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81240A - 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81240A
CN115381240A CN202211078933.3A CN202211078933A CN115381240A CN 115381240 A CN115381240 A CN 115381240A CN 202211078933 A CN202211078933 A CN 202211078933A CN 115381240 A CN115381240 A CN 115381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amping
hole
fixed
backres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789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云海
赵鑫建
姚有贵
谢淑辉
肖辉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ka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ka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ka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ka Hom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381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812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002Chair or stool ba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02Seat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38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h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40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 A47C7/4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with special, e.g. adjustable, lumbar region support profile; "Ackerblom" profile chairs
    • A47C7/462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with special, e.g. adjustable, lumbar region support profile; "Ackerblom" profile chairs adjustable by mechanical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54Supports for the arms
    • A47C7/541Supports for the arms of adjustable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包括撑地脚架、设在撑地脚架上的支架、设在支架两侧的扶手、设在两个扶手之间的座框架和靠背架、设在靠背架上的靠头架、设在靠背架与扶手之间的固定转轴,靠背架与靠头架之间设有转接机构,固定转轴与转接机构之间设有联动机构,座框架的两侧对称设有一个可调节阻尼大小的阻尼滑动机构,座框架和靠背架之间采用转动连接,靠头架和靠背架之间通过转接端进行同步联动控制,座框架和靠背架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进行同步联动控制,靠背架和靠头架之间的倾斜角度可通过转接机构进行调节。解决了现有单椅在各种姿势场景模式之间切换时坐垫和椅背之间不能实现自适应联动调节以及椅背头靠区角度不能调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功能单椅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重,尤其对于一些久坐的工作者而言,适当的躺在椅子或沙发上进行放松休息已经成为常态。现在的功能性单人座椅在对如坐姿、VT姿、躺姿等各种姿势场景模式的切换时,一般都是通过调节椅背的倾斜度完成操作,由于坐垫无法在椅背翻转的过程中实现同步调节倾斜度调节,从而使座椅切换到TV姿或躺姿时,坐垫的倾斜角度不理想,舒适度较差。而对于座椅的椅背和坐垫之间采用联动结构调节时,由于没有阻尼调节机构,从而导致不同的使用者在各种姿势的切换时容易出现联动过快或者过慢的现象,例如:当体重较轻的人向后靠时,坐垫和靠背之间无法顺畅的展开,导致座框和靠背联动体验差、联动不顺畅,当体重较大的人靠在椅背上后,又出现突兀的快速展开至极限位置的问题。同时,现有的座框两侧滑动处一般采用滚轮或者长条形的限位孔进行滑动,当椅背向后靠后,容易使滑动部直接与极限展开的限位区域进行撞击,从而使靠背在展开后没有一个缓冲区域,导致体验感不佳。而目前的功能性单人座椅的椅背一般为整体结构,当椅背向后翻转躺倒时头部支撑区域也同步向后躺倒,座椅无法形成VT姿,而当椅背由相互可转动的靠背区和靠头区组成时,椅背向后翻转时也存在整体式的缺陷,虽然后期也可以通过转动靠头区实现TV姿的切换,但是,使用相对繁琐,从坐姿和TV姿进行切换时,没有联动结构,无法实现自适应的联动调节,同时,坐姿、TV姿和躺姿这三种姿态之间的切换麻烦,体验差,同时,对于椅背转动调节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单椅在各种姿势场景模式之间切换时坐垫和椅背之间不能实现自适应联动调节以及椅背头靠区角度不能调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包括撑地脚架、设在所述撑地脚架上的支架、设在所述支架两侧的扶手、设在两个所述扶手之间的座框架和靠背架、设在所述靠背架上的靠头架、设在所述靠背架与所述扶手之间的固定转轴,所述靠背架可通过所述固定转轴相对于所述扶手进行转动,所述靠背架与所述靠头架之间设有转接机构,所述固定转轴与所述转接机构之间设有联动机构,所述座框架的两侧对称设有一个可调节阻尼大小的阻尼滑动机构,所述座框架的两侧通过所述阻尼滑动机构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或所述扶手上,所述座框架和所述靠背架之间采用转动连接,所述靠头架和所述靠背架之间通过转接端进行同步联动控制,所述座框架和所述靠背架之间通过所述联动机构进行同步联动控制,所述靠背架和所述靠头架之间的倾斜角度可通过所述转接机构进行调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座框架和靠背架之间通过转轴连接,靠头架通过转接机构转动连接在靠背架上,在固定转轴与转接机构之间还连接有联动机构,从而使靠背架在受到向后翻转的作用力时,靠头架能够通过靠背架的转接端推力而沿着阻尼滑动机构同步向前移动。