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74625U - 儿童推车 - Google Patents

儿童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74625U
CN217374625U CN202123219914.1U CN202123219914U CN217374625U CN 217374625 U CN217374625 U CN 217374625U CN 202123219914 U CN202123219914 U CN 202123219914U CN 217374625 U CN217374625 U CN 217374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locking
pedal
driven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1991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水毅
刘春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enwang Baby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enwang Bab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enwang Baby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enwang Bab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1991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74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74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746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儿童推车,其包括车架、可相对前后旋转地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座椅、设置于所述座椅与车架之间的可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座椅锁定机构、上侧枢接于所述座椅的脚踏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一侧与座椅锁定机构配合设置,另一侧与脚踏件配合设置;且所述联动机构被设置为,其可被往上旋转的脚踏件联动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所述座椅锁定机构被解锁后,所述座椅与车架可相对旋转。如此设置,使得只需往上旋转脚踏件,不但可实现脚踏件旋转以避免脚踏件与车架干涉,还能实现座椅锁定机构的解锁,如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旋转操作更简单。

Description

儿童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儿童推车一般包括车架、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座椅,座椅一般包括一支撑部以及下侧枢接于支撑部或车架的背靠,孩童坐在座椅的支撑部上,背部可靠着背靠,父母推着儿童推车移动。为使得孩童乘坐更舒适,座椅的支撑部上设置一脚踏件供孩童脚踏,而且脚踏件上侧一般枢接于支撑部,从而在儿童推车收合时,可旋转脚踏件,使其与座椅的支撑部或者车架靠近,从而减少整个儿童推车的体积。
有些儿童推车为了使得父母照顾孩童更方便,将座椅设置成可相对车架前后旋转,从而实现座椅前后换向。但是因为有脚踏件存在,从而为避免干涉,在旋转座椅时,先将脚踏件往上旋转至避免车架干涉的角度,再解锁座椅与车架之间的座椅锁定机构,座椅锁定机构解锁后,相对车架旋转座椅,实现座椅换向。即是说,传统设计中,要实现座椅的旋转,需要进行两步操作,即先旋转脚踏件,再操作相关结构去解锁座椅锁定机构,如此,座椅的旋转操作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儿童推车,其在脚踏件往上旋转时可通过联动机构解锁座椅锁定机构,从而座椅旋转操作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车架、可相对前后旋转地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座椅、设置于所述座椅与车架之间的可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座椅锁定机构、上侧枢接于所述座椅的脚踏件,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一侧与座椅锁定机构配合设置,另一侧与脚踏件配合设置;且所述联动机构被设置为,其可被往上旋转的脚踏件联动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
所述座椅包括支撑部,所述车架包括一连接座,所述支撑部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与所述连接座,所述座椅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于连接座之间;所述脚踏件上侧枢接于所述支撑部。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一端与脚踏件连接,另一端与座椅锁定机构连接,往上旋转的脚踏件可拉动所述第一联动件移动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与脚踏件配合设置的从动件、一端与所述从动件连接的第一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另一端与所述座椅锁定机构连接;所述从动件与所述支撑部连接,且所述从动件可相对支撑部旋转或/和移动,所述从动件被设置为,其被可往上旋转的脚踏件带动而旋转或/和移动,且所述第一联动件可被旋转或/和移动的从动件驱动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与脚踏件配合设置的从动件、一端与所述从动件连接的第一联动件、与所述第一联动件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二联动件与所述座椅锁定机构配合设置;所述从动件与所述支撑部连接,且所述从动件可相对支撑部旋转或/和移动,所述从动件被设置为,其被可往上旋转的脚踏件带动而旋转或/和移动,且所述第一联动件可在旋转或/和移动的从动件的驱动下拉动所述第二联动件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
所述从动件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脚踏件上设置有驱动块,且所述驱动块与从动件被设置为,当所述脚踏件旋转时,所述驱动块随之旋转,旋转的驱动块与从动件接触后可驱动从动件一起旋转;较佳的,所述驱动块至少部分位于从动件一侧,且所述驱动块与从动件间隔设置。
所述从动件可相对移动地与支撑部连接,所述从动件与脚踏件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弧形斜面与配合杆,配合杆朝向弧形斜面的一端与弧形斜面抵触,当脚踏件旋转时,通过配合杆与弧形斜面的配合,所述从动件相对支撑部移动,从而驱动第一联动件解锁座椅锁定机构;较佳的,设置有所述弧形斜面的从动件或脚踏件朝向配合杆的侧面上,部分设置为所述弧形斜面,部分设置为平面,当所述配合杆与平面配合时,所述从动件与支撑件保持相对静止;或,所述从动件与脚踏件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弧形斜面与第二弧形斜面,当脚踏件旋转时,通过第一弧形斜面与第二弧形斜面的配合,所述从动件相对支撑部移动,从而驱动第一联动件解锁座椅锁定机构。
所述从动件被设置为还可相对支撑部旋转,且所述从动件远离脚踏件的一侧与支撑部之间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三弧形斜面与第四弧形斜面,在所述从动件相对支撑部移动时,通过第三弧形斜面与第四弧形斜面的相互配合,所述从动件还可相对支撑件旋转,相对支撑部移动并旋转的从动件可驱动第一联动件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
所述脚踏件、从动件被设置为,当脚踏件相对支撑部往下旋转时,所述从动件相对支撑部静止。
