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61161U - 底座、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底座、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61161U
CN219961161U CN202320311814.1U CN202320311814U CN219961161U CN 219961161 U CN219961161 U CN 219961161U CN 202320311814 U CN202320311814 U CN 202320311814U CN 219961161 U CN219961161 U CN 219961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heat
contact surface
limi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1181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牧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Wuha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Wuha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Wuha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1181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61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61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611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器件,旨在解决散热器与电子设备装配不良的问题,提供底座、散热器及电子设备。其中,底座包括底板、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底板靠近发热件的一侧设有接触面。第一限位部自接触面凸出,第一限位部沿第一方向抵持发热件。两个第二限位部自接触面凸出并且相对设置,第二限位部沿第二方向抵持发热件。底座通过接触面提供底座与发热件的定位面,以在高度方向上限位底座,再通过第一限位部从第一方向限位底座与发热件的位置,第二限位部从第二方向限位底座与发热件的位置,以在水平方向上限位底座,以使底座固定定位准确,达到散热器与电子设备装配良好的效果。

Description

底座、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器件,具体而言,涉及底座、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一些电子设备中,需要通过散热器对电子设备中的发热件(例如CPU等)进行散热。现有的散热器在与电子设备组装固定时,存在装配不良的问题,例如散热器固定在电子设备的位置定位不是很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底座、散热器及电子设备,以解决散热器与电子设备装配不良的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底座,包括底板、第一限位部和两个第二限位部。所述底板设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用于与发热件的表面接触以传递热量。所述第一限位部自所述接触面凸出,所述第一限位部沿第一方向抵持所述发热件。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自所述接触面凸出并且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沿第二方向抵持所述发热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或者倾斜相交。
相较于现有技术,底座通过接触面提供底座与发热件的定位面,以在高度方向上限位底座,再通过第一限位部从第一方向限位底座与发热件的位置,两个第二限位部从第二方向限位底座与发热件的位置,以在水平方向上限位底座,使底座在高度方向和水平方向均与发热件正确配合,以使底座固定的位置定位准确,达到散热器与电子设备装配良好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四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抵持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三面。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板,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用于抵持所述第二面,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用于抵持所述第四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倒角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并且靠近所述发热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板具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并且靠近所述发热件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共同抵持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三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还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自所述接触面凹陷形成,所述避让槽设于所述底板的周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还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散热器的热管,所述热管包括连接的压扁部和折弯部,所述容纳槽自所述接触面凹陷形成,所述容纳槽的槽底面开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底板的通孔,所述槽底面用于放置所述压扁部,所述通孔用于所述折弯部穿过。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散热器,包括散热件和底座。所述散热件连接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接触面的一侧。
相较于现有技术,底座不仅用于连接散热件与发热件,还用于把发热件的热量传递至散热件,以使散热件进行热循环带走热量,达到散热器与发热件装配固定稳定以有利于对发热件降温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件包括连接板和多个热管,多个热管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板连接多个所述热管,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接触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开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用于避让所述热管,以使所述热管接触所述发热件。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发热件和散热器。所述发热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四面相对设置。所述底座的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发热件接触,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限位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三面,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限位所述第二面或所述第四面。
相较于现有技术,散热器通过底座与发热件装配固定良好,使发热件充分与散热器接触以降温,达到电子设备降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分解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散热器的分解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5为图4的底座和发热件的仰视图;
图6为图5的底座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的底座的右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底座 1
底板 11
接触面 111
