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74755U - 气泵主体、气泵及血压计 - Google Patents

气泵主体、气泵及血压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74755U
CN219974755U CN202321479205.3U CN202321479205U CN219974755U CN 219974755 U CN219974755 U CN 219974755U CN 202321479205 U CN202321479205 U CN 202321479205U CN 219974755 U CN219974755 U CN 219974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pump
base plate
bottom shel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92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海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uangjiang Ruiming Electronics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uangjiang Ruiming Electronics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uangjiang Ruiming Electronics Factory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uangjiang Ruiming Electronics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23214792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74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74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74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气泵主体,包含囊体、底壳体、单向阀及带有充气口的上盖体。上盖体与底壳体装配连接,囊体包含密封地装于上盖体与底壳体之间的基板及与基板连接的气囊,底壳体上开设有第一缸室和第二缸室;上盖体开设有连通气囊与第一缸室的连通通道,基板上开设有与第一缸室匹配的匹配腔,基板上设有悬置于匹配腔中并在气囊被拉伸时关闭连通通道及在气囊被压缩时打开连通通道的止回阀片;底壳体的上端部还开设有连通第一缸室和第二缸室的中间通道,中间通道与气囊错开,单向阀装配于基板并用于控制第二缸室与充气口之间的通断;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气泵主体的结构。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气泵主体的气泵及血压计。

Description

气泵主体、气泵及血压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压计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气泵主体、气泵及血压计。
背景技术
微型气泵是一种体积缩小的泵,微型气泵的体积依赖于微型气泵每个组成部件的体积,微型气泵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等技术领域。其中,微型气泵是血压计尤其是升压式测量血压计的必要组成部件。
目前,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2223552786.7所公开的气泵主体、气泵及血压计中,气泵主体的上盖体是由带有充气口的构件、放气阀所在的构件及输入端所在的构件组成,这样设计会造成气泵主体的结构复杂,且在气泵主体的高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大。
因此,亟需一种来克服上述一个或多个缺陷的气泵主体、气泵及血压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化结构且降低高度空间占用的气泵主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化结构且降低高度空间占用的气泵。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简化结构且降低高度空间占用的血压计。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气泵主体包含囊体、底壳体、单向阀及带有充气口的上盖体。所述上盖体与所述底壳体装配连接,所述囊体包含密封地装配于所述上盖体与所述底壳体之间的基板及与所述基板连接并可做伸缩运动以改变容积大小的气囊;所述底壳体上开设有彼此隔开且向上贯穿该底壳体之上端部的第一缸室和第二缸室,所述第一缸室和第二缸室还与所述气囊错开;所述上盖体开设有连通所述气囊与所述第一缸室的连通通道,所述基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缸室匹配的匹配腔,所述基板上设有悬置于所述匹配腔中并在所述气囊被拉伸时关闭所述连通通道及在所述气囊被压缩时打开所述连通通道的止回阀片;所述底壳体的上端部还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缸室和第二缸室的中间通道,所述中间通道与所述气囊错开,所述单向阀装配于所述基板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缸室与所述充气口之间的通断。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底壳体的上端部还开设有连通第一缸室和第二缸室且与气囊错开的中间通道,使得由气囊通过压缩所送入的气体顶开止回阀片而流入第一缸室内,然后顺着中间通道流入第二缸室,最后通过顶开单向阀而从充气口排出,这样设计可将现有充气泵体中的放气阀所在的构件、输入端所在的构件及囊体三者构件简化成一个构件,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充气泵主体的结构和降低高度空间的占用量。
