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2497U - 一种状态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状态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82497U
CN219982497U CN202321408743.3U CN202321408743U CN219982497U CN 219982497 U CN219982497 U CN 219982497U CN 202321408743 U CN202321408743 U CN 202321408743U CN 219982497 U CN219982497 U CN 219982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groove
state
rod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87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刚
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Qinggu Furnitu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Qinggu Tra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Qinggu Trad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Qinggu Tra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087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82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82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82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状态转换装置,包括作为主体支撑的基准座、选择性转动设置在基准座上的从动件、与从动件连接并控制从动件相对于基准座滑动的控制件以及与从动件连接的主动件;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通过状态槽以及状态杆连接,状态槽包括轴孔以及滑槽,状态杆包括转轴以及滑轴;转轴与轴孔配合时,状态杆在状态槽中转动,主动件带动从动件相对于基准座转动;滑轴与滑槽配合时,状态杆在状态槽中滑动,主动件与从动件相对运动;通过从动件的滑动来实现状态槽与状态杆不同位置的配合,实现控制主动件运动时从动件的运动与否,从而实现家具不同状态的转换。

Description

一种状态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状态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家具的舒适性、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具舒适性的提高除了与用料以及人体工学的造型设计有关外,也会与功能性相关,而功能性的实现,一般会通过结构设计来实现,这对工程师和设计师来说,会是更难突破的点。
功能性丰富且舒适性高的家具,可动性是不可或缺,有的家具中,单个部件的简单运动就能实现一个功能,但其实很多看似简单的功能却可能需要多个部件有关联的运动而实现,比如家具的状态转换,并通过状态转换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因此状态的转换相对来说更加复杂,如何巧妙的实现家具状态的转换就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状态转换装置,包括作为主体支撑的基准座、选择性转动设置在基准座上的从动件、与从动件连接并控制从动件相对于基准座滑动的控制件以及与从动件连接的主动件;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通过状态槽以及状态杆连接,状态槽包括轴孔以及滑槽,状态杆包括转轴以及滑轴;转轴与轴孔配合时,状态杆在状态槽中转动,主动件带动从动件相对于基准座转动;滑轴与滑槽配合时,状态杆在状态槽中滑动,主动件与从动件相对运动;通过从动件的滑动来实现状态槽与状态杆不同位置的配合,实现控制主动件运动时从动件的运动与否,从而实现家具不同状态的转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状态转换装置,包括基准座、主动件、从动件以及控制件;基准座配置为该装置的主体支撑;从动件选择性转动设置在基准座上,且从动件沿左右滑动设置在基准座上,控制件与从动件连接并控制从动件相对于基准座滑动;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通过状态槽以及状态杆连接,状态杆设置在状态槽中,状态槽设置在主动件或从动件的其中一个上,状态杆设置在主动件或从动件的另一个上;状态槽包括轴孔以及滑槽,状态杆包括转轴以及滑轴,转轴与轴孔配合时,状态杆在状态槽中转动,主动件带动从动件相对于基准座转动;滑轴与滑槽配合时,状态杆在状态槽中滑动,主动件与从动件相对运动;控制件配置为带动从动件相对于基准座滑动的同时切换转轴或滑轴进入状态槽中。