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往上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支撑部底部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可相对旋转地置于所述容纳腔内;较佳的,所述支撑部与配合部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的锁定孔、活动连接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壁部的并与所述锁定件对应的穿孔,所述锁定件与联动机构一侧配合设置;当所述锁定件一侧穿过穿孔后伸入锁定孔内时,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
所述锁定孔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侧壁上,对应的,所述穿孔设置于容置腔侧壁上,所述锁定件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锁定件与第一联动件另一端连接,或,所述锁定件与第二联动件配合设置;较佳的,当所述锁定件与第二联动件配合设置时,所述第二联动件上设置有主动斜面,对应的,所述锁定件上设置有从动斜面,所述主动斜面与从动斜面相配合;所述锁定件与支撑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件。
所述锁定孔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底壁上,对应的,所述穿孔设置于容置腔底壁上,所述锁定件呈跷跷板式地旋转连接于容置腔内,锁定件一端与第一联动件另一端连接,且锁定件该端与支撑部或配合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件,在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所述锁定件另一端往下穿过所述穿孔后伸入容纳腔底壁上的锁定孔内;当所述脚踏件往上旋转时,第一联动件被驱动而拉动锁定件一端旋转,从而锁定件另一端往上旋转而脱离所述锁定孔。
所述从动件与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
所述第一联动件设置为钢线;较佳的,所述支撑部内于所述从动件与座椅锁定机构之间设置有供所述钢线走线的走线槽;较佳的,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行程槽,所述锁定件可相对移动地置于所述行程槽内,所述走线槽远离从动件的一端与行程槽相通并位于行程槽一侧,所述行程槽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行程槽相通的导向槽;在座椅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下时,所述第二联动件与第一联动件连接的一侧位于走线槽内,相对的另一侧位于导向槽内,第二联动件位于该两侧之间的部分穿设于所述配合槽内;且所述第二联动件还被设置为,在座椅锁定机构解锁后,所述第二联动件相对的另一侧部分位于导向槽内。
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枢接部,所述脚踏件上侧设置有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枢接,所述从动件可相对旋转或/和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枢接部;较佳的,所述第一枢接部朝向第二枢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从动件可相对旋转或/和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纳槽;较佳的,所述第二枢接部朝向第一枢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底壁或侧壁凸设有所述驱动块;较佳的,所述从动件全部位于第一容纳槽内或所述从动件部分伸入第二容纳槽内,当所述从动件全部位于第一容纳槽内时,所述驱动块伸入第一容纳槽内,当所述从动件部分伸入第二容纳槽内,所述驱动块全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或部分伸入第一容纳槽内;或,所述第二容纳槽底部往朝向第一容纳槽的方向凸设有驱动块,所述从动件与驱动块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相适配的弧形斜面与配合杆或相适配的第一弧形斜面与第二弧形斜面。
所述脚踏件与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可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脚踏件锁定机构;所述第一容纳槽设置为第一齿槽,第二容纳槽设置为第二齿槽,所述脚踏件锁定机构包括所述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齿槽与第二齿槽之间的齿轮、设置于所述齿轮与第一枢接部之间或设置于所述齿轮与第二枢接部之间的第二弹性复位件,在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所述齿轮同时与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啮合,所述脚踏件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当要旋转座椅时,只需往上旋转脚踏件,即可通过联动机构的联动而解锁座椅锁定机构,即是说,本实用新型只需往上旋转脚踏件,不但可实现脚踏件旋转以避免脚踏件与车架干涉,还能实现座椅锁定机构的解锁,如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旋转操作更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的处于后向设置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座椅与车架分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车架连接座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座椅部分组件与脚踏板的另一角度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座椅(隐藏盖板212)与座椅锁定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根据图2中A-A部分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座椅(隐藏盖板212)与脚踏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9为根据图8中部分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组件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锁定件与第二联动件配合时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锁定件与第二联动件分开时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根据图2中B-B部分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座椅锁定机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的处于前向设置时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13所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包括车架1、可相对前后旋转地连接于所述车架1的座椅2、设置于所述座椅2与车架1之间的可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座椅锁定机构、上侧枢接于所述座椅2的脚踏件3,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一侧与座椅锁定机构配合设置,另一侧与脚踏件3配合设置;且所述联动机构被设置为,其可被往上旋转的脚踏件3联动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所述座椅锁定机构被解锁后,所述座椅2与车架1可相对旋转。