避让槽 112
容纳槽 113
槽底面 114
通孔 115
第一限位部 12
第一支撑板 121
第一倒角 122
第二限位部 13
第二支撑板 131
第二倒角 132
第一方向 14
第二方向 15
连接件 16
散热器 2
散热件 21
连接板 211
热管 212
避让孔 213
压扁部 214
折弯部 215
电子设备 3
发热件 31
第一面 311
第二面 312
第三面 313
第四面 3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3,图2和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2,图4至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1。
请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3(例如计算机主机),包括发热件31(例如CPU)和散热器2。发热件3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面311、第二面312、第三面313和第四面314,第一面311与第三面313相对设置,第二面312和第四面314相对设置。底座1的接触面111与发热件31接触,底座1的第一限位部12用于限位第一面311或第三面313,底座1的第二限位部13用于限位第二面312或第四面314。
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2通过底座1与发热件31装配固定,使发热件31充分与散热器2接触以降温,达到电子设备3降温。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可以为计算机主机,发热件31可以为CPU,散热器2通过底座1装配并固定于计算机主机中,并使接触面111与发热件31的接触保持于定位准确的位置,避免散热器2的结构损坏,以有利于散热器2充分带走CPU的热量。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可以为电路板,发热件31可以为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制。
相较于现有技术,散热器2通过物理方式进行内循环散热以对发热件31降温,散热器2与电子设备3之间可以不使用电连接,散热器2自身内循环带走发热件31的热量,从而可以节省电子设备3的电能消耗,优化电子设备3的电路设计。
请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器2,包括散热件21和底座1。散热件21连接于底座1远离接触面111的一侧。
本实施例提供的底座1不仅用于连接散热件21与发热件31,还用于把发热件31的热量传递至散热件21,以使散热件21进行热循环带走热量,达到散热器2与发热件31装配固定稳定以有利于对发热件31降温。
于一实施例中,散热件21包括连接板211和多个热管212,多个热管212间隔设置,连接板211连接多个热管212,连接板211设于接触面111。
在本实施例中,热管212能够内循环散热,热管212包括内腔,内腔中容置有热循环介质,在热管212的内表面还可以设置毛细结构以增加热循环介质的流动性,以提升热管212的内循环散热效率。
可选地,可以使用多个热管212同时进行散热,多个热管212之间通过连接板211连接在一起,以使每个热管212受热均匀。
连接板211为片状,并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连接板211设于接触面111并且与发热件31的表面接触,发热件31的热量通过连接板211均匀传递至每个热管212,以使每个热管212同时进行热循环带走热量。
于一实施例中,连接板211开有避让孔213,避让孔213用于避让热管212,以使热管212接触发热件31。
可选地,连接板211同时连接于多个热管212的局部区域,只要连接板211能够使多个热管212受热均匀即可。热管212的部分区域可以从连接板211中避让,并直接与发热件31接触,以提升热传递的效率,使散热器2充分实现散热。
请结合图4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底座1,包括底板11、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底板11用于连接散热器2和发热件31,底板11靠近发热件31的一侧设有接触面111,接触面111用于与发热件31的表面接触以传递热量。第一限位部12自接触面111凸出,第一限位部12沿第一方向14抵持发热件31。两个第二限位部13自接触面111凸出并且相对设置,两个第二限位部13沿第二方向15抵持发热件31,第一方向14与第二方向15相互垂直或者倾斜相交。
本实施例提供的底座1通过接触面111提供底座1与发热件31的定位面,以在高度方向上限位底座1,再通过第一限位部12从第一方向14限位底座1与发热件31的位置,两个第二限位部13从第二方向15限位底座1与发热件31的位置,以在水平方向上限位底座1,使底座1在高度方向和水平方向均与发热件31正确配合,以使底座1固定定位准确,使散热器2与电子设备3装配良好。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1可以使用金属材料制成,使底板11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以把发热件31的热量充分传递至散热器2,并且使底板11具有足够的强度,以连接发热件31和散热器2。
接触面111为平面,以与发热件31的表面适配,接触面111与发热件31充分接触以传递热量使发热件31降温。
在其他实施例中,接触面11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接触面111与发热件31的表面充分接触,能够使接触面111充分传递发热件31的热量即可。
请结合图5所示,于一实施例中,发热件31的周面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面311、第二面312、第三面313和第四面314,第一面311与第三面313相对设置,第二面312和第四面314相对设置。第一限位部12包括沿第一方向14延伸的第一支撑板121,第一支撑板121用于抵持第一面311或第三面313。第二限位部13包括沿第一方向14延伸的第二支撑板131,一个第二支撑板131用于抵持第二面312,另一个第二支撑板131用于抵持第四面314。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131有两个,两个第二支撑板131分别设于接触面111沿第二方向15的两侧,两个第二支撑板131相对设置。一个第二支撑板131与第二面312匹配,另一个第二支撑板131与第四面314匹配,发热件31卡接于两个第二支撑板131之间。两个第二支撑板131使底座1沿第二方向15限位以准确的适配于发热件31。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131可以只限位于第二面312或第四面314中的一个,使底座1沿第二方向15单边抵持于发热件31的一侧面,以使底座1的位置适配于发热件31。本实施例不以此为限制。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21有多个,多个第一支撑板121沿第二方向15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第一支撑板121用于共同抵持第一面311或第三面31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21设置两组,两组第一支撑板121分别设于第三面313沿第二方向15的两端,以使底座1限位于第三面313,使底座1沿第一方向14抵持均匀。每组中可以设置两个第一支撑板121,以增加支撑的强度。第一面311没有设置第一支撑板121,以使底座1的第一支撑板121可分离地与第三面313抵持,有利于底座1沿第一方向14调整位置,使底座1更好的适配发热件31。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21具有第一倒角122,第一倒角122设于第一支撑板121远离底板11的一端并且靠近发热件31的一侧。第二支撑板131具有第二倒角132,第二倒角132设于第二支撑板131远离底板11的一端并且靠近发热件31的一侧。
第一倒角122和第二倒角132用于引导底座1卡入发热件31的周面。
于一实施例中,底板11还设有避让槽112,避让槽112自接触面111凹陷形成,避让槽112设于所述底板11的周缘。
在本实施例中,避让槽112用于使连接件16避让发热件31,连接件16可以包括螺钉和垫片等。避让槽112凹陷的避让空间使连接件16凸出接触面111的高度可以不超过第一限位部12和第二限位部13,以避免连接件16将底座1顶起。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还包括连接件16,连接件16用于连接底板11和发热件31。连接件16可以为螺钉,底板11设有通孔115,连接件16穿过通孔115与发热件31螺纹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16还可以为针形引脚,连接件16与发热件31插接以固定底座1。
于一实施例中,底板11还设有容纳槽113,容纳槽113用于容纳散热器的热管212,热管212包括连接的压扁部214和折弯部215,容纳槽113自接触面111凹陷形成,容纳槽113的槽底面114开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底板11的通孔115,槽底面114用于放置压扁部214,通孔115用于折弯部215穿过。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113用于使热管212直接与连接板211或者发热件31接触,以免底板11阻隔热管212与发热件31之间热量的传递,降低导热效率。