主动件可由驱动装置或使用者直接驱动,状态槽与状态杆不同的配合控制了主动件与从动件的联动与否;通过控制件控制从动件沿左右方向相对于基准座左右滑动,此时状态槽与状态杆沿状态杆轴向相对运动,使状态杆的不同位置进入状态槽中,以此实现状态切换,如转轴位于状态槽中,转轴与轴孔转动配合时,控制件带动从动件滑动后,滑轴进入状态槽中,滑轴与滑槽滑动配合;主动件与从动件可分别连接家具的不同部件,通过主动件与从动件的联动与否,来实现家具状态的转换。
作为优选,状态槽沿前后方向布置,状态杆沿左右方向布置;所述的滑槽为一直槽,轴孔的直径大于滑槽的槽径;所述的转轴的直径大于滑轴的直径。转轴的直径较大,对应轴孔的直径也较大,因此转轴无法进入滑槽中,转轴只能在轴孔中转动,防止状态的随意切换;滑轴与滑槽的直径较小,滑轴不会停留在轴孔中转动,而会直接进入滑槽中滑动,也保证了状态的正常切换。
作为优选,从动件通过滑移件与基准座连接,控制件与滑移件连接;滑移件与基准座转动且滑动配合,控制件控制滑移件沿左右方向滑动,从动件随滑移件同步滑动。滑移件既能为从动件相对于基准座转动提供可能,更能带动从动件沿左右方向相对于基准座移动。
作为优选,滑移件为矩形框架结构,包括沿左右方向布置且互相平行的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两者一上一下插设在基准座上;基座上开设有导孔与导槽,第一导杆插设在导孔中并与导孔转动配合,第二导杆插设在导槽中,当第一导杆转动时,第二导杆在导槽中运动;所述导槽为弧形槽。第一导杆还能作为滑移件与从动件相对于基准座转动时的转动轴;第二导杆与导槽还能限制从动件的运动行程。
作为优选,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基准座的长度,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均可沿左右方向相对于基准座滑动。
作为优选,基准座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与从动件的其中一个上设有限位凸块,容置槽与从动件的另一个上设有限位槽;由滑移件控制从动件沿左右方向移动并使限位凸块进入限位槽中,此时从动件与基准座相对固定,滑轴能够在滑槽中移动;由滑移件控制从动件沿左右方向移动并使限位凸块与限位槽分开,此时从动件通过滑移件能够相对于基准座转动,转轴能够在轴孔中转动;限位凸块设置在容置槽中,在左右方向上,限位凸块与滑轴处于同一侧。为了进一步保持状态的稳定性,防止状态杆移动时带动从动件运动,故设置了用于限位的限位槽以及限位凸块,使滑轴在滑槽中时,限制从动件移动。
作为优选,控制件包括操作杆以及推拉杆,操作杆与推拉杆均转动设置在基准座上;操作杆配置为由使用者控制其转动并带动推拉杆转动,推拉杆配置为推拉杆在水平面上转动时带动从动件相对于基准座滑动。
作为优选,操作杆与推拉杆之间设有离合组件,离合组件包括按压件以及锁止件,锁止件沿其周向相对于基准座静止,锁止件沿竖直方向相对于基准座滑动,按压件与锁止件抵接并控制锁止件沿竖直方向运动;锁止件配置为向上运动时与操作杆卡接。锁止件与操作杆卡接时,操作杆无法转动,推拉杆也就无法转动;锁止件与操作间分离时,操作杆能够转动,推拉杆也能转动,发挥作用;离合组件相当于开关,增加了防误操作功能。
作为优选,基准座开设有安装槽,操作杆与推拉杆经安装槽互相连接,锁止件设置在安装槽中;锁止件与安装槽的其中一个上开设有锁止槽,锁止件与安装槽的另一个上设有锁止凸条,锁止凸条位于锁止槽中并锁定锁止件的周向转动。锁止凸条始终位于锁止槽中,当锁止件上下移动时,锁止凸条也会在锁止槽中移动;锁止槽开设在安装槽槽壁上并沿其安装槽径向方向凹陷,锁止凸条凸设在锁止件上并沿其径向方向凸出。
作为优选,锁止件上沿周向开设有若干卡槽,操作杆上对应设有若干卡齿,卡齿上宽下窄。卡齿进入卡槽时,锁止件将操作杆锁止,操作杆与基准座相对静止,无法相对于基准座转动;卡齿的形状使卡齿易于进入卡槽,能自适应调整操作杆的转动角度,即自适应调整卡齿相对于卡槽的位置,便于进入卡槽,避免卡齿无法进入卡槽中。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主动件可由驱动装置或使用者直接驱动,状态槽与状态杆不同的配合控制了主动件与从动件的联动与否;通过控制件控制从动件沿左右方向相对于基准座左右滑动,此时状态槽与状态杆沿状态杆轴向相对运动,使状态杆的不同位置进入状态槽中,以此实现状态切换,如转轴位于状态槽中,转轴与轴孔转动配合时,控制件带动从动件滑动后,滑轴进入状态槽中,滑轴与滑槽滑动配合;主动件与从动件可分别连接家具的不同部件,通过主动件与从动件的联动与否,来实现家具状态的转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座椅椅背未后仰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座椅椅背未后仰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座椅椅背未后仰时且限位槽未与限位凸块配合,座椅处于分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座椅椅背未后仰时且限位槽与限位凸块配合,座椅处于同步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座椅椅背未后仰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座椅处于分动状态时椅背运动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座椅分动状态下椅背后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