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64913U - 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 - Google Patents

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64913U
CN219964913U CN202321041807.0U CN202321041807U CN219964913U CN 219964913 U CN219964913 U CN 219964913U CN 202321041807 U CN202321041807 U CN 202321041807U CN 219964913 U CN219964913 U CN 219964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air inlet
space
simulation tes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418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天华
马艺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yisu Environmental Instrument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yisu Environmental Instrument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yisu Environmental Instrument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yisu Environmental Instrument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418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64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64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64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包括外箱体、内箱体、分隔部、鼓风件、边置箱体;内箱体设置在外箱体内部;分隔部顶部与内箱体内顶面相连接,其底部与内箱体的内底面相连接,以使得内箱体分成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所述分隔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以使得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横向相通;鼓风件设置在内箱体侧面,以使得空气在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之间循环流动;边置箱体设置在外箱体一侧,其内部形成控制室,所述鼓风件延伸至控制室内;本申请侧向进出风,空气在分隔部后侧绕行,合理布局试验箱内空间。

Description

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模拟试验箱,尤其是一种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
背景技术
环境模拟试验箱是一种环境试验用具,模拟零件使用环境的温湿度,因此需要试验箱内空气循环流动;所以,环境模拟试验箱需要合理的布置试验箱内的各部件的位置,才能使得空气循环更流畅、空气温度更均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侧向进出风,空气在分隔部后侧绕行,无需布置内箱体上方部件和空间,有利于降低整个试验箱的高度。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包括外箱体,还包括
内箱体,设置在外箱体内部;
分隔部,其顶部与内箱体内顶面相连接,其底部与内箱体的内底面相连接,以使得内箱体分成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所述分隔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以使得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横向相通;
鼓风件,设置在内箱体侧面,以使得空气在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之间循环流动;
边置箱体,设置在外箱体一侧,其内部形成控制室,所述鼓风件延伸至控制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鼓风件包括
驱动电机,设置在控制室内;
驱动轴,连接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其一端延伸至外部空间;
扇叶,连接于驱动轴的一端,并与进气通道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部靠近扇叶的侧面上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正对进气通道,以使得聚集在筒体内的空气在扇叶的转动下进入内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部包括后隔板、侧隔板和前隔板;
所述后隔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侧隔板,所述侧隔板的另一端连接前隔板,所述前隔板的另一端连接于内箱体。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分别设置在两个侧隔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通道和/或所述出气通道为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箱体上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关闭时内部空间呈封闭状态,所述箱门打开时内部空间呈敞开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部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架,所述支架用于承托待测试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空间内设置有加热管。
进一步地,所述内箱体上设置有换气阀,所述换气阀的一端与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换气阀的另一端延伸至外箱体之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布局了内箱体、分隔部、鼓风件和边置箱体的位置之后,实现内部空间的侧向进出风,空气在分隔部后侧绕行,可以省略内箱体上方部件的布置、降低整个试验箱的高度;