综上,散热器2通过底座1与发热件31装配固定良好,使发热件31充分与散热器2接触以降温。底座1不仅用于连接散热件21与发热件31,还用于把发热件31的热量传递至散热件21,以使散热件21进行热循环带走热量,达到散热器2与发热件31装配固定稳定以有利于对发热件31降温。底座1通过接触面111提供底座1与发热件31的定位面,以在高度方向上限位底座1,再通过第一限位部12从第一方向14限位底座1与发热件31的位置,第二限位部13从第二方向15限位底座1与发热件31的位置,以在水平方向上限位底座1,使底座1在高度方向和水平方向均与发热件31正确配合,以使底座1固定定位准确。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设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用于与发热件的表面接触以传递热量;
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自所述接触面凸出,所述第一限位部沿第一方向抵持所述发热件;
两个第二限位部,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自所述接触面凸出并且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沿第二方向抵持所述发热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或者倾斜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四面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抵持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三面;
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板,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用于抵持所述第二面,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用于抵持所述第四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倒角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并且靠近所述发热件的一侧;
所述第二支撑板具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并且靠近所述发热件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板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共同抵持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三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还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自所述接触面凹陷形成,所述避让槽设于所述底板的周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还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散热器的热管,所述热管包括连接的压扁部和折弯部,所述容纳槽自所述接触面凹陷形成,所述容纳槽的槽底面开设有沿厚度方向贯通所述底板的通孔,所述槽底面用于放置所述压扁部,所述通孔用于所述折弯部穿过。
7.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件;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底座,所述散热件连接于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接触面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件包括连接板和多个热管,多个热管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板连接多个所述热管,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接触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板开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用于避让所述热管,以使所述热管接触所述发热件。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四面相对设置;
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所述底座的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发热件接触,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限位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三面,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限位所述第二面或所述第四面。
CN202320311814.1U 2023-02-24 2023-02-24 底座、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961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1814.1U CN219961161U (zh) 2023-02-24 2023-02-24 底座、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1814.1U CN219961161U (zh) 2023-02-24 2023-02-24 底座、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61161U true CN219961161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54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11814.1U Active CN219961161U (zh) 2023-02-24 2023-02-24 底座、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611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7508278A (ja) 高出力ポータブルデバイス及びドッキングシステム
KR102593882B1 (ko) 방열장치
WO2022267999A1 (zh) 散热装置、电路模组、电子设备及电路模组的装配方法
US9807905B2 (en) Adapter coo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dular computing devices
KR200485269Y1 (ko) 탈착 가능한 모듈의 방열전도 조립구조
CN219961161U (zh) 底座、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CN216650328U (zh) 一种光模块及电子设备
WO2022068908A1 (zh) 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CN115379729A (zh) 散热模块、装置、刀片服务器及电子设备
CN210328388U (zh) 功率器件散热组件
CN213213952U (zh) 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pcb板组件
CN213210923U (zh) 一种加固vpx密封机箱的插板散热装置
CN213214221U (zh) 一种加固vpx密封机箱的导轨散热装置
CN220731183U (zh) 散热件、散热结构和固态硬盘组件
CN219958169U (zh) 用于散热器的包装单元
CN201004751Y (zh) 易拆装的散热装置
CN217608095U (zh) 一种电源模块及基站供电装置
CN215378745U (zh) 开关电源适配器
CN218351126U (zh) 散热结构、存储器组件及计算机装置
CN217820976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光模块
CN220672570U (zh) 具有抗压性能的散热装置
CN219741124U (zh) 一种换热器用散热片
CN216697163U (zh) 一种高可用拼接式散热防水机箱
CN214254837U (zh) 一种带散热结构的电子连接器
EP3530088B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for an electronic car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