较佳地,所述底壳体的上端部还开设有与所述中间通道相隔开的外延通道,所述外延通道与所述气囊错开,所述外延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缸室相连通,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充气口与所述外延通道之另一端的对接腔,所述单向阀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挡所述充气口和所述外延通道借由所述对接腔连通。
较佳地,所述单向阀为一弹性阀片,所述弹性阀片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对接腔的腔壁,所述弹性阀片的另一侧悬置于所述对接腔中,所述弹性阀片在初始时与所述底壳体的上端部相抵接以阻挡所述充气口和所述外延通道借由所述对接腔连通。
较佳地,所述上盖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充气口彼此隔开的放气口及用于连通所述充气口和放气口的连接通道,所述基板对应所述放气口的位置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放气口开闭的放气阀。
较佳地,所述气囊为在所述基板的周向上彼此隔开的多个,所有所述气囊沿所述基板的周向将所述基板界定出相应数量的区域,所述放气阀布置于一个所述区域,余下的每个所述区域各布置有一个所述匹配腔,每个所述气囊对应有所述连通通道,两个所述连通通道与一个所述匹配腔相连通,每个所述匹配腔对应有彼此隔开的两个所述止回阀片。
较佳地,所述底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缸室远离所述基板的位置连通的漏气通道,所述底壳体上装配有用于控制所述漏气通道工作的漏气阀。
较佳地,所述漏气通道与所述第二缸室的底部连通,所述漏气阀位于所述底壳体的下端处。
较佳地,所述上盖体上还开设有侧漏缺口及分别与所述充气口和放气口隔开的漏气口,所述侧漏缺口连通所述匹配腔与所述漏气口,与所述侧漏缺口连通的匹配腔内设有一具有柔性和弹性的漏气阀片,所述漏气阀片的一侧与该匹配腔的腔壁连成一体,所述漏气阀片相对的另一侧悬置于该匹配腔中,所述漏气阀片在所述气囊被压缩的过程中呈伸入部分大小可适应改变地伸入所述侧漏缺口内,以适应地改变所述侧漏缺口的大小。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血压计的气泵包含电机、驱动件、连杆机构及前述的气泵主体。所述电机装配于所述底壳体的下端,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电机与所述连杆机构上,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驱动件和连杆机构驱使所述气囊做伸缩运动。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血压计包括前述的气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气泵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气泵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气泵由上往下观看的平面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剖切的内部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气泵中的上盖体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气泵中的底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气泵中的囊体及其上的单向阀、止回阀片和放气阀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气泵处于充气时的状态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气泵处于放气时的状态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气泵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气泵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图11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3是图10所示的气泵由上往下观看的平面图。
图14是沿图13中B-B线剖切的内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第一实施例的气泵1000包含气泵主体100、电机200、驱动件300及连杆机构400。电机200装配于下面描述到的底壳体20之下端27,以使得电机200与底壳体20的下端27装配在一起;驱动件300连接于电机200与连杆机构400上,连杆机构400还与下面描述到的气囊12连接,使得电机200通过驱动件300和连杆机构400驱使气囊12做伸缩运动,以满足气囊12被拉伸时抽入气体及气囊12被压缩时将抽入的气体并向外送出的需要。由于电机200、驱动件300及连杆机构400三者的结构是本领域公知的,故在此不再赘述。
