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0963A - 功率线缆及冷却线缆 - Google Patents

功率线缆及冷却线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0963A
CN113450963A CN202110797834.XA CN202110797834A CN113450963A CN 113450963 A CN113450963 A CN 113450963A CN 202110797834 A CN202110797834 A CN 202110797834A CN 113450963 A CN113450963 A CN 1134509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auxiliary
cooling
power cable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78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峥楠
王伟
何英勇
郭水保
石志超
纪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9783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509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50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09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42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conduction
    • H01B7/421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conduction for heat dissipation
    • H01B7/423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conduction for heat dissipation using a cooling fl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8Cab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9/00Power cables
    • H01B9/02Power cables with screens or conductive layers, e.g. for avoiding large potential gradi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功率线缆及冷却线缆,功率线缆包括绝缘套、冷却管和多个功率子线缆,多个所述功率子线缆环绕贴合设置于所述冷却管的外壁,所述绝缘套包裹设置于多个所述功率子线缆的外部;靠近所述绝缘套的第一端的所述冷却管的内侧与所述冷却管的外侧互相连通。本发明冷却效果好。

Description

功率线缆及冷却线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率线缆及冷却线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也越来越普及,在电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对于快速充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实现更大的充电电流,充电功率越来越大,线缆外径也越来越大,这也给线缆冷却带来问题。
当前,冷却线缆的主要结构是在整体线缆的外护套内同时设置内部线缆和冷却管,内部线缆的外表皮与冷却管的外管壁接触。当内部线缆芯线连接大电流产生热量时,通过外表皮与外管壁的接触进行热交换带走热量,从而使外护套的表面温度处于标准要求内。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线缆的冷却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功率线缆及冷却线缆,冷却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功率线缆,包括绝缘套、冷却管和多个功率子线缆,多个所述功率子线缆环绕贴合设置于所述冷却管的外壁,所述绝缘套包裹设置于多个所述功率子线缆的外部;靠近所述绝缘套的第一端的所述冷却管的内侧与所述冷却管的外侧互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方案,靠近所述绝缘套的第二端的所述冷却管的内侧连通冷却介质的填充口或回收口其中的一者,靠近所述绝缘套的第二端的所述冷却管的外侧连通所述冷却介质的所述填充口或所述回收口其中的另一者。
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冷却管为绝缘导热件;所述冷却介质包括硅油,还包括水和/或乙二醇。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冷却线缆,包括外护套、正极功率线缆和负极功率线缆;所述外护套内包裹设置有所述正极功率线缆和所述负极功率线缆;所述正极功率线缆包括上述的功率线缆,所述负极功率线缆包括上述的功率线缆。
作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正极功率线缆和所述负极功率线缆呈并排设置;所述外护套于横截面上沿第一方向的跨距大于沿第二方向的跨距,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正极功率线缆的中心和所述负极功率线缆的中心的连线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作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散布于所述外护套内的辅助线缆。
