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0006U -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60006U
CN219760006U CN202321322690.3U CN202321322690U CN219760006U CN 219760006 U CN219760006 U CN 219760006U CN 202321322690 U CN202321322690 U CN 202321322690U CN 219760006 U CN219760006 U CN 219760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male
male
groove
signal terminal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226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坚波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li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li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li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li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2269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60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60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600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头,包括贯穿形成有一浮动腔的固定母座、浮动设置在浮动腔内的浮动母座以及弹性嵌设在固定母座与浮动母座之间的母信号端子组和母电源端子组;浮动母座内设置有插接槽以及连通插接槽与浮动腔的第一母信号端子槽和第一母电源端子槽,固定母座内设置有与第一母信号端子槽和第一母电源端子槽对应的第二母信号端子槽和第二母电源端子槽,母信号端子组对应弹性嵌设在第一母信号端子槽与第二母信号端子槽之间,母电源端子组对应弹性嵌设在第一母电源端子槽与第二母电源端子槽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的端子通过弹性嵌设的方式进行装配,结构简单且易于组装。

Description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头。
背景技术
板对板连接器通常包括对插配合的连接器母头和连接器公头,二者分别安装在两个独立且平行设置的电路板上,并可被配置为机械连接或电气连接,以实现两电路板对应的器件与器件之间的信号传输。目前,板对板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通信网络、金融制造、电梯、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办公设备、家电、军工制造等行业。
随着电子设备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为了防止连接器母头和连接器公头在插接时因错位发生损伤,通常在连接器母头上设计浮动结构,使连接器公头与连接器母头插接时能够根据位置偏差进行自动调整,以便准确对位。
现有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在组装时,为提升信号端子与电源端子的连接稳定性,减少端子间的信号干扰,通常是将端子与座体注塑在一起,并通过在各端子之间的间隙同样注塑绝缘体来实现端子间的隔离,但由于端子本身具有一定弹性且强度较低,在注塑过程中,容易在注塑原液的流动作用下发生偏移,从而影响整个连接器的质量,并且由于端子结构较小,使得在注塑时需要兼顾各端子的位置和间隙,从而导致注塑工艺繁琐、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品质差、工艺繁琐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母头,包括贯穿形成有一浮动腔的固定母座、浮动设置在所述浮动腔内的浮动母座以及弹性嵌设在所述固定母座与浮动母座之间的母信号端子组和母电源端子组;所述浮动母座内设置有插接槽以及连通所述插接槽与浮动腔的第一母信号端子槽和第一母电源端子槽,所述固定母座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槽和第一母电源端子槽对应的第二母信号端子槽和第二母电源端子槽,所述母信号端子组对应弹性嵌设在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槽与第二母信号端子槽之间,所述母电源端子组对应弹性嵌设在所述第一母电源端子槽与第二母电源端子槽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母座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长侧板和一对相对设置在长侧板两端的短侧板,所述长侧板和短侧板合围形成所述浮动腔,所述第二母信号端子槽和第二母电源端子槽形成于长侧板的内侧壁上;
所述浮动母座包括底板、自所述底板的周缘一体向上延伸形成的边框以及自所述底板的中部一体向上延伸形成的母座凸台,所述母座凸台的外周面与所述边框的内周面间隔相对形成所述插接槽,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槽和第一母电源端子槽贯穿所述底板设置;
所述母信号端子组的一端外露于所述第二母信号端子槽、另一端穿越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槽并延伸至所述插接槽内,且所述母信号端子组的穿出端定位于所述母座凸台的外周面,所述母电源端子组的一端外露于所述第二母电源端子槽、另一端穿越所述第一母电源端子槽并延伸至所述插接槽内,且所述母电源端子组的穿出端定位于所述边框的内周面。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对应短侧板的位置处朝向短侧板方向凸伸有超出所述边框的外侧壁的浮动限位块,所述短侧板对应所述浮动限位块的位置处形成有朝向背离插接槽方向贯穿所述短侧板的表面的浮动限位槽,所述浮动限位块浮动设置在所述浮动限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槽包括沿长度方向均匀贯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若干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所述第二母信号端子槽包括与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长侧板上的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所述母信号端子组包括一一对应弹性嵌设在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与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内的第一信号端子;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包括外露于所述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的第一焊接段、自所述第一焊接段的一端一体延伸至所述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