再结合图5至图7,气泵主体100包含囊体10、底壳体20、带有充气口31的上盖体30及单向阀40。上盖体30与底壳体20装配连接,以使得上盖体30和底壳体20装配在一起;囊体10包含密封地装配于上盖体30与底壳体20之间的基板11及与基板11连接并可做伸缩运动以改变容积大小的气囊12,由于基板11是密封地装配于上盖体30与底壳体20之间,从而使得基板11与上盖体30的配合处及基板11与底壳体20的配合处被密封,以防止该配合处存在漏气的问题;底壳体20上开设有彼此隔开且向上贯穿该底壳体20之上端部21的第一缸室22和第二缸室23,第一缸室22和第二缸室23还与气囊12错开,以避免气囊12在伸缩运动过程中分别与第一缸室22和第二缸室23产生干涉;上盖体30开设有连通气囊12与第一缸室22的连通通道32,以满足气囊12所送出的气体可顺着连通通道32流入第一缸室22的需要;基板11上开设有与第一缸室22匹配的匹配腔111,基板11上设有悬置于匹配腔111中并在气囊12被拉伸时关闭连通通道32及在气囊12被压缩时打开连通通道32的止回阀片50;底壳体20的上端部11还开设有连通第一缸室22和第二缸室23的中间通道24,以满足第一缸室22内的气体可顺着中间通道24流入第二缸室23的需要,中间通道24还与气囊12错开,以防止气囊12在伸缩运动过程中与中间通道24产生干涉;单向阀40装配于基板11并用于控制第二缸室23与充气口31之间的通断。具体是,于图8中,作为一示例,当第一实施例的气泵1000充气时,由气囊12压缩所送来的气体顶开止回流片50而流入第一缸室22,流入第一缸室22的气体再顺着中间通道24流入第二缸室23,然后,流入第二缸室23内的气体顶开单向阀40而从充气口31送出,状态见图8所示。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2及图6所示,底壳体20的上端部21还开设有与中间通道24相隔开的外延通道25,外延通道25与气囊12错开,以防止气囊12在伸缩运动的过程中与外延通道25产生干涉;外延通道25的一端与第二缸室23相连通,基板11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充气口31与外延通道25之另一端的对接腔112,以满足外延通道25内的气体可顺着对接腔112流至充气口31处的需要;单向阀40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挡充气口31和外延通道25借由对接腔112连通,即,当第二缸室23的气体将单向阀40顶开时,此时的充气口31和外延通道25借由对接腔112连通;当第二缸室23内的气体不能将单向阀40顶开时,此时的充气口31和外延通道25因单向阀40的阻挡而不能借由对接腔112处于连通状态。具体地,于图6中,作为一示例,底壳体20的上端部21还开设有用于放置气囊12的容置腔27,以借助容置腔27而使得气囊12嵌设于囊体10内,此时,中间通道24呈环绕容置腔27布置,状态见图6所示,这样设计可确保它们之间布置的紧凑性。举例而言,于图6中,外延通道25和中间通道24各为凹槽结构,以便于外延通道25和中间通道24于底壳体20之上端部21处的制造加工,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外延通道25和中间通道24还可为其它结构,故不以图6所示为限。
如图2、图4及图7所示,单向阀40为一弹性阀片,弹性阀片40的一侧固定于对接腔112的腔壁1121,弹性阀片40的另一侧悬置于对接腔112中,这样设计更利于弹性阀片40的弹性变形运动;弹性阀片40在初始时与底壳体20的上端部21相抵接,以阻挡充气口31和外延通道25借由对接腔112连通,状态见图4所示;即是说,在第一实施例的气泵1000未充气,弹性阀片40因与底壳体20的上端部21相抵接而阻挡充气口31和外延通道25相连通。具体地,于图7中,弹性阀片40位于囊体10的中部处,止回阀片50位于囊体10靠近边缘的位置处,且弹性阀片40和止回阀片50还呈一上一下的布置,以使得它们于囊体10上的布置更合理和更紧凑;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弹性阀片40和止回阀片50于基板11上的布置还可为其它,故不以图7所示为限。
如图2、图4、图5及图7所示,上盖体30上还开设有与充气口31彼此隔开的放气口33及用于连通充气口31和放气口33的连接通道34。基板11对应放气口33的位置上设有用于控制放气口33开闭的放气阀60;这样设计使得第一实施例的气泵1000除了具有充气功能外还具有放气功能。具体地,于图5中,作为一示例,连接通道34为一凹槽结构,以便于连接通道34于上盖体30上的制造加工,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连接通道34还可为其它结构,故不以图5所示为限。
如图2、图5及图7所示,气囊12为在基板11的周向上彼此隔开的三个,所有气囊12沿基板11的周向将基板11界定出相应数量(即三个)的区域113;放气阀6布置于一个区域113,余下的每个区域113各布置有一个匹配腔111,即图2和图7中的匹配腔111为两个;每个气囊12对应有连通通道32,两个连通通道32与一个匹配腔111相连通,每个匹配腔111对应有彼此隔开的两个止回阀片50;以确保气囊12为多个时都是将气体送入第一缸室22中。需要说明的是,在三个气囊12中,有一个气囊12是对应有两个连通通道32,余下的两个气囊12各对应有一个连通通道32;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气囊12与连通通道32的对应关系还可为其它;另,虽然图2及图7所展示的气囊12为三个,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为一个、二个或四个不等,故不以图2及图7所示为限。
如图4及图6所示,底壳体20上开设有与第二缸室23远离基板11的位置连通的漏气通道26,底壳体20上装配有用于控制漏气通道26工作的漏气阀70,可选择的是,于图4中,作为一示例,漏气通道26与第二缸室23的底部连通,漏气阀70位于底壳体20的下端27处;故借助漏气通道26和漏气阀70的配合,在第一实施例的气泵1000停止充气时可有效地将第二缸室23内的气体排走。