作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辅助线缆包括第一辅助线缆和第二辅助线缆,所述第一辅助线缆和所述第二辅助线缆位于所述外护套的中心,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辅助线缆分别与所述正极功率线缆和所述负极功率线缆相切设置,所述第二辅助线缆分别与所述正极功率线缆和所述负极功率线缆相切设置。
作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辅助线缆包括第二绕包层和多个第二辅助子线缆,所述第二绕包层内包裹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辅助子线缆。
作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正极功率线缆和所述负极功率线缆间隔设置;所述辅助线缆包括第一辅助线缆、第三辅助线缆和第四辅助线缆,所述第一辅助线缆、所述第三辅助线缆和所述第四辅助线缆位于所述外护套的中心;
所述第四辅助线缆位于所述正极功率线缆和所述负极功率线缆之间的间隙;
所述第一辅助线缆和所述第三辅助线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辅助线缆分别与所述正极功率线缆和所述负极功率线缆相切设置,所述第三辅助线缆分别与所述正极功率线缆和所述负极功率线缆相切设置。
作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四辅助线缆包括第四正极辅助线缆、第四负极辅助线缆和第四屏蔽层,所述第四屏蔽层内包裹设置有所述第四正极辅助线缆和所述第四负极辅助线缆;
所述第三辅助线缆包括第三绕包层和多个第三辅助子线缆,所述第三绕包层内包裹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三辅助子线缆。
本发明提供一种功率线缆及冷却线缆,该功率线缆设置多个功率子线缆缠绕冷却管,并于同一根线缆内的冷却管的内外两侧形成冷却介质的循环回路,冷却介质直接浸泡功率子线缆,提高了冷却效果。该冷却线缆设置如上述功率线缆结构的正极功率线缆和负极功率线缆,具有同样的冷却效果。
本发明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冷却线缆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冷却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冷却线缆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冷却线缆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功率线缆;11-绝缘套;12-冷却管;13-功率子线缆;131-子导电体;132-子绝缘皮;14-冷却介质;
2-正极功率线缆;21-正极绝缘套;22-正极冷却管;23-正极功率子线缆,231-正极子导电体;232-正极子绝缘皮;24-正极冷却介质;
3-负极功率线缆;31-负极绝缘套;32-负极冷却管;33-负极功率子线缆;331-负极子导电体;332-负极子绝缘皮;34-负极冷却介质;
4-第二辅助线缆;41-第二绕包层;42-第二辅助填充物;43-第二辅助子线缆;431-第二辅助子导电体;432-第二辅助子绝缘皮;
5-第三辅助线缆;51-第三绕包层;52-第三辅助填充物;53-第二辅助子线缆;531-第三辅助子导电体;532-第三辅助子绝缘皮;
6-第四辅助线缆;61-第四正极辅助线缆;62-第四负极辅助线缆;63-第四屏蔽层;
7-第一辅助线缆;
8-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的冷却线缆主要是将内部线缆芯线连接大电流时产生的热量,通过外表皮与冷却管接触进行热交换带走大量热量,从而使整体线缆的外护套的表面温度处于标准要求内。但是此方式冷却效果较差,存在因芯线与管道未接触而冷却不到位的风险。而且,为实现更大的充电电流,增加线缆线径是常规选择。然而,线径的增加势必导致线缆折弯半径的增加,并且线缆在使用过程中极易产生旋转拉扯,使得线缆打扭,这就使得相对较细的信号线或位于线缆边缘的芯线受到很大的压缩或拉张,在折弯过程中长期往复受力极易折断,造成连接失效,导致整根线缆报废,造成经济损失。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功率线缆及冷却线缆,该功率线缆设置多个功率子线缆缠绕冷却管,并于同一根线缆内的冷却管的内外两侧形成冷却介质的循环回路,冷却介质直接浸泡功率子线缆,提高了冷却效果。该冷却线缆设置如上述功率线缆结构的正极功率线缆和负极功率线缆,具有同样的冷却效果;且设置外护套于横截面上第一方向的跨距大于第二方向的跨距,使冷却线缆折弯方向固定,且折弯半径减小,从而减少了打扭以及芯线断裂的风险。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功率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功率线缆1,包括:绝缘套11、冷却管12和多个功率子线缆13,多个功率子线缆13环绕贴合设置于冷却管12的外壁,绝缘套11包裹设置于多个功率子线缆13的外部;靠近绝缘套11的第一端的冷却管12的内侧与冷却管12的外侧互相连通。
功率线缆1的导电体被平均分为若干份,各份作为子导电体131。各子导电体131的外部分别包裹设置子绝缘皮132,形成功率子线缆13。各功率子线缆13环绕在冷却管12外,并绞合缠绕在冷却管12的外壁上,绝缘套11包裹设置于多个功率子线缆13的整体外部。绝缘套11其中一端的冷却管12的内外两侧互相连通形成冷却通道,并于冷却通道内填充有冷却介质14。
该功率线缆1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功率子线缆13,并缠绕冷却管12设置,增加与冷却管12的接触面积,且各功率子线缆13直接与冷却管12紧密贴合热交换,提高了冷却效果。冷却管12的内外两侧连通形成冷却介质14的冷却通道,于冷却管12的外侧,冷却介质14直接浸泡功率子线缆13换热,于冷却管12的内侧,冷却介质14通过管壁与功率子线缆13接触换热,内外两侧的冷却介质14循环流动与功率子线缆13换热,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果。上述共同的冷却效果使绝缘套11的表面温度处于标准要求内。
进一步地,靠近绝缘套11的第二端的冷却管12的内侧连通冷却介质14的填充口或回收口其中的一者,靠近绝缘套11的第二端的冷却管12的外侧连通冷却介质14的填充口或回收口其中的另一者。