及第一母信号单子分隔槽内的第一弹性段以及自所述第一弹性段的一端一体延伸至插接槽内并定位于所述母座凸台的外周面的第一接触段,所述第一焊接段向外弯折并支撑于所述长侧板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接触段上形成有朝向远离母座凸台的外周面方向凸伸的信号接触凸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母电源端子槽包括沿长度方向均匀贯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若干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所述第二母电源端子槽包括与所述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长侧板上的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所述母电源端子组包括一一对应弹性嵌设在所述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与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内的第一电源端子;
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包括外露于所述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的第二焊接段、自所述第二焊接段的一端一体延伸至所述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及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内的第二弹性段以及自所述第二弹性段的一端一体延伸至插接槽内并定位于所述边框的内周面的第二接触段,所述第二焊接段向外弯折并支撑于所述长侧板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接触段上形成有朝向远离边框的内周面方向凸伸的电源接触凸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器母头以及与所述连接器母头插接配合的连接器公头,所述连接器公头包括与浮动母座对插配合的公头座体以及嵌设在所述公头座体内并与所述母信号端子组弹性接触的公信号端子组和与所述母电源端子组弹性接触的公电源端子组。
进一步的,所述公头座体包括对插板、自所述对插板面向所述插接槽一侧一体延伸并对插至所述插接槽内的公座凸台以及自所述对插板背向所述插接槽一体延伸形成的环形体,所述公座凸台内形成有背向对插板方向开口的对接槽,所述环形体内形成有背向对插板方向开口的凹槽,所述公头座体内对应所述公信号端子组及公电源端子组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公信号端子槽和公电源端子槽。
进一步的,所述公信号端子槽包括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所述公头座体上的若干公信号端子分隔槽,所述公信号端子组包括一一对应嵌设在所述公信号端子分隔槽内的第二信号端子;
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包括外露于所述公信号端子分隔槽并支撑于所述环形体的端面上的第三焊接段、自所述第三焊接段一体延伸并定位于所述环形体的内周面的第一连接段、自所述第一连接段一体延伸并穿设在所述对插板内的第一抵持段以及自所述第一抵持段一体延伸并定位于所述公座凸台的内周面的第三接触段,所述第一抵持段与所述公信号端子分隔槽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三接触段与所述母信号端子组弹性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公电源端子槽包括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所述公头座体上且对应于公信号端子槽旁侧的若干公电源端子分隔槽,所述公电源端子组包括一一对应嵌设在所述公电源端子分隔槽内的第二电源端子;
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包括外露于所述公电源端子分隔槽并支撑于所述环形体的端面上的第四焊接段、自所述第四焊接段一体延伸并定位于所述环形体的内周面的第二连接段、自所述第二连接段一体延伸并穿设在所述对插板内的第二抵持段以及自所述第二抵持段一体延伸并定位于所述公座凸台的外周面的第四接触段,所述第二抵持段与所述公电源端子分隔槽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四接触段与所述母电源端子组弹性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母座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且对应于远离公头座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卡槽,所述第一固定卡槽内卡固有母头固定耳,所述公头座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且对应于远离固定母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卡槽,所述第二固定卡槽内卡固有公头固定耳。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母座及浮动母座上对应设置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和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以及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和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来装配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一电源端子,固定母座和浮动母座可以预制成型后一一插装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并且在第一信号端子及第一电源端子的对应位置设置能够与对应的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和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以及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和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过盈配合的接触凸点来固定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一电源端子,使得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一电源端子能够稳定装配在固定母座及浮动母座之间,实现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一电源端子的快速插装。同时,通过在公头座体上对应设置公信号端子分隔槽和公电源端子分隔槽来装配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公头座体同样可以预制成型后一一插装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同样在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上设置抵持凸点来与公头座体卡固配合,实现第二信号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的快速插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固定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浮动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连接器母头的内部结构图。
