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69799U - 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69799U
CN219969799U CN202320729006.7U CN202320729006U CN219969799U CN 219969799 U CN219969799 U CN 219969799U CN 202320729006 U CN202320729006 U CN 202320729006U CN 219969799 U CN219969799 U CN 219969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support
lower beam
front windshield
cowl 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290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290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69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69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69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该前围上部总成包括前风窗下横梁和下横梁支撑板组件,所述下横梁支撑板组件设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下方并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所述下横梁支撑板组件具有腔体结构,所述下横梁支撑板组件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形成一侧开口的C形或U形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前围上部钣金机构刚度模态不足、结构正面碰撞性能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前围加强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前围上部总成钣金主要功能是为前风窗玻璃和通风盖板提供支撑。前围上部总成钣金主要由前风窗下横梁和下横梁支撑板组成,常见结构均存在性能弊端,虚拟验证过程需反复局部修改方案,增加补强支架。
第一种常见结构中前风窗下横梁和下横梁支撑板通过点焊拼焊后呈C状开口结构,并在开口空腔内通过若干支撑支架对前风窗下横梁进行支撑,提升结构模态(刚度)。此结构的性能弊端是前围上部钣金结构刚度和模态不足,导致通风盖板和风窗玻璃抖动现象。
第二种常见结构中前风窗下横梁和下横梁支撑板通过两排点焊拼焊后呈封闭盒状结构。这种盒状结构,刚度高,满足前围上部模态要求。但是虚拟验证过程,碰撞性能不合格。原因为结构刚度太高,其吸能作用降低,导致正面碰撞时,钣金吸能不充分,较多的碰撞能量传递至前风窗玻璃,玻璃破损严重,加大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上述两种目前常见前围上部钣金结构,均存在性能弊端,第一种结构刚度模态不足,会导致通风盖板和风窗玻璃抖动问题。第二种结构正面碰撞性能不合格,会加大对驾乘人员伤害。我们需发明一种既能满足NVH模态性能,又能满足正面碰撞性能的前围上部钣金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前围上部钣金机构刚度模态不足、结构正面碰撞性能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包括前风窗下横梁和下横梁支撑板组件,所述下横梁支撑板组件设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下方并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所述下横梁支撑板组件具有腔体结构,所述下横梁支撑板组件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形成一侧开口的C形或U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横梁支撑板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下相互连接形成所述腔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方,所述前风窗下横梁沿车身长度方向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前风窗下横梁沿车身长度方向的第二侧悬空;所述支撑板组件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第二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用于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第一侧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从所述连接部向上凹陷的上凹结构,所述上凹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配合形成所述腔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上凹结构的顶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为S形片状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第一侧与所述连接部焊接或通过螺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形或U形结构的开口朝向车辆的前侧或后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架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前围上部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围上部总成,通过增加一个下横梁支撑板,形成兼具封闭盒状腔体结构和开口C形结构的前围上部总成,使得前围上部系统既能满足NVH刚度模态要求,又能满足正面碰撞要求。避免前围上部的通风盖板和前风窗玻璃等零件抖动问题,正面碰撞中减少前风窗玻璃的破损,降低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前围上部总成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前围上部总成结构等轴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前围上部总成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D-D截面图;
图5是图4中E-E截面图。
附图标记:
1、前风窗下横梁;11、第一侧;12、第二侧;2、下横梁支撑板组件;21、第一支撑板;211、连接部;212、上凹结构;22、第二支撑板;3、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实用新型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具体如图1-图5,包括前风窗下横梁1和下横梁支撑板组件2,所述下横梁支撑板组件2设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1的下方并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1连接,所述下横梁支撑板组件2具有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刚度高,满足前围上部模态要求,所述下横梁支撑板组件2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1连接形成一侧开口的C形或U形结构,提升结构模态。
进一步地,所述下横梁支撑板组件2包括第一支撑板21和第二支撑板22,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2上下相互连接形成所述腔体结构,本技术方案相较现有常规方案增加一个下横梁支撑板,组成下横梁支撑板总成,形成的前围上部总成为封闭盒状腔体截面和开口C状截面的综合体结构,大大提高了结构模态和刚度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21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上方,所述前风窗下横梁1沿车身长度方向的第一侧11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连接,所述前风窗下横梁1沿车身长度方向的第二侧12悬空;所述第一支撑板21和所述前风窗下横梁1形成开口的C形结构,所述支撑板组件2还包括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1连接,所述支撑架3的另一端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1的第二侧12连接,优选的,通过四个对称布置的支撑架3连接前风窗下横梁1和第一支撑板21,起到对前风窗下横梁1的支撑作用。