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7776U - 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7776U
CN219957776U CN202320940109.8U CN202320940109U CN219957776U CN 219957776 U CN219957776 U CN 219957776U CN 202320940109 U CN202320940109 U CN 202320940109U CN 219957776 U CN219957776 U CN 219957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assembly
confluence
split
transmissio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401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茂水
杨健
夏涛
尹超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hengt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hengt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hengt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hengtai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401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7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7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77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包括:上料组件、分流台、合流台、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下料组件和检修台,其中,所述分流台和合流台并列设置;所述分流台中包括第一传输组件和第二传输组件,所述合流台中包括第三传输组件和第四传输组件;所述上料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流台,所述合流台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下料组件,所述第一传输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线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传输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检修台;所述第二传输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传输组件;第二传输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传输组件。本申请能够实现PCB板的自动上料、自动下料以及自动分流合流,占地面积较小,结构简单,显著提升了PCB板VRS检修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板检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
背景技术
PCB板在VRS检修过程中,需要将PCB板分为NG板和OK板,OK板直接传输至终点进行收板,NG板需要传输至检测台进行修理之后再传输至终点进行收板。因此需要设计可以分流合流的传输装置进行PCB板的分开和合并。
现有的分流合流装置需要占用较大的面积来实现不同传输线的分流和合流,占地面积大,传输线较长,使得PCB板在VRS检修传输过程中传输时间长,传输路径长,不利于检修效率的提升;同时现有的VRS检修装置需要人工参与PCB板的传输,无法实现自动化作业,也会影响到检修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能够实现PCB板的自动上料、自动下料以及自动分流合流,占地面积较小,结构简单,显著提升了PCB板VRS检修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包括:上料组件、分流台、合流台、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下料组件和检修台,其中,所述分流台和合流台并列设置;且分流台和合流台的中心连线方向为第一方向;
所述分流台中包括第一传输组件和第二传输组件,所述合流台中包括第三传输组件和第四传输组件;所述上料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流台,所述合流台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下料组件,所述第一传输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线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传输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检修台;所述第二传输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传输组件;第二传输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传输组件;所述第一传输组件、第一传输线、第四传输组件、第四传输线的传输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三传输组件和第四传输组件的传输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二传输组件中设置有第二升降驱动件,第三传输组件中设置有第三升降驱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输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个分流辊筒,所述分流辊筒的两端分别与分流台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线中设置有第一辊筒,第一辊筒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传输线的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一辊筒平行于分流辊筒;所述第一传输组件和第一传输线的传输方向垂直于所述分流辊筒的中心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升降驱动包括第二升降台和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升降台进行升降;所述第二升降台中设置有并列的多个分流固定架,所述分流固定架位于相邻分流辊筒的间隙中;