所述座椅2包括支撑部21,所述车架1包括一连接座11,所述支撑部21 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座11,所述座椅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部21与连接座11之间;所述脚踏件3上侧枢接于所述支撑部21。
如图4、5所示,较佳的,所述连接座11上设置有往上开口的容纳腔111,所述支撑部21底部设置有配合部22,所述配合部22可相对旋转地置于所述容纳腔111内。
结合图7至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与脚踏件3配合设置的从动件41、一端与所述从动件41连接的第一联动件、与所述第一联动件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联动件43,所述第二联动件43与所述座椅锁定机构配合设置;所述从动件41与所述支撑部21连接,且所述从动件41可相对支撑部旋转,所述从动件41被设置为,其被可往上旋转的脚踏件带动而旋转,且所述第一联动件可在旋转的从动件41的驱动下拉动所述第二联动件43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
所述从动件41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部21,所述脚踏件3上设置有驱动块312,且所述驱动块312与从动件41被设置为,当所述脚踏件3旋转时,所述驱动块312随之旋转,旋转的驱动块312与从动件41接触后可驱动从动件 41一起旋转。
所述支撑部21上设置有第一枢接部23,所述脚踏件3上侧设置有第二枢接部31,所述第一枢接部23与第二枢接部31枢接,所述从动件41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枢接部23,所述第二枢接部32上设置有所述驱动块312。
所述第一枢接部23朝向第二枢接部3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纳槽231,所述从动件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纳槽231。较佳的,所述第二枢接部31 朝向第一枢接部2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槽311,所述第二容纳槽311底壁或侧壁凸设有所述驱动块312。所述从动件41全部位于第一容纳槽231内或所述从动件41部分伸入第二容纳槽内311,当所述从动件41全部位于第一容纳槽 231内时,所述驱动块312伸入第一容纳槽231内,当所述从动件4部分伸入第二容纳槽内311,所述驱动块312全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312或部分伸入第一容纳槽231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从动件41包括本体411以及自所述本体411往朝向第二枢接部31方向延伸的从动部412,所述从动部412设置为未闭环的弧形状,所述驱动块312至少部分位于弧形状的从动部412的两侧面4121、4122之间。从而当脚踏件3旋转时,驱动块312其中一侧与从动部412的相对侧面接触后即会带动从动件41一起旋转。
所述第一枢接部23与第二枢接部31通过一转轴5枢接,且该转轴5穿过所述第一容纳槽231、第二容纳槽311与所述从动件41,即所述从动件41至少部分可相对移动地套接于所述转轴5上,从而该转轴5还可起到从动件41移动的导向作用。所述转轴5穿过从动件41的本体411,所述从动部412设置为未闭环的弧形,位于转轴5外侧。
所述第一联动件设置为钢线。为使得钢线安装方便,也为使得所述钢线行走轨迹更可控,所述支撑部21内于所述从动件41与座椅锁定机构之间设置有供所述钢线走线的走线槽210,钢线在走线槽210内走线。第一容纳槽231设置有过孔(图未示),所述钢线另一端穿过该过孔后穿入走线槽210内。
结合图5、6、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21与配合部22内形成有容置腔24,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座11上的锁定孔112、活动连接于所述容置腔24内的锁定件5、设置于所述容置腔24壁部的并与所述锁定件5对应的穿孔(图未示),所述锁定件5与联动机构一侧配合设置。当所述锁定件5一侧穿过穿孔后伸入锁定孔112内时,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从而所述支撑部21不能相对连接座11旋转,即座椅2不能相对车架1旋转。
所述支撑部21与配合部22内形成有容置腔24,即是说,所述支撑部21与配合部22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设置有容置腔24。所述配合部22可一体成型于支撑部21底部,也可以配合部22相对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部21底部,不管何种方式,所述支撑部21与配合部22可视为一个整体,在座椅锁定机构解锁后,其整体可相对车架1旋转。较佳的,为使得组装更方便,所述支撑部21包括底座211以及组装于底座211上方的盖板212,所述配合部22设置于底座211 底部,组装时,先将锁定件5置于容置腔24内,再将盖板212组装于底座211 上方,从而完成锁定件5与支撑部21的组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定孔112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1侧壁上,对应的,所述穿孔设置于容置腔24侧壁上,所述锁定件5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容置腔24内。具体设置时,可以是设置两对称设置的锁定孔112与一锁定件5,从而当锁定件5一侧伸入其中一锁定孔112内时,座椅2前向设置,当锁定件5 一侧伸入另一锁定孔112内时,座椅2后向设置;也可以是设置两对称设置的锁定孔112与两锁定件5,从而当两锁定件5一侧分别伸入两锁定孔112内时,座椅2前向设置,当两锁定件5一侧分别伸入互换的锁定孔112内时,座椅2 后向设置;还可以是设置两对称设置的锁定件5与一锁定孔112,从而当其中一锁定件5一侧伸入该锁定孔112内时,座椅2前向设置,当另锁定件5一侧伸入该锁定孔112内时,座椅2后向设置。可以根据锁定件5的数量设置联动机构的数量,当锁定件5设置为一件时,联动机构设置一组,当锁定件5设置为二个时,联动机构设置两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21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枢接部23,所述脚踏件3左右两侧的上侧均设置有第二枢接部31,同侧的第一枢接部23与第二枢接部31枢接。所述锁定件5设置有两件,对应的,所述联动机构也设置有两组。即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同一侧的第一枢接部23分别与一组联动机构的从动件 41配合设置,两组联动机构的第二联动件43分别与对应的锁定件5配合设置。
具体地,结合图11、12所示,所述第二联动件43上设置有主动斜面431,对应的,所述锁定件5上设置有从动斜面51,所述主动斜面431与从动斜面51 相配合。在脚踏件3往上旋转时,所述从动件41被驱动旋转,而旋转的从动件 41会拉动钢线,进而拉动第二联动件43移动,通过第二联动件43的主动斜面 431与锁定件从动斜面51的配合,所述锁定件5往脱离锁定孔112的方向移动,在锁定件5脱离连接座11的锁定孔112后,座椅锁定机构解锁,所述支撑部21 可相对连接座11旋转,即座椅2可相对车架1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定件5上设置有配合槽52,所述第二联动件43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配合槽52内;所述配合槽52的一侧壁设置有所述从动斜面51,第二联动件43与配合槽52该一侧壁相对的侧面设置有所述主动斜面431。可以是所述锁定件5下侧设置有往下开口的所述配合槽52,也可以是所述锁定件5 上侧设置有往上开口的所述配合槽52。