同时,通过联动机构还能够带动转接机构向下翻转,从而使座框架和靠头架与靠背架实现联动控制。当使用者在躺倒过程中,靠头架与靠背架共同转动,其夹角在不断缩小,达到平衡时就是TV姿,从而使每个使用者都能够在TV姿下悬停,在TV姿状态下使用更加舒适。通过转接机构还能够使靠头架和靠背架之间的倾斜角度进行二次调节,使用者向后转动靠头架后能够使人体重心后移,从而达到躺姿状态,座椅的椅背在从TV姿切换到躺姿时更加方便简单,只需对靠头架通过转接机构再次向后翻转,就能够实现TV姿到躺姿的切换,从而使座椅在坐姿、TV姿和躺姿这三种姿态场景模式之间的切换时简单方便,使使用者体验感更好,适应范围更广,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单椅的椅背和坐垫之间不能根据座椅姿态的不同而进行同步调节相对位置关系的问题。在对坐垫和椅背进行相对位置的同步联动调节过程中,通过调节阻尼滑动机构的阻尼大小后,还能够对座框架和靠背架在进行展开和收缩过程中的阻力大小进行自适应调节,通过增大或者减小座框架和靠背架在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从而使整体联动更加顺畅舒适,能够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阻力需求,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座椅中联动的座框和靠背之间在使用时存在的联动体验差、联动不顺畅、以及不具有阻尼效果等问题。
可选的:所述靠背架包括U型的支撑杆、设在所述支撑杆两侧的若干组连接扣、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设置在两侧的所述连接扣上的沙发弹簧,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设有一个用于连接所述靠头架的所述转接机构,所述固定转轴上还设有一个腰脱件,所述腰脱件和用于支撑腰部的所述沙发弹簧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坐姿状态下用于支撑腰部的所述沙发弹簧向后弯曲后通过抵住所述腰脱件进行支撑并止位,所述腰脱件和用于支撑腰部的所述沙发弹簧之间的缓冲空间距离随着所述靠背架向后翻转而逐渐增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沙发弹簧的两端可拆卸的连接在连接扣上,在对沙发弹簧进行组装时更加方便,靠背架整体结构简单,且通过沙发弹簧能够使背部在依靠时更加舒适,柔韧性更好,同时,通过腰脱件能够对用于支撑腰部的沙发弹簧在向后弯曲时起到支撑和定位的作用,从而避免坐姿状态下,用于支撑腰部的沙发弹簧在受到力后向后弯曲太深而导致背部嵌入椅背的情况发生,使坐姿时腰部后方具有足够的刚性支撑效果,使椅背的依靠舒适度更高,而当靠背架在向后翻转至TV姿或躺姿的过程中,腰脱件能逐渐远离椅背的后方,从而形成缓冲空间,使靠背架在受力躺倒过程中,能够使人体的腰部缓慢的向后嵌入到椅背内,使使用者在躺着时背部更加舒适,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椅背没有针对腰部受力区的承载情况进行改进而导致乘坐时腰部出现过硬或过软的问题。
可选的:与所述腰脱件进行抵触的所述沙发弹簧上设有套块,所述套块可拆卸的套设于所述沙发弹簧的其中一个凸起部,位于所述固定转轴上方的所述支撑杆采用竖杆结构,位于所述固定转轴下方的所述支撑杆采用向后弯曲的弧形杆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沙发弹簧本身没有可支撑的面,导致腰脱件在对向后凸起的椅背进行支撑定位时出现直接破坏靠背表面的问题,因此,在与腰脱件进行抵触的沙发弹簧上套设了一个套块,在靠背架受力后通过套块与腰脱件的支撑端面进行接触,从而形成沙发弹簧与腰脱件的面接触,能够有效的避免腰脱件因内部没有抵接面而直接对椅背后表面产生破坏的问题,位于固定转轴上方的支撑杆采用竖杆结构,位于固定转轴下方的支撑杆采用向后弯曲的弧形杆结构,能够使使用者在贴合椅背时,无论出于任何倾斜角度都具有一个良好的支持效果。
可选的:所述转接机构包括设在所述靠头架上的第一连接件、设在所述靠背架上的第二连接件、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锁紧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转动后通过所述锁紧件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相对转动能够实现靠头架的前后翻转,从而使靠头架的位置调节更加方便,使用者在靠在椅背上后,通过靠头架能够对头部起到更好的支撑,尤其是当单椅的椅背从VT姿状态向躺姿状态进行切换时,只需通过第一连接件向后翻转并通过锁紧件进行固定后,就能够使靠头架处于躺姿状态所需的角度,从而实现姿态模式的快速切换,通过对靠头架的向后倾斜角度的调节,能够符合不同使用者的角度需求,使椅背在躺倒后更加舒适。
可选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固定转轴上的固定连杆、两端分别转接在所述固定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联动杆,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靠背架之间通过转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靠背架在沿着固定转轴进行前后翻转时,由于联动杆的长度固定,通过联动杆能够使第二连接件相对于靠背架的倾斜角度进行同步转动调节,从而使转接机构和靠头架相对于靠背架的倾斜角度进行同步转动调节,当靠背架向后翻转时,使靠头架相对于靠背架向前翻转,从而使椅背形成TV姿状态,而当靠背架向前翻转复位呈坐姿时,靠头架能够自动向后翻转后形成坐姿状态的椅背,结构简单,联动性好。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一个U型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两侧对称设有锁定孔和解锁孔,所述锁定孔和解锁孔的一端连通后形成L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弧形的过渡孔,所述过渡孔的一侧设有若干锁紧槽,顶部的所述锁紧槽和所述过渡孔的上端止位部之间设有解锁导向面,位于所述锁定孔内的所述锁紧件通过所述解锁导向面向外推动后进入所述解锁孔内,位于所述解锁孔内的所述锁紧件通过所述过渡孔的下端止位部向上抬起后进入所述锁定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限位槽内后,能够使第一连接件的稳定性更好,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左右晃动的现象,通过过渡孔能够使锁紧件在锁定孔和解锁孔之间进行位置切换,从而使锁紧件对