加热管位于空气循环的必经之路且处于进出气通道的中间处,空气加热均匀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掉箱门的第一视角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去掉箱门的第二视角图。
图中:100-外箱体,200-内箱体,210-内部空间,220-外部空间,300-分隔部,310-后隔板,320-侧隔板,330-前隔板,340-筒体,350-支架,400-鼓风件,410-驱动电机,420-驱动轴,430-扇叶,500-边置箱体,510-控制室,600-箱门,700-加热管,800-换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包括外箱体100、内箱体200、分隔部300、鼓风件400、边置箱体500;内箱体200设置在外箱体100内部;分隔部300顶部与内箱体200内顶面相连接,其底部与内箱体200的内底面相连接,以使得内箱体200分成内部空间210和外部空间220,所述分隔部3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以使得内部空间210和外部空间220横向相通;鼓风件400设置在内箱体200侧面,以使得空气在外部空间220和内部空间210之间循环流动;边置箱体500设置在外箱体100一侧,其内部形成控制室510,所述鼓风件400延伸至控制室510内。
在本申请中,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在分隔部300的分隔下,空气从分隔部300一侧的进气通道进入内部空间210,、从分隔部300另一侧的出气通道进入外部空间220,在外部空间220中流动的空气在内箱体200的背部而非上方绕行,从而改善试验箱的布局,省略试验箱高度上的空间,降低试验箱的整体高度。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边置箱体500位于外箱体100的右侧面上,鼓风件400也在分隔部300的右侧,分隔部300右侧进气左侧出气;而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更换边置箱体500的位置在外箱体100左侧面,鼓风件400在分隔部300的左侧,分隔部300左侧进气右侧出气。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边置箱体500用于收纳控制器(图未示),通过控制器对试验箱内各电器元件进行智能化控制,还可以在边置箱体500侧面嵌入操作面板,对试验箱内的温湿度或零件状态直接观察。
在本申请中,所述鼓风件400包括驱动电机410、驱动轴420、扇叶430;驱动电机410设置在控制室410内;驱动轴420连接于驱动电机410的输出端,其一端延伸至外部空间220;扇叶430连接于驱动轴420的一端,并与进气通道相对应。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鼓风件400位于分隔部300的右侧,驱动电机410隐藏在控制室510内部,直接利用控制室原有的空间,不再增加试验箱的整体宽度,进一步减小试验箱的体积;当驱动电机410工作时,扇叶430随驱动轴420同步转动,将外部空间220内的空气穿过进气通道吹入内部空间210,从而实现空气的内部循环。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隔部300靠近扇叶430的侧面上设置有筒体340,所述筒体340正对进气通道,以使得聚集在筒体340内的空气在扇叶430的转动下进入内部空间210。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附图2所示,为了提高空气循环的效率,鼓风件400的数量设置成至少两个,呈上下间隔布置在内箱体200上;在分隔部300上设置与扇叶430数量一致的筒体340;筒体340能够增强扇叶430周围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空气循环速度;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空气顺利进入筒体340,筒体340右端不超过扇叶430的右端。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隔部300包括后隔板310、侧隔板320和前隔板330;所述后隔板310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侧隔板320,所述侧隔板320的另一端连接前隔板330,所述前隔板330的另一端连接于内箱体200。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分隔部300为一体结构;侧隔板320垂直设置在后隔板310的左右两端;前隔板330垂直设置在侧隔板320的前端;两个前隔板330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内箱体200的前端,使得分隔部300与内箱体200围一个凹字形,内部空间210前侧开口,打开外箱体100可以将零部件放入内部空间210。
在本申请中,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分别设置在两个侧隔板320上。
本实施例中进气通道在右侧的侧隔板320上,出气通道在左侧的侧隔板320上,分隔部300右侧进气左侧出气;所述进气通道和/或所述出气通道为孔;具体地,如附图3所示,进气通道为若干个贯穿于侧隔板320的小孔,若干小孔间隔排列并形成一个圆形,与扇叶430的圆心重合;具体地,如附图4所示,出气通道布置在整个侧隔板320上,由若干小孔间隔排列而成,从圆形的进气通道进入内部空间210的空气从出气通道均匀流动至外部空间220内。
在本申请中,所述外箱体100上设置有箱门600,所述箱门600关闭时内部空间210呈封闭状态,所述箱门600打开时内部空间210呈敞开状态。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附图1所示,内部空间210是通过箱门600实现封闭的;箱门600的数量为两扇,其中一扇箱门600铰接于外箱体100的左端,其中另一扇箱门600铰接于外箱体100的右端,使用时向前拉开箱门600;前侧板330在箱门600关闭时与箱门600密封贴合,增加箱门600关闭时内部空间210的密封性,打开箱门600时内部空间210敞开,此时可以向内部空间210内放入待测产品,或者将试验后的产品取出。
在本申请中,所述分隔部300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架350,所述支架350用于承托待测试产品。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附图2,支架350呈条状沿前后方向延伸,两个侧隔板320上分别设置支架350,用于装载待测物品的托盘从内部空间210前端搭载在支架350上之后,直接向后推动托盘即可,托盘自会沿着支架350滑动直至完全进入内部空间210,放入不同数量的托盘改变待测产品的试验数量。