结合图8和图9,对第一实施例的气泵1000的充放气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充气时,电机200通过驱动件300和连杆机构400驱使气囊12在伸缩运动,使得气囊12在压缩的过程中将抽入的气体压缩并顶开止回阀片50,进而流入第一缸室22;接着,顺着中间通道24流到第二缸室23,然后流到外延通道25处;当流到外延通道25处的气体随压力的升高而将单向阀40顶开后,使得外延通道25处的气体顺着对接腔112而从充气口31排出,同时,在单向阀40被顶开前,第二缸室23的气体还将放气阀60上顶而关闭放气口33,状态见图8所示。
放气时,由于电机200停止工作,第二缸室23内的气体被漏气阀60漏流掉(即,第二缸室23内的气体经过漏气通道26排出),使得第二缸室23的压力大于充气口31处的压力,从而使得单向阀40被压紧关闭,放气阀60被下压打开放气口33。此时,充气口31处的气体可经放气口33对外放气,状态见图9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于图8中,虚线箭头表示充气时气体流向;于图9中,虚线箭头表示放气时的气体流向。
请参阅图10至图14,第二实施例的气泵10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气泵1000的结构基本相同,两者的区别在于气泵主体100(100`),具体如下:
(一)、于第二实施例中,上盖体30`上还开设有侧漏缺口35及分别与充气口31和放气口33隔开的漏气口36,侧漏缺口35连通匹配腔111与漏气口36,与侧漏缺口35连通的匹配腔111内设有一具有柔性和弹性的漏气阀片80,漏气阀片80的一侧与该匹配腔111的腔壁1111连成一体,漏气阀片80相对的另一侧悬置于该匹配腔111中,漏气阀片80在气囊12被压缩的过程中呈伸入部分大小可适应改变地伸入侧漏缺口35内,以适应地改变侧漏缺口35的大小,从而使得第二实施例的气泵1000`能根据第二缸室23内的气体之压力大小而自适应地调整侧漏缺口35的通流面积,以确保微量的漏气不影响到正常的充气工作。
而于第一实施例中,底壳体20上开设有与第二缸室23远离基板11的位置连通的漏气通道26,底壳体20上装配有用于控制漏气通道26工作的漏气阀70。
除了上述的区别外,其它与第一实施例的气泵1000的结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血压计,它包含前述的气泵1000(1000`)。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底壳体20的上端部21还开设有连通第一缸室22和第二缸室23且与气囊12错开的中间通道24,使得由气囊12通过压缩所送入的气体顶开止回阀片50而流入第一缸室22内,然后顺着中间通道24流入第二缸室23,最后通过顶开单向阀40而从充气口31排出,这样设计可将现有充气泵体中的放气阀所在的构件、输入端所在的构件及囊体三者构件简化成一个构件,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充气泵主体100(100`)的结构和降低高度空间的占用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泵主体,包含囊体、底壳体、单向阀及带有充气口的上盖体,所述上盖体与所述底壳体装配连接,所述囊体包含密封地装配于所述上盖体与所述底壳体之间的基板及与所述基板连接并可做伸缩运动以改变容积大小的气囊,所述底壳体上开设有彼此隔开且向上贯穿该底壳体之上端部的第一缸室和第二缸室,所述第一缸室和第二缸室还与所述气囊错开,所述上盖体开设有连通所述气囊与所述第一缸室的连通通道,所述基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缸室匹配的匹配腔,所述基板上设有悬置于所述匹配腔中并在所述气囊被拉伸时关闭所述连通通道及在所述气囊被压缩时打开所述连通通道的止回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体的上端部还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缸室和第二缸室的中间通道,所述中间通道与所述气囊错开,所述单向阀装配于所述基板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缸室与所述充气口之间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泵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体的上端部还开设有与所述中间通道相隔开的外延通道,所述外延通道与所述气囊错开,所述外延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缸室相连通,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充气口与所述外延通道之另一端的对接腔,所述单向阀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挡所述充气口和所述外延通道借由所述对接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泵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为一弹性阀片,所述弹性阀片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对接腔的腔壁,所述弹性阀片的另一侧悬置于所述对接腔中,所述弹性阀片在初始时与所述底壳体的上端部相抵接以阻挡所述充气口和所述外延通道借由所述对接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泵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充气口彼此隔开的放气口及用于连通所述充气口和放气口的连接通道,所述基板对应所述放气口的位置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放气