图6为第一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连接器母头的另一内部结构图。
图8为第一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公头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连接器公头的内部结构图。
图11为第二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连接器公头的另一内部结构图。
图13为第二电源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如下:
连接器母头10、插接槽10a;
连接器公头20、对接槽20a;
固定母座30、第二母信号端子槽30a、第二母电源端子槽30b、第一固定卡槽30c、浮动限位槽30d、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30e、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30f、长侧板31、短侧板32、母头固定耳33、母头定位柱34;
浮动母座40、第一母信号端子槽40a、第一母电源端子槽40b、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40c、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40d、底板41、边框42、母座凸台43、浮动限位块44;
母信号端子组50、第一信号端子51、第一焊接段511、第一弹性段512、第一接触段513、第一卡装凸点514、第二卡装凸点515、信号接触凸点516;
母电源端子组60、第一电源端子61、第二焊接段611、第二弹性段612、第二接触段613、第三卡装凸点614、第四卡装凸点615、电源接触凸点616;
公头座体70、公信号端子槽70a、公电源端子槽70b、第二固定卡槽70c、公信号端子分隔槽70d、第一信号间隔槽70d-1、第二信号间隔槽70d-2、第三信号间隔槽70d-3、公电源端子分隔槽70e、第一电源间隔槽70e-1、第二电源间隔槽70e-2、第三电源间隔槽70e-3、对插板71、公座凸台72、环形体73、公头固定耳74、公头定位柱75;
公信号端子组80、第二信号端子81、第三焊接段811、第一连接段812、第一抵持段813、第三接触段814、第一抵持凸块815;
公电源端子组90、第二电源端子91、第四焊接段911、第二连接段912、第二抵持段913、第四接触段914、第二抵持凸块9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包括插接配合的连接器母头10和连接器公头20,连接器母头10和连接器公头20可分别安装在不同的电路板上,连接器母头10朝向连接器公头20的一侧形成有一插接槽10a,连接器公头20朝向连接器母头10的一侧形成有对接槽20a,所述连接器母头10和连接器公头20可对应插接至对接槽20a和插接槽10a内,以实现不同电路板的之间的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母头10内设置有浮动结构,以在连接器母头10和连接器公头20插接过程中能够发生相对运动,以消除连接器母头10与连接器公头20在组装时的错位、不对板的情况,进而降低连接器母头10和连接器公头20与对应侧电路板之间的应力,确保连接器母头10和连接器公头20与电路板的稳定连接。
所述连接器母头10包括固定母座30、浮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母座30内的浮动母座40以及弹性嵌设在所述固定母座30与浮动母座40之间的母信号端子组50和母电源端子组60;所述连接器公头20包括与浮动母座40对插配合的公头座体70以及嵌设在所述公头座体70内的公信号端子组80和公电源端子组90。所述固定母座30用于支撑浮动母座40并将整个连接器母头10安装在电路板上,所述浮动母座40通过母信号端子组50和母电源端子组60浮动连接在固定母座30内,所述插接槽10a沿插接方向设置在所述浮动母座40内,以供公头座体70的对应端插入,所述对插槽沿插接方向设置在所述公头座体70内,以供浮动母座40的对应端插入。所述母信号端子组50用于与连接器公头20的公信号端子组80弹性接触以实现连接器母头10与连接器公头20之间的信号传输,所述母电源端子组60用于与连接器公头20的公电源端子组90弹性接触以实现连接器母头10与连接器公头20之间的导电。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图1示出的方向,下面以X轴方向为长度方向、以Y轴为宽度方向、以Z轴为高度方向或厚度方向为例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连接器母头10与连接器公头20沿Z轴插接配合,因此Z轴也可称之为插接方向;并且,以固定母座30背向连接器公头20的一侧称为底部,以公头座体70背向连接器母头10的一侧称为顶部。
所述固定母座30内设置有第二母信号端子槽30a和第二母电源端子槽30b,以分别嵌设所述母信号端子组50和母电源端子组60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二母信号端子槽30a和第二母电源端子槽30b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母座30的底部,使得母信号端子组50和母电源端子组60的第一端能够外露于固定母座30的底部(或第二母信号端子槽30a和第二母电源端子槽30b),以便焊接在对应侧的电路板上,实现母信号端子组50和母电源端子组60与电路板的电连接。
所述浮动母座40内对应第二母信号端子槽30a和第二母电源端子槽30b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贯穿浮动母座40并连通所述插接槽10a与浮动腔的第一母信号端子槽40a和第一母电源端子槽40b,以分别嵌设母信号端子组50和母电源端子组60的第二端(与焊接在电路板上的第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进而使母信号端子组50弹性嵌设在第一母信号端子槽40a与第二母信号端子槽30a之间而母电源端子组60弹性嵌设在第一母电源端子槽40b与第二母电源端子槽30b之间;并且,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槽40a和第一母电源端子槽40b的底部与浮动腔连通、顶部与插接槽10a连通,使得母信号端子组50和母电源端子组60的第二端能够自浮动腔延伸至插接槽10a内,以分别与公信号端子组80和公电源端子组90弹性接触。
请参考图3,所述固定母座30内沿高度方向贯穿设置有一浮动腔,所述浮动母座40浮动设置在所述浮动腔内,以在母信号端子组50和母电源端子组60的弹性作用下,能够在浮动腔内沿X轴、Y轴及Z轴浮动,进而与固定母座30发生相对运动,避免连接器母座和连接器公头20错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母座30呈矩形框结构,所述固定母座30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长侧板31和一对相对设置在长侧板31两端的短侧板32,所述长侧板31沿长度方向布置,短侧板32沿宽度方向布置,使得长侧板31和端侧板能够合围形成所述浮动腔。所述第二母信号端子槽30a和第二母电源端子槽30b形成于长侧板31的内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长侧板31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母信号端子槽30a,且在每一长侧板31的第二母信号端子槽30a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母电源端子槽30b,以便能够安装更多的母信号端子组50和母电源端子组60,进而提高连接器母头10与连接器公头20之间的信号传输信号。