第二传输组件包括分流驱动件和若干个连接至分流驱动件的分流传输带,所述分流驱动件包括分流驱动轴、分流主动轮、分流从动轮和分流驱动气缸,所述分流驱动轴位于分流台和合流台之间;所述分流驱动轴垂直于分流辊筒,分流驱动轴中设置有分流主动轮,分流固定架中设置有若干个分流从动轮,分流主动轮和分流从动轮的连线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分流传输带嵌套在分流主动轮和分流从动轮中,所述分流驱动轴连接分流驱动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传输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个合流辊筒,所述合流辊筒的两端分别与合流台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线中设置有第二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的传输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所述第四传输组件和第二传输线的传输方向垂直于所述合流辊筒的中心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升降驱动包括第三升降台和第三升降气缸,所述第三升降气缸能够带动所述第三升降台进行升降;所述第三升降台中设置有并列的多个合流固定架,所述合流固定架位于相邻合流辊筒的间隙中;第三传输组件包括合流驱动件和若干个连接至合流驱动件的合流传输带,所述合流驱动件包括合流驱动轴、合流主动轮、合流从动轮和合流驱动气缸,所述合流驱动轴位于合流台和合流台之间;所述合流驱动轴垂直于合流辊筒,合流驱动轴中设置有合流主动轮,合流固定架中设置有若干个合流从动轮,合流主动轮和合流从动轮的连线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合流传输带嵌套在合流主动轮和合流从动轮中,所述合流驱动轴连接合流驱动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输线中的若干个第二传输带并列设置,所述第二传输带中设置有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气缸、翻转轴和翻转杆,所述翻转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翻转轴,所述翻转轴上并列设置若干个翻转杆,所述翻转杆垂直于所述翻转轴;所述翻转轴的中心轴平行于第一方向,所述翻转杆位于前端传输带的间隙中。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组件中设置有第一扫码器,PCB板的正面设置有标志码,所述标志码中存储与PCB板的检测信息;所述分流台靠近第一传输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扫码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输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一缓存组件,所述第一缓存组件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架靠近分流台的一侧并列设置有若干个存储位,所述升降架能够带动存储位进行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下料传输线和位于下料传输线上方的第二缓存组件,所述第二缓存组件的侧边设置有夹持臂,所述夹持臂用于将下料传输线中无法识别的PCB放置在第二缓存组件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申请中上料组件连接至分流台,合流台连接至下料组件,可以实现PCB板的自动上料和自动下料;
本申请中第二传输组件中设置有第二升降驱动件,第三传输组件中设置有第三升降驱动件;当分流台中PCB板为OK板的时候,第二升降驱动件和第三升降驱动件分别带动第二传输组件和第三传输组件上升至第一传输组件上方的位置,此时,第二传输组件将OK板传输至合流台中第三传输组件;当分流台中PCB板为NG板的时候,第二升降驱动件带动第二传输组件下降至第一传输组件下方的位置,此时,分流台中第一传输组件将NG板传输至第一传输线中进行检修;
本申请中第一传输组件和第二传输组件嵌套且彼此独立,能够实现两个方向上的传输,第三传输组件和第四传输组件嵌套且彼此独立,能够实现两个方向上的传输,使得整个分流合流装置占地面积较小,结构简单,显著提升了PCB板分流合流的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VRS自动检修装置的总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分流台和合流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第二传输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第二传输组件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中翻转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第二传输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第一缓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第二