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40128U - 一种分离式椅背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离式椅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40128U
CN219940128U CN202321418484.2U CN202321418484U CN219940128U CN 219940128 U CN219940128 U CN 219940128U CN 202321418484 U CN202321418484 U CN 202321418484U CN 219940128 U CN219940128 U CN 219940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rod
bracket
support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184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刚
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Qinggu Furnitu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Qinggu Tra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Qinggu Trad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Qinggu Tra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184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40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40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40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式椅背,包括上支撑件、下支撑件、上支架、下支架以及分动杆,上支架与下支架转动连接,上支架与上支撑件固定连接,下支撑件与上支撑件转动连接,分动杆避开下支架而与上支架转动连接;在分动杆作用下,椅背向后倾倒时,上支架、上支撑件以及下支撑件能相对于下支架转动,并使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的夹角减小;工程师摒弃单背形式椅背,而采用上下分离式的椅背,符合人体工学,贴合人体脊椎驱动,使座椅舒适性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分离式椅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离式椅背。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座椅这类常用家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使用舒适性上;座椅的使用场景很多,特别是在办公室中,人们工作中的所有时间几乎都与座椅一同度过,因此为人们提供一款高舒适性的办公椅是厂家们追求的目标。
市面上大部分的座椅采用单背形式的椅背,并赋予该椅背相对于底盘转动的功能,从而达到椅背竖直是就坐,椅背后倒时躺靠的效果,但在实际体验中,单背形式的椅背给予人体的感受并不优秀,在腰背承托方面很难做到全面有效的支撑,主要原因在于单背形式的椅背难以贴合人体脊椎曲度,其可变能力几乎没有,可供的设计空间太小,难以实现就坐与躺靠两种情况下对背部的合理支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式椅背,包括上支撑件、下支撑件、上支架、下支架以及分动杆,上支架与下支架转动连接,上支架与上支撑件固定连接,下支撑件与上支撑件转动连接,分动杆避开下支架而与上支架转动连接;在分动杆作用下,椅背向后倾倒时,上支架、上支撑件以及下支撑件能相对于下支架转动,并使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的夹角减小;工程师摒弃单背形式椅背,而采用上下分离式的椅背,符合人体工学,贴合人体脊椎驱动,使座椅舒适性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分离式椅背,包括上支撑件、下支撑件、上支架以及下支架,上支架转动连接在下支架上,上支撑件固定安装在上支架上,下支撑件转动连接在上支撑件下方;上支架上设有一驱动点,驱动点位于上支架与下支架转动连接点的前方;还包括分动杆,分动杆与上支架于驱动点处转动连接,分动杆的下部与下支撑件连接;分动杆配置为该椅背向后倾倒时,分动杆带动上支架以及上支撑件相对于下支架向前向下转动,并带动下支撑件相对于下支架向前向上转动,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之间的夹角减小。