在本申请中,所述外部空间220内设置有加热管700。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加热管700位于分隔板300的后侧并与内箱体200的内后侧壁连接,由于空气依次沿着分隔部300的左侧、后侧、右侧在外部空间220内流动,并且由于分隔部300的上下两端封闭,所以分隔部300的后侧为空气流动的必经之路,将加热管700设置在分隔板300后侧,也正是空气在外部空间220内流动路径的中间路段,此位置既不影响进出气,又能够很好的控制空气循环的温度,模拟环境温度更准确。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控制空气循环的湿度,可以在分隔板300的后侧的内箱体200上安装加湿锅炉,加湿锅炉位于加热管700的下侧(图未示),保证空气循环的湿度,提高环境模拟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中,所述内箱体200上设置有换气阀800,所述换气阀800的一端与内部空间210相连通,所述换气阀800的另一端延伸至外箱体100之外。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附图2,换气阀800打开时,内部空间210、外部空间220与大气相通,此时启动鼓风件400可以将外界空气与内箱体200内的空气交换,可以在不开启箱门600的前提下进行气体更新。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包括外箱体(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内箱体(200),设置在外箱体(100)内部;
分隔部(300),其顶部与内箱体(200)内顶面相连接,其底部与内箱体(200)的内底面相连接,以使得内箱体(200)分成内部空间(210)和外部空间(220),所述分隔部(3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以使得内部空间(210)和外部空间(220)横向相通;
鼓风件(400),设置在内箱体(200)侧面,以使得空气在外部空间(220)和内部空间(210)之间循环流动;
边置箱体(500),设置在外箱体(100)一侧,其内部形成控制室(510),所述鼓风件(400)延伸至控制室(5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件(400)包括
驱动电机(410),设置在控制室(410)内;
驱动轴(420),连接于驱动电机(410)的输出端,其一端延伸至外部空间(220);
扇叶(430),连接于驱动轴(420)的一端,并与进气通道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300)靠近扇叶(430)的侧面上设置有筒体(340),所述筒体(340)正对进气通道,以使得聚集在筒体(340)内的空气在扇叶(430)的转动下进入内部空间(2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300)包括后隔板(310)、侧隔板(320)和前隔板(330);
所述后隔板(310)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侧隔板(320),所述侧隔板(320)的另一端连接前隔板(330),所述前隔板(330)的另一端连接于内箱体(2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分别设置在两个侧隔板(32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和/或所述出气通道为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100)上设置有箱门(600),所述箱门(600)关闭时内部空间(210)呈封闭状态,所述箱门(600)打开时内部空间(210)呈敞开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300)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架(350),所述支架(350)用于承托待测试产品。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空间(220)内设置有加热管(700)。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箱体(200)上设置有换气阀(800),所述换气阀(800)的一端与内部空间(210)相连通,所述换气阀(800)的另一端延伸至外箱体(100)之外。
CN202321041807.0U 2023-05-05 2023-05-05 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 Active CN219964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1807.0U CN219964913U (zh) 2023-05-05 2023-05-05 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1807.0U CN219964913U (zh) 2023-05-05 2023-05-05 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64913U true CN219964913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77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41807.0U Active CN219964913U (zh) 2023-05-05 2023-05-05 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649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93751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KR20130043980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2440087B (zh) 柜子
CN219964913U (zh) 侧向进出风式环境模拟试验箱
CN219072978U (zh) 温度模拟试验箱
CN205383733U (zh) 新风机及涡轮风机
CN205425287U (zh) 新风机
JP6129683B2 (ja) 蓄電装置
CN210449225U (zh) 高低温箱风道
WO2022165999A1 (zh) 空气调节装置
EP4336131A1 (en) Refrigerating and freezing apparatus
JP2014216092A (ja) 蓄電装置
CN215121695U (zh) 机柜及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设备
CN115228512A (zh) 一种温度模拟试验箱
KR100517598B1 (ko) 액자형 공기조화기
CN212904436U (zh) 一种鼓风恒温式老化测试柜
CN112524697A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884436U (zh) 门体组件和冰箱
CN205987691U (zh) 一种可独立扩展精准送风的封闭式集成热通道机柜
CN219400197U (zh) 微型温度冲击箱
CN219346922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0487290U (zh) 室外测试间及焓差实验室
CN219868140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852217U (zh) 一种恒温恒湿手动密集柜和密集柜组合
CN206977618U (zh) 基站排热出风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