缓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2、分流辊筒;13、第一辊筒;22、分流传输带;23、分流驱动轴;24、分流主动轮;25、分流从动轮;26、分流固定架;3、分流台;4、PCB板;5、合流台;53、合流驱动轴;54、合流主动轮;55、合流辊筒;56、第二传输带;57、翻转轴;58、翻转杆;61、上料组件;62、下料组件;63、升降架;64、存储位;65、第二缓存组件;66、检修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机构、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8,本申请提供的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包括:上料组件61、分流台3、合流台5、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下料组件62和检修台66,其中,分流台3和合流台5并列设置;且分流台3和合流台5的中心连线方向为第一方向;
分流台3中包括第一传输组件和第二传输组件,合流台5中包括第三传输组件和第四传输组件;上料组件61的输出端连接分流台3,合流台5的输出端连接下料组件62,第一传输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传输线的输入端,第一传输线的输出端连接检修台66;第二传输线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传输组件;第二传输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传输组件;第一传输组件、第一传输线、第四传输组件、第四传输线的传输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三传输组件和第四传输组件的传输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二传输组件中设置有第二升降驱动件,第三传输组件中设置有第三升降驱动件。
本申请中上料组件61连接至分流台3,合流台5连接至下料组件62,可以实现PCB板4的自动上料和自动下料;
本申请中第二传输组件中设置有第二升降驱动件,第三传输组件中设置有第三升降驱动件;当分流台3中PCB板4为OK板的时候,第二升降驱动件和第三升降驱动件分别带动第二传输组件和第三传输组件上升至第一传输组件上方的位置,此时,第二传输组件将OK板传输至合流台5中第三传输组件;当分流台3中PCB板4为NG板的时候,第二升降驱动件带动第二传输组件下降至第一传输组件下方的位置,此时,分流台3中第一传输组件将NG板传输至第一传输线中进行检修;
本申请中第一传输组件和第二传输组件嵌套且彼此独立,能够实现两个方向上的传输,第三传输组件和第四传输组件嵌套且彼此独立,能够实现两个方向上的传输,使得整个分流合流装置占地面积较小,结构简单,显著提升了PCB板4分流合流的效率。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图8,本申请提供的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包括:上料组件61、分流台3、合流台5、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下料组件62和检修台66,其中,分流台3和合流台5并列设置;且分流台3和合流台5的中心连线方向为第一方向;分流台3中包括第一传输组件和第二传输组件,合流台5中包括第三传输组件和第四传输组件;上料组件61的输出端连接分流台3,合流台5的输出端连接下料组件62,第一传输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传输线的输入端,第一传输线的输出端连接检修台66;第二传输线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传输组件;第二传输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传输组件;第一传输组件、第一传输线、第四传输组件、第四传输线的传输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三传输组件和第四传输组件的传输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二传输组件中设置有第二升降驱动件,第三传输组件中设置有第三升降驱动件。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上料组件61中包括上料传输线,以及位于上料传输线侧边的上料机器人,上料机器人将上料小车中的PCB板4放置在上料传输线上,上料传输线带动PCB板4朝着分流板进行输送。
本申请中上料传输线的一侧固定,另一侧位置可调,即上料传输线的宽度可以调节,用于适应不同尺寸的PCB板4的运输。在实际输送过程中,PCB板4紧靠在固定端的上料传输线进行传输。本申请中PCB板4放置在上料传输线中时,正面朝上,且正面设置有标志码,标志码中存储该PCB板4的AOI检测信息,具体包括该PCB板4是否为OK板或NG板,以及NG板中缺陷的位置。
本申请还包括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连接各个传输线的驱动装置以及分流台3和合流台5中的第二升降驱动件和第三升降驱动件以及各个扫码器。本申请上料传输线的侧边设置有第一扫码器,第一扫描器对PCB板4的标志码进行扫描,确定该PCB板4是OK板还是NG板,并将扫描结构传输至控制中心。
本申请在分流台3处还设置有第二扫码器,第二扫码器用于对NG板进行二次扫码,确定NG板中缺陷的位置。注意:第一扫码器是对所有的PCB板4进行扫码,以区分NG板和OK板,第二扫码器是对NG板进行扫码,以确定NG板中缺陷位置,并将缺陷位置传输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可以将该缺陷位置反馈至检修台66显示屏中,便于人工检修时能够对缺陷进行准确定位。
本申请中下料组件62中包括下料传输线,以及位于下料传输线侧边的下料机器人,下料机器人将下料传输线上中的PCB板4放置在下料小车中,下料传输线带动合流台5中的PCB板4朝着出口处移动。
本申请中下料传输线的一侧固定,另一侧位置可调,即下料传输线的宽度可以调节,用于适应不同尺寸的PCB板4的运输。在实际输送过程中,PCB板4紧靠在固定端的下料传输线进行传输。本申请中PCB板4在下料传输线中传输时,正面朝上,当其被放置在下料小车中时,朝向一致。