座椅分动状态下椅背后仰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座椅分动状态下椅背后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座椅处于同步状态时椅背运动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座椅同步状态下椅背后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座椅同步状态下椅背后仰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转换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状态杆的转轴位于状态槽的轴孔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状态杆的滑轴位于状态槽的滑槽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分动状态下的控制件中按压件弹出,锁止件锁止操作杆和推拉杆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同步状态下的控制件中按压件按下,锁止件解锁操作杆和推拉杆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分动状态下的控制件中按压件弹出,锁止件锁止操作杆和推拉杆时的后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同步状态下的控制件中按压件按下,锁止件解锁操作杆和推拉杆时的后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控制件的爆炸图一;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控制件的爆炸图二;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按压件弹出,锁止件锁止操作杆和推拉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按压件弹出,锁止件锁止操作杆和推拉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按压件按下,锁止件解锁操作杆和推拉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按压件按下,锁止件解锁操作杆和推拉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各附图标记为:上支撑件1;上背板101;上背架102;第三连接杆103;下支撑件2;支撑架3;横框31;竖框32;支撑座4;座壳41;基座42;致动件5;主杆51;第一连接杆52;第二连接杆53;从动件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基准座9;连接座91;容置槽92;导孔94;导槽95;安装槽96;锁止槽97;主动件10;转换器11;状态槽12;轴孔121;滑槽122;状态杆13;转轴131;滑轴132;滑移件14;第一导杆141;第二导杆142;环槽143;限位凸块15;限位槽16;操作杆17;推拉杆18;按压件19;锁止件20;锁止凸条201;限制槽202;联动轴21;限位凸条211;卡槽22;卡齿23;顶块24;迎合块25。
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3-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状态转换装置,包括基准座9、主动件10、从动件6以及控制件;基准座9配置为该装置的主体支撑;从动件6选择性转动设置在基准座9上,且从动件6沿左右滑动设置在基准座9上,控制件与从动件6连接并控制从动件6相对于基准座9滑动;主动件10与从动件6之间通过状态槽12以及状态杆13连接,状态杆13设置在状态槽12中,状态槽12设置在主动件10或从动件6的其中一个上,状态杆13设置在主动件10或从动件6的另一个上;状态槽12包括轴孔121以及滑槽122,状态杆13包括转轴131以及滑轴132,转轴131与轴孔121配合时,状态杆13在状态槽12中转动,主动件10带动从动件6相对于基准座9转动;滑轴132与滑槽122配合时,状态杆13在状态槽12中滑动,主动件10与从动件6相对运动;控制件配置为带动从动件6相对于基准座9滑动的同时切换转轴131或滑轴132进入状态槽12中。
主动件10可由驱动装置或使用者直接驱动,状态槽12与状态杆13不同的配合控制了主动件10与从动件6的联动与否;通过控制件控制从动件6沿左右方向相对于基准座9左右滑动,此时状态槽12与状态杆13沿状态杆13轴向相对运动,使状态杆13的不同位置进入状态槽12中,以此实现状态切换,如转轴131位于状态槽12中,转轴131与轴孔121转动配合时,控制件带动从动件6滑动后,滑轴132进入状态槽12中,滑轴132与滑槽122滑动配合;主动件10与从动件6可分别连接家具的不同部件,通过主动件10与从动件6的联动与否,来实现家具状态的转换。
该状态转换装置可具体应用在一种多状态切换的座椅中,具体地说,如图1、5、6、8、10、12所示,该座椅包括:
支撑座4,配置为该座椅的主体支撑;
椅背,转动连接在支撑座4上;椅背包括上支撑件1与下支撑件2,上支撑件1与下支撑件2选择性地转动连接;
转换器11,设置在椅背与支撑座4之间;转换器11配置为选择性地连接或断开传动组件与致动件5之间的联动;
