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6834U - 组合式电流互感器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电流互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6834U
CN219936834U CN202321327644.2U CN202321327644U CN219936834U CN 219936834 U CN219936834 U CN 219936834U CN 202321327644 U CN202321327644 U CN 202321327644U CN 219936834 U CN219936834 U CN 219936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main loop
detection unit
shell
current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2764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峰毅
李金果
苏金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Zt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Zt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Zt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Zt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2764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6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6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6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formers For Measur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其包括上下叠置的主回路检测单元及漏电检测单元,所述主回路检测单元通过连接结构与漏电检测单元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凸起及插槽,所述凸起具有圆弧状的导入面;所述凸起通过导入面与插槽快速插接。本实用新型利用连接结构实现主回路检测单元及漏电检测单元的快速对位及连接,达到主回路检测单元及漏电检测单元的快速安装的目的,提高了电流互感器的生产及加工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主回路检测单元及漏电检测单元的连接准确性,进而提高产品品质。

Description

组合式电流互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互感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式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20737771.X所公开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互感器中公开了一种将电流互感器、漏流互感器进行组合的多功能互感器,具有自检功能且体积小,但是自检引脚为双直针引脚。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互感器的壳体相互叠置连接,仅采用叠置设置及引脚穿设的连接方式,并未采用任何对接以及实现提高对接速度及精确度的连接结构,导致实际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结构分离的现象,直接影响互感器的使用,甚至影响使用安全性;同时,上述现有技术无法达到在此种组合式互感器生产加工时所需的快速装配,直接降低其生产加工效率。
因此,如何改进现有组合式互感器的结构,达到快速且准确的装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电流互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其包括上下叠置的主回路检测单元及漏电检测单元,其中:
所述主回路检测单元通过连接结构与漏电检测单元连接;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凸起及插槽,所述凸起具有圆弧状的导入面;
所述凸起通过导入面与插槽快速插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回路检测单元的一侧面设置多个凸起,所述漏电检测单元的侧面开设多个插槽;
一个所述凸起抵压所述漏电检测单元的试跳绕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漏电检测单元具有试跳安装腔,所述试跳绕组装配在所述试跳安装腔内;
所述试跳安装腔具有开口的连接槽;
所述凸起穿过所述连接槽,抵压所述试跳绕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漏电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壳体及装配在第一壳体的检测绕组、试跳绕组、接线绕组,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边沿分别为连接边沿及对接边沿,连接边沿设置所述凸起,对接边沿开设所述插槽;
所述检测绕组及试跳绕组均呈U形。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检测绕组中检测引脚的直径大于所述试跳绕组中试跳引脚的直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接线绕组卡固在第一壳体内,其具有接线引脚,所述接线引脚为标准排针。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漏电检测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接线绕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回路检测单元包括第二壳体及装配在第二壳体的主回路检测绕组、主回路接线绕组,其中:
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对接的边沿设置所述凸起,并通过所述凸起与第一壳体的插槽快速插接;
所述主回路检测绕组呈U形,其主回路检测引脚贯穿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主回路接线绕组卡固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其主回路接线引脚贯穿所述第一壳体。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回路接线绕组与接线绕组相邻设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上开口的引导槽;
所述主回路检测绕组置于所述引导槽内,其主回路检测引脚贯穿第二壳体;
所述引导槽扣装有绝缘盖,所述绝缘盖遮盖暴露的所述主回路检测绕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利用连接结构实现主回路检测单元及漏电检测单元的快速对位及连接,达到主回路检测单元及漏电检测单元的快速安装的目的,提高了电流互感器的生产及加工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主回路检测单元及漏电检测单元的连接准确性,进而提高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立体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立体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分解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分解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结构立体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结构立体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漏电检测单元的结构立体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漏电检测单元的结构立体示意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主回路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主回路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主回路检测单元装配有绝缘盖的结构立体示意图一;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主回路检测单元装配有绝缘盖的结构立体示意图二。
上述说明书附图的标记说明如下:
100、漏电检测单元;110、第一壳体;120、检测绕组;130、试跳绕组;140、接线绕组;150、连接凸起;151、连接槽;160、引导槽;
200、主回路检测单元;210、第二壳体;220、主回路检测绕组;230、主回路接线绕组;240、绝缘盖;
300、凸起;
400、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两个互感器的壳体相互叠置连接,仅采用叠置设置及引脚穿设的连接方式,并未采用任何对接以及实现提高对接速度及精确度的连接结构,导致实际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结构分离的现象,直接影响互感器的使用,甚至影响使用安全性;同时,上述现有技术无法达到在此种组合式互感器生产加工时所需的快速装配,直接降低其生产加工效率。
发明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经过对原因的分析,不断研究发现一种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其包括上下叠置的主回路检测单元及漏电检测单元,其中:
所述主回路检测单元通过连接结构与漏电检测单元连接;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凸起及插槽,所述凸起具有圆弧状的导入面;
所述凸起通过导入面与插槽快速插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其利用连接结构实现主回路检测单元及漏电检测单元的快速对位及连接,达到主回路检测单元及漏电检测单元的快速安装的目的,提高了电流互感器的生产及加工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主回路检测单元及漏电检测单元的连接准确性,进而提高产品品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至4所示,一种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其包括漏电检测单元100及主回路检测单元200,所述漏电检测单元100置于所述主回路检测单元200之上,其检测绕组120以及试跳绕组130穿过所述主回路检测单元200设置,所述检测绕组120以及连线引脚均与所述主回路检测单元200的绕组同侧设置。
如图1至4所示,所述漏电检测单元100包括第一壳体110、检测绕组120、试跳绕组130及接线绕组140,所述检测绕组120、试跳绕组130及接线绕组140均装配在第一壳体110上,所述检测绕组120、试跳绕组130及接线绕组140均穿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10的装配孔内,并从所述装配孔伸出于第一壳体110之外,即:所述检测绕组120、试跳绕组130及接线绕组140均凸出于所述第一壳体110设置。