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锁紧和解锁更加简单方便,在对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角度控制时方便,且机构简单,控制简便,使用寿命长,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靠背架和靠头架之间角度调节麻烦以及调节机构结构复杂、容易损坏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阻尼滑动机构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扶手或所述支架上的固定滑轴、设在所述座框架两侧的滑座、设在所述滑座内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滑轴的长条形滑孔、设在所述固定滑轴一端的阻尼调节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座框架能够通过滑座沿着固定滑轴进行前后移动,当固定滑轴处于长条形滑孔的两端时,则为座框架的伸展和收缩极限位置,对于座框架相对于扶手或支架的滑动连接更加简单方便,通过靠背架的翻转还能够形成联动调节,同时,在固定滑轴的端部安装有阻尼调节器,通过阻尼调节器能够使滑座和固定滑轴之间的阻尼大小进行调节,从而使座框架和靠背架在进行各种姿势的场景模式切换时,对于座框架的阻尼进行调节,使整个单椅的联动控制更加柔和舒适,对于阻尼调节器的安装固定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阻尼调节器包括设在所述固定滑轴端部的调节阻尼旋钮、套设在所述固定滑轴上的压缩压簧和阻尼压片,所述滑座的两侧分别通过所述固定滑轴和所述阻尼压片进行限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阻尼调节器对固定滑轴和滑座之间的阻尼大小进行调节时,只需通过旋转调节阻尼旋钮就能够是压缩压簧对阻尼压片的压力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固定滑轴和阻尼压片对滑座的夹紧力进行调节,在对阻尼大小进行调节时更加方便简单,操作更加直接,而且通过压缩压簧对阻尼压片进行顶出,能够使阻尼压片本身存在一个向后收缩的冗余空间,使阻尼的大小调节范围更大,适应性更广。
可选的:所述长条形滑孔的后端还设有一个倾斜设置的缓冲孔,所述固定滑轴在所述座框架和所述靠背架展开过程中滑动至进入所述缓冲孔后逐渐增大展开阻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长条形滑孔的后端靠近椅背的一侧增加了一段具有阻尼缓冲效果的缓冲孔,从而使靠背架和座框架在沿着长条形滑孔展开到TV姿时更加顺畅,而且固定滑轴滑动到长条形滑孔后进入缓冲孔内,从而避免出现靠背架向后翻转过程中出现突然卡顿的感觉,使座椅从坐姿到TV姿的展开时体验感更好。而当座椅从TV姿到躺姿的切换时,由于重力的再次向靠背架上倾斜,能够使靠背架躺倒后通过固定滑轴再次沿着缓冲孔向后翻转一定的角度,且固定滑轴进入缓冲孔越深,座框架和靠背架之间的展开阻力越大,从而预防使用者在展开时直接使固定滑轴与限位孔或缓冲孔产生撞击的情况发生,从而使TV姿到躺姿的切换过程中更加舒适,体验感更好,有效的解决了单椅在椅背向后倾斜翻转过程中出现生硬的直接卡死在长条形滑孔端部的问题,同时,在通过阻尼调节器和缓冲孔的组合,能够使阻尼滑动机构具有双重阻尼控制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长条形滑孔的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限位滑槽,所述阻尼压片设在所述限位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滑槽能够对阻尼压片进行限位和收纳,同时,对部分或者压缩压簧进行收纳隐藏,从而使阻尼调节器的隐蔽性更好,美观度更好,在调节时,不会受到外部干扰,固定滑轴的长度也可以更短。
可选的:所述滑座包括金属座体和塑料座体,所述长条形滑孔和所述限位滑槽设在所述塑料座体上,所述塑料座体设在所述金属座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塑料座体的使用寿命更长,承载效果更好,有效的解决了塑料座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重力而断裂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滑座与所述座框架之间还设有座框底板,所述滑座通过所述座框底板固定在所述座框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者之间通过座框底板进行连接,既能够使滑座体积更小,又能够使滑座与座框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高,有效的降低了滑座的整体高度的同时,保证限位孔处于所需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联动机构和阻尼滑动机构的结合,解决了靠头架、靠背架以及座框架之间不能联动控制的问题,从而使用户体验感更好;通过阻尼滑动机构的调节还解决了现有单椅无法根据每个使用者的坐姿习惯和体重实现自适应联动调节躺姿和TV姿倾斜角度的问题,能够给予使用者自适应调节坐姿、TV姿、躺姿三重情景模式;使用者依据自身的重力和黄金分割比例调节阻尼滑动机构的松紧度,能够满足所有用户的自适应效果需求;
2.通过转接机构还能够再次对靠头架的倾斜角度向后翻转,从而使TV姿状态下的单椅直接切换到躺姿状态,有效的解决了靠头架角度不能调节而导致单椅无法实现坐姿、TV姿和躺姿的姿势场景模式灵活切换的问题,使躺姿和TV姿的切换更加简单方便,且在坐姿状态下对于头部的支撑更加方便,从坐姿到TV姿时只需要后躺即可实现,TV姿到躺姿,使用者只需转动靠头架即可实现,第一个状态下无任何操作,第二个状态下转动靠头架实现,更加符合使用者的行为习惯;
3.由于座框架和靠背架之间通过转轴连接,靠头架通过转接机构转动连接在靠背架上,在固定转轴与转接机构之间还连接有联动机构,从而使靠背架在受到向后翻转的作用力时,靠头架能够通过靠背架的转接端推力而沿着阻尼滑动机构同步向前移动,同时,通过联动机构还能够带动转接机构向下翻转,从而使座框架和靠头架与靠背架实现联动控制,单椅从坐姿到TV姿的切换更加方便,TV姿状态下重心相对固定转动的分布较为均匀,故TV姿状态下使用更加舒适,可以往复小幅度摆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功能单椅坐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功能单椅TV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功能单椅躺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靠背架与转接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示出了靠背架的具体结构以及套块的连接位置;
