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79234U - 一种纵包线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纵包线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79234U CN219979234U CN202321584866.2U CN202321584866U CN219979234U CN 219979234 U CN219979234 U CN 219979234U CN 202321584866 U CN202321584866 U CN 202321584866U CN 219979234 U CN219979234 U CN 2199792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ckage
- clamping block
- wrapping
- chamber
- c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799 BoPET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5041 Myla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纵包线缆装置,设置在放料机构与收线机构之间,包括纵包支架,以及依次间隔设于纵包支架上的第一包块、第二包块、包室,线缆组件依次穿过第一包块、第二包块、包室中心,在线缆组件位于包室以外的这端,依次间隔设有第一夹块组件、第二夹块组件、第三夹块组件,第一夹块组件、第二夹块组件、第三夹块组件中设有逐渐减小的夹腔、并分别设有驱动机构和加热机构,第一包块、第二包块、包室中设有不同的包腔形状。本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紧凑、自动连续作业、与放料机构与收线机构配合组成一条完整的纵包线缆生产线,工作效率高、产品传输速率大于60G要求,为工厂开辟了生产高端线缆的道路,增加了产品种类、提高了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纵包线缆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传输信号的产品中,通常会在信号线外部包裹铜箔或者铝箔作为屏蔽层,对于传输速率要求不高(比如低于25G)的电缆线通常是采用绕包铜箔或者铝箔+绕包麦拉的方式,对于传输速率要求大于25G的电缆线通常是采用纵包铜箔或者铝箔+绕包麦拉的方式,现有的绕包麦拉方式必然会导致在某个频率点衰减出现大的跳点。测试频率在40之后,绕包的节距就要很小,节距要小于3.0mm,测试频率在50G后,节距要小于2mm,测试频率达到60G之后,节距要小于1mm,如此小的节距,会带来绕包的难度,也就是说绕包的速度会很慢很慢,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没办法量产。
现有的60G以下传输速率要求的电缆线纵包铜箔或者铝箔+绕包麦拉的方式,还是存在以下缺陷:
(1)随着传输速率要求提高,纵包在金属箔外侧的绕包麦拉的节距要更小,这样很难进行生产,绕包速度慢、效率低;
(2)对于传输速率大于60G的线缆,无法满足信号传输要求。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方案提供了一种纵包线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纵包铜箔或者铝箔+绕包麦拉的方式,存在随着传输速率要求提高,在纵包金属箔外侧的绕包麦拉的节距要更小很难进行生产、绕包速度慢、效率低,对于传输速率大于60G的线缆,无法满足信号传输要求的问题。其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纵包线缆装置,设置在放料机构与收线机构之间,包括纵包支架,以及依次间隔设于所述纵包支架上的第一包块、第二包块、包室,线缆组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包块、第二包块、包室中心,在所述线缆组件位于所述包室以外的这端,依次间隔设有第一夹块组件、第二夹块组件、第三夹块组件,所述第一夹块组件、第二夹块组件、第三夹块组件中设有逐渐减小的夹腔、并分别设有驱动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第一包块、第二包块、包室中设有不同的包腔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纵包支架为一个呈下弯弧形的条架,所述条架上侧设有平行等高、对称的两条轨道,所述纵包支架设置在生产线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包块、第二包块、包室的下部分别设有两个等高对称的轨槽,所述轨槽与所述轨道匹配并配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包块的包腔分为三个,其中第一个包腔为设于中部的第一腰形腔,用于容纳所述线缆组件中的两根芯线和一根地线,第二个包腔为设于所述第一腰形腔下侧的第一弧形腔,用于容纳所述线缆组件中的金属箔,第三个包腔为设于所述第一弧形腔下侧的第二弧形腔,用于容纳所述线缆组件中的保护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包块的包腔为设于其中部的6字型腔体,用于容纳所述线缆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包室分为前部的柱体、中部的凸台、后部的圆台,所述柱体内为柱形包腔,所述圆台内为锥形包腔,锥形包腔一端与柱形包腔连通,锥形包腔另一端与圆台顶部的第二腰形腔连通,所述线缆组件依次通过柱形包腔、锥形包腔、第二腰形腔后实现纵包线缆的初包加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块组件、第二夹块组件、第三夹块组件分别包括半弧形的公夹块和与之匹配的半弧形的母夹块。
