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48335U - 汽车侧围外板、汽车车身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侧围外板、汽车车身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48335U
CN219948335U CN202321244039.9U CN202321244039U CN219948335U CN 219948335 U CN219948335 U CN 219948335U CN 202321244039 U CN202321244039 U CN 202321244039U CN 219948335 U CN219948335 U CN 219948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outer plate
wall outer
automobil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4403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明�
蔡钢
尤彬波
李钊文
李银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4403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48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48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48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侧围外板、汽车车身及汽车,其中,汽车侧围外板包括:侧围外板本体和补强结构,所述侧围外板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导轨的凹槽;所述补强结构设置在所述侧围外板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侧边。汽车侧围外板通过在侧围外板本体上增设补强结构,并将补强结构的位置设置在凹槽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侧边,补强结构可以增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围外板的刚度,从而能够在搬运或取放侧围外板时,防止侧围外板在凹槽处弯折,进而降低侧围外板的报废率。

Description

汽车侧围外板、汽车车身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侧围外板、汽车车身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商务车或者面包车大多设置有中滑门,而中滑门上的导轨一般设置在车身侧围外板上。为了安装中滑门导轨,需要在车身侧围外板的位于后侧窗玻璃的下方的表面上设置一个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中滑门导轨固定在凹槽内。由于在凹槽处侧围外板的刚度较低,因此,在搬运或取放侧围外板时,侧围外板容易在凹槽处弯折,从而导致侧围外板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侧围外板、汽车车身及汽车,以解决侧围外板容易在凹槽处弯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侧围外板,包括:侧围外板本体和补强结构,侧围外板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导轨的凹槽;补强结构设置在侧围外板本体上,且位于凹槽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侧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侧围外板,补强结构的侧边凸出于凹槽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侧围外板,补强结构至少间隔设置有两个,且其中两个补强结构分别位于对应于凹槽的拐角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侧围外板,补强结构位于凹槽靠近前门的端部的侧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侧围外板,补强结构包括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夹角,第一连接部背离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侧围外板本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侧围外板,侧围外板本体与补强结构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包括导轨和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侧围外板。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导轨固设在凹槽内,补强结构弯折至贴合于侧围外板本体,并固连于侧围外板本体。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车身,补强结构通过焊接的方式固连于侧围外板本体。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侧围外板。
通过在侧围外板本体上增设补强结构,并将补强结构的位置设置在凹槽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侧边,使得补强结构可以增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围外板的刚度,从而能够在搬运或取放侧围外板时,防止侧围外板在凹槽处弯折,进而降低侧围外板的报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侧围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补强结构及其周围的侧围外板本体和凹槽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凹槽内容置有导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补强结构固连于侧围外板本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侧围外板本体1,补强结构2,导轨3,凹槽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附图1至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侧围外板。
结合图1,为满足新开发的中高档车的需要,在后车门上运用了滑移门,以方便后排乘客上下车。目前,后滑移门安装时主要采用上、中、下三个铰链与汽车的侧围上对应的三个滑槽的布置形式。后滑移门上安装的上铰链、中铰链、下铰链各有一个滚轮,这三个滚轮在车门安装时分别被装在三个滑槽中。三个滑槽的位置相互平行,在后车门开启时,后车门上的三个铰链的滚轮同时滚动,沿着侧围三个滑槽向后运动,实现后车门的向后打开。其中,滑槽由开设在侧围上的凹槽4和容置在凹槽4内的导轨3组成。中铰链对应的滑槽则位于侧围外板上后侧窗玻璃的下方。由于在凹槽4处侧围外板的刚度较低,因此,在搬运或取放侧围外板时,侧围外板容易在凹槽4处弯折,从而导致侧围外板报废
结合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侧围外板包括:侧围外板本体1和补强结构2,侧围外板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导轨3的凹槽4;补强结构2设置在侧围外板本体1上,且位于凹槽4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侧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侧围外板通过在侧围外板本体1上增设补强结构2,并将补强结构2的位置设置在凹槽4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侧边,补强结构2可以增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围外板的刚度,从而能够在搬运或取放侧围外板时,防止侧围外板在凹槽4处弯折,进而降低侧围外板的报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侧围外板,在凹槽4的宽度方向上,补强结构2的侧边凸出于凹槽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可以理解的是,在凹槽4的拐角处对应的汽车侧围外板本体1是较为容易弯折的,通过将补强结构2的侧边凸出于凹槽4宽度方向上的侧壁,使得补强结构2能够延伸至凹槽4的拐角处对应的位置,从而能够提高增强侧围外板刚度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侧围外板,补强结构2至少间隔设置有两个,且其中两个补强结构2分别位于对应于凹槽4的拐角的位置。通过上述设置,在保证增强侧围外板刚度的前提下,还可以减少每一个补强结构2在凹槽4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一方面便于后续对补强结构2进行弯折,使得补强结构2能够扣合于汽车侧围外板本体1,以便于补强结构2能够贴合于汽车侧围外板本体1的表面,另一方面可以减小侧围外板的重量。可以理解的是,在凹槽4的拐角处对应的汽车侧围外板本体1是较为容易弯折的,因此,将两个补强结构2分别位于对应于凹槽4的拐角的位置,可以提高增强侧围外板刚度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增加补强结构2的数量,并将补强结构2设置在刚度较小的位置,例如,设置在凹槽4的两个拐角之间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侧围外板,补强结构2位于凹槽4靠近前门的端部的侧边。通过这样设置,补强结构2背离侧围外板本体1的端部位于后门的安装位置处,在后门的安装位置处预留了操作工具的空间,便于后续使用工具对补强结构2进行弯折,以便于补强结构2能够扣合于汽车侧围外板本体1。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侧围外板,补强结构2包括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夹角,第一连接部背离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侧围外板本体1。