图5是本发明中联动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示出了联动机构的组成以及安装位置;
图6是本发明中转接机构的分解状态示意图,示出了第一连接件的内部结构;
图7是本发明中阻尼滑动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中阻尼滑动机构通过座框底板安装在座框架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撑地脚架;2、座框架;3、阻尼滑动机构;31、阻尼调节器;32、滑座;33、固定滑轴;34、长条形滑孔;4、腰脱件;5、固定转轴;6、联动机构;61、固定连杆;62、联动杆;7、转接机构;71、第一连接件;72、锁紧件;73、第二连接件;8、靠头架;9、靠背架;91、连接扣;92、沙发弹簧;93、支撑杆;10、扶手;11、支架;12、套块;13、限位槽;14、过渡孔;15、锁紧槽;16、解锁导向面;17、锁定孔;18、解锁孔;19、压缩压簧;20、调节阻尼旋钮;21、阻尼压片;22、限位滑槽;23、缓冲孔;24、座框底板;25、金属座体;26、塑料座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包括撑地脚架1、设在所述撑地脚架1上的支架11、设在所述支架11两侧的扶手10、设在两个所述扶手10之间的座框架2和靠背架9、设在所述靠背架9上的靠头架8、设在所述靠背架9与所述扶手10之间的固定转轴5,所述靠背架9可通过所述固定转轴5相对于所述扶手10进行转动,所述靠背架9与所述靠头架8之间设有转接机构7,所述固定转轴5与所述转接机构7之间设有联动机构6,所述座框架2的两侧对称设有一个可调节阻尼大小的阻尼滑动机构3,所述座框架2的两侧通过所述阻尼滑动机构3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11或所述扶手10上,所述座框架2和所述靠背架9之间采用转动连接,所述靠头架8和所述靠背架9之间通过转接端进行同步联动控制,所述座框架2和所述靠背架9之间通过所述联动机构6进行同步联动控制,所述靠背架9和所述靠头架8之间的倾斜角度可通过所述转接机构7进行调节。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两侧的扶手10通过支架11安装在撑地脚架1上,而靠背架9的两侧则通过固定转轴5转动连接在靠背架9与扶手10上,座框架2的两侧通过阻尼滑动机构3滑动连接在支架11或扶手10上,同时,座框架2和靠背架9之间通过转轴连接,靠头架8通过转接机构7转动连接在靠背架9上,在固定转轴5与转接机构7之间还连接有联动机构6,从而使靠背架9在受到向后翻转的作用力时,靠头架8能够通过靠背架9的转接端推力而沿着阻尼滑动机构3同步向前移动,同时,通过联动机构6还能够带动转接机构7向下翻转,从而使座框架2和靠头架8与靠背架9实现联动控制。靠头架8通过转接机构7安装在靠背架9上,且联动机构6安装在靠背架9和转接机构7之间,通过转接机构7能够对靠头架8进行前后翻转,当椅背向后倾斜躺倒过程中,使用者的重心往靠头架8一侧移动,每个使用者的重心比例和最初始的座深都会有差异,故每个使用者在椅背达到TV姿时,靠背架9与地面夹角均不同,通过联动机构6能够使靠头架8与靠背架9之间的夹角随着靠背架9向后倾斜而逐渐缩小,靠背架9的倾斜度越大时,靠头架8与靠背架9之间的夹角越小,靠头架8与靠背架9共同转动,其夹角在不断缩小,达到平衡时就是TV姿,从而使每个使用者都能够在TV姿下悬停,在TV姿状态下使用更加舒适。且在靠背架9向后翻转的过程中,通过联动机构6能够使椅背的靠背架9和靠头架8在前后转动时实现相对倾斜角度的联动调节,从而使椅背在坐姿和TV姿之间的自适应切换,灵活性更高,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椅背在向后翻转时,靠头架8同步向后翻转的问题,使座椅在形成TV姿时更加舒适方便。同时,通过转接机构7还能够使靠头架8和靠背架9之间的倾斜角度进行二次调节,使用者向后转动靠头架8后能够使人体重心后移,从而达到躺姿状态,座椅的椅背在从TV姿切换到躺姿时更加方便简单,只需对靠头架8通过转接机构7再次向后翻转,就能够实现TV姿到躺姿的切换,从而使座椅在坐姿、TV姿和躺姿这三种姿态场景模式之间的切换时简单方便,使使用者体验感更好,适应范围更广,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单椅的椅背和坐垫之间不能根据座椅姿态的不同而进行同步调节相对位置关系的问题。
由于使用者在坐姿状态时,头部习惯性会与背部形成一个倾斜的角度,因此,在坐姿时靠头架8可以通过转接机构7向前翻转成使用者所需的角度,使使用者在坐姿状态下靠在椅背上时,背部与头部均具有一个良好的支撑,有效的满足了不同使用者对于不同休闲工况下的需求。在对坐垫和椅背进行相对位置的同步联动调节过程中,通过调节阻尼滑动机构3的阻尼大小后,还能够对座框架2和靠背架9在进行展开和收缩过程中的阻力大小进行自适应调节,通过增大或者减小座框架2和靠背架9在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从而使整体联动更加顺畅舒适,能够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阻力需求,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座椅中联动的座框和靠背之间在使用时存在的联动体验差、联动不顺畅、以及不具有阻尼效果等问题。
例如:当阻尼滑动机构3的阻力大小为零或者忽略不计时,靠背架9只要受到一个较低的作用力,就能够是其和座框架2进行相互展开后形成TV姿或躺姿状态,而当收缩时,使用者只需将作用力作用到座框架2上,就能够通过座框架2上的作用力进行快速的回收到坐姿状态,而当通过对阻尼滑动机构3的驱动阻尼进行增大时,对于靠背架9和座框架2在展开和收缩时所需的作用力也会增大,且一旦对阻尼滑动机构3进行调节完成后,靠背架9和座框架2的整个滑动过程中阻尼效果是恒定的,因此,通过调整阻尼滑动机构3的阻尼大小不同,能够适用于不同坐姿、体重以及身高等使用者的联动需求,且在座椅伸展和收缩过程中更加顺畅自然,不会出现伸展艰难或者突兀的展开的问题,能够给予使用者自适应调节坐姿、TV姿、躺姿等不同情景模式的需求。其中撑地脚架1优先采用五星脚结构,撑地脚架1与支架11之间采用转动连接。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改进为,如图1所示,所述靠背架9包括U型的支撑杆93、设在所述支撑杆93两侧的若干组连接扣91、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设置在两侧的所述连接扣91上的沙发弹簧92,所述支撑杆93的两端均设有一个用于连接所述靠头架8的所述转接机构7,所述固定转轴5上还设有一个腰脱件4,所述腰脱件4和用于支撑腰部的所述沙发弹簧92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坐姿状态下用于支撑腰部的所述沙发弹簧92向后弯曲后通过抵住所述腰脱件4进行支撑并止位,所述腰脱件4和用于支撑腰部的所述沙发弹簧92之间的缓冲空间距离随着所述靠背架9向后翻转而逐渐增大。