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53590U - 一种空压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53590U
CN219953590U CN202320837766.XU CN202320837766U CN219953590U CN 219953590 U CN219953590 U CN 219953590U CN 202320837766 U CN202320837766 U CN 202320837766U CN 219953590 U CN219953590 U CN 219953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frame
limiting
cavity
side plate
air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377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再宏
刘肃城
王鹏
王娇娇
刘广清
孟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David Medical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David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David Medical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David Medical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3776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53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53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53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货车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空压机,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过滤装置、压缩泵、铜管、减压阀、显压组件和排水过滤器,所述第二安装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内部,所述第二安装架的内部具有第一腔体,所述压缩泵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内底部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铜管安装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其中,该结构通过将第一安装架内的元件根据其外形尺寸和结构特征沿两两垂直的三个方向进行布局,可以充分利用第一安装架内部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空间,使得内部的元件布局更加立体和紧凑,使得第一安装架外形尺寸更小,有利于小型化设计,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空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货车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压机。
背景技术
呼吸机已经成为医疗机构中必不可少的常规医疗设备,被广泛应用在各临床科室,尤其是急诊和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的气体供给装置包括压缩空气供给装置和氧气供给装置,压缩空气供给装置所提供的压缩空气和和氧气供给装置提供的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输送至呼吸罩供病人使用。
现有技术中,医用呼吸机所用到的空压机(空气压缩机)由于内部元器件布局不合理,导致内部空间利用不充分,造成空压机的外形尺寸过大,不利于小型化设计,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空压机的外形尺寸过大,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压机,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过滤装置、压缩泵、铜管、减压阀、显压组件和排水过滤器,所述第二安装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内部,所述第二安装架的内部具有第一腔体,所述压缩泵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内底部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铜管安装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压缩泵与所述铜管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显压组件和所述排水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三腔体内,并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减压阀,所述第二安装架远离所述减压阀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所述压缩泵以及所述减压阀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所述过滤装置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过滤装置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压缩泵相连接,所述压缩泵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铜管相连接,所述铜管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减压阀相连接,所述减压阀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排水过滤器相连接,所述排水过滤器上设置有出气管,所述第四管道上连接有分支管道,所述分支管道用于连接所述显压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压机,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但不局限于以下
有益效果:
在工作时,进气管用于将空气引进过滤装置内由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再经过第一管道输送进沿第三方向与过滤装置相邻的压缩泵中进行压缩,之后经过第二管道输送至沿第一方向与过滤装置相邻的铜管中,经过压缩泵压缩后的气体具有一定的热量,在经过铜管的过程中进行散热,然后经过第三管道输送到位于铜管上方的减压阀中进行减压,最后经过第四管道到排水过滤器中从出气管排出;其中,第二安装架的设置不仅用于安装压缩泵,还与第一安装架配合以形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C,空压机内部多个元件分别安装于三个腔体中且沿着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上进行布局,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该结构通过将第一安装架内的元件根据其外形尺寸和结构特征沿两两垂直的三个方向进行布局,可以充分利用第一安装架内部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空间,使得内部的元件布局更加立体和紧凑,使得第一安装架外形尺寸更小,有利于小型化设计,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地,所述空压机还包括第一减震结构,所述第一减震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内底部,所述第二安装架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结构的上端,以使所述第二安装架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内底部呈距离设置。