口开闭的放气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泵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为在所述基板的周向上彼此隔开的多个,所有所述气囊沿所述基板的周向将所述基板界定出相应数量的区域,所述放气阀布置于一个所述区域,余下的每个所述区域各布置有一个所述匹配腔,每个所述气囊对应有所述连通通道,两个所述连通通道与一个所述匹配腔相连通,每个所述匹配腔对应有彼此隔开的两个所述止回阀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泵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缸室远离所述基板的位置连通的漏气通道,所述底壳体上装配有用于控制所述漏气通道工作的漏气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泵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气通道与所述第二缸室的底部连通,所述漏气阀位于所述底壳体的下端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泵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上还开设有侧漏缺口及分别与所述充气口和放气口隔开的漏气口,所述侧漏缺口连通所述匹配腔与所述漏气口,与所述侧漏缺口连通的匹配腔内设有一具有柔性和弹性的漏气阀片,所述漏气阀片的一侧与该匹配腔的腔壁连成一体,所述漏气阀片相对的另一侧悬置于该匹配腔中,所述漏气阀片在所述气囊被压缩的过程中呈伸入部分大小可适应改变地伸入所述侧漏缺口内,以适应地改变所述侧漏缺口的大小。
9.一种血压计的气泵,包含电机、驱动件及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还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气泵主体,所述电机装配于所述底壳体的下端,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电机与所述连杆机构上,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驱动件和连杆机构驱使所述气囊做伸缩运动。
10.一种血压计,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泵。
CN202321479205.3U 2023-06-09 2023-06-09 气泵主体、气泵及血压计 Active CN219974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9205.3U CN219974755U (zh) 2023-06-09 2023-06-09 气泵主体、气泵及血压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9205.3U CN219974755U (zh) 2023-06-09 2023-06-09 气泵主体、气泵及血压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74755U true CN219974755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91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9205.3U Active CN219974755U (zh) 2023-06-09 2023-06-09 气泵主体、气泵及血压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74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91422B (zh) 应用于血压计的阀、集成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CN211474396U (zh) 微型气泵
CN102007296A (zh) 用于密封式压缩机的减噪装置
US10688228B2 (en) Suction device
CN220791460U (zh) 送气装置、充排气式气泵以及电子血压计
WO2016173457A1 (zh) 气阀、集成气泵及可穿戴的电子血压计
US11767839B2 (en) Vacuum pump
CN219974755U (zh) 气泵主体、气泵及血压计
WO2020057268A1 (zh) 气动泵
CN104873183B (zh) 气阀、集成气泵及可穿戴的电子血压计
CA2379641A1 (en) Double acting, two-stage pump
WO2016179360A1 (en) Miniature vacuum/pressure diaphragm pumps with noise mitigation boot
CN112483368B (zh) 隔膜泵
CN204889973U (zh) 气阀、集成气泵及可穿戴的电子血压计
CN215805090U (zh) 一种泵头及包含该泵头的泵阀一体结构
CN204671144U (zh) 气阀、集成气泵及可穿戴的电子血压计
CN219061958U (zh) 气泵主体、气泵及血压计
CN220025033U (zh) 充放气阀及具有该充放气阀的血压计
CN214196620U (zh) 流体控制装置
CN210343659U (zh) 隔膜泵
CN220395931U (zh) 一种自动泄压泵及包含该自动泄压泵的血压计
CN213478627U (zh) 带自动泄气功能的隔膜气泵
CN215891232U (zh) 一种带自动泄压结构的流体泵
CN218376810U (zh) 泵头及流体泵
CN218177410U (zh) 隔膜气泵泵头及具有放气功能的气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