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U型的支撑杆93两端朝上,U型的支撑杆93的两侧转接在固定转轴5上,且U型的支撑杆93的两端安装有一个用于连接靠头架8的转接机构7,在U型的支撑杆93之间横向安装有若干条沙发弹簧92,沙发弹簧92的两端可拆卸的连接在连接扣91上,在对沙发弹簧92进行组装时更加方便,靠背架9整体结构简单,且通过沙发弹簧92能够使背部在依靠时更加舒适,柔韧性更好,其中,人体腰部后方的受力区安装有一条沙发弹簧92,在两侧的固定转轴5上安装了一个对用于支撑腰部的沙发弹簧92向后弯曲时的位置进行限位和支撑的腰脱件4,通过腰脱件4能够对用于支撑腰部的沙发弹簧92在向后弯曲时起到支撑和定位的作用,从而避免坐姿状态下,用于支撑腰部的沙发弹簧92在受到力后向后弯曲太深而导致背部嵌入椅背的情况发生,使坐姿时腰部后方具有足够的刚性支撑效果,使椅背的依靠舒适度更高,而当靠背架9在向后翻转至TV姿或躺姿的过程中,腰脱件4能逐渐远离椅背的后方,从而形成缓冲空间,使靠背架9在受力躺倒过程中,能够使人体的腰部缓慢的向后嵌入到椅背内,沙发弹簧92远离腰脱件4,能够给予使用者在TV姿或者躺姿无异物感,使使用者在躺着时背部更加舒适,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椅背没有针对腰部受力区的承载情况进行改进而导致乘坐时腰部出现过硬或过软的问题。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改进为,如图4所示,与所述腰脱件4进行抵触的所述沙发弹簧92上设有套块12,所述套块12可拆卸的套设于所述沙发弹簧92的其中一个凸起部,位于所述固定转轴5上方的所述支撑杆93采用竖杆结构,位于所述固定转轴5下方的所述支撑杆93采用向后弯曲的弧形杆结构。
由于沙发弹簧92本身没有可支撑的面,导致腰脱件4在对向后凸起的椅背进行支撑定位时出现直接破坏靠背表面的问题,因此,在与腰脱件4进行抵触的沙发弹簧92上套设了一个套块12,在对套块12进行组装时,套块12安装在沙发弹簧92的其中一个凸起部上,在安装时更加灵活,尤其是当套块12采用扁平的管状结构时,在安装时更加简单,只需将其套在对应的沙发弹簧92上与腰脱件4配合的凸起部上,就能够实现增加抵接面的效果,从而在靠背架9受力后通过套块12与腰脱件4进行面接触,能够有效的避免腰脱件4因内部没有抵接面而直接对椅背后表面产生破坏的问题。而位于所述固定转轴5上方的所述支撑杆93采用竖杆结构,位于所述固定转轴5下方的所述支撑杆93采用向后弯曲的弧形杆结构。靠背架9两侧位于固定转轴5上方的支撑杆93采用竖杆结构,在对人体背部进行支撑时,通过支撑杆93的竖杆区域对背部进行支撑,能够使背部贴合后处于平直状态,而位于固定转轴5下方的支撑杆93采用向后弯曲的弧形杆结构,能够使臀部到腰部的区域自然形成一个弧度,从而使人体在坐姿时腰部和背部形成一个良好的贴合效果,在倾斜后也能够使靠背架9随时人体脊柱的自然弯曲弧度而形成弧形的过度区,使使用者在贴合椅背时,无论出于任何倾斜角度都能够具有一个良好的支持效果。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改进为,如图4所示,所述转接机构7包括设在所述靠头架8上的第一连接件71、设在所述靠背架9上的第二连接件73、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7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73之间的锁紧件72,所述第一连接件7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73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7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73相对转动后通过所述锁紧件72进行固定。
在通过转接机构7对靠头架8相对于靠背架9进行转动时,锁紧件72解锁,然后通过靠头架8驱动第一连接件71相对于转轴进行转动,就能够实现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3的相对转动,从而实现靠头架8的前后翻转,当靠头架8转动到所需的角度后再通过锁紧件72进行锁定,从而实现靠头架8的角度调节,当与靠背架9呈一定角度的靠头架8向后翻转至与靠背架9基本平行时,就实现了从VT姿状态下的椅背切换到躺姿状态下的椅背的调节,在翻转后,通过锁紧件72进行固定,能够使靠头架8和靠背架9的倾斜角度符合不同使用者的角度需求,使椅背在躺倒后更加舒适。
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改进为,如图5所示,所述联动机构6包括设在所述固定转轴5上的固定连杆61、两端分别转接在所述固定连杆6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73之间的联动杆62,所述第二连接件73与所述靠背架9之间通过转轴连接。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固定连杆61安装在靠背架9两侧的固定转轴5上,第二连接件73转动连接在靠背架9上,而联动杆62的两端则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件73和固定连杆61上,从而使固定连杆61、联动杆62、第二连接件73以及靠背架9之间形成四边形的连杆结构,固定连杆61和腰脱件4为一体结构,联动杆62的两端优先采用铰接连接,结构更加简单,转动连接更加方便。当靠背架9围绕着固定转轴5进行向后转动时,由于固定连杆61和固定转轴5是固定连接,没有相对运动,联动杆62与固定连杆61所形成的夹角变小,联动杆62件的长度是不变的,所以联动杆62件与第二连接件73的转接点到固定连杆61的固定端距离在缩短,因此第二连接件73绕着联动杆62与第二连接件73的连接点转动,从而带动靠头架8转动,实现靠头架8与靠背架9的共同转动,在当靠背架9在向外翻转时,两者之间的夹角在不断缩小,达到平衡时就是TV姿。而当靠背架9向前翻转复位呈坐姿时,靠头架8能够自动向后翻转后形成坐姿状态的椅背,结构简单,联动性好。其中,第二连接件73采用L型结构,在对联动杆62和靠头架8进行连接时更加方便,使联动杆62在上下移动时对于靠头架8的转动控制更加灵活,对于靠背架9和靠头架8之间的联动过程中转动夹角控制方便,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联动机构6结构复杂的问题。