本申请中第一扫码器在扫码时,针对无法识别的PCB板4,将无法识别结果传输至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将无法识别的PCB板4当成OK板进行传输处理;并在下料组件62处采用第二缓存组件65对其进行缓存。
如图8所示,本申请下料传输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缓存组件65,第二缓存组件65如图8所示,其为位于下料传输线上方的倾斜装置,其内部可以倾斜放置PCB板4;针对无法识别标志码的PCB板4,当其传输至第二缓存组件65下方时,位于第二缓存组件65侧边的夹持臂将该PCB板4夹持并放置在第二缓存组件65中。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中分流台3中的PCB板4被区分为OK板和NG板,OK板通过第二传输组件传输至合流台5中第三传输组件,NG板通过第一传输组件传输至第一传输线中,在第一传输线的终端设置有人工检修台66,人工对NG板进行检测维修之后再放置至侧边的第二传输线中传输至合流台5中;至此,两种不同类型的PCB板4在合流台5中混合,合流台5中的PCB板4再下料,完成PCB板4的分流、检修和合流过程。
本申请定义分流台3和合流台5的中心连线方向为第一方向,在分流台3所在平面内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在本申请中,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的传输方向均为第二方向,且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的传输方向性相反;第三传输组件至第四传输组件的传输方向为第一方向。
进一步的,第一传输组件和第一传输线采用辊筒进行传输。第一传输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个分流辊筒12,分流辊筒12的两端分别与分流台3的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一传输组件和第一传输线的传输方向垂直于分流辊筒12的中心轴。第一传输线中设置有第一辊筒13,第一辊筒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传输线的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一辊筒13平行于分流辊筒12。
本申请中第一辊筒13和分流辊筒12位于相同的平面内,也就是说,第一传输组件和第一传输线的高度固定,其中分流辊筒12和第一辊筒13位于相同平面内,共同形成NG板在第二方向上的传输。
如图7所示,本申请中在第一传输线的末端和检修台66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存组件,第一缓存组件包括升降架63,升降架63靠近分流台3的一侧并列设置有若干个存储位64,升降架63能够带动存储位64进行升降。存储位64可以为相同水平面内的存储杆共同形成的托举装置,当检修台66无法及时对第一传输线末端NG板进行检修的时候,NG板依次存储在第一缓存组件中。当NG板传输至第一传输线的末端时,升降架63带动存储位64依次上升或者依次下降,确保NG板依次存储在不同高度的存储位64上,当检修台66开始检修的时候,只需要将NG板从存储位64中依次取出即可。
进一步的,分流台3中第二传输组件和合流台5中第三传输组件采用传输带进行OK板的传输。第二传输组件包括分流驱动件和若干个连接至分流驱动件的分流传输带22,分流传输带22位于相邻分流辊筒12的间隙中,且分流传输带22的传输方向与分流辊筒12的传输方向垂直。分流辊筒12的传输方向垂直与分流辊筒12的中心轴方向,相邻的分流辊筒12之间设置有一个分流传输带22,分流传输带22的传输方向平行于分流辊筒12的中心轴方向。
如图3和4所示,本申请中分流台3中第二传输组件包括升降驱动件,升降驱动件能够带动分流传输带22和分流驱动件在垂直于分流台3平面的方向进行升降。
具体的,本申请中分流传输带22嵌套在主动轮和从动轮外侧,主动轮为一个,从动轮可以为多个,且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连线平行于分流辊筒12的中心轴方向。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本申请升降驱动件包括升降台和升降气缸,升降气缸能够带动升降台在第一方向上进行升降;升降台中设置有并列的多个分流固定架26,分流固定架26位于相邻分流辊筒12的间隙中。
分流驱动件包括分流驱动轴23、分流主动轮24、分流从动轮25和分流驱动气缸,分流驱动轴23位于第二传输组件和合流台5之间;分流驱动轴23垂直于分流辊筒12,分流驱动轴23中设置有分流主动轮24,分流固定架26中设置有多个分流从动轮25,分流主动轮24和分流从动轮25的连线方向为第二传输方向,分流传输带22嵌套在分流主动轮24和分流从动轮25中,分流驱动轴23连接分流驱动气缸。由于分流固定架26位于分流辊筒12间隙中,分流固定架26中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以及嵌套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分离传输带均位于分流辊筒12之间的间隙中。
当升降气缸带动升降台进行升降的时候,升降台中分流固定架26中的主动轮和从动轮以及嵌套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分离传输带同步进行升降。使得第二传输组件的高度大于或者小于第一传输组件的高度。当分流板中PCB板4为OK板时,第二传输组件的高度大于第一传输组件的时候,分流台3上的OK板沿着分流传输带22朝着合流台5上第三传输组件传输。当分流板中PCB板4为NG板时,第二传输组件的高度小于第一传输组件的时候,分流台3上的NG板沿着分流辊筒12和第一辊筒13朝着第一传输线上传输。
本申请中第二传输组件和第三传输组件的结构基本相同,具体的,第三升降驱动包括第三升降台和第三升降气缸,第三升降气缸能够带动第三升降台进行升降;第三升降台中设置有并列的多个合流固定架,合流固定架位于相邻合流辊筒55的间隙中。
请继续参阅图1-图2,第三传输组件包括合流驱动件和若干个连接至合流驱动件的合流传输带,合流驱动件包括合流驱动轴53、合流主动轮54、合流从动轮和合流驱动气缸,合流驱动轴53位于合流台5和合流台5之间;合流驱动轴53垂直于合流辊筒55,合流驱动轴53中设置有合流主动轮54,合流固定架中设置有若干个合流从动轮,合流主动轮54和合流从动轮的连线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合流传输带嵌套在合流主动轮54和合流从动轮中,合流驱动轴53连接合流驱动气缸。具体结构和附图可以参阅4和图5中第二传输组件的示意图,在此不再详述。