位于始端的绝缘套11内的冷却管12的内侧连通冷却介质14的填充口或回收口其中的一者,位于始端的绝缘套11内的冷却管12的外侧(即冷却管12与各功率子线缆13之间的间隙)连通冷却介质14的填充口或回收口其中的另一者。位于末端的绝缘套11内的冷却管12的内侧与冷却管12的外侧连通,即于绝缘套11的末端冷却管12内及冷却管12外形成连通的冷却介质14的冷却通道。冷却介质14于同一根线缆内的冷却管12的内外两侧形成循环回路,材料更加节省,质量更轻便,结构更加紧凑,便于实现更小的线缆线径。
以冷却管12的始端连接冷却介质14的回收口为例,当各功率子线缆13连接电流产生热量时,冷却介质14由绝缘套11的始端的冷却管12外侧流入,冷却介质14直接浸泡各功率子线缆13换热,并于绝缘套11的末端流入冷却管12内侧,随后冷却介质14于冷却管12内逆向流动,并通过冷却管12的外壁与各功率子线缆13接触换热,最终冷却介质14从冷却管12的始端流出至冷却介质14的回收口,通过冷却介质14与功率子线缆13的直接和间接接触换热,使绝缘套11的表面温度处于标准要求内。
为了进一步增大各功率子线缆13与冷却管12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果,可选冷却管12的外径对应为功率子线缆13的外径的2-3倍。
进一步地,冷却管12为绝缘导热件;冷却介质14包括冷却硅油,还包括水和/或乙二醇。
冷却管12可选耐水解、高导热的绝缘材料,有一定的硬度,且机械强度高,以保证功率子线缆13等能紧密贴合在冷却管12四周且不压塌冷却管。冷却介质14直接浸泡或通过管壁与功率子线缆13等进行热交换,带走大部分热量,起到冷却效果。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冷却线缆的主视图。
参照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冷却线缆,包括外护套8、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外护套8内包裹设置有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正极功率线缆2包括如实施例一的功率线缆1,负极功率线缆3包括如实施例一的功率线缆1。
冷却线缆的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设置为上述功率线缆1的结构。以正极功率线缆为例,正极功率线缆2的正极导电体被平均分为若干份,各份作为正极子导电体231。各正极子导电体231的外部分别包裹设置正极子绝缘皮232,形成正极功率子线缆23。各正极功率子线缆23环绕在正极冷却管22外,并绞合缠绕在正极冷却管22的外壁上,正极绝缘套21包裹设置于各正极功率子线缆23的整体外部。正极绝缘套21的正极冷却管22的内外两侧形成循环通道,于循环通道内通入正极冷却介质24。
正极功率线缆2设置多个正极功率子线缆23,并缠绕正极冷却管22设置,增加与正极冷却管22的接触面积,且各正极功率子线缆23直接与正极冷却管22紧密贴合热交换,提高了冷却效果。正极冷却管22的内外两侧连通形成正极冷却介质24的循环通道,于正极冷却管22的外侧,正极冷却介质24直接浸泡正极功率子线缆23换热,于正极冷却管22的内侧,正极冷却介质24通过管壁与正极功率子线缆23接触换热,内外两侧的正极冷却介质24循环流动与正极功率子线缆23换热,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果。上述共同的冷却效果使正极绝缘套21的表面温度处于标准要求内。
对应地,负极功率线缆3与正极功率线缆2的结构相同,具有同样的冷却效果,能使负极绝缘套31的表面温度处于标准要求内。
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被包裹于外护套8内,则冷却线缆也具有很好的冷却效果,能使外护套8的表面温度处于标准要求内。
进一步地,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呈并排设置;外护套8于横截面上沿第一方向的跨距大于沿第二方向的跨距,第一方向为正极功率线缆2的中心和负极功率线缆3的中心的连线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作为充电电流的承载载体,形成充电回路,两者均呈圆形截面,且直径相等。将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并排设置,于外层整体包裹设置一外护套8后,外护套8沿第一方向的跨距大于沿第二方向的跨距(如图2中,x方向是第一方向,y方向是第二方向),整体呈近似扁圆形状(可选内部填充辅助填充物使表面更顺滑),使该冷却线缆折弯方向固定、折弯半径变小,打扭的概率减小,还减少了芯线断裂的风险。
进一步地,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分别设置有多个,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对称设置。
当需要更大的通过电流时,可以增加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的数量,且均呈并排设置,正极与负极分两侧对称设置。
实施例三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冷却线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冷却线缆的主视图。
参照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冷却线缆,区别在于:
还包括散布于外护套内的辅助线缆。
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作为充电电流的承载载体,用于通过大的电流,一般线径较大;辅助线缆包括信号线、辅助电源线、地线等,通过的电流小,一般线径较小。将大线径的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并排设置,于外护套8内布置小线径的辅助线缆,使整体呈扁长形状;且辅助线缆散布其间,起到支撑填充作用,使整体更加紧密、结构更加简单。
进一步地,辅助线缆包括第一辅助线缆7和第二辅助线缆4,第一辅助线缆7和第二辅助线缆4位于外护套8的中心,并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对称设置;第一辅助线缆7分别与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相切设置,第二辅助线缆4分别与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相切设置。