传动组件,设置在转换器11与支撑座4之间,传动组件配置为随椅背相对于支撑座4运动而运动;
致动件5,设置在转换器11与椅背之间,致动件5配置为致动件5运动时带动上支撑件1与下支撑件2相对转动;
还具有同步状态与分动状态,同步状态下,转换器11断开传动组件与致动件5之间的联动,椅背相对于支撑座4向后倾仰时,上支撑件1与下支撑件2同步运动;分动状态下,转换器11使传动组件与致动件5之间联动,椅背相对于支撑座4向后倾仰时,传动组件随椅背运动并带动致动件5运动,致动件5带动上支撑件1与下支撑件2相对转动。
通过转换器11的解锁与否,实现椅背不同运动状态的切换,具体是通过对传动组件与致动件5的联动情况进行切换,当转换器11断开传动组件与致动件5之间的联动时,即传动组件运动不会造成致动件5运动,此时座椅处于同步状态,椅背为一整体,上支撑件1与下支撑件2相对静止,只能整体运动,可像传统办公椅的常规单背一样整体后仰;当转换器11将传动组件与致动件5联动时,传动组件随椅背运动而运动时,就会带动致动件5一同运动,致动件5进一步带动上支撑件1与下支撑件2相对转动,实现上下双背分动的效果,这是一个椅背整体后仰,加上椅背局部相对转动的过程,从而使椅背在向后倾仰的同时,上下双背之间产生夹角,椅背整体弯曲产生包裹感,提高舒适性;转换器11的存在相当于是座椅状态切换的一个开关,使用者可按需切换座椅的运动状态,既能适应不同需求的人群,又能防止结构过度损耗,延长了使用寿命。
具体地说,椅背通过支撑架3连接在支撑座4上,支撑架3转动设置在支撑座4上,上支撑件1转动设置在支撑架3上,致动件5的两端分别与上支撑件1以及传动组件转动连接;同步状态下,致动件5与支撑架3相对静止,支撑架3、上支撑件1与下支撑件2均同步运动,当支撑架3向后倾倒时,支撑件3与椅背同步向后倾仰,与传统椅背的倾仰无异;分动状态下,致动件5与支撑架3相对转动,带动上支撑件1与下支撑件2相对于支撑架3转动,当支撑架3向后倾倒时,在传动组件的作用下,致动件5与支撑架3相对运动,上支撑件1受致动件5作用而相对于支撑架3向前转动,上支撑件1下端向后靠近支撑架3,上支撑件1与下支撑件2之间的夹角减小以包裹人体背部。
传统的单椅背被分为上背与下背,即上支撑件1与下支撑件2,并通过上支撑件1相对于支撑架3的转动实现上支撑件1与下支撑件2之间的开合运动,并且,在椅背向后倒的同时(即支撑架3向后倾倒时),上支撑件1与下支撑件2同步发生相对转动,减小两者之间的夹角,使办公椅达到休闲椅随背弯曲包裹的效果,该效果让使用者能感受到向后躺在座椅上时上支撑件1与下支撑件2给予的包裹感,从而提升了舒适性。上支撑件1与支撑架3的相对转动是通过传动组件以及致动件5实现的,传动组件配置为在椅背向后倒时驱动致动件5相对于支撑架3运动,而致动件5绕开支撑架3,单独与上支撑件1连接,在致动件5与支撑架3相对运动时,就能同步带动上支撑件1相对于支撑架3运动;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将休闲椅随背弯曲包裹的功能通过连杆机构实现,解决了使用气杆来实现的问题,使得调节快速流畅,效果更佳,缩小了所需体积,节省了成本,而且通过上述方案可将休闲椅的随背调节功能移植到办公椅中。
该座椅实现随背弯曲包裹的逻辑是,先将椅背分为上下两个板块,即上背与下背,赋予上背与下背可以开合的能力;进一步地,开合能力由致动件5牵动上支撑件1实现,因此致动件5应与支撑架3能够相对运动;再进一步地,传动组件的连杆组件能够带动致动件5相对于支撑架3运动;再进一步地,传动组件与致动件5之间的联动与否由转换器11控制;具体地说:
如图1-12所示,传统的椅背被上下分割为上支撑件1与下支撑件2,上支撑件1包括上背板101以及上背架102,上背板101为板件,上背板101的上端部与上背架102的上端部插接后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上背板101的下端部与上背架102的下端部也插接在一起,故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上背架102包括向前延伸的第三连接杆103,第三连接杆103位于上背架102的下端部,第三连接杆103向前向下倾斜,其前端与上背板101连接,其后端与上背架102下端部连接,所述支撑架3与上背架102的下端部转动连接,第三连接杆103增加了上背板101下端与支撑架3之间的间距;下支撑件2为板件,下支撑件2的上端部与上背板101的下端部转动连接,两者可绕左右方向的轴线相对转动以实现开合运动。
上支撑件1与下支撑件2的开合运动需要有致动件5带动实现:致动件5的下端部与传动组件连接,致动件5的上端部与上支撑件1的下端部转动连接,且致动件5与上支撑件1的转动连接点位于支撑架3与上支撑件1转动连接点的前方;具体地说,上背板101的下端部与第三连接杆103的前端部插接,同时致动件5的上端部也插入该位置,并通过转轴与上支撑件1转动连接,致动件5上端部前后的第三连接杆103处设有缺口,以为致动件5的转动提供空间;由于第三连接杆103增加了上背板101下端与支撑架3之间的间距,使两个转动连接点之间具有间距,致动件5、支撑架3均与上支撑件1下端部转动连接,通过第三连接杆103使致动件5与上支撑件1的连接点和支撑架3与上支撑件1的连接点分离,进而实现上支撑件1能在致动件5作用下相对于支撑架3转动,即上支撑件1与支撑架3可绕左右方向的轴线相对转动。
下支撑件2下端部转动连接在致动件5上,下支撑件2上端部与上支撑件1下端部转动连接,当支撑架3向后倾倒时,致动件5下端向前运动,致动件5的上端向后运动,上支撑件1下端与下支撑件2上端向后靠近支撑架3,下支撑件2下端向前远离支撑架3;致动件5与上支撑件1的转动连接点位于支撑架3与上支撑件1转动连接点的前方,两个转动点之间具有距离,才能使得致动件5在相对于支撑架3运动时,能够带动上支撑件1相对于支撑架3转动,若两个连接点位于同一处,致动件5则无法带动上支撑件1相对于支撑架3转动;致动件5运动除了能带动上支撑件1相对于支撑架3转动外,还能带动下支撑件2相对于支撑架3运动,且下支撑件2的上端靠近支撑架3,下端远离支撑架3,这样能进一步实现椅背的弯曲张合。