所述固定母座3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且对应于远离公头座体7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卡槽30c,所述第一固定卡槽30c内卡固有母头固定耳33,所述母头固定耳33用于将固定母座30固定在电路板上。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母座30的底部还设置有母头定位柱34,电路板上对应设置有与母头定位柱34适配的母头定位孔,所述母头定位柱34能够在连接器母头10与电路板安装时对固定母座30进行定位,再通过母头固定耳33对固定母座30进行固定。
请参考图4,所述浮动母座40包括底板41、自所述底板41的周缘一体向上延伸形成的边框42以及自所述底板41的中部一体向上延伸形成的母座凸台43,母座凸台43的外周面与边框42的内周面之间留有间距,使得所述母座凸台43的外周面与所述边框42的内周面间隔相对形成所述插接槽10a,所述插接槽10a整体呈环状结构,以容纳公头座体70的对应端,使得公信号端子组80和公电源端子组90能够与母信号端子组50及母电源端子组60对应接触。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槽40a和第一母电源端子槽40b贯穿所述底板41设置,使得母信号端子组50和母电源端子组60的第二端能够穿越底板41延伸至插接槽10a内,且母座凸台43在插接时能够插入对插槽内,使得母信号端子组50和母电源端子组60能够与公信号端子和公电源端子组90接触。
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母座30的底部设置有浮动限位槽30d,所述浮动母座40的底部对应所述浮动限位槽30d的位置处设置有能够伸入浮动限位槽30d并与浮动限位槽30d配合限位的浮动限位块44,以限制浮动母座40的浮动范围,避免浮动母座40浮动的幅度过大而对母信号端子组50和母电源端子造成拉扯而断裂。具体的,所述浮动限位槽30d由两短侧板32的底部内凹形成且所述浮动限位槽30d向下贯穿所述短侧板32的底部表面,所述浮动限位块44由所述底板41的底部且对应两短侧板32的两短边位置朝向短侧板32的方向凸伸形成,浮动限位块44向外超出所述边框42的外侧壁并伸入所述浮动限位槽30d,使得浮动限位块44仅能在浮动限位槽30d限定的高度范围内浮动。
请参考图5,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槽40a包括沿长度方向均匀贯穿设置在所述底板41上的若干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40c,所述第二母信号端子槽30a包括与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40c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长侧板31上的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30e,所述母信号端子组50包括一一对应弹性嵌设在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40c与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30e内的第一信号端子51;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40c与对应的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30e能够将各第一信号端子51进行分隔及定位,所述第一信号端子51的第一端外露于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30e,第一信号端子51的第二端穿过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40c并伸入插接槽10a内与对应位置的公信号端子组80弹性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母座30及浮动母座40的两长边侧均设置有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40c和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30e,使得能够在固定母座30及浮动母座40上布置两排第一信号端子51,且两排第一信号端子51呈对称设置,以进一步增加连接器母头10与连接器公头20之间的传导性能。
请参考图6,所述第一信号端子51包括自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设置的第一焊接段511、第一弹性段512及第一接触段513,且第一焊接段511、第一弹性段512和第一接触段513采用冲压的方式一体成型,能够增加第一信号端子51的强度。
所述第一焊接段511外露于所述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30e,用于与电路板焊接固定,且所述第一焊接段511的端部向外弯折90°并支撑于所述长侧板31底部的端面上,以增加第一焊接段511的支撑强度。
所述第一弹性段512自第一焊接段511的一端一体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弹性段512大致呈“S”型设置,第一弹性段512更加靠近第一焊接段511的一端卡接在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30e内,第一弹性段512更加远离第一焊接段511的一端卡接在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40c内。优选的,第一弹性段512靠近第一焊接段511的一端形成有与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30e的内壁过盈配合的第一卡装凸点514,所述第一弹性段512远离第一焊接段511的一端形成有与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40c的内壁过盈配合的第二卡装凸点515,所述第一卡装凸点514及第二卡装凸点515能够使第一信号端子51更好的固定在固定母座30和浮动母座40内,进而使得连接器母头10在与电路板安装时更加稳定。
所述第一接触段513自所述第一弹性段512远离第一焊接段511的一端向外延伸出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40c并进入插接槽10a内,第一接触段513沿母座凸台43的外周面延伸并定位在母座凸台43的外周面上。优选的,所述母座凸台4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40c对应的母信号端子分割板,母信号端子分隔板将母座凸台43的外周面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空间,所述第一接触段513对应设置两母信号端子分隔板之间。