在椅背竖直供使用者就坐时,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展开且形成一个大致竖直的支撑面,以支撑人体背部,当椅背向后倾倒时,分动杆于驱动点处带动上支架在其与下支架的转动点处转动,并使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之间的夹角减小,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微微合拢且形成一个具有夹角的支撑面,以贴合人体仰卧时的脊椎曲度。驱动点位于上支架与下支架转动连接点的前方,两者之间具有间距,从而形成转动的力臂,使得上支架能够相对于下支架转动。分动杆带动上支架以及上支撑件相对于下支架向前向下转动时,上支撑件的下端靠近下支架;分动杆带动下支撑件相对于下支架向前向上转动时,下支撑件的上端靠近下支架的同时,下支撑件的下端远离下支架;工程师摒弃单背形式椅背,而采用上下分离式的椅背,符合人体工学,贴合人体脊椎驱动,使座椅舒适性提高。
作为优选,上支撑件下部设有向后凸出的插块,上支架于驱动点处设有对应插块的插槽;分动杆上端部设有轴头,上支架于驱动点处设有对应轴头的转槽,所述的插块插设在插槽中,轴头插设在转槽中,轴头、插块以及上支架通过同一根轴连接在一起。插块插设在插槽中,插块的形状为矩形,使上支撑件与上支架相对固定连接,无法转动;轴头插设在转槽中,轴头端部具有弧度,转槽的槽壁也具有弧度,使分动杆能与上支架相对转动;通过一根轴将上支撑件、上支架以及分动杆连接的方式巧妙且简化了安装步骤。
作为优选,转槽开口大于轴头直径。为分动杆与上支架的相对转动提供转动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插块有两个,两个插块左右对称设置在上支撑件上,所述的插槽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在上支架上,所述的转槽位于两个插槽之间。插槽与转槽相间隔布置,且插槽朝向前侧开设,转槽朝向后侧开设,结构更加合理,安装更为快捷。
作为优选,分动杆包括主杆、位于主杆上端部的第一连接杆以及位于主杆下端部的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均向前凸出于主杆;第一连接杆与上支架的下端部连接,第二连接杆与下支撑件的下端部连接;所述的轴头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端部。分动杆不是一根光杆,而是近似F形;第一连接杆的目的是让上支架与下支架的连接点和上支架与分动杆的连接点之间形成间距,第二连接杆的目的是撑起下支撑件下部,让下支撑件与上支撑件形成合理连续的贴合面以供人体背部贴靠。
作为优选,第一连接杆与主杆一体成型,第一连接杆相对于主杆向前向上倾斜,第二连接杆与主杆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与主杆的转动范围为8-10°。
作为优选,上支架包括向前延伸的第三连接杆,所述的驱动点位于第三连接杆的端部,所述的转槽以及插槽均开设在第三连接杆上。分动杆、下支架均与上支架下端部转动连接,通过第三连接杆使分动杆与上支架的连接点和下支架与上支架的连接点分离,进而实现上支架能在分动杆作用下相对于下支架转动。
作为优选,下支架为L形框架结构,下支架包括横框与竖框,横框配置为与座椅的底盘转动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在椅背竖直供使用者就坐时,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展开且形成一个大致竖直的支撑面,以支撑人体背部,当椅背向后倾倒时,分动杆于驱动点处带动上支架在其与下支架的转动点处转动,并使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之间的夹角减小,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微微合拢且形成一个具有夹角的支撑面,以贴合人体仰卧时的脊椎曲度。驱动点位于上支架与下支架转动连接点的前方,两者之间具有间距,从而形成转动的力臂,使得上支架能够相对于下支架转动。分动杆带动上支架以及上支撑件相对于下支架向前向下转动时,上支撑件的下端靠近下支架;分动杆带动下支撑件相对于下支架向前向上转动时,下支撑件的上端靠近下支架的同时,下支架的上端远离下支架;工程师摒弃单背形式椅背,而采用上下分离式的椅背,符合人体工学,贴合人体脊椎驱动,使座椅舒适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椅子椅背未后仰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椅子椅背未后仰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椅子椅背未后仰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椅子椅背未后仰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椅子椅背后仰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椅子椅背后仰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椅子椅背后仰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椅子椅背后仰时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椅子随背弯曲包裹时各部件运动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分离式椅背的爆炸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分离式椅背的爆炸图二。