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10包括一体连接的主体及装配台,所述主体具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为内凹槽,即:主体的边沿凸出设置,并与所述主体的底板围合呈凹槽;所述装配台均置于所述装配槽内。具体的说:所述主体有底板及环壁组成,所述底板置于所述环壁内,并与所述环壁的两端边沿存在一定距离,换言之,所述底板将环壁的内腔分隔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所述的装配槽,另一部分为装配凹陷,所述装配槽的深度壁大于所述装配凹槽的深度;对应所述环壁的两端边沿分别为连接边沿及对接边沿,所述的连接边沿及对接边沿分别为第一壳体110的两个边沿,所述连接边沿为所述装配槽的边沿,所述对接边沿则为所述装配凹陷的边沿。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接边沿设置凸起300,所述对接边沿开设插槽4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300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凸起300的数量分别置于连接边沿的三个侧面上,并凸出于所述连接边沿设置;所述插槽400的数量位置均与所述凸起300相适配,即:所述对接边沿的三个侧面上开设所述插槽400,所述插槽400为朝底板方向开设的内凹槽。
优选的: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所述凸起300具有圆弧状的插接用导入面。具体的说:所述凸起300为块体,其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为导入端,所述导入端的两个转角具有圆弧状的导入面,从而能够提高凸起300与插槽400的插接的便捷性,达到快速拆装以及精准装配的目的。
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所述主体的外侧设置凸条及凸块,所述凸条与凸块分别置于所述主体的两侧,所述凸条及凸块上均开设贯通孔。具体的说:所述主体的环壁外的两侧面分别朝外延伸构成块状凸起300及条状凸起300,所述块状凸起300为所述凸块,所述条状凸起300为所述凸条,所述凸条及凸块的贯通孔同向设置;所述凸块的贯通孔用以装配检测绕组120,所述凸条的贯通孔用以装配试跳绕组130。所述装配台呈圆柱状,其置于所述主体的安装槽内,其上分别开设检测通孔及试跳通孔,所述检测通孔及试跳通孔分别靠近所述凸块及凸条设置;具体的说:所述检测通孔靠近所述凸块设置,并与所述凸块的贯通孔相互平行,装配U形状的检测绕组120,换言之,呈U形状的检测绕组120具有两个检测引脚,所述两个检测引脚分别从检测通孔及凸块的贯通孔内穿设,从而装配在所述第一壳体110上,所述试跳通孔靠近所述凸条设置,并与所述提条的贯通孔相互平行,装配U形状的试跳绕组130,换言之,呈U形状的试跳绕组130具有两个试跳引脚,所述两个试跳引脚分别从试跳通孔与凸条的贯通孔内穿设,从而装配在所述第一壳体110上。
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所述主体的装配凹陷内具有引导凸块,所述引导凸块与所述凸块连接为一体,构成L形状的检测装配台,即:所述检测装配台的竖直段为所述凸块,横向段为所述引导凸块,所述引导凸块之上开设引导槽160,所述引导槽160的两端分别与凸块的贯通孔及检测通孔连通,所述凸块的贯通孔、检测通孔及引导槽160连通构成一U形状的安装腔,所述U形状的检测绕组120装配在所述安装腔内。
需要注意的是: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所述凸块开设贯通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引导槽16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凸块的一个贯通孔、一个引导槽160与装配台的检测通孔配合构成用以装配检测绕组120的一个安装腔,凸块的另一贯通孔为第一备用通孔,所述安装凸台上检测通孔的数量为两个,另一检测通孔为第二备用通孔,所述第一备用通孔、第二备用通孔与引导凸块的另一引导槽160相互连通,构成备用安装腔。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凸块具有凸起300及插槽400,即:所述凸块对应所述主体的连接边沿一侧面设置有所述凸起300,所述凸起300凸出于凸块设置,所述凸块对应主体的对接边沿一侧面开设插槽400。
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所述主体的装配凹陷内具有连接凸块,所述连接凸块上开设连接槽151,所述连接槽151的两端分别与凸条的贯通孔及试跳通孔连通,构成U形状的试跳安装腔,所述试跳安装腔用以装配U形状的试跳绕组130,试跳绕组130的两个试跳引脚分别穿过凸块的贯通孔及试跳通孔,并伸出。具体的说:所述连接凸块置于所述引导凸块与凸条之间,所述连接凸块的高度小于所述装配凹陷的深度,即:所述连接凸块的顶面置于所述装配凹陷内,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连接凸块穿过对接边沿的插槽400设置,即:所述连接凸块的一端与引导凸块连接,另一端则穿过插槽400与凸条连接。
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所述主体的安装槽内还设置卡台及卡壁,所述卡台及卡壁相对设置,所述卡台及卡壁的相对侧面上均开设内凹的卡槽,相对的两个卡槽构成接线绕组装配腔,所述接线绕组140嵌入至所述接线绕组装配腔内,并伸出于装配槽设置;优选的:所述台及卡壁紧靠所述环壁的内表面设置。具体的说:所述连线引脚包括连线块及两个连线引脚,所述两个连线引脚穿过所述连线块设置,所述连线块的两端卡入所述接线绕组140装配槽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漏电检测单元100中接线绕组140的接线引脚选用标准排针,所述接线绕组140的数量一般为1-3个,当所述接线绕组140数量为3个时,相应的所述接线绕组装配腔内科同时插装三个接线绕组140的接线块,所述三个接线绕组140呈一字型紧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绕组140数量是1个,即:一个所述接线块卡入所述接线绕组140装配槽内。