所述第一接触段513上形成有朝向远离母座凸台43的外周面方向凸伸的信号接触凸点516,所述信号接触凸点516用于与伸入插接槽10a内的公信号端子组80的对应位置弹性接触,使得母信号端子组50与公信号端子能够稳定接触,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请参考图7,所述第一母电源端子槽40b包括沿长度方向均匀贯穿设置在所述底板41上的若干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40d,所述第二母电源端子槽30b包括与所述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40d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长侧板31上的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30f,所述母电源端子组60包括一一对应弹性嵌设在所述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40d与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30f内的第一电源端子61;所述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40d与对应的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30f能够将各第一电源端子61进行分隔及定位,所述第一电源端子61的第一端外露于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30f,第一电源端子61的第二端穿过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40d并伸入插接槽10a内与对应位置的公电源端子组90弹性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母座30及浮动母座40的两长边侧且对应于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40c及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30e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40d和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30f,使得能够在固定母座30及浮动母座40上布置多排第一电源端子61,且分设在不同长边侧的第一电源端子61对称设置,如此,能够承接连接器母头10与连接器公头20之间的大电流传输,进一步提高连接器的传导性能。
请参考图8,所述第一电源端子61包括自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设置的第二焊接段611、第二弹性段612及第二接触段613,且第二焊接段611、第二弹性段612和第二接触段613采用冲压的方式一体成型,能够增加第一电源端子61的强度。
所述第二焊接段611外露于所述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30f,用于与电路板焊接固定,且所述第二焊接段611的端部外弯折90°并支撑于所述长侧板31底部的端面上,以增加第一焊接段511的支撑强度。
所述第二弹性段612自第二焊接段611的一端一体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性段612大致呈“S”型设置,第二弹性段612更加靠近第二焊接段611的一端卡接在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30f内,第二弹性段612更加远离第二焊接段611的一端卡接在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40d内。优选的,第二弹性段612靠近第二焊接段611的一端形成有与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30f的内壁过盈配合的第三卡装凸点614,所述第二弹性段612远离第二焊接段611的一端形成有与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40d的内壁过盈配合的第四卡装凸点615,所述第三卡装凸点614及第四卡装凸点615能够使第一电源端子61更好的固定在固定母座30和浮动母座40内,进而使得连接器母头10在与电路板安装时更加稳定。
所述第二接触段613自所述第二弹性段612远离第二焊接段611的一端向外延伸出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40d并进入插接槽10a内,第二接触段613沿边框42的内周面延伸并定位在边框42的内周面上。优选的,所述边框42的内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40d对应的母电源端子分割板,母电源端子分隔板将边框42的内周面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空间,所述第二接触段613对应设置两母电源端子分隔板之间。所述第二接触段613上形成有朝向远离边框42的内周面方向凸伸的电源接触凸点616,所述电源接触凸点616用于与伸入插接槽10a内的公电源端子组90的对应位置弹性接触,使得母电源端子组60与公电源端子能够稳定接触,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段512和第二弹性段612具有弹性,当浮动母座40相对于固定母座30运动时,所述第一弹性段512和第二弹性段612将被挤压而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浮动母座40具有浮动性能;由此,使得所述第一信号端子51和第一电源端子61除能够实现信号传输之外,还用于构成连接器母头10的浮动结构,以实现浮动母座40相对于固定母座30的浮动。
请参考图9,所述公头座体70包括对插板71、自所述对插板71面向所述插接槽10a一侧一体延伸并对插至所述插接槽10a内的公座凸台72以及自所述对插板71背向所述插接槽10a一体延伸形成的环形体73。所述对接槽20a形成于所述公座凸台72内且背向对插板71方向开口,以在插接时容纳母座凸台43。所述公座凸台72与所述插接槽10a仿形,插接时,公座凸台72能够对应插入插接槽10a内而母座凸台43能够对应插入对插槽内。所述环形体73内形成有背向对插板71方向开口的凹槽,以在公信号端子组80和公电源端子组90安装到位后能够从凹槽露出以与对应侧的电路板连接。
所述公头座体70内设置有公信号端子槽70a和公电源端子槽70b,以分别嵌设所述公信号端子组80及公电源端子组90,当公信号端子组80及公电源端子组90装配到位后,所述公信号端子组80和公电源端子组90的第一端能够外露于环形体73的顶部表面(即外露于公信号端子槽70a和公电源端子槽70b远离连接器母头10的一端),以便于对应侧的电路板焊接固定;公信号端子组80和公电源端子组90的第二端能够外露于公座凸台72的内周面(即外露于公信号端子槽70a和公电源端子槽70b靠近连接器母头10的一端),以便与母信号端子组50和母电源端子组60弹性接触。
所述公头座体7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且对应于远离固定母座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卡槽70c,所述第二固定卡槽70c内卡固有公头固定耳74,所述公头固定耳74用于将公头座体70固定在电路板上。作为优选的,所述公头座体70的底部还设置有公头定位柱75,电路板上对应设置有与公头定位柱75适配的公头定位孔,所述公头定位柱75能够在连接器公头20与电路板安装时对公头座体70进行定位,再通过公头固定耳74对公头座体70进行固定。
请参考图10,所述公信号端子槽70a包括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所述公头座体70上的若干公信号端子分隔槽70d,公信号端子分隔槽70d用于分隔并定位公信号端子组80。具体的,所述公信号端子分隔槽70d包括贯穿所述对插板71的第一信号间隔槽70d-1、自所述第一信号间隔槽70d-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环形体73的内周面上的第二信号间隔槽70d-2及自所述第一信号间隔槽70d-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公座凸台72的内周面上的第三信号间隔槽70d-3。