各附图标记为:上背件1;上支撑件101;上支架102;第三连接杆103;下背件、下支撑件2;下支架3;横框31;竖框32;底盘4;座壳41;基座42;分动杆5;主杆51;第一连接杆52;第二连接杆53;转动件6;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中间座9;连接座91;容置槽92;转动轴93;摆动杆10;驱动点11;插块12;插槽13;轴头14;转槽15。
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0、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式椅背,包括上支撑件101、下支撑件2、上支架102以及下支架3,上支架102转动连接在下支架3上,上支撑件101固定安装在上支架102上,下支撑件2转动连接在上支撑件101下方;上支架102上设有一驱动点11,驱动点11位于上支架102与下支架3转动连接点的前方;还包括分动杆5,分动杆5与上支架102于驱动点11处转动连接,分动杆5的下部与下支撑件2连接;分动杆5配置为该椅背向后倾倒时,分动杆5带动上支架102以及上支撑件101相对于下支架3向前向下转动,并带动下支撑件2相对于下支架3向前向上转动,上支撑件101与下支撑件2之间的夹角减小。
在椅背竖直供使用者就坐时,上支撑件101与下支撑件2展开且形成一个大致竖直的支撑面,以支撑人体背部,当椅背向后倾倒时,分动杆5于驱动点11处带动上支架102在其与下支架3的转动点处转动,并使上支撑件101与下支撑件2之间的夹角减小,上支撑件101与下支撑件2微微合拢且形成一个具有夹角的支撑面,以贴合人体仰卧时的脊椎曲度。驱动点11位于上支架102与下支架3转动连接点的前方,两者之间具有间距,从而形成转动的力臂,使得上支架102能够相对于下支架3转动。分动杆5带动上支架102以及上支撑件101相对于下支架3向前向下转动时,上支撑件101的下端靠近下支架3;分动杆5带动下支撑件2相对于下支架3向前向上转动时,下支撑件2的上端靠近下支架3的同时,下支撑件2的下端远离下支架3;工程师摒弃单背形式椅背,而采用上下分离式的椅背,符合人体工学,贴合人体脊椎驱动,使座椅舒适性提高。
上支撑件101下部设有向后凸出的插块12,上支架102于驱动点11处设有对应插块12的插槽13;分动杆5上端部设有轴头14,上支架102于驱动点11处设有对应轴头14的转槽15,且转槽15开口大于轴头14直径;所述的插块12有两个,两个插块12左右对称设置在上支撑件101上,所述的插槽13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在上支架102上,所述的转槽15位于两个插槽13之间;所述的插块12插设在插槽13中,轴头14插设在转槽15中,轴头14、插块12以及上支架102通过同一根轴连接在一起。插块12插设在插槽13中,插块12的形状为矩形,使上支撑件101与上支架102相对固定连接,无法转动;轴头14插设在转槽15中,轴头14端部具有弧度,转槽15的槽壁也具有弧度,使分动杆5能与上支架102相对转动;通过一根轴将上支撑件101、上支架102以及分动杆5连接的方式巧妙且简化了安装步骤。转槽15开口大于轴头14直径为分动杆5与上支架102的相对转动提供转动空间。插槽13与转槽15相间隔布置,且插槽13朝向前侧开设,转槽15朝向后侧开设,结构更加合理,安装更为快捷。
如图9所示,该分离式椅背具体应用在一种分提升舒适性的椅子中,该椅子包括上背件1、下背件2、下支架3以及底盘4,下支架3转动设置在底盘4上,上背件1转动设置在下支架3上,下背件2与上背件1转动连接;上背件1与底盘4之间还设有分动杆5以及传动装置,分动杆5的两端分别与上背件1以及传动装置转动连接;当下支架3向后倾倒时,在传动装置的作用下,分动杆5与下支架3相对运动,上背件1受分动杆5作用而相对于下支架3向前转动,上背件1下端向后靠近下支架3,上背件1与下背件2之间的夹角减小以包裹人体背部。
传统的单椅背被分为上背与下背,即上背件1与下背件2,并通过上背件1相对于下支架3的转动实现上背件1与下背件2之间的开合运动,并且,在椅背向后倒的同时(即下支架3向后倾倒时),上背件1与下背件2同步发生相对转动,减小两者之间的夹角,使办公椅达到休闲椅随背弯曲包裹的效果,该效果让使用者能感受到向后躺在椅子上时上背件1与下背件2给予的包裹感,从而提升了舒适性。上背件1与下支架3的相对转动是通过传动装置以及分动杆5实现的,传动装置配置为在椅背向后倒时驱动分动杆5相对于下支架3运动,而分动杆5绕开下支架3,单独与上背件1连接,在分动杆5与下支架3相对运动时,就能同步带动上背件1相对于下支架3运动;设计巧妙结构合理,将休闲椅随背弯曲包裹的功能通过连杆机构实现,解决了使用气杆来实现的问题,使得调节快速流畅,效果更佳,缩小了所需体积,节省了成本,而且通过上述方案可将休闲椅的随背调节功能移植到办公椅中。