优选地,所述铜管呈弯曲迂回状排列于所述第二腔体内部。
优选地,所述显压组件包括压力表、储气罐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储气罐和所述排水过滤器相对设置并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压力表位于所述储气罐与所述排水过滤器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储气罐的一侧;
所述分支管道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用于连接所述第四管道和所述储气罐,所述第二支管用于连接所述储气罐和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支管用于将所述压力表与所述第二支管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底板和连接杆,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与所述底板相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两端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压缩泵远离所述第三腔体的一端,所述连接板上具有连通口;
所述空压机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连通口处,且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压缩泵沿第三方向排列。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第一方向上,多个所述通风孔位于所述铜管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空压机还包括外壳和底座,所述第一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外壳用于罩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所述过滤装置、所述压缩泵、所述铜管、所述减压阀、所述显压组件、所述排水过滤器和所述散热风扇的外部,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底座朝向所述通风孔的底部设置有与多个所述通风孔相对应的通风口,所述外壳与所述散热风扇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通风罩。
优选地,所述空压机还包括限位件,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安装架之间通过限位件连接,所述限位件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限位块、限位柱、限位杆和限位板,所述限位块、所述限位柱和所述限位杆同轴设置,所述限位块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柱的直径,所述限位柱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杆的直径,所述限位板的截面为长方形结构,且所述限位板的长度与所述限位柱的直径一致;所述外壳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形状与所述限位板的截面的形状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空压机还包括第二减震结构,沿第三方向上,所述压缩泵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减震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压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压机整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压机整体内部结构分解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压机的外壳和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压机整体内部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安装架、10第二安装架、100第一减震结构、101减震橡胶球、102支撑杆、103第二减震结构、A第一腔体、B第二腔体、C第三腔体、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底板、14连接板、15连通口、16通风孔、17连接杆、170限位孔、2过滤装置、20进气管、200第一管道、3压缩泵、30第二管道、4铜管、40第三管道、5减压阀、50第四管道、500分支管道、501第一支管、502第二支管、503第三支管、6显压组件、61压力表、62储气罐、63压力传感器、7排水过滤器、70出气管、8散热风扇、9外壳、90限位件、901限位块、902限位柱、903限位杆、904限位板、91底座、92通风口、93通风罩、94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正向代表右方,X轴的反向代表左方,Y轴的正向代表前方,Y轴的反向代表后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Z轴、X轴、Y轴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压机,包括第一安装架1、第二安装架10、过滤装置2、压缩泵3、铜管4、减压阀5、显压组件6和排水过滤器7,所述第二安装架10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内部,所述第二安装架10的内部具有第一腔体A,所述压缩泵3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A内,所述第二安装架10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内底部之间形成第二腔体B,所述铜管4安装于所述第二腔体B内,所述压缩泵3与所述铜管4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安装架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三腔体C,所述第一腔体A与所述第三腔体C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显压组件6和所述排水过滤器7设置于所述第三腔体C内,并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二安装架10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减压阀5,所述第二安装架10远离所述减压阀5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过滤装置2,所述过滤装置2、所述压缩泵3以及所述减压阀5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参阅图2-图3,所述过滤装置2上设置有进气管20,所述过滤装置2通过第一管道200与所述压缩泵3相连接,所述压缩泵3通过第二管道30与所述铜管4相连接,所述铜管4通过第三管道40与所述减压阀5相连接,所述减压阀5通过第四管道50与所述排水过滤器7相连接,所述排水过滤器7上设置有出气管70,所述第四管道50上连接有分支管道500,所述分支管道500用于连接所述显压组件6。