所述公信号端子组80包括一一对应嵌设在所述公信号端子分隔槽70d内的第二信号端子81,所述第二信号端子81与第一信号端子51一一对应设置并于装配到位后能够与第一信号端子51上的信号接触凸点516弹性接触。所述第二信号端子81的第一端外露于第二信号间隔槽70d-2远离第一信号间隔槽70d-1的一端,第二信号端子81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信号间隔槽70d-1并伸入对插槽内对应定位于第三信号间隔槽70d-3内。
请参考图11,所述第二信号端子81包括自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设置的第三焊接段811、第一连接段812、第一抵持段813及第三接触段814,且所述第三焊接段811、第一连接段812、第一抵持段813和第三接触段814采用冲压的方式一体成型,以增加第二信号端子81的强度。
所述第三焊接段811外露于所述第二信号间隔槽70d-2,用于与电路板焊接固定,且所述第三焊接段811的端部向外弯折90°并支撑于所述环形体73顶部的端面上,以增加第三焊接段811的支撑强度。
所述第一连接段812自所述第三焊接段811的一端一体延伸并定位于第二信号间隔槽70d-2内。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段812整体呈“L”型,以适配第一信号间隔槽70d-1与第二信号间隔槽70d-2在竖直方向上的错位设置形式,使得第二信号端子81能够准确安装。
所述第一抵持段813自所述第一连接段812远离第三焊接段811的一端一体延伸至所述第一信号间隔槽70d-1内并与所述第一信号间隔槽70d-1(即公信号端子分隔槽70d)的内壁过盈配合。优选的,第一抵持段81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信号间隔槽70d-1的内壁过盈配合的第一抵持凸块815,所述第一抵持凸块815能够使第二信号端子81更好的固定在公头座体70内,进而使得连接器公头20在与电路板安装时更加稳定。
所述第三接触段814自所述第一抵持段813远离第一连接段812的一端一体延伸至所述第三信号间隔槽70d-3内。优选的,所述第三接触段814朝向远离公座凸台72的内周面方向向外露出所述第三信号间隔槽70d-3的侧面,以与伸入对插槽内的第一接触段513上的信号接触凸点516弹性接触,实现第二信号端子81与第一信号端子51之间信号的稳定传输。
请参考图12,所述公电源端子槽70b包括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所述公头座体70上且对应于公信号端子槽70a旁侧的若干公电源端子分隔槽70e,公电源端子分隔槽70e用于分隔并定位公电源端子组90。具体的,所述公电源端子分隔槽70e包括贯穿所述对插板71的第一电源间隔槽70e-1、自所述第一电源间隔槽70e-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环形体73的内周面上的第二电源间隔槽70e-2及自所述第一电源间隔槽70e-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公座凸台72的外周面上的第三电源间隔槽70e-3。
所述公电源端子组90包括一一对应嵌设在所述公电源端子分隔槽70e内的第二电源端子91,所述第二电源端子91与第一电源端子61一一对应设置并于装配到位后能够与第一电源端子61上的电源接触凸点616弹性接触。所述第二电源端子91的第一端外露于第二电源间隔槽70e-2远离第一电源间隔槽70e-1的一端,第二电源端子91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电源间隔槽70e-1并延伸至公座凸台72的外周面上对应定位于第三电源间隔槽70e-3内。
请参考图13,所述第二电源端子91包括自第一端至第二端依次设置的第四焊接段911、第二连接段912、第二抵持段913及第四接触段914,且所述第四焊接段911、第二连接段912、第二抵持段913和第四接触段914采用冲压的方式一体成型,以增加第二电源端子91的强度。
所述第四焊接段911外露于所述第二电源间隔槽70e-2,用于与电路板焊接固定,且所述第四焊接段911的端部向外弯折90°并支撑于所述环形体73顶部的端面上,以增加第四焊接段911的支撑强度。
所述第二连接段912自所述第四焊接段911的一端一体延伸并定位于第二电源间隔槽70e-2内。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段912整体呈“L”型,以适配第一电源间隔槽70e-1与第二电源间隔槽70e-2在竖直方向上的错位设置形式,使得第二电源端子91能够准确安装。
所述第二抵持段913自所述第二连接段912远离第四焊接段911的一端一体延伸至所述第一电源间隔槽70e-1内并与所述第一电源间隔槽70e-1(即公电源端子分隔槽70e)的内壁过盈配合。优选的,第二抵持段91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电源间隔槽70e-1的内壁过盈配合的第二抵持凸块915,所述第二抵持凸块915能够使第二电源端子91更好的固定在公头座体70内,进而使得连接器公头20在与电路板安装时更加稳定。
所述第四接触段914自所述第二抵持段913远离第二连接段912的一端一体延伸至所述第三电源间隔槽70e-3内。优选的,所述第四接触段914朝向远离公座凸台72的外周面方向向外露出所述第三电源间隔槽70e-3的侧面,以伸入插接槽10a内并与外露于插接槽10a内的第二接触段613上的电源接触凸点616弹性接触,实现第二电源端子91与第一电源端子61之间信号的稳定传输。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装配时,对于连接器母头10的装配,首先,提供预制成型的固定母座30、浮动母座40、第一信号端子51、第一电源端子61及母头固定耳33。然后,将浮动母座40自固定母座30的底部装入浮动腔内并使浮动限位块44限位于浮动限位槽30d内,以对固定母座30与浮动母座40进行预定位。接着,将第一信号端子51从固定母座30与浮动母座40的底部一一对应插装至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40c和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30e内,并通过第一卡装凸点514和第二卡装凸点515将第一信号端子51分别与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40c和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30e卡装固定,以将第一信号端子51装配在固定母座30和浮动母座40之间。再接着,将第一电源端子61从固定母座30与浮动母座40的底部一一对应插装至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40d和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30f内,并通过第三卡装凸点614和第四卡装凸点615将第一电源端子61分别与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40d和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30f卡装固定,以将第一电源端子61装配在固定母座30和浮动母座40之间。最后,将母头固定耳33自固定母座30的底部插装至第一固定卡槽30c内并铆压固定,完成连接器母头10的装配。