进一步地,所述公夹块在相对于所述母夹块的一侧设有两个插销,所述母夹块在相对于所述公夹块的一侧设有两个销孔,所述插销插入所述销孔中,形成第一夹块组件、第二夹块组件、第三夹块组件各自的夹腔,夹腔均为腰形,所述线缆组件依次通过依次变小的所述夹腔后完成纵包线缆的纵包加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块组件、第二夹块组件、第三夹块组件还分别包括与所述公夹块、母夹块的外侧连接的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块组件、第二夹块组件、第三夹块组件还分别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公夹块、母夹块内部的所述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为电热器。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纵包铜箔或者铝箔+绕包麦拉的方式,存在随着传输速率要求提高,在纵包金属箔外侧的绕包麦拉的节距要更小很难进行生产、绕包速度慢、效率低,对于传输速率大于60G的线缆,无法满足信号传输要求的问题。本方案创新地设计了适合于大于传输速率大于60G的线缆产品的金属箔及保护膜同时纵包的纵包装置,通过本装置能突破现有的绕包无法传输速率大于25G、及纵包仅能对内层(屏蔽层)而无法同时对外层(保护层,即麦拉层)进行纵包的技术壁垒(该技术壁垒使得现有纵包金属箔+绕包麦拉层无法达到传输速率大于60G的产品要求),本装置使线缆组件依次通过第一包块、第二包块、包室后完成金属箔和保护膜同时纵包线缆的初包加工,接着线缆组件依次通过第一夹块组件、第二夹块组件、第三夹块组件、以及加热机构后完成线缆的纵包加工。本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紧凑、自动连续作业、与放料机构与收线机构配合组成一条完整的纵包线缆生产线,工作效率高、产品传输速率大于60G要求,为工厂开辟了生产高端线缆的道路,增加了产品种类、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纵包线缆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纵包线缆装置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包块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包块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包室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包室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纵包支架101-第一包块,102-第二包块,103-包室,104-第一夹块组件,105-第二夹块组件,106-第三夹块组件,107-轨道,108-轨槽,109-第一腰形腔,110-第一弧形腔,111-第二弧形腔,112-柱体,113-凸台,114-圆台,115-柱形包腔116-锥形包腔,117-第二腰形腔,118-6字型腔体,119-公夹块,120-母夹块,121-插销,122-销孔,123-半个夹腔,124-电线,200-线缆组件,201-芯线,202-地线,203-金属箔,204-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6所示,一种纵包线缆装置,设置在放料机构与收线机构(属于现有技术,图中未画出,在此不进行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描述)之间,包括纵包支架100,以及依次间隔设于纵包支架100上的第一包块101、第二包块102、包室103,线缆组件200依次穿过第一包块101、第二包块102、包室103中心,在线缆组件200位于包室103以外的这端,依次间隔设有第一夹块组件104、第二夹块组件105、第三夹块组件106,第一夹块组件104、第二夹块组件105、第三夹块组件106中设有逐渐减小的夹腔、并分别设有驱动机构和加热机构,第一包块101、第二包块102、包室103中设有不同的包腔形状。
具体地,纵包支架100为一个呈下弯弧形的条架,条架上侧设有平行等高、对称的两条轨道107,纵包支架100设置在生产线体(图中未画出)上。第一包块101、第二包块102、包室103的下部分别设有两个等高对称的轨槽108,轨槽108与轨道107匹配并配接。
具体地,第一包块101的包腔分为三个,其中第一个包腔为设于中部的第一腰形腔109,用于容纳线缆组件200中的两根芯线201(芯线201包括导体和绝缘层)和一根地线202,第二个包腔为设于第一腰形腔109下侧的第一弧形腔110,用于容纳线缆组件200中的金属箔203,第三个包腔为设于第一弧形腔110下侧的第二弧形腔111,用于容纳线缆组件200中的保护膜204。
具体地,第二包块102的包腔为设于其中部的6字型腔体118,用于容纳线缆组件200。
具体地,包室103分为前部的柱体112、中部的凸台113、后部的圆台114,柱体112内为柱形包腔115,圆台114内为锥形包腔116,锥形包腔116一端与柱形包腔115连通,锥形包腔116另一端与圆台114顶部的第二腰形腔117连通,线缆组件200首先依次通过第一包块101的第一腰形腔109/第一弧形腔110/第二弧形腔111、第二包块102的6字型腔体118,然后再依次通过柱形包腔115、锥形包腔116、第二腰形腔117后实现纵包线缆的初包加工。
具体地,第一夹块组件104、第二夹块组件105、第三夹块组件106分别包括半弧形的公夹块119和与之匹配的半弧形的母夹块120。
具体地,公夹块119在相对于母夹块120的一侧的两端设有两个插销121,母夹块120在相对于公夹块119的一侧两端设有两个销孔122,插销121插入销孔122中,形成第一夹块组件104、第二夹块组件105、第三夹块组件106各自的夹腔,夹腔均为腰形,也就是说,公夹块119、母夹块120内分别设有半个夹腔123,线缆组件200依次通过第一夹块组件104、第二夹块组件105、第三夹块组件106的依次变小的夹腔后完成纵包线缆的纵包加工。
具体地,第一夹块组件104、第二夹块组件105、第三夹块组件106还分别包括与公夹块119、母夹块120的外侧连接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为驱动气缸,共有三对构成,属于现有技术,图中未画出。