该椅子实现随背弯曲包裹的逻辑是,先将椅背分为上下两个板块,即上背与下背,赋予上背与下背可以开合的能力;进一步地,开合能力由分动杆5牵动上背件1实现,因此分动杆5应与下支架3能够相对运动;再进一步地,传动装置的连杆组件能够带动分动杆5相对于下支架3运动;具体地说:
如图1-3、5-7所示,传统的椅背被上下分割为上背件1与下背件2,下背件即为所述下支撑件2,上背件1包括上支撑件101以及上支架102,上支撑件101为框架式结构,上支撑件101的上端部与上支架102的上端部插接后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上支撑件101的下端部与上支架102的下端部也插接在一起,故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上支架102包括向前延伸的第三连接杆103,第三连接杆103位于上支架102的下端部,第三连接杆103向前向下倾斜,其前端与上支撑件101连接,其后端与上支架102下端部连接,所述下支架3与上支架102的下端部转动连接,第三连接杆103增加了上支撑件101下端与下支架3之间的间距;所述的转槽15以及插槽13均开设在第三连接杆103上;下背件2为框架式结构,下背件2的上端部与上支撑件101的下端部转动连接,两者可绕左右方向的轴线相对转动以实现开合运动。
上背件1与下背件2的开合运动需要有分动杆5带动实现:分动杆5的下端部与传动装置连接,分动杆5的上端部与上背件1的下端部转动连接,且分动杆5与上背件1的转动连接点位于下支架3与上背件1转动连接点的前方;具体地说,上支撑件101的下端部与第三连接杆103的前端部插接,同时分动杆5的上端部也插入该位置,并通过转轴与上背件1转动连接,分动杆5上端部前后的第三连接杆103处设有缺口,以为分动杆5的转动提供空间;由于第三连接杆103增加了上支撑件101下端与下支架3之间的间距,使两个转动连接点之间具有间距,分动杆5、下支架3均与上背件1下端部转动连接,通过第三连接杆103使分动杆5与上背件1的连接点和下支架3与上背件1的连接点分离,进而实现上背件1能在分动杆5作用下相对于下支架3转动,即上背件1与下支架3可绕左右方向的轴线相对转动。
下背件2下端部转动连接在分动杆5上,下背件2上端部与上背件1下端部转动连接,当下支架3向后倾倒时,分动杆5下端向前运动,分动杆5的上端向后运动,上背件1下端与下背件2上端向后靠近下支架3,下背件2下端向前远离下支架3;分动杆5与上背件1的转动连接点位于下支架3与上背件1转动连接点的前方,两个转动点之间具有距离,才能使得分动杆5在相对于下支架3运动时,能够带动上背件1相对于下支架3转动,若两个连接点位于同一处,分动杆5则无法带动上背件1相对于下支架3转动;分动杆5运动除了能带动上背件1相对于下支架3转动外,还能带动下背件2相对于下支架3运动,且下背件2的上端靠近下支架3,下端远离下支架3,这样能进一步实现椅背的弯曲张合。
再进一步地,如图4、8所示,分动杆5包括主杆51、位于主杆51上端部的第一连接杆52以及位于主杆51下端部的第二连接杆53,第一连接杆52与第二连接杆53均向前凸出于主杆51;所述轴头14位于第一连接杆52的端部;第一连接杆52与上背件1的上端部连接,第二连接杆53与下背件2的下端部连接;分动杆5不是一根光杆,而是近似F形;第一连接杆52的目的是与第三连接杆103的前端部转动连接,两者配合让上背件1与下支架3的连接点和上背件1与分动杆5的连接点之间形成间距,第二连接杆53的目的是撑起下背件2下部,让下背件2与上背件1形成合理连续的贴合面以供人体背部贴靠;第一连接杆52与主杆51一体成型,第一连接杆52相对于主杆51向前向上倾斜,第二连接杆53与主杆51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53与主杆51的转动范围为8-10°;第二连接杆53与主杆51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53与下背件2也是转动连接,从而使下背件2与主杆51之间较为灵活,不会在上背件1与下背件2开合运动时造成阻碍。
传动装置可有多种选择,只需带动分动杆5能与下支架3相对转动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随背弯曲包裹功移植到办公椅形式的椅子中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因此优先选择简单且巧妙的结构:传动装置包括转动件6,转动件6相对于下支架3转动设置,分动杆5与转动件6转动连接,转动件6配置为当转动件6相对于下支架3转动时,带动分动杆5相对于下支架3运动。具体地说:
如图1-9所示,传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8、中间座9、摆动杆10以及所述转动件6,中间座9与下支架3固定连接,中间座9、下支架3均与底盘4转动连接,第一连杆7的一端与底盘4转动连接,第二连杆8上端与第一连杆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8的下端与中间座9转动连接,底盘4、中间座9、第一连杆7以及第二连杆8构成一四连杆机构,且底盘4配置为主体支撑,保持相对静止;中间座9以及第一连杆7相对于底盘4转动时,第二连杆8保持大致竖直;摆动杆10与第二连杆8的上端转动连接,转动件6转动设置在中间座9上,且转动件6的前端部与摆动杆10转动连接,转动件6的后端部与分动杆5转动连接;椅背向后倾仰时,下支架3相对于底盘4向下向后转动,与下支架3固定在一起的中间座9也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杆8向下向前运动,第二连杆8带动第一连杆7相对于底盘4向下向后转动,同时拉动摆动杆10向前向下运动,摆动杆10拉动转动件6相对于中间座9向前转动,进而带动分动杆5相对于中间座9以及下支架3运动;传动装置中各连杆的运动是由椅背后倒时,下支架3的向后倾仰驱动的,当人体在该椅子上向后倒时,下支架3的运动导致了传动装置中各个连杆的联动,实现椅背后倒与上、下背件2弯曲包裹的同步进行,动作流畅,使用感受更加舒适。
在底盘4、中间座9、第一连杆7以及第二连杆8组成的四连杆机构中,通过连接点位置以及连接点之间距离的配置,使得第二连杆8在运动中保持大致竖直,从而使第二连杆8起到拉动摆动杆10的作用。
转动件6的形状为三角形,其三个角部正好是三个转动连接点,即转动件6的上端部与中间座9转动连接,转动件6的前端部与摆动杆10的后端部转动连接,转动件6的后端部与分动杆5的下端部转动连接;中间座9向后延伸有连接座91,连接座91中空并形成有容置槽92,所述的转动件6位于容置槽92中并通过转动轴93与连接座91转动连接;连接座91的上下方向敞开,转动件6设置在连接座91的容置槽92中,分动杆5下端部位于容置槽92中并与转动件6转动连接,连接座91向后延伸超出中间座9本体,使分动杆5具有运动空间,分动杆5运动时不会与中间座9产生干涉。
下支架3为L形框架结构,下支架3包括横框31与竖框32,中间座9由下往上与横框31插合并通过螺栓连接;中间座9与下支架3插合后两者形成一整体,不破坏一体性与美观度,分开成型的目的是简化两者的结构,降低开模和生产成本。
底盘4包括座壳41以及所述基座42,座壳41与基座42固定连接,中间座9、下支架3均与座壳41转动连接,第一连杆7与基座42转动连接;座壳41包覆在基座42外,下支架3可连接在座壳41外,第一连杆7与座壳41内部的基座42连接,两者能不冲突地与底盘4转动连接,前后方向上紧凑的同时,左右方向上互相避让,空间布置更加合理。

Claims (8)

1.一种分离式椅背,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件、下支撑件、上支架以及下支架,上支架转动连接在下支架上,上支撑件固定安装在上支架上,下支撑件转动连接在上支撑件下方;上支架上设有一驱动点,驱动点位于上支架与下支架转动连接点的前方;还包括分动杆,分动杆与上支架于驱动点处转动连接,分动杆的下部与下支撑件连接;分动杆配置为该椅背向后倾倒时,分动杆带动上支架以及上支撑件相对于下支架向前向下转动,并带动下支撑件相对于下支架向前向上转动,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之间的夹角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椅背,其特征在于:上支撑件下部设有向后凸出的插块,上支架于驱动点处设有对应插块的插槽;分动杆上端部设有轴头,上支架于驱动点处设有对应轴头的转槽,所述的插块插设在插槽中,轴头插设在转槽中,轴头、插块以及上支架通过同一根轴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椅背,其特征在于:转槽开口大于轴头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椅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块有两个,两个插块左右对称设置在上支撑件上,所述的插槽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在上支架上,所述的转槽位于两个插槽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椅背,其特征在于:分动杆包括主杆、位于主杆上端部的第一连接杆以及位于主杆下端部的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均向前凸出于主杆;第一连接杆与上支架的下端部连接,第二连接杆与下支撑件的下端部连接;所述的轴头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式椅背,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杆与主杆一体成型,第一连接杆相对于主杆向前向上倾斜,第二连接杆与主杆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与主杆的转动范围为8-1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椅背,其特征在于:上支架包括向前延伸的第三连接杆,所述的驱动点位于第三连接杆的端部,所述的转槽以及插槽均开设在第三连接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椅背,其特征在于:下支架为L形框架结构,下支架包括横框与竖框,横框配置为与座椅的底盘转动连接。