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改进为,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连接件73上设有一个U型的限位槽13,所述限位槽13的两侧对称设有锁定孔17和解锁孔18,所述锁定孔17和解锁孔18的一端连通后形成L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71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13内,所述第一连接件71上设有弧形的过渡孔14,所述过渡孔14的一侧设有若干锁紧槽15,顶部的所述锁紧槽15和所述过渡孔14的上端止位部之间设有解锁导向面16,位于所述锁定孔17内的所述锁紧件72通过所述解锁导向面16向外推动后进入所述解锁孔18内,位于所述解锁孔18内的所述锁紧件72通过所述过渡孔14的下端止位部向上抬起后进入所述锁定孔17内。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整个转接机构7包裹在座椅内部,因此,为了提高靠头架8和靠背架9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二连接件73上用于连接第一连接件71的一端形成一个向下凹陷的个U型限位槽13,当第一连接件71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限位槽13内后,能够使第一连接件71的稳定性更好,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左右晃动的现象。而为了方便实现角度调节的机械化操作,在第二连接件73的侧壁上设置有相互连通后形成L型结构的锁定孔17和解锁孔18,其中第一连接件71所对应的弧形过渡孔14与解锁孔18匹配,锁定孔17与各个锁紧槽15匹配,锁紧件72穿过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3,且锁紧槽15位于过渡孔14的一侧,锁紧件72穿过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3,在对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3进行转动和锁紧时,锁紧件72处于锁定孔17和其中一个锁紧槽15内时,此时,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3处于锁紧状态,第一连接件71无法向上翻转。而当需要对靠头架8和靠背架9之间的倾斜角度进行转动调节时,只需将第一连接件71向下翻转,锁紧件72就能够通过锁紧槽15的过渡连接边沿推动后向锁定孔17的外端移动,从而使锁紧件72向锁定孔17的外端移动形成解锁状态,当下一个锁紧槽15与锁定孔17契合时,锁紧件72沿着锁定孔17复位后再次锁紧,从而实现靠头架8的角度调节。而当锁紧件72处于最顶部的锁紧槽15时,靠头架8和靠背架9处于可调节的最小夹角位置,当靠头架8向下翻转至最大锁死角度后需要复位到最大夹角时,由于顶部的锁紧槽15和过渡孔14的上端止位部之间形成有一个解锁导向面16,只需通过靠头架8继续向下转动后使锁紧件72沿着解锁导向面16移动至过渡孔14的上端止位部并向下按压,就能够使锁紧沿着锁定孔17向外移动后卡接到解锁孔18内进行固定,从而使第一连接件71在上下翻转时不会出现锁死现象,而当第一连接件71沿着过渡孔14向上翻转到过渡孔14的下端止位部时,通过过渡孔14的下端止位部能够对锁紧件72产生一个向上驱动的作用力,从而使锁紧件72从解锁孔18内向上抬起后再次进入锁定孔17中,从而实现再次的各个角度调节控制以及锁紧,一般下端的锁紧槽15上方具有弧形的导向面,能够使锁紧槽15内的锁紧件72在向外挤压时沿着导向面移动,从而使调节时更加简单灵活,在相邻两个锁紧槽15内进行角度调节时,对锁紧件72的向外驱动长度小于锁定孔17的长度,能够避免锁紧件72在通过锁紧槽15进行角度调节时卡接到解锁孔18内。解锁导向面16一般采用倾斜或者弧形过渡,过渡更加柔和,在对第一连接件71和第二连接件73角度控制时方便,且机构简单,控制简便,使用寿命长,整体采用机械调节,更不易损坏,而且对于解锁和锁定的控制方式更加简单,使用体验感更好,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靠背架9和靠头架8之间角度调节麻烦以及调节机构结构复杂、容易损坏的问题。
锁紧件72可以采用U型的弹簧钢结构,从而使锁紧件72在解锁孔18和锁定孔17之间移动时,能够根据弹性自动复位,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更加方便,制作成本更低,一旦锁紧件72上向外推送的作用力消除时,就能够同步回缩复位,复位弹力更加持久,同时,锁紧件72在锁紧状态下处于自然的开合状态,通过U型段还能够保证更加持久的弹性。
坐姿状态下用靠背架9、座框架2与地面所成的夹角固定,过渡孔14的一侧一般设置有至少3个锁紧槽15,相邻两个锁紧槽15之间的夹角为13~15或15~18°,通过不同的锁紧槽15能够使靠头架8实现至少3个角度调节,有效的满足了不同使用者不同坐姿下的角度需求,调节角度更大,能够更加快速的调节到所需的角度,尤其是当夹角为15°时,更加符合目前人们的使用习惯,适用范围更广。
实施例6:在以上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改进为,如图7所示,所述阻尼滑动机构3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扶手10或所述支架11上的固定滑轴33、设在所述座框架2两侧的滑座32、设在所述滑座32内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滑轴33的长条形滑孔34、设在所述固定滑轴33一端的阻尼调节器31。
其中,固定滑轴33的一端固定在扶手10或支架11上,且滑座32固定在座框架2上,座框架2通过长条形滑孔34与固定滑轴33连接,从而能够使座框架2在滑动过程中沿着固定滑轴33进行前后移动,在对座框架2沿着固定滑轴33进行前后移动时,由于座框架2和靠背架9之间采用转轴连接,无论是对座框架2还是对靠背架9进行移动,都能够实现两者时间的同步运动,从而使两者之间的夹角产生变化,当固定滑轴33处于长条形滑孔34的两端时,则为座框架2的伸展和收缩极限位置,对于座框架2相对于扶手10或支架11的滑动连接更加简单方便,同时,在固定滑轴33的端部安装有阻尼调节器31,对于阻尼调节器31的安装固定更加方便,阻尼调节器31的调节更加简便,结构灵活性更高。例如:当需要对固定滑轴33和滑座32之间的阻尼大小进行调节时,只需通过阻尼调节器31对滑座32相对于固定滑轴33的作用力进行调整,就能够实现阻尼的调整,通过阻尼调节器31增大滑座32与固定滑轴33的接触面或张力也能够进行阻尼大小的调整。
实施例7: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改进为,如图7所示,所述阻尼调节器31包括设在所述固定滑轴33端部的调节阻尼旋钮20、套设在所述固定滑轴33上的压缩压簧19和阻尼压片21,所述滑座32的两侧分别通过所述固定滑轴33和所述阻尼压片21进行限位。
在通过阻尼调节器31对固定滑轴33和滑座32之间的阻尼大小进行调节时,由于长条形滑孔34的两侧分别通过固定滑轴33和阻尼压片21进行夹紧,且阻尼压片21与调节阻尼旋钮20之间通过压缩压簧19进行连接,只需通过旋转调节阻尼旋钮20就能够是压缩压簧19对阻尼压片21的压力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固定滑轴33和阻尼压片21对滑座32的夹紧力进行调节,当夹紧力越大时,滑动阻力越大,夹紧力越小时,滑动阻力则越小,在对阻尼大小进行调节时更加方便简单,操作更加直接,使用者可以依据自身的重力和黄金分割比对调节阻尼旋钮20的松紧度进行控制,从而满足所有使用者所需的阻尼效果,而且通过压缩压簧19对阻尼压片21进行顶出,能够使阻尼压片21本身存在一个向后收缩的冗余空间,使阻尼的大小调节范围更大,适应性更广。
实施例8: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改进为,如图8所示,所述长条形滑孔34的后端还设有一个倾斜设置的缓冲孔23,所述固定滑轴33在所述座框架2和所述靠背架9展开过程中滑动至进入所述缓冲孔23后逐渐增大展开阻力。