具体地,第一夹块组件104、第二夹块组件105、第三夹块组件106还分别包括分别设于公夹块119、母夹块120内部的加热机构,加热机构为电热器,共有三对构成,属于现有技术,图中未画出,电热器通过电线124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本方案纵包线缆装置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
放料机构包括提供芯线201的放线机、提供地线202的放线机、提供金属箔203的放料机、提供保护膜204的放料机,准备阶段,首先将两根平行的芯线201的线头依次穿过第一包块101的第一腰形腔109、第二包块102的6字型腔体118、包室103的柱形包腔115、锥形包腔116、第二腰形腔117,经过张开的第一夹块组件104、第二夹块组件105、第三夹块组件106后,连接至收线机构上,同理沿两根平行的芯线201的下侧中部将地线202架设至收线机构上,将金属箔203的头端穿过第一包块101的第一弧形腔110后,将金属箔203的表面供助其表面附胶(优选为菱形结构的涂布)粘贴于地线202的外侧并继续将金属箔203的头端依次穿过第二包块102的6字型腔体118、包室103的柱形包腔115、锥形包腔116、第二腰形腔117,同理将保护膜204的头端沿着金属箔203的外侧依次穿过第一包块101的第二弧形腔111、第二包块102的6字型腔体118、包室103的柱形包腔115、锥形包腔116、第二腰形腔117后,启动整个生产线,即放料机构、收线机构、驱动机构和加热机构开始工作,进入生产阶段,由于保护膜204的宽度大于包裹其内侧的金属箔203的宽度,保护膜204优选为热熔麦拉,当保护膜204依次通过合拢的第一夹块组件104、第二夹块组件105、第三夹块组件106的加热器、及逐渐减小的夹腔后,保护膜204将牢牢地纵包在金属箔203外侧,同时金属箔203纵包于芯线201及地线202的外侧,完成同时金属箔203、保护膜204的自动纵包生产。
本方案可选地,金属箔203为铝箔,其宽度选用5.0~9.0mm,厚度为28um,保护膜204的宽度大于金属箔203宽度1mm。芯线201的导体直径为0.254~0.404mm(需要镀银导体)、绝缘层直径为0.60~1.10mm,地线202直径为0.16mm~0.30mm,第一包块101、第二包块102、包室103的间距优选为1cm~3cm、宽度为1cm~1.5cm,第一夹块组件104、第二夹块组件105、第三夹块组件106的间距优选为5cm~8cm。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纵包铜箔或者铝箔+绕包麦拉的方式,存在随着传输速率要求提高,在纵包金属箔外侧的绕包麦拉的节距要更小很难进行生产、绕包速度慢、效率低,对于传输速率大于60G的线缆,无法满足信号传输要求的问题。本方案创新地设计了适合于大于传输速率大于60G的线缆产品的金属箔及保护膜同时纵包的纵包装置,通过本装置能突破现有的绕包无法传输速率大于25G、及纵包仅能对内层(屏蔽层)而无法同时对外层(保护层,即麦拉层)进行纵包的技术壁垒(该技术壁垒使得现有纵包金属箔+绕包麦拉层无法达到传输速率大于60G的产品要求),本装置使线缆组件依次通过第一包块、第二包块、包室后完成金属箔和保护膜同时纵包线缆的初包加工,接着线缆组件依次通过第一夹块组件、第二夹块组件、第三夹块组件、以及加热机构后完成线缆的纵包加工。本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紧凑、自动连续作业、与放料机构与收线机构配合组成一条完整的纵包线缆生产线,工作效率高、产品传输速率大于60G要求,为工厂开辟了生产高端线缆的道路,增加了产品种类、提高了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纵包线缆装置,设置在放料机构与收线机构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包支架,以及依次间隔设于所述纵包支架上的第一包块、第二包块、包室,线缆组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包块、第二包块、包室中心,在所述线缆组件位于所述包室以外的这端,依次间隔设有第一夹块组件、第二夹块组件、第三夹块组件,所述第一夹块组件、第二夹块组件、第三夹块组件中设有逐渐减小的夹腔、并分别设有驱动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第一包块、第二包块、包室中设有不同的包腔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纵包线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包支架为一个呈下弯弧形的条架,所述条架上侧设有平行等高、对称的两条轨道,所述纵包支架设置在生产线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纵包线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块、第二包块、包室的下部分别设有两个等高对称的轨槽,所述轨槽与所述轨道匹配并配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纵包线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块的包腔分为三个,其中第一个包腔为设于中部的第一腰形腔,用于容纳所述线缆组件中的两根芯线和一根地线,第二个包腔为设于所述第一腰形腔下侧的第一弧形腔,用于容纳所述线缆组件中的金属箔,第三个包腔为设于所述第一弧形腔下侧的第二弧形腔,用于容纳所述线缆组件中的保护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纵包线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块的包腔为设于其中部的6字型腔体,用于容纳所述线缆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纵包线