较佳的,所述锁定件5与支撑部2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件(图未示),从而当所述穿孔与锁定孔112对准时,在不施加外力的时候,在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所述锁定件5能自动移动而一侧穿过穿孔后伸入锁定孔112 内。如此,使得座椅2前后换向的操作更方便。进一步的,为使得座椅2与车架1的连接更稳定,前后旋转换向操作的受力更均匀,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包括两对称设置于支撑部21上的锁定孔112、两对称设置于所述容置腔24壁部的穿孔、两对称设置于所述容置腔24内的锁定件5,从而,可以是每一锁定件5均于支撑部21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6,也可以是两对称的锁定件5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6,实质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24内设置有行程槽241(如图6所示),所述锁定件5置于所述行程槽241内,所述走线槽210远离从动件41的一端与行程槽 241相通并位于行程槽241一侧,所述行程槽241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行程槽 241相通的导向槽242;在座椅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下时,所述第二联动件43 与第一联动件连接的一侧432位于走线槽内,相对的另一侧433位于导向槽242 内,第二联动件43位于该两侧之间的部分穿设于所述配合槽52内;且所述第二联动件43还被设置为,在座椅锁定机构解锁后,所述第二联动件43相对的另一侧部分位于导向槽242内。如此设置,使得在座椅锁定机构不管是处于锁定状态下还是解锁状态下时,第二联动件43都不会错位,从而保证在解锁操作时,第二联动件43的移动可驱动锁定件5移动而脱离锁定孔112;在座椅锁定机构解锁后,所述第二联动件43也不会脱离导向槽242,不会错位,从而避免干涉锁定件5的复位。
所述脚踏件3与支撑部21之间设置有可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脚踏件锁定机构。解锁所述脚踏件锁定机构后,方可相对座椅2旋转脚踏件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槽231设置为第一齿槽231,第二容纳槽311 设置为第二齿槽311,所述脚踏件锁定机构包括所述第一齿槽231、第二齿槽311、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齿槽231与第二齿槽311之间的齿轮7、设置于所述齿轮7与第一枢接部23之间或设置于所述齿轮7与第二枢接部31之间的第二弹性复位件(图未示),在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所述齿轮7同时与第一齿槽231、第二齿槽311啮合,所述脚踏件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所述脚踏件3与座椅2不可相对旋转。
结合图7至10所示,所述脚踏件3上设置有可解锁所述脚踏件锁定机构的解锁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同侧的所述第二枢接件枢接于第一枢接部23外侧,即是说,脚踏件3左侧的第二枢接部31枢接于支撑部21左侧第一枢接部23的左侧,脚踏件3右侧的第二枢接部31枢接于支撑部21右侧第一枢接部23的右侧。所述解锁装置包括一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枢接部31的按钮8,所述按钮8包括一按压部81以及自所述按压部81往一侧延伸的作用部82,所述作用部82穿入所述脚踏件3的第二齿槽311内并与齿轮7接触。当需要解锁所述脚踏件锁定机构时,施力于按钮8的按压部81,使得按钮8推动齿轮7,使得齿轮7脱离第二齿槽311而只与第一齿槽231啮合,从而脚踏件锁定机构解锁,所述脚踏件3与支撑部21可相对上下旋转。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同侧的第一枢接部23枢接于第二枢接部31外侧,所述按钮8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部21的第二枢接部31,该设置与上述设置两者实质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作用部82设置为弹性倒勾,且第二枢接部31于第二齿槽311的底壁上设置有左右贯穿的连接孔,弹性倒勾穿过所述连接孔,可通过其倒勾部分与第二齿槽311内侧底壁的倒勾而防止按钮8脱离第一枢接部23。如此设置,结构也简单,组装也方便。
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可设置为一压簧,所述压簧设置于所述齿轮7与支撑部21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也可设置为一拉簧,所述拉簧设置于所述齿轮 7与脚踏件3之间。如此,在释放按钮8后,在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所述齿轮7都保持往朝向第二齿槽311方向移动的趋势,从而有利于齿轮7自动复位。
解锁所述脚踏件锁定机构后,往上旋转脚踏件3,当所述驱动块312接触从动件41之后,则会推动从动件41一起旋转,而旋转的从动件41会拉动钢线移动,钢线移动时则会拉着第二联动件43移动,通过第二联动件43的主动斜面 431与锁定件5从动斜面51的配合,所述锁定件5往脱离锁定孔112的方向移动,在锁定件5脱离连接座11的锁定孔112后,座椅锁定机构解锁,所述支撑部21可相对连接座11旋转,即座椅2可相对车架1旋转。当座椅2旋转到需要换向位置后,在第一复位件弹性的作用下,所述锁定件5移动而一端伸入对应位置的锁定孔112内,从而座椅2被锁定于该朝向位置(如图1中座椅后向设置与图15中座椅前向设置示意图)。此后,往下旋转脚踏件3。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脚踏件3被设置为往上旋转一定角度后再驱动从动件41旋转,进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如上所述,所述驱动块312至少部分位于弧形状的从动部412的两侧面4121、4122之间,所述驱动件312可设置为,其一侧与相对的从动件41一侧面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在所述脚踏件3 往上旋转至驱动块312该一侧与相对的从动件41一侧面接触后,方可带动从动件41旋转,在此之前,从动件41保持不动。如此设置,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可往上旋转脚踏件3以调整脚踏件的角度,且不会影响座椅锁定机构。该角度范围可通过间隙的大小来设置。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脚踏件3、从动件41被设置为,当脚踏件4 相对支撑部31往下旋转时,所述从动件41相对支撑部21静止。即是说,当脚踏件3相对支撑部21往下旋转时,所述座椅锁定机构还是处于锁定状态。从而在座椅2旋转换向操作后,往下旋转脚踏件3时,不会对座椅锁定机构有影响。如此设置,可避免没必要的座椅解锁动作。为实现该目的,所述驱动块312另一侧与相对的从动件41另一侧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驱动块两侧与对应的从动件41两侧面4121、4122之间的具体间隙大小的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功能需要设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图未示),所述从动件可相对移动地与支撑部21连接,所述从动件被设置为,其可被往上旋转的脚踏件3驱动而移动,且移动的从动件可驱动第一联动件,从而解锁座椅锁定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从动件与脚踏件3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弧形斜面与配合杆(可以是从动件上设置所述弧形斜面,脚踏件上设置配合杆,也可以是从动件上设置所述配合杆,脚踏件上设置弧形斜面),配合杆朝向弧形斜面的一端与弧形斜面抵触,当脚踏件3旋转时,通过配合杆与弧形斜面的配合,所述从动件相对支撑部移动,从而驱动第一联动件解锁座椅锁定机构。
较佳的,所述从动件与支撑部21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从而当配合杆自弧形斜面较低的位置移动至较高的位置时,从动件往远离脚踏件3的一侧移动;当从而当配合杆自弧形斜面较高的位置移动至较低的位置时,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所述从动件41往朝向脚踏件的一侧移动。不管从动件朝哪侧移动,均可驱动第一联动件,即均可解锁座椅锁定机构。