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所述主回路检测单元200包括第二壳体210、主回路检测绕组220及主回路接线绕组230,所述主回路检测绕组220及主回路接线绕组230均装配在第二壳体210上,并穿过第一壳体110伸出,所述主回路检测绕组220及主回路接线绕组230与漏电检测单元100中所述检测绕组120、试跳绕组130及接线绕组140均同向设置。
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所述第二壳体210与第一壳体110的形状相同,并叠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0之上,所述第二壳体210的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110而言,并未设置安装凹陷,即:所述第二壳体210的底板固定在所述环壁的一端,致使所述第二壳体210上的连接凸块及引导凸块均凸出于所述第二壳体210设置,并与第二壳体210的安装槽相背分布;另,所述第二壳体210仅具有与第一壳体110相同的连接边沿,同样的所述连接边沿设置凸起300,第二壳体210因结构设置不具有对接边沿,不设置插槽400,所述安装槽扣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10之上;再,所述第二壳体210并不设置主体一侧的凸条;综上,除去上述说明,所述第二壳体210的结构与第一壳体110相同,再此不在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所述第二壳体210叠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0之上,也就是第二壳体210连接边沿与第一壳体110的对接边沿对接,并通过连接边沿的凸起300与对接边沿的插槽400插接相连,即:所述第二壳体210中连接边沿的凸起300插入所述第一壳体110中对接边沿的插槽400内,从而实现第一、第二壳体210连接。值得说明的是:因第一壳体110的一个插槽400的底面穿设连接凸块,连接凸块上开设连接槽151,第二壳体210叠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0之上时,第二壳体210的一个凸起300插入插槽400内并抵在所述连接槽151之上,因调节槽内装配试跳绕组130,进而所述第二壳体210的一个凸起300抵压在所述试跳绕组130之上,从而能够将试跳绕组130稳定的定位在所述试跳安装腔内,确保试跳绕组130的装配稳定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壳体210与第一壳体110相同均设置引导凸块,所述引导凸块上开设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与第二壳体210中凸块的贯通孔及检测通孔连通,构成一U形状的安装腔,所述U形状的主回路检测绕组220装配在所述安装腔内;因所述引导槽为上开口槽,进而所述主回路检测绕组220在引导槽内被暴露,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所述安装有主回路检测绕组200的引导槽的开口侧设置绝缘盖240,具体的说:所述绝缘盖240扣装在所述第二壳体210的引导槽内,从而将暴露的主回路检测绕组220遮盖,避免为导电体的主回路检测绕组220暴露空气中,从而有效的提高使用安全性。
具体的说:结合图1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10的对接边沿与第二壳体210的连接边沿贴合,同时连接边沿的四个凸起300同时卡入所述对接边沿的四个插槽400内,实现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210稳定、准确且快速的对位及对接。
结合图11及图12所示,所述绝缘盖240可以为扣装在所述引导槽位置的盖体,或是采用绝缘胶灌入所述第二壳体210的引导槽,从而在引导槽内冷却构成,用以遮盖所述第二壳体210的引导槽且避免的主回路检测绕组220暴露的绝缘结构。更详细的说:如图11所示,所述绝缘盖240为环氧树脂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盖,其采用绝缘胶灌入所述第二壳体210的引导槽,在第二壳体210的引导槽内冷却构成的绝缘块体,此时的绝缘盖240同样遮盖所述第二壳体210的引导槽、避免的主回路检测绕组220暴露。或,如图12所示,当绝缘盖240为绝缘塑料盖,其扣装在所述第二壳体210的引导槽内时,所述绝缘盖240呈U形状,即:其包括一体连接的遮盖部及卡接部,所述遮盖部扣设在所述第二壳体210的引导槽内,同时遮盖所述主回路检测绕组220;两个所述卡接部置于所述遮盖部两端,并与所述遮盖部构成U形状的结构,每个所述卡接部具有卡勾,并利用卡勾与第二壳体侧壁上的卡槽配合卡接,从而定位所述绝缘盖240。
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所述主回路检测绕组220呈U形状,其装配在第二壳体210的安装腔内,其两个主回路检测引脚穿过第二壳体210中凸块的贯通孔及检测通孔,再穿过第一壳体110的第一备用通孔及第二备用通孔设置,从第一壳体110伸出,所述主回路检测绕组220的两个主回路检测支脚与检测绕组120的两个检测支脚同向且同高度的凸出于所述第一壳体110设置。
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所述主回路接线绕组230包括连线块及主回路连线引脚,所述连线块卡固在所述第二壳体210的接线绕组140装配槽内,所述主回路连线引脚穿过所述连线块及第一壳体110,并从第一壳体110伸出,主回路接线绕组230的主回路接线引脚与第一壳体110的接线绕组140中接线引脚同向且同高度的凸出于所述第一壳体110设置。
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式电流互感器的其安装在主回路之上,所述主回路检测单元200的主回路检测绕组220连接主回路的火线及零线,所述主回路接线绕组230连接检测表,用于检测主回路电流情况,所述漏电检测单元100的试跳绕组130能够有效的检测主回路中火线与零线之间是否存在漏电情况,进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将具有主回路电流检测的主回路检测单元200与漏电检测的漏电检测单元100组合安装,降低装配空间需求,从而降低成本,也提高了操作的便捷程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下叠置的主回路检测单元及漏电检测单元,其中:
所述主回路检测单元通过连接结构与漏电检测单元连接;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凸起及插槽,所述凸起具有圆弧状的导入面;
所述凸起通过导入面与插槽快速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路检测单元的一侧面设置多个凸起,所述漏电检测单元的侧面开设多个插槽;
一个所述凸起抵压所述漏电检测单元的试跳绕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检测单元具有试跳安装腔,所述试跳绕组装配在所述试跳安装腔内;
所述试跳安装腔具有开口的连接槽;
所述凸起穿过所述连接槽,抵压所述试跳绕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壳体及装配在第一壳体的检测绕组、试跳绕组、接线绕组,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边沿分别为连接边沿及对接边沿,连接边沿设置所述凸起,对接边沿开设所述插槽;
所述检测绕组及试跳绕组均呈U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绕组中检测引脚的直径大于所述试跳绕组中试跳引脚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绕组卡固在第一壳体内,其具有接线引脚,所述接线引脚为标准排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检测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接线绕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路检测单元包括第二壳体及装配在第二壳体的主回路检测绕组、主回路接线绕组,其中:
所述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对接的边沿设置所述凸起,并通过所述凸起与第一壳体的插槽快速插接;
所述主回路检测绕组呈U形,其主回路检测引脚贯穿所述第一壳体;
所述主回路接线绕组卡固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其主回路接线引脚贯穿所述第一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路接线绕组与接线绕组相邻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具有上开口的引导槽;
所述主回路检测绕组置于所述引导槽内,其主回路检测引脚贯穿第二壳体;
所述引导槽扣装有绝缘盖,所述绝缘盖遮盖暴露的所述主回路检测绕组。
CN202321327644.2U 2023-05-29 2023-05-29 组合式电流互感器 Active CN219936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27644.2U CN219936834U (zh) 2023-05-29 2023-05-29 组合式电流互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27644.2U CN219936834U (zh) 2023-05-29 2023-05-29 组合式电流互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6834U true CN219936834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7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27644.2U Active CN219936834U (zh) 2023-05-29 2023-05-29 组合式电流互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68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00001612U (ko) 연결 단자, 커넥터, 및 카메라 조립체
KR20220097309A (ko) 고전압 연결용 단자 본체, 케이블 조립체 및 커넥터
CN219936834U (zh) 组合式电流互感器
CN219760006U (zh)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头
CN113228206B (zh) 变压器
CN218525788U (zh) 立式插座连接器
CN106898895B (zh) 插座连接器
CN214849440U (zh)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CN208255291U (zh) 一种接线盒盒体及可插拔式电能表接线盒
CN220456325U (zh) 一种断路器的线路板安装结构
CN220914036U (zh) 一种零序互感器模块
CN109616285A (zh) 贴片电感器
CN220963192U (zh) 一种漏电断路器
CN217444206U (zh) 电感接线装置
CN220122141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9086339U (zh) 一种智能电子一体化连接器
CN215871098U (zh) 一种用于水泵变频一体机的连接机构
CN216929087U (zh) 一种插头结构
TWM583635U (zh) 插頭電連接器、插座電連接器及連接器組件
CN214849347U (zh) 一种易插插座
CN219180911U (zh) 信号转换装置及断路器
CN210959028U (zh) 一种封装装置
CN210039828U (zh) 电子设备及其磁性组件
CN220985003U (zh) 一种齿状结构的连接器
CN212648009U (zh) 一种互感器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