再进一步地,如图5、8、12所示,致动件5包括主杆51、位于主杆51上端部的第一连接杆52以及位于主杆51下端部的第二连接杆53,第一连接杆52与第二连接杆53均向前凸出于主杆51;第一连接杆52与上支撑件1的上端部连接,第二连接杆53与下支撑件2的下端部连接;致动件5不是一根光杆,而是近似F形;第一连接杆52的目的是与第三连接杆103的前端部转动连接,两者配合让上支撑件1与支撑架3的连接点和上支撑件1与致动件5的连接点之间形成间距,第二连接杆53的目的是撑起下支撑件2下部,让下支撑件2与上支撑件1形成合理连续的贴合面以供人体背部贴靠;第一连接杆52与主杆51一体成型,第一连接杆52相对于主杆51向前向上倾斜,第二连接杆53与主杆51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53与主杆51的转动范围为8-10°;第二连接杆53与主杆51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53与下支撑件2也是转动连接,从而使下支撑件2与主杆51之间较为灵活,不会在分动状态下,上支撑件1与下支撑件2开合运动时造成阻碍。
传动组件可有多种选择,只需带动致动件5能与支撑架3相对转动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随背弯曲包裹功移植到办公椅形式的座椅中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因此优先选择简单且巧妙的结构,如连杆结构;本实用新型中实现状态的转换离不开转换器11,转换器11设置在传动组件与致动件5之间,具体地说:
如图2-5、7、8、11、12所示,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基准座9以及主动件10,基准座9与支撑架3固定连接,基准座9、支撑架3均与支撑座4转动连接,第一连杆7的一端与支撑座4转动连接,第二连杆8上端与第一连杆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8的下端与基准座9转动连接,支撑座4、基准座9、第一连杆7以及第二连杆8构成一四连杆机构,且支撑座4配置为主体支撑,保持相对静止;基准座9以及第一连杆7相对于支撑座4转动时,第二连杆8保持大致竖直;主动件10与第二连杆8的上端转动连接,转换器11转动设置在基准座9上,且转换器11的前端部与主动件10转动连接,转换器11的后端部与致动件5转动连接。
传动组件中各连杆的运动是由椅背后倒时,支撑架3的向后倾仰驱动的,当人体在该座椅上向后倒时,支撑架3的运动导致了传动组件中各个连杆的联动,实现椅背后倒与上、下支撑件2弯曲包裹的同步进行,动作流畅,使用感受更加舒适。
在支撑座4、基准座9、第一连杆7以及第二连杆8组成的四连杆机构中,通过连接点位置以及连接点之间距离的配置,使得第二连杆8在运动中保持大致竖直,从而使第二连杆8起到拉动主动件10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4、5、7、8、11、12、13-15所示,转换器11相对于支撑架3选择性转动连接,转换器11后端部与致动件5转动连接;转换器11包括状态槽12,传动组件的主动件10上设有一状态杆13,状态杆13设置在状态槽12中;状态槽12包括轴孔121以及滑槽122,状态杆13包括转轴131以及滑轴132,当状态杆13的转轴131位于状态槽12的轴孔121中时,该座椅处于分动状态,传动组件与致动件5联动;当状态杆13的滑轴132处于状态槽12的滑槽122中时,该座椅处于同步状态,断开传动组件与致动件5之间的联动。转换器11上的状态槽12与传动组件上的状态杆13之间的互相配合实现了该座椅在分动状态与同步状态之间的切换,滑轴132在滑槽122中可滑动,使传动组件与致动件5断开联动,座椅处于同步状态;转轴131在轴孔121中不可滑动只能转动,传动组件能带动转换器11运动,进而带动致动件5运动,使传动组件与致动件5联动,座椅处于分动状态。
状态槽12沿前后方向布置,状态杆13沿左右方向布置;所述的轴孔121为一转孔,所述的滑槽122为一直槽,轴孔121的直径大于滑槽122的槽径;所述的转轴131直径大于滑轴132直径。轴孔121的直径较大,对应转轴131的直径也较大,因此转轴131无法进入滑槽122中,转轴131只能在轴孔121中转动,为保持在分动状态下提供了保证;滑轴132与滑槽122的直径较小,滑轴132不会停留在轴孔121中转动,而会直接进入滑槽122中滑动,也保证了同步状态下的稳定运行。
转换器11包括从动件6以及滑移件14,从动件6设置在滑移件14上并与滑移件14于左右方向上相对固定,滑移件14转动连接在基准座9上,滑移件14配置为能够带动从动件6相对于基准座9转动且能够带动从动件6沿左右方向移动;从动件6的上端部与基准座9转动连接,从动件6的前端部开设有所述的状态槽12,并与主动件10上的状态杆13连接,从动件6的后端部与致动件5的下端部转动连接;转轴131在轴孔121中还是滑轴132位于滑槽122中,是通过滑移件14控制的,滑移件14带动从动件6左右移动的同时,也是在状态杆13上切换不同位置,从而控制转轴131还是滑轴132处于状态槽12中,也就控制了该座椅是处于同步状态还是分动状态。