所述第一支撑板21先与四个支撑架3拼焊成下横梁支撑板一总成,再与第二支撑板22点焊合拼为下横梁支撑板总成(封闭盒状腔体),最后再与前风窗下横梁1点焊合拼成C形开口结构,形成前围上部总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21包括用于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1的第一侧11连接的连接部211,以及从所述连接部211向上凹陷的上凹结构212,所述上凹结构212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配合形成所述腔体结构,下横梁支撑板总成的封闭腔体结构,保证了前围上部总成具备一定的刚度,下横梁支撑板总成与前风窗下横梁形成的开放C形结构保证方案具备一定的吸能作用,满足碰撞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3的一端与所述上凹结构212的顶部连接,焊接点设置在所述上凹结构212的顶部,既可以给所述支撑架3提供足够的刚度,又能提高吸能缓震作用,进一步满足碰撞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3为S形片状结构,所述S形片状结构既便于两端进行焊接,同时S形片状结构具有较强的吸能减震功能,大大提高了模态性能,又能满足正面碰撞要求,同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减震孔,进一步提高其吸能作用,避免了通风盖板和风窗玻璃抖动问题,降低风窗玻璃损坏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进一步地,所述前风窗下横梁1的第一侧11与所述连接部211焊接或通过螺栓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侧11和所述连接部211通过螺栓连接,既满足刚度要求,又能便于维修更换,进一步避免前围上部的通风盖板和前风窗玻璃等零件抖动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C形或U形结构的开口朝向车辆的前侧或后侧,大大提高了所述前围上部总成的适用性,根据不同车型,不同环境可以有更多的可选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3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架3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优选的,所述支撑架3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架3对称均匀的设置在所述前风窗下横梁1的下方,不但能满足对所述前风窗下横梁1的支撑强度,更能满足其轻质化要求,避免造成所述前围上部总成重量过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前围上部总成,通过将下横梁支撑板总成设置为封闭盒状结构,保证了前围上部总成具备一定的刚度,下横梁支撑板总成与前风窗下横梁形成的开放C形结构保证方案具备一定的吸能作用,满足碰撞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围上部总成,通过增加一个下横梁支撑板,形成兼具封闭盒状腔体结构和开口C形结构的前围上部总成,使得前围上部系统既能满足NVH刚度模态要求,又能满足正面碰撞要求。避免前围上部的通风盖板和前风窗玻璃等零件抖动问题,正面碰撞中减少前风窗玻璃的破损,降低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风窗下横梁和下横梁支撑板组件,所述下横梁支撑板组件设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下方并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所述下横梁支撑板组件具有腔体结构,所述下横梁支撑板组件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连接形成一侧开口的C形或U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支撑板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下相互连接形成所述腔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围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方,所述前风窗下横梁沿车身长度方向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前风窗下横梁沿车身长度方向的第二侧悬空;
所述支撑板组件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第二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围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用于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第一侧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从所述连接部向上凹陷的上凹结构,所述上凹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配合形成所述腔体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围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上凹结构的顶部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围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S形片状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围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第一侧与所述连接部焊接或通过螺栓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或U形结构的开口朝向车辆的前侧或后侧。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围上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架沿所述前风窗下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前围上部总成。
CN202320729006.7U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9969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9006.7U CN219969799U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9006.7U CN219969799U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69799U true CN219969799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89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29006.7U Active CN219969799U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697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88590B2 (ja) 車両後部構造
US6997276B2 (en) Subframe mount structure
JP7408927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4647080B2 (ja) 車両のフードヒンジおよび車体構造
US8020925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cab-over type vehicle
JP4670959B2 (ja) 運転室のフロントマウントを備えたトラック
US9132794B2 (en)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JPS60179372A (ja) 運転者室
US11529996B2 (en) Front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JP2007145129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19969799U (zh) 一种前围上部总成及车辆
US11608116B2 (en) Front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JP2002225750A (ja) バッテリブラケット構造
CN217374672U (zh) 一种防撞结构
CN111959614A (zh) 溃缩吸能盒及仪表板横梁的前围支架
US20080284207A1 (en) Frame Structure for Receiving a Pivotally Mounted Truck Driver's Cab
JP4547931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4521403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2006306121A (ja) 車両のフェンダパネル支持構造
CN220535780U (zh) 一种车身后部的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20640007U (zh) 一种前副车架及车辆
CN218777597U (zh) 一种前端框架支撑结构
CN218703515U (zh) 车身前部加强结构及车辆
CN112046618B (zh) 副仪表板安装支架
CN218229164U (zh) 一种车辆的中后地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