阀芯(31)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阀口(24)通断或切换,所述第二阀芯(3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阀腔(112),所述第二阀芯(32)用于调节所述第二阀口(2401)通断或切换,在所述第一阀芯(31)的横向截面,所述第一导通口(3122)对应的圆心角大于两所述第一阀口(24)的圆心角,在所述第二阀芯(32)的横向截面,所述第二导通口(3222)对应的圆心角大于两所述第二阀口(2401)的圆心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31)包括第一封闭部(316),在所述第一阀芯(31)的横向截面,所述第一导通口(3122)和所述第一封闭部(316)沿所述第一阀芯(31)的圆周方向排布,所述第一封闭部(316)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θ3;所述第二阀芯(32)包括第二封闭部(326),在所述第二阀芯(32)的横向截面,所述第二导通口(3222)和所述第二封闭部(326)沿所述第二阀芯(32)的圆周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封闭部(326)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θ4,且满足θ3与θ4大致相同;
在所述第一阀芯(31)的横向截面,所述第一封闭部(316)对应的圆心角大于所述第一阀口(24)的圆心角;在所述第二阀芯(32)的横向截面,所述第二封闭部(326)对应的圆心角大于所述第二阀口(2401)的圆心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腔(3121)自所述第一阀芯(31)的第一外周壁(314)向所述第一阀芯(31)内部凹陷,所述第一封闭部(316)位于所述第一阀芯(31)的第一外周壁(314),所述第一封闭部(316)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阀腔(111)的部分内壁接触;
所述第二导通腔(3221)自所述第二阀芯(32)的第二外周壁(324)向所述第二阀芯(32)内部凹陷,所述第二封闭部(326)位于所述第二阀芯(32)的第二外周壁(324),所述第二封闭部(326)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阀腔(112)的部分内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口(24)沿所述第一阀芯(31)的周向排布,所述第二阀口(2401)沿所述第二阀芯(32)的周向排布,在所述第一阀芯(31)的横向截面,所述第一导通口(3122)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相邻设置的两所述第一阀口(24)的圆心角,在所述第二阀芯(32)的横向截面,所述第二导通口(3222)对应的圆心角大于相邻设置的两所述第二阀口(2401)的圆心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口(24)数量为N,所述第二阀口(2401)数量为N+1;
所述第一阀口(24)包括第一单元阀口(241)、第二单元阀口(242)以及第三单元阀口(243),所述第二阀口(2401)包括第四单元阀口(244)、第五单元阀口(245)、第六单元阀口(246)以及第七单元阀口(247);
所述第一单元阀口(241)、所述第二单元阀口(242)以及所述第三单元阀口(243)沿所述第一阀芯(31)的周向排布,所述第四单元阀口(244)、所述第五单元阀口(245)、所述第六单元阀口(246)以及所述第七单元阀口(247)沿所述第二阀芯(32)的周向排布;或者,所述第一单元阀口(241)、所述第二单元阀口(242)以及所述第三单元阀口(243)沿所述第二阀芯(32)的周向排布,所述第四单元阀口(244)、所述第五单元阀口(245)、所述第六单元阀口(246)以及所述第七单元阀口(247)沿所述第一阀芯(31)的周向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阀口(241)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单元阀口(242)的中心线夹角为θ5,所述第四单元阀口(244)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五单元阀口(245)的中心线夹角为θ6,且满足θ5与θ6大致相同;
所述第二单元阀口(242)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单元阀口(243)的中心线夹角为θ7,所述第五单元阀口(245)的中心线与所述第六单元阀口(246)的中心线夹角为θ8,且满足θ7与θ8大致相同;
所述第三单元阀口(243)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单元阀口(241)的中心线夹角为θ9,所述第六单元阀口(246)的中心线与所述第四单元阀口(244)的中心线夹角为θ10,且满足θ9与θ10大致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阀口(241)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单元阀口(242)的中心线夹角为90度,所述第二单元阀口(242)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单元阀口(243)的中心线夹角为90度;
所述第四单元阀口(244)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五单元阀口(245)的中心线夹角为90度,所述第五单元阀口(245)的中心线与所述第六单元阀口(246)的中心线夹角为90度,所述第六单元阀口(246)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七单元阀口(247)的中心线夹角为90度,所述第七单元阀口(247)的中心线与所述第四单元阀口(244)的中心线夹角为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阀芯(31)的横向截面,所述第一导通口(3122)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180度,所述第一封闭部(316)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180度;
在所述第二阀芯(32)的横向截面,所述第二导通口(3222)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180度,所述第二封闭部(326)所对应的最大圆心角为18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装置(10)还包括:
第一驱动件(41)和第二驱动件(42),所述第一驱动件(41)与所述第一阀芯(31)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42)所述第二阀芯(32)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阀芯(31)的第一转动轴线(311)与所述第二阀芯(32)的第二转动轴线(321)呈平行设置;
壳体(50),所述壳体(50)与所述阀体(20)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4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50)内,所述第二驱动件(4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50)内。
10.流体控制模块(100),包括连接体(70)以及阀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装置(10)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10),所述阀体(20)与所述连接体(70)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连接体(70)包括安装部(71),所述安装部(71)具有安装槽(711),所述阀体(20)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711)。
CN202222331560.8U 2022-06-30 2022-08-31 阀装置及流体控制模块 Active CN21891383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5899X 2022-06-30
CN202221695899 2022-06-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3838U true CN218913838U (zh) 2023-04-25

Family

ID=8479318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11039.6U Active CN218294564U (zh) 2022-06-30 2022-07-26 控制阀
CN202222331560.8U Active CN218913838U (zh) 2022-06-30 2022-08-31 阀装置及流体控制模块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11039.6U Active CN218294564U (zh) 2022-06-30 2022-07-26 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829456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94564U (zh) 2023-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79601A (zh) 多通阀、阀芯、阀体及热管理系统
CN218913838U (zh) 阀装置及流体控制模块
CN111350841A (zh) 阀芯装置及电动阀门
CN116608293A (zh) 多通阀的阀芯、多通阀、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CN218582336U (zh) 多通道阀、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
CN115654177B (zh) 一种多通阀
CN219102104U (zh) 流体控制模块
CN218992448U (zh) 阀装置及流体控制模块
CN219102144U (zh) 流体控制模块
US11703135B2 (en) Multi-port coolant flow control valve assembly
WO2022070839A1 (ja) バルブ装置
CN116557591A (zh) 多通切换阀、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5523326A (zh) 控制阀
CN219588179U (zh) 多通阀的阀芯、多通阀、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CN114962722A (zh) 控制阀和流体控制装置
CN219282504U (zh) 一种多通阀
CN116697100A (zh) 控制阀
EP4361475A1 (en) Control valve
US11708913B2 (en) Valve
CN219639532U (zh) 四通阀、管路连接装置和热管理总成
WO2023143060A1 (zh) 电动阀及其制造方法
CN116538320A (zh) 流体控制组件
CN115727166A (zh) 流体控制组件和流体控制装置
WO2024098934A1 (zh) 多通道阀、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
CN117146011A (zh) 一种控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