由于目前的长条形滑孔34一般为直线型或带一定弧度的长条形结构,虽然能够起到联动时的限位导向滑动作用,且通过阻尼调节器31能够调节固定滑轴33在长条形滑孔34内进行滑动时的阻尼大小,但是,当靠背架9上所受的作用力较大时,还是容易出现固定滑轴33直接与长条形滑孔34的一端产生撞击情况发生,从而造成使用体验感的降低,甚至出现滑座32的损坏,因此,在长条形滑孔34的后端靠近椅背的一侧增加了一段具有阻尼缓冲效果的缓冲孔23,从而使靠背架9和座框架2在沿着长条形滑孔34展开到TV姿时更加顺畅,而且固定滑轴33滑动到长条形滑孔34后进入缓冲孔23内,从而避免出现靠背架9向后翻转过程中出现突然卡顿的感觉,使座椅从坐姿到TV姿的展开时体验感更好。而当座椅从TV姿到躺姿的切换时,由于重力的再次向靠背架9上倾斜,能够使靠背架9躺倒后通过固定滑轴33再次沿着缓冲孔23向后翻转一定的角度,且固定滑轴33进入缓冲孔23越深,座框架2和靠背架9之间的展开阻力越大,从而预防使用者在展开时直接使固定滑轴33与限位孔或缓冲孔23产生撞击的情况发生,从而使TV姿到躺姿的切换过程中更加舒适,体验感更好,有效的解决了单椅在椅背向后倾斜翻转过程中出现生硬的直接卡死在长条形滑孔34端部的问题,同时,在通过阻尼调节器31和缓冲孔23的组合,能够使阻尼滑动机构3具有双重阻尼控制的效果。
缓冲孔23与长条形滑孔34之间一般采用弧形相切过渡,能够使固定滑轴33的过渡更加丝滑,不会出现卡顿的现象。而缓冲孔23的结构一般采用长条形孔结构或弧形孔结构,当采用长条形孔结构时,缓冲孔23的倾斜角度越大,缓冲孔23的阻尼增大率也呈直线提高,其阻尼效果主要取决于缓冲孔23和长条形滑孔34的倾斜度;而当长条形滑孔34采用弧形孔结构时,能够使缓冲孔23的阻尼增大率呈柔和状态,体验感能够更加舒适,且其阻尼效果取决于弧形孔的弯曲弧度。滑座32在滑动的过程中,滑座32轨迹切线与水平夹角越接近九十度,单位滑动的距离需要克服重力势能功越多,使用者越吃力,阻尼效果越强,整个过程中,阻尼效果越来越大。
实施例9: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改进为,如图7所示,所述长条形滑孔34的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限位滑槽22,所述阻尼压片21设在所述限位滑槽22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滑槽22能够对阻尼压片21进行限位和收纳,同时,对部分或者压缩压簧19进行收纳隐藏,从而使阻尼调节器31的隐蔽性更好,美观度更好,在调节时,不会受到外部干扰,固定滑轴33的长度也可以更短。
实施例10: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改进为,如图8所示,所述滑座32包括金属座体25和塑料座体26,所述长条形滑孔34和所述限位滑槽22设在所述塑料座体26上,所述塑料座体26设在所述金属座体25内;所述滑座32与所述座框架2之间还设有座框底板24,所述滑座32通过所述座框底板24固定在所述座框架2上。
滑座32由金属座体25和塑料座体26组成,且塑料座体26一般嵌入式安装在金属座体25内,能够使塑料座体26的使用寿命更长,承载效果更好,有效的解决了塑料座体26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重力而断裂的问题。在对滑座32和座框架2进行安装固定时,两者之间通过座框底板24进行连接,既能够使滑座32体积更小,又能够使滑座32与座框架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高,有效的降低了滑座32的整体高度的同时,保证限位孔处于所需的位置。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包括撑地脚架(1)、设在所述撑地脚架(1)上的支架(11)、设在所述支架(11)两侧的扶手(10)、设在两个所述扶手(10)之间的座框架(2)和靠背架(9)、设在所述靠背架(9)上的靠头架(8)、设在所述靠背架(9)与所述扶手(10)之间的固定转轴(5),所述靠背架(9)可通过所述固定转轴(5)相对于所述扶手(10)进行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架(9)与所述靠头架(8)之间设有转接机构(7),所述固定转轴(5)与所述转接机构(7)之间设有联动机构(6),所述座框架(2)的两侧对称设有一个可调节阻尼大小的阻尼滑动机构(3),所述座框架(2)的两侧通过所述阻尼滑动机构(3)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11)或所述扶手(10)上,所述座框架(2)和所述靠背架(9)之间采用转动连接,所述靠头架(8)和所述靠背架(9)之间通过转接端进行同步联动控制,所述座框架(2)和所述靠背架(9)之间通过所述联动机构(6)进行同步联动控制,所述靠背架(9)和所述靠头架(8)之间的倾斜角度可通过所述转接机构(7)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架(9)包括U型的支撑杆(93)、设在所述支撑杆(93)两侧的若干组连接扣(91)、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设置在两侧的所述连接扣(91)上的沙发弹簧(92),所述支撑杆(93)的两端均设有一个用于连接所述靠头架(8)的所述转接机构(7),所述固定转轴(5)上还设有一个腰脱件(4),所述腰脱件(4)和用于支撑腰部的所述沙发弹簧(92)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坐姿状态下用于支撑腰部的所述沙发弹簧(92)向后弯曲后通过抵住所述腰脱件(4)进行支撑并止位,所述腰脱件(4)和用于支撑腰部的所述沙发弹簧(92)之间的缓冲空间距离随着所述靠背架(9)向后翻转而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腰脱件(4)进行抵触的所述沙发弹簧(92)上设有套块(12),所述套块(12)可拆卸的套设于所述沙发弹簧(92)的其中一个凸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机构(7)包括设在所述靠头架(8)上的第一连接件(71)、设在所述靠背架(9)上的第二连接件(73)、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7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73)之间的锁紧件(72),所述第一连接件(7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73)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7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73)相对转动后通过所述锁紧件(72)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6)包括设在所述固定转轴(5)上的