如图4所示,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两者之间的间隙较大的空间在于第一方向的上下两侧。将辅助线缆分散设置为两部分,置于外护套8的中心,且第一辅助线缆7和第二辅助线缆4分置于两侧的空间内,使第一辅助线缆7和第二辅助线缆4分别与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相切接触设置,便于实现整体的紧密性、圆整性和小径化。
可选第一辅助线缆7为地线,第二辅助线缆4为其他辅助线组成的线束,如信号线、辅助电源线等。可选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的直径相等,第一辅助线缆7和第二辅助线缆4的直径相等(可选内部填充辅助填充物),正极功率线缆2的直径为第一辅助线缆7的直径的2-3倍,以合理布置外护套内的空间。
进一步地,第二辅助线缆4包括第二绕包层41和多个第二辅助子线缆43,第二绕包层41内包裹设置有多个第二辅助子线缆43。
可选将除地线以外的其他线束作为第二辅助子线缆43,如包括正极信号线、负极信号线、正极辅助电源线、负极辅助电源线和其他控制线等。为了保持线束的圆整性,还可增加第二辅助填充物42。其中,各第二辅助子线缆43包括第二辅助子导电体431和包裹于外层的第二辅助子绝缘皮432。而对应多个第二辅助子线缆43和第二辅助填充物42的外部整体包裹设置有第二绕包层41。第二绕包层41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屏蔽层、缠绕带、铝箔或橡胶管的一种或任意几种。如当第二辅助子线缆43含有信号线,则需要选择设置屏蔽层,当第二辅助子线缆43含有辅助电源线,则可选择设置绝缘层,以满足各自的相关标准要求。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二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冷却线缆的主视图。
参照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一种冷却线缆,区别在于:
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间隔设置。辅助线缆包括第一辅助线缆7、第三辅助线缆5和第四辅助线缆6,第一辅助线缆7、第三辅助线缆5和第四辅助线缆6位于外护套8的中心。
第四辅助线缆6位于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之间的间隙。
第一辅助线缆7和第三辅助线缆5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对称设置;第一辅助线缆7分别与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相切设置;第三辅助线缆5分别与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相切设置。
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之间形成间隙,对应将辅助线缆分为三股,布置于外护套8的中心。第一辅助线缆7和第三辅助线缆5对称在两侧,且分别与正极功率线缆2和负极功率线缆3两者相切设置,第四辅助线缆6位于间隙之间,填充两者之间的间距。这样设置可以根据线束种类和线径合理调整,不同的线束采用不同的绕包保护层,便于加工,且能合理分配外护套内的空间,使整体更加紧凑密实。
进一步地,第四辅助线缆6包括第四正极辅助线缆61、第四负极辅助线缆62和第四屏蔽层63,第四屏蔽层63内包裹设置有第四正极辅助线缆61和第四负极辅助线缆62。
第三辅助线缆5包括第三绕包层51和多个第三辅助子线缆53,第三绕包层51内包裹设置有多个第三辅助子线缆53。
将信号线单独分出作为第四辅助线缆6,便于单独加工屏蔽层,防止干扰。其他线束与第二辅助线缆4结构类似,并与第一辅助线缆对称设置,便于实现整体的圆整性、小径化和轻量化。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三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功率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套、冷却管和多个功率子线缆,多个所述功率子线缆环绕贴合设置于所述冷却管的外壁,所述绝缘套包裹设置于多个所述功率子线缆的外部;靠近所述绝缘套的第一端的所述冷却管的内侧与所述冷却管的外侧互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线缆,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绝缘套的第二端的所述冷却管的内侧连通冷却介质的填充口或回收口其中的一者,靠近所述绝缘套的第二端的所述冷却管的外侧连通所述冷却介质的所述填充口或所述回收口其中的另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率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为绝缘导热件;所述冷却介质包括硅油,还包括水和/或乙二醇。
4.一种冷却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护套、正极功率线缆和负极功率线缆;所述外护套内包裹设置有所述正极功率线缆和所述负极功率线缆;所述正极功率线缆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功率线缆,所述负极功率线缆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功率线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功率线缆和所述负极功率线缆呈并排设置;所述外护套于横截面上沿第一方向的跨距大于沿第二方向的跨距,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正极功率线缆的中心和所述负极功率线缆的中心的连线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线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布于所述外护套内的辅助线