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室分为前部的柱体、中部的凸台、后部的圆台,所述柱体内为柱形包腔,所述圆台内为锥形包腔,锥形包腔一端与柱形包腔连通,锥形包腔另一端与圆台顶部的第二腰形腔连通,所述线缆组件依次通过柱形包腔、锥形包腔、第二腰形腔后实现纵包线缆的初包加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纵包线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组件、第二夹块组件、第三夹块组件分别包括半弧形的公夹块和与之匹配的半弧形的母夹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纵包线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夹块在相对于所述母夹块的一侧设有两个插销,所述母夹块在相对于所述公夹块的一侧设有两个销孔,所述插销插入所述销孔中,形成第一夹块组件、第二夹块组件、第三夹块组件各自的所述夹腔,夹腔均为腰形,所述线缆组件依次通过依次变小的所述夹腔后完成纵包线缆的纵包加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纵包线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组件、第二夹块组件、第三夹块组件还分别包括与所述公夹块、母夹块的外侧连接的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气缸。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纵包线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组件、第二夹块组件、第三夹块组件还分别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公夹块、母夹块内部的所述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为电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84866.2U CN219979234U (zh) | 2023-06-20 | 2023-06-20 | 一种纵包线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584866.2U CN219979234U (zh) | 2023-06-20 | 2023-06-20 | 一种纵包线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79234U true CN219979234U (zh) | 2023-11-07 |
Family
ID=88588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584866.2U Active CN219979234U (zh) | 2023-06-20 | 2023-06-20 | 一种纵包线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79234U (zh) |
-
2023
- 2023-06-20 CN CN202321584866.2U patent/CN2199792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1069684A (en) | Manufacture of wiring harness | |
CN106505394A (zh) | 芯线焊端预制锡点的方法和装置及数据线制造方法和装置 | |
CN219979234U (zh) | 一种纵包线缆装置 | |
CN215834273U (zh) | 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系统专用电线电缆 | |
CN110534989B (zh) | 具有稳定的高频特性阻抗和防串音的数据线制作工艺 | |
CN211265130U (zh) | 一种新型单丝耐火电缆绕包云母带绕包机 | |
CN213277601U (zh) | 一种将绝缘胶带缠绕在铜绞线线束上的缠绕装置 | |
CN110571612A (zh) | 一种网络讯号传输线的制作方法 | |
CN210925576U (zh) | 一种电源线结构 | |
CN203747180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13450963A (zh) | 功率线缆及冷却线缆 | |
CN219891969U (zh) | 一种通信电缆表层包覆装置 | |
CN203707372U (zh) | 光伏逆变器用缆线连接结构 | |
CN217405165U (zh) | 一种消防用阻燃耐火超柔型双绞线 | |
CN213025563U (zh) | 一种改善差分数字信号传输用装置 | |
CN212624825U (zh) | 一种新型复合线缆 | |
CN216980233U (zh) | 多功能组合式双层纵包模具 | |
CN210039766U (zh) | 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加工用拉伸装置 | |
CN213584409U (zh) | 一种方便插拔的网线水晶头 | |
GB1418755A (en) | Process for forming an electrode for electroerosion and electrode | |
US4209966A (en) | Terminable communication cable with conductor pairs combined in groups | |
CN219122978U (zh) | 一种多芯高效信号传输控制电缆 | |
CN221669466U (zh) | 一种便于包裹的线束 | |
CN220295519U (zh) | 一种热熔式轧头机 | |
CN214797890U (zh) | 一种屏蔽水晶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