较佳的,设置有所述弧形斜面的从动件或脚踏件3朝向配合杆的侧面上,部分设置为所述弧形斜面,部分设置为平面,当所述配合杆与平面配合时,所述从动件与支撑件保持相对静止。如此设置,也实现了当脚踏件3相对支撑部 21往下旋转时,所述从动件相对支撑部21静止的目的。即是说,实现了当脚踏件3相对支撑部21往下旋转时,所述座椅锁定机构还是处于锁定状态的目的。
还可以设置为,所述从动件与脚踏件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弧形斜面与第二弧形斜面,当脚踏件旋转时,通过第一弧形斜面与第二弧形斜面的配合,所述从动件相对支撑部21移动,从而驱动第一联动件解锁座椅锁定机构。即是说,将上述弧形斜面与配合杆的配合改为第一弧形斜面与第二弧形斜面的配合即可。
同理,所述从动件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第一容纳槽231。所述第二容纳槽 311底部往朝向第一容纳槽231的方向凸设有驱动块,所述从动件与驱动块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相适配的弧形斜面与配合杆,或,所述从动件与驱动块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弧形斜面与第二弧形斜面。
在上述从动件可相对支撑件2移动的实施例中,所述从动件被设置为还可相对支撑部21旋转,且所述从动件远离脚踏件3的一侧与支撑部21之间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三弧形斜面与第四弧形斜面(图未示),在所述从动件相对支撑部 21移动时,通过第三弧形斜面与第四弧形斜面的相互配合,所述从动件还可相对支撑件旋转,相对支撑部移动并旋转的从动件可驱动第一联动件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
如上所述,即是说,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与脚踏件3配合设置的从动件41、一端与所述从动件41连接的第一联动件、与所述第一联动件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联动件43,所述第二联动件43与所述座椅锁定机构配合设置;所述从动件41 与所述支撑部21连接,且所述从动件21可相对支撑部旋转或/和移动,所述从动件41被设置为,其被可往上旋转的脚踏件3带动而旋转/和移动,且所述第一联动件可在旋转或/和移动的从动件41的驱动下拉动所述第二联动件43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与脚踏件3配合设置的从动件41、一端与所述从动件41连接的第一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与所述座椅锁定机构配合设置;所述从动件41与所述支撑部21连接,且所述从动件41可相对支撑部旋转或/和移动,所述从动件41被设置为,其被可往上旋转的脚踏件3带动而旋转/和移动,且所述第一联动件可被旋转或/和移动的从动件41驱动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即是说,只设置上述从动件41与第一联动件,第一联动件直接与锁定件5连接,从而在脚踏件3旋转而带动从动件旋转或/和移动时,第一联动件被带动而直接拉着锁定件5移动,从而解锁座椅锁定机构。
再一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一端与脚踏件3连接,另一端与座椅锁定机构连接,往上旋转的脚踏件3 可拉动所述第一联动件移动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即是说,脚踏件3直接连接于钢线的一端,钢线的另一端直接与锁定件5连接,从而在脚踏件3往上旋转时,可通过钢线直接拉动锁定件5移动而解锁座椅锁定机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也可以是所述锁定孔112-1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1底壁上,对应的,所述穿孔243设置于容置腔24底壁上,所述锁定件5-1呈跷跷板式地旋转连接于容置腔24内,锁定件5-1一端与第一联动件44 另一端连接,且锁定件5-1该端与支撑部21或配合部2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件6-1,在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6-1的作用下,所述锁定件5一端往下穿过所述穿孔243后伸入容纳腔111底壁上的锁定孔112内,座椅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6-1可以为设置于所述锁定件5该端下侧与容置腔24底壁之间的压缩弹簧,也可以是设置于所述锁定件5该端上侧与支撑件之间拉簧。当钢线被44拉动时,锁定件5该端会被拉动往下旋转,从而锁定件5-1 另一端往上旋转而脱离锁定孔112,从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所述跷跷板式连接,即锁定件5-1于两端之间通过转轴50枢接支撑部21,可以是自容置腔 24底壁往上间隔延伸设置或自容置腔24顶壁往下间隔延伸设置安装件,再将该锁定件5-1置于两安装件之间,再通过转轴50穿过两安装间与锁定件5-1。也可以是采用其他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实现定件5-1呈跷跷板式地旋转连接于容置腔24内。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脚踏板锁定机构与解锁机构也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对应的,可以不设置上述第二容纳槽311,直接第二枢接件朝向第一容纳槽231的一侧凸设有驱动块312,驱动块312伸入第一容纳槽231内与从动件配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往上旋转脚踏件3即可解锁座椅锁定机构,即是说,本实用新型只需往上旋转脚踏件3,不但可实现脚踏件3旋转以避免脚踏件3与车架1干涉,还能实现座椅锁定机构的解锁,如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座椅2旋转操作更简单。
所述车架1除上述连接座11外,其他结构可以为任意公知而行的结构,且车架的其他结构与连接座11的连接也可以为任意公知而行的结构,且因为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故不在此赘述。
所述座椅2也可以还包括下侧枢接于所述支撑部21的背靠25。
上述方位描述中,以所述孩童坐在座椅2上时的方位而定,即孩童面向的方向为前,后背所向为后,孩童左右两手所处方向为左右。

Claims (50)

1.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车架、可相对前后旋转地连接于所述车架的座椅、设置于所述座椅与车架之间的可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座椅锁定机构、上侧枢接于所述座椅的脚踏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一侧与座椅锁定机构配合设置,另一侧与脚踏件配合设置;且所述联动机构被设置为,其可被往上旋转的脚踏件联动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支撑部,所述车架包括一连接座,所述支撑部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座,所述座椅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与连接座之间;所述脚踏件上侧枢接于所述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一端与脚踏件连接,另一端与座椅锁定机构连接,往上旋转的脚踏件可拉动所述第一联动件移动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一端与脚踏件连接,另一端与座椅锁定机构连接,往上旋转的脚踏件可拉动所述第一联动件移动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与脚踏件配合设置的从动件、一端与所述从动件连接的第一联动件,所述第一联动件另一端与所述座椅锁定机构连接;所述从动件与所述支撑部连接,且所述从动件可相对支撑部旋转或/和移动,所述从动件被设置为,其被可往上旋转的脚踏件带动而旋转或/和移动,且所述第一联动件可被旋转或/和移动的从动件驱动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与脚踏件配