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本申请中第二传输线中包括若干个第二传输带56,第二传输带56的延伸方向和传输方向均垂直于第一方向。也就是说,第二传输线与第一传输线并列设置,第一传输线是通过第一辊筒13进行传输,第二传输线通过第二传输带进行传输,且第二传输带56的传输方向和延伸方向均是从第二传输线朝向合流台5的方向,即垂直于第一方向。
本申请之所以要将第二传输线设计为采用第二传输带56进行传输,是因为NG板经过人工检修之后是反面朝上放置在第二传输线上的,在合流台5进行合流的时候,NG板和OK板均需要正面朝上进行放置,因此,在第二传输带56中需要设置翻转组件,间隔分布的第二传输带56有利于翻转组件的布置。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本申请中翻转组件包括翻转气缸、翻转轴57和翻转杆58,翻转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翻转轴57,翻转轴57上并列设置若干个翻转杆58,翻转杆58垂直于翻转轴57;翻转轴57的中心轴平行于第一方向,翻转杆58位于前端传输带的间隙中。在第二传输线的入口处,翻转组件将反面朝上的NG板进行翻转之后,NG板被翻转至第二传输带56末端的位置,再在第二传输带56的带动下传输至合流台5中第四传输组件的合流辊筒55中。
合流台5中合流辊筒55和第二传输带56位于相同的平面内,也就是说,第四传输组件和第二传输线的高度固定,其中,合流辊筒55和第二传输带56位于相同平面内,共同形成NG板的合流传输。
本申请VRS自动检修装置的原理如下:
S1:上料小车移动至上料传输线处,上料机器人将PCB板4放置在上料传输线中,且PCB板4的正面朝上,正面设置有标志码;上料传输线带动PCB板4朝着分流台3移动;
PCB板4在上料传输线上进行移动的时候,第一扫码器对PCB板4中的标志码进行扫描,区分处PCB板4为OK板或NG板。
S2:若PCB板4为OK板或者无法识别的PCB板4时,第二升降驱动件和第三升降驱动件分别带动第二传输组件和第三传输组件上升至第一传输组件上方的位置,此时,分流传输带22和合流传输带位于相同的高度,分流传输带22将OK板或者无法识别的PCB板4传输至合流传输带;第三升降驱动件带动第三传输组件下降至第第传输组件下方,此时分流台3中OK板或者无法识别的PCB板4通过合流辊筒55传输至下料传输线中;
针对或者无法识别的PCB板4,下料传输线中的夹持臂将其夹持放置在第二缓存组件65中。针对OK板,下料传输线中下料机器人将其夹持放置在下料小车中。
S3:若PCB板4为NG板,第二升降驱动件和第三升降驱动件分别带动第二传输组件和第三传输组件下降至第一传输组件上方的位置,此时,分流台3中NG板沿着分流辊筒12和第一辊筒13传输至第一缓存组件中,检修台66处的工作人员对第一缓存组件中的NG板进行检修,检修之后的NG板相当于OK板。在检修的过程中,先检修NG板的正面,再检修NG板的反面,检修结束之后为了提高效率,将NG板反面朝上放置在第二传输线的入口处,第二传输线中翻转组件对NG板进行翻转,使得其正面朝上,第二传输带56带动NG板传输至合流辊筒55中,合流台5中的NG板通过合流辊筒55传输至下料传输线中;下料传输线中下料机器人将其夹持放置在下料小车中。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9)

1.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组件、分流台、合流台、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下料组件和检修台,其中,所述分流台和合流台并列设置;且分流台和合流台的中心连线方向为第一方向;
所述分流台中包括第一传输组件和第二传输组件,所述合流台中包括第三传输组件和第四传输组件;所述上料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流台,所述合流台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下料组件,所述第一传输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线的输入端,所述第一传输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检修台;所述第二传输线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传输组件;第二传输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传输组件;所述第一传输组件、第一传输线、第四传输组件、第四传输线的传输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三传输组件和第四传输组件的传输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所述第二传输组件中设置有第二升降驱动件,第三传输组件中设置有第三升降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个分流辊筒,所述分流辊筒的两端分别与分流台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线中设置有第一辊筒,第一辊筒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传输线的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一辊筒平行于分流辊筒;所述第一传输组件和第一传输线的传输方向垂直于所述分流辊筒的中心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驱动包括第二升降台和第二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升降台进行升降;所述第二升降台中设置有并列的多个分流固定架,所述分流固定架位于相邻分流辊筒的间隙中;