具体地,所述压缩泵3与所述铜管4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所述压缩泵3设置于所述铜管4的上端;所述第一腔体A与所述第三腔体C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显压组件6和所述排水过滤器7设置于所述第三腔体C内,并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方向为前后方向,可以设置成所述第一腔体A在前,所述第三腔体C在后,或者所述第三腔体C在前,所述第一腔体A在后;所述第三方向为左右方向,可以设置成所述显压组件6在左,所述排水过滤器7在右,也可以设置成所述排水过滤器7在左,所述显压组件6在右;所述过滤装置2、所述压缩泵3以及所述减压阀5沿第三方向排列,可以设置成所述过滤装置2在左,所述压缩泵3在中,所述减压阀5在右,也可以设置成所述减压阀5在左,所述压缩泵3在中,所述过滤装置2在右;其中,第一方向是指Z轴的方向,第二方向是指Y轴的方向,第三方向是指X轴的方向,通过将所述第一安装架1内的元件根据其外形尺寸和结构特征沿两两垂直的三个方向进行布局,可以充分利用所述第一安装架1内部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空间,内部的元件布局更加立体和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在工作时,所述进气管20用于将空气引进所述过滤装置2内由所述过滤装置2进行过滤,再经过所述第一管道200输送进沿第三方向与所述过滤装置2相邻的所述压缩泵3中进行压缩,之后经过所述第二管道30输送至沿第一方向与所述过滤装置2相邻的所述铜管4中,经过所述压缩泵3压缩后的气体具有一定的热量,在经过所述铜管4的过程中进行散热,然后经过所述第三管道40输送到位于所述铜管4上方的所述减压阀5中进行减压,最后经过所述第四管道50到所述排水过滤器7中从所述出气管70排出;其中,所述第二安装架10的设置不仅用于安装所述压缩泵3,还与所述第一安装架1配合以形成第一腔体A、第二腔体B和第三腔体C,所述空压机内部多个元件分别安装于三个腔体中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上进行布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该结构通过将所述第一安装架1内的元件根据其外形尺寸和结构特征沿两两垂直的三个方向进行布局,可以充分利用所述第一安装架1内部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空间,使得内部的元件布局更加立体和紧凑,使得所述第一安装架1外形尺寸更小,有利于小型化设计,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参阅图3,优选地,所述空压机还包括第一减震结构100,所述第一减震结构100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内底部,所述第二安装架10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结构100的上端,以使所述第二安装架10与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内底部呈距离设置,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安装架10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内底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体B。
具体地,所述压缩泵3用于安装于所述第一腔体A内,于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腔体A的内部的长度与所述压缩泵3的长度相匹配,沿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腔体A的内部的高度与所述压缩泵3的高度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震结构100的设置一方面具有减震作用,另一方使得所述第二安装架10与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内底部呈距离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腔体A和所述第二腔体B沿第一方向排列,进而有利于将所述空压机内部的元件安装进所述第一腔体A和所述第二腔体B内合适位置,内部的元件布局更加立体和紧凑,使得所述第一安装架1外形尺寸更小,有利于小型化设计。
参阅图3,优选地,所述铜管4呈弯曲迂回状排列于所述第二腔体B内部。
具体地,所述铜管4的横截面呈弯曲迂回状,或者所述铜管4的横截面为正弦波状或余弦波状;或者所述铜管4的横截面为三角波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铜管4的特殊结构一方面使得所述铜管4铺设在所述第二腔体B的内部即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内底部时占据较少空间;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参阅图3,优选地,所述显压组件6包括压力表61、储气罐62和压力传感器63,所述储气罐62和所述排水过滤器7相对设置并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压力表61位于所述储气罐62与所述排水过滤器7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63设置于所述储气罐62的一侧。
参阅图2,所述分支管道500包括第一支管501、第二支管502和第三支管503,所述第一支管501用于连接所述第四管道50和所述储气罐62,所述第二支管502用于连接所述储气罐62和所述压力传感器63,所述第三支管503用于将所述压力表61与所述第二支管502相连接。
具体地,所述排水过滤器7的下端具有排水管,所述排水过滤器7用于将气体中的水分过滤并通过所述排水管排出;所述储气罐62和所述压力表61的设置用于监控经过其他元件的气体的压力是否符合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气罐62和所述排水过滤器7相对设置并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压力表61位于所述储气罐62与所述排水过滤器7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63设置于所述储气罐62的一侧,则所述储气罐62、所述压力表61和所述排水过滤器7依次排列沿第三方向排列,该结构使得三个元件排成一排于所述第三腔体C内,有利于所述显压组件6的集成设置且也有利于充分利用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外部空间,以实现节约空间,实现设计小型化的目的。
参阅图3,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架1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连接杆17和底板13,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均与所述底板13相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的两端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杆17。
具体地,所述第一侧板11、所述第二侧板12与所述底板13可以通过焊接、铆接、螺栓连接、卡扣连接或者其他方式连接;所述连接杆17用于加强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强度以及稳定性。所述第一侧板11的外壁设置有凹槽,所述过滤装置2固定于所述凹槽处,所述进气管20和所述第一管道200贯穿所述第一侧板11以伸进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内部,有利于防止所述进气管20吸入外界的灰尘等杂质,以使所述进气管20吸入的空气较为干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结构设置为各个元件的安装提供了牢固的载体,且在将各个元件分隔开来的基础上使得各个元件安装于合适位置,有利于实现小型化的设置。
参阅图3和图5,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架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之间的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位于所述压缩泵3远离所述显压组件6的一端,所述连接板14上具有连通口15;