合设置的从动件、一端与所述从动件连接的第一联动件、与所述第一联动件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联动件,所述第二联动件与所述座椅锁定机构配合设置;所述从动件与所述支撑部连接,且所述从动件可相对支撑部旋转或/和移动,所述从动件被设置为,其被可往上旋转的脚踏件带动而旋转或/和移动,且所述第一联动件可在旋转或/和移动的从动件的驱动下拉动所述第二联动件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枢接部,所述脚踏件上侧设置有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枢接,所述从动件可相对旋转或/和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枢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部朝向第二枢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从动件可相对旋转或/和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纳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脚踏件上设置有驱动块,且所述驱动块与从动件被设置为,当所述脚踏件旋转时,所述驱动块随之旋转,旋转的驱动块与从动件接触后可驱动从动件一起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至少部分位于从动件一侧,且所述驱动块与从动件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枢接部,所述脚踏件上侧设置有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枢接,所述从动件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枢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部朝向第二枢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从动件可相对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纳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接部朝向第一枢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底壁或侧壁凸设有所述驱动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全部位于第一容纳槽内或所述从动件部分伸入第二容纳槽内,当所述从动件全部位于第一容纳槽内时,所述驱动块伸入第一容纳槽内,当所述从动件部分伸入第二容纳槽内,所述驱动块全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或部分伸入第一容纳槽内。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可相对移动地与支撑部连接,所述从动件与脚踏件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弧形斜面与配合杆,配合杆朝向弧形斜面的一端与弧形斜面抵触,当脚踏件旋转时,通过配合杆与弧形斜面的配合,所述从动件相对支撑部移动,从而驱动第一联动件解锁座椅锁定机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所述弧形斜面的从动件或脚踏件朝向配合杆的侧面上,部分设置为所述弧形斜面,部分设置为平面,当所述配合杆与平面配合时,所述从动件与支撑件保持相对静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枢接部,所述脚踏件上侧设置有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枢接,所述从动件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枢接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部朝向第二枢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从动件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纳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接部朝向第一枢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底部往朝向第一容纳槽的方向凸设有驱动块,所述从动件与驱动块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所述相适配的弧形斜面与配合杆。
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与脚踏件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弧形斜面与第二弧形斜面,当脚踏件旋转时,通过第一弧形斜面与第二弧形斜面的配合,所述从动件相对支撑部移动,从而驱动第一联动件解锁座椅锁定机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枢接部,所述脚踏件上侧设置有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枢接,所述从动件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枢接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部朝向第二枢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从动件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纳槽。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接部朝向第一枢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底部往朝向第一容纳槽的方向凸设有驱动块,所述从动件与驱动块的相对侧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弧形斜面与第二弧形斜面。
23.根据权利要求14、15、17至22任一项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被设置为还可相对支撑部旋转,且所述从动件远离脚踏件的一侧与支撑部之间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三弧形斜面与第四弧形斜面,在所述从动件相对支撑部移动时,通过第三弧形斜面与第四弧形斜面的相互配合,所述从动件还可相对支撑件旋转,相对支撑部移动并旋转的从动件可驱动第一联动件而解锁所述座椅锁定机构。
24.根据权利要求5至7、8至9、11、14、15、17、19至21任一项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件、从动件被设置为,当脚踏件相对支撑部往下旋转时,所述从动件相对支撑部静止。
25.根据权利要求12、13、18、22任一项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件、从动件被设置为,当脚踏件相对支撑部往下旋转时,所述从动件相对支撑部静止。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件、从动件被设置为,当脚踏件相对支撑部往下旋转时,所述从动件相对支撑部静止。
2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往上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支撑部底部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可相对旋转地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配合部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的锁定孔、活动连接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壁部的并与所述锁定件对应的穿孔,所述锁定件与联动机构一侧配合设置;当所述锁定件一侧穿过穿孔后伸入锁定孔内时,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孔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侧壁上,对应的,所述穿孔设置于容置腔侧壁上,所述锁定件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锁定件与第一联动件另一端连接。