对于连接器公头20的装配,首先,提供预制成型的公头座体70、第二信号端子81、第二电源端子91和公头固定耳74。然后,将第二信号端子81从公头座体70的顶部一一对应插装至公信号端子分隔槽70d内,并通过第一抵持凸块815将第二信号端子81与第一信号间隔槽70d-1卡装固定,以将第二信号端子81装配在公头座体70内。接着,将第二电源端子91从公头座体70的顶部一一对应插装至公电源端子分隔槽70e内,并通过第二抵持凸块915将第二电源端子91与第一电源间隔槽70e-1卡装固定,以将第二电源端子91装配至公头座体70内。最后,将公头固定耳74自公头座体70的顶部插装至第二固定卡槽70c内并铆压固定,完成连接器公头20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母头固定耳33和公头固定耳74分别将连接器母头10和连接器公头20固定在电路板上,连接时,将插接槽10a与公座凸台72对准而对接槽20a与母座凸台43对准后径直对插,插接到位后,各第一信号端子51的信号接触凸点516与第二信号端子81的第三接触段814弹性接触,实现第一信号端子51与第二信号端子81之间的信号传输,同时,各第一电源端子61的电源接触凸点616与第二电源端子91的第四接触段914弹性接触,实现第一电源端子61与第二信号端子81之间的信号传输,结构简单,连接稳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Claims (10)

1.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母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贯穿形成有一浮动腔的固定母座、浮动设置在所述浮动腔内的浮动母座以及弹性嵌设在所述固定母座与浮动母座之间的母信号端子组和母电源端子组;所述浮动母座内设置有插接槽以及连通所述插接槽与浮动腔的第一母信号端子槽和第一母电源端子槽,所述固定母座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槽和第一母电源端子槽对应的第二母信号端子槽和第二母电源端子槽,所述母信号端子组对应弹性嵌设在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槽与第二母信号端子槽之间,所述母电源端子组对应弹性嵌设在所述第一母电源端子槽与第二母电源端子槽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母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母座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长侧板和一对相对设置在长侧板两端的短侧板,所述长侧板和短侧板合围形成所述浮动腔,所述第二母信号端子槽和第二母电源端子槽形成于长侧板的内侧壁上;
所述浮动母座包括底板、自所述底板的周缘一体向上延伸形成的边框以及自所述底板的中部一体向上延伸形成的母座凸台,所述母座凸台的外周面与所述边框的内周面间隔相对形成所述插接槽,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槽和第一母电源端子槽贯穿所述底板设置;
所述母信号端子组的一端外露于所述第二母信号端子槽、另一端穿越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槽并延伸至所述插接槽内,且所述母信号端子组的穿出端定位于所述母座凸台的外周面,所述母电源端子组的一端外露于所述第二母电源端子槽、另一端穿越所述第一母电源端子槽并延伸至所述插接槽内,且所述母电源端子组的穿出端定位于所述边框的内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母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对应短侧板的位置处朝向短侧板方向凸伸有超出所述边框的外侧壁的浮动限位块,所述短侧板对应所述浮动限位块的位置处形成有朝向背离插接槽方向贯穿所述短侧板的表面的浮动限位槽,所述浮动限位块浮动设置在所述浮动限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母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槽包括沿长度方向均匀贯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若干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所述第二母信号端子槽包括与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长侧板上的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所述母信号端子组包括一一对应弹性嵌设在所述第一母信号端子分隔槽与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内的第一信号端子;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包括外露于所述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的第一焊接段、自所述第一焊接段的一端一体延伸至所述第二母信号端子分隔槽及第一母信号单子分隔槽内的第一弹性段以及自所述第一弹性段的一端一体延伸至插接槽内并定位于所述母座凸台的外周面的第一接触段,所述第一焊接段向外弯折并支撑于所述长侧板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接触段上形成有朝向远离母座凸台的外周面方向凸伸的信号接触凸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母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电源端子槽包括沿长度方向均匀贯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若干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所述第二母电源端子槽包括与所述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长侧板上的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所述母电源端子组包括一一对应弹性嵌设在所述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与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内的第一电源端子;
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包括外露于所述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的第二焊接段、自所述第二焊接段的一端一体延伸至所述第二母电源端子分隔槽及第一母电源端子分隔槽内的第二弹性段以及自所述第二弹性段的一端一体延伸至插接槽内并定位于所述边框的内周面的第二接触段,所述第二焊接段向外弯折并支撑于所述长侧板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接触段上形成有朝向远离边框的内周面方向凸伸的电源接触凸点。
6.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母头以及与所述连接器母头插接配合的连接器公头,所述连接器公头包括与浮动母座对插配合的公头座体以及嵌设在所述公头座体内并与所述母信号端子组弹性接触的公信号端子组和与所述母电源端子组弹性接触的公电源端子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头座体包括对插板、自所述对插板面向所述插接槽一侧一体延伸并对插至所述插接槽内的公座凸台以及自所述对插板背向所述插接槽一体延伸形成的环形体,所述公座凸台内形成有背向对插板方向开口的对接槽,所述环形体内形成有背向对插板方向开口的凹槽,所述公头座体内对应所述公信号端子组及公电源端子组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公信号端子槽和公电源端子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信号端子槽包括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所述公头座体上的若干公信号端子分隔槽,所述公信号端子组包括一一对应嵌设在所述公信号端子分隔槽内的第二信号端子;