所述空压机还包括散热风扇8,所述散热风扇8设置于所述连通口15处,且所述散热风扇8与所述压缩泵3沿第三方向排列。
具体地,所述连通口15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4上,所述散热风扇8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连接板14上远离所述第一腔体A的一侧,所述连通口15较所述散热风扇8略大,有利于与所述散热风扇8的形状更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8的设置用于与所述铜管4相配合,所述铜管4换热,以使所述铜管4内的气体的温度降低,所述铜管4温度升高,所述散热风扇8的设置有利于加强所述第一安装架1内部的空气流通,进而帮助所述铜管4散热。
参阅图3,优选地,所述底板13上设置有通风孔16,所述通风孔16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第一方向上,多个所述通风孔16位于所述铜管4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孔16设置于所述铜管4的下方,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对所述铜管4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多个所述通风孔16的设置有利于防止较大的杂质从所述通风孔16处进入到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内部。
参阅图4,优选地,所述空压机还包括外壳9和底座91,所述第一安装架1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91上,所述外壳9用于罩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所述第二安装架10、所述过滤装置2、所述压缩泵3、所述铜管4、所述减压阀5、所述显压组件6、所述排水过滤器7和所述散热风扇8的外部,且所述外壳9与所述底座91相连接;所述底座91朝向所述通风孔16的底部设置有与多个所述通风孔16相对应的通风口92,所述外壳9与所述散热风扇8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通风罩93。
具体地,所述过滤装置2安装于所述凹槽处,且所述过滤装置2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外部,所述外壳9正对所述过滤装置2处设置有凸出壳体以与所述过滤装置2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9的设置用于罩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以及各个元件的外部,对所述第一安装架1以及各个元件具有保护作用,且具有防止灰尘杂质进入所述空压机内部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美观效果。
参阅图5,优选地,所述空压机还包括限位件90,所述外壳9与所述第一安装架1之间通过限位件90连接,所述限位件90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限位块901、限位柱902、限位杆903和限位板904,所述限位块901、所述限位柱902和所述限位杆903同轴设置,所述限位块901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柱902的直径,所述限位柱902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杆903的直径,所述限位板904的截面为长方形结构,且所述限位板904的长度与所述限位柱902的直径一致;所述外壳9靠近所述连接杆17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902相匹配的连接孔94,所述连接杆17上设置有限位孔170,所述限位孔170的形状与所述限位板904的截面的形状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时,将所述外壳9罩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以及各个元件的外部,并使得所述连接孔94与所述限位孔170相对齐,将所述限位件90插接进所述连接孔94内,并使得所述限位板904插接进所述限位孔170内且所述连接板14的侧壁卡接于所述限位杆903上,然后转动所述限位块901,以带动所述限位板904转动与所述限位孔170错开,进而实现卡接,以将所述外壳9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架1上;其中,所述限位板904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矩形、多边形或者是其组合的各种非圆形的形状,所述限位孔170与所述限位板904相匹配。
参阅图3,优选地,所述空压机还包括第二减震结构103,沿第二方向上,所述压缩泵3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1、所述第二侧板12之间设置所述第二减震结构103。
具体地,所述第一减震结构100和所述第二减震结构10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减震结构100包括减震橡胶球101和相对设置于所述减震橡胶球101上的支撑杆102,所述减震橡胶球101为内部是中空结构的椭圆形球体结构,且所述减震橡胶球101的侧壁贯穿设置有四个贯穿孔,两个所述支撑杆102分别设置于所述减震橡胶球101的长轴方向上的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减震结构103的设置具有减震作用,有利于防止所述压缩泵3在工作时发生较大的震动。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架(1)、第二安装架(10)、过滤装置(2)、压缩泵(3)、铜管(4)、减压阀(5)、显压组件(6)和排水过滤器(7),所述第二安装架(10)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内部,所述第二安装架(10)的内部具有第一腔体(A),所述压缩泵(3)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A)内,所述第二安装架(10)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内底部之间形成第二腔体(B),所述铜管(4)安装于所述第二腔体(B)内,所述压缩泵(3)与所述铜管(4)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安装架(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三腔体(C),所述第一腔体(A)与所述第三腔体(C)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显压组件(6)和所述排水过滤器(7)设置于所述第三腔体(C)内,并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二安装架(10)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减压阀(5),所述第二安装架(10)远离所述减压阀(5)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过滤装置(2),所述过滤装置(2)、所述压缩泵(3)以及所述减压阀(5)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所述过滤装置(2)上设置有进气管(20),所述过滤装置(2)通过第一管道(200)与所述压缩泵(3)相连接,所述压缩泵(3)通过第二管道(30)与所述铜管(4)相连接,所述铜管(4)通过第三管道(40)与所述减压阀(5)相连接,所述减压阀(5)通过第四管道(50)与所述排水过滤器(7)相连接,所述排水过滤器(7)上设置有出气管(70),所述第四管道(50)上连接有分支管道(500),所述分支管道(500)用于连接所述显压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减震结构(100),所述第一减震结构(100)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内底部,所述第二安装架(10)连接于所述第一减震结构(100)的上端,以使所述第二安装架(10)与所述第一安装架(1)的内底部呈距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4)呈弯曲迂回状排列于所述第二腔体(B)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压组件(6)包括压力表(61)、储气罐(62)和压力传感器(63),所述储气罐(62)和所述排水过滤器(7)相对设置并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压力表(61)位于所述储气罐(62)与所述排水过滤器(7)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63)设置于所述储气罐(62)的一侧;