30.根据权利要求5至7、8至9、11、14、15、17、19至21任一项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往上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支撑部底部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可相对旋转地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31.根据权利要求12、13、18、22任一项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往上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支撑部底部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可相对旋转地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3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往上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支撑部底部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可相对旋转地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33.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往上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支撑部底部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可相对旋转地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34.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往上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支撑部底部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可相对旋转地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3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配合部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的锁定孔、活动连接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壁部的并与所述锁定件对应的穿孔,所述锁定件与联动机构一侧配合设置;当所述锁定件一侧穿过穿孔后伸入锁定孔内时,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配合部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的锁定孔、活动连接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壁部的并与所述锁定件对应的穿孔,所述锁定件与联动机构一侧配合设置;当所述锁定件一侧穿过穿孔后伸入锁定孔内时,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
37.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配合部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的锁定孔、活动连接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壁部的并与所述锁定件对应的穿孔,所述锁定件与联动机构一侧配合设置;当所述锁定件一侧穿过穿孔后伸入锁定孔内时,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
38.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配合部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的锁定孔、活动连接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壁部的并与所述锁定件对应的穿孔,所述锁定件与联动机构一侧配合设置;当所述锁定件一侧穿过穿孔后伸入锁定孔内时,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
39.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配合部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的锁定孔、活动连接于所述容置腔内的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壁部的并与所述锁定件对应的穿孔,所述锁定件与联动机构一侧配合设置;当所述锁定件一侧穿过穿孔后伸入锁定孔内时,所述座椅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
40.根据权利要求35或37或38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孔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侧壁上,对应的,所述穿孔设置于容置腔侧壁上,所述锁定件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锁定件与第一联动件另一端连接,或,所述锁定件与第二联动件配合设置。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锁定件与第二联动件配合设置时,所述第二联动件上设置有主动斜面,对应的,所述锁定件上设置有从动斜面,所述主动斜面与从动斜面相配合;所述锁定件与支撑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件。
42.根据权利要求36或39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孔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侧壁上,对应的,所述穿孔设置于容置腔侧壁上,所述锁定件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锁定件与第一联动件另一端连接,或,所述锁定件与第二联动件配合设置。
43.根据权利要求35或37或38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孔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底壁上,对应的,所述穿孔设置于容置腔底壁上,所述锁定件呈跷跷板式地旋转连接于容置腔内,锁定件一端与第一联动件另一端连接,且锁定件该端与支撑部或配合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件,在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所述锁定件另一端往下穿过所述穿孔后伸入容纳腔底壁上的锁定孔内;当所述脚踏件往上旋转时,第一联动件被驱动而拉动锁定件一端旋转,从而锁定件另一端往上旋转而脱离所述锁定孔。
44.根据权利要求36或39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孔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底壁上,对应的,所述穿孔设置于容置腔底壁上,所述锁定件呈跷跷板式地旋转连接于容置腔内,锁定件一端与第一联动件另一端连接,且锁定件该端与支撑部或配合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件,在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所述锁定件另一端往下穿过所述穿孔后伸入容纳腔底壁上的锁定孔内;当所述脚踏件往上旋转时,第一联动件被驱动而拉动锁定件一端旋转,从而锁定件另一端往上旋转而脱离所述锁定孔。