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线缆包括第一辅助线缆和第二辅助线缆,所述第一辅助线缆和所述第二辅助线缆位于所述外护套的中心,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辅助线缆分别与所述正极功率线缆和所述负极功率线缆相切设置,所述第二辅助线缆分别与所述正极功率线缆和所述负极功率线缆相切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线缆包括第二绕包层和多个第二辅助子线缆,所述第二绕包层内包裹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辅助子线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功率线缆和所述负极功率线缆间隔设置;所述辅助线缆包括第一辅助线缆、第三辅助线缆和第四辅助线缆,所述第一辅助线缆、所述第三辅助线缆和所述第四辅助线缆位于所述外护套的中心;
所述第四辅助线缆位于所述正极功率线缆和所述负极功率线缆之间的间隙;
所述第一辅助线缆和所述第三辅助线缆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辅助线缆分别与所述正极功率线缆和所述负极功率线缆相切设置,所述第三辅助线缆分别与所述正极功率线缆和所述负极功率线缆相切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辅助线缆包括第四正极辅助线缆、第四负极辅助线缆和第四屏蔽层,所述第四屏蔽层内包裹设置有所述第四正极辅助线缆和所述第四负极辅助线缆;
所述第三辅助线缆包括第三绕包层和多个第三辅助子线缆,所述第三绕包层内包裹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三辅助子线缆。
CN202110797834.XA 2021-07-14 2021-07-14 功率线缆及冷却线缆 Pending CN1134509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7834.XA CN113450963A (zh) 2021-07-14 2021-07-14 功率线缆及冷却线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7834.XA CN113450963A (zh) 2021-07-14 2021-07-14 功率线缆及冷却线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0963A true CN113450963A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16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7834.XA Pending CN113450963A (zh) 2021-07-14 2021-07-14 功率线缆及冷却线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50963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40532U (en) * 2008-01-15 2008-09-11 Zheng-Xiong Wu Energy-saving electric wire and cable
CN110168673A (zh) * 2017-02-07 2019-08-23 株式会社藤仓 供电缆线和带连接器的供电缆线
CN110911043A (zh) * 2018-09-17 2020-03-24 保时捷股份公司 机动车辆充电线缆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40532U (en) * 2008-01-15 2008-09-11 Zheng-Xiong Wu Energy-saving electric wire and cable
CN110168673A (zh) * 2017-02-07 2019-08-23 株式会社藤仓 供电缆线和带连接器的供电缆线
CN110911043A (zh) * 2018-09-17 2020-03-24 保时捷股份公司 机动车辆充电线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65966U (zh) 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电缆
WO2017050051A1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50961A (zh) 功率线缆及液冷电缆
CN212411598U (zh) 一种简单结构电力电缆
CN113450963A (zh) 功率线缆及冷却线缆
CN218482000U (zh) 一种高效液冷充电桩电缆
CN217444117U (zh) 耐撕裂屏蔽软电缆
CN212967187U (zh) 一种具备抗压保护功能的电缆
CN211237759U (zh) 一种同心式无人机脐带缆
CN204390798U (zh) 适用于电缆故障测试仪的串行通信电缆
CN217306150U (zh) 一种低压铜芯电力电缆
CN213483442U (zh) 一种超屏蔽综合电缆
WO2024098251A1 (zh) 新能源汽车用大功率充电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CN213583152U (zh) 一种高频多股电缆
CN211828241U (zh) 测量系统连接用低电容电缆
CN217822146U (zh) 一种耐辐射性能强的核电站用电缆
CN116564584A (zh) 一种线束及头戴设备
CN117038189B (zh) 一种阻水型中高压电力电缆
CN202940017U (zh) 舰船用400Hz结构性能平衡电缆
CN220651685U (zh) 充电枪集成线缆
CN218274031U (zh) 一种组合屏蔽镶嵌地线结构汽车电线
CN214312698U (zh) 一种屏蔽带钢随行电缆
CN211294655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高压线束
CN213025474U (zh) 一种大故障电流保护的20kV抗压抗干扰防水电缆
CN212303112U (zh) 一种电力调度用复合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