所述分支管道(500)包括第一支管(501)、第二支管(502)和第三支管(503),所述第一支管(501)用于连接所述第四管道(50)和所述储气罐(62),所述第二支管(502)用于连接所述储气罐(62)和所述压力传感器(63),所述第三支管(503)用于将所述压力表(61)与所述第二支管(50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底板(13)和连接杆(17),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均与所述底板(13)相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的两端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接杆(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之间的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位于所述压缩泵(3)远离所述第三腔体(C)的一端,所述连接板(14)上具有连通口(15);
所述空压机还包括散热风扇(8),所述散热风扇(8)设置于所述连通口(15)处,且所述散热风扇(8)与所述压缩泵(3)沿第三方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3)上设置有通风孔(16),所述通风孔(16)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沿第一方向上,多个所述通风孔(16)位于所述铜管(4)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9)和底座(91),所述第一安装架(1)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91)上,所述外壳(9)用于罩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架(1)、所述第二安装架(10)、所述过滤装置(2)、所述压缩泵(3)、所述铜管(4)、所述减压阀(5)、所述显压组件(6)、所述排水过滤器(7)和所述散热风扇(8)的外部,且所述外壳(9)与所述底座(91)相连接;所述底座(91)朝向所述通风孔(16)的底部设置有与多个所述通风孔(16)相对应的通风口(92),所述外壳(9)与所述散热风扇(8)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通风罩(9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件(90),所述外壳(9)与所述第一安装架(1)之间通过限位件(90)连接,所述限位件(90)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限位块(901)、限位柱(902)、限位杆(903)和限位板(904),所述限位块(901)、所述限位柱(902)和所述限位杆(903)同轴设置,所述限位块(901)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柱(902)的直径,所述限位柱(902)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杆(903)的直径,所述限位板(904)的截面为长方形结构,且所述限位板(904)的长度与所述限位柱(902)的直径一致;所述外壳(9)靠近所述连接杆(17)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柱(902)相匹配的连接孔(94),所述连接杆(17)上设置有限位孔(170),所述限位孔(170)的形状与所述限位板(904)的截面的形状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减震结构(103),沿第三方向上,所述压缩泵(3)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1)、所述第二侧板(12)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减震结构(103)。
CN202320837766.XU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空压机 Active CN219953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7766.XU CN219953590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空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7766.XU CN219953590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空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53590U true CN219953590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7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37766.XU Active CN219953590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空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535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953590U (zh) 一种空压机
CN116378930A (zh) 一种空压机
CN212246219U (zh) 一种制氧机
CN106794750A (zh) 空冷式电动推进单元
CN216716402U (zh) 空调器
CN215566921U (zh) 一种汽车空调鼓风机降噪结构
CN220101467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空压机
CN215762151U (zh) 一种制氧无油空压机
CN212267462U (zh) 一种具有空气微增压功能的铁路工程养路机械车辆驾驶室
CN216716509U (zh) 制氧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353064U (zh) 医用信息交互显示屏
CN220483035U (zh) 一种节能型汽车空调干燥器总成
CN213272893U (zh) 制氧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472240U (zh) 一种便携式制氧机
CN219856741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车载增氧装置
CN210030084U (zh) 一种低噪式净水器
CN220646197U (zh) 一种双螺杆空气压缩机
CN215860458U (zh) 一种发电机组中冷器支撑装置
CN216935367U (zh) 一种分子筛制氧机
CN215062630U (zh) 一种用于负压隔离病房的过滤排风装置
CN216291980U (zh) 一种主动散热式led显示屏用电源装置
CN213505974U (zh) 制氧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746414U (zh) 一种制氧机
CN210350509U (zh) 一种防潮配电箱
CN212740741U (zh) 一种低噪音制氧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