椅背向后倾仰时,支撑架3相对于支撑座4向下向后转动,与支撑架3固定在一起的基准座9也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杆8向下向前运动,第二连杆8带动第一连杆7相对于支撑座4向下向后转动,同时拉动主动件10向前向下运动;在分动状态下,所述转轴131位于轴孔121中,主动件10拉动从动件6相对于基准座9向前转动,进而带动致动件5相对于基准座9以及支撑架3运动;在同步状态下,滑轴132位于滑槽122中,主动件10运动而从动件6相对于基准座9静止,致动件5也就相对于基准座9以及支撑架3静止。
再进一步地,转换器11包括设置在基准座9上的控制件,控制件与从动件6连接并控制从动件6相对于基准座9滑动,控制件配置为带动从动件6相对于基准座9滑动的同时切换转轴131或滑轴132进入状态槽12中;具体地说:
如图16-25所示,控制件具体通过与滑移件14连接而与从动件6间接连接,滑移件14为矩形框架结构,包括沿左右方向布置且互相平行的第一导杆141与第二导杆142,第一导杆141与第二导杆142两者一上一下插设在基准座9上;基准座9上开设有导孔94与导槽95,第一导杆141插设在导孔94中并与导孔94转动配合,第二导杆142插设在导槽95中,第一导杆141与第二导杆142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基准座9的长度,第一导杆141与第二导杆142均可沿左右方向相对于基准座9滑动;当第一导杆141转动时,第二导杆142在导槽95中运动;所述导槽95为弧形槽;第一导杆141还能作为滑移件14与从动件6相对于基准座9转动时的转动轴;第二导杆142与导槽95还能限制从动件6的运动行程;第二导杆142上沿径向向内减薄形成有环槽143,从动件6设置在环槽143上以实现与第二导杆142左右方向的相对固定,滑移件14拼接而成,以使从动件6能够设置在环槽143处。
基准座9向后延伸有连接座91,连接座91中空并形成有容置槽92,所述的从动件6位于容置槽92中并与连接座91转动连接;连接座91的上下方向敞开,从动件6设置在连接座91的容置槽92中,致动件5下端部位于容置槽92中并与从动件6转动连接,连接座91向后延伸超出基准座9本体,使致动件5具有运动空间,致动件5运动时不会与基准座9产生干涉。
容置槽92中设有限位凸块15,从动件6上对应开设有限位槽16;由滑移件14控制从动件6沿左右方向移动并使限位凸块15进入限位槽16中,此时从动件6与基准座9相对固定,滑轴132能够在滑槽122中移动,该座椅处于同步状态;由滑移件14控制从动件6沿左右方向移动并使限位凸块15与限位槽16分开,此时从动件6通过滑移件14能够相对于基准座9转动,转轴131能够在轴孔121中转动,该座椅处于分动状态。为了进一步保持同步状态的稳定性,防止状态杆13移动时带动从动件6运动,故设置了在同步状态下配合限位的限位槽16以及限位凸块15。
控制件包括操作杆17以及推拉杆18,操作杆17与推拉杆18均转动设置在基准座9上;操作杆17配置为由使用者控制其转动并带动推拉杆18转动,推拉杆18配置为推拉杆18在水平面上转动时带动滑移件14以及从动件6相对于基准座9滑动;操作杆17与推拉杆18之间设有离合组件,离合组件包括按压件19以及锁止件20,锁止件20沿其周向相对于基准座9静止,锁止件20沿竖直方向相对于基准座9滑动,按压件19与锁止件20抵接并控制锁止件20沿竖直方向运动;锁止件20配置为向上运动时与操作杆17卡接。锁止件20与操作件卡接时,操作杆17无法转动,推拉杆18也就无法转动;锁止件20与操作杆17分离时,操作杆17能够转动,推拉杆18也能转动,发挥作用;离合组件相当于开关,增加了防误操作功能。
基准座9开设有安装槽96,安装槽96沿上下方向贯通基准座9,操作杆17与推拉杆18分别位于基准座9的上下两侧,操作杆17与推拉杆18经安装槽96互相连接;锁止件20设置在安装槽96中并于安装槽96中滑动。操作杆17与推拉杆18位于基准座9的两侧,且操作杆17位于较易触摸和操作的一侧,即基准座9的上侧或外侧,而推拉杆18则位于难以或无法触摸,即与滑移件14连接的一侧,以此通过操作杆17控制滑移件14和从动件6运动。
锁止件20与安装槽96的其中一个上开设有锁止槽97,锁止件20与安装槽96的另一个上设有锁止凸条201,锁止凸条201位于锁止槽97中并锁定锁止件20的周向转动。锁止凸条201始终位于锁止槽97中,当锁止件20上下移动时,锁止凸条201也会在锁止槽97中移动;锁止槽97开设在安装槽96槽壁上并沿其安装槽96径向凹陷,锁止凸条201凸设在锁止件20上并沿其径向凸出。
操作杆17包括位于安装槽96中的联动轴21,联动轴21与推拉杆18固定连接;锁止件20套设在联动轴21上。联动轴21与推拉杆18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同时也可拆卸连接,使操作杆17与推拉杆18能处于基准座9的内外或上下两侧;锁止件20套设在联动轴21上而能在联动轴21上沿竖直方向滑动,保证锁止件20在安装槽96中滑动的稳定性;联动轴21上设有竖直设置的限位凸条211,锁止件20朝向联动轴21的一侧对应开设有限制槽202;周向方向上,限制槽202的宽度大于限位凸条211的宽度,操作杆17转动时,限位凸条211在限制槽202中移动。限位凸条211与限制槽202的配合限制了操作杆17的转动范围。
锁止件20上沿周向开设有若干卡槽22,操作杆17上对应设有若干卡齿23,卡齿23上宽下窄,锁止件20向上移动时卡齿23进入卡槽22中,锁止件20向下移动时,卡齿23与卡槽22脱离。卡齿23进入卡槽22时,锁止件20将操作杆17锁止,操作杆17与基准座9相对静止,无法相对于基准座9转动;卡齿23的形状使卡齿23易于进入卡槽22,能自适应调整操作杆17的转动角度,即自适应调整卡齿23相对于卡槽22的位置,便于进入卡槽22,避免卡齿23无法进入卡槽22中;按压件19滑动设置在操作杆17上,按压件19向下延伸有顶块24,锁止件20设有迎合块25,迎合块25位于卡槽22之间,顶块24向下凸出于操作杆17并与迎合块25抵靠。按压件19露于操作杆17表面以便操作,顶块24使按压件19能控制位于安装槽96中的锁止件20。顶块24同时也是按压件19与操作杆17的卡接件。每三个卡槽22一组,共有四组,每组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的迎合块25,每组的三个卡槽22对应有两个卡齿23,当操作件相对于锁止件20转动时,卡齿23在卡槽22间切换位置。