CN202321418484.2U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分离式椅背 Active CN219940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8484.2U CN219940128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分离式椅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8484.2U CN219940128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分离式椅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40128U true CN219940128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4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18484.2U Active CN219940128U (zh) 2023-06-05 2023-06-05 一种分离式椅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401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1000B2 (ja) 椅子の構造及び椅子
US5772278A (en) Recliner chair having wall-avoiding linkage arrangement
AU2010247832B9 (en) Improved recliner ottoman linkage with unique secondary ottoman
US5354116A (en) Reclining chair with articulating linkage for padded intermediate ottoman
US10842274B1 (en) Zero-wall clearance linkage mechanism with power seat drive
JPH0230244B2 (zh)
US11730268B2 (en) Rocker reclining mechanism for a rocker recliner rocking between the arms
WO2009038680A1 (en) Reclining seating unit with headrest
MX2011004024A (es) Montaje de cabecera ajustable para miembro de mueble.
CN111685520B (zh) 一种机械伸展单元及机械伸展装置
US3102753A (en) Multiple position reclining chair with extendible head-rest
CN210748189U (zh) 一种电动座椅调节连杆系机构及座椅伸展调节装置
CN114468638A (zh) 一种全动态座椅
CN219940128U (zh) 一种分离式椅背
CN218127699U (zh) 一种椅背调节结构
CN220174785U (zh) 一种椅子
KR200495992Y1 (ko) 다각도 조절 헤드 레스트를 구비하며 공간 활용성이 증대된 기능성 소파
CN116671745A (zh) 一种提升舒适性的椅子
CN115381240A (zh) 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
CN221204696U (zh) 一种椅背运动装置
CN220212474U (zh) 一种调节椅背深度的线控安装结构
CN118490026A (zh) 一种提高坐具腰部支撑性的方法
CN116584773A (zh) 一种多状态切换的座椅
CN218074230U (zh) 一种机械伸展单元及机械伸展装置
CN219661263U (zh) 一种新型办公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3300 Factory Building No. 3, Sunshine Industrial Functional Zone, Dipu Street, Anj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elf declare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Qinggu Furnitur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3300 Floor 1, Building 1, eas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ettlement in Kangshan Village, Dipu Street, Anj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Qinggu Trade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