第二传输组件包括分流驱动件和若干个连接至分流驱动件的分流传输带,所述分流驱动件包括分流驱动轴、分流主动轮、分流从动轮和分流驱动气缸,所述分流驱动轴位于分流台和合流台之间;所述分流驱动轴垂直于分流辊筒,分流驱动轴中设置有分流主动轮,分流固定架中设置有若干个分流从动轮,分流主动轮和分流从动轮的连线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分流传输带嵌套在分流主动轮和分流从动轮中,所述分流驱动轴连接分流驱动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传输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若干个合流辊筒,所述合流辊筒的两端分别与合流台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输线中设置有第二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的传输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所述第四传输组件和第二传输线的传输方向垂直于所述合流辊筒的中心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升降驱动包括第三升降台和第三升降气缸,所述第三升降气缸能够带动所述第三升降台进行升降;所述第三升降台中设置有并列的多个合流固定架,所述合流固定架位于相邻合流辊筒的间隙中;第三传输组件包括合流驱动件和若干个连接至合流驱动件的合流传输带,所述合流驱动件包括合流驱动轴、合流主动轮、合流从动轮和合流驱动气缸,所述合流驱动轴位于合流台和合流台之间;所述合流驱动轴垂直于合流辊筒,合流驱动轴中设置有合流主动轮,合流固定架中设置有若干个合流从动轮,合流主动轮和合流从动轮的连线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合流传输带嵌套在合流主动轮和合流从动轮中,所述合流驱动轴连接合流驱动气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线中的若干个第二传输带并列设置,所述第二传输带中设置有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气缸、翻转轴和翻转杆,所述翻转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翻转轴,所述翻转轴上并列设置若干个翻转杆,所述翻转杆垂直于所述翻转轴;所述翻转轴的中心轴平行于第一方向,所述翻转杆位于前端传输带的间隙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组件中设置有第一扫码器,PCB板的正面设置有标志码,所述标志码中存储与PCB板的检测信息;所述分流台靠近第一传输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扫码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一缓存组件,所述第一缓存组件包括升降架,所述升降架靠近分流台的一侧并列设置有若干个存储位,所述升降架能够带动存储位进行升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下料传输线和位于下料传输线上方的第二缓存组件,所述第二缓存组件的侧边设置有夹持臂,所述夹持臂用于将下料传输线中无法识别的PCB放置在第二缓存组件中。
CN202320940109.8U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 Active CN219957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40109.8U CN219957776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40109.8U CN219957776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7776U true CN219957776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1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40109.8U Active CN219957776U (zh) 2023-04-24 2023-04-24 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77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33709B (zh) 一种血浆分拣系统及方法
CN211160743U (zh) 分拣机械手及分拣设备
CN111071782B (zh) 一种显示器件的复检装置
CN108792557B (zh) 一种采用双排6+5方式的aoi检测运输装置
CN111359899A (zh) 一种砼试块自动检测传输机
CN109490325B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219957776U (zh) 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
CN108792558B (zh) 一种采用直连方式的aoi检测运输装置
CN116344424B (zh) 一种高效硅片检测分选装置
CN210876322U (zh) 一种异形件检测分流系统
CN116559622A (zh) 一种vrs自动检修装置和方法
CN210166324U (zh) 2.5d玻璃外观检测机
CN114308701B (zh) 一种pcb薄板的检修系统及其检修方法
CN116008295A (zh) 一种覆铜陶瓷基板检测设备
CN219805007U (zh) 一种pcb板分流合流装置
CN205950383U (zh) 一种汽车装配线待维修零件管理装置
CN209946035U (zh) 一种全自动双通道外观检查机
CN112657851A (zh) 一种外观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19016121U (zh) 一种半导体芯片模组aoi检测复判检测装置
JP2005349560A (ja) 工作物搬送用移送ライン
CN218753135U (zh) 一种非定尺棒材剔除系统
CN216579809U (zh) 打码设备
CN210099246U (zh) 轴承的自动激光刻字机
CN216978879U (zh) 一种喷墨印刷缺陷检测设备
CN214732433U (zh) 一种pcb板返修台存板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