按压件19位于锁止件20上方,锁止件20上方设有弹簧(未图示),弹簧配置为作用于锁止件20并始终给予锁止件20向上移动的弹力。弹簧使锁止件20在未受到按压件19作用时向上运动或向上顶住锁止件20,使卡齿23与卡槽22卡接。
在切换状态时,先将按压件19向下按压,推动锁止件20下移,卡齿23从卡槽22中脱离,再转动操作杆17,联动轴21带动推拉杆18转动,推拉杆18拉动滑移件14和从动件6沿左右方向滑动,滑动完成后,松开按压件19,锁止件20被弹簧向上顶升,使卡齿23与卡槽22重新卡接。
支撑架3为L形框架结构,支撑架3包括横框31与竖框32,基准座9由下往上与横框31插合并通过螺栓连接;基准座9与支撑架3插合后两者形成一整体,不破坏一体性与美观度,分开成型的目的是简化两者的结构,降低开模和生产成本。
支撑座4包括座壳41以及所述基座42,座壳41与基座42固定连接,基准座9、支撑架3均与座壳4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7与基座42转动连接;座壳41包覆在基座42外,支撑架3可连接在座壳41外,第一连杆7与座壳41内部的基座42连接,两者能不冲突地与支撑座4转动连接,前后方向上紧凑的同时,左右方向上互相避让,空间布置更加合理。

Claims (10)

1.一种状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准座、主动件、从动件以及控制件;基准座配置为该装置的主体支撑;从动件选择性转动设置在基准座上,且从动件沿左右滑动设置在基准座上,控制件与从动件连接并控制从动件相对于基准座滑动;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通过状态槽以及状态杆连接,状态杆设置在状态槽中,状态槽设置在主动件或从动件的其中一个上,状态杆设置在主动件或从动件的另一个上;状态槽包括轴孔以及滑槽,状态杆包括转轴以及滑轴,转轴与轴孔配合时,状态杆在状态槽中转动,主动件带动从动件相对于基准座转动;滑轴与滑槽配合时,状态杆在状态槽中滑动,主动件与从动件相对运动;控制件配置为带动从动件相对于基准座滑动的同时切换转轴或滑轴进入状态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状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状态槽沿前后方向布置,状态杆沿左右方向布置;所述的滑槽为一直槽,轴孔的直径大于滑槽的槽径;所述的转轴的直径大于滑轴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状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动件通过滑移件与基准座连接,控制件与滑移件连接;滑移件与基准座转动且滑动配合,控制件控制滑移件沿左右方向滑动,从动件随滑移件同步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状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滑移件为矩形框架结构,包括沿左右方向布置且互相平行的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两者一上一下插设在基准座上;基座上开设有导孔与导槽,第一导杆插设在导孔中并与导孔转动配合,第二导杆插设在导槽中,当第一导杆转动时,第二导杆在导槽中运动;所述导槽为弧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状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基准座的长度,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均可沿左右方向相对于基准座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状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准座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与从动件的其中一个上设有限位凸块,容置槽与从动件的另一个上设有限位槽;由滑移件控制从动件沿左右方向移动并使限位凸块进入限位槽中,此时从动件与中间座相对固定,滑轴能够在滑槽中移动;由滑移件控制从动件沿左右方向移动并使限位凸块与限位槽分开,此时从动件通过滑移件能够相对于中间座转动,转轴能够在轴孔中转动;限位凸块设置在容置槽中,在左右方向上,限位凸块与滑轴处于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状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件包括操作杆以及推拉杆,操作杆与推拉杆均转动设置在基准座上;操作杆配置为由使用者控制其转动并带动推拉杆转动,推拉杆配置为推拉杆在水平面上转动时带动从动件相对于基准座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状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杆与推拉杆之间设有离合