固定连杆(61)、两端分别转接在所述固定连杆(6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73)之间的联动杆(62),所述第二连接件(73)与所述靠背架(9)之间通过转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73)上设有一个U型的限位槽(13),所述限位槽(13)的两侧对称设有锁定孔(17)和解锁孔(18),所述锁定孔(17)和解锁孔(18)的一端连通后形成L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71)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13)内,所述第一连接件(71)上设有弧形的过渡孔(14),所述过渡孔(14)的一侧设有若干锁紧槽(15),顶部的所述锁紧槽(15)和所述过渡孔(14)的上端止位部之间设有解锁导向面(16),位于所述锁定孔(17)内的所述锁紧件(72)通过所述解锁导向面(16)向外推动后进入所述解锁孔(18)内,位于所述解锁孔(18)内的所述锁紧件(72)通过所述过渡孔(14)的下端止位部向上抬起后进入所述锁定孔(17)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滑动机构(3)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扶手(10)或所述支架(11)上的固定滑轴(33)、设在所述座框架(2)两侧的滑座(32)、设在所述滑座(32)内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滑轴(33)的长条形滑孔(34)、设在所述固定滑轴(33)一端的阻尼调节器(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调节器(31)包括设在所述固定滑轴(33)端部的调节阻尼旋钮(20)、套设在所述固定滑轴(33)上的压缩压簧(19)和阻尼压片(21),所述滑座(32)的两侧分别通过所述固定滑轴(33)和所述阻尼压片(21)进行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形滑孔(34)的后端还设有一个二级阻尼缓冲用的缓冲孔(23),所述固定滑轴(33)在所述座框架(2)和所述靠背架(9)展开过程中滑动至进入所述缓冲孔(23)后逐渐增大展开阻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32)包括金属座体(25)和塑料座体(26),所述长条形滑孔(34)设在所述塑料座体(26)上,所述塑料座体(26)设在所述金属座体(25)内。
CN202211078933.3A 2022-08-24 2022-09-05 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 Pending CN1153812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89654 2022-08-24
CN202211018965 2022-08-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81240A true CN115381240A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24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78933.3A Pending CN115381240A (zh) 2022-08-24 2022-09-05 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31988A (zh)
CN (1) CN1153812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82110A (zh) * 2024-02-02 2024-03-12 四川凌空天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冲击返回舱座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82110A (zh) * 2024-02-02 2024-03-12 四川凌空天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冲击返回舱座椅
CN117682110B (zh) * 2024-02-02 2024-05-07 四川凌空天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冲击返回舱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31988A (ja) 2024-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87291C (en) Multi-position convertible therapeutic chair
US6709058B1 (en) Ergonomic chair
KR20190044580A (ko) 의자 구조 및 의자
JP2003521956A (ja) 椅子機構
JPH0230244B2 (zh)
US20130127219A1 (en) Seat Having A Backrest Which Can Be Adjusted To Form A Precurved Deformation
US20060103221A1 (en) Ergonomic chair
US10973326B2 (en) Seating furniture
CN111671264A (zh) 一种多功能休闲椅框架结构及控制方法
US20080100119A1 (en) Seating Furniture, In Particular Office Chairs
CN115381240A (zh) 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
CN113331622B (zh) 一种椅背可自适应后仰翻转的办公椅
CN214631100U (zh) 一种座背联动机构
KR101527459B1 (ko) 팔걸이부에 틸팅부가 구비된 의자
WO2021179473A1 (zh) 坐站椅
CN218419065U (zh) 一种自适应联动控制的功能单椅
CN218127699U (zh) 一种椅背调节结构
EP1579787A1 (en) Chair having automatic back inclination adjustment
CN114451715B (zh) 一种多功能座椅
CN218390382U (zh) 一种座框靠背阻尼联动机构
KR101062298B1 (ko) 회동좌판이 구비된 의자
CN213282221U (zh) 多功能休闲椅框架结构
CN217161500U (zh) 一种多功能餐椅
CN215737919U (zh) 一种带有搁脚的办公椅
CN218889465U (zh) 一种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