结合图2和图4,通过对补强结构2进行预弯一定的角度,形成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方便后续弯折补强结构2。在后续弯折时,对第二连接部施加外力,使得第二连接部绕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的连接处转动至扣合于侧围外板本体1,并保证补强结构2能够贴合于汽车侧围外板本体1的表面即可,操作简单,且较为省力。结合图2和图4,具体地,预弯后,补强结构2呈L型结构,且补强结构2中的第二连接结构向靠近凹槽4的方向弯折。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侧围外板,侧围外板本体1与补强结构2一体成型。具体地,侧围外板本体1和补强结构2一体冲切成型,可以在冲切时直接对补强结构2进行预弯,也可以在冲切完成之后采用压机配合模具对补强结构2进行预弯。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包括导轨3和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侧围外板。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汽车车身通过使用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侧围外板,在运输汽车侧围外板和组装汽车车身时,可以防止侧围外板在凹槽4处弯折,进而降低侧围外板的报废率,降低组装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导轨3固设在凹槽4内,补强结构2弯折至贴合于侧围外板本体1,并固连于侧围外板本体1。结合图3和图4,通过将补强结构2弯折至贴合于侧围外板本体1,一方面可以避免补强结构2妨碍到后续的组装工作;另一方面无需将补强结构2从侧围外板本体1上裁下,简化了组装工艺,且避免了裁切工具的使用,降低了组装的成本。结合图4,具体地,导轨3是一个U型长条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车身,补强结构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连于侧围外板本体1。具体地,导轨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连在凹槽4内。补强结构2也通过焊接的方式固连于侧围外板本体1,减少了使用的工具的种类,从而降低了组装的成本。结合图4,具体地,补强结构2弯折后贴合于部分导轨3和部分侧围外板本体1;在焊接时,在补强结构2、导轨3和侧围外板本体1的重合部分添加焊点即可。当然,也可以调整补强结构2的宽度,使得补强结构2在弯折后只覆盖部分侧围外板本体1;在焊接时,在补强结构2和侧围外板本体1的重合部分添加焊点,其中,焊点是圆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侧围外板。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汽车通过使用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侧围外板,在运输汽车侧围外板和组装汽车时,可以防止侧围外板在凹槽4处弯折,进而降低侧围外板的报废率,降低组装的成本;且补强结构2无需从侧围外板本体1上裁下,简化了组装工艺,提高了组装效率。
下面结合一个实施例描述侧围外板的结构以及侧围外板与导轨3的组装过程。
首先,在侧围外板冲压成型时,在凹槽4长度方向的端部对应的位置预留至少两个补强结构2,达到防止出现侧围外板因为自身刚度不足折弯而报废的目的;并通过压机配合模具将补强结构2预弯一定的角度,方便后续人工弯折补强结构2;其次,将导轨3装配在侧围外板上,并通过夹具完成定位和夹紧;再次,人工弯折补强结构2,使得补强结构2贴合在侧围外板本体1上;最后,人工操作焊接设备在侧围外板本体1、导轨3和补强结构2的贴合面打焊点完成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侧围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围外板本体(1),所述侧围外板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导轨(3)的凹槽(4);
补强结构(2),所述补强结构(2)设置在所述侧围外板本体(1)上,且位于所述凹槽(4)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的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围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结构(2)的侧边凸出于所述凹槽(4)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侧围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结构(2)至少间隔设置有两个,且其中两个所述补强结构(2)分别位于对应于所述凹槽(4)的拐角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侧围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结构(2)位于所述凹槽(4)靠近前门的端部的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侧围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结构(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侧围外板本体(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侧围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本体(1)与所述补强结构(2)一体成型。
7.一种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3)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侧围外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3)固设在所述凹槽(4)内,所述补强结构(2)弯折至贴合于所述侧围外板本体(1),并固连于所述侧围外板本体(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结构(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连于所述侧围外板本体(1)。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侧围外板。
CN202321244039.9U 2023-05-22 2023-05-22 汽车侧围外板、汽车车身及汽车 Active CN219948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44039.9U CN219948335U (zh) 2023-05-22 2023-05-22 汽车侧围外板、汽车车身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44039.9U CN219948335U (zh) 2023-05-22 2023-05-22 汽车侧围外板、汽车车身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48335U true CN219948335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41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44039.9U Active CN219948335U (zh) 2023-05-22 2023-05-22 汽车侧围外板、汽车车身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48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85302B1 (en) Door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JP5303211B2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390049B2 (en) Vehicle door
CN101267955B (zh) 车门结构
EP1741619B1 (en) Underbody structure of sliding-door vehicle
JP3889419B2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WO2010001685A1 (ja) 車両用ドアサッシュ
CN219948335U (zh) 汽车侧围外板、汽车车身及汽车
CN210555169U (zh) 门槛梁及车辆
JP6099223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2001334957A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US20050189758A1 (en) Arrangement for the step-by-step height adjustment of a holding or deflecting fitting of a seat belt on a hollow body part of a motor vehicle
CN213799905U (zh) 一种汽车a柱总成及汽车
JP2005335412A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
CN101094774B (zh) 门板加劲件
JP5385676B2 (ja) 自動車用ドア構造
CN211173626U (zh) 一种玻璃导轨组件以及车门总成、电动汽车
JP5134919B2 (ja) 車両用ドアサッシュ構造
JP2008114725A (ja) 車両用ドアサッシュ構造
US6141850A (en) Extended width motor home construction
CN218759404U (zh) 敞篷汽车用的玻璃升降导轨
CN220884558U (zh) 用于车辆cd柱区域的一体化结构及车辆
CN220053949U (zh) 汽车顶盖横梁与侧围总成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2604426U (zh) 前车门窗框总成
CN212289470U (zh) 一种车门窗框c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