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包括外露于所述公信号端子分隔槽并支撑于所述环形体的端面上的第三焊接段、自所述第三焊接段一体延伸并定位于所述环形体的内周面的第一连接段、自所述第一连接段一体延伸并穿设在所述对插板内的第一抵持段以及自所述第一抵持段一体延伸并定位于所述公座凸台的内周面的第三接触段,所述第一抵持段与所述公信号端子分隔槽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三接触段与所述母信号端子组弹性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电源端子槽包括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所述公头座体上且对应于公信号端子槽旁侧的若干公电源端子分隔槽,所述公电源端子组包括一一对应嵌设在所述公电源端子分隔槽内的第二电源端子;
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包括外露于所述公电源端子分隔槽并支撑于所述环形体的端面上的第四焊接段、自所述第四焊接段一体延伸并定位于所述环形体的内周面的第二连接段、自所述第二连接段一体延伸并穿设在所述对插板内的第二抵持段以及自所述第二抵持段一体延伸并定位于所述公座凸台的外周面的第四接触段,所述第二抵持段与所述公电源端子分隔槽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第四接触段与所述母电源端子组弹性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母座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且对应于远离公头座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卡槽,所述第一固定卡槽内卡固有母头固定耳,所述公头座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且对应于远离固定母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卡槽,所述第二固定卡槽内卡固有公头固定耳。
CN202321322690.3U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头 Active CN219760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22690.3U CN219760006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22690.3U CN219760006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60006U true CN219760006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91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22690.3U Active CN219760006U (zh) 2023-05-29 2023-05-29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600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50383A (zh) * 2024-01-30 2024-03-05 浩亭(珠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分向出线的信号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50383A (zh) * 2024-01-30 2024-03-05 浩亭(珠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分向出线的信号连接器
CN117650383B (zh) * 2024-01-30 2024-04-30 浩亭(珠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分向出线的信号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760006U (zh)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头
CN214754283U (zh) 具有弹簧叉的接触装置
CN219477045U (zh) 高频二合一连接器组件
CN117154441B (zh) 高频二合一连接器组件
CN218828159U (zh) 插座及连接器
CN216698783U (zh)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CN216085422U (zh) 一种连接器
TWI840685B (zh) 電連接器
CN213185857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
CN21220982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插头
CN109193222B (zh) 电连接器
CN220753822U (zh) 一种自动插装固定的连接器
CN218005410U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
CN219553949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18242430U (zh) 连接器公端和电连接器
CN215266746U (zh) 电连接器
CN218472310U (zh) 一种板端转接器
CN118431804B (zh) 一种外壳内置接地的连接器
CN219371603U (zh) 母端子、母连接器及电连接器
CN220753774U (zh) 一种连接器
CN221305031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20585611U (zh) 一种双触点连接器
CN221530316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20420976U (zh) 一种浮动连接器
CN212874824U (zh) 一种具有电源端子模组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28, Building F, Building C, Building 1 North, Building C Complex 1-3, No. 5, Jiuwei Community, Jiuwei Third Industrial Zone, Hangche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inling Electronic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128, Building F, Building C, Building 1 North, Building C Complex 1-3, No. 5, Jiuwei Community, Jiuwei Third Industrial Zone, Hangche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JINLING ELECTRONIC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