组件,离合组件包括按压件以及锁止件,锁止件沿其周向相对于基准座静止,锁止件沿竖直方向相对于基准座滑动,按压件与锁止件抵接并控制锁止件沿竖直方向运动;锁止件配置为向上运动时与操作杆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状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基准座开设有安装槽,操作杆与推拉杆经安装槽互相连接,锁止件设置在安装槽中;锁止件与安装槽的其中一个上开设有锁止槽,锁止件与安装槽的另一个上设有锁止凸条,锁止凸条位于锁止槽中并锁定锁止件的周向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状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止件上沿周向开设有若干卡槽,操作杆上对应设有若干卡齿,卡齿上宽下窄。
CN202321408743.3U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状态转换装置 Active CN219982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8743.3U CN219982497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状态转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8743.3U CN219982497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状态转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82497U true CN219982497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07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8743.3U Active CN219982497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状态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824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23452B (zh) 智能家用沙发座椅
CA2319498C (en) Multi-position chair control mechanism for synchronously adjusting the seat and backrest of a chair
EP0494701A2 (en) Baby carriage
CN219982497U (zh) 一种状态转换装置
CN216140048U (zh) 儿童推车
CN210727231U (zh) 家用智能沙发座椅
JP2643844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チェア
CN220069226U (zh) 一种防误触控制机构
US20020180252A1 (en) Chair
CN221204696U (zh) 一种椅背运动装置
CN116584773A (zh) 一种多状态切换的座椅
CN218127699U (zh) 一种椅背调节结构
CN211092837U (zh) 搁脚板锁止件开关控制机构及装置
WO2022091214A1 (ja) 椅子
JP2001029169A (ja) 椅子の支持装置
JP4771190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チェア
CN113080643A (zh) 一种休闲椅
CN219940128U (zh) 一种分离式椅背
CN219270528U (zh) 一种靠背调节结构及座椅
CN220174785U (zh) 一种椅子
JPH11169255A (ja) 椅子のロッキング構造
JP3140382B2 (ja) 椅 子
CN217374625U (zh) 儿童推车
CN212047540U (zh) 一种儿童座椅、儿童推车和儿童餐椅
CN221476840U (zh) 高度调节机构以及可调式腰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3300 Factory Building No. 3, Sunshine Industrial Functional Zone, Dipu Street, Anj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elf declare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Qinggu Furnitur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3300 Floor 1, Building 1, eas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ettlement in Kangshan Village, Dipu Street, Anj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Qinggu Trad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