45.根据权利要求5至9、11至15、17至22、26、32至39、41任一项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件与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
46.根据权利要求35至39任一项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件设置为钢线,所述支撑部内于所述从动件与座椅锁定机构之间设置有供所述钢线走线的走线槽。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行程槽,所述锁定件可相对移动地置于所述行程槽内,所述走线槽远离从动件的一端与行程槽相通并位于行程槽一侧,所述行程槽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与行程槽相通的导向槽;在座椅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下时,所述第二联动件与第一联动件连接的一侧位于走线槽内,相对的另一侧位于导向槽内,第二联动件位于该两侧之间的部分穿设于所述配合槽内;且所述第二联动件还被设置为,在座椅锁定机构解锁后,所述第二联动件相对的另一侧部分位于导向槽内。
48.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或18或22或36或39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件与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可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脚踏件锁定机构;所述第一容纳槽设置为第一齿槽,第二容纳槽设置为第二齿槽,所述脚踏件锁定机构包括所述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齿槽与第二齿槽之间的齿轮、设置于所述齿轮与第一枢接部之间或设置于所述齿轮与第二枢接部之间的第二弹性复位件,在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所述齿轮同时与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啮合,所述脚踏件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
4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件与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可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脚踏件锁定机构;所述第一容纳槽设置为第一齿槽,第二容纳槽设置为第二齿槽,所述脚踏件锁定机构包括所述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齿槽与第二齿槽之间的齿轮、设置于所述齿轮与第一枢接部之间或设置于所述齿轮与第二枢接部之间的第二弹性复位件,在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所述齿轮同时与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啮合,所述脚踏件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
50.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件与支撑部之间设置有可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脚踏件锁定机构;所述第一容纳槽设置为第一齿槽,第二容纳槽设置为第二齿槽,所述脚踏件锁定机构包括所述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可相对左右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齿槽与第二齿槽之间的齿轮、设置于所述齿轮与第一枢接部之间或设置于所述齿轮与第二枢接部之间的第二弹性复位件,在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所述齿轮同时与第一齿槽、第二齿槽啮合,所述脚踏件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
CN202123219914.1U 2021-12-19 2021-12-19 儿童推车 Active CN217374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19914.1U CN217374625U (zh) 2021-12-19 2021-12-19 儿童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19914.1U CN217374625U (zh) 2021-12-19 2021-12-19 儿童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74625U true CN217374625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93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19914.1U Active CN217374625U (zh) 2021-12-19 2021-12-19 儿童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746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2215169B2 (en) Baby stroller with a folding mechanism triggered by a child carrier
TWI661954B (zh) 兒童安全座椅
US6027409A (en) Children's reclineable swing seat
CN101437432B (zh) 具有用于饮料桶接纳件的打开/关闭机构的饮料形成装置
US8287044B2 (en) Highchair
US20070145790A1 (en) Juvenile high chair
GB2440259A (en) Lift off swing with recline and swivel mechanism
CN217374625U (zh) 儿童推车
TWM577278U (zh) Children's chair
CN116331327A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11619645A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1107639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7575321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6102341U (zh) 一种连接组件及设有该连接组件的儿童推车
JP2960401B1 (ja) 折り畳み式ベビーカーの折畳/組立操作機構
CN220410683U (zh) 儿童推车
CN217198317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0902301U (zh) 儿童椅
CN115892181A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5776862U (zh) 儿童载具及摇摆锁定器
CN220924252U (zh) 一种换向机构及儿童推车
CN216185415U (zh) 儿童座兜及具有该儿童座兜的儿童推车
JP3152414B2 (ja) 幼児用着座装置のテ−ブル着脱機構
WO2024062110A1 (en) Seating assembly, folding mechnicam, storage device and child safety seat
WO2023280971A1 (en) Seat-bed dual-purpose support switching mechanism for bearing device, seat, and bear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